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帽子知识 > 彝族表演服装帽子

彝族表演服装帽子

发布时间:2022-08-09 22:58:43

① 彝族的帽子什么象征

彝族带帽子的象征:
彝族所处地域幅员辽阔,支系众多,因此,其穿戴因地而异,不同支系的服饰及手工艺也各具特色、异彩纷呈。川滇大小凉山的彝族,四周山川环抱,峡谷深邃,巨流滔滔,由此早已形成彝族古朴、独特的服饰风格。
彝族男子穿大襟右衽、窄袖上衣,下着长裤。裤脚有大、中、小三种。女子上着大襟右衽衣,下着百褶裙。
彝族鸡冠帽是女装不可缺少的配套服饰,因其形似鸡冠而得名。这种帽的制作方法:第一步是把几张布叠起来,缝紧;第二步是根据帽圈的大小,按公鸡冠的形象,把布剪裁成相同的两片;第三步把这两片布的两端及上部缝好即成;第四步进行装饰。
装饰最为繁复,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镶银珠的鸡冠帽,以直径约为5至6毫米的银珠串起来,从帽的外沿起,由外及里,一层紧挨一层地把银珠串铺在布片上钉紧。镶好银珠,整个帽面都是银珠,而且很有秩序。
这种华美的银珠鸡冠帽戴在头上,银光闪闪,极其引人注目。二是绣花鸡冠帽,在布面上绣上自己喜欢的各种纹饰。三是绣花加银饰鸡冠帽,在绣花鸡冠帽的空余地方再镶上银花、银链。这种鸡冠帽既有绣花又有银饰,另外一番风韵。但森林中的魔王对姑娘不怀好意,总想霸占她。
在一个明月皎洁的夜里,小伙子和姑娘在森林中约会,魔王突然降临杀害了小伙子,把姑娘强行带走。然而聪明的姑娘趁其不备,逃了出来。魔王发现后,紧追不舍。
当她跑到一个村寨边时,公鸡就“喔喔”地啼叫了起来。魔王听到鸡叫声,知道前面有人家,不敢再追赶姑娘。姑娘终于逃出了魔掌。
姑娘带着公鸡来到心爱的小伙子被害的地方。当公鸡“喔喔”鸣叫起来后,奇迹出现了,小伙子复活了,姑娘高兴地搀扶着小伙子回到村子里。后来他们结为夫妻,过着幸福美满得生活。

彝族人民不仅把戴鸡冠帽作为吉祥的象征,而且将它作为一种审美的标准。同时也是妇女们聪明才智的结晶。哪位姑娘的鸡冠帽做得漂亮,她就会赢得人们的赞扬。因此,鸡冠帽在彝族妇女中广泛流行,制作技艺不断提高。

