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帽子知识 > 道士帽子的出处

道士帽子的出处

发布时间:2022-07-02 18:16:01

『壹』 中国古代帽饰

帽子是古代“头衣”的一种,并且是最古老的一种“头衣”,古代“头衣”包括帽子、巾、幞、头、冠、冕、弁等。《说文解字》未收“帽”这个字,可见帽是出现于东汉以后的字。
古代的帽子也没有什么特别明确的定义,有时和其他“头衣”外形相近,没有一个特别严格的界限,但一般说来,帽子是圆顶形的,能覆盖整个头部,且易戴易脱,为人们日常所戴。
我国戴帽子的历史很久了,早在春秋战国以前,人们都是戴帽子的,并且是皮帽子。只是后来随着封建制度的建立,,等级制度的出现,一般有地位有身份的人才转而戴弁、冠、冕等,帽子转而成了小孩的专用品。到晋代已经要求不是那样很严格了,一般士人亦可戴帽子。实际上在三国时期,凡不做官的士人就可以戴帽子,有名的高士管宁就在家中戴黑布帽子,但在正式场合是不允许戴帽子的,而要按规定戴冠和帻等。
有趣的是,在汉族已不是很讲究的时候,作为习惯于戴帽子的少数民族,一面推行汉化制度,一面却严格要求不得戴帽子,还有人为此丢了官。北魏孝文帝一次南征回京,见城里妇女仍有戴帽子穿小袄的,就责备留守的任城王元澄,问他为何不管,元澄辩解说,戴帽子穿小袄的只是少数。孝文帝很生气,质问他:“你是否觉得全城人都应该戴帽子穿小袄呢?”结果将任城王及其他留守的官员全罢免了,演出了我国历史上为帽子而丢官的一幕,可见戴不戴帽子在当时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此事在《魏书》《北史》上都有记载。而据《宋书。礼志》记载,当时的南方,百姓已普遍戴帽子,且士大夫也逐渐以帽子为常服,这对推行汉化的北魏不啻是一个讽刺。由于帽子有其方便的一面,因而北魏以后,士大夫阶级也逐渐戴起了帽子,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打扮。到隋唐以后,由于民族的大融合,帽子成为人们日常普遍的一种服饰,并且和现代的帽子一样,容易脱掉。古代人戴帽子也和现在一样,喜欢赶时髦,后周时独孤信打猎时帽子稍微斜了点,结果百姓戴帽子都要学他将帽子斜戴上,以为时髦。隋文帝杨坚未当皇帝以前,因脖子上长有一肉瘤,怕人看见,便戴帽子以遮掩,竟流行而为时尚。帽子的类很多,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突孙帽、大帽子、白纱帽、乌纱帽、皂帽等;唐宋时代有席帽、浑脱帽、毡帽、压耳帽、风帽、妇女戴的帷帽、胡帽等;明清有棕结草帽、遮阳大帽、圆帽、鹅帽、堂帽、巾管帽、瓦楞毡帽、小帽、卷檐毡帽、皮帽、狗头帽、凉帽等等。它们因材质、形状等的不同,而分别具有防风、遮阳、保暖、美饰等功用。这其中最负盛名的乃是乌纱帽。
乌纱帽,顾名思义就是用黑色的纱制作的帽子。它不是严格的一类帽子,而是将凡是用乌纱制作的帽子都可称为乌纱帽。在隋以前,帝王戴白纱帽。宫官和官宦有戴乌纱帽的。隋唐时乌纱帽成为朝中官员的一般顶戴。到宋代,四脚幞头兴起,原来式样的乌纱帽逐渐废止,但由于幞头亦多用乌纱制作,故仍将幞头称为乌纱帽。宋代乌纱帽多为展脚,即帽翅平展,据说这样可以防止大臣们在朝上窃窃私语。在明代,官员戴的乌纱帽的定制是前低后高呈台阶形,两翅为牛舌形,宽寸余,长五寸,但亦有戴其他样式者。由于明代只有官吏才能戴乌纱帽,故后世将乌纱帽作为官帽的代称。后世在舞台上出现的官员所戴的乌纱帽就是明代的式样。乌纱帽到清代即废止了。

