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帽子知识 > 植物实验帽子

植物实验帽子

发布时间:2022-06-21 03:08:41

㈠ 植物检疫服装领章怎么

应该参考国家林业局关于林业植物检疫人员着装事宜。
根据规定,标志类着装包括:帽徽每人两枚、肩徽每人两副、领花每人两副、肩章随制服制做、胸牌每人两个、带有森林植物检疫标志的金属夹每人两个。其他着装要求还有比如:帽子:第一次发大沿帽每人一顶,帽罩随冬服、夏服第一年每人各发两顶,以后随制服换发一顶,帽架以坏换新。冬帽每人一顶,寒区发皮帽、温区发栽绒帽,使用年限为五年。热区不发冬帽,男女工装便帽使用年限均为四年等。

㈡ 植物戴上了“防辐射”的帽子,仙人掌放在电脑旁真能防辐射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朋友喜欢放置一些植物盆栽在电脑桌旁,确实有时候起到了美化室内的作用给我们的世界增添了几分绿意。但不知从何时起,仙人掌戴上了“防辐射”的帽子,仙人掌真能防辐射吗?

第一,仙人掌作为绿植,具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通过光合作用增加室内的氧气含量,改善空气质量。

第二,形状各异的仙人掌、仙人球,造型特别、外观靓丽。长时间的盯着电脑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将视线转移到植物身上,可以舒缓眼睛的疲劳,使人精神放松。

㈢ 关于植物向光性 向重力性的实验

一。探究向光性试验设置
1。
实验组:单侧光照射
对照组
光线均匀照射
这组试验告诉我们单测光可以使植物弯曲生长
,因为被均匀照射后是不会发生弯曲的
2。
实验组:单侧光照射
实验组
去胚芽鞘尖端,或用锡箔小帽套住胚芽鞘尖端
这组试验告诉我们,苗尖端是感光部位,因为单测光照射会弯曲;而将胚芽鞘尖端去除或者用遮光的帽子盖住,胚芽鞘尖端就感受不到光,所以说明了该结论
3。
实验组
去胚芽鞘尖端,或用锡箔小帽套住胚芽鞘尖端
对照组
胚芽鞘完整
这组结论与二相同
4。
还有引申试验,比如试验组是胚芽鞘尖端是带着透明的小帽,而对照组是普通单侧光,其结果是都相关弯曲;
还有试验组是用不透明材料将植物基部,也就是茎盖上,植物也弯曲,其结论是植物基部对试验无影响;
还有分别用云母片和琼脂小块将幼苗隔开,琼脂的照常弯曲,而云母片的不弯曲,这说明了胚芽鞘会产生一种物质使植物向光生长,那种物质其实就是植物激素——吲哚乙酸
二。向重力性
1。
实验组
根尖除去
对照组
根尖完整
这组试验说明根对植物生长的向重力性有影响
2。
对照组
根尖垂直向下放置
实验组
根尖向其他方向放置
而这组试验则说明,其不管如何放置,根都朝地面,也就是重力方向生长,而茎则向反向生长,说明了向重力性的向地性与负向地性

㈣ 野外观察植物应该准备好什么工具

应该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比如说放大镜,还有一些户外的衣服,鞋子,还有最好是帽子,因为户外可能会有一些蚊虫的叮咬

㈤ 大家在细胞间做实验时都带帽子或头套吗

在细胞间做实验时都带帽子或头套
在实验室门口处应设挂衣装置,个人便装与实验室工作服分开设置。
实验室的墙壁、天花板和地面应平整、易清洁、不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 剂的腐蚀。
地面应防滑,不得铺设地毯。
实验台面应防水,耐腐蚀、耐热。
实验室中的橱柜和实验台应牢固。 橱柜、 实验台彼此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 以便于清洁。
实验室如有可开启的窗户,应设置纱窗。
实验室内应保证工作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强光。
应有适当的消毒设备。

