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你如何裁布做衣服
裁布做衣服的方法是先用熨斗把面料烫到没有褶皱,然后,用不同于面料颜色的花粉,沿着纸样的边画出纸样轮廓,即可完成。
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区分布的正面和背面。总的来说,正面比较紧凑,平整光滑,比背面更有光泽,反面花纹不明显,光泽较差,如下图所示。
⑵ 不同的女装上衣胸省该如何处理
我是一个服装爱好者,是自学的,我说说自己的想法吧,胸省是解决胸部凸起量的一个必然存在,只是不同款式会做不同的处理,胸围增加时省量可作适量的减少,当胸省转移到腰省的位置时,如果这时胸围大于或等于下摆的围度,就可以不要胸省了,胸腰省就作为下摆的扩展量处理了。
⑶ 女装胸省总量是多大
一般3--3.5cm即可,但是如果遇到胸比较大的,也会在加大,到4--5cm,不然会有多肉出现。
⑷ 服装设计中胸省 腰省 领省 是什么
简单的说,省是因为平面的不料包裹立体的人体产生的多余的量,经常产生这些把这些 的量的部位主要在胸部最高点,也就是乳突点,服装专业上称为BP点;腰节线,以及肩部。
胸省,是因为胸部和腰部有一个差量,衣服要剪裁合体所要处理掉的多余的量,省尖点一般处理在BP点下方2.5cm处。
腰省,也是同样的原因产生的,腰省的线条决定服装的腰部轮廓。
你说的领省,多是由于服装制版的时候进行省道转移处理的时候出现的,有时候某一个省,比如胸省的量比较大,线条不好处理,那么就把省大的一部分分出去,以BP点为中心,旋转到领口部位产生的。省道转移还可以把省转移到多个部位,比如袖窿,比如熊腰省合并,比如省变褶的处理。
另外,后领孔也可以有省道,因为肩胛骨是立体的,平面的面料进行包裹的时候是会出现多余的量的,所以,经常在后领口处处理省道,但省道的量一般不大,有时候因为服装的款式,还可以吧后片的尖省转移到育克的结构线里面去。
不知道我有没有说清楚。如果不清楚的话,可以看一些服装结构的专业书籍,里面对于服装上的省道会花大量的篇幅介绍的,而且还有图文,看起来更加明了。
⑸ 知道服装三围的尺寸怎么计算出收省量
大概和你说一下,(语言表达能力不够)
用胸腰省做个比喻吧,
例如,只是例如,腰的净尺寸是64cm加上4cm的放松量,等于68cm,
那你现在在打版时候量出的腰围有76cm,那就是说明有8cm 的量可以做省道,
就用8cm的量分配,一般是前片收多于后面,也可以前片量等于后片量,8/4=2cm
就是每个省道可以做2cm,
一般的省最多2.5cm/省道,3cm也有很少,如果比3cm大(一个省,四个省就是12cm),这样的情况下就要中心线和后中分担一定的省量,太大的省做出来的衣服很难看,`
服装,特别是女装重要的就是省道,这样的说明太白,你可能也看不懂.你还是去找一些书看看比较正规.
⑹ 古法旗袍的胸省量的处理
摘要 按照臀围测量的成品尺寸的四分之一加做缝份2cm(100×1/4=25+2cm)=27cm,依照面料从边沿向中心区测量划线,按照划线找直纱向熨出中线印。如果肩宽超过臀围的宽度,就按照半肩的长度熨出中线印,里料同样做法。
⑺ 女装上衣原型尺寸公式
160/84原型公式如下:背长 38cm ,胸围 胸/2+6 , 袖笼深 胸/6+7 ,后胸宽 胸/6+4.5 前胸宽 胸/6+3 , 肩宽 背宽+2 ,肩斜 后领宽/3 ,后领宽 胸/12 , 后领深 后领宽/3,前领宽 后领宽-0.2, 前领深 后领宽+1 落肩0.5 ,前肩斜 后领宽2/3 ,胸省量 前领宽的1/2 ,BP点 前胸宽的1/2向袖龙0.7cm 向下4cm ,侧缝向后2cm。
⑻ 女士上衣的算法比如胸围3尺怎么算袖笼深
裁剪女上衣袖笼尺寸怎么算
比例裁剪法的 测量部位中没有背长,腰节线的确定不够科学。通过比较得出:选择领围、胸围、肩宽、背 长、袖长这五个部位测量较为合适。尺寸加放:原型法裁剪的尺寸加放分两步进行。……
笼深随款式不同而变化,夏天单衣为B/6 1;春秋上衣为B/6 3;冬季大衣为B/6 5 。(6)、胸高点:在比例裁剪法中,确定胸高点的方法是:以胸围线和胸宽线为依据,确立相对的位置,但是 ,由于胸围线和胸宽线随款式而变化,所以这样并不准确。
