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昆明哪里有卖高达模型的店(就是我拿模型拼装好后,再通过店铺卖给收藏者的)
桃源街的模型工厂,凤翥街上面有两家,上面所说的三家基本上手办、GK、机甲等都有卖,文林街上面有一家(国产、军模比较多),滇池路青少年宫对面的蓝宇模型(可以算是昆明市最大的模型店了吧,没有在那里买过模型,只买过工具)
『贰』 昆明哪里有卖试管的
双龙桥那边,有一条街,一边全是卖实验仪器的,你可以去找一下。师大门口有两家也有卖的,我表弟在那里买过钟罩。你自己看距离决定去哪吧。
没买过,不知道价格。
『叁』 谁知道昆明建设路、龙翔街、凤翥街、文林街、钱局街附近哪里有教室出租,合适做教室的房子也可以
可以选择师大,云大,云艺,当然都是老校区了,闲置的比较多
还有凤翥街与建设路交叉口的地方,具体名字记不住了
还有很多写字楼也有做教室出租的
『肆』 昆明文林街属于哪个社区
昆明市文林街隶属于昆明市五华区华山街道办事处文化巷社区管辖。
『伍』 昆明哪里有卖真宗古巴雪茄的啊
从文林街大坡上去(云大旁边),卡夫卡书屋对面的旮旯里,有一家很专业的雪茄品鉴吧。我个人认为是昆明最好的,他的雪茄都有专门的控温机储存,配有红酒。环境也很安静,去的人不多。
『陆』 小锅是谁
昆明人最爱吃小锅米线,小锅米线已经成为昆明最具代表性的美食名片,昆明作为云南省会城市,生活在昆明,或者来云南旅游,不吃小锅米线是不完整的;但是开在昆明的小锅米线店很多,想要吃到最正宗的实在很难,所以通过深度发现,仔细打听,认真筛选后,我们整理出10家口味正宗,很受欢迎的小锅米线店!
排队是一种最自然不过的常态了!业界称之为“现象级排队”米线店!
以下10家广大网民极力推荐,号称昆明排名前十!
一、铁朋小锅米线
铁朋小锅米线刚开业时是没有店名的,整家店都在一处小小的铁棚里,来这里吃的客人喜欢上了这里的小锅米线,便招呼朋友说:“走,去铁棚吃小锅米线去。”铁棚的名称由此而来,随着时间变迁,铁棚小锅米线名声远播,来店里吃小锅米线的客人越来越多,许多人都喜欢上了这里最为醇正的小锅米线,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成为了这里的常客,“铁棚”也被改为了“铁朋”。
他家的小锅米线口味偏重,酥润可口的米线配合着微咸中辣的汤底,吃起来相当过瘾,如果再放入一根油条,蘸着汤底吃,滋味实在是妙不可言。店里的面条也很不错,有宽细两种,推荐宽面,筋道,有嚼劲,滋味更甚。
米线所用的鲜肉都是选自土猪的后腿肉,不仅有嚼劲,并且量非常足。一大碗米线端上来,就能看到碗顶满满的一层鲜肉,管饱!管够!管香!
地址:吴井路131号塘子巷口塘荷酒店旁
二、东春小锅米线
昆明老派小锅米线的代表之一,开了20多年了。晚一点去就没座位,要排队等候,环境很差,味道却逆天,回头客超多。来这里吃米线简直就跟打仗差不多,人山人海的阵势,抢停车位,人挤人,抢座位,身旁站满各种等座的人!
第一眼的感觉是,尽管环境很一般,但到了11点中,一楼二楼开始爆满。记得一个同事曾经对这家店进行过评价:“吃了那么多小锅米线,这是让我最动情最信服的一家。”这个评价,简直把它吹上了天,不过,直到我进店细细品味,才发现,跟他说的不相上下。
他家煮小锅米线用的是铜锅,受热很均匀,其次是煮米线的汤用上好的骨料,经过10多个小时熬出来的。
小锅粗米线和小锅宽面必吃,加个臭豆腐帽子!爽!
看着就很好吃,站着吃也值得!