相传在很久以前,在红河地区的一个山寨里,两个男女青年在劳动和生活中,相识相爱。姑娘心灵手巧,貌若山花,小伙子勤劳勇敢,人们都称赞他们是天生的一对。

② 彝族有哪些风俗彝族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彝族是个聪明、智慧的民族,他们用灵巧的手装扮自己,加上彝族支系繁多,各地服饰均名具特色。因而,在中国各民族中,彝族服饰甚为多姿多彩。 在金沙江边的小凉山地区,彝族男女服饰风格古朴。男子一般都在额顶留一块三寸见方的头发,彝民称之为“子尔”,把它视为能主凶吉祸福的天神所在。它神圣不可侵犯,任何人也不得触摸,否则,便是对他的最大侮辱,并将灾祸临头。于是,汉族尊称为“天菩萨”。他们还用三四米长的黑布缠头,并将头帕的一端卷成姆指粗细的长椎形,彝语呼之为“子帖”。因它高挑在额前左方,显得英姿勃发,汉族称之为“英雄髻”。男子还有左耳戴一串红黄色的大耳珠,珠下再缀饰红丝线。他们一般上身穿黑色窄袖、镶有花边的右衽短布褂,下身着宽大多褶、颇似裙子的长裤,外面再披一件下端饰有长穗流苏的披毡。彝族称披毡为“查尔瓦”,用黑以羊毛织成。它的用处甚多:防风挡沙,晴天遮日,雨天避水,夜间用它一裹身子又可当被褥,于是人人心备,一年到头不可或缺。凉山区的彝族妇女服饰,颇为典雅。以中青年女子为例。她们头盖一块绣花的方布帕,并将头帕的前端叠成瓦式,遮于前额再用毛线和发辫缠压住。双耳一般都戴有银质耳环、耳坠,领口饰以一块银排花。她们身穿绣花右襟上衣,既宽又短,仅及腹部。下身则用黑、黄、蓝、白诸种色布环绕拼接成百褶裙,裙长及地,修长优美,走起路来更是左右摇曳,婀娜我姿。她们外出时,也常常身披一件黑以的“查尔瓦”。楚雄其他地区的彝族男子服饰,与凉山彝民有所不同。他们一般多用黑布包头,而不留“天菩萨”,不扎“英雄髻”,耳朵也不戴耳珠子。他们平日身穿蓝色或黑色的对襟窄袖上衣,衣衙及腹,衣襟上的两排布钮扣,别致有趣。有的还在右袋边乡以花卉为饰。裤子又肥又短,以便利上山和下田干活。他们的节日盛装则丰富多彩。例如火把节期间,不少小伙子戴白帽,帽沿缀以红绿绒球,帽顶插上毛色漂亮的野鸡尾。据说,这是他们崇拜动物观念在头饰上的遗迹。最美丽的还是姑娘和少妇的服饰。尽管她们不着五彩长裙而穿蓝布长裤,但她们的右衽上衣,大都绣有各种花卉、云图或几何图案,腰围也镶滚美丽的花边。她们对自己的头饰尤为注重。有些村寨妇女戴的帽子,或状似马缨花,或形如的锦鸡,还有戴鱼形帽、鸡冠帽的,可谓“百花齐放”。

③ 为什么彝族的帽子要叫公鸡帽呢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出了七个太阳,六个月亮,晒得大地开裂,晒得河水干枯,人类无法生活。后来出了一个英雄名叫阿鲁举热去射太阳、月亮,七个太阳被他射掉六个,六个月亮被他射掉五个,太阳和月亮都只各剩一个,剩下的太阳和月亮都不敢露面,大地一片漆黑。人们请了好多动物去请太阳、月亮,都请不出来。最后只有公鸡叫了几声,才把太阳和月亮请出来。所以彝族妇女喜欢戴“鸡冠帽”,是用来召唤光明和温暖的意思。

