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搭配技巧 > 重孙蓝帽子怎么折

重孙蓝帽子怎么折

发布时间:2023-05-11 09:12:01

① 人去世的讲究(山东人)

山东丧葬礼仪习俗

丧葬,在古六礼中属于凶礼,也是人生礼仪最后一件大事。

人们总希望亡故的亲属到阴间能得到安宁,所以特别重视治丧,在力图悼慰亡圆乎灵的同时,也竭力标榜自己的孝道,由此引发治丧的规模越来越大,花费越来越高,礼俗也越加复杂,实际上违背了“厚养薄葬”的古训。

备 丧

过去,老人年满六十,可以以称为享寿。

所以,老人年过五十以后,做子女的开始为老人备丧。

所谓备丧,就是给老人准备送老的衣物、棺木等。

旧社会,民间农家生活困难,送老的衣物棺木等不可能一次性备全,因为没有这种经济实力,而是陆续办置。

衣物只是备料,不必预先制作。

棺木可以提前打就,架在空闲屋里,通常称做寿材。

寿材由底、帮、天三部分组成,其用材和规格,视丧主的经济条件而定。

上等材选用柏木或楸木,—般用松,次者用柳。

用材不同,规格也就有了差异。

就其厚度而言,有“四五六”的,即天六寸、帮五寸、底四寸;有“三二二五”的,即天二寸、帮二寸五、底—橘友悉二寸;有“净二五”的,即天二寸五、帮二寸、底和回头各一寸;有“荒二五”的,即天、帮各按二寸五、二寸下锯破板,荒板推净不足二寸五或二寸者,故称“荒二五”。

达不到上述标准者,则将材就料打成,规格小一,统称薄皮棺材。

而寿衣只有年过七十者才可预做,因年过七十而亡者,俗称“喜丧”。

七十岁以下者,寿衣都是临时赶做,做时,不能啼哭流泪,否则泪水滴在寿衣上,死者穿上想念儿女,心情会不安的。

缝线一端也不能捻疙瘩,免得死者到阴间疙疙瘩瘩,不顺利。

寿衣的件数忌双喜单,多为五件上衣,三条裤子,因到阴间,以棉衣为主,男用黑,女用黑、蓝,男性尚有棉帽和棉鞋。

男女皆用褥子、枕头,枕头是三角形,内装谷皮,红布缝制,俗谓“元宝枕”或“鸡鸣枕”。

初 丧

旧社会卫生医疗机构很不发达,有药房而无医院,病人通常在自己家中亡故。

凡正常死亡的老人,尽量避免在炕上咽气。

初丧就是处理亡前事宜的,人体包括四个部分:

沐浴更衣 当病人生命垂危之际,首先要为病人沐浴更衣,俗称“穿衣裳”。

临终前的沐浴吏衣,实际上是为病人作最后一次整齐。

死者为男性,通常由儿子女儿料理。

沐浴更衣一般足给垂危之人洗脸、理发、洗手、洗脚、擦拭身体、修剪指甲、梳头等,然后给其穿上“送老的衣裳”。

如果病人突然咽气,没来得及沐浴更衣就死在炕上,俗称“光着身子走了”,死者亲属会抱憾终生的。

移床 荣成习俗忌讳病人死在生前的炕上。

因此,沐浴更衣后,将其移至正屋明间,或客屋、倒房临时搭就的灵床上。

搭灵床有规矩,不能随心所欲。

死者年龄大、子孙满堂,灵床可高些,用两条长凳平行排列,架门板其上;年轻无子,灵床必须矮停,以土坯将门板垫起即可。

灵床上铺送老褥子,摆送老枕头,然后长子抱头,次子抱脚,其他人两侧帮扶,将病人抬上灵床。

头的位置,如按正房可头东脚西;按地脉走向,可头高脚低。

移到灵床后,亲属日夜守候,时刻不得离开,使其度过弥留时刻,谓之“送终”,对病人则谓“挺丧”。

病人临咽气时,守在身边的子女和亲属要含悲大声呼喊:“爹(妈)别走哇,别扔下我们不管!”直到咽气,谓之“叫魂”。

病人断气后,使其仰卧,颏下塞以棉絮,并将用红纸包好的铜钱塞进死者嘴里,俗称“擎口”,以示含银而去,后人旺发。

再将儿子或重孙的头发剪下,和在面里团成球,上插一棒,塞在死者手里,此谓“打狗饼”、“打狗棒”。

据说人有三魂六魄,人死后六魄即散而三魂未散,一魂驻守尸身,二魂转世投胎,三魂西天朝佛。

西天路途遥远,又多恶犬拦阻,必须用棒子驱赶,或用饼塞狗嘴。

因饼子有头发,会塞住狗的嗓子,使它无法施威。

灵床底下,要放一盏点亮的豆油灯,俗称“照尸灯”,防狗猫进入灵堂。

一盆半生不熟的米饭,上撒掰碎的碎饽饽,俗称“倒头饭”,并用秤砣压住死者胸口,告判以免诈尸。

告丧 尸体暂时安排停当后,首先要在大门上贴张白纸,通知村邻,家有丧事。

然后制作丧幡,或称“招魂幡”,荣成俗称“挂挑信”。

丧幡,过去用“毛太”纸,一裁两截,每截为一张,按死者的年龄,每岁一张,外加“天”一张,“地”一张,一并用半圆形纸凿凿为三节。

第一、二节分两列,一列宽二寸许,一列宽寸,长等于纸宽,皆凿制钱印痕;第三节,成长方形,下方中间凿一方孔,用青麻搓成绳联结起来,用长竿挑起,按男左女右悬于门旁。

其作用既用于招魂,亦用于告丧,以示周知。

对道 又称报丧。

人死后,丧主必须立即差人会知亲友。

报丧人多为子侄等晚辈,腋下夹着丧服去外村亲属报丧。

如死者为女性,必须立即向其娘家报丧。

见面后跪倒磕头,声言“某某于某时病亡”。

娘家人得凶信后,立即赶去查看,看看是否属于正常死亡,如同意入殓方能入殓,否则是不能入殓的。

过去,大户人家或书香门第多用讣文或讣告,平常人家则以口传。

报丧人每到一家,必须吃点饭或点心,不得空口而归,否则对双方,尤其对被通知人不利,日子会因此而败落。

讣文的格式如下:

显考某府君(女则写显妣某大君)享年某某岁,于本月某日某时寿终正寝(女写内寝),泣于某月某日成服,即于是日治丧候唁,过时掩柩,忝在至戚,谨此讣闻

款落到缌服以内:,

灵 奠

从初丧事宜完毕到出殡为止,属于灵奠阶段,俗称停灵。

大户人家于这一阶段开灵,停灵三日、五闩、七日甚至百日,平常百姓只停灵三日、这个阶段包括入殓、成服、破孝、吊唁、报庙、写主等部分。

入殓 死者遗体入棺称之为入殓。

入殓的时间各地不一,荣成都在死后当天进行。

灵堂即设于灵床处。

入殓前,先在棺材底部撒层石灰或草木灰,铺一层谷秸,再铺上一层黄豆渣,忌用黑豆。

这—切铺好后,将死者的遗体连褥子托起,放入棺内,并将被褥衣帽整理周全,周围塞以谷草,大户人家用灯草。

塞实之后,将棺材盖虚掩,架在灵床处,撤下门板。

灵柩前面悬挂幔帐,白布或白纸制作均可。

帐前设香案、纸盆,祀奉死者灵牌(灵牌格式见后文)。

死方如系少亡,又无子嗣,灵牌中间上端得注“亡男”、“亡女”、“亡媳”字样。

灵牌供在香案正中,前设祭器如香炉、蜡台及祭馔等。

供桌两旁分列手捧盆、巾、栉和酒、茶具等的纸扎童男童女。

点燃的信香,横卧香炉之卜,等外甥吊唁时将其竖插于香炉之中,谓之“扶香”。

如逢重丧口,需扎一小棺材置于死者棺下,以免灾祸。

成服 其实就是俗话说的“戴孝”,即穿着孝衣。

戴孝的类别与期限,以家族的亲属远近有所差异。

中国古代的孝服分为五等,称为“五服”,至亲者所服称之为斩缞,是儿子、未嫁女为父,承重孙为祖父,妻为夫所服。

所以称斩,是取其悲痛至甚之意。

这种孝服是用极粗的生麻布做的,毛边,服三年。

第二种是齐缞,次于斩缞,服期一年、五个月和三个月,即夫为妻、孙为祖服一年,重孙为曾祖服五月,玄孙为高祖服三月。

大功又次之,期九个月。

凡堂兄弟、已嫁的姑及已嫁的女为伯叔父等服之,又称为功服。

小功,凡本宗为曾祖、伯叔祖、外祖及舅姨等服之,期五个月,鳃麻,为五服中最轻的。

一种,服期三个月,本宗为高祖、伯叔曾祖、族伯叔以及岳父母。

尽管占礼规定了各服制的用布,但境内孝服均用白布制作。

斩缞下边撕开,不剪、不缭、不缲,俗称毛边孝服,不钉纽扣,用毛带白布条系结,圆口无领。

儿、儿媳、女儿、承重孙全着这种孝服,头上扎孝带,披发以青麻束之。

儿子所戴的孝帽用白布缝一圆筒状,高约一尺,上口均匀地折拢许多小褶,缝死后再翻过来,下口向上绾边二寸,毛边,俗称抽顶孝帽。

女用盖头布,即用长方形白布,从长边中对折,四角两组相对重合,折缝成轴,从对轴任意一端开始,沿长边缝一尺,即成尖顶盖头布,戴时尖角恰对“百合”。

侄辈、孙辈、女婿、外甥等着孝服、束孝带,戴道冠式孝帽。

不过,戴道冠式孝帽,根据亲疏关系,有光头戴与不光头戴之分。

光头戴较近,孝帽直接戴到头上;不光头戴较疏,即将孝帽套在别的帽子上,再戴到头上;曾孙则戴两角孝帽,两角各缀一条红布条;玄孙所戴的两角孝帽不用白布,改用黄布缝制。

男女着孝者均需用白布将鞋帮遮盖,俗称:“瞒鞋脸”。

子女如祖父母、父母皆去世可整瞒外,否则不得整瞒。

瞒的长度随老人去世而增加。

女人的鞋后跟嵌一块红布,然后瞒至红布处。

其他戴孝者瞒鞋的长度随孝服的远近而递减。

成服,得请礼宾司仪,孝子穿戴孝服孝帽,随礼客赞礼,行俯匐叩礼(俯,折腰跪;匐,以首及地),加梁冠(用纸糊带梁的帽子,梁上画白杠,孝子五道;侄、孙辈一道),束首(以青麻或稻草搓绳,绳卜拴罗底一块,长约四寸宽约寸许,遮盖眼睛,使其“目不斜视”,两边各缀棉球两个,以塞耳朵,使其“耳不旁听”),披麻衣(通常用长约三尺、宽约尺半的麻袋布将前半中间剪开,分别搭在左右前胸,后半披于后背,裹额(将扎头孝带由中间从前额围于脑后系结,剩余双股拖于背后),束腰(即用麻绳或草绳扎腰),执杖(俗称孝棒或哭丧棒,用高梁秸糊剪穗的白纸为之),撒履(将鞋后跟踏倒趿着),至此礼成。

破孝 是对主要参加丧礼的人,即五服以里的人,均需按亲疏远近分送相应的孝服,当地俗称“撕孝帽子”。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或大户人家,按全额分给,如服齐缞的,必须按齐缞用布分给所有服齐缞的人,但农村平民百姓没有这种能力,只给至亲如闺女、女婿、孙子、孙女、外甥等分孝服,其他人只给一顶“孝帽”,这就是“撕孝帽”的由来。

其他服丧者全由自己操办筹借,好在齐缞以下均穿沿边衣服,借身白褂子即可,所以,农村破孝比较简单。

奔丧 俗称“哭道”。

凡死者临终时,未能守护送终的女儿、儿媳、孙女或者比较亲近的女晚辈得到凶信后,即来奔丧。

奔丧临近村子时需且哭且行,以避不孝之嫌,俗称哭道。

也有说是为死者招魂引路的。

据说人死后,魂飞无依,在附近飘荡,甚至会迷失方向。

此时有人啼哭,能唤醒飞魂,随从哭声直扑灵堂,归守尸身。

因此,家中女眷平辈或晚辈听到哭声后,哭叫着急奔村外迎接。

双方相逢时,相互单腿跪拜两次。

然后,来者在前,迎者在后一同哭入灵堂。

报庙 人死之后,由长子或承重孙手捧香纸盘子,率领众子众孙一行到土地庙“报庙”。

去时默不作声,同时—路举哀。

实际上,去时是同死者的灵魂一起去的;回时,土地爷将死者的灵魂给留下了,因此举哀。

据说阎王爷管人生死,土地爷是他手下的地方官死者鬼魂见阎王前,先在土地庙羁押三天,报庙就是把死者的鬼魂送到土地庙里。

因此,报庙之后,紧接着要给死者的鬼魂送汤水,以免鬼魂饿着。

送汤水与报庙不同,报庙女眷不参加;送汤水男女眷属均需参加。

首先要请一位同辈的长者为前导,一手提盛浆水的瓦罐,一手执木勺舀浆水沿途泼洒,飨野鬼游魂,所有眷属男前女后,一行尾随。

行到半路,女眷停下,分跪于路旁哭祭,男眷随长者到土地庙前烧纸焚香,拜神致祭,谓之送汤水,也叫送纸,每天早中晚三次,连续三天。

祭完后,男眷返回时,女眷站起与其同归。

至家门,儿与儿媳按男左女右跪于门两侧,让其他孝眷进灵堂后,再起立进屋。

“送纸”结束后,要烧倒头马或轿。

过去,分三次进行,后来人们把报庙、送浆水、烧倒头马并在一起进行,即送完浆水接着就要烧倒头马。

烧倒头马要头向城隍庙。

过去,荣成属文登县地,城隍庙位于西北方向。

西北属乾、属阳,但因城隍所在,也只得向西北.烧前,要在地卜画‘圆圈,西北处断开留门。

孝子哭喊:“爸爸呀,上马吧,一条西北是人道哇!”女性死者则坐轿.倒头马是用秫秆和纸扎的。

此前,要写好路引和马引。

路引揣在死者怀内,马引贴于马胸。

路引格式为:

灵宝大法司 为发给路引事

照得某省某县某都某里某村新亡人某某于某年某月某日寿终正寝,今为阴府,身秉白马一匹,上搭钱褡一个,内装金银钱物,路过关津隘,不得拦阻,如有违者,仰阴曹官按律治罪,重责不贷。

实藏怀内。

某年某月某日

也有另一种写法:

荣成县正堂某某(知县的姓)

为发给路引事

照得某省某县某都某里某村某某之父(或母),于某年某月某日寿终正寝(女用内寝,不是六十者寿终改疾丧),身骑白马一匹,财宝一楮,过关渡津,放行无阻。

右谕周知,实揣怀内。

灵宝大法司

某年某月某日

马引:

灵宝大法司 为发给马引事

照得某省某县某都某里某村新亡人某某,今为阴府,身秉白马一匹,上有钱褡一个,内装金银财宝,马夫一名,不准远离,过关渡口,不得拦阻,如有违者,严惩不贷,

特示勿违。

实贴马胸。

某年某月某日

若死者为女性则坐轿,路引与男性大致相同,惟将“身秉白马一匹”改为“身乘彩轿一秉”,“马夫一名”改为“轿夫四名”,外加“厂环两名”。

迎旌 旌,亦称铭旌,用宽尺半至二尺,长丈许的红绸或红布做成。

上书死者的官衔或功名、姓名字号、年龄等,皆竖行书写,先写死者所处的时代,其格式如下:

