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帽子知识 > 吴三桂汉奸帽子摘不掉

吴三桂汉奸帽子摘不掉

发布时间:2022-06-16 02:18:57

❶ 陈圆圆因为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背上了什么黑锅

每当史书写到朝代灭亡的时候,总会突出几个红颜祸水。

从最早的妹喜到妲己再到褒姒,之后还有赵飞燕、冯小怜和杨贵妃等人,似乎没有她们,王朝就不会灭亡。

明末的陈圆圆同样如此,按照传统史书的观点,似乎没有她的存在,吴三桂就不会“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大明就还有救。

这种说法正确吗?当然不正确。在我看来,这是典型的“甩锅”行为。



如果不考虑后来满清坐天下,也不考虑吴三桂后来造反失败,单论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这事,其实算不上什么新鲜事,也实在谈不上有多大错误。

李渊父子在造反时,曾向突厥借过兵;大唐代宗李豫在平定安史之乱时,也曾向回纥借过兵;石敬瑭在造反时,同样曾向契丹人借过兵。

我们现在盖棺定论地来看吴三桂,他自然就是石敬瑭第二。可如果不开前后眼,谁敢说当时的吴三桂不会变成李渊第二或李豫第二呢?

全然不顾明末利益纠缠的乱局,却简单粗暴地把一切责任推给陈圆圆这个弱女子,实在是太没有担当了。

❷ 吴三桂是大汉奸,还是促进祖国统一、民族融合的爱国者

吴三桂是明朝的将领,他的国家是明朝,而不是后金,况且后金是反政府武装组织,吴三桂降清的行为显然是叛国,谈何爱国?

再到康熙削藩,如果他真的爱国,他是不是应该老老实实将权力交给清政府?可是他这么做了吗?康熙十二年,吴三桂自封周王,而且还毫不要脸地打着“兴明讨虏”的旗号,康熙十七年在衡州登基称帝,国号大周。

吴三桂先背叛明朝,再背叛清朝,他从始至终都谈不上爱国,在明朝不爱国,到了清朝也仍然不爱国,他只是在尽可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并试图扩张自己的利益。

在几百年前,吴三桂只是纯粹为了自己的利益放清军入关,何况他又不是穿越者,他能想到几百年后的中国现状?

将促进祖国统一、民族融合的帽子扣到吴三桂的头上,恐怕已经死了几百年的吴三桂都能笑醒,竟然会有这么愚昧可笑的人为他洗白。

❸ 吴三桂就算不造反,也能在西南称王称霸,他为何偏要造反

明末清初这段时间,吴三桂可谓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如果没有他开关让清军进门,清军一定不会这么容易的取得天下,可以说他是清朝的大功臣,可他竟然之后又要造反,从而被撤藩,最后惨死,那么如果他不造反的话,他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呢?

其实吴三桂只是在给自己洗白,为了像汉人证明自己不是卖国的汉奸,如果吴三桂真的成功反叛,他就可以称自己是曲线救国,但事情已成定局,这汉奸的帽子,他的确是坐实了的。这就可谓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这臭名确实遗留千古了。

❹ 吴三桂的资料他真是千古罪人吗大汉奸

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东人,祖籍江南高邮(今江苏高邮),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
崇祯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封平西王。顺治十六年(164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引兵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南明永历帝。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晋封为平西亲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吴三桂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史称"三藩之乱"。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市)登基为大周皇帝,国号大周,建都衡阳。建元昭武。同年秋在衡阳病逝。

❺ 叛明降清,都说吴三桂是个大汉奸,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吴三桂背离大明,向清朝投降。这时,虽然清朝表面上给了吴三桂一些奖励,但心里还是不太放心。吴三桂被派往西南去消灭南明部队。吴三桂也知道,清朝为了与明朝彻底决裂,让自己消灭南明势力。吴三桂见南明已经退势,更应清廷的要求,消灭南明势力,再率部队入侵缅甸,带回南明永历帝处决。 这次令清廷满意,让吴三桂驻扎云南省,守护西南。

朝廷又剥夺了吴三桂在云贵地域的司法权力,吴三桂内心不满意,理由苗疆有事用兵,向朝廷报复性索要大批量银饷,让自己和康熙皇帝的矛盾更加尖锐。吴三桂虚情假意的愿意撤藩,实则打算领兵开始抵抗。

康熙皇帝非常明白,早就准备好与吴三桂决战了。吴三桂击杀云南省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领兵大元帅,居然还打着了光复大明的幌子,开始举兵。世人都知道吴三桂,叛变了大明。诛杀了南明永历帝,这个时候又打着大明的幌子,谁还会信他呢?