④ 彝族姑娘戴的鸡冠帽有一个什么传说

彝族服饰因支系不同而千差万别,各具特色。鸡冠帽是彝族姑娘服饰当中非常独特的一种帽饰。形制独特,制作精美的鸡冠帽是彝族撒梅人生活习俗、历史文化作用于服饰上的典型体现。
彝族是我国西南人口较多且分布较广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彝族所处地域幅员辽阔,支系众多,其穿戴也是因地而异,因支系不同而异彩纷呈。鸡冠帽是彝族撒梅人特有的帽饰,因其独特的形制,美丽的外观以及动人的传说使之成为当地彝族服饰文化中一颗璀璨的繁星。
一.关于鸡冠帽
鸡冠帽是尼濮(撒梅人,彝族支系之一)未婚女子的帽饰,彝族称之:“撒尼莫吐”(撒尼帽子),因帽形似鸡冠,故称“鸡冠帽”,又称“公鸡帽”。
撒梅人是彝族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于云南昆明、红河州、楚雄州。鸡冠帽是撒梅人服饰最具特色的地方。撒梅人喜镶很多的“银泡”,鸡冠帽也不例外。其形状是将硬布剪成鸡冠形,在表面上除了镶绣大小银泡外还绣上各种花卉图案。鸡冠帽一说凡女孩年满三岁以后都要戴此帽,直至出嫁为止。而在昆明西山区撒梅族姑娘在订婚以前,所戴“鸡冠帽”鸡头向后,表示未婚,订婚“吃大酒”仪式上,就要将“鸡头”从头后转向头前。
如今,各民族的习俗都在变化,但每逢节庆日,撒梅族姑娘们仍喜于穿着自己艳丽多姿的民族服装,戴上心爱的鸡冠帽参加各种喜庆活动。
二.撒梅人为何戴鸡冠帽
关于鸡冠帽的由来有几种说法,撒梅人的鸡冠帽深为彝族姑娘喜爱有它特有的原因,不仅源于彝族人的生活习俗,还因为它有着美丽的传说。
1. 与久远的生活习俗相关
我国饲养家禽的历史由来已久,而鸡作为家禽被饲养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过去,钟表还没有普及的时候,人们的生活起居以及劳作等没有具体的时间观念,都依靠雄鸡来报晓,鸡叫三遍的时候人们纷纷起床开始一天的劳作。特别在农忙怕时候,雄鸡报晓唤起熟睡的人们,以免耽误农时。
2. 鸡冠帽的传说
关于鸡冠帽的来历,更多的是与传说有关。主要有公鸡帮助撒梅人御敌传说、雄鸡降妖驱魔传说以及雄鸡治蜈蚣的传说等。如今,比较耳熟能详的是雄鸡降妖驱魔传说。这里主要讲述雄鸡降妖驱魔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对彝家恋人,姑娘长得漂亮如花,小伙子十分英俊。一天夜晚,他们在林中相会,被森林里的妖魔发现了,妖魔残暴的把小伙子给残害了,并企图强占美丽的姑娘。这位彝族姑娘悲愤万分,她奋力的逃跑……快跑到山寨的时候,眼看就要被妖魔抓住,恰好传来了公鸡的啼鸣声,愚蠢的妖魔以为天要亮了,吓得掉头逃跑了,美丽的姑娘得救了。后来小伙子也醒了过来,他们幸福地结为了夫妻。
为了表达他们对公鸡的感激之情和希望能永远得到雄鸡的护佑,姑娘模仿鸡冠做了鸡冠帽戴在头上。
三.鸡冠帽象征的意义
同白族姑娘的帽饰有着特别的象征意义——“风花雪月”一样,彝族鸡冠帽子上也有特别的所指:帽子上的大小银泡表示星星和月亮,喻示光明将永远伴随她们。据说,鸡冠帽戴在头上,表示雄鸡永远陪伴姑娘,可以驱邪避害,逢凶化吉。彝族鸡冠帽同汉族地区的公鸡能避邪以及寓意吉祥如意(取“鸡”的谐音“吉”的意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四.鸡冠帽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彝族鸡冠帽是彝族民俗文化的产物之一,它不仅代表了彝族撒梅人的民族标志,审美情趣,还有着深藏背后的文化内涵。
1.它是彝族人民勤劳的象征
戴鸡冠帽的彝族撒梅人主要分布在云南昆明官渡、红河元阳、金平、楚雄等地。村寨选址多在地势险要的高山坡地带或河谷地带的向阳山歧。大多依山傍水,高山地带,少有平坦的地势,这给大面积种植农作物带来了局限。彝族撒梅人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下不畏艰苦,用自己的双手自己自足,创造了自己的幸福。上文已提到过去当地彝族居民需公鸡报晓早起耕种,莫误农时。充分显示了彝族人民的勤劳。笔者有幸在红河元阳彝族山寨生活过一段时间,真实地感受了当地彝族居民的勤劳,彝族居民的生活也日益提高。尽管现今有了钟表报时,但鸡冠帽这种独特的帽饰却被勤劳智慧的撒梅人一代代传承了下来,成为撒梅人勤苦劳作的有力见证。
2.它表达了彝族人民对完美爱情、幸福生活的向往
彝族人不乏歌颂坚贞爱情的史诗、传说。如《阿诗玛》。或许雄鸡降妖驱魔的传说不及《阿诗玛》轰轰烈烈和广为外族人知晓,但它同样表达了彝族姑娘对完美爱情、幸福生活的向往。雄鸡降妖驱魔的传说中的美好结局恰恰是彝族民间追求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观和幸福观的集中体现。
3. 它体现了彝族精湛的手工艺,具较高的观赏价值、珍藏价值
彝族鸡冠帽形制酷似鸡冠,惟妙惟肖。种类又分镶有银珠的银珠帽、绣花鸡冠帽和绣花加银饰三种。华贵美观,异彩纷呈。它充分展现了彝族姑娘精湛的手工技艺,也是彝族妇女们聪明才智的结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珍藏价值。
鸡冠帽凭着其独特造型和优美外观以及丰厚的文化内涵,不仅成为博物馆的收藏对象,还走进了普通人的视线,甚至成为旅游商品。它作为一种媒介物散播着彝族撒梅人特有的民俗民风。
鸡冠帽这一具有独特地域的帽饰,它是彝族服饰文化的有机部分,构成了彝族撒梅人独特的民族文化现象。形制特别、制作精美、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的鸡冠帽是彝族服饰文化中一朵瑰丽的奇葩!

