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狗皮帽子真的是狗皮做的吗
狗皮帽子真的是狗皮做的。
所谓狗皮帽子其实就是狗皮做的。过去的老北方人们不但戴狗皮帽子,也戴羊皮帽子、兔皮帽子、猫皮帽子,富贵人家也有戴狐皮、貂皮和貉皮帽子的。
家犬。
家犬通常指犬俗称狗一种常见的犬科哺乳动物是灰狼的亚种,狗是一种不晚于14000年前甚至可能在15000年前就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家畜。
家犬的种类已达数百种身高从只有十几厘米的吉娃娃到近一米高的爱尔兰猎狼犬,颜色也从白色到黑灰或棕都有,家犬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集体猎食动物。
家犬比起人类对肉食更加有忍耐力它们不会因为大量食用肉类而罹患诸如动脉阻塞之类的新陈代谢疾病,另外科学家发现对诸如在像在阿拉斯加爱迪塔罗德(Iditarod)进行的狗拉雪橇比赛以及其他类似经受极端压力的情况,高蛋白食物大量食用肉类可以帮助它们防止肌肉组织受到损伤。
除了猫以外的大多数肉食目的动物一样犬科动物的食谱中除了肉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素食家犬可以依靠诸如蔬菜和谷物这类食物健康的活下去它们的食谱是很均衡的,它们可以食素特别是这些食物与鸡蛋或牛奶搭配时更是如此不是严格素食主义虽然这是可行的。
『贰』 日本怎么看出中国的油田在大庆的
日搜集大庆油田情报揭秘
--------------------------------------
2001-08-31 12:36:40
从报道中得知“大庆”诞生
50年代末60年代初,日本商人就对我国的石油生产情况十分关心,为此进行了大量的情报活动。他们尤其关注中国的新油田———大庆油田的生产情况,但一时得不到大庆油田的确切情报。1964年4月20日,某报发表了该报记者写的长篇通讯《大庆精神大庆人》,日商从中获悉我国又有一个新的大油田,名字叫大庆,他们立即把这一情报输入计算机,并判断既然中国的国家报纸都报道此事,说明“中国的大庆油田,确有其事”。但是,大庆油田究竟在什么地点,这在当时是秘而不宣的,日本人还没有材料,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他们只好继续进行情报收集活动。这篇通讯附有一张“铁人”王进喜等5名先进工人的合影照片,照片的文字说明是:“大庆油田建设初期的五面红旗”。日商根据这张照片中王进喜等人穿的大棉袄和戴的棉帽断定,大庆油田不会在南方,是在冬季气温为零下三十度的东北地区。
分析照片判断油田地点
这篇通讯另有一张照片,画面为一列列并排的原油罐车正整装待发。照片的文字说明是:“大庆油田的原油装车待运。”为了进一步调查证实,日本商人进行了很多的调查研究。他们当然到不了大庆,因为当时的大庆尚未向外国人开放。但是,日商可以到北京。后来到北京的日商乘火车时发现,那张照片中的原油罐车上有一层很厚的尘土。在北京火车站,日商从停着的一辆辆满载石油的油罐车上取下一层尘土,作为样品拿回国去化验。从尘土的颜色和厚度来看,证实了他们的判断:“大庆油田大致在哈尔滨与齐齐哈尔之间。”
1966年7月的某画报上,刊登了一幅“铁人”王进喜的照片,只见他头戴大皮帽,身穿大皮袄,背景是冰天雪地。日商根据他这身服装,再次证实了大庆油田肯定在东北北部。
分析“铁人”言行推算产量
1966年10月某杂志的第76页上,有一篇歌颂大庆人的通讯,其中在介绍王进喜的事迹时,有这么一段:王进喜一进马家窑,望着一片荒原,兴奋地说:“好大的油海!这一下可以把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去了!”这段报道和这句豪言壮语给日商提供了两份情报:一、大庆油田在马家窑;二、这是一个产量非常高的油田,产油量高到足以改变中国石油工业落后的面貌,打破外国对中国的经济封锁。日商于是从伪满的军用地图上查到“马家窑”是位于黑龙江省海伦县东南的一个小村,并在马家窑附近查到一个火车站,叫安达车站,马家窑就在北安铁路上这个小车站东边10多里处。日商因此判断:“最早钻井是在安达东北的北安附近下手的。”
