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先秦诸子思想中蕴含的服饰观念
一、《论语》、《孔子家语》中的“中庸”服饰思想
孔子提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服饰思想,主张服饰打扮应该走中庸之路。他一方面注重并思考盛装美饰的精神内涵,另一方面又从人格、人品的角度总结衣人关系,提出了文质互补的服饰原则。文质互补的服饰原则内蕴丰厚,至少包含两个重要的命题:
第一,君子正其衣冠。孔子在《论语·尧曰》中直言的“君子正其衣冠,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认为穿衣戴帽得整整齐齐,以示有文化教养,而着力强调衣冠的周正本身就成为君子的基本礼节和必备条件。君子正其衣冠首先意味着在服饰形象端庄周正,符合礼仪规范,《孔子家语·致思》中说:“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不饰无类,无类失亲,失亲不忠,不忠失礼,失礼不立。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对仪容服饰非常重视,甚至把服饰的正与不正,看作是衡量一个人能否立足于上流社会的大事。
第二,文质合一,强调中庸。孔子提出了一条著名的论断: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是一个人内在的资质,而文指外在的文饰(服饰)。倘若一个人的资质超过文饰,就显得粗陋、卑俗。若外在的文饰掩匿了资质,则显得呆板僵硬,如史官的文字套式枯索而无灵气。只有资质与文饰互补,相得益彰,才是完美的君子风度。作为君子,作为统治者,着装不能太简陋,亦不能太繁修美饰。从理性精神来衡量,无过无不及才是恰到好处,这就是孔子所追求的理想服饰境界。
二、《孟子》中的“浩然正气”的服饰思想
孟子是孔子的继承者,他发展了孔子的哲学思想,是继孔子后儒家学派中最具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孟子与孔子的服饰思想有着相同的地方,那就是基本统一在儒家“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思想中,但也有区分,孟子在论述外在形式与内在气质的关系时更加侧重内在修养,即注重强调个体要“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指的是一个人的人格修养,被中国当代哲学家概括为个体的情感意志同个体所追求的伦理道德目标交融统一所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孟子在外在形式(包括服饰)与内在精神的比较之中,更看重内在的已社会化了的意识,但这种观点并不等于说孟子忽视服饰的社会意义。在《孟子·离娄下》中,孟子就曾说“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孟子一直认为本质固然重要,但如果不注重修饰,人虽属美、善兼之,但也容易引起众人的厌恶;相反,假如本身所具备的素质较差,但注重修饰,也可以作为一个完美的形象去参加祭礼。再结合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的有些观点来看,孟子认为外在与内在是互通的,人的内在修养是完全可以反映在他的外在行为上(包括着装行为),由此可见,人的外在行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人综合品格的体现,从这点来看,孟子使儒家“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服饰思想更加合理、全面以至臻于成熟化。
三、《墨子》、《晏子春秋》中的尚俭服饰思想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代表被统治的一般小生产者利益的思想家,他提出了“节用”和“非乐”思想,主张穿用服饰应该节俭。《墨子·节用》中载:“诚然,则恶在事夫奢也。长无用,好末淫,非圣人之所急也。故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为可长,行可久,先质而后文,此圣人之务。”墨子的“先质而后文”之说,是与孔子“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观点对立的。《墨子·非儒下》中记载墨子曾攻击孔子说:“孔某盛容修饰以蛊世,弦歌鼓舞以聚徒,繁登降之礼以示仪,务趋翔之节以劝众。”