⑤ 彝族帽子怎么

不同地方的彝族头巾样式和佩戴方法不太相同。

大小凉山的彝族妇女,喜戴一种类似瓦盖的长方形绣花包头,包头前端遮住额头,好似帽檐。未婚成年少女梳一条发辫,将发辫盘于“瓦盖”之上。成年妇女则梳两条发辫,在脑后交叉向前盘于头顶,是结婚的标志,也有的地方用黑布做成梯形帽包头。生过孩子后就戴“罗高帽”。

滇中、滇南一带的彝族少女,喜戴一种色泽鲜艳的“鸡冠帽”。“鸡冠帽”所用银泡多达千余颗。雄鸡是这一带彝族人崇拜的神物,银泡则代表星星、月亮,象征着光明和幸福。



彝族是我国56个少数民族中一个人数比较多、比较古老的民族。彝族所处地域幅员辽阔,支系众多,因此,其穿戴因地而异,不同支系的服饰及手工艺也各具特色、异彩纷呈。川滇大小凉山的彝族,四周山川环抱,峡谷深邃,巨流滔滔,由此早已形成彝族古朴、独特的服饰风格。

彝族男子穿大襟右衽、窄袖上衣,下着长裤。裤脚有大、中、小三种。女子上着大襟右衽衣,下着百褶裙。

彝族鸡冠帽是女装不可缺少的配套服饰,因其形似鸡冠而得名。这种帽的制作方法:第一步是把几张布叠起来,缝紧;第二步是根据帽圈的大小,按公鸡冠的形象,把布剪裁成相同的两片;第三步把这两片布的两端及上部缝好即成;第四步进行装饰。

装饰最为繁复,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镶银珠的鸡冠帽,以直径约为5至6毫米的银珠串起来,从帽的外沿起,由外及里,一层紧挨一层地把银珠串铺在布片上钉紧。镶好银珠,整个帽面都是银珠,而且很有秩序,这种华美的银珠鸡冠帽戴在头上,银光闪闪,极其引人注目。

二是绣花鸡冠帽,在布面上绣上自己喜欢的各种纹饰。

三是绣花加银饰鸡冠帽,在绣花鸡冠帽的空余地方再镶上银花、银链。这种鸡冠帽既有绣花又有银饰,另外一番风韵。

彝族人民不仅把戴鸡冠帽作为吉祥的象征,而且将它作为一种审美的标准。同时也是妇女们聪明才智的结晶。哪位姑娘的鸡冠帽做得漂亮,她就会赢得人们的赞扬。因此,鸡冠帽在彝族妇女中广泛流行,制作技艺也在不断提高。

彝族它有着属于自己民族的独特文化,包括语言、文字以及风俗禁忌。风俗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和节日庆典两个方面。

彝族的日常生活习俗,彝族有着大分散、小聚居的生活特点,所以各地的彝族住宅不很相同。但屋内大多设一个火塘,塘火终年不熄,除用于取暖、照明、炖煮或烘烤食物外,亦是聚友会客的中心。火塘的锅庄石或三脚架,不能用脚去踩,严禁往火塘里吐唾沫。烧烤不洁之物,并禁忌在火塘边裸露身体。