于是,日商终于查明了大庆油田的地理位置:马家窑位于大庆油田的北端,即北起海伦县的庆安,西南穿过哈尔滨与齐齐哈尔铁路的附近,包括公主峰西南的大来,南北400公里的范围,统统称为大庆油田。
地理位置确定后,日商开始分析大庆油田的开采时间。他们对王进喜的事迹报道作了进一步分析,并决定跟踪王进喜的行踪,以便从中找出大庆油田的开采时间。
从“铁人”行踪得知开采时间
有关报刊报道:“王进喜是甘肃玉门人,是玉门油矿工人,1938年在玉门油矿当徒工,解放后任钻井队长,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9月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到北京参加国庆活动,并于1959年10月1日出席全国群英会,登上了天安门城楼观礼台。”以后王进喜的经历就不见报道了。日商推断:被群众誉为“铁人”的王进喜是在1959年10月以后参加大庆油田大会战的,所以保密。他们推断,大庆油田的开采时间大概在这段时间。
1964年4月20日,某报发表的通讯《大庆精神大庆人》一文中说:“40来岁的王进喜是在1960年3月奉调前往大庆的。1960年3月他在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率领钻井队从玉门到大庆,克服重重困难,在大荒原上竖起了第一座井架,并打出第一口喷油井。”日商又找到1964年4月25日的中国报纸,从通讯《永不卷刃的尖刀———记大庆油田的一二○五钻井队》中知道: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是在1960年春天开钻的。
日商判断:大庆油田1959年就探明了,是为了向国庆十周年这一大庆献礼而命名的。事实正跟日商判断的相差无几:1959年9月26日,我国一支石油勘探队在松辽油田的荒原探明地下藏有开采价值的原油,而且储油量非常高。于是,我国就决定在这里开发油田,这是一个特大型油田。有趣的是,勘探队最初探明原油并挖出第一口井的地方正好跨两个镇,而这两个镇名称的头一个字分别是“大”字和“庆”字,勘探队就将这个油田拟名为“大庆”上报黑龙江省委。当时的黑龙江省长说,1959年正好是我国建国十周年这一大庆的日子,为了纪念我国国庆十周年,就把这个油田叫大庆油田吧。大庆油田因此而得名。
从烟囱内径匡算炼油规模
大庆油田建设初期的炼油规模及年产油量是这样让日商摸清的:1966年7月的某画报发表了一张大庆炼油厂的照片,照片中有一个炼油厂的烟囱,日商就是通过这张照片匡算出大庆炼油厂的炼油规模的,其匡算的方法是:这张照片画面上的大庆炼油厂烟囱旁边有一道扶手栏杆,他们分析出扶手栏杆一般高度为一米多点,以扶手栏杆和烟囱的直径相比,得知烟囱内径是5米。因此日商推断该炼油厂的加工能力为每日900千升。如果以残留油为原油的
30%计算,原油加工能力为每日300千升,一年以330个工作日计算,年产量为100万千升。而当时大庆油田已有820个井出油,年产量是360万吨,日商估计到1971年大庆油田的年产油量将有1200万吨,以后最多年产油量可高达5000万吨(注:事实上,2000年大庆油田年产油量就是5500万吨)。
准确的情报分析使日方获得商机
根据这个油田出油能力与炼油厂规模,日商推断:中国将在最近几年必然感到炼油设备不足,买日本的轻油裂解设备是完全可能的,所要买的设备得满足每日炼油1万千升的需要。中国当时的产油能力远远超过炼油能力,要解决这个矛盾有两方案:一是出口原油;二是进口炼油设备。日本资源贫乏,十分紧缺原油,正愁找不到原油,而一衣带水的中国生产原油过剩,正好可以出口到日本。日本工业发达,产品急需寻找市场,有人要买其炼油设备,那是最好不过的事。
于是,日本很快就派出两个代表团到中国进行经济贸易,一个是谈判购买我国原油的经贸代表团,另一个是向我国出口炼油设备的经贸代表团。不出所料,洽谈一举成功,日本从而获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摘自《文汇报》)