『贰』 为什么把道士叫做“牛鼻子”

原因:

1、老子曾经骑青牛过函谷关而去,后来得道成仙升天而去,他的青牛也随之成了神牛。所以道士就有了“牛鼻子”的绰号,因为人们认为牛虽然成了仙,但还是牲畜,其中带有辱骂和不敬之意。

2、还有人认为,道士的头上发髻的形状就像牛鼻子一样,而那个发髻又叫作“牛鼻子抓髻”,故而人们称道士为“牛鼻子老道”;另外,道士的帽子也像牛鼻子,所以也被当作道士的代表物品。

3、道教的一代宗师张三丰相貌很丑,鼻孔朝天,就像牛鼻子一样,所以便给他取了个牛鼻子老道的称号,就这样久而久之,人们叫道士都这样说。

(2)道士帽子的出处扩展阅读

史料记载

《汉语大词典》对“牛鼻子”解释如下:①对道士的戏称。以道士梳髻高起如牛鼻,故称。一说道教所奉的始祖老子曾骑青牛过函谷关,故称。

元范康《竹叶舟》第一折:“你这先生不要听这牛鼻子说谎,我每日诵经到晚,肚里常是饿得支支叫哩!”明无名氏《贫富兴衰》第三折:“这牛鼻子大胆!怎生在我面前,说长道短的。”《说岳全传》第六四回:“牛通就对诸葛锦道:‘都是你这牛鼻子,叫他去叫船,如今叫人捉去。’”

参考资料

网络-牛鼻子

『叁』 道教的帽子和清朝的官帽有联系吗

道巾指道教徒戴的帽子。俗言“道有九巾”,但是九巾的名目并不固定。清代闵小艮《清规玄妙》记载的九巾,为唐巾、冲和巾、浩然巾、逍遥巾、紫阳巾、一字巾、纶巾、三教巾和九阳巾。清末至今,变化较大,现在流行的九巾为;混元巾、庄子巾、纯阳巾、浩然巾、逍遥巾、荷叶巾、太阳巾、一字巾、包巾等九种。

混元巾:又称“冠巾”。圆形,硬壳,帽顶有洞,可以露出发髻。后上部稍高起,以示超脱。混元巾是道教最正式的头巾,规定举行“冠巾”仪式拜师之后的道士方可戴用,现在这一限制逐渐打破,未经冠巾戴用此巾的道士不在少数。全真派高功在举行斋醮科仪时均用此巾,并在露出的发髻上面别以道冠。正一派道士今日已无蓄发传统,为了方便,就将混元巾和道冠缝在一起戴用,有的帽顶还折出方角,成为混元巾的一种变体,台湾道士称为“网巾”,又名“角冠”。

庄子巾:又称“南华巾”。帽底圆形,顶坡而平。帽顶向后上方高起,以示超脱。帽前正中饰有“帽正”。多在秋冬天气戴用,道士不蓄发者或年老脱发者喜戴此巾。

纯阳巾:亦称“乐天巾”、“华阳巾”、“紫阳巾”、“九阳巾”或“九梁巾”。帽底圆形,顶坡而平。帽顶向后上方高起,以示超脱。帽前上方有九道梁垂下,“九”为纯阳之数,代表道教“九转还丹”之意。帽前正中镶有帽正。现在的正一派道士多戴此巾。

浩然巾:即“风帽”。里面絮以棉花,以为御风挡寒之用。北方的道士(尤其老年道士),冬日风雪天气可用此巾。

逍遥巾:乃是一块方形(亦有圆形)巾料,包于发髻之上,系上两根长长的剑头飘带,称为逍遥巾。另有一种是用庄子巾或纯阳巾,饰以美观的云头图案,帽后缀上两根长长的剑头飘带,亦称逍遥巾(古称“雷巾”)。年轻道士喜戴此巾,行动之间,飘带摇拽,显得潇洒自如。但有些道观的老道长认为戴用此巾有失庄重,而废止之。