㈥ 生物实验探究

(32)幼苗是怎么长大的?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之一
这是让我犯难的一节课:课本的文字内容并不多,但讲起来却不好讲,因为幼根的生长、枝条的发育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这个动态的过程表现在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上对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
比如,课本上没有根尖的结构图,只有这样几句关键的话:“如果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你会发现,伸长区下部细胞较小,越往上细胞越大。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伸长区的细胞来自分生区。分生区的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不断补充生产区的细胞数量。伸长区的细胞不断长大,占成为成熟区的细胞。由此可见,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短短的一段话包含了多少信息?既有根尖的结构,要让学生搞懂“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各部位的细胞特点,还要让学生明确个部分的发展变化,既理性又抽象,这对于初一的孩子来说的确不容易,教师的教学就更难了。
再看“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内容更少,前面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柳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诗句,说明枝条是芽发育成的,很美的诗句,但在这里却难以有心情欣赏了,因为后面只有一幅图,左边是叶芽的结构图,右边是一段枝条,中间有三条连线,将其中的三部分相连,分别是“发育成叶、发育成茎、发育成芽”,别无其他的文字来说明插图,后面有一段文字为:“芽中也有分生组织。芽在发育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它是由幼嫩的茎、叶和芽组成,枝条上的芽又能发育成新的枝条。”就是这样简单的一段话,却要讲清楚分生组织在那里,具体什么部位、怎么发育成幼嫩的茎、叶和芽的,实非易事。
怎么设计这节课,着实为难了好半天,也和同教研组的老师研讨,难点太多,该怎样来解决这节课中的难点?还是尽可能联系生活实际,辅以图片进行,教学方法只能以讲授为主了。
考虑到这节课中要想理解根的生长、芽的生长,必须要有细胞分裂、生长和细胞分化的知识作基础,而这部分知识是上学期的学习内容,现在基本上没有印象了,有必要先进行复习,于是,在上课伊始,我说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第二节,植株的生长,想想看:一株幼苗要长大,重点应该是那些器官的生长?生长的方向是怎样的?学生很容易的回答出根茎叶的生长,根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木本植物还会长粗。我再问:植物体是由什么构成的?“细胞”,那植株的生长说到底应该和细胞有关系吧?“是”。那会牵扯到细胞的那些生理特点呢?学生稍一思考就答出了“细胞发生分裂、生长和分化等过程”,由此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细胞分裂时细胞数目不断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但细胞分裂和生长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细胞的分化,又问学生细胞的分化是指那些方面发生类变化?由于这部分知识学生印象很模糊了,有的班级学生很快想到了是在形态、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发生变化,但有的班级学生想不起来,只好举例到:“人的发育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这一个细胞经过多次分裂会变成一团细胞,但后来细胞却逐渐的变化,有的去形成眼睛,有的形成耳朵,”说得这里,学生马上说“想起来了,是在功能上发生了变化”,另外的学生又补充“还有形态方面的变化”和“功能发生变化”,由此才理解了细胞分化的概念。“那么分化的结果是什么?”“形成组织”,“再形成器官,到植物体”。在此基础上,我总结到:植物体的生长,无论是根的生长还是芽的生长,实际上都是细胞发生分裂、生长和分化的过程,并在黑板的一边板书了以下内容:
**** 分裂:数目增多 --细胞分化
细胞 ———————— ———→组织—→器官
**** 生长:体积增大
基础性的知识解决了,应该进入这节课的学习了,我先问学生上次实验之后是否继续观察种子发芽后的生长变化,得到了肯定回答,我又问道,你观察到根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马上有学生说“上面长出了很多毛茸茸的东西来”,那些毛茸茸的是什么呢?有学生喊道“根毛”,我出示了投影图片,并明确说那就是根毛,结果学生很惊讶道“原来真的叫根毛呀!”我开玩笑道:估计当时给它命名的科学家就是这样想的,所以就叫根毛了。既然课本上提到了根尖,我就要告诉学生“从生有根毛的部位到根尖端的一段叫做根尖”,继而提出,为什么幼根会逐渐长大深入到土壤中去呢,究竟是什么部位的细胞在进行分裂和生长呢?这时出示了根尖纵切面图,让学生观察各部位的细胞特点,我则告诉学生不同部位各有其名字:
最尖端的部位细胞排列不规则,就像一顶帽子戴在根尖上,叫做根冠,猜猜它有什么作用?“保护”。正确。人戴帽子保护人体重要的器官——大脑,那根冠保护的部位细胞那么小,是什么呢?猜猜这个部位的细胞为什么那么小、细胞核很大?学生想到了它应该属于分生组织,能不断分裂新的细胞,我就告诉学生那个部位就叫做分生区,作用正如大家所说,分裂产生新细胞。随后又给学生讲到分生区产生新细胞使根向下生长,同时上部的细胞开始伸长——即细胞生长,形成了伸长区,而原来的伸长却停止了生长,细胞开始发生了分化,外面的细胞向外突出形成了根毛(边讲边画板图),这时学生“噢,原来是这样”露出恍然大悟状,我继续讲到:里面的细胞是否也发生了分化呢?还是采用画图的方法边画边告诉学生,里面有的细胞上下联通形成了一种组织,学生立刻想到了是输导组织,那么这个部位就是成熟区。讲到这里,也就顺便让学生猜猜成熟区外面有大量根毛,里面形成了输导组织,作用是什么?学生也就不难猜出“可以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了。这时我让学生总结一下“跟为什么能向下生长的原因”,学生就很容易的总结出“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伸长”了。为了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加以巩固,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是否见过移栽幼苗或者花草?学生说见过。那么移栽的时候通常是直接拔出来栽到别处吗?“不是,是要挖出来,还要带着一些土”,为什么不直接拔出来?学生就联系刚才学到的知识,说是怕根尖部分拔断了,就不容易成活了。
