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帽子的尺码标准是根据头围得出的,测量头围大小可以用皮尺围量头部的最大尺寸。
采用坐姿或立姿,用软尺通过眉弓和枕部最高的部位绕头一周(不要忽略头发),皮尺稍能转动,此时的头部周长为头围尺寸。
帽子的种类:
(1).按用途分:有风雪帽、雨帽、太阳帽、安全帽、防尘帽、睡帽、工作帽、旅游帽、礼帽等。
(2).按使用对象和式样分:有男帽、女帽、童帽、少数民族帽、情侣帽、牛仔帽、水手帽、军帽、警帽、职业帽等。
(3).按制作材料分:有皮帽、毡帽、毛呢帽、长毛绂帽、绒绒帽、草帽、竹斗笠等。
(4).按款式特点分:有贝雷帽、鸭舌帽、钟型帽、三角尖帽、前进帽、青年帽、披巾帽、无边女帽、龙江帽、京式帽、山西帽、棉耳帽、八角帽、瓜皮帽、虎头帽等。
参考资料
网络-帽子
❷ 【设计】排版设计的4大基本原则
彼此相关的项应当靠近,归组在一起。如果多个项相互之间存在很近的亲密性,它们就会成为一个视觉单元,而不是多个孤立的元素。这有利于组织信息,减少混乱,为读者提供清晰的结构。
亲密性原则指: 将相关的项组织在一起。 把相关的元素分在一组,使它们建立更近的亲密性。
只要把有关联的元素放在一起,然后在不同的单元间 增加合适的空间 ,就让信息变得更直观。
可以 适当的将字体缩小 ,或 把每部分内容进行缩进 ,为各个元素预留出更多的空间,更加明确的定义不同分组。
微微眯起眼睛, 统计 眼睛停顿次数来数一数页面上有多少个元素。如果页面上的项超过3~5个(这取决于具体情况),就要看看哪些孤立的元素可以归在一个组建立更近的亲密性使之成为一个视觉单元。
(1)避免一个页面上有太多孤立的元素。
(2)不要在元素之间留出同样大小的空白,除非各组属于一个子集。
(3)标题、子标题、图表标题、图片能否归入其相关材料?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非常清楚(哪怕只有一点含糊都要尽量避免)。在有很近亲密性的元素之间建立关系。
(4)不同属一组的元素之间不要建立关系!如果元素彼此无关,要把它们分开。
(5)不要仅仅因为有空白就把元素放在角落或中央。
把描述性文字设置成比菜名小一号的文字 ,这在菜单中是很常见的。另外,除了让表达更清晰之外,这样做同样留给了我们更多的空间。
通过 把每部分内容缩进, 使标题下面左边留出更多的空间,有助于区分这两组信息。
任何东西都不能在页面上随意安放。 每个元素都应当与页面上的另一个元素有某种视觉联系 。这样能建立一种清晰、精巧而且清爽的外观。
对齐原则: 只使用一种对齐方式 。 找一条明确的对齐线,并坚持以它为基准 。页面上只使用一种文本对齐,所有文本都左对齐,或右对齐,或者全部居中。
居中对齐是初学者最常用的对齐方式,这种对齐看起来很安全,感觉上也很舒服。居中对齐会创建一种更正式、更稳重的外观,这种外观显得更为中规中矩,但通常也很乏味。作为一个初学者,要完全摒弃居中对齐会很难,但你必须从一开始就强制自己避开它。
与居中对齐相比, 如果文本为左对齐或右对齐,让文本联系在一起的那条看不见的线会更明确,因为现在有一条“硬”的竖边。 这就使左对齐和右对齐的文本看起来外观更清晰、效果更分明。
如果想让文本居中,至少让它明显一点 !可以 在居中布局上增加一点小技巧 。可以让 每一行的文本长度不相同 ;将文本居中,但是文本块本身在页面中偏右或偏左,而不居中;或者将文本放在页面的上方,增加紧张性;或者在一个很正式的居中布局中设置一种非常随意、有趣的字体。但不论怎样,千万不能做的是:设置12 磅大小的Times 字体,另加两个回车!