荷叶巾:外形类似庄子巾,帽底圆形,顶坡而平。帽顶向后上方高起,以示超脱。帽前正中镶有帽正。帽子有褶如同荷叶,故名。

太阳巾:即草帽或棕笠。道士夏季在烈日下劳作,可戴此巾。有的道士为了和社会上有所区别,就在帽顶掏洞露出发髻,或在帽沿上绘以八卦、太极等道教图案,或者写上自己所住道观的名字。

一字巾:即一根束发用的带子,两端各缀一片帽正,两片帽正相叠扣在一起,就能戴在头上。这是所有道巾之中,最为简便的一种。道教规定,不可光头进入殿堂,必须戴有道巾,若无其他道巾,扎上这根带子也可顶替。

包巾:又称“扎巾”。乃是一块方形布料,四角缀有带子,可以勒在头上。帽前正中可饰帽正,但多数不用帽正。包巾是道教最不正式的一种头巾,初入道门尚未拜师者即戴此巾,也有人认为不应列于九巾之内。《三才图会》:“幅巾古贱者之服也,汉末始为士人之服。”不过现在有的正式道士也戴此巾。

道教虽有“九巾”之名,但是一般道士只取少数几种日常戴用。现在全真派道士日常多用混元巾、庄子巾和一字巾,正一派道士多用纯阳巾和网巾。

道冠

道冠指道士所戴之冠。多为木制,近世也有塑料制品。按其不同用途,可以分为黄冠、五岳冠、星冠、莲花冠、五老冠等五种。

黄冠:又称“月牙冠”或“堰月冠”,俗称“冠子”。月牙状,下沿有相对两孔,穿过木簪,可以别在发髻上面。这是全真派道士常用的道冠,冠巾拜师之后即可戴此。冠顶两端,各刻一道指甲掐痕。传说全真祖师丘处机掌教之时,元代皇帝曾赐给他一块金子和一块玉石,要他戴在头上,丘处机当即运用道家内功,调动体内二味真火,在手心把金子揉捏成月牙冠,又把玉石掐捏成簪子,用指甲掐着戴在头上,惊得皇帝目瞪口呆,丘处机从此成为掐金断玉的金玉两行的祖师爷。后来的全真弟子为了纪念丘处机,就在黄冠上留下这两道印痕。

五岳冠:又称“五岳真形冠”或“五岳灵图冠”。覆斗形,上刻“五岳真形图”。受过三坛大戒的道士,方可戴用。

星冠:又称“五斗冠”。覆斗形,上刻东西南北中五方斗宿图案。道士拜斗时戴用此冠。

莲花冠:又称“上清冠”。状似莲花式画顶插有如意头。做道场时,高功戴用此冠。

五老冠:乃围戴头部之冠。无顶,莲瓣形,五片莲瓣上绘有“五方五老”的神像。两边垂有两条剑头长带,上有神像图案或“太乙救苦天尊”字样。一般在做施食道场时,高功戴用此冠。

