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皇帝的帽子叫啥
古代皇帝的帽子:冕旒
冕旒,古代中国礼冠之一种。相传,冕制起于黄帝,至周代时始完备。古时帝王、诸侯、卿大夫参加盛大祭祀所服,冕旒为礼冠中最贵重者。
旒就是用五彩的缫(丝绳)12根,每旒贯12块五彩玉,按朱、白、苍、黄、玄的顺次排列,每块玉相间距离各1寸,每旒长12寸。汉代冕服的垂旒却不限于五色,根据后汉书·舆服制的记载,十二旒为白玉串珠。
古代头部服饰的介绍
1、冠是贵族男子所戴的“帽子”,但是它的样式和用途与后世所谓的帽子不同。据说早先的冠只有冠梁,冠梁不是很宽,有褶子,两端连在冠圈上,戴起来冠梁像一根弧形的带子,从前到后覆在头发上。由此可见,上古的冠并不像后世的帽子那样把头全部盖住。
2、冕是一种最尊贵的礼冠。最初天子诸侯大夫在祭祀时都戴冕,所以后来有“冠冕堂皇”这个成语。“冠冕”又可以用作仕宦的代称,它又被用来比喻“居于首位”。
3、弁也是一种比较尊贵的冠,有爵弁,有皮弁。爵弁据说就是没有旒的冕。皮弁是用白鹿皮做的,尖顶,类似后世的瓜皮帽。
❷ 皇帝头上那帽子叫什么
皇帝冕服 凡祭天地、宗庙及正旦、冬至、圣节则服衮冕,祭社稷、先农、册拜亦如之。 冕:以皂纱为之。綖版宽一尺二寸,长二尺四寸。冠上有覆,玄表朱裏。前后各有十二旒,贯五采玉珠十二,赤白青黄黑相次。綖版下以玉珩维冠。玉簪导,贯纽,纽与冠武并系缨处皆饰以金。朱缨,青纩充耳,缀以玉珠二。 衮服:用十二章。玄衣六章(嘉靖制度)--日月在肩,星、山在后。龙、华虫在两袖。长不掩裳之六章。裳黄色,绣六章,分作四行--火、宗彝、藻、为二行。米、黼、黻、为二行。 中单:素纱为之,青缘领,织黻文十二。 蔽膝:随裳色,罗为之。上绣龙一,下绣火三。 大带:素表朱裏,在腰及垂皆有綼,上綼以朱,下綼以绿,纽约用素组。 革带:前用玉,其后无玉,以佩绶系而掩之。 圭:白玉为之,长尺二寸,剡其上,下以黄绮约之。上刻山形四,盛以黄绮囊,藉以黄锦。 玉佩二。 大绶:六采--黄、白、赤、玄、缥、绿,纁质。小绶三,色同。 朱袜、赤舄、黄绦缘、玄缨结。
❸ 古代皇帝的帽子叫什么
冕旒 miǎnliú 【king'scrownwithtassels】古代帝王的礼冠和礼冠前後的玉串,也用作皇帝的代称 冕(corona):恒星大气的最外层 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在举行祭祀等大典时所戴的大礼冠。外黑色,里朱色。冕顶有长方板,称为延,後高前低,略向前倾。延之前端缀有数串小圆玉,谓之旒。冕加在发髻上,要横插一长笄(簪),以别住冕。笄的两端绕颔下系一小丝带,谓之紘;又各用一条名叫枕的丝绳挂下一个绵丸,谓之纩,纩下端饰玉,谓之珎。因两珎正当左右两耳,故又名充耳、塞耳。旒、松、纩都是冕的部件。天子的冕十二旒(一说前後各有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历代之制大略相同。南北朝以後,只有帝王可以戴冕,因用以专称皇帝的礼冠。《淮南子.主术训》:「古之王者,冕而前旒。」高诱注:「冕,王者冠也。」唐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❹ 清朝皇帝戴的叫什么帽子,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清代皇帝在正式场合戴的有两种,吉服冠和朝冠。估计你说的是朝冠,有冬朝冠和夏朝冠两种。不同于电视剧,实际上清代皇帝戴朝冠的时候很少,朝冠和朝服一般用于大朝会、祭天、祭祖、登基等重大场合使用,平时的正式场合多用吉服冠。中国古时候没有帽子一词,中原地区称“冠”,满族人称“顶子”,清代帽子样式设计既保留了满族服饰中的风俗,又沿袭了中国历代皇帝“崇尚黄色、衣纹云龙”的传统。下图为雍正像,左吉服,右为朝服。
❺ 古装剧里君王上朝总会戴上有珠帘的帽子,这帽子如何称呼
古代君王上朝时总带有珠帘的帽子称为冕。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一个成语冠冕堂皇,其实冠和冕都是帽子的一个称呼,代表的是这个人光鲜亮丽拥有着很高的权利。爱看古装剧的小伙伴可能会发现皇上上朝的时候总会带一个有珠帘的帽子,不是为了遮阳其实就是有很深刻的儒家寓意。首先给大家讲一下什么是冠,也就是说当古代的男子成年的时候都会有一个加冠礼,也就是说代表这个人已经长大成熟了,冠是普通人就能够戴的,而冕就不一样,必须是有官职的人才能够带的帽子,如果普通老百姓也带冕的话,那将引来杀头之罪,接下来就给大家好好的讲解一下这个故事。
对于这些事情你要有什么好的想法,欢迎写在评论下方,我们一起讨论吧。
