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哪个朝代崇尚节俭官员穿补丁衣服上朝
是清朝,据清史记载:
因道光崇尚节约,曹振镛经常穿打了补丁的裤子,道光很高兴,给了他四个大字:“恭俭惟德!”那段时间,曹振镛下班后就往前门外跑,去酒馆、饭庄、菜市场打听物价,第二天一早就给道光送经济情报,顺便再提一两条进一步厉行节约的建议。道光每天与曹振镛相谈甚欢。官员们见微知著,把皇帝的心思摸得一清二楚,于是大家上朝穿带补丁的衣服,散朝后围着宰相热烈讨论节俭问题。因此,京城破衣烂衫的价格一路飙升,品相稍好的比新的还贵。有些穷官买不起,就自己动手,把好好的袍子弄旧弄破,再让人在醒目处打上大补丁。眼见新政深入人心,道光更是离不开曹振镛。同时被史学家成为:道光皇帝这项喜好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⑵ 道光皇帝为什么穷到穿破裤子上朝
说到中国最为节俭的皇帝,那还的数道光皇帝,为什么?且看他身上那一身破行头,身为皇帝,裤子上竟然还有一个大补丁,这到底是为何呢?
说句实在话,道光皇帝节俭癖的形成,固然有他自己天生性格方面的原因,但更是拜他爷爷乾隆所赐。乾隆时期虽挣了不少钱,但好大喜功、喜爱风花雪月的乾隆更会花钱,到了乾隆晚期,国库已没剩几个铜钱了。
等到道光做皇帝,国家内有不断兴起的农民起义,外有西方列强不断的挑衅侵略,要解决这些问题都得花银子,可国库已空空如也。
但事实并非如此,内务府为了补那条裤子,请的是最有名的工匠,那补丁哪能是一般的补丁,而是花了数十两银子和数天的时间几个能工巧匠精心缝补的,这财力物力已经足能买好几条裤子了。
由此可见这皇帝可真的是一个表演家,也不能说虚伪吧,毕竟也是做了个好榜样。
⑶ 道光皇帝一个补丁需要四两银子,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乱象
道光一即位就是想通过改革和新政来确立皇帝的威信。道光帝极力推陈他的治国理念:节俭、新政等等,随即就开始大张旗鼓的实行了。
道光皇帝的墓地,虽然在外观上保持了节俭,但是其内部构造却非常奢华,它的围墙采用磨砖对缝设计,干摆灌浆工艺到顶。这样看来道光还是个双面派。
⑷ 作为君王,居然连一条完整的裤子都没有,他为什么穿带补丁的裤子
因为道光皇帝十分的节俭,甚至节俭到了抠门的地步。
⑸ 爱新觉罗·旻宁人物轶事
清朝的道光皇帝,以其节俭的生活方式在历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他即位后,面对内府提供的四十方镌有“道光御用”字样的砚台,认为过多而未充分利用,便将它们分赐给了臣子,体现了他的勤俭精神。
对于日常用具,道光帝也有着严格的节俭要求。他不满意传统皇帝使用的紫毫笔上刻有“天章”、“云汉”等字样,认为过于奢华,于是指示户部尚书英协揆购买市场上的普通纯羊毫和兼毫笔,以满足实际需求。
在穿着方面,道光帝的套裤膝盖处破损后,他选择在上面补了一块圆绸,而非换新,这就是所谓的“打掌”。他的节俭影响了臣子,一次,他注意到军机大臣曹振镛的裤子也有补丁,便询问起是否也采取了同样的做法。曹振镛回答,虽然外面修补裤子便宜,但五两银子的宫内费用仍显得昂贵。
通过这些小事,我们可以看到道光帝以身作则,倡导俭朴的生活态度。他的故事提醒我们,即使是帝王,也应珍视资源,保持简朴的生活方式。
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即清宣宗,通称道光帝,是清入关后的第六个皇帝。清仁宗(嘉庆帝)次子,生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拉氏。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葬慕陵。
⑹ 关于服装,有哪些有趣的历史趣闻。
关于道光的节俭,流传得最广的一则佳话,是他居然穿带补丁的衣服。裤子的膝盖磨破了,不换新的,打上补丁照穿不误,而且以此为荣,也不怕别人看见。正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大臣们也纷纷效仿,不管裤子破不破,也都打上补丁,以求与皇上保持一致。一次上朝,大学士曹振镛给皇帝下跪时,有意露出自己膝盖上的补丁,还真就被道光看见了。朝廷的正事说完之后,道光与他聊起了闲天。道光问:“你的裤子也打掌啦?”曹满心欢喜,却故意装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说:“回皇上的话,做条新裤子又要花银子,打个掌,也还能穿。”臣子也能如此节俭,道光十分高兴。他又问曹:“你打这掌花了多少银子?”这下可把曹振镛问傻眼了,他那里算得出,打个补丁要多少银子呢。答不上来,又怕露馅儿,情急之下只好瞎蒙一道,回说:“差不多三两银子。”孰料道光闻听后,竟极为感慨,说:“还是民间打掌便宜,宫中内务府给朕打这个掌,竟用了五两银子。”在场的文武百官强忍着,才没笑出声来,可怜这位不谙世事的道光皇帝,苦心孤诣一力节俭,还是被内务府的贪官们给算计了,五两银子不知能做多少条新裤子呢。
对大臣们来说,衣服上打个补丁,倒也没什么可勉强的,有皇上作表率呢。但要他们在吃喝上也向皇上看齐,他们可受不了。所以在家里还是该吃就吃,想喝就喝,反正皇帝再节俭也不至于到臣子家里检查厨房吧。下厨检查还真不至于,但没事打听打听总可以吧?道光还就真有这个兴趣,那天上朝,议罢政事,道光又和大臣们聊起了家常。真倒霉,又是那位曹振镛大学士,皇上问他每天吃几个鸡蛋。曹知道千万不能说多了,还不知道皇上吃一个鸡蛋,内务府那边给算了几两银子呢。想说每天吃一个,又怕像问“打掌”那回,再问一个鸡蛋多少银子,自己还是答不上来呀。曹大学士不愧是久居官场的老油条,瞎话张嘴就来,说是从小落下了病根儿,一吃鸡蛋就胀肚,所以并未吃过鸡蛋。道光听了很高兴,说:“这下你家可省下不少银子啦!”
道光倡导节俭,确实是真心实意,身体力行,不是今天的作秀、拉选票。但是却难以挽留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脚步,省来省去,把香港也“省”给英国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