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你是如何看待应用传统元素的新中式服装的受众群体的
很多中老年人还是偏爱于中式服装。“我觉得中山装的款式好,面料又不错。像中山装、旗袍、唐装等服饰,可以统称为中式服装,这类服装因其独特文化内涵的设计,而受到中老年人的追捧。在如今服饰潮流发展迅速的情况下,中式服装被淹没在市场大潮中,很多像刘先生和崔先生一样的市民,想购买中式服装,却找不到地方买。
② 中式服装为什么叫做唐装为何不称秦装、汉装、宋装、明装或清装呢叫清装或旗装可能更准确此吧。
唐代十分注重与国内外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为此唐人的服饰也出现了自西汉“丝绸之路”以来空前的丰富多彩、瑰丽多姿:袍、襕、襦、衫、贯头衣、裙、披帛……,应有尽有,可谓是百花齐放、色彩纷呈。充分显示出了唐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高涨的鼎盛时期,对以后各朝代及今人的服饰文化之影响非同小可,且源远流长。
在唐代的军臣百姓皆穿袍,也就是现代人所说的长衫、长袍。当时根据穿着者的身份、地位在款式、色彩、图案上有着严格的区别。一般平民用素色的麻布缝制的狭小袖口的袍子与用考究的绸、丝段缝制的文官绣飞禽、武官绣走兽的肥大袖子的官袍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皇帝的龙袍,又称黄袍。用色不可冒犯,用赤、玄、缥、绛、白、黄六色配置。下属的臣将及大小官吏选用紫、绛、绯、白、蓝等色制成朝服。这些表现出不同官衔等级、阶层地位的服装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的蟒袍,胸前和背后的正方形图案就有沿袭唐代官服的传统。
到了民国以后,清代满族左右开叉、行动方便的被“汉化”了的旗袍——男子穿的长跑马褂,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礼服。二十年代的新文化运动以后,在中西方文化碰撞后,刹那间,穿西服、剪辫子、留分发、剪平头、拎文明棍的打扮蔚然成风。直到五六十年代在我国民主党派高级领导人张澜、沈钧儒及港澳台等地的男士种仍作为传统保留的文化服装在社交场合出现。不过这时期早已摒弃了三十年代以前罩在外面的马褂。而突出人体线条美的女性旗袍,也是在新文化运动以后,从直线或跳跃到曲线式,与日趋发展的流线型工业产品相吻合而走向世界。当然穿着它走在国外的大街上,肯定有人就会想到“唐人街”。可见旗袍以”唐装”面孔代表中国的传统文化、民族风格向世人展示,不足为怪。
现代朝鲜妇女的短衣、长裙以及胸前“Y”字开襟、飞舞的系带,微风吹拂,飘飘欲仙。这款上短下长的裙套装,几乎是原封不动地从唐代流行到今天。历经岁月沧桑,时代变革,由于配饰时兴的发型、鞋袜、提兜、花伞等“辅件”它从未落过伍。仔细思量,取得这种永恒的美感,无外乎在于提高腰节线后的上短下长的面块对比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的“黄金分割率”比例关系不谋而合而经久不衰、代代相传。傣裙也有此特点。
襦是身长不过膝的长衣或短袍,它和袍一样,不分男女皆通用。因身长适合劳作时穿用,被广泛地流行在民间。到了明、清时代,上流社会的女子也在长裙上配短袍为外套,穿起来显得身材修长秀美,其实是“襦”于“襕”相同的比例美所奏效的。只不过“襦”把视点“切割”线引向下方摆而已。今天西南的苗岭瑶寨,仍有的妇女、男人穿短袍配长裙、长裤的打扮。尤其在袖口、领型、偏襟及鸳红妃绿的“重彩”刺绣上保留着明、清服装的艺术风格。
在公元六世纪,日本由于受中国唐代文化的影响,服装上也模仿中国。类似钻式背心的贯头衣,在唐代南方百姓中穿用。后来传到日本,他们把腰间只用一根绳子系好的简单衣服改成武官朝廷的礼服。到了十九世纪江户时代,日本妇女把这根绳子模仿一座古代拱桥,系成鼓形状的“御太鼓结”的小包袱作背饰,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和服”。当今,在服装工业相当发达的日本,新娘们穿上“大褂”的礼服,它那高贵、华丽的唐装般鲜艳璀璨的色彩、图案还不时地为今人所倾倒。