皇清(或中华)邑生(或官衔)某公讳某,字某、号某、享寿某十有某,行几之铭旌。

预先将旌陈于村外旌架上,设供桌,置香炉、蜡台和千枚制钱。

迎旌前要请宾客,以备拜旌。

迎旌时,进香燃烛,孝子行一拜叩礼,于前引导,安于旌棚,若无旌棚,可安放在显著部位或悬于堂棚正中。

然后请宾客拜旌,行三拜九叩礼,孝子跪陪于旁。

拜毕,孝子行俯匐大礼为宾客送行,谓之酬宾,一般行一拜二叩。

而宾客在其二叩时辞谢,不受全礼,以示谦逊。

宾客受礼时于左旁揖还。

多数宾客约请拜旌时,可不应不酬,或只酬不迎。

题主 就是写神主碑。

神主包括套、龛、碑三部分。

套也称椟,罩在龛外,前面左右上方各刻一圆圈,左圈刻三(乾)代表男;右圈内刻三三(坤)代表女,称乾坤门。

龛以细质木料制作,以能容下神主碑为度。

龛内用木条隔成格儿,以亡者合葬人数而定,每格一碑。

碑用栗子木制作,取其立子之意。

高约七寸,厚不足一寸,分粉面、陷中、底座三部。

粉面与陷中原为一整体,顶端呈半圆,在半圆向下寸许锯斜茬,然后竖着剖开,后扇与顶端相联,称为陷中,厚度约占三分之二。

锯下的那扇顶部恰能镶陷中上部的斜槽,称之为粉面。

底座高十许,宽二寸,长三寸,上部推成坡状,上凿深约二分恰与粉面、陷中之合的隼,将粉面、陷中 *** 。

题主时,孝子将神主套、碑用木盘托着送到礼宾棚,行一拜四叩迎宾礼,将神主举过头顶,膝行至少三步,知客接过,递在礼宾案上。

礼宾将陷中、粉面分开,先题粉面。

此时,孝子退跪于阶下,谓之跪题。

粉面正中写“显考府君某公讳某行某之神王”,女性则写“显妣太君讳某氏之神王”,左侧下端落奉祀人的名字。

如果长子先去世,其他儿子不能具名,要由承重孙奉祀,而写祖考(妣)。

如孝子数人,只具长子名,名后可加等字,但承重孙名后不得加等字。

陷中中央一行写死者姓名、年龄、行次等,并冠以时代,如“皇清”、“中华”等,右侧写死者生辰,左侧写死亡时间,左右两行均比中间低二至三字。

字数要双不要单,要求同写灵牌一样。

至于为什么要写神王,是因为死者为大,一般没有功名的人不敢加上面一点。

这“点”一点就贬王为主了,怕死者的鬼魂不饶,所以,只能写成神王。

请礼宾先生是要具帖的,帖的称呼同婚帖相仿,惟内容和落款有差。

如“孤子(丧父)泣叩或泣血叩”;母丧则写“哀子”,父母俱丧要写“孤哀子”了。

如请题主的礼宾,其帖为:

谨占某月某日,洁治豆觞,奉迓文旌

籍重

鸿题

荣光宗佑,曷胜铭感。

右启

大德望某某公某先生大人阁下

孤哀子某某泣血稽颡

豆是古代的高脚盘,觞是酒具,意思是准备好干净的酒菜,专等先生到来。

写完后,孝子膝行捧主退归灵次,并一拜四叩酬宾,宾客一般只受半礼。

凡请宾仪、点主、执事、僧道等均具帖,帖式与请宾题主之帖大同小异。

吊祭 亦称吊唁,俗称吊孝,是悼念死者的重要形式。

荣成平常人家的丧期,从入殓到出殡,在家停棺的时间为三天。

在这段时间里男不剃头,女不梳发,寝苫枕块,日夜守侍灵前,以尽孝道。

一天三时,焚香烧纸,酹酒哭祭,即所谓“晨烧鸡鸣纸,晚焚夜辰香”。

这三天,也就成为吊祭日,亲朋故旧,亲族邻里,携带香纸前来吊祭。

荣成讲究死者为大,平辈吊祭也要磕头,大都一拜一叩,晚辈则一拜三叩。

一般的吊祭者只送香纸,至亲或大户人家办丧,吊祭者不仅备香纸,而且要送挽联、挽幛的。

挽幛多用黑、白、蓝色布制作,宽等于幅宽,长七至八尺,上贴与底色相反的纸条,上写:

某某翁某老先生大人千古。

帖心可视男女、职业、威望等自由选择。

如“望重乡党”、“神归紫府”、“天阁修文”等。

落款写某某敬挽。

吊祭时,死者亲属要一旁陪叩。

吊祭完毕,死者亲属趋前屈右膝跪拜亲友,谓之谢孝。

至于大户人家无论发纸或吊祭,均由礼宾赞礼。

其礼大体为:“孝子跪”、“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起”、“跪”等反复,孝子根据赞礼者的指挥,或跪,或叩,或起。

民初以前,起字用兴字代替,说兴就是起立。

合棺 亦称大殓。

过去,考虑到病者可能假死复苏,入殓后均不合棺,将棺材天的隼和棺材帮的槽错开;虚掩着,棺材天与帮之间能有二寸的孔隙。

第三天,死者复苏无望,即行合棺。

合棺前,移开棺盖,先由孝子焚香烧纸、酹酒叩拜之后,死者亲属依辈分、长幼为序,绕棺瞻仰遗容,向遗体告别。

如果不是本宗的年长者来瞻仰遗容,即使辈分很低,也要让在最前面,并由孝子搀扶瞻仰遗容,并揖送至门外。

然后,将棺盖合隼,并用七根长钉(俗称子孙钉)将盖与帮铆紧。

铆时,亲属高叫“某某,躲钉”,再将棺缝铆严,合棺礼毕。

送盘川 合棺以后,死者的鬼魂即将由土地庙起程,西行上路了。

这时死者的亲属就得给死者送盘川,以供在路上花费。

送盘川一般在第二天中午或傍晚进行因为要烧很多扎材,通常在旷地上或村头进行。

过去送盘川,一般的人家至少也得给死者扎三间房和几个仆人、丫环。

房屋门前金宝银锞、黄表纸钱,都必须用包袱包好,写好封批,以免其它鬼魂冒领。

至于大户人家,送盘川的气魄很大,楼台亭阁,应有尽有,即使房间也要扎三进、五进的。

门前堆满金山银窖、聚宝盆、摇钱树,摆满牛猪、车轿、仆从、丫环,背后注有各自的名字。

送盘先要祀庙,意思是给土地爷行贿,即在土地庙前给土地爷烧香上供,酹酒跪拜,祈求土地爷不要为难羁留鬼魂,好让他及早顺利地起程。

做好土地爷的工作后,再烧盘川,祭送鬼魂起程西行。

孝子及死者亲眷要三步一叩,向西送出二十几步后才能返回,意思是把鬼魂送走了。

② 看图猜成语中一个戴蓝帽子

谜底:不舞之鹤、赫赫有名。

不舞之鹤
bù wǔ zhī hè
【解释】舞:舞蹈。不舞蹈的鹤。比喻名不副实的人。也用来讥讽人无能。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昔羊叔子有窑主善舞,尝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而不肯舞。”

【结构】偏正式成语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来讥讽人无能

【近义词】无能之辈

【反义词】栋梁之材

【例句】方宰淄时,松裁弱冠,过蒙器许,而驽钝不才,竟以~为羊公辱。(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折狱》)

【英译】the crane that does not dance--incapable

③ 百家姓里有姓折的么

请参考百家姓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祥没 苗凤花方 俞任袁柳 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 雷贺倪汤 滕殷罗毕 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 皮卞齐康 伍余元卜 顾孟平黄

和穆萧尹 姚邵堪汪 祁毛禹狄 米贝明臧 计伏成戴 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 项祝董粱

杜阮蓝闵 席季麻强 贾路娄危 江童颜郭 梅盛林刁 钟徐邱骆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

