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孩子这段时间总是拉裤子,好像故意的一样,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五六岁的孩子应当在上幼儿园中班了一直拉裤子,只有表明孩子自力能力差,也是自小家庭教育不足或不合理,也可能是孩子对上厕所的自动化控制能力差,便便内急憋不住了就立即拉在牛仔裤子里,父母训斥孩子人微言轻手足无措,久而久知孩子拉裤子就建立了习惯性,想改也迟了,好像有的孩子询问他小解吗?他回应不。并不大时间却弄湿了牛仔裤子,也是有夜里常常遗尿。我觉得孩子是不是用餐消化不好造成的胃肠问题应当到医院做一个查验。此外正常的小孩子一天排便一至2次,很有规律性。但你的小孩子是几回?针对小孩子拉裤子的问题解决方法,最先观查孩子身体状况,饮食搭配规律性吗?是不是合他口感?有没有情绪不佳主要表现,不必太多责怪拉裤子事,他也不愿意那样,仅仅控制不住罢了。
因此只需拥有预留牛仔裤子,教师那时候都是会给孩子解决完换掉的。假如孩子常常在幼稚园里边拉裤子,那么就肯定是不正常了。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认真的正确引导孩子了,防止孩子发生下意识的拉裤子,之后不太好改回来。针对小班的孩子他如果常常拉裤子,第1个缘故就是他对幼稚园不适合,对老师不了解,因此当他要想便便的情况下,他不知道该怎么和老师说?随后就发生拉裤子的状况,那样的孩子父母就需要正确引导孩子学好信赖他的教师,或是是让孩子了解假如要想便便的情况下,一定要跑去厕所排便就可以了。第2个缘故便是孩子穿纸尿裤的缘故。许多孩子到了三岁都需要上小学了,父母,归还孩子穿纸尿裤,造成孩子在上厕所层面没有导向性。
2. 幼儿拉裤子了 教师应该肿么做
1、如果学校有换洗的衣物就直接给幼儿清理换洗。
2、如果没有可换洗的衣物,主办老师负责电话通知家长,让家长送衣物到学校,配班老师负责给孩子清理污秽。
3、主班老师随后协调配班老师一同帮孩子进行清理,把幼儿放在自己的床上盖好棉被,如果天气比较冷一定要把幼儿放在靠近空调热风的地方。给幼儿多喝水。
4、如果有充足的时间,最好是把幼儿的衣物进行简单的清洗。
3.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如厕习惯论文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如厕习惯
幼儿如厕能力是指幼儿会独自如厕、自理如厕的基本生活技能。如厕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生活环节,它能反映一个人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
当幼儿第一次进入幼儿园集体时,首先面临的是如何适应集体生活,特别是进餐、午睡、如厕等生活自理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小班幼儿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正在迅速发展之中,而生活自理活动充满了精细动作的尝试和练习。所以,让幼儿学做力所能及的事,不仅能帮助幼儿形成自我服务的能力,还能使他们在自我服务的过程中发展动作,体验成功,增强独立性,从而尽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在孩子入园后的观察中发现:幼儿由于家中使用的是大人的马桶或痰盂和旱厕,不利于幼儿独自使用,于是,家长是帮助幼儿如厕。甚至有的家长按时给幼儿把尿,幼儿没有独自小便的意识或表述的意愿,更没有自理小便的能力。有的幼儿在睡觉时还用尿布,养成幼儿有便意不知表述,没有在便池如厕的意识和不会自理。其次,幼儿在家中多有老人带养,老人样样事情包办再先,从不让孩子自己尝试、动手操作,造成幼儿动手能力非常弱,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都不会。入园以后,幼儿表现在不会向老师表述而尿裤子;如厕时,幼儿不会穿脱裤子,心理紧张;便后幼儿又不会提起裤子,一个个光着屁股等待老师的帮助。所以,对初入园幼儿进行如厕习惯的培养,使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一、幼儿现状调查:
小班幼儿倾向于幼儿整理衣裤和入厕后的清理能力上,我们总结出幼儿在如厕行为养成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幼儿如厕后整理衣裤的能力较弱。
2、便后没有掌握正确的擦拭方法。
3、幼儿有便意后不能及时入厕,有弄脏衣裤和床铺的现象。
4、不能合理使用纸张,有浪费现象。
5、在卫生间玩耍、打闹。
6、有窥视异性入厕的行为。
7、不歧视、笑话尿湿床铺或弄脏衣裤的幼儿。
8、不会观察自己的排便情况。
通过和家长交谈,我发现在家长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1、包办代替。
2、没有交给孩子识别异常大小便的意识。
3、在遇到孩子尿床或拉裤子时,有训斥的现象。
4、不重视幼儿如厕行为和习惯的培养,认为无所谓。
二、重点原因分析:
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幼儿出现上述如厕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综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弱。
2、由于家长包办,幼儿的自理能力较差。
3、缺少自我保护和健康意识。
4、农村家长对幼儿入厕习惯养成关注不够。
5、未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
三、重点制定对策:
针对小班幼儿存在的个性问题,我们制定了“四个环节、四个原则、四个方法”的实施对策,做到将集体教学和随机教育结合;身体健康知识与心理健康齐抓;自理能力与行为习惯养成并重;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共管。
(一)环节:
1.让教育活动成为幼儿进行养成教育的前提环节。
2. 让晨间接待来园成为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的有利环节。
3.让游戏活动成为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环节。
4. 让生活活动成为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环节。
(二)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一日生活原则, 教育性原则, 家园共育原则。
(三)方法:
情景教育法,家园对照法,儿歌故事法,奖励评比法。
四、对策的实施:
(一)注重良好环境的创设,让环境起到隐性的教育功能
丰富的环境既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养成良好如厕习惯的重要性,促使幼儿积极、主动、愉悦地参与到活动中,又可以起到隐性的教育功能,提醒幼儿如厕前、如厕时、如厕后应该怎样做。幼儿如厕后及时提高裤子。在便池上方粘贴不同的标志,提示幼儿按男女如厕。大班粘贴男孩(小绅士)、女孩(小天使)标志,要求幼儿按相应的标准要求自己。同时,各班均将洗手的方法、提衣裤的方法照成照片在盥洗室粘贴,提醒幼儿整理好衣裤并按规定的要求清洗双手。为使幼儿能节约用水、用纸,教师创编了洗手歌,用儿歌进行时间上的隐性提示。在节约用纸方面教师也将用纸量和折纸的方法照成照片。
(二)开展如厕健康教育,让健康知识深入幼儿内心
幼儿了解一些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是如厕课题更好开展的前提,为此各班围绕如厕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如小班社会“学习自己如厕”,引导幼儿学习自己如厕,尽可能不尿湿裤子,并知道当厕所人多时不争抢。大班科学“有趣的座便器”通过认识座便器的外部结构特征,座便器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懂得爱惜物品,节约用水的道理。孩子如厕时总喜欢奔跑,而当地面有水时就会很滑,教师除了及时拖干净外,也把入厕安全设计成了一节有趣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猜猜小动物怎么走路”激发幼儿的兴趣。如:模仿小猫走路“轻轻”,模仿小乌龟走路“慢慢”等特点,来培养幼儿安静如厕的习惯。
(三)抓好随机教育,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如厕习惯
1、刚入园幼儿不乐意主动在园如厕
如厕是小班幼儿的一大难题,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来讲,由于幼儿园与家庭厕所的环境及如厕方式之间的差异,使幼儿对如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恐惧感,他们大多不喜欢在幼儿园上厕所,尤其是大便,有时出现便在裤子里或床上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宝宝在家如厕情况”的问卷调查,仔细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细心的观察每一位幼儿的如厕情况,做好记录,耐心去帮助幼儿建立如厕排便的习惯。对于尿裤子及尿床的幼儿则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同时还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如厕环境,利用标记、语言进行暗示,使幼儿消除恐惧,能够在幼儿园里主动入厕。
2、幼儿如厕拥挤,相互碰撞
小班幼儿的年龄还小,规则意识差,往往不会去考虑其他幼儿的感受,比较的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相互谦让,在如厕及便后洗手时经常挤在一起,争着如厕、洗手。我们在幼儿的小便池、洗手池旁贴上小脚印。幼儿马上明白了,要踩在小脚印上才能如厕、洗手,没有了小脚印儿就要在旁边等一会。一段时间过后,拥挤的现象减少了。
3.、幼儿便后不能用正确方法主动洗手