倾听你的眼睛——眼睛看向哪里,路线是什么,这是最佳路径吗?重要的信息是否都归入了逻辑亲密性中?对齐是否对清晰的表达有帮助?在这个小空间中画下能表示已有对齐的垂直线。
再次重复一下, 找一条明确的对齐线,并坚持以它为基准 。
(1)避免在页面上混合使用多种文本对齐方式(也就是说,不要将某些文本居中,而另外一些文本右对齐)。
(2)要着力避免居中对齐,除非你有意识地想要创建一种比较正式、稳重(通常也更乏味)的表示。并不是完全杜绝使用居中对齐,有时可以有意地选择这种对齐方式,但是不要把它作为默认选择。 如果想让文本居中,至少让它明显一点!
让设计中的视觉要素在整个作品中重复出现 。可以重复颜色、形状、材料、空间关系、线宽、字体、大小和图片,等等。这样以来,既能增加条理性,还可以加强统一性。
重复有助于组织信息,可以帮助读者浏览各个页面,也有利于将设计中单独的部分统一起来。即使在一个只有一页的文档中,重复元素也可以建立一种连续性,将文档“整个捆在一起”。
如果哪个元素引起了你的兴趣,就可以拿来用作重复元素!也许这是一个剪贴画,或者是某种图片字体。为了实现重复,完全可以为此增加一些全新的东西。或者,也可以选择一个简单的元素,然后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加以使用,比如说指定不同的大小、颜色或角度。
有时重复的项并不一定完全相同,而只是存在明确关联的紧密相关的对象。
重复可以认为是保持一致性,而且我相信你早已经这样做过。现在,需要把现有的一致性更向前推进一步。可不可以专门做一个图片设计,并且将某些一致元素(如标题)作为这个图片设计的一部分?在每个页面底部或每个标题下面使用一条粗细为1 磅的线吗?或者是不是使用一条更粗的线(4 磅),使 重复元素显得更明显、更生动 ?
再看看有没有可能增加一些纯粹为建立重复而设计的元素。是不是有一个编号项列表?可不可以使用另外一种字体或逆序数字,然后对出版物中的每一个编号列表都重复同样的处理?最初,可以只是找出现有的重复,然后将其加强。熟悉了这种思想之后,再开始创建新的重复元素,来增强设计的效果并提高信息的清晰度。
重复就像是强调你的衣着。如果一位女士穿着一件可爱的黑色晚礼服,戴着一顶别致的帽子,她可能会用红色高跟鞋、红色口红和一朵红色小花来突出她的晚礼服。
要避免太多地重复一个元素,重复太多会让人讨厌。重复就太滥了,现在的对比不再有统一的效果,感觉上也让人不太舒服,太多的重复将混淆重点。
对比的基本思想是,要避免页面上的元素太过相似。如果元素(字体、颜色、大小、线宽、形状、空间等)不相同,那就干脆让它们截然不同。要让页面引入注目,对比通常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正是它能使读者首先看这个页面。
对比原则指出: 页面上的不同元素之间要有对比效果,达到吸引读者的对比效果 。如果两个项不完全相同,就应当使之不同,而且应当是截然不同。
如果两个元素虽然不同,但是区别不大,这时候就不是对比了,而是冲突。不应该用12 磅大小的字体与14 磅大小的字体进行对比。也不要用0.5 磅的线与1 磅的线来对比。此外,深棕色与黑色的对比也是不合适的。所以一定要当心。
要增加有意思的对比,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实现字体对比。不过不要忘记,还可以利用线、颜色、元素之间的间隔、材质等形成对比。
可以通过 字体选择 、 线宽 、 颜色 、 形状 、 大小 、 空间 等来增加对比。增加对比很容易,途径有很多,这可能是增加视觉效果最有意思也最让人满意的方法了。重要的是: 对比一定要强烈 。
不要犹豫。如果你想形成对比,就加大力度。不要将一种粗线与一种更粗的线进行对比。不要将棕色文本与黑色标题建立对比。要避免使用两种或多种类似的字体。如果各个项不完全一样,干脆让它们 截然不同 !