《墨子·非乐上》中更是将国家之乱怪罪于美食美服。他说,礼乐盛行就要占用许多人,有敲钟击鼓的,还要有欣赏的,而且这些人还要吃得好,以保证气色好;穿得好,以显示排场。这些人不但没法再去生产,而且还要其他生产者去养活。这岂不是太浪费了吗?现代哲学家都认为墨予提出的“乐太繁”,既“不中圣王之事”,又有“不中万民之利”的观点,有些矫枉过正的倾向观点。如果单从杜绝浪费上看,墨子言论确有言之有理的地方,但如果都像墨子在《墨子·辞过》篇中所说的那样:“故圣人为衣服,适身体、和肌肤而足矣”,还会有服饰艺术吗?进而扩展为还会有人类服饰文化的创造吗?再有,墨子的服饰观中屡现矛盾,如“衣必常暖,然后求丽”中还有“求丽”的动机,只是位置、顺序问题。墨家的本来意思是为民着想的,但因为一开始就将目光集中在生产力低下的社会中的一部分小生产者,从而缺乏观察上的高度,所以很难自圆其说,也很难在后世产生重要影响。
除了墨子尚俭之外,齐国的晏婴也主张节俭作风。晏婴认为崇尚奢侈会使位高权重的人变本加厉搜刮和压榨黎民百姓,而奢侈思想的泛滥也会导致人格的堕落。《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有“田无宇见晏子独立于闺内,由妇人出于室者,发斑白,衣缁布之衣而无里裘”的记载,正是晏婴“食不重肉,妾不衣帛”节俭观点的体现。服饰注重讲究实用性、威严性和功能性,从而去除了华丽且夸张的色彩及与实用无关的复杂装饰是晏婴对服饰的最基本要求。与墨子“冬服绀诹之衣,轻且暖,夏服烯裕之衣,轻且清,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的尚俭思想不谋而合。
四、《管子》中的尚奢服饰思想
齐国的管子以崇尚奢作为立国之源,提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思想。他的观点是认为富人奢侈的生活会促进个人财富的极大运转与消化,进而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达到国强民富的目的。《管子·侈靡》曰:“不侈,本事不得立”,“积者立余食而侈,美车马而驰,多酒醴而靡,千岁毋出食,此谓本事。”在服饰中提倡“多衣裘,所以起女工”,并利用诸侯、大夫在服饰方面的奢侈与富华,使其散其财物,正所谓华美服装的出现与经济的丰盈有着直接的关系。管子认为,诸侯之子臣于齐国时应穿两张虎皮做的裘,而大夫则穿以豹皮饰边的服装。这个政策实施的目的在于使那些位高权重的人散其财,使货币和财物得以流通与分散,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齐国裘皮服饰也得到了极大发展。
以上为有关论述,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㈡ 墨家、道家的服饰观念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翟,出生于手工业阶层,是春秋战国之际代表被统治的一般小生产者利益的思想家。墨子对于服饰,看法完全不同于儒家。无论是专讲服饰,还是在论述哲学理论时以服饰为例,都表现出他最典型的“节用”和“非乐”思想。这种明显带有阶层利益局限性的观点,在后世统治思想中几乎不占据位置。底层百姓也因为向往美好的生活,热爱艺术形象,因此只有在无奈的情况下,才会从墨子思想中去寻求慰藉。总起来看,墨子有关服饰的主张,没有对中国后世的服饰观产生太大的影响。
在如今能见到的《墨子·佚文》中,我们可以见到《说苑》一书中所载墨子的一篇言论,疑原为《墨子·节用》中的篇章。墨子说:“诚然,则恶在事夫奢也。长无用,好末淫,非圣人之所急也。故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为可长,行可久,先质而后文,此圣人之务。”墨子的“先质而后文”之说,是与孔子“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观点直接对立的。
《墨子·非儒下》中记载墨子曾攻击孔子说:“孔某盛容修饰以蛊世,弦歌鼓舞以聚徒,繁登降之礼以示仪,务趋翔之节以劝众。”《墨子·非乐上》中更是将国家之乱怪罪于美食美服。他说,礼乐盛行就要占用许多人,有敲钟击鼓的,还要有欣赏的,而且这些人还要吃得好,以保证气色好;穿得好,以显示排场。这些人不但没法再去生产,而且还要其他生产者去养活,这岂不是太浪费了吗?现代哲学家认为墨子提出的“乐太繁”,既“不中圣王之事”又“不中万民之利”的观点,有些矫枉过正,甚至可以说表现出了严重狭隘的功利主义思想倾向。
如果单从杜绝浪费上看,墨子言论有言之有理的地方,但如果都像墨子在《辞过》篇中所说的那样:“故圣人为衣服,适身体、和肌肤而足矣”,还会有服饰艺术吗?进而扩展为还会有人类文化创造吗?