在长幼、男女、主客之间,彝族有严格的礼俗。途遇长辈,晚辈须待立一侧,让长者先行;长辈入室须让其上座,余再依次而坐;吃饭时,长辈坐上方(习称“上席”),下辈依次坐两旁和下方,并伺候长辈,为其添饭、夹菜、泡汤。不能摸成年人和老人的头。

兄弟可与嫂嫂开玩笑,但兄长不能与弟媳开玩笑。客人入室让上座,主人坐在客人左边,小辈坐在客人对面。

禁穿草鞋上火炕床;上楼要脱掉鞋子;禁裸体、半裸体成年人入家门;不能用脚踩门槛,或坐在门槛上;不能用筷子敲桌子和碗;禁在家中吹口哨、唱山歌、说粗话;妇女的衣裤不能晾晒在过路的地方和蜂窝旁边;禁止面对着太阳大小便。

彝族的待客习俗,彝族素有“打羊”、“打牛”(杀羊杀牛)迎客的好客之风,客至,必须杀牲款待客人。杀牲之前,执活牲于客人面前让其过目,俗称“领牲”,以此表示对客人的诚意和敬意。宰杀后,自首至尾、四腿、肚杂一锅煮之,煮熟后-一摆于客人面前,称为“全席”。

待客肉食以膘肥、肉厚为体面,切成大坨,拌入佐料,俗称“砣砣肉”。吃饭前,主人必先在火塘中烧羊肝、牛肝给客人吃,表示敬重。

鸡头送给最尊贵或最年长的人吃。席间,主妇时刻关注客人碗里的饭,未等客人碗中饭吃光,便添饭给客人。彝族认为,客人碗里的饭吃光后才给他添饭是不礼貌的。

在招待客人的时候,彝族也会递茶。彝族人也会每人发给一个小沙罐、一个茶杯,互不占用,意思是,饮别人饮过的茶不过瘾,同时也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和诚意。

客人到家,必敬酒、传烟、递茶,这是云南彝族的传统习俗。若客人不会抽烟,或不能饮酒,不要拒绝主人的盛情,可收下而不抽不饮,以示对主人的尊重,感谢。

彝族的习俗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很广,大到节日,小到生活细节,彝族风俗是彝族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行为的规范,经过长久的发展,成为一种特色的彝族文化。

⑥ 彝族有哪些节日

1、火把节——彝族的狂欢节:"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晚上举行,是彝族盛大的节日。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共祝五谷丰登。火把节一般欢度3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2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2、彝族年

彝族年,彝语称为“库斯”,“库”即年、“斯”即新,意思是新年,是大小凉山彝族传统的祭祀兼庆贺性节日。“库斯”一般选定在农历10月,庄稼收割完毕的季节。彝族年为3天。彝族年的头夜叫“觉罗基”,过年第一天叫“库斯”,第二天叫“朵博”,第三天叫“阿普机”。

3、跳公节

即跳弓节,彝语称为“嘈契”,意为“跳弓舞”,也称“孔够”,意为“快快乐乐,祈祷祝福”。跳弓节是居住在那坡县桂滇交界地区彝族人民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各个村屯过节的具体日期虽不尽相同,一般都在每年农历四月上、中旬举行。

节的来历,据传是有一位祖先曾率领彝人在保卫疆土的战斗中被敌人围困在大山竹林中,情况十分危急。后他们以竹子制造弓箭,奋起反击,终获胜利。凯旋回来,受到族人的热烈庆贺,久而久之,遂成风俗节日。

4、补年节

居住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彝族居民,在新年后的农历二月初十和十一,还要过一次年节,彝语称这个节为“麻龙火”。在祭祀活动中,以祭龙规模最大。祭龙选在二、三、四月中的一个龙日,以村寨为单位每人自带一碗米、一小块盐,由老人备香火,