当然,要改造左边这幅广告有很多种方法。首先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 去掉Times Roman 和Arial/Helvetica 字体。把这些字体干脆从你的 字体选择 中去除。相信我没有错。(另外把Sand 也去掉。)
� 去掉居中 对齐 。我知道这么做很难,但是必须如此。等你更有眼光之后,可以再做一些居中对齐的尝试。
� 找出页面上最有意思的东西,或者最重要的东西 加以强调 !在这里,最有意思的就是那个派,最重要的是商店的名字。把最重要的东西放在一起,这样读者就不会漏掉 重点 。
� 把信息分组为一些逻辑组。合理利用 空间 (不要用框),将各项分开或者联系起来。
� 找出可以 重复 的元素(包括对比的元素)。
� 最重要的是,要增加 对比 。
一次尝试一个概念。相信你的作品也会让自己惊异不已。
本文摘自《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第4版)》作者: Robin Williams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❸ 16个角的帽子怎么打旳
16个角的帽子打法是:
1、准备好毛线和毛线针,先从帽顶开始编织;
2、起6针称为中心针,分配在3根针上,开始织下针;
3、然后每隔一圈织一针,圈加一针,直到16圈;
4、加到24针时,织到起针的6针中心针,紧挨着中心针加一针,一圈共加16针,直到需要的大小;
5、停止加针后开始织下针,编织16圈后开始织帽子的边;
6、帽边编织一针上针再一针下针,重复操作到需要的长度;
7、帽边编织好后,收针即可。以上是16个角的帽子打法。
❹ 一顶帽子还是一个帽子
一顶帽子。用“顶”、“个”搭配时,都表示单个的帽子,而用“顶”搭配显得更形象。
什么量词同什么名词相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如凡是小而圆的东西,如珍珠、米、葡萄、小石子等,可用量词“颗”;凡是细而长的东西,如竹竿、长枪、香烟等,可用量词“支”、“根”。使用这些量词,不仅表示单位,而且表示出事物的形状来,显得具体形象。
文学家利用量词这个特点,创造出“一轮明月、一钩残月、一弯新月、一叶扁舟、一缕笛声”等简洁形象的语言来。
通用名量词
主要指多数名词都适用的量词。包括:种、类、些、点等四个。“个”这个量词有了通用化的倾向,能够和它组合的名词越来越多。
但是仍然有很多名词只能用其专用的量词,而不能用“个”替代。例如“电影”可以不说“一部电影”,而说“一个电影”。但“纸”无论如何不能说“一个纸”。
“去一趟、看一遍、做一次、哭一场”中的“趟、遍、次、场”,表示动作的数量单位,叫做动量词。
❺ ai 排版怎么调节两个图片的距离 比如垂直设置1毫米
楼主你好!
先选择两张图片
按快捷键Shift+F7 进入排列选项
最下部位选择可控制参数,输入1MM 点击上下垂直按钮就OK
❻ 公文排版格式标准
法律分析:1、标题一般用2号小标宋体字,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长短适宜,间距恰当,标题排列应当使用梯形或菱形。
2、正文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每个自然段左空二字,回行顶格。文中结构层次序数依次可以用“一、”“(一)”“1.”“(1)”标注;一般第一层用黑体字、第二层用楷体字、第三层和第四层用仿宋体字标注。一般公文中标题行距28磅。正文及其他单倍行距。
3、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如有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如“附件:1.XXXXX”);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名称较长需回行时,应当与上一行附件名称的首字对齐。
4、单一机关行文时,在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空一行右空二字编排发文机关署名,在发文机关署名下一行编排成文日期,首字比发文机关署名首字右移二字,如成文日期长于发文机关署名,应当使成文日期右空二字编排,并相应增加发文机关署名右空字数。