以上各种道冠,均在参加宗教活动时才可戴用,其他非正式场合,则须摘下。

『肆』 初学问道,道士的头巾有什么讲究

俗话讲:道有九巾。即指道士头上带的其实是道教徒特有的标志。在道教里,把它称为“道巾”。
巾是我国古代人民常用首服之一,指的是一种帽子。也有的人把巾误认为冠,《释名》的《释首饰》中:“巾,谨也,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这段话,说明了巾与冠的不同。巾为平民百姓之头饰,以与士大夫之冠相区别。巾始于先秦,乃一般百姓戴用之首服。直到东汉以后则贵贱通用。巾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流行,尤其士人十分偏好,喜其轻便。《晋书·舆服志》曰:“巾,以葛为之,形如帽而横著之,古尊卑其服也。”到了南宋,戴巾之风气更加普遍,就连朝廷的高级官员也以包裹巾帽为荣,冠帽之制渐衰。在清朝以前,巾作为首服,被历代沿用,并变化成多种类型。清朝刚入关的时候,下剃头易服之令,明朝的衣冠制度被废除。明遗臣金之俊为缓和民族矛盾,向清廷提出“十从十不从”的建议,被朝廷默许。其中有“儒从而释道不从”之条,因此只有道教才保留下我国明代以前的衣冠形式,所以有的学者把道教的服饰称之为活文物。
至于道教的九巾之说,来源于清代中叶道士闵小艮的《清规玄妙说》。按照该书的说法,当时的九巾,有以下几种:唐巾、冲和巾、浩然巾、逍遥巾、紫阳巾、一字巾、纶巾、三教巾、九阳巾。
混元巾:又称“冠巾”。圆形,硬壳,帽顶有洞,可以露出发髻。后上部稍高起,以示超脱。混元巾是清代以来,道教全真派最正式的头巾,规定举行“冠巾”仪式拜师之后的道士方可戴用,现在这一限制逐渐打破,未经冠巾戴用此巾的道士不在少数。全真派高功在举行斋醮科仪时均用此巾,并在露出的发髻上面别以道冠。正一派道士今日已无蓄发传统,为了方便,就将混元巾和道冠缝在一起戴用,有的帽顶还折出方角,成为混元巾的一种变体,台湾道士称为“网巾”,又名“角冠”。
庄子巾:又称“南华巾”。帽底圆形,顶坡而平。帽顶向后上方高起,以示超脱。帽前正中饰有“帽正”,以示道教的守中处一和检查帽子是否带正。多在秋冬天气戴用,道士不蓄发者或年老脱发者喜戴此巾。
纯阳巾:亦称“乐天巾”、“华阳巾”、“紫阳巾”、“九阳巾”或“九梁巾”。帽底圆形,顶坡而平。帽顶向后上方高起,以示超脱。帽前上方有九道梁垂下,“九”为纯阳之数,代表道教“九转还丹”之意。帽前正中镶有帽正。现在的正一派道士多戴此巾。
浩然巾:即“风帽”。里面絮以棉花,以为御风挡寒之用。北方的道士(尤其老年道士),冬日风雪天气可用此巾。
逍遥巾:乃是一块方形(亦有圆形)巾料,包于发髻之上,系上两根长长的剑头飘带,称为逍遥巾。另有一种是用庄子巾或纯阳巾,饰以美观的云头图案,帽后缀上两根长长的剑头飘带,亦称逍遥巾(古称“雷巾”)。年轻道士喜戴此巾,行动之间,飘带摇拽,显得潇洒自如。
荷叶巾:外形类似庄子巾,帽底圆形,顶坡而平。帽顶向后上方高起,以示超脱。帽前正中镶有帽正。帽子有褶如同荷叶,故名。
太阳巾:即草帽或棕笠。道士夏季在烈日下劳作,可戴此巾。有的道士为了和社会上有所区别,就在帽顶掏洞露出发髻,或在帽沿上绘以八卦、太极等道教图案,或者写上自己所住道观的名字。
一字巾:即一根束发用的带子,两端各缀一片帽正,两片帽正相叠扣在一起,就能戴在头上。这是所有道巾之中,最为简便的一种。道教规定,不可光头进入殿堂,必须戴有道巾,若无其他道巾,扎上这根带子也可顶替。
包巾:又称“扎巾”。乃是一块方形布料,四角缀有带子,可以勒在头上。帽前正中可饰帽正,但多数不用帽正。包巾是道教最不正式的一种头巾,初入道门尚未拜师者即戴此巾,也有人认为不应列于九巾之内。《三才图会》:“幅巾古贱者之服也,汉末始为士人之服。”不过现在有的正式道士也戴此巾。

『伍』 请问道士的帽子叫什么

道巾
道巾,即道人所带的帽子。根据季节的不同和道人得道的程度高低,道巾分为九种。如,受初真戒的道士,戴纶巾;受中极戒者,戴三教巾;受天仙戒者,戴冲和巾等。道巾全部用黑色布缎所做。道教认为,黑色在五行中对应水,水为道人所崇奉膜拜,“上善若水”,万世不竭。至于道巾的式样,也同道教的教义教规有密切联系,“一双风眼观前后,万法收来在内藏,七宝玲成皆有迹,昆仑顶上放毫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道巾的作用不仅在十防风御寒,突出道人特征,而且还有采天地灵气,纳岁月精华,包罗人间万象的特别功能。

『陆』 道士服饰有哪几种

道士服饰有六种,分别为大褂、得罗、戒衣、法衣、花衣、衲衣。具体如下:

1、大褂:大襟,长及腿腕,袖宽一尺四寸,袖长随身。是最普通的一种道袍,道教徒日常穿用。另有长及于膝者,称为“中褂”。现在多为窄袖,以便日常作务。皆为蓝色,代表法天之意。《大明会典》云:“道士常服青”。

2、得罗:蓝色,大襟,长及腿腕,袖宽一尺八寸以上,袖长随身。冠巾之后成为正式道士,方可着用此衣,为参加宗教活动之礼服。

3、戒衣:黄色,大襟,长及腿腕,袖宽二尺四寸以上,袖长随身。黄色属土,土可化育万物,戒衣采用黄色,除了示以庄重之外,寓有“道化万物,参赞化育”之意。惟有受戒道士,方可着用此衣。从前道教传戒制有“三衣”,以供领受初真戒、中极戒和天仙大戒的道士分别着用。

现在传戒是一次授完,所以仅用此种戒衣。

4、法衣:又称“天仙洞衣”。对襟,长及小腿,无袖披,袖长随身。上有金丝银线绣的各种道教吉祥图案,如郁罗萧台、日月星辰、八卦、宝塔、龙凤、仙鹤、麒麟等。举行大型斋醮科仪时,道场为主的高功身着此衣。方丈在举行隆重祀典时穿着此衣,则为紫色。

传言道祖老子骑牛出关时“紫气东来”,故道教崇尚紫色道服。唐宋以来的皇帝,亦多赐给名道高真以紫色道服。

5、花衣:又称“班衣”。亦属法衣。对襟,长及小腿,无袖披,袖长随身。上面亦有各种绣花图案,但较天仙洞衣显得简洁,举行大型斋醮科仪时,众经师着用此衣。也有红色或黄色不带图案者,为做一般道场的经师穿用,称为“经衣”。

6、衲衣:亦称“衲头”。大襟,长及小腿。多层粗布缝制,显得笨拙厚重。过去云游的道士野外打坐时穿用,以御风寒。今日道士多已不用,少数道士还保存着过去代代相传的衲衣。

(6)道士帽子的出处扩展阅读:

道士服饰的组成部分:

道士服饰可以分为道巾、道冠、道袍、鞋袜、佩饰等五个部分。

1、道巾

道巾指道教徒戴的帽子。俗言“道有九巾”,但是九巾的名目并不固定。清代闵小艮《清规玄妙》记载的九巾,为唐巾、冲和巾、浩然巾、逍遥巾、紫阳巾、一字巾、纶巾、三教巾和九阳巾。清末至今,变化较大,

现在流行的九巾为;混元巾、庄子巾、纯阳巾、浩然巾、逍遥巾、荷叶巾、太阳巾、一字巾、包巾等九种。

2、道冠

道冠指道士所戴之冠。多为木制,近世也有塑料制品。按其不同用途,可以分为黄冠、五岳冠、星冠、莲花冠、五老冠等五种。

3、道袍

道袍为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长袍。可以分为大褂、得罗、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六种。

4、鞋袜

道教徒所穿的鞋袜,有常见的几种样式。

1)圆口鞋:黑色,鞋口深,圆口。为一般道士日常穿用。

2)双脸鞋:黑色,圆口,鞋脸中间有两条突起的梁子,将鞋脸一分为二,故名。有的还在鞋帮部位饰以云头图案,显得超脱出俗。这是较为正式的一种道士鞋。

3)十方鞋:鞋口圆,鞋帮为黑白相间的条形图案。还有一种,是在鞋帮上面相间开洞,适宜夏天穿用。

4)麻鞋:古云“履”或“麻履”。是用麻绳编制的鞋,适宜夏天或下雨天气穿用。现在穿此鞋者较为少见。

以上几种鞋,在道教并无严格规定。现在道士,平时亦有穿用社会上出售的布鞋或运动鞋者。

5)云履:也叫“朝鞋”。鞋底较厚,鞋帮上衬以云头图案。为斋醮法坛上高功所穿。

6)高筒袜子:又称“高靿袜子”,俗称“白袜子”。白色,袜筒裹至膝下,用带子扎系。白色代表白云,象征遨游天界。道教规定,进入殿堂必须穿上此袜,如果没有,也必须把裤脚扎住才行。