❻ 皇帝上朝头上戴的冕旒,有什么来历
在古装影视剧中我们常能看到皇帝头上戴着挂有许多珠帘的帽子,其实这个帽子有个正式的名字,叫做“冕旒”。属于礼冠的一种,但却是最高规格的。而且那东西很重。
因为戴上这东西,走路太急,旒串就会前后摆动打脸;如果行姿七扭八歪,垂珠就会在帝王眼前左右乱晃;而如果坐在那里,不挺胸抬头,重心不稳,冕旒也会滑落。所以久而久之,就迫使佩戴者养成挺胸抬头,沉着冷静,器宇轩昂的风度。
这顶冠冕上下都充满了学问。冕板代表着天圆地方。十二串玉旒,代表皇帝的最高地位。玉旒遮面,提醒皇帝有些事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时由于玉旒一晃动起来便容易杂乱交错,所以也提醒着皇帝要保持庄重威严。塞耳提醒皇帝不可轻信谗言且该装聋时装聋。帝王之道、为君哲学在冠冕上充分体现了出来。
❼ 清朝皇帝戴的叫什么帽子,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清朝皇帝戴的叫夏朝冠。因为满族人前身是女真族,源自金人在帽上装饰顶珠习惯,再由元人的钹笠冠演革而成的。
皇帝夏朝冠:冠形作圆锥形,下檐外敞呈双层喇叭状。是由一种满洲人称为「得勒苏」的草杆编成,此草产在清人兴起的东北地方,清廷特称其为「玉草」;帽上面铺饰朱纬,顶平覆锦,植冠顶,冠额缀金佛,后饰舍林;冠形斗笠状,有短冠檐平敞。
以红纱或红织金为里,外层缀朱纬,内层安帽圈,圈上缀带。冠前缀金累丝镂空金佛,金佛周围饰东珠十五颗,冠后缀金累丝镂空舍林,有东珠七颗。冠顶部再加金累丝镂空云龙,嵌大东珠宝顶。
清代凡由内务府发交江南江宁苏州二府、浙江杭州府及两淮织造司、局织造的御用冠服、妃嫔暨皇子、公主朝冠朝服,均依礼部定式或皇上命题由内务府或如意馆画师绘制重彩工笔小样和墨线勾勒局部加彩的衣服裁剪大样,交总管太监呈皇帝御览。
或经内务府大臣直接审阅后连同批准件送发织造,织成匹料后再送到裁作、绣作、衣作分别在衣料上绣花、裁剪、缝制。
完成之后,凡上用者陆路运送进京,宫用者水运进京,于限期内送交内务府广储司的缎库验收,这些小样都附有白纸或黄纸墨迹题签,有些并署有画画者的真实姓名,如“臣沈振麟恭画”、“臣谢醇恭画”、“臣沈世俊恭画”等。
❽ 求解《汉武大帝》里汉武帝带的这种帽子叫什么(不是刘氏冠,长冠,通天冠,也不是爵弁,周弁)
古代帝王百官祭祀时都戴冠冕,以冠冕的梁数和旒(礼帽前后的玉串)的多少作为识别。皇帝戴平冕,也叫“平天冠”,垂白玉珠十旒。又叫“通天冠”、“平顶冠”。
❾ 疯狂猜成语太师府19题 上面像是皇帝带的帽子,下面地上一双鞋
天冠地屦
tiān guān dì jù
【解释】比喻双方相差极大。
【出处】《史记·日者列传》:“夫卜而有不审,不见夺糈;为人主计而不审,身无所处。此相去远矣,犹天冠地屦也。”
【结构】联合式成语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双方相差极大
【近义词】天壤之别、天差地别
【例句】宋·洪迈《容斋五笔·忠义出天资》:“人之贤不肖,相去何止~乎!”
❿ 这叫什么帽子,清朝的皇帝有吗
这是皇帝的帽子称为冕冠,也叫冕旒冠,是古代帝王臣僚参加祭祀典礼时所戴礼冠。用作皇帝、公侯等所穿的祭服。冕冠的顶部,有一块前圆后方的长方形冕板,冕板前后垂有“冕旒”。
冕旒依数量及质料的不同,是区分贵贱尊卑的重要标志。汉代规定,皇帝冕冠为十二旒(即十二排),为玉制。冕冠的颜色,以黑为主。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允耳”。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听信谗言。后世的“允耳不闻”一语,即由此而来。按规定,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冕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绘有章纹。此外还有蔽膝、佩绶、赤舄等。组成一套完整的服饰。这种服制始于周代,历经汉、唐、宋、元诸代,一直延续到清代,绵延两千多年。
冕旒,帝王头上的流苏。帝王戴的冕冠,其顶端有一块长形冕板,叫“延”。延通常是前圆后方,用以象征天圆地方。延的前后檐,垂有若干患珠玉,以彩线穿组,名曰:“冕旒”。冕旒的多少和质料的差异,是区分贵贱尊卑的标志。据说,置旒的目的是为了“蔽明”,意思是王者视事观物,不可“察察为明”,也就是说,一个身为领袖的人,必须洞察大体而能包容细小的瑕疵。
至于清朝皇帝的帽子跟前朝的有很大不同,号称叫夏朝冠,是这个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