5、成文日期中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
6、页码一般用4号半角宋体阿拉伯数字,编排在公文版心下边缘之下,数字左右各放一条一字线;一字线上距版心下边缘7mm。单页码居右空一字,双页码居左空一字。公文的版记页前有空白页的,空白页和版记页均不编排页码。公文的附件与正文一起装订时,页码应当连续编排。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一条 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第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第四条 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人民法院设行政审判庭,审理行政案件。
❼ 有十九顶帽子,十顶黄色,九顶蓝色,十个人排成一排,每人戴一顶帽子,后面的人只能看到前面一个人
题目应该是:有十九顶帽子,十顶黄色,九顶蓝色,十个人排成一排,每人戴一顶帽子,后面的人能看到前面的人,前面的看不到后面的。比如最后一个可以看到前九个,最后第2个可以看到前面八个......。
同时,这十人都十聪明的。这样就能解了。
当后九人说不出时,第一个人可以判断他带的是黄帽子。
因为最后一个人,如果看到前九人都是蓝帽子,他马上可以判断自己是黄的。他判断不出,就说明前九人中至少有1个人带黄帽子。
后第二人,在最后一人答不出的条件下,他如果看到前面八个人带蓝帽子,那么他可以肯定自己带黄帽子;他答不出,就说明前八个人中至少有1个人带黄帽子。
后第三人,在最后二个人都答不出的条件下,他如果看到前面七人带蓝帽子,那么他可以肯定自己带黄帽子;他答不出,就说明前七个人中至少有1个人带黄帽子。
后面第四、第五.....,同样理由,答不出,就说明前面的人中至少有1个人带黄帽子。
这样,第一个人,可以判断出自己带的是黄帽子。
❽ 半身照排版需要多大画布
半身照排版的画布尺寸是48x33毫米,一般情况下,其头部宽度为21-24毫米,而头部长度则为28-33毫米。
半身照是一种免冠(不戴帽子)正面照片,照片上应该可以看到人的两耳轮廓,其颜色可以为黑白或彩色,拍照时不得涂抹唇膏等影响真实面貌的化妆色彩,也不允许染头发,免冠半身照一般可以用于身份证、工作证、学生证或档案文件中。
❾ 10人站成一列,一人一个帽子,两种颜色共10个,每人只能看到前面人的帽子,从最后一人依次往前问所戴帽子的
一共3红4黑5白,第十个人不知道的话,可推出前9个人的所有可能情况:
红 黑 白
3 3 3
3 2 4
3 1 5
2 3 4
2 2 5
1 3 5
如果第九个人不知道的话,可推出前8个人的所有可能情况:
红 黑 白
1 2 5
1 3 4
2 1 5
2 2 4
2 3 3
3 1 4
3 2 3
由此类推可知,当推倒第六个人时,会发现他已经肯定知道他自己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了.
“有3顶黑帽子,2顶白帽子。让三个人从前到后站成一排,给他们每个人头上戴一顶帽子。每个人都看不见自己戴的帽子的颜色,却只能看见站在前面那些人的帽子颜色。(所以最后一个人可以看见前面两个人头上帽子的颜色,中间那个人看得见前面那个人的帽子颜色但看不见在他后面那个人的帽子颜色,而最前面那个人谁的帽子都看不见。现在从最后那个人开始,问他是不是知道自己戴的帽子颜色,如果他回答说不知道,就继续问他前面那个人。事实上他们三个戴的都是黑帽子,那么最前面那个人一定会知道自己戴的是黑帽子。为什么?”
答案是,最前面的那个人听见后面两个人都说了“不知道”,他假设自己戴的是白帽子,于是中间那个人就看见他戴的白帽子。那么中间那个人会作如下推理:“假设我戴了白帽子,那么最后那个人就会看见前面两顶白帽子,但总共只有两顶白帽子,他就应该明白他自己戴的是黑帽子,现在他说不知道,就说明我戴了白帽子这个假定是错的,所以我戴了黑帽子。”问题是中间那人也说不知道,所以最前面那个人知道自己戴白帽子的假定是错的,所以他推断出自己戴了黑帽子。
我们把这个问题推广成如下的形式:
“有若干种颜色的帽子,每种若干顶。假设有若干个人从前到后站成一排,给他们每个人头上戴一顶帽子。每个人都看不见自己戴的帽子的颜色,而且每个人都看得见在他前面所有人头上帽子的颜色,却看不见在他后面任何人头上帽子的颜色。现在从最后那个人开始,
问他是不是知道自己戴的帽子颜色,如果他回答说不知道,就继续问他前面那个人。一直往前问,那么一定有一个人知道自己所戴的帽子颜色。”
当然要假设一些条件:
1)首先,帽子的总数一定要大于人数,否则帽子都不够戴。
2)“有若干种颜色的帽子,每种若干顶,有若干人”这个信息是队列中所有人都事先知道的,而且所有人都知道所有人都知道此事,所有人都知道所有人都知道所有人都知道此事,等等等等。但在这个条件中的“若干”不一定非要具体一一给出数字来。
这个信息具体地可以是象上面经典的形式,列举出每种颜色帽子的数目“有3顶黑帽子,2顶白帽子,3个人”,也可以是“有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帽子各1顶2顶3顶,但具体不知道哪种颜色是几顶,有6个人”,甚至连具体人数也可以不知道,“有不知多少人排成一排,有黑白两种帽子,每种帽子的数目都比人数少1”,这时候那个排在最后的人并不知道自己排在最后——直到开始问他时发现在他回答前没有别人被问到,他才知道他在最后。在这个帖子接下去的部分当我出题的时候我将只写出“有若干种颜色的帽子,每种若干顶,有若干人”这个预设条件,因为这部分确定了,题目也就确定了。
3)剩下的没有戴在大家头上的帽子当然都被藏起来了,队伍里的人谁都不知道都剩下些什么帽子。
4)所有人都不是色盲,不但不是,而且只要两种颜色不同,他们就能分别出来。当然他们的视力也很好,能看到前方任意远的地方。他们极其聪明,逻辑推理是极好的。总而言之,只要理论上根据逻辑推导得出来,他们就一定推导得出来。相反地如果他们推不出自己头上帽子的颜色,任何人都不会试图去猜或者作弊偷看——不知为不知。
5)后面的人不能和前面的人说悄悄话或者打暗号。
当然,不是所有的预设条件都能给出一个合理的题目。比如有99顶黑帽子,99顶白帽子,2个人,无论怎么戴,都不可能有人知道自己头上帽子的颜色。另外,只要不是只有一种颜色的帽子,在只由一个人组成的队伍里,这个人也是不可能说出自己帽子的颜色的。
但是下面这几题是合理的题目:
1)3顶红帽子,4顶黑帽子,5顶白帽子,10个人。
2)3顶红帽子,4顶黑帽子,5顶白帽子,8个人。
3)n顶黑帽子,n-1顶白帽子,n个人(n>0)。
4)1顶颜色1的帽子,2顶颜色2的帽子,……,99顶颜色99的帽子,100顶颜色100的帽子,共5000个人。
5)有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帽子各1顶2顶3顶,但具体不知道哪种颜色是几顶,有6个人。
6)有不知多少人(至少两人)排成一排,有黑白两种帽子,每种帽子的数目都比人数少1。
大家可以先不看我下面的分析,试着做做这几题。
如果按照上面3顶黑帽2顶白帽时的推理方法去做,那么10个人就可以把我们累死,别说5000个人了。但是3)中的n是个抽象的数,考虑一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对解决一般的问题大有好处。
假设现在n个人都已经戴好了帽子,问排在最后的那一个人他头上的帽子是什么颜色,什么时候他会回答“知道”?很显然,只有在他看见前面n-1个人都戴着白帽时才可能,因为这时所有的n-1顶白帽都已用光,在他自己的脑袋上只能顶着黑帽子,只要前面有一顶黑帽子,那么他就无法排除自己头上是黑帽子的可能——即使他看见前面所有人都是黑帽,他还是有可能戴着第n顶黑帽。
现在假设最后那个人的回答是“不知道”,那么轮到问倒数第二人。根据最后面那位的回答,他能推断出什么呢?如果他看见的都是白帽,那么他立刻可以推断出自己戴的是黑帽——要是他也戴着白帽,那么最后那人应该看见一片白帽,问到他时他就该回答“知道”了。但是如果倒数第二人看见前面至少有一顶黑帽,他就无法作出判断——他有可能戴着白帽,但是他前面的那些黑帽使得最后那人无法回答“知道”;他自然也有可能戴着黑帽。
这样的推理可以继续下去,但是我们已经看出了苗头。最后那个人可以回答“知道”当且仅当他看见的全是白帽,所以他回答“不知道”当且仅当他至少看见了一顶黑帽。这就是所有帽子颜色问题的关键!