到此,根的生长问题算是解决了,该解决茎的生长了。为什么小树会长高,并且会长成参天大树?春天树木开始了生长,长出了新的枝条,这都是从哪里开始生长的?学生很容易理解是从芽开始的,于是就出示了一段枝条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段枝条上有什么?“有叶、芽、茎”,那么他们都是又芽的什么部位发育来的?由此需要先了解芽。
芽那么小,假如让学生观察的话需要采集很多的标本,关键是没有时间到山上采集,再者观察会花费很多的时间,过去的旧教材上是学生观察实验,实施新课程了,把过去的数节内容合并到一节中,连芽的结构名称课本上都删去了,估计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吧,所以,也就没有设计让学生观察,但要讲清楚芽的某个部位发育成茎、某个结构发育成叶,哪里有分裂增生能力,不讲芽的结构就根本没法进行,不得不在这里加上叶芽的结构了。
我首先问学生,枝条上的芽具体着生在什么部位上?学生很容易的说出是在顶端和侧面生叶的部位,那么顶端的就叫做“顶芽”,侧面的呢?“侧芽”。我再问学生,春天很多树木先开花,而那些开花的芽是不能发育成枝条的,他们就叫“花芽”,那能够发育成枝条(也就是茎和叶)的芽叫什么呢?学生就说是叫做“枝芽”,我作了纠正:“叶芽”,然后就结合叶芽的纵切面结构图引导学生一起分析:
叶芽的顶端有一部分细胞分裂能力很强,属于什么组织呢?“分生组织”,对,这部分小不断分裂增生,使得芽不断地向上长,整个叶芽的位置也就不断的上移,给它个名字,叫做“生长点”(板书:生长点);生长点下部中间的轴会不断伸长(包括细胞的分裂也有细胞的生长)将来就长成植物的茎,也给它个名字吧,学生所叫“芽茎”吗?我说叫做“芽轴”并板书了“芽轴”,学生“哦”了一声;叶芽周围的那些一层层片状的结构将来发育成叶,就叫它们是“幼叶”(板书:幼叶);什么结构会发芽成侧芽呢?学生指着图上“芽原基”的位置说,就是那么小突起。我肯定了学生说得很对,就是在幼叶和芽轴之间的夹角处有小的突起,那个部位的细胞会分裂生长将来就成了侧芽了(讲道这里,学生恍然大悟般的“哦,原来是这样!”)。我说给它个名字吧,要不怎么叙述呢?学生根据刚讲过的“幼叶发育成叶”,就猜想到:“它将来发育成侧芽,那就叫幼芽吧。”我说它的本名不是“幼芽”,而是一个很别扭的苏联人的名字,学生就在猜“叫什么基吧”,我把“芽原基”三个字写到黑板上,学生说果然啊,我告诉学生,虽然读起来有点别扭,但是很好记的。猜猜看:“原”是什么意思?“原来,原始”,那“基”是什么意思?“基础,基本”,那连起来分析一下呢?学生就自己在说“芽原来的基础”、“芽最原始的、基本的部分”,我肯定了学生的解释,学生也就感到不难理解了。最后,我又告诉学生,在生长点的周围,往往还有些很小的突起将来会发育成幼叶,猜猜它叫什么名字?根据“芽原基”的经验,学生就猜测是“叶原基”,我说真厉害,猜对了!学生兴奋不已,竟然真的是“叶原基”!
由此,芽发育成枝条的知识总算是让学生搞明白了,时间也差不多了,赶紧回头让学生总结一下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就只剩下三五分钟的时间了,再讲“居间生长”来不及,干脆不讲了,让学生将这节课所学知识进行一下梳理、消化,我就到学生中间转一转看看学生学习中是否有问题,我很高兴地看到,学生都主动地把叶芽的结构名称标到课本上了,并举起课本让我看看标记的是否正确。有的学生对于亚的生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很惊讶地问我:“老师,要是把生长点去掉还能不能长?”我告诉学生,生长点很小,是包在幼叶里的,正常情况下,很难只破坏生长点而不破坏整个芽的。学生马上又问道:“要是把整个芽去掉了,植物会死吗?”我没有给予回答,旁边就有学生说了,“不会死,会向周围长”,我也让学生结合自然界自己熟悉的现象分析“为什么有的植物可以长得很高、横直,而有的植物长得不高,但树冠很大?”学生正疑惑间,下课铃响了,看来,下次上课还要简要解释一下顶芽发芽和侧芽发育的关系了,虽然课本上把这个内容去掉了,但学生在学习芽的生长时必然会联想到这一点,需要解释一下。
下课了,心里一点也不轻松,因为我对这堂课不是太满意。由于内容太复杂、太抽象,那些结构名称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虽说在上学期学习“组织”部分的内容是牵扯到了根尖的分生区,当完整的根尖的结构没有学过,对于芽的结构,课本上的插图也没有标名称,所以根本无法让学生进行讨论学习,也没法自学,所以,基本上属于“以讲授为主”的课堂,也就是“满堂灌”了,虽说学生课堂上的气氛也很积极,但效果怎么样,我心里没数,这么难的内容,他们是否能够理解?
学生的评教本送过来了,没想到学生普遍认为“老师的课讲得生动”、“能把复杂的知识联系实际,把难点讲明白”、“听得津津有味”,我的心里也有些释然了。看来,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时候需要老师“满堂灌”时候就要“满堂灌”,假如这样的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学习的话,理解起来肯定会有难度,也许可以让学生死记硬背把它记住,但是否真的明白就很难说了。但应注意的一点是,假如某章节内容真的需要“满堂灌”式的教学,一定要设法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主动构建知识,否则,只有教师的语言精彩,学生听的也高兴,但学生是比较被动的接收知识,没有思维的共鸣的,那就不能算是“有效的”“灌”了。那么,除了这样的“灌”,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同时,我也在思考:今天的内容学生理解了,但究竟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多深的印象呢?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4–1