地址:西山区金碧路363号(时代广场)
三、端仕小锅
话说这是昆明小锅米线的鼻祖!端仕小锅的由来是民国中期,在昆明走街串巷挑着炉火卖米线、饵丝的几家玉溪人,有了一点积蓄后先后在当时的端仕街经营起自己的堂口,由于口味不错,当时昆明人想吃碗米线,就会说“走,去吃端仕小锅。”据说端仕街的来由,是因为当时那条街是衙门的断事司所在,断事街叫着叫着就成了端仕街。
百年老店传承至今,一直保留的就是对食物的认真和对口感的把控,在这点上,端仕家做的很好,但就是生意没铁朋和东春好,可能是大众口味的变了吧!
口味在吃过的几顿小锅米线里确实不错,汤口不至于过咸,酱料调味也不会喧宾夺主,叶子煮的很入味绵软,火候控制好。价格中等贵,是能让人吃几代人的昆明味道。
现在去端仕小锅,我更乐意吃的是他家的饵丝,而不是小锅米线!
地址:文林街73号
四、盛鑫园
这家小店,一家人都在做小锅米线,地地道道的昆明人,味道很正宗!他家的小锅米线香气扑鼻,汤汁浓郁,吃完后,有种回甜的感觉,这才是正宗的小锅米线。
很多顾客都是从官渡区、西山区、呈贡……开车去吃,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还有从香港坐飞机去吃的。固很多去吃过的吃货都说:“这才是昆明最正宗的小锅米线,吃上一碗,汤渣都喝得干净。”
食材简单却百倍用心,正是对每一个味道都严格要求,匠人精神,追求极致,才使得这简单的一碗小锅米线有了不一样的光芒。
米线是温和之物,它不像碱面那样经过碾揉摔打,劲道十足;也不像红薯粉那样有天生的胶质,Q弹人性,它由大米制成,性子谦和,柔软吸味,老少皆宜。天生易消化,在胃里自然受到热烈的欢迎,胃舒服了,心情也就好了。
一烫抵三鲜,米线大柱大柱地甩,特别有滋味,各种香味相得益彰,混合出的味道妙不可言。
米线、臭豆腐、肉沫,它们揉进了各自的特色,就好像一支深得人心的乐队,贝斯手、吉他手、鼓手、主唱默契度极高,弹唱着舌尖美食。
哧溜哧溜地吃着米线,双手捧起碗,大喝一口汤,小锅米线中那恰到好处的酸味、鲜味、甜味和辣味,深得中庸之道,吃一口,小时候的记忆简直是呼之欲出。
地址:昆明市盘龙区鑫安路69号(金星园丁二期对面)
五、芳香小吃
一家破烂不堪的小店,却有着极品美味的小锅米线。
墙面上都是雨水流经过的痕迹,实在是太旧了!
店里面的墙面都是用铁皮“缝缝补补”,老板说已经修了好多回了!但食客不嫌弃,就是觉得他家的好吃!
店虽小,每天要卖几百碗,很忙很忙!
这是一家十多年的老店,开在官渡古镇,有人说,环境很糟糕,但味道超级好。每次去吃都要排队,挤啊挤,直接让人难以呼吸,但也很值得!
味道板扎,还不贵!
地址:昆明市官渡古镇旁古镇老街
六、官渡李记小锅米线
每次说到昆明小锅米线,都有不同的呼声,很多官渡人认为官渡小锅米线才是昆明最正宗的,小编在众多官渡小锅米线中,挑选了一家叫做“官渡李记小锅米线”吃了一下,味道确实很好。
地道农村口味的腌菜,精心熬制的排骨汤料,加上新鲜的韭菜,里面还会放一点豆腐皮。
整体感觉很不错,只是油水多了一点,汤汁相当够味!值得一吃!
地址:关南大道玫瑰湾商铺S308号(近美食一条街)
七、婷亭玉立
这家小锅米线是黑马,名字芳香诱人,味道也如其名,吃上一次,还想天天吃,日日夜夜都吃!
中午人非常多,很多人在等位,菜单上东西不多,就是一款小锅,可选择的就是煮品,米线、细面、宽面和饵丝,油辣子也可选择多少,还有就是肉帽多少也可选!很香浓,非常不错!
已经营八年有余,食材新鲜,真材食料,专营小锅米线、饵丝、面条,味道杠杠的,味道浓厚,也是用的猪油调味,用传统的方式煮,值得一吃!
