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离世时是否可以不穿寿衣,穿平时衣裤
离世后,赶紧用一块新的白毛巾、一瓶高度白酒给离世人擦身体,把他平时喜欢的衣服或新的衣服给他穿上,不要系腰带,不要穿皮鞋,穿一双新的略大一点点的布鞋,以免脚肿穿不上。 用纱布包一点点茶叶让他含在嘴里,用小棉花球给他轻轻塞在耳朵里,医院就负责给他化妆… 想的多,禁忌就多。人生几十年,看淡些。来时一丝不挂,去时随意就好。只要是干净的,喜欢的,应该不会有问题哈。 人离世时在我们老家这里是必须趁身体还有热呼感时脱掉原本穿在身上的衣服,及时用清水进行清擦身体,并及时换上早已准备好的寿衣及棉布鞋、棉帽等。 老人老了时无论火化进公墓还是土葬,之所以必须换上寿衣,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寿衣的布料一律是棉布,衣服的纽扣也是棉布做成的,而他们平时穿的衣裤,有可能是各种料子,还有各式纽扣,一起下葬或火化不仅仅是对离世老人不敬的问题。至于死者平时喜欢穿的衣裤,在我们这里一般是拿到路边烧给离世者。 新时代了, 社会 发展到今天,个人认为还是顺其自然好,应该完全尊重老人的意愿。 个人认为,以前的老人为什么重视寿衣呢?说白了就是活着的时候,吃不饱、穿不暖。所以才希望自己死后能穿的体面一些,把五冬六夏、一年四季的衣服都套在身上,到了阴间能免受酷暑之困,尤其是严寒之扰。这种理念,也反映在对寿材的重视程度上。有的老人哪怕是一辈子住在茅草屋棚里,也希望死后能拥有一付好的大寿材,就好比死后住在宽敞明亮的砖瓦房里一样。 说白了,就是以前人们日子过得困苦。希望自己死后的轮回转世,能过上幸福安康又体面的生活。这种期盼,也是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至于今天的当代人,哪有饥寒交迫的困扰?日子不敢说锦衣玉食,起码也是衣食无忧、吃穿不愁。 所以有很多想得开的老人,把这件事情已经完全看淡了。我就遇到很好老人对子女有交代: 死后穿着随身的衣服走就可以了! 人,干干净净的来,干干净净的走。只要有条件都要给去世老人穿三件,五件,甚至七件衣物,包括内衣,衬衣,夹衣,棉衣,新鞋,袜子,帽子,布腰带。这里说明下,老人生前不戴帽子,也必须有,鞋子一般为布鞋,按风俗不能穿皮鞋。咱不说解放前如何了,解放后,如老人去世下葬不穿新衣服,那是子孙不孝,更是不懂人事。在我们这里,一般都是女儿操办此事,老人年事已高,很早多了年都准备好了送老衣。现在,都不自已动手做了,到街上寿衣店提前买好。也有粗心的子女,到跟前不得不办,往往多花冤枉钱。懂事的子女,结伴前去提前操办,老人生前爱穿的服装款式,多是西装,中山装。颜色以黑,深灰,深蓝为主,女性另选。很多年前,我大堂伯父去世,家人给他穿的是清宫剧中人物服饰,什么长袍短褂,衣裙,马夹及软底靴,瓜皮帽等。这也是伯父历经晚清,民国一路活过来的风格习惯穿戴,这也是我唯一见过的寿衣服饰。穿寿衣尽量找专业人士或熟人,因为有的老人去世时间长了,身体四肢僵硬,须用力,自己儿女下不去手。先把所有衣物从里到外先套好,然后一下穿上,穿戴整齐才入殓。穿好需检查后盖银被,千万不能麻癖。早几日,一个朋友说的有模有样,说他的父亲托梦别人说一只鞋子没穿上,结果一查看,确实有只鞋子跟没有提上。不知是真是假,咱全当是个警醒!多年前,还有人议论某老人的寿衣如何,现在很少有人提了。孝,字当先,每个做儿女的都想让老人吃好,穿好,一路走好,让老人死后无憾事。当然,也不能因为自己的无知,不孝,而留下抱憾终生的事!人离世还是需要穿着寿衣,在我们这边的农村,人要离世的时候就要准备好寿衣,等待人死了以后就把寿衣穿上,而且寿衣只能用绸缎来做,不能用普通的布料来做。 寿衣也不能出现任何的金属,而且一般寿衣都是穿3件以上,如果一个人死了以后穿的寿衣越多,说明他活着的时候子女就对他非常的孝顺。 穿着寿衣图的就是一个吉利,穿寿衣也是对死者的一种尊重。至于能不能穿平时的衣服这个就不太清楚,反正我们这边不管是年龄大或者小,人死后一律都要穿着寿衣,而且寿衣都是蓝色的,不能用其他颜色做寿衣。 而且等死者没有气的时候,穿裤子的时候还要用裤带给死者绑上,以防装入棺材的时候发生晃动,导致死人的妆容遭到破坏。 我认为死者可以穿平时的衣服上路,穿寿衣这种习俗我认为是从清朝开始的,因为我们这边的寿衣和清朝的官服差不多,还是应该打破这种陋习,反正人都死了,穿什么都可以。 没有必要按照老祖宗那套来给死者,所谓时代在进步,那么寿衣也应该被遗弃,想穿什么都可以,没有必要有那么多的约束在里面。 