现代女郎往往把裙衫的坦肩露背作为思想解放、标榜时髦的象征。殊不知在唐代“绫罗纤缕见肌肤”的贵族妇女的大袖纱衫罩就仅系到胸部的内裙上。对于崇尚丰腴胖体之美态的唐妇来说,这是唐王朝开放以来受于三百多个丝绸之路国家的异族服饰文化“感染”后所持有的“富贵”、“富态”的瑰丽化身,可与浮罗宫里的“名媛淑女”相媲美。难怪裸露女子颈项、胸肩、臂背的作品,历来成为服装设计师去蜂拥而入“雕塑”的柔美形象的“焦点”。
更叫人感到空前“浪漫”的是唐代永徽年间妇女也戴起了“帷帽”。式样为一种高顶宽檐笠帽,在帽檐一周带上薄而透的面纱。十分有趣的是现代闽南的惠安女头上的笠帽及装束都与那时的相似得很,真是令人叫绝。西方妇女带帽罩面纱的习俗也有了认同。
唐代妇女为使自己的服装更富有艺术魅力,她们在外出行走时都在肩、臂上披上“帔子”,遮风暖背。在室内或宫中花园里披上比披子更长的带子——“披帛”。绕肩拽地,似仙女下凡。到了宋代,女子“披帛”日盛,从皇家贵妇的“霞披”到平民女子的“直披”。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前进,这些繁琐的“服饰”也逐渐的消失。不过类似“帔子”的长、方围巾以其实用功能仍在现代社会中流行开来。而“披帛”,人们只能从敦煌飞天画壁、出土陶俑、影视歌舞的古典剧目或满族传统婚礼中偶尔领略,欣赏其长虹绚霞般飘逸、浪漫、飞扬的神采了。
③ 汉服、唐装和旗袍,到底哪一种服饰更能体现女性的美
个人认为题主所说的三种服饰里面旗袍最美,汉服次之,唐装适合婚礼穿着或者送给妈妈。接下来聊聊我对三种服饰的看法。
汉服的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它是题主所说的三种服饰当中历史最悠久的一种。汉服起源于黄帝,备于尧舜,定型于周朝。汉服层层叠叠,深衣、袍衫、襦裙、襦袴等,材质基本涵盖了各种布料。汉服历史悠久,是后来清朝强制剃发易服才在历史上消失了几百年。曾经和小伙伴去参加过汉服花灯节,拿着纸伞和花灯晚上拍照非常的漂亮,有点儿仙。不过现实角度来说,衣服层层叠叠,我系不清楚带子,上厕所也不太方便。毕竟是古装,不太符合轻便的生活需求。汉服适合五官比较平,但是耐看的姑娘。
综上所述,我最喜欢的当然是汉服和旗袍了,汉服拍照特别美,旗袍日常生活更方便些,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我也想听听男性意见,哈哈哈,望采纳~
④ 唐装和旗袍的由来
1、旗袍
这一被当代国际服装界誉为“东方女装”的代表,如今不仅受到我国广大汉族妇女的爱戴,而且也受到西方欧美妇女的青睐。其实,提起旗袍,它还是起源于十六世纪中期满族妇女的民族服装,至于这种旗袍是谁设计的,又是怎样得以推广的呢?满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传说,从前镜泊湖畔有个满族渔家姑娘,因为长得脸黑俊俏,心灵手巧,人称她“黑妞儿”。她觉得穿着古代传下来的肥大衣裙,打鱼不方便,就自己剪裁了一种连衣带裙多扣拌长衫,既省布合体,又劳动方便。后来,她被选进宫中封为黑娘娘,因过不惯官廷生活,穿不惯又肥又大的山河地理裙,就穿起从前自己剪裁的多扣拌长衫。皇上认为她擅自改变官廷服饰有罪,就赶她出宫,并一脚踢中她后心而死去。关东满人听到黑娘娘死的消息,大哭了三天,还穿起她剪裁的那种长袍来纪念她。后来,在旗的妇女认为方便,穿的人多了,就叫它为“旗袍”。说也奇怪,凡穿上旗袍的妇女,都变得十分苗条、俊美,据说那是心灵手巧的黑娘娘在暗中帮她们打扮哩。当然,这仅仅是民间传说,但也说明这种满族的民族服饰旗袍由原始的宽腰身直筒式逐渐形成现代汉旗妇女喜爱的线条流畅、贴身合体的流线型旗袍,是经历了多少的漫长演变。最早,旗人穿的旗袍,一般不过脚。只有满族妇女出嫁时,才穿过脚旗袍,作为出嫁礼服。因为,满族贵族妇女都穿高跟木屐,所以,她们的旗袍过脚,以便将脚盖住。清世祖入关,迁都北京,旗袍开始在中原流行。清统一中国,也统一全国服饰,男人穿长袍马褂,女人穿旗袍。以后,随着满汉生活的融合,统一,旗袍不仅被汉族妇女吸收,并不断进行革新。特别随着辛亥革命的风云,旗袍迅速在全国普及。从二十年代未到三十年代初,吸收了西方女装盛行的短袍,旗袍亦随之变短,身长仅过膝,袖口缩口,滚边变窄。三十年代中期,旗袍又渐渐变长甚至曳地,两边的权开得很高,里面衬马甲,腰身变得极窄,以至贴体,更显出女性的曲线。四十年代,旗袍再度缩短,而袖子则短到直至全部取消,几乎又回到二百年前的长马甲时代,所不同的只是更加轻便适体,变成流线型。近年来,旗袍款式又有新的改革,出现了后装袖、有肩缝旗袍,暗褶式开衩旗袍、短连袖旗袍、无袖旗袍等等具有当代开放气息的新款式。
