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是怎么摘掉“贫油帽”的
大庆油田:摘掉中国贫油帽子
1959年9月26日16时许,松嫩平原上,黑龙江省肇州县一个叫大同的小镇附近,一座名为“松基三井”的油井喷射出的黑色油流改写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松辽盆地发现了世界级的特大砂岩油田。
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出油的日子又临近国庆,时任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的欧阳钦提议,以大同镇为中心,包括周围有石油构造地区在内,成立大庆区,同时将大同镇改为大庆镇;而石油部领导在研究松辽油田勘探、开发方案时,也一致同意将新发现的油田命名为大庆油田。
⑵ 关于争气的名人故事100字
王进喜本来是玉门石油矿普通工人,可他一心为国分忧。有一次在北京街头上,他看到汽车没油烧,在车顶上放着大大的煤气包,靠烧煤气行驶。他难过得吃不好睡不着,心想:“我是石油工人,现在国家缺油,我有责任啊!”不久,他被调到大庆,参加开发新油田的会战,他兴奋得像有使不完的劲,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井来。没有住房,他和大家住在干打垒的简易棚子里,吃冷饭,睡地铺。钻井机到了,可没有吊车下不了火车,他一声呐喊,带着工人用绳子拉,肩膀顶,终于把机器卸下来运到工地。第一座井架竖起来了,没有水灌井,他和工人们用脸盆、水桶,硬是把水一盆一桶地弄来,争分夺秒地开了钻。发生井喷事故时,没有搅拌机,他纵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的是尽快打出石油,改变祖国石油工业落后的面貌。
因为常年劳累,饮食没规律,王进喜得了严重的胃病,经常疼得不能入睡。可他说:“为了拿下大油田,我宁可少活20年!”正是这种铁人精神,正是这种为国忘我的劳动,使得大庆油田很快建成了,使我国摘掉了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
⑶ 摘掉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广大石油战线工作者的主人翁的姿态、为国争光的荣誉感、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的科学干劲、以及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积极拼搏的“铁人”精神。
在旧中国,我国的石油工业十分落后,只有西北的玉门等几个地方产石油,总共只有四十几名技术人员、8台钻浅井的钻机。
大庆油田之后,我国又相继建成了大港、胜利、辽河、江汉、任丘、中原、塔里木等石油基地和天然气基地。石油年产量到20世纪70年代末就达到了1亿吨。2005年,我国的原油产量达到了1.82亿吨。
(3)摘掉工业落后的帽子案例扩展阅读:
地质工作者在我国东北的松嫩平原上发现了一个大油田。为了纪念即将到来的建国10周年大庆,这个大油田被命名为“大庆油田”。
一场开发大庆油田的大会战打响了。昔日荒凉的大草原上,汇聚了几万人的石油大军。当中有个名叫王进喜的中年人。从15岁起就进玉门油矿做苦工,受尽了外国工头的欺辱。解放后,穷苦人民翻了身,当上了钻井队长。
作为一名石油工人,在北京开会的时候,看到国家因缺石油,汽车顶上背着黑乎乎的煤气包,心里十分难过,他暗下决心:“我一定要为中国人民争口气,把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
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十分艰苦。石油工人们为早日出油,日夜奋战在工地上。钻机运到了,可是起重设备没有到。为了早一天开钻,王进喜便带领工人们硬是人推肩扛,把上百吨的钻机运到了井场上,把井架竖立起来。
钻机开钻需要水,工人们就用桶装、用盆端,运来四五十吨水,保证了钻机按时开钻。有一次,发生了井喷事故,因为当时没有搅拌机,王进喜带头跳进了冰冷的泥浆(jiāng)池,用自己的身体搅拌压井用的泥浆,终于制服了井喷。
为了开发油田,王进喜不知疲劳,日夜奋战,人们都称他为“铁人”。
⑷ 问一下,王进喜的感人小故事400字有吗🤗
人物论据素材:铁人精神的故事
导语:1960年,王进喜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展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气概,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物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人物简介
王进喜,1923年10月8日出生于甘肃玉门(祖籍陕西大荔),中国石油工人。1923年他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随后,他成为一名石油工人。他因其用自己身体制服井喷而家喻户晓。1970年11月15日,王进喜因胃病医治无效不幸病逝,享年47岁。
铁人精神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工人成了国家的主人,劳动热情倍增。振兴中华,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成了人民群众共同的愿望和行动。被称为“铁人”的王进喜就是胸怀祖国、发愤图强的一代工人的典型。
王进喜本来是玉门石油矿普通工人,可他一心为国分忧。有一次在北京街头上,他看到汽车没油烧,在车顶上放着大大的煤气包,靠烧煤气行驶。他难过得吃不好睡不着,心想:“我是石油工人,现在国家缺油,我有责任啊!”