小锅宽面,非常好吃!面条很有劲道,精华四溢,清香可口,汤汁浓郁厚重!
地址:昆明市盘龙区金实小区金菊路18号
八、青和小锅米线
青和小锅是云南最具商业性的小吃之一,不断蔓延,曾一度做到东南亚,在整体运作模式上,众说纷纭,各有各的观点。作为一款比较时尚的小锅米线,当然,年轻人最喜欢不过了!
臭豆腐,鲜肉,薄荷和米线的结合,总是看着琳琅满目,吃着仙气四溢。
九、万丰小锅米线
在小锅米线这个行业,它的名气很大,几乎一度是代名词,后来逐步被超越了!所以,做餐饮的,价值观还是很重要,管理也更为重要,千万别再出现类似于前段时间发生的问题了!!!用心做美食,才是真理!
万丰在最鼎盛的时候,昆明有好多家分店,就因为他们家的小锅米线是用酱油,酸菜和肉末调制出来的地道滇味而广受欢迎。
与其他家相比较起来,他们家似乎更舍得加帽,肉末很多,吃起来超级香。刚刚出锅时,热气腾腾,老远就能闻到浓郁的香味。
他们家舍得放帽子,很多的肉帽子,可以超过很多家;肉帽子的制作有点意思。
地址:大观路8号(近大观商业城)
十、云仕米线店(原云山小锅米线)
听说过好多次这家米线了,今天有机会去吃了一哈,他家的油辣子确实很香,比较适合大众口味,吃的人也挺多的!
『柒』 昆明哪里有修表的地方
昆明市文林街上,有一家修表老店,店主人老邓的手艺是从祖辈传下来的。老邓说,现在修表的人少了,这个行业也越来越冷清,修表手艺也难有传承人。现在,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市民的表如果有问题,能修理一下多用用;而年轻人如果有机会,也可以学一学修理,说不定哪一天,这个行业又会火起来。找到了这家“佳易钟表商店”。店门口的牌子上写着:“老昆明专修理世界名表”
『捌』 关于介绍一种吃食的散文(350字)
职业 汪曾祺写的
文林街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有各种吆喝叫卖的声音。街上的居民铺户、大人小孩、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小教堂的牧师,和这些叫卖的人自己,都听得很熟了。
“有旧衣烂衫找来卖!”
我一辈子也没有听见过这么脆的嗓子,就像一个牙口极好的人咬着一个脆萝卜似的。这是一个中年的女人,专收旧衣烂衫。她这一声真能喝得千门万户开,声音很高,拉得很长,一口气。她把“有”字切成了“一——尤”,破空而来,传得很远(她的声音能传半条街)。“旧衣烂衫”稍稍延长,“卖”字有余不尽:“一——尤旧衣烂衫……找来卖……”
“有人买贵州遵义板桥的化风丹?……”
我从此人的吆喝中知道了一个一般地理书上所不载的地名:板桥,而且永远也忘不了,因为我每天要听好几次。板桥大概是一个镇吧,想来还不小。不过它之出名可能就因为出一种叫化风丹的东西。化风丹大概是一种药吧?这药是治什么病的?我无端地觉得这大概是治小儿惊风的。昆明这地方一年能销多少化风丹?我好像只看见这人走来走去,吆喝着,没有见有人买过他的化风丹。当然会有人买的,否则他吆喝干什么。这位贵州老乡,你想必是板桥的人了,你为什么总在昆明呆着呢?你有时也回老家看看么?
黄昏以后,直至夜深,就有一个极其低沉苍老的声音,很悲凉地喊着:
“壁虱药!虼蚤药!”
壁虱即臭虫。昆明的跳蚤也是真多。他这时候出来吆卖是有道理的。白天大家都忙着,不到快挨咬,或已经挨咬的时候,想不起买壁虱药、虼蚤药。
有时有苗族的少女卖杨梅、卖玉麦粑粑。
“卖杨梅——!”
“玉麦粑粑——!”