在原型裁剪法中,胸高点由乳高 和乳距确定,可从下列数据中找出对应的胸高、乳距,然后确定胸高 点。身高为155、160、165、170、175的分别对应乳高为23、24、25、26、27;净胸围为80、84 、88、92的分别对应乳距为17、18、19、20(cm)。 (7)、胸省:胸省的大小通常根据人体确定:一般人的胸省量为2,5cm-3。5cm,取3cm较为合适。胸省量 还 可以按款式变化作出调整。胸省量与服装胸部造型的关系为:当胸省量为3cm时,胸部造型 立体感较强;当其为2cm时,立体感一般;当其为1cm时,立体感较差;当其为0时,则无立 体感。胸省的位置设计在侧缝腋下处,运用省道转移,增加腰省时更加方便。2、 一片袖:(1) 袖山高的确定有三种方法:AH/4 (2。5-3cm)、前后袖笼深的平均值-(4。5-5cm)和 前袖笼深-(3。
5-4。5cm),本文采用后者:前袖笼深-(3。5-4。5cm),因为它在使用时较方便 。 (2) 袖肥由袖山斜线确定:前袖山斜线=前AH,后袖山斜线=后AH,按图示画出袖山弧线。由于弧线长于直线的原理,此袖山已经包含了1cm的吃势,若要增加吃势,则可以在前后袖 山斜线上直接平均加放。 北京工作服3、 两片袖:(1) 以胸围线为袖山底线,袖山高=衣片袖笼弧/3 1。 (2) A点到袖山底线的距离=袖山高的1/4。 (3) 从A点作水平线,与前袖笼弧线相交于F点;在袖山高的1/3处,作水平线与后袖笼弧 线相交于J点。(4) 线段AB=弧线FG 1,线段BC=弧线HJ,直线段ED=弧线EJ。(5)从胸围线向上0。8-2cm作水平线,与袖笼弧线相交,可以调节前袖偏量"○"。
⑼ 做女西服时肩省和胸省应该如何处理
制板是先画前片还是先画后片,国际通用是先画后片。因为相比较后片的变化要比前片小。以一个变化小的衣片为基础,更方便调节整体结构与平衡。当我们先确定了后领口宽后,作为女装来讲,前领口宽最好不要大过后领口宽。而且有些款式结构前领口宽还应该小一些。加宽或改窄前领口宽是和撇胸有直接关系的。做撇胸的方法有丙种:一种是先确定撇胸的大小,再画前领口宽。或是将纸样的前止口剪开,颈点随着移动。另一种方法是在颈点不动的情况下,以袖窿深线为基点,前止口腰节处向外放出l厘米,与基点向上至领口连一条直线。第一种方法是将前领口加宽、止口线加长了。这样做的结果是,驳口线会有浮起发空的感觉,前胸会很暴露,不符合女性审美。有时还会造成划口。当加宽前领口的同时,肩宽也要向外移动。如果不加大冲肩量,前宽也要受到影响。所以作为女装,开宽前领口是弊大于利。
而第二种方法实际上是将前领口改窄了。也就是我们说的倒撇胸。这种方法适用于关门领以及无领结构的服装。这样做可以很好的控制前宽,前胸会很服帖。不会因为前宽过宽而造成前宽处出溜和视觉上显得臃肿。西服领的上衣前后领口宽一致就可以了。如果不是特殊的体型,前后腰节也保持一样,上平线在一条线上。
作为男西装前领口可以适当开宽。可以加大冲肩量来控制前宽,这样肩部在视觉上得到了夸张,显得很魁梧,前撇胸的推门和归拢能使前胸更为饱满。
撇门量完善胸部造型
胸省存在前衣片袖窿长之中,无论从立体或平面理解胸省。当把前衣片平铺在人体或人台上,在袖笼处始终有一定余量,这样会使前衣片袖笼比后衣片袖笼要短些。胸省的量大小是根据体型、胸高变化而变化。(胸高的变化是随着身高,乳房高低的变化而变化),为解决胸省的取值。在上装制板时,直接将胸省绘制在袖窿上,先在前袖窿弧线的中点处确定一点的a,并连接BP点,以BP点为圆点,以夹角12度,再连接b点绘制出前袖窿底部弧线。由于胸省从前侧缝中分离出来,只需运用转省的原理,就可以自由设计出多样的省来。
从人体体型特征上可以看出,人体的胸高于颈根,从胸高至颈根处是一个倾斜的坡度,与垂直线有一个角度,一般为12°-16°,把面料覆盖于人体胸部时,在领口前中心线部分就会出现多余的面料褶皱,将这部分面料剪去,前中心线处才会平服,这个剪去的量即为撇门量,所以说,撇门设计是合体款式设计的必要手段。
撇门量与胸省的关系