组别:第八组
撰写者:陈昭蓉 94230021
组员: 李怡侬 94230001
陈昭蓉 94230021
吴昶娴 94230032
王瑞凤 94232005
颜惠真 94232011

一. 实验目的:了解植物细胞的大小与单位面积的数量
二. 原理:利用测微器量取植物细胞的大小与单位面积的细胞数量
三. 实验步骤:
(一) 测微器的使用
1. 在目镜两镜片之间放一片目镜测微器。
2. 在载物台上放一物镜测微器,此长方玻璃片上刻有100小格的1mm线段,即物镜测微器上每一小格长度是0.01mm。
3. 选择适当的放大倍率物镜,在目镜的检视下,将物镜测微器线段的左端与目镜测微器线段的左端重叠对齐,在检视右侧重叠处两测微器的格数,利用算式计算目镜测微器每一小格的长度。
4. (物镜测微器格数∕目镜测微器格数)╳0.01mm=目镜测微器每一小格的长度。
(二) 植物细胞的大小与细胞数量的量取
1. 取水蕴草和紫锦草的叶片各一片,分别置於载玻片上,滴水一滴,上覆盖玻片,量取细胞的长与宽,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计算细胞的面积。
2. 将目镜测微器旋转一圈,计算水蕴草和紫锦草的下表皮在目镜测微器线段范围内的细胞数,利用圆面积内细胞数来换算单位面积的细胞数量。
四. 实验结果:
1. 植物细胞的大小
材料 长 宽 面积 平均面积
水蕴草 重复1 0.10mm 0.01mm 0.0010mm² 0.0011mm²
重复2 0.08mm 0.01mm 0.0008mm²
重复3 0.08mm 0.02mm 0.0016mm²
紫锦草 重复1 0.20mm 0.13mm 0.0260mm² 0.0240mm²
重复2 0.23mm 0.10mm 0.0230mm²
重复3 0.23mm 0.10mm 0.0230mm²