再有,墨子的服饰观中屡现矛盾。“衣必常暖,然后求丽”中还有“求丽”的动机,只是位置、顺序问题,在《辞过》篇中索性提出衣服应“非荣耳目而观愚民也”,甚至认为若上下都去追求服饰美(观好),实际上就超出了实用的目的,势必造成浪费,因而极易造成社会混乱……今天看来,这肯定是绝对化了。
墨家的本意是为民着想的,但由于一起步即将目光集中于生产力低下社会中的一部分小生产者,缺乏观察上的高度,所以很难自圆其说,也很难在后世产生重要影响。
所谓“褐”在古代,指的是用粗毛和麻编织成的短衣杉。是一种最劣等的衣服,称“褐”或“短褐”,是用粗毛或粗麻织成的,为穷人所穿用,《孟子。公孙丑上》载:“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淮南子。主术训》上说:“使言这而是,虽在褐夫刍荛,犹不可弃也”。所以,“褐衣”或“褐夫”也可以成为穿粗布衣服的穷人的代称。“玉”在此并非指玉器,在中国上古有篇《白圭》,是专门赞叹玉的诗。赞叹玉,并不是因为宝石价值高,而是赞叹它的“玉洁冰清”,古人比喻做人要做到像玉一样洁白,拿玉来比自己人格。学问。修养。美德以及贤才……所以在此,所谓“被褐怀玉”在此即是内持珠玉人品,外着粗褐陋装的真实写照。又是注重人的内在而忽略外形美饰的人格象征。庄子认同并追究了这一命题,并将其发展为“养志忘形”的境地。意即服饰境界可以达到一种生命的高峰体验——————沉醉于心灵的满足,而不知道此身何在。可见,老庄的服饰观构建在有意淡化或者消除外在美饰,重视人的精神,气韵与风度,强调人的内在修养。
㈢ 中国传统敦煌图案与配色中的素材能不能商用
中国传统服装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装设计的突出点是具有一眼就能看出的中国味道,或许是中国五千年的服装文明太过悠久,历史的粘稠反而给我们的服装概念不是点的清晰而是面的模糊,它不像美国西部风格可以用牛仔裤来形容,而是有太多的内涵,以至于有时我们在提到中装时无法有具体款式的联想,中国漫长的历史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除了常见的立领、侧衩、盘纽、滚边、还有纹样、配色特别是风格理念等很多中式元素可以在现代设计中加以应用,这就需要设计师具有良好的中国服装文化素养,不断努力挖掘。
1 现代服装设计中对于传统服装款式式样的应用。
在中装设计中对于中国传统服装的式样应用,无非是展现其宽大的风貌和复古的兴起。例如较有代表性的(1977~1978秋冬)圣?洛朗的中国风格的作品。其所表现的上衣都是宽松型的,传统的平面结构手段能够迎合简约的风格,但如果将传统的平面结构完全再现的话是很难在现代设计中全面再现,所以,除了式样上的设计承袭宽大之风外,更多的是用传统的领、襟、扣等局部设计加以有效强调。
2 现代服装设计中对于中国传统服装中局部应用。
在中国装设计中通常较为常见的是将中装中的立领或门襟、盘扣等因素通过有效的再现,来表达设计者的风格,这几个点的应用最具有说服力和征服性,让人一眼就能深刻地体会到中国传统服装的精粹所在,并能通过西方服装体系中的以人体为根本的合体裁剪,更好地表现女性的优雅、含蓄的特点,在设计过程中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
3 传统丝绸面料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
在此更值得一提的是传统丝绸面料要在日常装中经久不衰,就需与新型化纤材料进行混纺,以改善其性能,使得在服装设计中有更广的应用领域。面料上的花纹及其各种美好的寓意都是西方服装所不可比拟的。
4 传统图案、装饰在中国现代服装中的应用。
传统的图案和装饰是中国服装文化的出新之处,其相对的独立性使它们可以大量地移植到现代服装中去,但是,中国传统纹样和装饰对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往往过于繁杂,所以,在应用时必须加以简化,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宜男百草,吉庆(磬)有余(鱼)”的吉祥意境,但要放弃满地花的纷繁格式。绣花、滚边、挖嵌等传统工艺是中国装的有效再现手段,但不能照搬清末花俏复杂的十八镶滚。
5 中国传统的华美精巧的配件及搭法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的配伍方法是塑造中国风情的捷径,但要视服装的使用场合而定,在日常服装中可能更多的是中国风格的口袋和西式裙相配,甚至只有一个精巧的中国结,旗袍或全套的中式衣裤或许只能在礼服中出现。精致含蓄的中国传统服装理念是中国古代人和现代人衣着审美的最大叠合点,可以在现代中国装设计中得以充分张扬。在晚清的上海,两件粗看非常类似的男装袍,可以用梅、兰、竹纹样中的花蕾开放与否区分日晚装,这种中国式的耐看美好同样值得现代中国装借鉴。