虞万支柯 咎管卢莫 经房裘缪 干解应宗 宣丁贲困祥邓 郁单杭洪 包诸左石 崔吉钮龚

程嵇邢滑 裴陆荣翁 荀羊於惠 甄魏加封 芮羿储靳 汲邴糜松 井段富巫 乌焦巴弓

牧隗山谷 车侯宓蓬 全郗班仰谨尺纳 秋仲伊宫 宁仇栾暴 甘钭厉戎 祖武符刘 姜詹束龙

叶幸司韶 郜黎蓟薄 印宿白怀 蒲台从鄂 索咸籍赖 卓蔺屠蒙 池乔阴郁 胥能苍双

闻莘党翟 谭贡劳逄 姬申扶堵 冉宰郦雍 郤璩桑桂 濮牛寿通 边扈燕冀 郏浦尚农

温别庄晏 柴瞿阎充 慕连茹习 宦艾鱼容 向古易慎 戈廖庚终 暨居衡步 都耿满弘

匡国文寇 广禄阙东 殴殳沃利 蔚越夔隆 师巩厍聂 晁勾敖融 冷訾辛阚 那简饶空

曾毋沙乜 养鞠须丰 巢关蒯相 查后江红 游竺权逯 盖益桓公 万俟司马 上官欧阳

夏侯诸葛 闻人东方 赫连皇甫 尉迟公羊 澹台公冶 宗政濮阳 淳于仲孙 太叔申屠

公孙乐正 轩辕令狐 钟离闾丘 长孙慕容 鲜于宇文 司徒司空 亓官司寇 仉督子车

颛孙端木 巫马公西 漆雕乐正 壤驷公良 拓拔夹谷 宰父谷粱 晋楚阎法 汝鄢涂钦

段干百里 东郭南门 呼延妫海 羊舌微生 岳帅缑亢 况后有琴 梁丘左丘 东门西门

商牟佘佴 伯赏南宫 墨哈谯笪 年爱阳佟 第五言福 百家姓续

④ 红楼梦第九回贾政为何让太爷把四书讲明

一、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次日宝玉醒来,有人回报说贾蓉带了秦钟来拜,宝玉忙接出去拜见贾母。贾母见秦钟形容标致,举止温柔,堪陪宝玉读书,心中十分欢喜,便留茶留饭,又命人带去见王夫人等。众人因素爱秦氏,今见了秦钟这般人品,也都欢睁举念喜,临去时都有表礼。贾母又与了一个荷包并一个金魁星,取"文星和合"之意。又嘱道:"你家住的远,或有一时寒热饥饿不便,只管住在这里,不必限定了。只和你宝叔在一处,别和那些不长进的东西们学。"秦钟一一答应,回去禀知。

他父亲秦业,现任营缮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回一儿一女,谁知男孩不久便死了,只剩女孩,小名可儿。那女孩长大后,生得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那秦业至五旬之上方得了秦钟。因去岁业师亡故,未暇延请高明之士,只得暂时家中温习旧课。正思要和亲家(贾珍)商议送往他家塾中,暂且不致荒废,可巧遇见了宝玉这个机会。又知贾家塾中现今司塾的是贾代儒,乃当今之老儒,秦钟此去,学业料必进益,成名可望,因此十分喜悦。只是宦囊羞涩,而贾家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容易拿不出来,又恐误了儿子终身大事,说不得东拼西凑的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亲自带了秦钟来拜见贾代儒。然后听宝玉上学之日,好一同入塾。

秦业现任营缮郎。明清两代设有营缮司,隶属工部,主管皇家宫廷、陵寝等的建筑、修理等事宜。从秦业为秦钟上学置贽见礼都得东拼西凑来看,营缮郎应是司中最小的官儿。

贾政是工部员外郎,属司中副职,为五品,秦业是他的的部下。

贾府是堂堂国公府,且宁府自贾敬始,便是代代单传,贾敬只有一个儿子贾珍,贾珍只有一个儿子贾蓉。在那个讲究门当户对的年代,贾府择儿媳,必然千挑万选,秦氏能嫁入豪门贾府,确实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她的真实身世确实让人疑惑。虽然贾珍妻尤氏家境不好,但她是续弦,不是原配。

秦氏有可能是如十三回提到的那个"坏了事"的义忠亲王老千岁的后代。第五回宝玉在秦氏房间午睡时看到的那些宫廷珍宝也证明了这一点。虽然宝玉看到的不是真的,如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本就是个误传,把安禄山的指爪传成了木瓜,那有什么经千年不烂的木瓜?但如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等宫中珍品,却有可能是作者借此暗示秦氏是皇室后代。

我猜想秦业的女人,很有可能是秦氏可儿的乳母,秦氏可儿姐弟俩是义忠亲王老千岁在"坏了事"时临时托孤于秦业夫妻俩的。贾府是义忠亲王老悉困千岁那一派,由于秦业是贾政的部下,贾政出于保护亲王女儿的目的,将秦氏许配给了贾蓉,所谓的"瓜葛"就可能指这事。

秦业虽然家境贫寒,但老来得子,对秦钟却是十分溺爱。你看那秦钟生得粉面朱唇,举止温柔,分明就是没吃过半点苦,好吃好喝的表现。而又为了秦钟能入塾中,更是顾不得七十多岁的老脸到处去东拼西凑贽见礼,可怜天下父母心!但秦钟真的会在塾中好好攻读吗?

原来宝玉急于和秦钟相遇,却顾不得别的,选择了后日一定上学。至是日一早,宝玉起来,袭人早把书笔文物包好,收拾得停停妥妥,只是坐在床沿上发闷。见宝玉醒来,只得服答森侍他梳洗。宝玉见他闷闷的,因笑问道:"好姐姐,你怎么不自在了?难道怪我上学去丢了你们冷清了不成?"袭人笑道:"那里话!读书是极好事,不然就潦倒一辈子。但只一件,只是念书时想着书,不念时想着家些。别和他们一起玩闹,碰见老爷不是顽的。虽说是奋志要强,那工课宁可少些,贪多嚼不烂,还是保重身子要紧。这就是我的意思,你可要体谅。"宝玉一一答应着。袭人又道:"大毛衣服我也包好了,已交给了小子们带去。学里冷,好歹想着添换,比不得家里有人照顾。脚炉手炉的炭也交出去了,你可逼着他们添。那一起懒贼,你不说,他们乐得不动,白冻坏了你。"宝玉说这些你放心,你也别闷死在这屋里,没事长和林妹妹一处顽才好。说着,穿戴齐毕,袭人催他去见贾母、贾政、王夫人等。宝玉且又嘱了晴雯麝月几句,方出来见贾母。见过贾母后又去见王夫人,最后来书房见贾政。

从这里可以看出,袭人确实"温柔和顺",对宝玉的照顾细致周全,体贴入微。她根本不像个一般的丫头,倒像个母亲或大姐姐。这应是他们偷试云雨情后,袭人自觉地把自己当成宝玉的人或把宝玉当成她未来靠山的缘故。

偏生贾政这日回家早些,正在书房与相公清客闲谈。忽见宝玉来请安,回说上学之事,贾政冷笑道:"你如果再提'上学'两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的话,你竟顽你的是正理。仔细站脏了我这地,靠脏了我这门!"。众清客相公们忙都起身笑道:"老世翁何必又如此。今日世兄一去,三二年就可显身成名了,断不似往年仍作小儿之态。"说着便有两个年老的携了宝玉出去。

靠脏了我这门,表明宝玉靠在门旁,可见宝玉十分惧怕父亲。

七回中宝玉对秦钟说道,他因业师上年家去,在家荒废学业近一年,贾政要他入塾中温习旧课。看来,去是去了,但由于贾母说家塾孩子多易淘气,有了贾母的宠溺,只怕是三日打鱼,两日晒网,大多数的日子里只在姐妹中厮混,故而惹得贾政非常光火,故而才会这般骂他。