2.植物细胞数量
材料 细胞数量 视野半径 视野面积 单位面积细胞数 平均面积细胞数
水蕴草 重复1 2*6个 长0.2mm宽0.1mm 0.02mm² 12∕0.02=600 (600+900+900)/3=800个
重复2 3*6 18∕0.02=900
重复3 3*6 18∕0.02=900
紫锦草 重复1 9*5 长1.0mm宽0.7mm 0.70mm² 45∕0.70=64 (64+71+71)/3=69个
重复2 10*5 50∕0.70=71
重覆3 11*5 55∕0.70=71

五. 问题讨论
1. 水蕴草叶片细胞与紫锦草的下表皮细胞大小、单位面积细胞数量何者较大、多?
2. 紫锦草的下表皮还可以看到哪些细胞?
六. 讨论结果
1. 紫锦草的细胞面积较大,水蕴草的单位面积细胞数较多。
2. 紫锦草的下表皮还可以看到气孔和保卫细胞。

㈦ SOS~~~~植物学家野外考察都需要带什么东西所带东西的用途如何使用植物学家野外考察需要注意事项

一,专门的户外用品

1.帐篷:不用说,必备。不过,一般用的都是二人帐,这样两个人有一顶帐篷就可以了,还可以减轻一个人背负的重量。

2.防潮垫:必备。周日凌晨五点下了一阵雨,如果没有防潮垫,对身体的摧残会非常大。即使不是雨,晚间地上的露水也很要命了。

3.睡袋:必备。这是目前看来体积小而又保暖的最佳睡觉覆盖物。不过我发现只穿睡衣睡裤的话,用抓绒睡袋至多只能耐受零上5度,所以当晚我还是被冻着了(但我要强调,这次不是装备没带够,而是都助人为乐了,8-D)。棉睡袋会好一些。

4.夜用衣物:非必备。这里是指气温较低时需要换上的衣物。之所以说是非必备,因为如果有好的冲锋衣、冲锋裤和睡袋的话,就不需要额外用什么夜用衣物了。

5.登山鞋:建议必备。这次好像就我、光敏和icesky穿的是专门的登山鞋?(我对款式也不熟,不知道mrstarlitsky的是不是),不过大部分户外论坛都认为登山鞋是必备的,建议没有的还是买一双,至少借一双穿穿看,体会一下和普通运动鞋的区别。

6.速干裤:建议必备。还有速干衣,好处是湿得快,干得也快。比如在下山时,草甸上的露水把小杜的运动裤都打湿了,让他十分难受,我的速干裤虽然也湿了,但到了露水小的地方,一会儿就干了,所以并没觉得不舒服。

6.冲锋衣:建议必备。又防水,又保暖,穿着舒服,还很酷,我已经决定冬天拿它代替羽绒服了,呵呵。

7.手套:非必备。它可以保护手部免受划伤,以及在温度较低时保暖。不过我的是一双半指手套,露出指头以便于在抓握树枝和岩石时比较牢固(全指手套会打滑),这样的手套就不能保暖了。

8.护膝:建议必备。活动回来膝盖发软事小,以后落下病根事大。

9.帽子:建议必备。这个就用不着太专业了,一般的太阳帽就行。我看大部分人都有了,就不多说了。

10.太阳镜:非必备。但我觉得在阳光强烈时确实很保护眼镜。建议买偏振光的,这样各种颜色可以均匀变暗(那种添加有色材料制成的墨镜对不同色光的吸收度是不均匀的),戴上眼镜之后仍然可以看清花、果的鲜艳颜色。

11.头灯:建议必备。晚上不可少。虽然小手电筒也行,但头灯可以解放你的手。

12.快挂:非必备。用来在背包外面挂别的东西,比如垃圾袋之类。

13.背包:必备。最好买户外专用的正品。赝品有可能因为质量问题造成两肩压力不均,长期下去对脊椎不好。当然,如果在往包里装东西时根本不考虑平衡问题,即使是正品也没用。8-D