在龙树下集体祭祀;云南彝族则选择正月的第一个龙日进行祭龙,祭祀后大家席地而坐,不分长幼,饭自带,肉共食,是一种大规模的集会。

5、赛装节

顾名思义,就是服装,服饰的比赛。这是一个充分显示彝族人民聪明,勤劳,能干的节日。也是一个爱美,选美,比美的日子。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彝族人民都要聚集在一起欢度赛装节。到彝族的赛装节会上观光,是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

赛装场,色彩缤纷,满眼都是花花绿绿,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鲜艳服装,一定会令你目不暇接。彝族妇女也很会刺绣,不光在衣服,帽子,围腰上绣花,而且还在挎包,鞋子,鞋垫上绣满了可爱,顽皮的俏丽图案。

⑦ 彝族风俗、服饰、节日习俗、饮食、民居

一、彝族风俗

1、成年礼:少女成年,要举行成年仪式。彝族少女成年的换裙仪式,彝语称为“撒拉火”,意为脱去童年的裙子,换上成年的裙子,俗称“换童裙”,在少女13岁或15、17岁时举行。

2、婚礼风俗:彝族的婚礼保留了许多古老的习俗,如泼水、抹黑脸、哭嫁、新娘婚前禁食、婚后“坐家”等。彝族男女婚前要举行订婚仪式,订婚时要先取吉兆合婚,男女双方各杀一头猪,取胆、胰观看,以胆色澄黄、胰大直肥为吉,若胰脏卷曲则为凶,表示不能相配。

二、彝族服饰

凉山彝族传统服饰,男女皆穿右衽大襟衣,披擦尔瓦、披毡、裹绑腿,平时跣足,冬天穿麻鞋。男子头缠中髻,不同次方言区的样式不同,左耳戴蜜腊珠、银耳环等饰物。

男裤在北部方言区根据不同的次方言有“大裤脚”、“中裤脚”、“小裤脚”之别。妇女着百褶裙、戴头帕,生育后,可戴帽或缠帕,喜佩耳饰、手饰,戴银领牌。

三、彝族节日习俗

彝族年是川、滇、黔彝族隆重的传统节日,彝语称“库施”。各地过年时间不一,通常在每年农历十月至十一月中、下旬选吉日过年。

火把节,为彝族的传统节日,日期为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历时三天。节日期间,人们身着盛装,集中在村寨附近的平坝或缓坡上,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斗羊、摔跤、选美等,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热闹非凡。

四、彝族饮食

彝族的饮食原料及食用方式有独特的风格。主食型食物为土豆、玉米、荞麦、大米等。副食型食物有肉食类、豆类、蔬菜类、调料类、饮料类。肉食类以牛、羊、猪、鸡为主,待客需杀牲,以杀牛为贵,羊、猪次之。

五、彝族民居

凉山彝族民居为“瓦板房”;贵州和云南北部及中部是“土掌房”、“方型碉楼”、“垛木房”和“厦片房”;广西和云南东部则是“干栏式”住宅。彝族村寨大多聚族而居,多坐落在依山傍水、向阳避风、树木茂盛、土地肥沃、地形开阔、有利于耕牧和军事防御的山坡上。

(7)彝族表演服装帽子扩展阅读

彝族的发展现状:

1951年1月10日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彝族自治政权—西昌县红毛姑彝族自治区(区级)。1951年4月、5月,分别建立了昭觉县彝族自治区和峨山县彝族自治区两个县级的民族区域自治政权。

随着民族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民族政策的落实,在20世纪50年代,相继建立了凉山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楚雄彝族自治州三个更大范围的民族区域自治单位(地区级)。

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还相继在云南的江城、宁蒗、巍山、路南、南涧、寻甸、元江、新平、禄劝、漾濞、普洱、景东、景谷,贵州的威宁,广西的隆林,以及四川的峨边、马边等县建立了单一的彝族或彝族与其它少数民族联合的自治县。1979年1月,又将彝族居住比较集中的西昌地区合并到凉山彝族自治州中。

彝区的各自治机关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依照法律的规定,制定了民族自治地方的单行条例。如凉山彝族自治州制定了“民主改革实施办法”;规定以当地通用的彝、汉两族文字作为自治机关行使职权的工具;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照顾彝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规定留下麻园地、姑娘羊、寿材树;对于彝族人民节日用粮、民族服装用布等问题也都有适当的照顾与规定。