2、“唐装”的兴盛可以看做中华文明复兴的一种征兆。然而撇开它背后宏大的象征意义,“唐装”本身其实是一个颇模糊的概念,关于这个名词的内涵时装界有多种表述,如“华服”、“中装”等。很多人对“唐装”的提法大惑不解:以中华之大,唐代以降,岂无装可穿?
其实“唐装”,基本上是清末的中式着装,“唐装”说法的由来,也有些“出口转内销”的味道,外国人称“华人街”为“唐人街”,自然把中式服装叫做“唐装”了。
“唐装”的称谓,其实源于海外。唐代盛期,声誉远及海外,以后海外各国因称中国人为“唐人”。《明史·外国真腊传》言:“唐人者,诸番(外国人)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在美国、东南亚乃至欧洲的华人居住区,亦因而被称为“唐人街”,而华侨自称唐人,正由于自古以来唐朝是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的朝代。把住唐人街的唐人穿的中国传统风格的服装称为“唐装”,不仅顺理成章,而且早就在海外成为惯称,成为国际公认的中国人的称号。在20世纪初,在当时“中西服装并行不悖”的社会大背景下,粤、港、澳一带同胞就是以“唐装”、“西装”来区别中西打扮的。在2001年的上海APEC会议上,中国作为东道主请前来参会的亚洲及太平洋经济体的领导人穿“唐装”,并由之而掀起祥和喜庆的“唐装”新潮,这不仅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而且是流行规律的必然,更是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地位与风度的体现。
唐装的源起时间离我们很近,因此比较容易重新融入我们的生活。比如说穿着唐装上衣,还可配以西裤、皮鞋,外面能罩风衣,里面衬高领衫……这种特质是唐装风云再起的文化层面以外的实用因素,但这个因素在流行中同样不可或缺。也就是因为这一点,真正唐代人穿的长袍大袖,甚或离我们更近的明代袍服,才基本上不太可能重回流行。它们的回归可能通过另一种形式,就是元素。
⑤ 请分别解释一下汉服,唐装,旗袍
汉服:就是汉民族的服饰,在满清被易服之前,汉人几千年的服饰都叫汉服。
唐装:正确称呼是“唐人装”,是本来是外国人对唐人(华人)的服饰的称呼,被引入回来。其实就是旗袍。和唐代一点关系都没有。真正的唐装就是唐代的汉服而已。
旗袍:旗人(满族)的民族服饰。但是清代时候,汉人的旗袍和满人的旗袍还是又差别的。满人的旗袍是连身的,看宫廷戏就知道,而汉人的旗袍保留了汉服的上衣下裳的形制,例如《橘子红了》。
⑥ 中式传统服装是怎样的,不要说旗袍和那种只有上半身的所谓唐装,最好有图片
传统的是汉服,款式有很多种。每个朝代都不是完全相同的。
⑦ 你如何看待唐装流行这种现象
“唐装”这一概念原本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唐代人的服装;二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中式服装”。其第二种含义可能与涉及海外华人的“唐人街”、“唐人”等概念有关,主要是指被海外认知的“中式服装”或泛指中国人的装束。但是,自从在2001年10月21日上海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有一套经过重新精心设计的“中式服装”一经正式亮相,“唐装”一词就具有有了新的第三层含义,亦即专指那套经过重新设计、并迅速在海内外华人社会中流行开来的“中式服装”(照片4)。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的宗旨是“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贸易壁垒”等,亦即以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为导向。但在其一年一度的经济体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却形成了一个“传统”,亦即与会领导人所穿着的休闲服装,均是由东道国提供的富有本国或本地民族特色的服装,这个“传统”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全球化”之与“民族化”并行不悖的可能性。