❻ 吴三桂真是汉奸吗如何评价吴三桂

铁杆汉奸,如果不是汉奸,何来清朝高官,即使初心不是,但是做了人家的官,这个帽子就落实了。

❼ 有没有证明吴三桂不是汉奸的历史事件,要带有古文证明

吴三桂发动内战一事,不足取,亦不足以称道,但他为满清统一中国,不能认为是罪过吧!长期以来,论定三桂是个“大汉奸”,这不是满清的观点,而是近世汉人给的一个新称呼,既然满、蒙古、汉、回、藏等数十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不可分割的成员,无论哪个民族建立政权,都或多或少地有其他民族加入,这是中国历史上常见的现象。 少数民族加入汉人政权,无可非议,那为什么就不允许汉人加入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呢?这种不平等地看待民族问题,实则还是大汉族主义在作怪。以当时的形势而论,明已分崩离析,而且这个政权已腐败透顶,延至南明三个小朝廷,又有哪个是开明政权?他们已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为什么还必须扶植他们苟延残喘呢?它们的存在,对于人民,对于历史,都是一个无用的废物。我们要求当时的明朝将吏必须忠于这个腐败政权,不见得明智。如同出自南明小朝廷的立场,提倡对它“愚忠”到底,反对任何人降清。这实在没必要。每个人在大事变面前,都有权利做出自己的选择。 在吴三桂之前,也包括以后,有多少汉官汉将在明清(后金)斗争中选择了清(后金)政权,人数之多,以千计,以万计,以十数万计!我们能一概予以否定吗?显然不能。他们不受谴责而独责吴三桂之降清亦有失公平。我们不能按今天的观点指责这个那个人选择的道路不对,或正确,或错误,而只能从历史发展的眼光,从是否符合当时历史的发展趋势来加以判断和评论。以明清两个政权而论,都是封建政权;从世界大范围来说,在英国已开始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那么,明清两个政权比之资本主义,都是落后的政权,谈不上哪个政权更进步。但从国内而论,我们则不能不说,清政权是一个新生的有作为的政治势力,它要取明而代之,亦属必然之势。所以,在历史转变及两代王朝鼎革之际,一些人乃至相当多的汉人涌入清政权,亦是历史大势所趋。我们对此无须大惊小怪,也无须去指责他们,甚至给戴一顶“汉奸”帽子。 见李治亭《吴三桂大传.结束语》