7)道靴:高功法师在举行大型斋醮法事所穿的鞋,其制黑色高筒,白漆高厚硬底;云鞋,大型斋醮法事中高功所穿,其制彩锦浅帮,绣制云纹,圆头厚白底,多在高功踏罡步斗时所用。

5、佩饰

佩饰指道教徒佩戴的各种饰物用品。包括道簪、帽正、慧剑、佩剑、葫芦、鱼鼓、单瓢、拂尘、阴阳环。

『柒』 道教的"九巾三冠"到底是什么来历

巾是我国古代常用首服之一,指的是一种帽子。道巾则指道教徒戴的帽子。也有人把巾误认为冠,其实巾与冠是不同的。巾为平民百姓之头饰,以与士大夫之冠相区别。巾始于先秦,乃一般百姓戴用之首服。直到东汉以后则贵贱通用。在清朝以前,巾作为首服,被历代沿用,并变化成多种类型。清朝刚入关的时候,下剃头易服之令,明朝的衣冠制度被废除。只有道教在清兵入关后,依然不剃头,不改前明服饰,以示民族骨气。
(道冠)
俗话说“道有九巾,僧有八帽”。 九巾的名目并不固定。现在流行的九巾为:混元巾、庄子巾、纯阳巾、浩然巾、逍遥巾、荷叶巾、太阳巾、一字巾、包巾等。
道教九巾
(一)混元巾:又称“冠巾”。圆形,以黑缯糊成硬沿,帽顶中心有孔。道士戴混元巾时,扎发髻,帽顶之孔露髻,以一簪贯之。后上部稍高起,以示超脱。代表道教混元一气的意思混元巾是道教最正式的头巾,规定举行“冠巾”仪式拜师之后的道士方可戴用,现在这一限制逐渐打破,未经冠巾戴用此巾的道士不在少数,一般蓄发的全真道士常用。全真派高功在举行斋醮科仪时均用此巾,并在露出的发髻上面别以道冠。混元巾应是汉代道士所戴元巾在元代演变为混元巾。

(二)庄子巾:寓意,象征如庄子一样,无拘无束,超凡脱俗。亦称冲和巾,南华巾。该巾下面为方形,上部为三角形,状如屋顶。帽前正面镶有白玉,名为帽正,便以正帽,象征品性端正。全真派道士因年老,头发稀少者多喜戴此巾。也有正一派道士戴庄子巾的。

(三)纯阳巾:亦称“乐天巾”、“华阳巾”、“紫阳巾”、“九阳巾”或“九梁巾”。帽底圆形,顶坡而平。帽顶向后上方高起,以示超脱。帽前上方有九道梁垂下,“九”为纯阳之数,代表道教“九转还丹”之意。帽前正中镶有帽正。现在的正一派道士多戴此巾。

(四)浩然巾:一种用黑色布缎制成的暖帽,形如风帽。在极严寒天气中才带此巾。相传唐代名士孟浩然常戴此帽外出,以御风雪。后士人皆仿效之,故称为浩然巾。亦称作“大风帽”。道教徒戴浩然巾,一是抵御风雪,二是纪念先贤。

(五)逍遥巾:乃是一块方形(亦有圆形)巾料,包于发髻之上,系上两根长长的剑头飘带,称为逍遥巾。另有一种是用庄子巾或纯阳巾,饰以美观的云头图案,帽后缀上两根长长的剑头飘带,亦称逍遥巾(古称“雷巾”)。全真派道士出家不久,因发髻未能全部挽起,或夏天天气热时多戴此巾。戴起此巾,好像神仙一样,显得仙风道骨,格外逍遥自在。故命名为逍遥巾。