贾政因问:"跟宝玉的谁?"只听见外面答应二声,早进来三四个青年,打千儿请安。贾政认得其中一个是李嬷嬷之子,名唤李贵的,因问他道:"你们成日家跟他上学,他到底念了些什么书!倒念了些流言混话在肚子里,学了些精致的淘气,等我闲一闲,先揭了你的皮,再和那不长进的算账!"吓得李贵忙双膝跪下,摘了帽子,碰头有声,连连答应"是",又回说:"哥儿已念到《诗经》第三本,什么'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说的满座哄然大笑起来。贾政也止不住笑了。因说道:"那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都是掩耳盗铃,哄人而已。你去请学里太爷的安,就说我说了,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李贵忙答应"是",方退出去。

看来,宝玉也不是全没去塾中念书,要不然怎念到了《诗经》第三本。

《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孔子编订,是儒家经典中的《六经》之一,在儒家经典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看来,贾代儒并非浪得虚名,他教授孩子念《诗经》,后来宝玉为大观园题写的匾额,及为晴雯撰写的长篇诔文《芙蓉女儿诔》,都显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这其中贾代儒的功劳不可抹杀。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四书》和《诗经》都是儒家经典著作,贾政强调要把《四书》讲明背熟,而反对读巜诗经》,是因为当时把巜四书》作为科举考试出题蓝本的缘故。他寄希望于宝玉能通过科举入仕,以成为贾家将来合格的继承人,维护其既得利益。

贾政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对头,他总是在宝玉面前摆出一副威严的面孔,动辄则骂,这样不仅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而且还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伤害。这对于今天的为人父母者,也是警戒。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意思是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出自《诗经.小雅.鹿鸣》。李贵未读书,说成"呦呦鹿鸣,荷叶浮萍。"故而引得众人哄堂大笑。

此时宝玉独站院外屏声静候,见李贵他们出来,便忙忙的走了。李贵一面弹衣服,一面说道:"哥儿可听见了不曾?可先要揭我们的皮呢!人家的奴才跟着主子赚些好体面,我们这等奴才白赔挨打受骂的。自此后也可怜见些才好。"宝玉笑道:"好哥哥,你别委屈,明儿我请你。"李贵道:"小祖宗,谁敢望你请?只求听一句半句话就有了。"说着又至贾母处,秦钟早已在此等候了。两人辞过贾母,宝玉忽想起未辞黛玉,因忙至黛玉房中作辞。彼时黛玉才在窗下对镜理妆,听宝玉说上学去,因笑道:"好!这一去,可定是要'蟾宫折桂'了。我不能送你了。"宝玉道:"好妹妹,等我下学再吃晚饭。和胭脂膏子也等我来制。"唠叨半日,才撤身而去。黛玉忙又叫住问道:"你怎么不去辞辞你宝姐姐呢?"宝玉笑而不答。一径同秦钟上学去了。

宝玉天生博爱,临行前既担心袭人冷清,又嘱咐晴雯麝月,更忘不了他的林妹妹。你看,他怕李贵受了委屈,还说明儿要请他吃饭呢!难能可贵。

黛玉知道宝玉是以上学为幌子,好和秦钟一起玩才是真,故而开玩笑讥讽他"这一去,可是要'蟾宫折桂'(科举中榜)去了。"

黛玉的心病,情敌宝钗。看她问宝玉特别有意思: "辞辞"、"你宝姐姐",宝玉笑而不答,"我的心,你该懂"。

宝黛前世缘。"等我下学再吃晚饭"、"胭脂膏子也等我来制",多体贴温柔!

二、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原来这贾府义学离此不过一里之遥,原系始祖所立,恐族中子弟有贫穷不能请师者,即入此中肆业。凡族中有官爵之人,按俸禄多寡供给银两,为学中之费。特聘年高有德之人为塾掌,专为训课子弟。如今宝玉秦钟来到,一一的相互拜见过,便读起书来。自此后,二人同来同往,同起同坐,愈加亲密。又兼贾母爱惜,时常留下秦钟住下三天五日,与自己的重孙一般疼爱。因见秦钟不甚宽裕,更助他些衣履等物。不上一月,秦钟在荣府便熟了。宝玉终是个不安分的,竟一味地随心所欲,因此又发了癖性,又将向秦钟悄道:"咱们俩个一样的年纪,况又是同窗,以后不必论叔侄,只论兄弟朋友就是了。"起初秦钟不肯,当不得宝玉不依,只叫他"兄弟"或叫他的表字"鲸卿",秦钟也只得混叫起来。

古代对辈分礼规极为重视,宝玉竟然和秦钟以兄弟相称,这又是一种叛逆行为。不过,我们觉得叛逆的好。两个年龄相仿的人,天天以叔侄相称,多别扭。

原来这学中虽都是本族人丁与些亲戚家的子弟,然而俗话说得好"一龙生九种,种种各别。"未免人多了,就有龙蛇混杂,下流人物在内。自宝玉秦钟二人来了,都生得花朵儿一般模样,又见秦钟腼腆温柔,未语面先红,怯怯羞羞,有女儿之风;宝玉天生惯做小服低,贴身下气,性情体贴,话语绵缠,因此二人更加亲厚,也怨不得那起同窗人起了疑心,背地里你言我语,诟谇谣诼,布满书房内外。

那些同窗背地里你言我语,是说宝秦二人搞同性恋。作者既然用了"诟谇谣诼"四个字,就证明他们是造谣毁谤,不可信。但宝玉因欣赏秦钟美貌才要来上学,却是真。

原来薛蟠也早知这一家学,学中广有青年子弟,不免动了龙阳之兴,因此也假意来上学读书,不过三日打鱼,两日晒网,白送些束修礼物与贾代儒,却不曾有一些儿进益,只图结交些契弟。谁知这学内就有好几个小学生,图了薛蟠的银钱吃穿,被他哄上手了。更有两个多情的,只因生得妩媚风流,满学中都送了他两个外号,一号"香怜",一号“玉爱"。谁都有窃慕之意,将不利于孺子之心,只是都惧薛蟠的威势,不敢来沾惹。如今宝秦二人,见了他两个,也不免缱绻羡慕,亦因知系薛蟠相知,故也未敢轻举妄动。香、玉二人心中,也一般留情于宝、秦。因此四人心中虽有情意,只未发迹。每日一入学中,虽四处各坐,却八目勾留,或设言托意,或咏桑寓柳,遥以心照,只为外面避人眼目。偏不意被几个滑贼看出形景来,都背后挤眉弄眼,或咳嗽扬声,这也非此一日。

"龙阳之兴"指喜好男色,即搞同性恋。薛蟠不仅凶狠霸道,还有龙阳之好。他以上学为愰子,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藉以银钱笼络貌美学生,这其中就包括两个外号叫"香怜"和"玉爱"的。"龙阳之兴",在当时的贵族阶层应是极为普遍,这股歪风,都吹到了仅有十一二岁的小学生中间,由此足见一斑。作者不惜笔墨,将这一污秽不堪的社会现象揭露出来,使我们对此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

"香怜""玉爱"生得妩媚风流,宝秦二人生得花朵儿一般,俗话说"物以类聚",他们四人愿结为好友,实在是很自然的事。学堂里的那些滑贼同窗对他们风言风语,只能说明学堂里的学风不正。

咏桑寓柳:咏的是"桑",实际说的是"柳"。比喻借题传情。

可巧这日代儒因事家去,将学中事交孙儿贾瑞照管。又妙在薛蟠如今不大来学中应卯,因此秦钟趁此和香怜挤眉弄眼,递暗号儿,二人假装出小恭,走至后院说体己话。秦钟先问他:"家里的大人可管你交朋友不管?"一语未了,只听背后一声咳嗽。二人唬的忙回头看时,原来是窗友金荣。香怜本有些性急,羞怒相激,问他道:"你咳嗽什么?难道不许我两个说话不成?"金荣笑道:"许你们说话,难道不许我咳嗽不成?我只问你们,有话不明说,许你们这样鬼鬼祟祟的干什么故事?我可拿住了,还赖什么!先得让我抽个头儿,咱们一声儿不言语,不然大家就奋起来。"秦、香二人急得飞红的脸,便问道:"你拿住什么了?"金荣笑道:"我现在拿住了是真的。"说着,又拍着手笑嚷道:"贴的好烧饼!你们都不买一个吃去?"秦钟香怜二人又气又急,忙进来向贾瑞前告金荣,说金荣无故欺负他们两个。