14.小包:建议必备。可以是单肩包,也可以是腰包,装小件的常用品,特别是钱、钥匙、手机什么的,比放在衣服口袋里舒服,也不容易丢。

15.防晒霜:建议必备。紫外线易引发皮肤癌,至少也使皮肤变得粗糙,这是世界公认的常识。

二,植物考察用品

1.相机:如果出去考察不让我拍照,还不如干脆不要让我去。

2.电池:不管是相机、头灯还是别的什么电子设备(比如GPS、MP3),都要用到。一定要带够,我已经吃过两回亏了。

3.充电器:如果晚上有在农家乐机会的机会,不妨带上。有快充功能的充电器4-6小时就可以把充电电池充满。

4.记录本:什么都可以写。

5.笔:不光用来做野外记录。

6.地图:我理想中的地图是详细、准确、便宜、可出售的。最好是可以在地图上勾勾画画而不用觉得可惜。但遗憾的是,中国还没有符合我要求的地图。

7.钢尺:即使采标本,也不妨有时当场测量长度。

三,其他

手机,饭盒,筷子,毛巾,香皂,钱。

四,我没带的东西

检索表或植物志:为了减轻重量。

放大镜:这个就不像钢尺那么有用了,好几次带着都没有用到,这次索性不带。何况放大镜还是潜在的火种。

杯子:也是为了减轻重量。反正买的水都有瓶子,只喝凉水的话,用那个就可以了。热水可以用饭盒喝。

卷纸(或面巾纸、湿纸巾之类):这个其实是必备品,但我知道别人肯定带了,我就没带。8-D

五,以后要添置的东西

1.气炉、气罐和打火机:考察途中不吃热的东西确实难受。这次多亏光敏有一套。

2.GPS。没钱,暂时先不考虑了。

3.标本采集设备:不管是自制还是专用,以后肯定是必备的。

㈧ 发豆芽实验步骤感悟。

科学暑假作业中让我们做一个发豆芽的小实验。我也很想尝试一下,看看绿豆是怎么发芽的。星期六,我开始实践了。照着书上的提示,我拿了一小把绿豆浸泡在水中。一个晚上过后,我先准备两个纸杯,杯底戳了几个洞,因为没有小石子,就垫了两张餐币纸。然后把浸泡过的绿豆分放在两个纸杯中,再浇上水。绿豆芽见光后会变绿,我又在上面盖了布,这样第一步就完成了。这些绿豆可真能喝水,所以过几小时还得给它浇一次水。第二天,绿豆发芽了,长出了白白的短茎。整颗豆一半变成了乳白色,就像牛奶洒在了豆上。又过了几天,绿豆摇身一变,成了豆芽菜。她的腰又高又细,圆圆的头,绿油油的头发。身体随风轻轻摇摆,翩翩起舞。后来,她长得越来越高,都有些倾斜了。头上戴着顶帽子,呈“V”字型,像燕子剪刀似的尾巴,成了名副其实的“豆芽树”。植物可真神奇,短短几天时间一颗种子就长得这么高,可以想到它的生长速度了。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啊!

㈨ 工作中的植物实验要准备什么道具

材料准备

一些带叶的水生植物枝条,1个盆,1个透明的玻璃瓶或花瓶,一些清水。

实验步骤

1将盆子装满水。

2把枝条放进玻璃瓶,然后把玻璃瓶装满水。

3用一张卡片封住玻璃瓶口,用手按住卡片,小心地把瓶口倒过来,然后轻轻地把玻璃瓶放进盆中。

4把盆放在太阳光下,小心地把卡片移开。

产生现象

叶子上聚满了一个个小小的气泡(这些气泡里都充满了氧气)。这些气泡升到了瓶内水的表面。

原因解答

跟地面上的植物一样,水生植物的叶子在有太阳光的条件下也释放出氧气。氧气是无形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叶子在水下释放出它们。

㈩ 植物大战僵尸 里面那个黑色的帽子一样的东西怎么用

那个叫做墓碑苔藓 只能在夜晚的陆地关卡使用 作用是消灭掉从地下冒出来的墓碑 并且在吃掉之后会随机给与你一个金币或者银币 很实用的

与植物实验帽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ol薄外套 浏览:622
裤子勾丝工厂会怎么处理 浏览:109
短靴配什么黑裤子好看 浏览:992
银杏叶与美女旗袍照片 浏览:169
品牌女装2012夏装品牌及商品 浏览:734
巴宝莉经典格子衬衫男搭配图片 浏览:841
新手如何织珊瑚绒帽子 浏览:216
三利童装股份有限公司品牌简介 浏览:886
泉州市马甲镇大厅铺工业 浏览:208
米兰旗袍时装秀 浏览:973
m码裤子多少斤人穿 浏览:673
江苏童装摄影品牌 浏览:57
女装店的版面搭配怎么搭配 浏览:416
裙子上有精子怎么给妈妈解释 浏览:123
阿尔卑斯羽绒服 浏览:651
破冰行动吴刚外套什么牌子 浏览:694
女生制服多叫什么 浏览:725
一款皮草马甲有多少种搭配可能 浏览:340
长款衣搭配短款外套好看吗 浏览:915
孕妇紧的裤子指哪种 浏览: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