主办上海APEC会议的中国政府,曾为此花大气力设计并隆重推出的一套现代“中式服装”,这可以说是在国际化场景的一次颇为成功“民族服装”的创制与表演。 2002年春节期间,这套“中式服装”在全国范围内爆发式地流行,不仅使得“唐装”一词迅速成为当年的“流行语”,而且,其意义也产生了诸多的分析,并引发了很多辩论[10]。笔者把“唐装”一词看作是和“中式服装”基本同义,而用“新唐装”一词指称APEC会议期间推出的这一套“中式服装”。笔者使用“新唐装”这一称谓,同时也是为了尊重原创人员的命名权[11]。 作为一次典型的和取得了巨大成功的有关服装创意的文化实践活动,“新唐装”的设计目标,就是要推出一套“盛世华服”。由于其在款式、面料和工艺等方面均做到了既对传统有所保留、借鉴,又有很多创新,并且融入了现代时尚的要素,因此,而受到了社会公众的欢迎。“新唐装”款式的主要特点,简单地说,就是立领、对襟、接袖、盘扣,主要使用团花织锦缎面料,并采用传统的装饰图案或纹样(照片5-6)。根据由原创者们所著《新唐装》一书介绍,新唐装在款式设计中,尽量地保留了中国传统服装的古朴风韵,又突出了现代服装洒脱自如的特点;在制作技艺中,既运用了传统服装的诸多特色工艺如滚边、镶边[12]、嵌线、盘扣等,又大量采用了现代服装制作技术,如接袖、粘合衬、蒸汽熨烫等[13]。不过,分别和“新唐装”的男女上衣及所谓的“唐式”男女衬衫相配套的,主要是男女西裤或西式裙子。换言之,所谓“新唐装”,其实就是具有浓郁中国风格的中式上衣,一般并不包括与之配套的男女西裤和西式女裙。这种情形多少反映了它确实又只是一种“应景”的创作,虽然因适时推出并获得成功,但还是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此套“新唐装”的推出并非一阵空谷来风,它其实是有着深厚的服装史渊源的。“新唐装”基本上是以清代的对襟马褂为基础,经过改良而成的中式轻上装。其男子款式的由来,可一直追溯到明清时男子的“行褂”、马褂及民国时期和长衫(袍)相配的马褂等,它的立领、对襟、盘纽等,除改连袖为装袖之外,基本上就是行褂、马褂款式的延伸与演变。“新唐装”女子款式的由来,大体上也可以追溯到清代的女子马褂、20世纪40年代率先在上海出现的对襟中式女装、装袖中西式女装等。所谓“中西式女装”的基本款式为立领、对襟、装袖,或为布料盘扣,或为塑胶扣子。以西式装袖为特点的此种“中西式女装”,曾于20世纪60-70年代在中国盛行一时;到80年代中期,在上海还流行过一种“东方衫”,它是采用西装开襟、装袖,同时又采用中式立领和滚边、嵌线、镶边等传统服装工艺,并略微收腰,很适合中青年妇穿着[14]。正是上述所有积累,最终为今日“新唐装”女上衣的创新设计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对襟中式女装和装袖中西式女装的出现与流行,多少反映出中国女子服装款式一度曾出现过的男子化倾向,这也和妇女走向自由及男女平等的社会风尚有着密切的关联。
⑧ 旗袍和现在的唐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旗袍和唐装的起源是不同的。唐装在古代主要是汉族人的服饰,带有汉族的风格,即使是现在的唐装终究是其演化过来的,其精髓和本质特点仍然被沿袭了下来。而旗袍是源于满族的旗装,经过改装而来,所以,旗袍继承了满族旗装的本质特性。因而,他们的本质风格是不同的。
⑨ 唐装,旗袍,中山装,为什么中国人很少穿中国特色的服装。不好看么,大家说说自己想法
这种唐装源于清代马褂(本是满族男女的服饰,马褂也是有女式的,款式上和男式差不多,但比较紧身一些),但因为清朝统治了中国300年的缘故,马褂也已经成为广大中华民族服饰中的一个款式了,不但只有满族,汉族,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族传统服饰中也大多有马褂款式。马褂的特点:立领,盘口,对襟。由此可以看出马褂的款式已和现代服饰的款式接轨了。 而现代的“唐装”也并非完全是马褂,而是融入西方剪裁的新服饰。虽然女式唐装没有现代旗袍那么性感娇艳,但唐装也有几个很大的优点:1。有中国特色,马褂唐装也只有中国才有了,穿着马褂唐装,大家一看就知道你是中国年2。