原来这贾瑞最是个图便宜没行止的人,每在学中以公报私,勒索弟子们请他;后又附助薛蟠,图些银钱酒肉,一任薛蟠横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约,反助纣为虐讨好儿。偏那薛蟠本是浮萍心性,今日爱东,明日爱西,近来又有了新朋友,把香、玉二人丢开一边。就连金荣亦是当日的好朋友,自有了香、玉二人,便弃了金荣。近日连香、玉亦已见弃。故贾瑞亦无了提携帮衬之人,不说薛蟠得新厌旧,只怨香、玉二人不在薛蟠前提携帮补他,因此贾瑞金荣等一干人,也正在醋妒他两个。今儿见秦、香二人来告金荣,贾瑞心中便不自在起来,不好呵叱秦钟,却拿香怜作法,反说他多事,着实抢白了几句。香怜反讨了没趣,连秦钟也讪讪的各归座位去了。金荣越发得了意,摇头咂嘴的,口内还说许多闲话,玉爱偏又听了不忿,两个人隔座竟角起口来,金荣一口咬定说:"方才明明的撞见他两个在后院子里亲嘴摸屁股,一对一,撅草棍儿抽长短,谁长谁先干。"金荣只顾得意乱说,却不防早又触怒了一个,你道他是谁?

小恭:小便。

由上可知,起初,薛蟠和金荣好上了,当然是以银两笼络。金荣金荣,得"金"便卖身求荣。为了使他们的丑行不致败露,薛蟠又贿赂贾瑞。后来,薛蟠玩腻了金荣,又和香怜、玉爱好上了。这样,金荣就对他们有了妒意。再后来,薛蟠可能在学堂外又有了新欢,又冷落了香、玉二人。薛蟠见新厌旧。

贾瑞是个图便宜没行止的人,大概因为薛蟠在学堂外另有新欢,从此不再给他好处,故而他就迁怒于香、玉二人,说他们没在薛蟠面前提携帮补他。金荣由于妒忌香、玉二人,于是就和贾瑞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这次秦钟和香怜借故去学堂后院子小解,可能有亲昵行为,金荣便说他俩贴的好烧饼,即说他俩有性行为,这应该不是真的,要不然他俩也不会去贾瑞处状告金荣。果真如此,不是不打自招吗?贾瑞袒护金荣,骂了香怜,秦钟只是因为是贾珍儿媳的弟弟,贾瑞才不敢指责他。金荣更得意,更加恣意妄为,说出那种不堪入耳的话来。

秦钟在学堂不好好读书,倒和别人玩亲密,枉费了秦业一片苦心。

原来有个名唤贾蔷的,亦系宁府正派玄孙,父母早亡,从小跟着贾珍过活,如今长了十六岁,比贾蓉生得还风流俊俏。他兄弟二人最相亲厚,常相共处。宁府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才,专能造谣诽谤主人,因此不知又有了什么小人诟谇谣诼之辞。贾珍想亦闻得些口声不大好,自己也要避些嫌疑,如今竟分为房舍,命贾蔷搬出宁府,自去立门户过活去。这贾蔷外相既美,内性又聪明,虽是应名来上学,不过是虚掩眼目而已。仍是斗鸡走狗,赏花玩柳。总恃上有贾珍溺爱,下有贾蓉匡助,因此族中人没人敢来触逆于他。他既和贾蓉好,今见秦钟受欺负,如何肯依?他定要挺身而出报不平,心中却忖度一番,想那金荣贾瑞一干人,原是薛叔相知,向日我和薛叔相好,倘或我一出头,他们告诉了老薛,我们岂不伤了和气?待要不管,如此谣言,说的大家没趣。如今何不用计制服,既止息了口声,又不伤了脸面。想毕,也装出小恭,走至外面,悄悄地把宝玉的书童茗烟唤到身边,如此这般调拨几句。

第七回写道,管家赖二派焦大深夜送秦钟回家,这时醉酒后的焦大先是骂赖二,再骂贾蓉,再接着连贾珍也骂了,说这宁府"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既是骂贾珍,"养小叔子"与贾珍有关才合理。

第六回写道,正当凤姐会见刘姥姥时,进来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这人便是贾蓉。这里说贾蔷十六岁,有人猜测这"养小叔子",指的是贾蓉妻子秦可卿和贾蔷有不正当关系。初看起来,猜的没错,仔细分析起来,却是不对。贾蔷若和秦氏保持那种不正当关系,贾蓉又怎会和他亲厚呢?

贾蔷是宁府正派玄孙,就和贾蓉一样,都是贾演的嫡系后代,他父母早亡,贾珍这位亲叔伯照顾他纯属正当,下人为什么要造谣诽谤?贾珍听到那些闲言碎语后,干嘛又要贾蔷搬出宁府,说是"自己也要避些嫌疑"呢?

所以,这"养小叔子"的"小叔子"就与贾珍有关。到底怎么回事呢?

我设想,当贾珍原配(非尤氏,尤氏是续弦)怀胎贾蓉期间,贾珍由于忍耐不住,期间便和贾蔷母亲好上了。贾蔷父亲应比贾珍年长,贾蔷母亲和贾珍媾合,贾蔷母亲不正是养了贾珍这个小叔子吗?

贾蔷比贾蓉小一二岁,也印证了这点。

可以想象,生下贾蔷后,贾蔷母亲很可能是受不了外界风言风语的压力自尽的。贾蔷父亲戴绿帽子,而贾珍是族长,又对他无奈何,因而贾蔷父亲也很可能是在贾蔷出生后不久抑郁而死的。故而贾蔷的父母都死得早。可见,贾蔷贾蓉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怪道两人感情亲厚。难怪焦大骂贾珍被养小叔子,也难怪下人们会闲言碎语,贾珍会为所谓的避嫌要贾蔷搬出宁国府。

贾蓉生母可能是气死的,她怀孕,贾珍就偷腥,能不气死吗?

由本段可知,贾蔷暗中挑唆宝玉的书童茗烟出来搅事。

原来这茗烟是宝玉最有用的一个,听说金荣欺侮秦钟,连他爷宝玉也牵扯其内,就想一定要治服金荣。想着便一头进来找金荣,见着金荣说道:"姓金的,你是什么东西!"贾蔷遂跺一跺靴子,故意整整衣服,看看日影儿说:"是时候了。"遂向贾瑞告假出去。这里茗烟一把揪住金荣,吓得满屋中子弟都怔怔的痴望。贾瑞忙吆喝茗烟不得撒野。金荣气黄了脸,说:"反了!奴才小子都敢如此,我和你主子说。"便夺手要来抓打宝玉秦钟,尚未去时,忽也不知是谁飞来一方砚瓦,"飕"的一声,从金荣脑后飞过,却不偏不倚落在贾兰贾菌的座上。

原来贾菌系荣府近派重孙,其母少寡,独守贾菌。这贾菌与贾兰最好,所以同桌而坐。谁知贾菌年纪虽小,却是极淘气不怕人的。他在座上冷眼见金荣的朋友暗助金荣,飞砚来打茗烟,偏茗烟没打着,倒落在他座上,正打在面前,将一个磁砚水壶打个粉碎,溅了一书墨水。贾菌如何依得?一边骂道,一边也抓起砚砖要打回去。贾兰是个省事的,忙按住砚,极口劝道:"好兄弟,不与咱们相干。"贾菌如何忍得住,便两手抱起书匣子朝那边抡了过去。终因身小力薄,抡不到那里,却刚好在宝玉秦钟的案上落了下来,只听"哗啷啷"一声,砸在桌上,只见书本纸片笔砚之物等撒了一桌,宝玉的一碗茶也被砸得碗碎茶流。贾菌又跳起来,要揪打那个飞砚的。金荣此时随手抓起一根毛竹大板,舞动起来,茗烟早吃了一板。茗烟大嚷:"你们还不快动手!"这时宝玉的三个小厮锄药、扫红、墨雨也一齐乱嚷:"小妇养的,动了兵器了!"墨雨遂掇起一根门闩,扫红锄药都手握马鞭子,蜂拥而上。贾瑞只忙一回拦这个,一回劝那个,谁听他的话,肆行大闹。众顽童也有趁势打太极拳助乐的,也有胆小藏一边的,也有站在桌上拍手乱笑、喝着声儿叫打的,登时间鼎沸起来。