以中国传统服饰作为灵感来源的时装,表现出不同凡响的生命力,这些时装的外形虽以现代的设计方法进行包装,却充满了中国文化所特有的青烟淡墨,超尘出世的气质,在这些中国味十足的时装中,有的很难说清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的哪个朝代,但是大襟、对襟、盘扣、开衩、滚边、及中国结饰等则是这些时装共同拥有的细节处理。香港设计师尹泰尉、张天爱等是一贯以发掘和再造传统服饰为主要风格的代表,已成为时装媒体关注的焦点人物。也许是由于世纪末的到来,以及对新世纪的展望,使人们将目光放得更远,东西方开始共同呼吸。中式服装不仅牵动了中国人的与生俱来的面目和心结,也成为许多国外设计大师新作中的主角,风头正劲的迪奥首席设计师约翰?加利亚诺(JOHN GALLIANO)设计的浓妆艳抹的时尚造型,显然是旧上海滩月历皇后的翻版。而简约大师海尔姆特?朗(HELMUT LANG)则从织锦缎和老头鞋中看到了流行的曙光。这些流行服饰带着明显的中国印记,但又似乎是大鼻子、蓝眼睛的设计师们出自心底的真情流露,于是突然对“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你的,是我的,也是世界的…
绿色丝袜搭配黑白条纹衫
荧光绿的丝袜或者打底裤视觉效果都很强,用黑白条纹的大码T恤搭配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哦!时尚的混搭范儿,总能穿出不一样的味道。
深蓝色半身裙搭配墨绿色丝袜
如果是很深的墨绿色丝袜可以尝试一下这样的搭配,裙子选择深色系,黑色或者深蓝色都可以,上身加点浅色系的衣服,如粉色来平衡整体的色调。
格子外套搭配绿色丝袜
绿色的丝袜一般都和深色系的衣服搭配,复古的格子外套就很适合了,再配合黑色的毛呢短裙,黑色高跟鞋,这样搭配绿色丝袜效果也不错。
白色连衣裙搭配绿色丝袜
无论丝袜是很浅的蓝绿色还是很很深的墨绿色,百搭的白色服装都是可以很好搭配的。有兴趣的mm可以尝试一下这样去搭配绿色的丝袜。
㈤ 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具体表现有哪些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民族,5000年的文明孕育了独特的中国文化,由于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占有主要地位,因而,中国的服饰形制也被打上了深刻的儒家“烙印”。儒家重礼仪,讲求中庸之道,所以,中国的传统服饰始终以繁冗,宽博的主要特征出现。这一点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服装的深厚文化底蕴,当东方文化与西文文化交汇时,中国传统的服装与西文服装体系相互交融,使得服装界更加注目于东方古老的文化精粹,使得服装舞台上的东方情结闪烁不灭。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充分将传统中装中的式样、局部、面料特点、图案和各种小的元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伟大民族精髓在时装舞台上刮起了长久的中国风。 你是否注意到这股浓浓的中国风情——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越来越备受注目。东风西渐,悠远的东方文化已不再只代表传统和国粹,她正快速成为一种流行于国际的时尚,即使是年年都以迅雷之势推陈出新的时装界也常常驻足于东方情结,从中汲取灵感和创意。 一 中国传统服装的深厚底蕴 中国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历朝各代的服饰均有不同的典制规定和风俗习惯。由于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占有主导地位,因而中国的服饰形制也被打上了深刻的儒家“烙印”。儒家重礼仪,讲求中庸之道,在这种独特的人文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人的着装特别讲求和谐、融洽,传统服饰表达出规整、含蓄、端庄的民族性格。5000年的文明史孕育了独特的中国文化,服饰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是一个有节奏的生命,传达出时代的脉搏;更像是一面镱子,准确、清晰而客观地反映着历史。 