不久,他被调到大庆,参加开发新油田的会战,他兴奋得像有使不完的劲,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井来。没有住房,他和大家住在干打垒的简易棚子里,吃冷饭,睡地铺。钻井机到了,可没有吊车下不了火车,他一声呐喊,带着工人用绳子拉,肩膀顶,终于把机器卸下来运到工地。
第一座井架竖起来了,没有水灌井,他和工人们用脸盆、水桶,硬是把水一盆一桶地弄来,争分夺秒地开了钻。发生井喷事故时,没有搅拌机,他纵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的是尽快打出石油,改变祖国石油工业落后的面貌。
因为常年劳累,饮食没规律,王进喜得了严重的胃病,经常疼得不能入睡。可他说:“为了拿下大油田,我宁可少活20年!”正是这种铁人精神,正是这种为国忘我的劳动,使得大庆油田很快建成了,使我国摘掉了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
⑸ 甩掉中国贫油的帽子的人是谁
是地质学家李四光(1889—1971)首创的地质力学,打开了中国石油宝藏的大门,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使中国进入世界产油大国的行列。
李四光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
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中国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
(5)摘掉工业落后的帽子案例扩展阅读:
毛泽东、周恩来在认真听取了李四光汇报后,支持了他的观点,并根据他的建议,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开始了大规模的石油普查。
1956年,李四光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勘探部门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使滚滚石油冒了出来。
⑹ 是谁脱去中国“贫油”的帽子
李四光 李四光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中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中国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毛泽东、周恩来在认真听取了汇报后,支持了他的观点,并根据他的建议,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开始了大规模的石油普查。1956年,他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勘探部门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使滚滚石油冒了出来。这样,不仅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也使李四光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得到了最有力的证明。
⑺ 把我国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市劳动模范谁的名言
“把我国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这句话出自教科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摘掉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而这篇文章主要介绍的“铁人”王进喜的感人事迹,文中用了“他暗下决心:”来引述王进喜的"我一定要为中国人民争口气,把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换句话说,“把我国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这句话并不是谁说的,而是作者认为王进喜暗下的决心。
建国初期,国内一线工人觉悟都很高,尤其是参加各种会战的工人都如此,毕竟在当时来讲,那绝对是光荣的事情,所以有“暗下决心”的具体言论或许不实,但是此类想法,每个一线工人都会有,因为那是光荣与理想并存的年代!
⑻ 把中国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是劳动模范的。名言是谁
这句话出自教科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摘掉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而这篇文章主要介绍的“铁人”王进喜的感人事迹,文中用了“他暗下决心:”来引述王进喜的"我一定要为中国人民争口气,把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
换句话说,“把我国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这句话并不是谁说的,而是作者认为王进喜暗下的决心。
(8)摘掉工业落后的帽子案例扩展阅读:
建国初期,国内确实缺少石油,而且1958年之后,国内对开采石油的决心非常大,当时上上下下对勘探石油,摘掉“贫油国”的帽子抱有绝对的信心,王进喜肯定也有这个心思,这一点毋庸置疑。
王进喜虽然后期当了队长,实际上,还是一线的工人,而且威望很高,这主要是因为王进喜做到了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确实赢得了工人们的一直拥戴。从这一点来讲,王进喜虽然不能文绉绉的“暗下决心”,但是同样的想法,还是有的。
⑼ 李四光为中国甩掉“贫油”帽子的故事
李四光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中国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后来并根据他的建议,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开始了大规模的石油普查。1956年,他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勘探部门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使滚滚石油冒了出来。这样,不仅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也使李四光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得到了最有力的证明.地质力学是李四光(1889—1971)创立,是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科。1926年和1928年李四光发表的《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及《晚古生代以后海水进退规程》等,从理论上探讨自水圈运动到岩石圈变形,自大陆运动到构造形迹等问题,1929年提出构造体系这一重要概念,建立了一系列构造体系类型。李四光把地球自动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