『叁』 没用间谍没用卫星,日本人是如何获得大庆油田情报的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因而当大庆油田被发现的初期,我们国家对其是有一定保密的,国内知道大庆油田地点的人并不多,国外更是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
因为日本曾在东北地区驻扎过数十年,且这个阶段里面,日本的石油挖掘团队,从未放弃在东北找石油,去满足自己工业化带来的,石油日益短缺困境。
但遗憾的是,日本人直到自己退出了东北,都没有找到大规模的油田。所以当中国对外宣布,自己发现了一个储备极大的油田之时,很多国外媒体专家,都认为这是中国在故弄玄玉——假的。
不过随着中国媒体,将大庆油田开工的照片,一张又一张的公开发行出来,那些质疑声音渐渐的消失了,但紧接而来的是,国外对中国这个油田在那里的好奇。
在大庆油田的具体信息公开之前,三菱重工就为大庆油田制定了一整套完整的设备采购方案。中国正式对外采购设备之时,基本是量身定做的日本方案,获得中国青睐。
三菱重工用敏锐的分析,为他们赢得了中国这个大客户。
『肆』 关于祖国成立60周年的故事
献礼祖国60年《大庆人的故事》
1954年组建的油建十一中队,从玉门转战大庆油田,参加松辽盆地石油大会战,取得了不俗战绩,他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大庆人。
新中国成立60年,正逢大庆油田开发50年。这支队伍正继续发扬标杆队作风,奋发大干,为油田献礼,为祖国献礼。
1954年,十一中队在玉门油矿组建,以“更高标杆立祁连”的称号享誉玉门。朱德同志在视察玉门油田时,对十一中队夸赞道:“玉门新建石油城,全国示范做典型。六万人民齐跃进,力争上游比光荣。”
1960年,东北松辽盆地展开石油大会战,怀着对祖国工业发展的一腔赤诚、对石油事业的热爱,这支队伍从西向东,赶到了大庆油田。
远赴东北参加石油会战,十一中队再次取得不俗战绩,1965年,石油工业部授予十一中队“自觉从严、好字当头”的美誉。
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那些老十一中队人怎能忘记那段岁月,无论再苦再累,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不能让国家为石油发愁啊!
“到了大庆,才真正体会什么叫雨季。大草原上茫茫一片,住在板房里,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
“那会儿住平房,冷啊,恨不得睡觉都戴着狗皮帽子,穿着兜兜服,就靠烧原油取暖,烟大,灰多,早上起来鼻子熏得黢黑。”
“20多公里管线连接时,为了投产一次成功,大家早上4点爬起来,到晚上看不见了才收工”……
改革开放30年,国家繁荣富强,大庆油田硕果累累,十一中队也在伴随着共和国成长。
如今,十一中队相继建成各种泵站236座,铺设各种管线16400多公里,建成省部级以上优质工程52项,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石油工业部“五好标杆队”、金、银、铜牌施工队,集团公司、国家能源部“先进集体”,黑龙江省委“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现在条件好了,住上空调房,冬暖夏凉,吃饭荤素搭配都是营养餐,洗上热水澡,数字电视都接到了工地,还配备了活动室。这么好的条件更要干出好工程,否则对不起十一中队老一辈赢来的称号!”现任(第18任)队长徐连贵自豪地说。
20世纪80年代,十一中队开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是所有配件必须质量过硬。从此,十一中队“手中”建出的站就是这样一个高标准。“这个综合体就是要我们自觉要求自己什么都过得硬,要做就做到最好。十一中队是一个整体,十一中队的精神不是某一个部分做得好不好,工程干得行不行,而是要融在这个队伍之中。”这是十一中队员工的共同心声。
国庆60年,正逢大庆油田开发50年!