❽ 吴三桂做汉奸是逼于无奈还是因为他贪慕虚荣

644年一年之内,紫禁城的龙椅上坐过三个皇帝,直接促成这一历史的人物,正是吴三桂。
吴三桂能够成为影响历史的人物,不得不追溯他的发迹史。其父吴襄为明将,而吴三桂在十六七岁时就应试武功并中得武举。不过,吴三桂能够迅速升迁,乃由于他家与关东豪族祖大寿一家有亲戚关系。吴三桂的家庭背景和非凡天资,终于让他在崇祯五年(1632年)20岁就荣升为游击将军。
自努尔哈赤起兵反明、高迎祥、李自成起兵举义后,明朝的精兵良将已经在长期战争中丧失殆尽,最优秀的军事人才在崇祯皇帝的猜忌和文臣党争中也逐一凋零。然而吴三桂却是一个例外。崇祯四年(1631年),吴襄在皇太极于8月发动的大凌河之役中,在增援大凌河战斗中因逃跑而导致全军溃败,遂被削职,但吴三桂仍然被朝廷留在军中供职。吴三桂在27岁时被任命为宁远团练总兵,在次年五月与清兵在杏山的遭遇战中,吴三桂一得到警报,立即出动3000人马“长驱直过杏山”,“与贼血战”。最后他奏报战斗“大获全胜”。
忠孝和背叛
然而在决定明清战争命运的松山决战中,一向被明朝视为“敢战”的吴三桂,未能和主帅兼老师洪承畴同命运,反而擅自撤逃。惟一可能解释,是吴三桂为保存自身性命和自家的军事实力。由于崇祯正在全力争取以祖大寿和吴三桂为代表的关外豪族,所以吴三桂几乎从来没受到的惩罚。
李自成东渡黄河向北京进军后几天,崇祯就曾在德政殿召集大臣商讨调吴三桂入关事宜。其时崇祯征召全国兵马“勤王”,几乎无人响应,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是朝廷惟一能够调动的机动力量。
然而受封“平西伯”的吴三桂接到勤王的圣旨,从驻守的宁远(今天辽宁兴城)到山海关120公里距离,竟走了八天。这其中有没有政治上的权衡,后人已不可考。事实是,当吴三桂迟迟抵达河北丰润,崇祯皇帝已于前日自缢于煤山。吴三桂于是感到再去勤王已没有实际意义,马上拨转马头回师山海关。在崇祯下令吴三桂入关前,为反驳吴三桂有降清之意的谣言,吴襄曾很肯定地说:“三桂忠孝,必不至此。”
从降李到乞兵的剧变
李自成曾各种方式招降吴三桂,对此,吴三桂曾高姿态表示:“都城失守,先帝宾天,三桂受国厚恩,益以死报国。”但他最后故意逼问下属,“今闯王使至,其斩之乎,抑迎之乎?”当诸将在他带着暗示和压力的迫问下终于回答“今日死生惟将军命”时,吴三桂终于决定“报使于自成,卷甲入朝”。
吴三桂投降李自成,但还是全军缟素为崇祯举哀。他的这一举动又补给自己一笔。吴三桂在投降李自成后,按说已经进行了一轮政治抉择。但戏剧性的是,又出现了刘宗敏抢劫陈圆圆的变数。
在将山海关交付李自成手下后前往北京途中,吴三桂得知父亲吴襄被捕,反应起初是并不在意:“此胁我降尔,何患!”然而当得知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掠走后,终于咬牙切齿,“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见人耶!”当下立刻反军攻克山海关,并复信吴襄,声称“父既不能为忠臣,儿亦安能为孝子乎?”
李治亭认为,吴梅村讽刺吴三桂为了一个女人而投降清朝,实在是忽视了对待一个女人态度的背后,是面对两大阵营的政策问题。“反过来说,刘宗敏为了占有一个女人,不惜拷掠吴襄,而完全不顾及吴三桂,这不是自坏大事吗?陈圆圆与吴三桂对于农民军孰轻孰重,一目了然。所以刘宗敏占有圆圆,不能说只是一个女人的问题,恰恰相反,是一个重大策略的原则问题。”
到底是吴三桂因一个女人投降了清朝,还是李自成、刘宗敏因一个女人而失去了到手的政权,谁自种了更大的悲剧和遗憾,实在一目了然。此前吴三桂多次受清朝劝降却未同意,而吴三桂因陈圆圆反李,有人提出“借北兵(清兵)进关,共歼‘李贼’”。《平西王吴三桂传》记载吴三桂在清兵统一全国后对当时决策的回忆:“正值闯贼构乱,召卫神京,计不能两全,乃乞师本朝(清朝),以雪君父大仇。”然而事实上,他未能全力救君,也放弃李自成的和解而导致父亲和全家被杀,最终一心复仇,终与陈圆圆团圆。
从乞兵到降清的转折
1644年4月15日,清摄政王多尔衮接到吴三桂的书信,信中请求“乞念亡国孤臣忠义之言,速选精兵,直入中胁、西胁,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则我朝之报北朝者,岂惟财帛?将裂土以酬,不敢食言。”信中,吴三桂仍以“亡国孤臣”名义,恳请清朝出兵助他复仇,再图明朝“中兴”。李治亭认为,吴三桂在明亡之初的确并无降清念头。
《谀闻续笔》曾记载吴三桂请求多尔衮“毋伤百姓,毋犯陵寝。访东宫(明太子)及二王所在,立之南京,黄河为界,通南北好”。显示出他复明的确存在真诚性。而此后他在讨清的檄文中指责多尔衮“逆天背盟,乘我内虚,雄居燕都,窃我先朝神器”,清朝官方对此不敢正面回答,更显示吴三桂当年与清朝的盟约并非子虚乌有。然而在山海关之战击败李自成后,多尔衮以顺治皇帝名义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并令吴三桂以下各将领和吴军全部剃发,这标志着吴三桂已经彻底投降清朝。
弑君:自以为智,而适成其愚
吴三桂消灭李自成起义军后,南明朝廷不知他已经投降清朝,有人甚至称赞他“克复神京,功在唐郭、李之上”,拿他和唐朝中兴名将郭子仪和李光弼相比。南明弘光政权皇帝还称赞吴三桂“雪耻除凶,功在社稷”,并封他为蓟国公,派专人将五万两白银的赏赐从海路运送给他。吴三桂在接到南明使团的信件和册封文书后,不启封原件交给了摄政王多尔衮,并谢绝了南明政权的一切赏赐。不过此时的吴三桂表示对南明“终身不忍一矢相加遗”,甚至在多铎消灭南明弘光政权后,还在清朝为崇祯修陵墓时主动捐银一千两,表示不忘故主。
然而吴三桂最终在对南明政权的追剿中却穷追不舍。在抓捕永历后,和吴三桂在一起的内大臣、满将定西将军爱星阿提出将永历献俘北京,让朝廷处置,而吴三桂为了确立自己的不世之功,力主朝廷将永历就地处决。4个月后,清朝廷批复到达云南:“着将永历正法”。在如何处决永历的过程中,吴三桂显现出对前恩主的残忍无情,决意“骈(斩)首”。最后仅因为安南将军、满将卓罗极力反对,以永历“也曾当过中国皇帝,应当全其尸首,何必用斩!”吴三桂这才勉强同意。
削藩和叛清:反复无常的悲剧
所谓“三藩之乱”,李治亭认为,康熙将尚可喜当作凶谋毫无根据,实际上,尚可喜至死未背叛清朝,而康熙怀疑吴三桂早有异心也缺乏根据。《平滇始末》记载,吴三桂侄子和女婿对康熙撤藩的直接反应是,如果顺从朝廷撤藩的命令,“就迁于辽东,他日朝廷吹毛求疵,我们只能引颈受戮!不如举兵,父子可保全!”可见吴三桂再次反叛清朝,并非完全是野心使然,更多乃是对康熙撤藩政策和手段的绝望。
1681年吴三桂叛军被全部肃清后,吴三桂的子孙后代最终被彻底杀光。李治亭认为,简单将吴三桂称为“逆贼”和“逆臣”的说法,仅仅是康熙以来清朝给吴三桂作出的结论。“将战争责任全部推到他身上也有违历史事实,是不公道的”。
所以从上面的资料来说 他既有他的无奈之处 也有后期他自取灭亡之处。