古代的中国是一种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社会,散漫的小农生产方式使人们的生活节奏缺乏工业社会那种统一性和紧张感,处于一种闲在而近乎平庸懒散的状态,在缓慢中前进。于是,人们内心渐渐形成了一种“舒缓”的心态,进而以庞大、宽博、繁冗为适应,也即为美了。中国古代传统服装的特点:平稳而单纯,其线条平直,手臂平伸后与身体的直线形成垂直的交叉,这种基础的造型形式显得尤为实在和稳定。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服装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可以用程式化的宽体式样,平面化的裁剪结构,装饰性的服用材料,精致的服装配件和含蓄美的社会理念来进行最简化的形容。 二 中国传统服装体系与西方服装体系的融合 传统的中国服装相对于西方服装体系以人体为根本,立体结构为基础,注重个性装饰和新奇多变的社会流行而言,在20世纪后期,西方衣着模式成为全球服装标准的前提下,很多因素明显无法在短期内与现代流行相兼容,这就需要对中国服装传统进行再理解,利用设计艺术进行再整合,通过流行服装载体进行再演绎,制造服装商品进行再推广。 近几年,中国的时装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一批较有影响力的设计师,这大大地带动了中国时装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当然,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刺激时装业发展的根本因素,人们有了更多的钱去消费最新的时装,也有了更好的心情去尝试不同的风格,尽管国外的时装品牌充斥中国的服装市场,但“中国情结”仍是许多中国人挥之不去的心结。于是“唐装”、“旗装”悄然兴起,并逐渐拥有自己的顾客群体,风韵独到的“中国化时装”开始形成自己的市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服装的流行周期也越来越短,同时世纪末的临近,使人们引发了悠古的情思,服装界也随之掀起了复古的风潮,加之东方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更多的人对东方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得中国古老的服装再一次成为世界时装舞台注目的焦点。但是由于时装带有鲜明的时代个性,因此,复古的流行也决不会是简单的重复过去,而是以现代的形式予以新的包装和诠释,所以现代的中装设计不仅要体现传统的文化韵律,更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 三 中国传统服装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装设计的突出点是具有一眼就能看出的中国味道,或许是中国五千年的服装文明太过悠久,历史的粘稠反而给我们的服装概念不是点的清晰而是面的模糊,它不像美国西部风格可以用牛仔裤来形容,而是有太多的内涵,以至于有时我们在提到中装时无法有具体款式的联想,中国漫长的历史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除了常见的立领、侧衩、盘纽、滚边、还有纹样、配色特别是风格理念等很多中式元素可以在现代设计中加以应用,这就需要设计师具有良好的中国服装文化素养,不断努力挖掘。 1 现代服装设计中对于传统服装款式式样的应用。 在中装设计中对于中国传统服装的式样应用,无非是展现其宽大的风貌和复古的兴起。例如较有代表性的(1977~1978秋冬)圣?洛朗的中国风格的作品。其所表现的上衣都是宽松型的,传统的平面结构手段能够迎合简约的风格,但如果将传统的平面结构完全再现的话是很难在现代设计中全面再现,所以,除了式样上的设计承袭宽大之风外,更多的是用传统的领、襟、扣等局部设计加以有效强调。 2 现代服装设计中对于中国传统服装中局部应用。 在中国装设计中通常较为常见的是将中装中的立领或门襟、盘扣等因素通过有效的再现,来表达设计者的风格,这几个点的应用最具有说服力和征服性,让人一眼就能深刻地体会到中国传统服装的精粹所在,并能通过西方服装体系中的以人体为根本的合体裁剪,更好地表现女性的优雅、含蓄的特点,在设计过程中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 3 传统丝绸面料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 在此更值得一提的是传统丝绸面料要在日常装中经久不衰,就需与新型化纤材料进行混纺,以改善其服用性能,使得在服装设计中有更广的应用领域。