(六)荷叶巾:外形类似庄子巾,帽底圆形,顶坡而平。帽顶向后上方高起,以示超脱。帽前正中镶有帽正。帽子有褶如同荷叶,故名。

(七)太阳巾:太阳巾形如现代的太阳帽。主要是遮挡夏天的阳光。不同的是,太阳巾中部隆起的地方为三角帽形,太阳帽中间隆起的则为圆形。

(八)一字巾:又名太极巾,其形为一带,端头有木扣或玉扣,扣子一般刻有太极八封图形,所以叫一字巾或太极巾。这是所有道巾之中,最为简便的一种。道教规定,不可光头进入殿堂,必须戴有道巾,若无其他道巾,扎上这根带子也可顶替。

(九)包巾:又称“扎巾”。乃是一块方形布料,四角缀有带子,可以勒在头上。帽前正中可饰帽正,但多数不用帽正。包巾是道教最不正式的一种头巾,初入道门尚未拜师者即戴此巾,也有人认为不应列于九巾之内。现在有的正式道士也戴此巾。
道教虽有“九巾”之名,但是一般道士只取少数几种日常戴用。日常多用混元巾、庄子巾和一字巾,正一派道士多用纯阳巾和网巾。历史上的道巾,事实上远远不止九种。在明朝前,很多巾是道俗通用的。如纯阳巾、逍遥巾、网巾、纶巾、幅巾等。也有道教徒专戴的,如庄子巾、一字巾、九梁巾等等。但道教徒的道巾所用颜色皆为黑色,而一般世俗的巾帽则颜色不拘。因为道门亦称为玄门,黑色也称作玄色。作为玄门弟子,道士要尊道,当然要戴黑色的道巾。
道门三冠
莲花冠又名:
芙蓉冠。道门三冠之一。唯有道教中高功法师上坛才可以戴此冠。因其外形乃是一朵盛开的莲花,故名莲花冠。唐时已在世间流行,宋沿袭其制。以金玉来制,以珠宝来饰。道教冠帽中最高等级。

鱼尾冠又名:
太清鱼尾冠。道门三冠之一。唯有历代道教中太清派(信仰太上老君)的掌教之主才可以戴此冠。

芙蓉冠即:
上清芙蓉冠,又名莲花冠,乃道冠等级最高者。惟有高功法师行科时方用。

『捌』 道士的帽子形状有啥说法没

道巾,即道人所带的帽子。根据季节的不同和道人得道的程度高低,道巾分为九种。如,受初真戒的道士,戴纶巾;受中极戒者,戴三教巾;受天仙戒者,戴冲和巾等。道巾全部用黑色布缎所做。道教认为,黑色在五行中对应水,水为道人所崇奉膜拜,“上善若水”,万世不竭。至于道巾的式样,也同道教的教义教规有密切联系,“一双风眼观前后,万法收来在内藏,七宝玲成皆有迹,昆仑顶上放毫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道巾的作用不仅在十防风御寒,突出道人特征,而且还有采天地灵气,纳岁月精华,包罗人间万象的特别功能。

另外我看过一个说法,道士过去被称为方士,那个帽子和鞋子对应“天圆地方”学说。

『玖』 道士帽为何叫阴阳帽

额…不太明白你的问题,首先,道士的帽子有很多种,常见的是庄子巾九梁巾混元巾一字巾这些,你说的该不会是端公法师戴的吧

与道士帽子的出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夹克为什么买小一号 浏览:17
高筒皮靴配什么裤子好看 浏览:642
白色棉麻马甲怎么搭配什么外套 浏览:889
秋天工装外套怎么搭配 浏览:774
皮短裤子怎么评论 浏览:135
身高体重穿裤子尺码表 浏览:100
旗袍走秀怎么选旗袍 浏览:961
哪个地方有批发羽绒服 浏览:48
国产名牌男式衬衫短袖 浏览:820
黑色裤子掉色染了手机壳 浏览:926
羊驼衣起球吗 浏览:131
鲁迅中国传统艺术女装 浏览:354
上衣裤子鞋全是蓝色怎么样 浏览:373
服装裤子裁剪视频教程 浏览:256
小女孩白色外套里面配什么颜色 浏览:35
绿色裙子配粉色外套 浏览:251
男士蓝色绒线衫搭配什么裤子 浏览:38
风衣两侧开叉好处 浏览:198
荒野之息升级羽绒服 浏览:324
李小璐钻石卫衣什么牌子 浏览: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