❾ 吴三桂造反成功能摘掉汉奸的帽子吗

不能,因为他引清兵入关直接导致明朝灭亡已成定局!

❿ 历史对吴三桂的真实评价是什么

人们口中,他永远也摆不了“汉奸”的称号。但客观的历史只会客观评价:顺治九年初(1652),走投无路的桂王政权,与孙可望、李定国的大西军在贵州安隆联合。同年3月李定国带领苗、瑶、彝各族人民组成的8万大军,出湖广、下广西、南入广东,再回师湖南,出兵9个月,纵横3000里,大破清军数十万。李定国的战绩引起了大西军另一位首领、张献忠义子孙可望的妒忌。为了表现自己,孙可望不按计划擅自出兵,结果大败,湖南、两广复为清军占领。孙一错再错,恼羞成怒后同室操戈,攻打李定国,兵败后背叛投了清军,反清事业进入低谷。农民军力量遭受严重损失,李定国只得从贵州接回被孙可望劫持的永历帝返回云南根据地。顺治十六年(1659),清军分3路进攻云南,不久昆明陷落,永历帝逃亡缅甸,李定国退到盂艮(云南边境),垦荒种地,坚持斗争。康熙元年(1662)春,吴三桂领清兵入缅甸,桂王被俘,后被杀于昆明。同年7月,李定国在勐腊忧愤而死,享年42岁。自年至1658年,永历小朝廷在云南有6年比较安稳的日子,就是在这一时期,铸造了质量上乘、不同版别而风格相同的小样“一分”永历通宝。
3.永历通宝五厘。同小样一分很相似,书写上也很有特色。我们目前所见两种版别,“木、日”历,“一水”永和“禾、日”历,“一水”永。似乎比小一分还复杂,从永字情况看,可能是前后不同时期在云南铸造。铸量不大,比小样一分少见。

与吴三桂汉奸帽子摘不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呢风衣款式图片 浏览:718
衣下摆怎么塞 浏览:483
那我的帽子呢的英文 浏览:22
中长男装品牌及商品 浏览:165
芜湖的女装服装批发在哪 浏览:565
和平精英卡白色裤子 浏览:935
什么面料做羽绒服好 浏览:150
保暖内衣品牌排行榜十强品牌 浏览:207
唤觉折扣店女装批发 浏览:643
打儿童帽子怎么打法 浏览:778
带豆豆鞋配什么衣服裤子 浏览:700
复古旗袍怎么穿出都市时尚感 浏览:60
白色最佳搭配裙子图片大全 浏览:419
衬衫领针织衫配什么外套好看吗 浏览:806
灰色围巾代表什么意思 浏览:54
清影旗袍害怕吗 浏览:513
织帽子起针方法 浏览:548
江苏t恤女批发 浏览:685
璞玉璞玉中装唐装旗袍 浏览:694
绿黑色上衣搭配什么裤子图片 浏览: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