⑧ 彝族的帽子有什么象征

彝族女人头上戴的帽子,表示一生将吉祥如意,充满光明和幸福。这是美好的寓意。彝族还有一种鸡冠帽,象征吉祥和幸福,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具体的象征意义如下:

⑨ 彝族妇女戴的锅盖帽简介

那个帽子叫鸡冠帽,当然你说的也可能是云南十八怪之一的第二怪摘下斗笠当锅盖:云南竹林较多,因此许多用具都以竹子为原料,而锅盖就形似于内地的斗笠,只是顶略小一点,便于抓拿,而且用此做锅盖,透气保温,做出来的饭更加清香,不做饭时就当做,帽子来带着。不同地区的彝族服饰有着细微的区别。
四川凉山型
妇女着裙,戴头帕,生育后戴帽或缠帕。双耳佩银、珊瑚、玉、贝等耳饰,重颈部修饰,戴银领牌。下着百褶长裙,成年裙分为三节,上节为裙腰,中节成筒状,下节多皱褶。多在腰际佩挂一三角形荷包,包面精饰各种纹样,下端缀以五色飘带,用于盛物。另在胸前佩戴口弦、针筒以及装饰过的獐牙,信能以之辟邪。其衣饰的传统衣料以自织自染的毛麻织品为主,喜用黑、红、黄等色,其工艺可用挑、绣、镶、滚等多种技法,火镰、羊角、蕨芨草等图案是其传统纹样,下分依诺、圣乍、所底三个样式。

乌蒙山型
本型服饰过去多以毛,麻织品为主,现多用布料,色尚黑,多为青、蓝色。其基本款式为大襟右衽长衫、长诲。女服盘肩,领口、襟边、裙沿有花饰。又可分为威宁式和盘龙式。
红河型
本型男装各地基本一致,多为立领对襟短衣、宽裆裤;女装则多姿多彩,其款式既有长衫,也有长衣和短装,大多衣外套坎肩, 普通着长裤,系围裙。头饰琳琅满目,尤喜以银泡或绒线作装饰。可分为元阳式、建水式及石屏式。
滇东南型
本型服饰流行于滇东南彝区及广西那坡等地。女装以右襟、对襟上衣及长裤为主要款式,个别地区着裙;男装上为对襟,外套坎肩,下穿宽裆裤。广西那坡、云南麻栗坡部分彝族还保留着贯斗方袍的古老款式,这款服装仅在节日或举行仪式时妇女穿用。 本型衣装多以白、蓝、黑为底色,多饰动植物花纹和几何图案。工艺有刺绣、镶补、蜡染等多种技法。分路南、弥勒、文西三式。
服饰特点
(1)反映了黑之尊、黄之美的审美观

十月年
(2)反映了彝族“顾头”的生活习惯和荣誉意识
(3)男子服饰多体现其英勇善战的气概
(4)服饰图案纹样体现了彝族对自然的理解和崇敬
彝族支系繁多,各地服饰差异大,服饰区别近百种,琳琅满目,各具特色。妇女一般上身穿镶边或绣花的大襟右衽上衣,戴黑色包头、耳环,领口别有银排花。除小凉山的彝族穿裙子外,云南其他地区的彝妇女都穿长,许多支系的女子长裤脚上还绣有精致的花边,已婚妇女的衣襟袖口、领口也都绣有精美多彩的花边,尤其是围腰上的刺绣更是光彩夺目。滇中,滇南的未婚女子多戴鲜艳的缀有红缨和珠料的鸡冠帽,鸡冠帽常用布壳剪成鸡冠形状,又以大小数十、数百乃至上千颗银泡镶绣而成。居住在山区的彝族,过去无论男女,都喜欢披一件“擦耳瓦”——羊皮披毡。它形似斗蓬,用羊毛织成,长至膝盖之下,下端缀有毛穗子,一般为深黑色。彝族少女15岁前,穿的是红白两色童裙,梳的是独辫,满15岁,有的地方就要举行一种叫“沙拉洛”的仪式,意即“换裙子、梳双辫、扯耳线”,标志着该少女已经长大成人,15岁以后,要穿中段是黑色的青年姑娘的拖地长裙,单辫梳成双辫,戴上绣满彩花的头帕,把童年时穿耳的旧线扯下换上银光闪闪的耳坠。
希望采纳,谢谢~~~~~~~~~~~~~~~