撇门量是胸省的一部分被转移到前中线上,引起前中线增长,撇门量一般0.5~1.5cm。
撇门的工艺处理相当于隐形“缝省”将转移在前中线上的胸省量均匀烫缩、归拢,将撇门引起的门襟止口胖势推向BP点,塑造该处立体感,使门襟止口归复平直。
(1)关门领,立领上衣较少应用撇胸法,即使应用撇胸量也较小,因为撇胸大了门襟止口不容易归推平直,在将止口归推平直后,要沿止口线上牵带收住胖势,或在归拢部分将挂面稍拉紧。
(2)翻驳领上衣在将门襟止口推平归拢的同时翻驳线也随之被归短,隐形省量大的还要在翻折线中段E牵带,收住归缩量与胸部胖势量,门襟止口在归缩部位上牵带或将挂面稍拉紧。
撇门工艺要求面料有良好归拨性能,如采用了化纤面料,本身面料就没有良好的归拨性能就会出现前止口外斜,领口后倾等弊病。
撇门量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如果款式造型在肩部或领口设计有省的造型,且服装的整体感觉合体时,由于原有的胸省量全部转移为肩省或者领口省,这两个省位离前中线位置近,可以消除前中心线的不平服现象。不设计撇门。
如果款式是宽松造型的话,由于整体造型属于宽松风格,不太讲究服装与人体的合体性,这类服装也就不需设计撇门。
如果选用的面科带有明显的条纹的话,一般不设计撇门。(如设计撇门时会影响服装的外观)而采用在前身衣片的底摆增设起翘的方法,当前后衣片缝合后,前衣片会产生一定的倾斜,从而产生与撇门相同的效果。
如果款式造型有腋下省和斜腰省的造型,且服装的整体感觉较合体时,由于省位离前中心线位置较远,对于前中心线处的不平现象无能力,因此为结构平衡,应设计撇门,量为1~1.5cm。
在这里有一点要注意,可以把撇门量转移成为领口省,把领口省位隐蔽在翻领下面,这样既没有改变服装的造型,又满足了撇门的设计。
在款式结构设计时,可以根据造型的具体要求,结合以内容加以运用。
女性人体胸部呈隆起形状,设置胸省是勾勒女性人体胸部线条美感必不可少的。它在女装结构设计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女装胸部的合体程度与前、后衣身的平衡程度都是由胸省来把握。不管是合体的、宽松的、二面构成、三面构成、四面构成,都存在着胸省。胸省在结构上的表达方式有两种,即直收法与变量法。
直收法指以BP点或BP点附近为省尖点,收掉结构造型所需的胸省量。直收法在合体女装中最为常见,它是根据款式面料以及工艺要求来确定胸省的位置。通常的手法有分割转移,以原型为基础演变几种胸省的位置(图1),图中的各种手法都是比较直观易懂的。
变量法是指不通过BP点,将结构造型所需的部分胸量转移到结构边缘部位,将一部分省量放在袖窿里。变量法在宽松服装中最为常见,它也是根据款式、面料及工艺要求来确定转移的部位。
门襟变量法与撇胸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本质上的区别,撇胸是去掉一部分的门襟量,领圈与肩线上的变化只是用大概的数值来表示。而门襟变量法是通过改变纱线,把部分的胸省量转移到胸围里,另一部分量放在袖窿里。门襟变量法只适合开襟及开襟不对折的款式。门襟变量法的步骤见图2。
l、对齐腰线画好a线。
2、按住BP点,将门襟点向袖窿方向转移,转移量为前领圈底点与门襟距离,一般为1厘米至1.5厘米,具体量还需视款式面料而定。
3、将原型袖窿底点与转移后的袖窿底点对齐平行于前门襟面胁线。
4、将原型与转移后的原型作比较,可以看出胸省以变量的形式转移到肩部与袖窿里。
下摆变量法是通过起翘前下摆与前腰线,来转移部分胸省量,另一部分胸省量放在袖窿里,下摆变量法不适合用格子及横条纹理效果的面料。将胸省量放在袖窿与下摆处,后领肩点在水平线以上,下摆呈起翘状。
总之,根据不同性质的面料与不同款式,胸省的位置有相应的变化,胸省的合理运用关系到整体成衣的结构美观。
⑽ 胸省量是往上加还是往下加
这个还真没有固定的一定往上或者一定往下。要看裙子的款式而定,一般是沿着公主线走,也有腋下捏出胸省的。只要围绕bp点都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