1. 手上有50块钱,买了衣服20元还有30元,在买拖鞋15元还有15元,在买糖果9元还有6元,在买瓜
假设你原来有50块钱,买第一、二、三、四件东西花了a、b、c、d块钱,最后剩余0,则50=a+b+c+d。
买第一件物品后剩余:50-a;
买第二件物品后剩余:50-a-b;
买第三件物品后剩余:50-a-b-c;
买第四件物品后剩余:0;
所以剩余的钱的和为:150-3a-2b-c。
由于a、b、c为不确定的数,所以剩余的钱的和有无数种结果。
意味着剩余的钱的和与每次花掉的钱的多少有关,而并不等于原有的钱数。
问题中正好相差1,纯属数字凑得巧而已
2. 脑筋急转弯我手里有50元钱买衣服20剩30买拖鞋15元剩15元买糖果9元剩6元那一元哪去了
摘要 50元钱-买衣服20元-买拖鞋15元-买糖果9元=6元
3. 有五十元钱买衣服二十元买鞋十五元买糖果九元买食物六元还剩一元这是为什么
收银员多找了你一元 建议把钱还给收银员
讲文明 讲诚信 诚实做人
4. 手机有50元钱,买衣服花了20还剩30、买拖鞋花了15还剩15买糖果花了9块还剩6元,买零食花了6
表格看起来顺利成章!买拖鞋15,又买糖9,剩6,6+9=15,15+15=30,给人一种心里暗示,暗示两边总和是相等的!咳咳,别急,回到买衣服剩的30元,30元包括买拖鞋15元,买糖9元,买食品6元,15+9+6=30,这样算是对的!其实问题出在两个6元,看好了!!! 剩下的6元,和买食品的6元是不一样的!!!他们在两个分类的表格,相当于剩下的15元,和买糖的9元,能一样吗???试想如果买食品花5元,花4元,,如何???从一开始花15剩15,作者就在给大家做心里暗示!!后面巧妙的选择用9元,再用完剩下的6元,这是表格出现两个6,作者的目的达到了,你已经完全被洗脑了!直接崩溃了吧!如果非要表格成立买糖花10元,完美成立!!!到这样就没意义了,再次提醒!!!买东西花的钱,和剩下的钱,能相等吗???他们是两个分类表格!!! 只有剩的钱 和 花的钱 加起来才等于 所有的钱数!!!这是一个数字迷宫啊,相同的数字,相加相等的数字,巧合多次出现,导致你直接瞎了眼!!!回答完毕!看不懂的同学把答案抄写100遍!!!掌声在哪里!!!
5. 我手里有50元,买衣服20元,剩30元,买拖鞋15元,剩15元,买糖果9元,6元,买食品6元,剩0
这明显是个误导题,6+9+15+20等于50。
买衣服20元 剩30元 如果要算的话,买拖鞋15元 剩15元 将买东西的价格与当时所剩的钱相减,买糖果9元 剩6元 也就是 20-30=-10,买食品6元 剩0元 15-15=0,总和 花去 20+15+9+6=50 9-6=3,剩余 30+15+6=51 6-0=6。
这个相差没有实际意义 再将求出的值相加,你把所花的钱改一下 也就是 -10+3+6=-1,相差就不是1了 也就是花去的钱与剩下的钱差。
内容简介
《误导与发展》简介:“发展”究竟是什么?旧式的发展观为何有可能误导我们进入“历史的死角”?发展问题已成为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全世界所遭遇的社会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科学危机紧密相关的议题。
黄平先生针对中国社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例如农村发展格局、小康社会的前景、城市社会生活方式等等,提出发展未来的格局,犀利的文笔、敏锐的洞察力、发人深省的提问,成就了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书中有本书收入了作者近年来论文与重要会议的讲稿,并试图厘清中国社会发展观的脉络,以期对这个社会科学的困境作出“最后的一击”。
6. 我手里有50元,买衣服花了20元还剩30元, 买拖鞋花了15元还剩15元, 买糖果花了9元,还剩6
买东西的钱是一致的可以相加,20+15+9+6=50; 而剩下的钱是不能相加的,剩下的30中包含剩下的15,有包含关系,30+15+6=51,相加是没有意义的。
拓展知识
数学基本常识
1、 最小的自然数是0.
西方研究数论认为,最小的自然数是“0”,因为“0”不仅仅表示没有,在很多情况下它还表示存在,比如说温度时,0℃就是一个分界值,此外,“0”还可以表示起点等。“ 在研究倍数与因数时,范围限制为非零的自然数。因为“0”是除自身以外任何数的倍数,如果研究范围包括“0”,就没什么意义了,倍数和因数的教学中说明研究范围是非零自然数,就是为了保证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不是“0”。
2、 最小的一位数是1
记数法里有个规定:一个数的最高位不能是0。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呢?因为若没有这样的规定,0就是一位数,由此可以得出最小的两位数是00,最小的三位数是000,这样的结论显然是不对的。
3、 0不能作为除数
一是零做除数不能得到固定的商;二是零做除数不能回原。因此说:“零做除数没有意义”或“规定零不能做除数”。
4、 0和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在研究倍数与因数时,范围限制为非零的自然数。所以0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质数是指含有1和它本身2个因数的自然数,而自然数“1”只有本身1这1个因数,所以自然数“1”不符合质数的要求,那么“1”不是质数。 合数是指除了1和它本身2个因数外,也就是说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显然自然数“1”不符合合数的定义。所以,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7. 拿五十块钱去买东西,买个衣裳二十,还剩三十,买个拖鞋十五,还剩十五,九块钱买糖了,还剩六块,六块钱
这个是没有问题的,就好比为什么我你的钱花了,我兜里为什么还有钱一样的道理,这两个问题根本没有任何关系。
8. 手里有50元 买衣服20 买拖鞋15 买糖果9元 买食品6元,为什么剩余的钱加起来是51
楼主,以后这种问题别在纠结了。这个题目和那个买衣服一样。楼主听好了包括所有人,别在纠结。我一句话你们都明白。20➕15➕9➕6=50。剩余得公式30➕15➕6=51。答案已经出来了。20为什么是30,为什么少了个9请问是哪个数学老师教你们拿剩余得数字➕得?记住了。这都是数学错觉。把原来得公式变掉那么永远得出得答案都是错觉答案。谢谢,以后都无视这种题目吧。不然等于自己把自己当智障。
9. 脑筋急转弯我手里有50元钱买衣服20剩30买拖鞋15元剩15元买糖果9元剩6元那一元哪去了
用剩下的钱加起来毫无意义,与使用的钱对比更是不相干的。不说只相差一元,我要让他相差几千元也可以的。50元,用去1角,剩49.9元,又用去1毛,剩下49.8元,再用去1毛,剩下49.7元,一直这样买下去,买的钱最后相加只会是50元。但:剩下的钱相加会上千元啦
49.9+49.8+49.7+49.6+------上万元有可能的。
谁会再说那几千或上万元去哪???
10. 我有50元钱 买衣服20元 买拖鞋15元 买糖果9元 买零食6元
这个问题体现的是开支与剩余不能这样算平衡,因为剩余的钱加起来会比开支大得多,开支只有50,剩余算起来是51元,早看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