人生短短几十年,何必让封建思想那套来压迫自己,死了以后也可以不穿,出生也是没有穿,死了又何必弄遮羞布来迷惑自己,顺其自然。我的二哥因意外去世的,我们在那个城市买的全套雅戈尔的衬衫,领带,西服,另外穿的是皮鞋,跟平常一样的穿着。我的父母亲去世,在我们老家的缝纫店定做的衣服,也是跟平常一样的款式,就是把纽扣换成了带子,衣料都是全棉的,也都是穿的皮鞋,躺在那里跟平常一样。寿衣店的衣服着实不敢看,吓人! 如果不是意外伤亡,给人措手不及,来不及更换衣服,一般情况下,人离世前都要换上寿衣,这不禁是对死者的尊重,也让死者体面地离去。 古老传承,到了六十多岁,就开始准备寿衣,一般寿衣选择纯棉线,外黑里白,白色衬衣,罩一身素衣,外面黑大衫,下身黑裤子,这叫一单两棉,也有二单一棉,但切忌不要系扣子,也不系腰带,更不准穿裤衩,如果年迈高寿老人,可以在腰上象征型放一条红带子。 发现老人不行了,很多人第一时间把老人送往医院抢救,有经验的人则根据老人实际情况立即给老人净身,净面,人是赤裸裸来,干干净净走。 大多数老人喜欢穿寿衣上路,但也有的老人喜欢穿自已平时喜欢的衣服,一切随缘。 我们这里有老李太,今年九十岁,前不久得了一场大病,几天不吃不喝,看样子蜡头不高了。 为了以防万一,儿女们早早把寿衣给她穿上,就等着咽下最后一口气。 谁知老太太生命力非常强,就是闭不上眼睛,时间一长,衣服受不了。 你想想,三伏天,老太太穿了棉衣棉裤,衬衣衬裤,里里外外七大件,捂个严实,谁受得了。 汗渍早已把衣服浸透,发出又酸又臭的味道,儿女们实在闻不下去,硬是把寿衣扒下来,给老太太洗个澡。 身体洗干净,寿衣来不及烘干,临时换上老人平时穿的衣服,却见老太太头一耷拉,再一看,死了。 老人期盼一辈子的寿衣没有穿上,却穿着平时的衣服走了,想一想,也挺可笑的。 老人如果到了60岁以上,建议穿寿衣,老祖宗一直流传下来的总有一定它的道理,冥府里的罡气不是一般的鬼魂受得了,看看那些走阴的人就知道她身体状况了,再说了寿衣也是对她一种保护,科学要信,迷信同样也要尊重 年轻的可以穿西装,现在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40岁以下的年轻男的都穿西装,40至60多很多都是穿中山装,60以上的都是老人寿衣服 生前父母告知不穿寿衣 简简单单走人。哪有那么多讲究。讲究这个的大多数是怕别人的闲言碎语 生前对老人好一点才是王道 死后的一切铺张 说到底都是在演戏② 女人死去是穿3件衣服4条裤子这种说法对吗
这种说法不正确,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③ 皖南地区风俗人死后要穿七领五腰(7件上衣5条裤子)意味什么怎样由来的
同是皖南人,我们这里大多是五领三腰。
古时百姓死后穿三领,官宦穿五领、七领、皇家穿九领,所谓九五至尊。
古人以单数为吉祥,所以为3.5.7.9
④ 人死了为什么要穿寿衣
中国的习惯,人死了要将身体洗净,然后穿上新的干净的衣服,也就是穿上寿衣。在闽南一带,在给死人穿寿衣时,老人的亲属要先来个象征性的试穿。试穿之后用一根没有秤锤的秤来秤一下,并在人面前说一句:“这是子孙用钱买来的。”表示子孙的孝心。
死人穿的寿衣通常都是奇数的,上下相差二,如上七下五或上九下七,最多是上十一下九,即穿十一件上衣,九条裤子(女的可用裙子代裤)。夭寿者,亦即不到五十多岁而死的人,一般只能穿三件。死者的年龄愈大,愈可多穿,表示有福有寿。
老人死了为什么要穿那么多的衣服呢?这因为,过去人死了总是先装在棺材里,而棺材往往要在家里停放一些时候。大体死者年岁愈大的停放时间愈久。有的因为坟地未选择好,一时无法安葬,一直放在家里停几年的都有。这就必然出现一个问题,棺材里面的尸体久了会腐烂,会流出液体来,并还可能透过棺材渗漏出来。为了防止渗漏,除了在棺村里面放上草木灰、草纸一类吸水的东西,还要多穿衣服,亦为了能吸水分。人的内脏在上身,腐烂时水分比下身更多些,因此上身要比下身多穿些。夭寿者通常在死后很快埋葬入土,所以可以少穿衣服。后人相袭成俗,一直沿用下来。
如今所谓寿衣,或说原是明代一般人平时穿用的衣裤,后来因清朝统治者不让汉人穿明代的服装,人们只好改变原来的习惯。据说有人向清政府提出“生变死不变”的要求。即生时穿清朝的衣服,死时穿明代的衣服。清政府见民众要求强烈,只好答应下来,于是明代服装便成了死人的寿衣了,后来虽然清政府被推翻了,以明代衣服为寿衣的习俗却一直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