双喜临门,令十一中队员工激动不已,他们为祖国母亲的强大强盛而骄傲,为油田日新月异的发展而自豪。他们更多的感触和思考则是:“在这样庄严的时刻,我们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作为一支走过半个世纪的标杆队,全队员工做出铮铮承诺:“继续发扬标杆队作风,奋发大干,为油田献礼,为祖国献礼!”
首先,要永远不忘十一中队队魂:严细认真。不要忘记“五毫米见精神”、“宁可一个过得硬,不要九十九个过得去”的战斗作风。
曾记得,采油一厂聚中十六转油放水站工程施工完毕后,甲方检验没有发现异常,但班组长吕建伟还是拿起水平尺、卡尺对阀门的水平度和垂直度进行检测。当测到第28个阀门时,他发现一条螺栓少拧了一道丝扣,立刻要求马上整改。
会战时期,全队604人在滴水成冰的严寒天气下,硬是用榔头、扁铲、磨石,在大梁上铲掉了5毫米,用砖头磨石一块块地磨光了5毫米。不忘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也是十一中队取得一个个胜利的经验。
“虽然现在条件好了,设备完善了,但施工这个活儿,客观环境没啥太大变化。我们依然在水里、冰里、稀泥里干活,只不过我们穿着‘水衩’。但无论什么自然条件,都阻挡不了工人们的干劲儿。”党支部书记郑海军表达了大家的心声。
1990年,十一中队参加新疆轮南油田首座沙漠计量间的施工,在地表温度达50摄氏度的恶劣条件下,他们在“死亡之海”创造了奇迹。
老十一中队员工不会忘记,1998年,建北十五联合站时“三下炉膛”的故事。管工班长姚福堂钻进40多摄氏度的炉膛内,拿着手电一点点检查,进去不一会儿就浑身湿透了,他拧掉衣服上的汗水,再钻进炉膛内,来回三次,才最后检查完毕。
这些事迹,是十一中队人人心中的珍藏,更是他们前进的动力源泉。“我爷爷曾经是十一中队的‘铁肩膀’,当我接过这面旗帜时,就提醒自己干活的标准一定要更高,艰苦奋斗的劲头一定要更足!”十一中队项目经理杨志强说。15万立方米储罐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地上储油罐。十一中队敢拍胸脯说:“我行!”这不仅是个考验,更是一项锻炼,一个机遇,一个验证“标杆含量”的试金石。
目前,十一中队主力人马都投身于两个15万立方米大罐建设当中,争取早日交上一份令甲方满意的答卷。
为大庆油田新发展,十一中队整装待发!为祖国明天需要,他们时刻准备着!
【倪伟龄 孙亚澳】
『伍』 管理学分析日本得到大庆油田情报的原因
60年代,日本出于战略上的需要,非常重视中国石油的发展,于是把摸大庆油田的情况,作为情报工作的主攻方向。当时,由于各种原因,大庆油田的具体情况是保密的。然而,由官方对外公开播发的极其普通的旨在宣传中国工人阶级伟大精神的照片,在日本信息专家的手里变成了极为重要的经济信息,揭开了大庆油田的秘密。 大庆油田在什么地方?