她们都是苗家打扮,戴一个绣花小帽子,头发梳得光光的,衣服干干净净的,都长得很闫K锹舻难蠲泛艽螅丈斓梅⒑冢凶觥盎鹛棵贰保旁谥窭豪铮旅娉淖判孪实穆桃丁S衤篝昔问悄塾衩啄ブ瞥傻聂昔危ɡッ魅私杏衩孜龋缛私杏衤螅乱坏阊危羰欤ㄕ舫龊篝昔紊匣姑飨缘乇A糇排闹剖钡氖种赣『郏谟衩椎哪燮だ铮兜狼逑闱逑愕摹U庑┟缱迮⒆影焉嚼锏南奶旌统跚锎搅死ッ鞯慕滞妨恕!?
在这些耳熟的叫卖声中,还有一种,是:“椒盐饼子西洋糕!”
椒盐饼子,名副其实:发面饼,里面和了一点椒盐,一边稍厚,一边稍薄,形状像一把老式的木梳,是在铛上烙出来的,有一点油性,颜色黄黄的。西洋糕即发糕,米面蒸成,状如莲蓬,大小亦如之,有一点淡淡的甜味。放的是糖精,不是糖。这东西和“西洋”可以说是毫无瓜葛,不知道何以命名曰“西洋糕”。这两种食品都不怎么诱人。淡而无味,虚泡不实。买椒盐饼子的多半是老头,他们穿着土布衣裳,喝着大叶清茶,抽金堂叶子烟,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一边嚼着这种古式的点心,自得其乐。西洋糕则多是老太太叫住,买给她的小孙子吃。这玩意好消化,不伤人,下肚没多少东西。当然也有其他的人买了充饥,比如拉车的,赶马的马锅头①,在茶馆里打扬琴说书的瞎子……
卖椒盐饼子西洋糕的是一个孩子。他斜挎着一个腰圆形的扁浅木盆,饼子和糕分别放在木盆两侧,上面盖一层白布,白布上放一饼一糕作为幌子,从早到晚,穿街过巷,吆喝着:“椒盐饼子西洋糕!”
这孩子也就是十一二岁,如果上学,该是小学五六年级。但是他没有上过学。
我从侧面约略知道这孩子的身世。非常简单。他是个孤儿,父亲死得早。母亲给人家洗衣服。他还有个外婆,在大西门外摆一个茶摊卖茶,卖葵花子,他外婆还会给人刮痧、放血、拔罐子,这也能得一点钱。他长大了,得自己挣饭吃。母亲托人求了糕点铺的杨老板,他就做了糕点铺的小伙计。晚上发面,天一亮就起来烧火,帮师傅蒸糕、打饼,白天挎着木盆去卖。
“椒盐饼子西洋糕!”
这孩子是个小大人!他非常尽职,毫不贪玩。遇有唱花灯的、耍猴的、耍木脑壳戏的,他从不挤进人群去看,只是找一个有荫凉、引人注意的地方站着,高声吆喝:“椒盐饼子西洋糕!”
每天下午,在华山西路、逼死坡前要过龙云的马。这些马每天由马夫牵到郊外去遛,放了青,饮了水,再牵回来。他每天都是这时经过逼死坡(据说这是明永胺帝被逼死的地方),他很爱看这些马。黑马、青马、枣红马。有一匹白马,真是一条龙,高腿狭面,长腰秀颈,雪白雪白。它总不好好走路。马夫拽着它的嚼子,它总是騕騕的。钉了蹄铁的马蹄踏在石板上,郭答郭答。他站在路边看不厌,但是他没有忘记吆喝:“椒盐饼子西洋糕!”
饼子和糕卖给谁呢?卖给这些马吗?
他吆喝得很好听,有腔有调。若是谱出来,就是:
556——532·——椒盐饼子西洋糕放了学的孩子(他们背着书包),也觉得他吆喝得好听,爱学他。但是他们把字眼改了,变成了:
556——532·——捏着鼻子——吹洋号昆明人读“饼”字不走鼻音,“饼子”和“鼻子”很相近。他在前面吆喝,孩子们在他身后摹仿:“捏着鼻子吹洋号!”