外边李贵等几个大仆人听见里边作反起来,都忙进来一齐喝住。问是何原故,众声不一,这个这么说,那个又那么说。李贵且喝骂茗烟四个一顿,撵了出去。秦钟的头早撞在金荣板上,打去一层皮。宝玉正拿褂襟子替他揉,见喝住了众人,便命:"李贵,收书!拉马来,我要回去回太爷去!我们被人欺负了,不敢说别的,守礼来告诉瑞大爷,瑞大爷还倒派我们不是,听人家骂我们,还调唆他们打我们茗烟,连秦钟的头也打破,还在这里念什么书!茗烟他也是为有人欺负我的。不如散了罢。"李贵劝道:"哥儿不要性急。太爷既有事家去,这会子为这点子事去聒噪他老人家,倒显得咱们没理。依我的主意,那里的事那里了结好,何必去惊动他老人家。这都是瑞大爷的不是,太爷不在这里,你老人家就是这里的头,众人看着你行事。众人有了不是,该打的打,该罚的罚,如何等闹到这步田地不管?"贾瑞道:"我吆喝着都不听。"李贵笑道:"不怕你老人家恼我,素日你到底有些不正经,所以这些兄弟才不听。就闹到太爷跟前去,连你老人家也脱不过的。还不快作主意撕罗开了罢。"宝玉道:"撕罗什么?我必是回去的!"秦钟哭道:"有金荣,我是不在这里念书的。"宝玉道:"这是为什么?难道人家来得,咱们倒来不得?我必回明白众人,撵了金荣去。"又问李贵:"金荣是那一房的亲戚?"李贵想了想:"也不用问了。若说起那一房的亲戚,更伤了弟兄们的和气了。"

茗烟在窗外道:"他是东胡同里璜大奶奶的侄儿,那是什么硬正仗腰子的,也来唬我们。你那姑妈只会打旋磨子,给我们琏二奶奶跪着借当头。我眼里就看不起他那样的主子奶奶!"李贵忙断喝道:"偏你这小狗肏的知道,有这些蛆嚼!"宝玉冷笑道:"我只当是谁的亲戚,原来是璜嫂子的侄儿。我就去问问他来!"说着便要走,叫茗烟进来包书。茗烟得意道:"爷也不用亲去,等我到他家,就说老太太有话问他。雇上一辆车拉进去,当着老太太问他,岂不省事?“李贵忙喝道:"你要死!仔细我回去先捶你,然后再回老爷太太,就说宝玉全是你调唆的。我这里好容易劝哄的好了一半了,你又来生新法子。你闹了学堂,不说变法儿压息了才是,倒要往大里闹!"茗烟方不敢作声儿。

此时贾瑞也怕闹大了,自己也不干净,只得委曲着来央求秦钟和宝玉。先是二人不肯,后来宝玉说不回去也行,但金荣必须赔不是才罢。金荣先是不肯,后禁不得贾瑞也逼他,李贵又劝金荣说:"原来是你起的端,你不这样,怎得了局?"金荣强不得,只得与秦钟作揖。宝玉还不依,偏定要他磕头。贾瑞为了暂息此事,又悄与金荣说:"俗话说'杀人不过头点地'。你既惹出事来,少不得下点气儿,磕个头就完事了。"金荣无奈,只得向秦钟磕了头。

太爷:贾代儒。

守礼:香怜。

顽童闹学堂,先是金荣挑衅,贾瑞偏袒金荣引起。而后金荣得意忘形,贾蔷便暗中唆使宝玉的书童茗烟挑事,结果整个学堂乱成一锅粥。值得一提的是,贾兰不但始终未参与其中,而且还劝阻了贾菌,这都是母亲李纨教育得好的缘故。故而,在贾府败落后,惟有他才爵禄高登,一时成了贾府中最耀眼的一颗星。

宝玉见他的好朋友秦钟打破了头,气急了,说要告诉贾代儒去,若真告诉了贾代儒,贾代儒必去禀明贾政,那时他肯定要被打个半死。宝玉仗着父亲贾政继承了"敕造荣国府",便把贾族其他子弟全然不放在眼里,说是非要把金荣撵出去不可。若果真如此,惊动了贾政,吃亏的还是他。

茗烟不谙世事,说贾璜妻子只会在凤姐面前打旋磨子,跪着借当头,意思是说她因有求于凤姐,而反复献殷勤,卑躬屈膝。又不断挑唆宝玉,企图借贾母之势压贾璜妻子,他狗仗人势。

李贵不识字,将"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说成了"呦呦鹿鸣,荷叶浮萍",结果闹出了笑话,但他在平息这场风波中却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从中可以看出,他比他母亲李嬷嬷强多了。

面对那种乱得不可开交的局面,他首先不袒护己方,而是呵斥茗烟,且要"撵了出去"。这样,金荣那方也就不好再闹了。他公正,立场鲜明,这种做法甚得人心。

他对宝玉始终耐心恳切劝告,始终把自已摆在下人位置上,并不僭越半分。他说话的柔软态度,宝玉必能感知。他劝宝玉不要去找贾代儒,忠心保护着宝玉。设若事情闹大,真闹到贾政处,宝玉是自讨苦吃。

他指责贾瑞平时不干净,处事不公,可真谓点了贾瑞的穴。若事情闹大,贾政知道他徇私舞弊,甚至寻衅滋事,他将吃不了兜着走。此一指责,可谓四两拨千斤,后来贾瑞也要金荣给秦钟磕头认错,正是李贵这番话发挥了作用的缘故。他又直责茗烟,说宝玉全是他挑唆的,并要回了老爷太太。茗烟怕了,真要那样,他必滚蛋走人。

可见,李贵晓事明理,实际处事能力强。

第四回《护官符》上写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甲戊侧批:宁国、荣国二公之后,共二十房分,除宁、荣亲派八房在都外,现原籍住着十二房。]"由此可知,这塾中学子就是这八房的后代及他们的亲戚。他们本是一家人,但常言道:"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了。"顽童闹学堂,看似小孩子们的打闹,却深刻反映出由于贫富不均,贾族犬牙交错的内部矛盾。实际上体现了建立在封建体系下不可避免的阶级矛盾。

顽童闹学堂,虽则是一件小事,但由此不难想象,贾族在其它方面的乱象。"管中窥豹,见微知著",贾府的最终败亡,本质上是其内部矛盾累聚至极致的反映。

1
投币
10

⑤ 《西游记》第十四回写了什么内容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听到了孙悟空的叫声后,伯钦讲解来龙去脉,又领着唐僧下山去闹凯看。孙悟空认出了唐僧,唐僧听了他的话后救了他,一同西去取经。路上,悟空打死了一只老虎,又扒了虎皮做成了虎皮裙,之后遇上了六贼,悟空打死了他们。

唐僧却不忍杀生,悟空在唐僧的啰嗦说教下,气得驾筋斗云走了,唐僧独自前行遇见菩萨,传授紧箍咒。孙悟空则来到东海,龙王讲述张良与黄石公圯桥进履的故事,悟空于是回转,找到唐僧。唐僧骗悟空带上咒,控制住悟空并告知其为菩萨教的咒。于是孙悟空死心跟从唐僧继续上路。

(5)重孙蓝帽子怎么折扩展阅读

《西游记》第十四回“拆察心猿归正,六贼无踪”。标题中的六贼代表孙悟旅弯茄空的六根,它指五种感觉器官,和反应能动能力,为十二处之内六处,十八界之六根界。根,为认识器官之意。

即眼根(视觉器官与视觉能力)、耳根(听觉器官及其能力)、鼻根(嗅觉器官及其能力)、舌根(味觉器官及其能力)、身根(触觉器官及其能力)、意根(思维器官及其能力)。前五种又称五根。五根乃物质上存在之色法,即色根。

⑥ 家里有人去世带的黑纱,上面有的有红色有的有蓝色都是什么意思,请懂得人回答,谢谢!