日本人对大庆油田早有所闻,但始终得不到准确的情报。后来,在1964年4月20日的《人民日报》上看到“大庆精神大庆人”的字句。于是日本人判断“中国的大庆油田,确有其事”。但是,大庆油田究竟在什么地方,日本还没有材料作出判断。 在1966年7月的一期《中国画报》上,日本人看到一张照片。《中国画报》的封面刊出这样一张照片:大庆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头戴大狗皮帽,身穿厚棉袄,顶着鹅毛大雪,手握钻机刹把,眺望远方,在他背景远处错落地矗立着星星点点的高大井架。根据对照片的分析,可以断定大庆油田的大致位置在中国东北的北部。 他们根据这张照片上人的服装衣着判定:“大庆油田是在冬季为零下30度的北满,大致在哈尔滨与齐齐哈尔之间。” 其依据是:唯有中国东北的北部寒冷地区,采油工人才必须戴大狗皮帽和穿厚棉被。后来,到中国来的日本人坐火车时发现,从东北来往的油罐车上有很厚的一层土,从土的颜色和厚度,证实了“大庆油田在北满”的论断是对的,但大庆油田的具体地点还是不清楚。
日本人又根据有关“铁人”的事迹介绍,王进喜和工人们用肩膀将百吨设备运到油田,表明油田离铁路线不远。据此,他们便轻而易举地标出大庆油田的大致方位。在1966年10月,日本又从《人民中国》杂志的第76页上看到了石油工人王进喜的事迹。分析中得知,最早的钻井是在安达东北的北安附近。并且离火车站不会太远。在英雄事迹宣传中有这样一句话:王进喜一到马家窑看到大片荒野说:“好大的油海,把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丢到太平洋去”。于是,日本人从伪满旧地图上查到“马家窑是位于黑龙江海伦县东南的一个小村,在北安铁路上一个小车站东边十多公里处”。就这样,日本终于把大庆油田的地理位置搞清楚了。 大庆油田有多大规模?
日本人对王进喜事迹的报道作出了如下分析:王进喜是玉门油矿的工人,是1959年9月到北京参加国庆之后志愿去大庆的。大庆油田肯定是1959年以前就开钻了。马家窑是大庆油田的北端,即北起海伦的庆安,西南穿过哈尔滨市与齐齐哈尔市铁路的安达附近,包括公主峰西面的大赍,南北四百公里的范围。估计从北满到松辽油田统称为大庆。根据对照片的分析,可以推断出大庆油田的大致储量和产量。其依据是:可从照片中王进喜所站的钻台上手柄的架式,推算出油井的直径是多少;从王进喜所站的钻台油井与他背后隐藏的油井之间的距离和密度,又可基本推算出油田的大致储量和产量。 中国炼油能力如何?
到1966年7月,日本人把注意焦点转到炼油设备上,“有心人”终于在《中国画报》上发现一张炼油厂反应塔的照片,日本人就从这张照片推算出了大庆炼油厂的规模和能力。 其推算方法也很简单:首先找到反应塔上的扶手栏杆,扶手栏杆一般是1米多点,以扶手栏杆和反应塔的直径相比,得知反应塔内径是5米。因此,日本人推断,大庆炼油厂的加工能力为每日900千升。如以残留油为原油的30%计算,原油加工能力为每日3000千升,一年以330天计算,年产量为100万千升。而中国当时在大庆已有820口井出油,年产是360万吨,估计到1971年大庆油田的年产量将有1200万吨。又根据新闻报道王进喜出席了第三届全国人代会,可以肯定油田已出油。
大庆信息给日本带来了什么机遇?