面料上的花纹及其各种美好的寓意都是西方服装所不可比拟的。 4 传统图案、装饰在中国现代服装中的应用。 传统的图案和装饰是中国服装文化的出新之处,其相对的独立性使它们可以大量地移植到现代服装中去,但是,中国传统纹样和装饰对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往往过于繁杂,所以,在应用时必须加以简化,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宜男百草,吉庆(磬)有余(鱼)”的吉祥意境,但要放弃满地花的纷繁格式。绣花、滚边、挖嵌等传统工艺是中国装的有效再现手段,但不能照搬清末花俏复杂的十八镶滚。 5 中国传统的华美精巧的配件及搭配方法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的配伍方法是塑造中国风情的捷径,但要视服装的使用场合而定,在日常服装中可能更多的是中国风格的口袋和西式裙相配,甚至只有一个精巧的中国结,旗袍或全套的中式衣裤或许只能在礼服中出现。精致含蓄的中国传统服装理念是中国古代人和现代人衣着审美的最大叠合点,可以在现代中国装设计中得以充分张扬。在晚清的上海,两件粗看非常类似的男装袍,可以用梅、兰、竹纹样中的花蕾开放与否区分日晚装,这种中国式的耐看美好同样值得现代中国装借鉴。 以中国传统服饰作为灵感来源的时装,表现出不同凡响的生命力,这些时装的外形虽以现代的设计方法进行包装,却充满了中国文化所特有的青烟淡墨,超尘出世的气质,在这些中国味十足的时装中,有的很难说清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的哪个朝代,但是大襟、对襟、盘扣、开衩、滚边、及中国结饰等则是这些时装共同拥有的细节处理。香港设计师尹泰尉、张天爱等是一贯以发掘和再造传统服饰为主要风格的代表,已成为时装媒体关注的焦点人物。也许是由于世纪末的到来,以及对新世纪的展望,使人们将目光放得更远,东西方开始共同呼吸。中式服装不仅牵动了中国人的与生俱来的面目和心结,也成为许多国外设计大师新作中的主角,风头正劲的迪奥首席设计师约翰?加利亚诺(JOHN GALLIANO)设计的浓妆艳抹的时尚造型,显然是旧上海滩月历皇后的翻版。而简约大师海尔姆特?朗(HELMUT LANG)则从织锦缎和老头鞋中看到了流行的曙光。这些流行服饰带着明显的中国印记,但又似乎是大鼻子、蓝眼睛的设计师们出自心底的真情流露,于是突然对“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你的,是我的,也是世界的… 中国风情——尽情地演绎美丽的东方神话吧!
满意请采纳
㈥ 胶膜转印需要什么样的墨水是正常的烫印墨水,还是有专署的墨水是用在衣服上的
简单概括,转印墨印花成本低些,但是不能印全棉的衣服。容易掉色; 用转印纸和烫画纸印的衣服上都会有一层胶,质量好的转印纸胶稍薄。
数码热转印彩色打印墨水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广告影像级”墨水和“服装印染级”墨水。服装印染级墨水的特点为质量稳定、色彩饱和度高、流畅性好,色彩质量专业化,用于高质量的纺织印染和个性化服装生产;广告影像级墨水的特点为质量不稳定、价格低廉,主要表现为色彩还原和流畅性相对差,因此只能生产对图像质量要求不高的小幅面、小规格产品。市场上流通的绝大部分广告影像级墨水很难用于写真喷绘机和数码印染机上,原因是堵头现象严重,无法连续生产。 鉴别热转印彩色打印墨水有两个最重要的标准,一是墨水的纯度,二是墨水的流畅性即一次打印长度和面积的值。墨水的纯度决定图像转印后的色彩饱和度、还原程度。流畅性决定打印质量和打印纸连续长度(特别是在打印服装和鞋材等热转印纸时不能出现断线和飞线情况,从生产要求上是不允许的)。所以,好的墨水对纯度和流畅性是必需保证的,这也是鉴别优劣墨水的最重要的指标。固使用专署的墨水,是印花品质的保障。
用转印纸和烫画纸印的衣服上会有胶质感,不透气,不环保,试想假如印花部分面积较大时,作为衡量服装舒适度的热交换性就不复存在。给你介绍一下最新的数码直喷技术。数码印花,将电脑中的图片直接喷绘在T恤上,无须制版,所见即所得,操作简单,可单人单件制作,适合家庭作业或者工厂小批量制作。透气,舒适,色彩丰富,用手摸没有上述质感,可以实现色谱上1670万的色彩,完美表现真彩世界,由于使用不含任何化学成分的耗材,故符合环保服装新概念的标准。也是目前高档个性化服装使用的最前沿印花方案。适合面料为纯棉或者含棉量超过50%的化纤,但是能在深色纯棉面料上数码直喷的几乎没有,所以前景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