⑩ 彝族人帽子上面的像牛角似的是做什么用的

英雄结,传统的彝族头饰,长期的服饰历史发展而来,有勇敢之意,区别于女性头饰。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将其命名为‘英雄结’。

用长约三尺的青布或蓝布缠头,缠时必缠一根成锥形的缠束立于前方,被称作“英雄结”。用来表示彝族男人英勇威武的气概,据说扎“英雄结”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另外身上斜挎用细牛筋编织而成的佩带(古时用于挂系战刀)称之为“英雄带”,在左耳上戴一串用红丝线穿缀起来的红黄色耳珠.由于年龄不同,“英雄结”之缠状也有所区别。

年轻人“英雄结”又细又长,直竖于左前方,以示年轻人生机;老年人“英雄结”偏短,昂立于左前方,以示老成持重,从其头饰形状来看,就很象一只翱翔于天空的大雄鹰。

彝族成年女子,头戴叠帕,身穿高领窄袖紧身斜扣短衣,主要特征在下身的百褶裙子上。彝女裙子以棉布或者纱布缝制,三节合成,中间用红、黄色或花色,上下两节用素色(黑色),下节缝作若干褶纹,一拖到底,俗称“百褶裙”,走路或跳舞时,“百褶裙”彩色褶纹撒开,就象孔雀开屏,因此彝族女子有象孔雀之说。

(10)彝族表演服装帽子扩展阅读:

彝族的来源众说纷纭,主要有北来说、南来说、东来说和云南土著说等,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北来说。据汉文和彝文历史资料记载,彝族先民与分布于西部的古羌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彝族主要源自古羌人。

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初期,彝族先民活动的中心大约在滇池、邛都(今四川西昌东南)两个区域。在这些地区居住着称为“邛都”、“昆明”、“劳浸”“靡莫”和“滇”等从事农业或游牧的部落。根据彝族的历史传说,其祖先在远古时代居住在“邛之卤”,后来才南下到“诺以”、“曲以”两水沿岸(即金沙江和安宁河流域)。

大约在公元3世纪以后,彝族的先民已经从安宁河流域、金沙江两岸、云南滇池、哀牢山等地逐渐扩展到滇东北、滇南、黔西北及广西西北部。由于彝族先民定居西南后,曾不断与其他民族融合,如古代南方的濮人后裔就有许多成为了今天的彝族。贵州古彝文典籍《西南彝志》中就有许多关于“濮变彝”的记载。同时,古代彝族居住的地区,又分布着彝语支的其他许多部落。因此,彝族在历史上的名称十分复杂。

与彝族表演服装帽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衣厂有哪些工序 浏览:566
裙子中收省量怎么画 浏览:788
湛江有旗袍吗 浏览:952
男士红衬衫搭什么短裤 浏览:943
哪些品牌黑裤子不粘灰 浏览:82
羽绒服瘦了加肥的办法 浏览:28
漏肩衣怎么搭配 浏览:670
男士盘扣外套叫什么 浏览:933
红套头衣怎么搭配裤子 浏览:853
云佩裤子 浏览:392
宽松裤子日语 浏览:558
摩托车防冻手套叫什么 浏览:48
鸣人被扒裤子 浏览:275
男士外套身高体重对照表 浏览:927
脚踝骨折打石膏穿什么裤子 浏览:606
女裤子尺寸29码是多少 浏览:540
lv满天星外套价格 浏览:837
睡衣裤子怎么改短 浏览:226
苏绣丝巾价格一般是多少 浏览:937
黑色卫衣配什么外套男图片 浏览: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