唐装和中国传统工艺的结合十分完美, 丝绸,锦缎,刺绣,吉祥图案等等一切美好的中国服饰传统艺术在一件小小的衣服上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在1,2点唐装远胜过中山装]3。方便现代人穿着,现代人穿的衣服一般是对襟有纽扣的短衣了,下配长裤。而唐装正是这样的,所以穿着方便。搭配灵活。虽然女子穿唐装不如穿旗袍那么性感娇艳,但面料材质风格千变万化唐装真的是男女老少皆宜,春夏秋冬皆宜的传统服饰了,在这一点上唐装远胜旗袍。所以现代中国男女在过传统节日或婚典喜庆或平时都可以轻松随意地穿上现代唐装,尽情地享受中华传统了。所以我的日本韩国同学问我中国是不是家家户户有旗袍的时候,我回答说:“现代中国家家户户有唐装”[虽然夸张了一点,但的确唐装是现代中国人选择的中国传统服饰中最多的一个款式了,无论是武术,茶艺表演或者其他中国传统艺术表演,马褂因为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便利的穿着方式都成为传统的最佳代言人了,南方不清楚,但北京以及北方东北人没有人不知道唐装的。10个里面至少5个有唐装]。我想唐装之所以有今天的火暴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有鲜明的中国传统特色,适合现代人穿着[穿着简单对身材要求不高],变化搭配灵活[衣料四季都有,春夏秋冬皆宜],这些都是唐装本身的优点,过硬的真功夫才折服了广大中国人!2。这就要归功于APEC峰会了。主席等中国政要以及外国政要穿上咱中国的唐装,那个影响力不可说不大啊,比请任何一个国际巨星都有影响力得多,所以真的给唐装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十分良好的平台!3。自那以后,中国的主持(央视到地方各台),明星等纷纷在穿起唐装,又是一强大的推动4。在民间也掀起了唐装热潮,北京、北方和东北等地唐装是很热的,(香港台湾海外华人早就穿马褂啦,唐装其实是先从他们带动的),中国的政治中心北京以及北方东北又逐渐影响了中国其他地方,所以唐装自然是全面开花了!其实我想广大中国人之所以选择唐装并不在于它要多么多么性感好看。而在于那一份浓厚的中国情。中国人不缺现代服饰,而在过去的一段岁月里一直没有找到被广大群众接受的中国服饰,而唐装的出现,正符合了广大中国人的要求,也许有人认为唐装有点土,有点俗,但广大中国人依然选择唐装,因为自己是中国人,记得以前有首歌的歌词是“洋装依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现在可以改为“唐装穿在身,我心系中国”了!而且随着唐朝颜色,面料的多样化,唐装必然会越来越美丽,传统与时尚的结合越来越好,也会越来越受中国人的喜爱。 最后,唐装也真应该感谢这个“唐”字,真的很响亮,很得人心。虽然以前人们就穿马褂(唐装的前身),但如果唐装没命名为唐装而是叫马褂或清装的话,穿还是有人会穿的,但在响亮度上可能会打些折扣吧,哈哈。 以上是我对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析,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包涵! 其实虽然国家没明确国服的概念,但我从现代大多数中国人对传统服饰的选择上,觉得唐装已经是实际上的国服了。 当然最后重申国服不是由个人决定的,而是由中国政府和广大中国人民决定的, 无论是旗袍,中山装,唐装,汉服哪个成为国服或都成为国服,我都开心,都支持! 都是中国的传统服饰,谁当国服或都当国服,都是中国人的荣幸!作为中国人,我都会快乐地接受!最后再就2008的奥运服饰说一句,希望2008的奥运服饰真能如恒源翔所说,是中国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即使奥运会过后也能被中国人平时穿着的中国服饰吧,希望奥运服也能成功地做起来,但我希望还是应该以传统为主,否则奥运服也只能是因为奥运才穿的服饰了, 毕竟中国的现代服饰那么多,为什么大家一定要选奥运服呢[奥运服离开奥运会这个背景[奥运会总会结束的]又还有多少穿的价值呢?]?当然现在还言之尚早。奥运服只有到2008年才能看到实物,让我们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