根据大庆油田出油能力与炼油厂有限的炼油能力,考虑中国当时的技术水准和能力及中国对石油的需求, 日本人推论:中国将在最近几年必然因为炼油设备不足,必定会考虑要大量引进采油设备。中国要买的设备规模和数量多大?根据情报分析,要满足日炼油1万千升的需要。
这是日本在1966年根据公开报刊点滴信息作出的判断和决策。这就是世界著名企业日本九大商社之一的三菱重工财团的商业情报研究。随后,日本三菱重工财团迅即集中有关专家和人员,在对所获信息进行剖析和处理之后,全面设计出适合中国大庆油田的采油设备,做好充分的夺标准备。果然,中国政府不久向世界市场寻求石油开采设备,三菱重工财团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符合中国所要求的设计设备获得中国巨额订货,赚了一笔巨额利润。此时,西方石油工业大国都瞪口呆,还未回过味来呢。
日本三菱重工非常重视商业信息情报的收集研究,奉行信息就是企业的生命之信念。它投巨资在世界11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信息站,搜集和了解有关的各类信息。据报道,三菱重工财团总公司每天获得的信息处理纸带竟可绕地球11周,其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的技术、速度等可见一斑。因此,中国大庆油田的照片,在其手中变成经济信息,变成巨额财富这一事实也就不足为奇了。
『陆』 狗皮帽子歇后语
狗皮帽子(歇后语):
狗皮帽子 —— 没反正
『柒』 为什么东北军都是带狗皮帽子
东北军带狗皮帽子主要用于头部保暖。
东北的冬天是非常寒冷的,还经常刮西北风,风刮到脸上就如同刀子割一般的痛,所以头部保暖是重要的事,而头部保暖最好的东西就是狗皮帽子。
狗皮的毛暖和,结实耐用,防潮性能极佳。狗皮帽子戴在头上厚重、舒服,压风。同时狗皮经济便宜,几乎家家养狗,狗皮主要是用于做帽子,节约成本,货源充足。
(7)大庆工人狗皮帽子扩展阅读:
因为地域的不同,东北军冬装的军帽与其他解放军部队冬装的帽子不同,是狗皮帽子。因此,狗皮帽子成为东北军的一大明显特征。
在东北,冬天天冷,一般都用动物的皮毛做成的帽子来保暖,好的有狐狸皮帽、貉子皮帽,但价格高昂,老百姓负担不起。
战斗特殊时期,经济条件不稳定,负担不起士兵昂贵的帽子,狗皮价格低廉同时资源充足,为节约成本和保护士兵,故通常都是戴狗皮帽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东北八大怪(狗皮帽子)
『捌』 东北八大怪的八怪,狗皮帽子头上戴
东北天冷必须带皮帽子,好的有狐狸皮帽、貉子皮帽,这两种太贵,老百姓买不起,通常都戴狗皮帽子。狗皮帽子的优点是几乎家家养狗,货源充足,主要是做帽子,最大的特点狗皮结实耐用,防潮性能极佳。
而现如今的东北与以前大相径庭,但家家渍酸菜,粘豆包的习俗却很大的保留了。
『玖』 狗皮做帽子怎么熟呢
狗皮做帽子用明矾和水熟。先将狗皮上的肉和油腻物、粪便、污物、血液清除干净,平放在木板上用粗砂布或砖块磨至略见粗毛的根为止。然后用明矾500克加水5000毫升, 煮沸后倒入盆里,冷却后,将狗皮完全浸入,约24小时后取出。
毛朝下放在木板上张开绷紧,用铁钉固定后,将50度的皮硝水,皮硝250克,水250毫升, 煮沸后剩150毫升水即成反复,均匀地涂在布板止,稍干后狗皮会起泡,等狗皮干透后,用细砂布仔细磨平,此时用手将狗皮抓成团,放开后应能徐徐张开。
狗皮干燥防腐法
采用这种方法制成的干皮称甜干皮或淡干皮,在自然干燥时,应将皮板展开(片状皮)铺在席上或钉在木板上,毛朝下,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阴干,防雨淋或被露水打湿。生皮最适宜的干燥温度为18-25度,温度不宜过高,过高会使水分蒸发过快而变硬。
会影响内部水分的蒸发,使皮内干燥不匀,导致皮张腐烂,在浸水等加工过程中,易产生分层现象,同时烈日曝晒的生皮,皮上脂肪会熔化扩散到皮内,使水浸加工更困难,本法简单易行,但干燥不得法,易使生皮僵硬,断裂、腐烂或遭虫害等。
『拾』 狗皮帽子在哪有卖的。我在天津
现在狗皮帽子已经没有地方卖了,以前的帽子是很暖和但是现在追求的都是时尚了
大胡同也有相对比较暖和的帽子,哪个商品区都有的,一区,都行还有老楼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