亲人去世7天内为"头7",头戴白纱,一般是很长的一节纱布,在头上缠一圈绑住,剩余的部分垂在身后,长子一般会带特别长的,有的拖在地上。就是过去说的披麻戴孝,父辈去世缠二尺五寸白纱,俗话叫“戴二尺五”穿着孝服(一般为白色大褂),鞋也要是白色的。祖辈去世,一般带稍短的白纱,白纱上缀一点红色,以代表和死者是祖孙关系。如果是重孙关系,就是带一根红色布条在头上,代表是死者第四代。
一般讲究停尸3日,孝子贤孙守灵,这期间不能睡觉,不能洗澡,不能洗脸、梳头,甚至哭灵的时候也不能擦眼泪、鼻涕。以寄托对死者的怀念。头7一般不能去别人家,即便去报丧,也不能进亲友家门,不然会给对方带来不幸。3天一过,将逝者入土为安,孝帽也去掉,换成挽纱,就是大家前面说的黑色的袖箍,代表挽留死者,和对其地怀念。这种挽纱也和前面差不多,儿子辈的戴纯黑的,孙子辈的戴黑色上缀红色布头的。
黑纱一般要戴满7期,也就是49天。7期之后大家收拾心情,好好开始重新生活。
另外,也比较讲究过“头周年”和“三周年”(不过双数的忌日)每逢周年,还要重新披麻戴孝以示祭奠。
三周年的时候,一般要给逝者立碑,生平简介,长子长孙的名字一般都会刻下。
三周年以后,对于逝者就不再沉浸在悲伤里,逢年过节略微祭奠,不再大操大办或者戴孝。
以上是我了解得我周围的一些民俗,不周全的地方希望大家谅解

⑦ 办丧事大家都会很难过,但是有一种丧事叫喜丧的,是什么意思

喜丧不是不能哭的意思,而是说去世的人满足一定条件,福寿兼备。当然地方不一样,对喜丧的要求也不一样。

其实现在有些地方也讲究喜丧,不过现在要求年纪更大一些。一般是指八十好几往上的(但是不论男女),而且身边子孙成群,老人一辈子没有太辛苦的, 没有经历病痛的折磨的,满足这几种情况的就算是喜丧。

⑧ 披麻戴孝的习俗

1、孝男身穿麻衣,头戴麻帽,脚穿草履,腰扎草绳。如果这孝男已送给别人做继子,则不戴麻帽扎头白,腰扎白带加一条红带以示区别,如果有孝子外出不在家,应将这一套放在竹箩中,以示亲临。

2、孝孙穿黄麻衣,戴黄帽,腰扎白带;侄孙也是黄衣不戴帽;曾孙穿绿衣、戴绿帽;侄孙也是绿衣,不戴帽。



3、女婿奔丧,早先岳家要为他剪制一件白袍。闽剧小方卿唱道里唱道:“侬丈夫身体又高又大,白袍要有七尺剪。”现在简化了,每人剪一块六尺白布挂在身上就算是白袍了。

4、外甥、内侄辈,视丧家能力,可剪可不剪。男人中长辈不能为小辈带孝,只有妻子死了,丈夫可为他掏长杖。这长杖长度齐眉,所以又叫齐眉杖。

5、未出嫁女子在家为父母带孝,只是穿白衫,扎蓝带,头戴黄花;已出嫁的为父母戴孝,穿白衫扎白带,头戴黄花;为翁姑带孝,要随丈夫穿白衫加罩麻衣,腰扎白带,戴白花;为丈夫带孝要全身缟素(即全白)。

⑨ 《西游记》第十四回的内容是什么

剧情简介:

刘伯钦送唐僧到了两届山,讲述了这里的传说。唐僧听到叫声,发现了被困在山下的孙悟空。悟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说菩萨答应他,让他等待取经人的搭救。唐僧救出了悟空,还收他为徒。悟空打死一只拦路老虎。唐僧刮目相看,还给悟空做了虎皮裙。

途中寄宿农家,遇见六个山贼。悟空为保护师傅打死了强盗,唐僧训斥他不该杀人。悟空哪受过这种气,觉得好心没好报,愤碧咐而离去。观音赶来,传授唐僧紧箍咒口诀。悟空到东海做客,向龙王诉苦。龙王用张良尊师重道的故事劝解悟空,猴子悔悟,要回去保护师傅。

唐僧见到悟空回来,很热情的送他新衣服和帽子。悟空开心的穿上后,就被紧箍咒控制了。唐僧念动口诀,紧箍咒越来越紧。悟空十分痛苦,奋力也无法摆脱,终于跪下向唐僧认错,发誓再无二心,保师傅西行。

(9)重孙蓝帽子怎么折扩展阅读:

《西游记》第十四回中的人生哲理。

能力来源于自身,但权力来源于他人,合法性赋予能力以权力。

唐僧念咒的权力,来源于他去西天取经的神圣使命,这是他的合法性。孙悟空虽有再大的本事,但没有大使命,如果不是护送唐僧孙悟空不过是个顽皮的、胡闹的、逞凶斗狠的猴子,他只能从唐僧取经的使命中获得自身的使命。

但因此也有所失,得磨去了锐气与棱角,斗战胜佛究竟不是齐天大圣,当然不可随着自己的性子来,胡来不得,学着规矩做人,渐渐琢磨,学人揖让,进退如仪。

师徒二人遇见的六个山贼名字很奇怪,分别是: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就是代表人的六种感官享受。其实也是孙悟空拜唐僧为师之前的个性写照:喜怒形于色,贪口腹之欲,睚呲必报,好勇斗狠,暴躁凶残。简而言之,就是由着性子胡来,不守规矩。

这些是一个妖怪的标配个性,根本不适合做出家人,更没可能得正果。作者安排孙悟空打死六贼,其实就是象征着他拜唐僧为师后,需要解除掉这心里的六种感官享受,才能成为合格的取经人,跟随唐僧去西天。

而我们人生活在现实中也不正是如此吗?而我们人生活在现实中也不正是如此吗?当我们逐渐长大,社会的权利与义务,责任与担当也逐渐加身,就如紧碧慧基窋咒。

为了修成正果,又不得不带上它。不可随着自己的性子来,胡来不得,学着规矩做人,渐渐琢磨,学人揖让,进退如悔谨仪。可以说是充满了徒悲的一幕。

与重孙蓝帽子怎么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上海衬衫加工费大概多少钱 浏览:208
因为爱情有多美同款衬衫 浏览:705
怎么洗有反光条的外套 浏览:377
德国宝马男装羽绒服 浏览:59
白裤子泡了一夜为什么发黄 浏览:246
黑工装外套配啥衬衫 浏览:601
白色裤子上弄上铁锈了怎么洗 浏览:971
三叶草中国字外套 浏览:624
冬季经典羽绒服颜色好看 浏览:639
喜欢故意拉裤子 浏览:784
男装怎么去配服装面料 浏览:103
红色半大风衣 浏览:366
无袖棉旗袍冬季 浏览:477
衬衫衣大衣搭配 浏览:421
如何戴线围巾好看 浏览:426
穿着睡衣睡觉的图片 浏览:429
棉线点塑手套批发 浏览:479
裤子上的油性笔怎么洗掉 浏览:983
假领衣怎么搭外套 浏览:15
浙江平湖羽绒服批发市场在那儿 浏览: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