这又不含什么恶意,他并不发急生气,爱学就学吧。这些上学的孩子比卖糕饼的孩子要小两三岁,他们大都吃过他的椒盐饼子西洋糕。他们长大了,还会想起这个“捏着鼻子吹洋号”,俨然这就是卖糕饼的小大人的名字。
这一天,上午十一点钟光景,我在一条巷子里看见他在前面走。这是一条很长的、僻静的巷子。穿过这条巷子,便是城墙,往左一拐,不远就是大西门了。我知道今天是他外婆的生日,他是上外婆家吃饭去的(外婆大概炖了肉)。他妈已经先去了。他跟杨老板请了几个小时的假,把卖剩的糕饼交回到柜上,才去。虽然只是背影,但看得出他新剃了头(这孩子长得不难看,大眼睛,样子挺聪明),换了一身干净衣裳。我第一次看到这孩子没有挎着浅盆,散着手走着,觉得很新鲜。他高高兴兴,大摇大摆地走着。忽然回过头来看看。他看到巷子里没有人(他没有看见我,我去看一个朋友,正在倚门站着),忽然大声地、清清楚楚地吆喝了一声:“捏着鼻子吹洋号!……”
(这是三十多年前在昆明写过的一篇旧作,原稿已失去。前年和去年都改写过,这一次是第三次重写了。一九八二年六月二十九日记)
『玖』 职业 汪曾祺 答案
汪曾祺《职业》
--------------------------------------------------------------------------------
2007-06-14
文林街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有各种吆喝叫卖的声音。街上的居民铺户、大人小孩、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小教堂的牧师,和这些叫卖的人自己,都听得很熟了。
“有旧衣烂衫找来卖!”
我一辈子也没有听见过这么脆的嗓子,就像一个牙口极好的人咬着一个脆萝卜似的。这是一个中年的女人,专收旧衣烂衫。她这一声真能喝得千门万户开,声音很高,拉得很长,一口气。她把“有”字切成了“一--尤”,破空而来,传得很远(她的声音能传半条街)。“旧衣烂衫”稍稍延长,“卖”字有余不尽:“一--尤旧衣烂衫……找来卖……”
“有人买贵州遵义板桥的化风丹?……”
我从此人的吆喝中知道了一个一般地理书上所不载的地名:板桥,而且永远也忘不了,因为我每天要听好几次。板桥大概是一个镇吧,想来还不小。不过它之出名可能就因为出一种叫化风丹的东西。化风丹大概是一种药吧?这药是治什么病的?我无端地觉得这大概是治小儿惊风的。昆明这地方一年能销多少化风丹?我好像只看见这人走来走去,吆喝着,没有见有人买过他的化风丹。当然会有人买的,否则他吆喝干什么。这位贵州老乡,你想必是板桥的人了,你为什么总在昆明呆着呢?你有时也回老家看看么?
黄昏以后,直至夜深,就有一个极其低沉苍老的声音,很悲凉地喊着:
“壁虱药!虼蚤药!”
壁虱即臭虫。昆明的跳蚤也是真多。他这时候出来吆卖是有道理的。白天大家都忙着,不到快挨咬,或已经挨咬的时候,想不起买壁虱药、虼蚤药。
有时有苗族的少女卖杨梅、卖玉麦粑粑。
“卖杨梅--!”
“玉麦粑粑--!”
她们都是苗家打扮,戴一个绣花小帽子,头发梳得光光的,衣服干干净净的,都长得很秀气。她们卖的杨梅很大,颜色红得发黑,叫做“火炭梅”,放在竹篮里,下面衬着新鲜的绿叶。玉麦粑粑是嫩玉米磨制成的粑粑(昆明人叫玉米为包谷,苗人叫玉麦),下一点盐,蒸熟(蒸出后粑粑上还明显地保留着拍制时的手指印痕),包在玉米的嫩皮里,味道清香清香的。这些苗族女孩子把山里的夏天和初秋带到了昆明的街头了。……
在这些耳熟的叫卖声中,还有一种,是:“椒盐饼子西洋糕!”
椒盐饼子,名副其实:发面饼,里面和了一点椒盐,一边稍厚,一边稍薄,形状像一把老式的木梳,是在铛上烙出来的,有一点油性,颜色黄黄的。西洋糕即发糕,米面蒸成,状如莲蓬,大小亦如之,有一点淡淡的甜味。放的是糖精,不是糖。这东西和“西洋”可以说是毫无瓜葛,不知道何以命名曰“西洋糕”。这两种食品都不怎么诱人。淡而无味,虚泡不实。买椒盐饼子的多半是老头,他们穿着土布衣裳,喝着大叶清茶,抽金堂叶子烟,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一边嚼着这种古式的点心,自得其乐。西洋糕则多是老太太叫住,买给她的小孙子吃。这玩意好消化,不伤人,下肚没多少东西。当然也有其他的人买了充饥,比如拉车的,赶马的马锅头①,在茶馆里打扬琴说书的瞎子……
卖椒盐饼子西洋糕的是一个孩子。他斜挎着一个腰圆形的扁浅木盆,饼子和糕分别放在木盆两侧,上面盖一层白布,白布上放一饼一糕作为幌子,从早到晚,穿街过巷,吆喝着:“椒盐饼子西洋糕!”