幼儿如厕没有养成洗手的习惯,后经常会忘记洗手,有的幼儿虽然洗手了,但是方法不正确。为了增加幼儿的正确洗手、如厕等生活常规,提高幼儿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运用听故事、念儿歌的形式向幼儿进行卫生教育。
4、幼儿不能便后独立整理衣裤
幼儿在家中许多生活上的事情都是由家长一手包办代替的,造成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我们要耐心教给幼儿正确的整理衣裤方法,多观察、关注,提醒和帮助幼儿将衣裤整理好,平时加强练习,并与幼儿家长及时沟通,请家长为幼儿提供方便的衣裤,便于幼儿穿脱提拉。要让家长尽量给幼儿多一点的锻炼机会,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逐步提高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同时,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我们要使用亲切的口吻,及时进行表扬和肯定 “你真棒”,你真能干,教师通过灵活使用不同的语言,发挥了语言的魅力,幼儿的行为得到了肯定,增强了幼儿自我服务的信心。
5、便后幼儿不能用正确的方法擦拭,不能掌握正确的用纸量。
我们教会幼儿从前向后的擦拭方法,对于小班幼儿,每次等他们擦完以后以教师还以“看看小屁屁干净不干净”为由检查一下,给予幼儿需要的帮助。
(四)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入厕心理
1、対幼儿进行性别教育,教育幼儿尊重他人的隐私
在幼儿园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即幼儿喜欢窥视异性的如厕方式,尤以小班幼儿居多。为此我们开展了幼儿性别教育,使幼儿了解男孩、女孩不同的如厕方式,打消幼儿对异性如厕的神秘感。同时我们在全体幼儿中开展了如厕隐私教育,即:要求幼儿按男女分别如厕,在他人如厕时不进行窥视,尊重他人的如厕隐私
2、教育幼儿不歧视大小便失禁的幼儿
幼儿在园或家中常有尿床或拉裤子的现象,如遇到这样的事情会遭人笑话,这样会使尿床或拉裤子的幼儿不好意思。尤其是再加上教师或家中的训斥,就会使孩子更加的自卑。因此我们在幼儿中开展了阳光教育,即不笑话大小便失禁的小伙伴,帮助他及时更换衣裤。我们要求教师及时安抚孩子,不要太过于声张。尊重孩子的自尊,将孩子带入到寝室更换衣裤,不要当着全班幼儿的面进行。同时和家长达成一致,请家长遇到此类情况时也不要在众人面前训斥孩子。如遇此次情况经常发生时,则要求教师在园及时提醒这些孩子如厕,避免孩子尿裤子。并及时和家长沟通,请家长带孩子进行治疗。
五、家园共育,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入厕行为习惯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熟悉、最亲密的人,所以家庭教育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有了家长的配合教育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园要与家庭密切配合,针对幼儿如厕问题及时沟通,达到幼儿园与家庭的同步教育。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有效的家园共育工作:
(一)及时肯定孩子的进步,把对孩子如厕方面提出的要求,通过各种形式告知家长。如:家长会,每天的入、离园时间,家园联系栏等,请家长配合并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分析原因、商量对策。
(二)家园同步教育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家长在家里要让幼儿独自养成入厕的好习惯,对幼儿提出与幼儿园相应的要求,让他们学习正确入厕的方法,这样家园共同努力,保证幼儿在园在家生活规律的一致性及生活自理能力的独立性,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入厕能力。
(三)通过多种形式(家长会、家园宣传栏、班级QQ群、家园联系栏、每月话题、家长预约谈话),向家长宣传“培养文明如厕习惯的重要性和方法”及相关知识。
(四)邀请保健老师为家长开设相关知识讲座,及时有效的让家长了解一些培养幼儿文明如厕的措施与方法,配合幼儿园帮助幼儿在家也能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
良好如厕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及家长都不能忽视对幼儿的如厕教育,要树立“生活即教育”的大教育观,抓住幼儿如厕环节,利用多种教育方法,使幼儿学会自立大小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使幼儿真正全面健康地成长。幼儿园还将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研究新的教育方法,让好习惯陪伴幼儿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