如果最后一个人回答“不知道”,那么他至少看见了一顶黑帽,所以如果倒数第二人看见的都是白帽,那么最后那个人看见的至少一顶黑帽在哪里呢?不会在别处,只能在倒数第二人自己的头上。这样的推理继续下去,对于队列中的每一个人来说就成了:
“在我后面的所有人都看见了至少一顶黑帽,否则的话他们就会按照相同的判断断定自己戴的是黑帽,所以如果我看见前面的人戴的全是白帽的话,我头上一定戴着我身后那个人看见的那顶黑帽。”
我们知道最前面的那个人什么帽子都看不见,就不用说看见黑帽了,所以如果他身后的所有人都回答说“不知道”,那么按照上面的推理,他可以确定自己戴的是黑帽,因为他身后的人必定看见了一顶黑帽——只能是第一个人他自己头上的那顶。事实上很明显,第一个说出自己头上是什么颜色帽子的那个人,就是从队首数起的第一个戴黑帽子的人,也就是那个从队尾数起第一个看见前面所有人都戴白帽子的人。
这样的推理也许让人觉得有点循环论证的味道,因为上面那段推理中包含了“如果别人也使用相同的推理”这样的意思,在逻辑上这样的自指式命题有点危险。但是其实这里没有循环论证,这是类似数学归纳法的推理,每个人的推理都建立在他后面那些人的推理上,而对于最后一个人来说,他的身后没有人,所以他的推理不依赖于其他人的推理就可以成立,是归纳中的第一个推理。稍微思考一下,我们就可以把上面的论证改得适合于任何多种颜色的推论:
“如果我们可以从假设断定某种颜色的帽子一定会在队列中出现,从队尾数起第一个看不见这种颜色的帽子的人就立刻可以根据和此论证相同的论证来作出判断,他戴的是这种颜色的帽子。现在所有我身后的人都回答不知道,所以我身后的人也看见了此种颜色的帽子。如果在我前面我见不到此颜色的帽子,那么一定是我戴着这种颜色的帽子。”
当然第一个人的初始推理相当简单:“队列中一定有人戴这种颜色的帽子,现在我看不见前面有人戴这颜色的帽子,那它只能是戴在我的头上了。”
对于题1)事情就变得很明显,3顶红帽子,4顶黑帽子,5顶白帽子给10个人戴,队列中每种颜色至少都该有一顶,于是从队尾数起第一个看不见某种颜色的帽子的人就能够断定他自己戴着这种颜色的帽子,通过这点我们也可以看到,最多问到从队首数起的第三人时,就应该有人回答“知道”了,因为从队首数起的第三人最多只能看见两顶帽子,所以最多看见两种颜色,如果他后面的人都回答“不知道”,那么他前面一定有两种颜色的帽子,而他头上戴的一定是他看不见的那种颜色的帽子。
题2)也一样,3顶红帽子,4顶黑帽子,5顶白帽子给8个人戴,那么队列中一定至少有一顶白帽子,因为其它颜色加起来一共才7顶,所以队列中一定会有人回答“知道”。
题4)的规模大了一点,但是道理和2)完全一样。100种颜色的5050顶帽子给5000人戴,前面99种颜色的帽子数量是1 …… 99=4950,所以队列中一定有第100种颜色的帽子(至少有50顶),所以如果自己身后的人都回答“不知道”,那么那个看不见颜色100帽子的人就可以断定自己戴着这种颜色的帽子。
至于5)、6)“有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帽子各1顶2顶3顶,但具体不知道哪种颜色是几顶,有6个人”以及“有不知多少人排成一排,有黑白两种帽子,每种帽子的数目都比人数少1”,原理完全相同,我就不具体分析了。
最后要指出的一点是,上面我们只是论证了,如果我们可以根据各种颜色帽子的数量和队列中的人数判断出在队列中至少有一顶某种颜色的帽子,那么一定有一人可以判断出自己头上的帽子的颜色。因为如果所有身后的人都回答“不知道”的话,那个从队尾数起第一个看不见这种颜色的帽子的人就可以判断自己戴了此颜色的帽子。但是这并不是说在询问中一定是由他来回答“知道”的,因为还可能有其他的方法来判断自己头上帽子的颜色。比如说在题2)中,如果队列如下:(箭头表示队列中人脸朝的方向)
白白黑黑黑黑红红红白→
那么在队尾第一人就立刻可以回答他头上的是白帽,因为他看见了所有的3顶红帽子和4顶黑帽子,能留给他自己戴的只能是白帽子了
❿ 衣服怎么排版
一、衣服排版也叫衣服排料,排料需要的必备要件方法如下:
1、订单明细。
2、全码尺寸表。
3、样衣或款式图,由尺寸表和样衣或款式图可以制出样板。
4、面料的门幅和缩率(水洗缩率、烫缩等,主要为水洗缩率)。
5、其它信息——面料的品质(主要为面料的色差情况),面料的特征(是否有方向性,如灯芯绒的毛向要求、印花布的文字图案方向要求、编织纹的阴阳纹路情况等等)。
二、针对面料的品质和特征采取合理的排料方法,面料品质的几种情形:
1、段差――同件衣服尽量集中在一起,排料版长宜短不宜长。
2、边中色差――边中色差有两种情况:A、边 ――> 中 ――>边; B、边 ――> 中 <―― 边。
边中色差要结合款式的特点进行合理排料,原则是:相拼接部位要放在一起或在一个经向线上排,外观及主要部位必须保证颜色自然对接(有些部位可能是不可避免的,如上衣的领子与领堂的拼接处。
上衣的后袖与后袖笼拼接处、裤子的内裆缝部位、裤子的腰与裤片拼接处等),内部的次要部件可以灵活的安排处理。
通常的五袋裤在防边中色差排料时,可以将侧缝放在门幅边上,可以放在门幅的中间,但如果是有侧腿袋的裤子,则侧缝绝对不可以放在门幅的边上,否则侧袋就没有很好的摆放位置。
3、既有段差又有边中色差――通常以外观判断色差情况比较明显或严重的色差情况为主要控制对象,如果都很严重则所用面料可判断为不可使用面料,即作为非合格品处理。
三、根据面料的特征采取的排料方法:
1、常规面料没有方向性则采取节约面料的任意排料方式;
2、面料具有方向性的则要根据情况分别对待,具有毛向的则要考虑是否完全倒毛还是顺毛,或可以一件一方向;具有印花纹路方向的则要根据客人要求统一方向(特别要小心格子面料具有阴阳格的情形);具有编织纹路阴阳效果的则要考虑一件一方向或按照客人要求操作。
3、面料具有方向性且又有色差的(主要针对边中色差),排料原则是:尽量减少出现色差的部位(如灯芯绒刮染面料或有方向性的印花面料的女式长裤,将四个裤片放在一个门幅的宽度上排,门幅不够放四片的则可采取上下错开的方法以保持拼接部位在同一条线上。
这样最大可能出现色差的部位是后浪部位和内裆部位,如果采取其它办法则可能出现色差的地方超过这两个地方)。
四、排料版长的控制要求:
一般情况版长控制在8米左右,最好不要超过9米,因为通常工厂的裁剪台长度为10米,控制在8米左右是为了方便工厂的实际操作;另外我们通常上衣的单耗为2米左右、裤子的单耗在1.4米左右,一般上衣4件排和裤子6件排基本上总版长就是8米左右。
五、对于季节的变化规律掌握二十四节气,什么事都有规律可寻。唛架的规律:
1、配色布局,取大优先。大小兼顾,兼顾直观。适当调配,轻尔易举。
2、一行过的整齐排法,一行过的错开排法,一行过的互望的排法。后两项需要多练后的境界。袋布﹑朴﹑别布采取多添少补的方法分配﹐参数视情况订。又因衣料薄﹐料又少而让好裁是基本原则。同时如是通码还要考虑布封﹑数量等问题。
对于有段差的面料则要尽量减短版长,对于对条格款式的面料版长亦不宜偏长,针织面料受其面料有弹性的影响也不宜版长太长,弹性比较大等容易变形的面料其版长亦不可太长。
服装电脑排版应用CAD制作与设计。
(10)一米零四出十个帽子怎么排版扩展阅读:
服装制版是现代服装工程的一部分:现代服装工程是由款式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三个部分组成。服装制版就是其中的结构设计;她既是款式造型的延伸和发展,也是工艺设计的准备和基础。服装设计包括:
1、创作设计(款式图,包括款式、面料、色彩等等的表达)。
2、结构设计(也叫制版,版型处理或打版,每个部位的具体规格尺寸);3、工艺设计(也叫车位,一件成品的缝制过程)。其中制版在中间是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整个服装设计里面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国内的制版方式:
中式服装:是从古代深衣制时就采取的人体双臂平展、两腿稍劈的立姿结构形式,裁制成的服装是直线状、整片式、平面型的。其裁剪方法是将衣料一折成四,将衣服的腋下和腰部多余的衣料剪去,使衣片成一个十字形。
然后在前面的衣身中间剪开作为开襟,并修剪出一桃形的领圈即成。在部位结构和形体空间方面,它不像西式服装那样注重人体的胸围、腰围、臀围的塑造。此种方式沿袭多年直至清末民初。
短寸法与胸度法:这两种方法是20世纪30年代日本裁缝到我国开店、办厂等传播的。短寸法是在人体的胸部以上测量多个部位,求得裁剪所需的所有部位尺寸,然后按照这些尺寸来制版,以达到造型更加精确合体。
胸度法是以人体的净胸围为基数来分配各部位所占的比例尺寸。又叫做号型裁剪法。由于我国人体体型不同,胸围较小,多以半胸围减去一个数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