这孩子也就是十一二岁,如果上学,该是小学五六年级。但是他没有上过学。
我从侧面约略知道这孩子的身世。非常简单。他是个孤儿,父亲死得早。母亲给人家洗衣服。他还有个外婆,在大西门外摆一个茶摊卖茶,卖葵花子,他外婆还会给人刮痧、放血、拔罐子,这也能得一点钱。他长大了,得自己挣饭吃。母亲托人求了糕点铺的杨老板,他就做了糕点铺的小伙计。晚上发面,天一亮就起来烧火,帮师傅蒸糕、打饼,白天挎着木盆去卖。
“椒盐饼子西洋糕!”
这孩子是个小大人!他非常尽职,毫不贪玩。遇有唱花灯的、耍猴的、耍木脑壳戏的,他从不挤进人群去看,只是找一个有荫凉、引人注意的地方站着,高声吆喝:“椒盐饼子西洋糕!”
每天下午,在华山西路、逼死坡前要过龙云的马。这些马每天由马夫牵到郊外去遛,放了青,饮了水,再牵回来。他每天都是这时经过逼死坡(据说这是明永胺帝被逼死的地方),他很爱看这些马。黑马、青马、枣红马。有一匹白马,真是一条龙,高腿狭面,长腰秀颈,雪白雪白。它总不好好走路。马夫拽着它的嚼子,它总是????的。钉了蹄铁的马蹄踏在石板上,郭答郭答。他站在路边看不厌,但是他没有忘记吆喝:“椒盐饼子西洋糕!”
饼子和糕卖给谁呢?卖给这些马吗?
他吆喝得很好听,有腔有调。若是谱出来,就是:
556--532.--椒盐饼子西洋糕放了学的孩子(他们背着书包),也觉得他吆喝得好听,爱学他。但是他们把字眼改了,变成了:
556--532.--捏着鼻子--吹洋号昆明人读“饼”字不走鼻音,“饼子”和“鼻子”很相近。他在前面吆喝,孩子们在他身后摹仿:“捏着鼻子吹洋号!”
这又不含什么恶意,他并不发急生气,爱学就学吧。这些上学的孩子比卖糕饼的孩子要小两三岁,他们大都吃过他的椒盐饼子西洋糕。他们长大了,还会想起这个“捏着鼻子吹洋号”,俨然这就是卖糕饼的小大人的名字。
这一天,上午十一点钟光景,我在一条巷子里看见他在前面走。这是一条很长的、僻静的巷子。穿过这条巷子,便是城墙,往左一拐,不远就是大西门了。我知道今天是他外婆的生日,他是上外婆家吃饭去的(外婆大概炖了肉)。他妈已经先去了。他跟杨老板请了几个小时的假,把卖剩的糕饼交回到柜上,才去。虽然只是背影,但看得出他新剃了头(这孩子长得不难看,大眼睛,样子挺聪明),换了一身干净衣裳。我第一次看到这孩子没有挎着浅盆,散着手走着,觉得很新鲜。他高高兴兴,大摇大摆地走着。忽然回过头来看看。他看到巷子里没有人(他没有看见我,我去看一个朋友,正在倚门站着),忽然大声地、清清楚楚地吆喝了一声:“捏着鼻子吹洋号!……”
(这是三十多年前在昆明写过的一篇旧作,原稿已失去。前年和去年都改写过,这一次是第三次重写了。一九八二年六月二十九日记)
『拾』 ·昆明哪有卖<全职猎人>的漫画
文林街新建设电影院对面.是一个老民居,刷着绿漆的,很明显.店面太小了,他们的漫画就没有放在架上,你要问店员,他们会拿给你
还有一家,也在文林街,文林街与文化巷的交口,叫汉得,有不少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