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非洲舞蹈的加纳舞蹈
加纳的民间传统仪式很多,几乎每逢举行某项仪式,都跳与仪式相适应的舞蹈,尤其是葬礼时是绝对不可缺少舞蹈的,否则会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兆头。葬礼中最经常跳的一种舞蹈是阿散蒂族的阿多华舞。这种舞蹈有着多种跳法,既可独舞,也可群舞,有男有女,场面精彩。这种舞蹈还可以作为交际舞蹈在公众场合里跳,也可以在战争爆发之前跳而借以鼓舞士气。舞蹈时,演奏用葫芦和串珠制成的乐器,敲打一面金属锣在一旁伴奏,围观者拍手伴和。 在加纳普遍流行的现代舞蹈名叫海莱夫舞,这种舞蹈是从传统舞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传统舞蹈的那种强烈的节奏感,除了管弦乐器伴奏外,还有非洲鼓。随着歌声、乐声和鼓声,舞蹈者自由奔放地跳动,无拘无束,动作开放,体现出浓厚的非洲风格。海莱夫舞是一种融东方和西方舞蹈优点为一体的舞蹈,广泛受到人们的欢迎,已经超越加纳国界,流行到许多非洲国家。
㈡ 为什么集中体现非洲黑人舞蹈艺术特征的是鼓舞
集中体现非洲黑人舞蹈艺术特征的是鼓舞。非洲鼓舞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有木鼓、水鼓、战鼓、陶罐鼓、葫芦鼓等几百种。非洲的鼓造型繁多,大小也悬殊,小的鼓可用手握,大的鼓要使人站在凳子上敲打。鼓的周围还有一些装饰物,如金属片或小铃铛,有的鼓里面装一些豆子或珠子,敲起来使鼓音不显得单调。在众多的非洲鼓中,遍布使用的鼓是“达姆·达姆”鼓,它是一种单面蒙鼓皮的中型鼓,平时用来传递情报,节庆典礼时是舞蹈表演的伴奏乐器。
鼓舞,在非洲是最受重视的舞蹈,在国王宴庆、巡视、迎宾、举行大型庆典活动时表演。“在布隆迪共和国,鼓乐一般与舞蹈相结合:十多名表演者身穿红、白或绿、白间色的袍子,系着腰带,胸前和胳膊上交叉佩戴各色珠链装饰品,头顶大鼓,边敲边上场,围成一个半圆形的圈。然后,演员们各自取下大鼓,置于面前,同时圈中另置一大鼓,由演员轮流上前击奏表演。他们时而凌空腾跃,时而旋转舞蹈,并且伴以歌唱。强烈的节奏和密骤的鼓点,热闹而狂欢的场面,震天动地,非常精彩。”
㈢ 非洲舞蹈
非洲居民,男女老幼,不仅能歌,而且善舞。唱歌跳舞,是非洲大陆上最普遍、最受欢迎的民间传统娱乐活动形式,如同东方人日常生活中须臾不可离开盐一样,非洲人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歌和舞。高兴的心情要通过唱歌跳舞来表达,忧伤的情绪要通过唱歌跳舞来排泄;获得一笔收入要唱歌跳舞进行庆贺,即使明天可能揭不开锅今天也要照样唱歌跳舞。每逢婚丧嫁娶或者欢庆佳节,非洲人常常要通宵达旦地跳舞;就是平时工作间歇之际,劳动休息片刻,只要一听到鼓声或者乐曲声,他们便会扭动身子,情不自禁地跳起来;那些少年儿童们在这种环境中受到熏陶,从小就养成了痴爱跳舞的习惯。走在非洲的大地上,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如果您遇上一名非洲儿童,即使语言不通,您只要双手击掌,活泼可爱的儿童就会当场给您表演一段舞蹈。非洲的舞蹈拥有如此广泛的群众基础,难怪人们将非洲称为“一个热情奔放的歌舞之乡”。
非洲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早在6000年前非洲大陆就已经出现了舞蹈。舞蹈是非洲民族最古老、最普遍、最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非洲光辉灿烂文化的宝贵遗产。非洲舞蹈种类繁多,大体上可以分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人舞蹈和流行非洲北部地区的阿拉伯舞蹈两大类。黑人舞蹈又可以分为传统的仪式性舞蹈和民间的娱乐性舞蹈。非洲舞蹈是非洲劳动人民在生产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多用来表现烧荒、播种、收割、狩猎等场面以及人们对图腾的祟拜,保持着淳朴的民族风格,具有古香古色的特点。非洲舞蹈也是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的,它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以强烈的节奏、丰富的感情、充沛的活力、磅礴的气势以及变化万千的舞姿著称于世,在世界文化艺术的园地里占有一席重要地位。正是由于非洲舞蹈始终保持着独有的风格和新鲜的活力,深受非洲人民所喜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也不管人们是处在兴奋之中还是处在悲伤之中,总是借用舞蹈来抒发自己内心世界的感情。 观赏非洲人的舞蹈,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可以给人以信心和力量。非洲舞蹈动作粗犷有力,旋律强烈感人。舞蹈者常常剧烈地甩动头部、起伏胸部、屈伸腰部、摆动胯部、扭动臂部、晃动手脚、转动眼珠等,几乎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在剧烈地运动。不消几分钟功夫,舞蹈者就会汗流侠背,气喘吁吁,个个表演得如痴如醉,一丝不苟。在非洲的许多地方舞蹈中,男人们赤裸着上身,涂着黑白相间的花纹,下身围着用各种各样兽皮制成的裙衣,头上插着各种颜色的羽毛。妇女们身着古典式民族服装,手腕和脚腕上缠绕着一串串贝壳、兽骨片以及小铃铛,贝壳和铃铛发出悦耳的响声,羽毛和兽皮似彩云飘动,使观看者眼花缭乱,耳目一新。 非洲舞蹈表现形式丰富多采,而且田地区不同显得纷繁多样。位于西非地区的加纳这个国家,是非洲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有着 悠久的民族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化,民间传统舞蹈十分发达,素有“非洲舞蹈之乡”的称号。尽管加纳的民间传统舞蹈纷繁多样,但大致上可以从宗教、地理、气候等方面来区分它们。 在加纳的传统舞蹈中,受宗教影响的舞蹈所占比重非常之大。加纳的宗教舞蹈一般是在祭祖、祭神、祭物时跳的,其特点是结构严谨,动作复杂,边跳边唱。唱词内容为特殊的礼拜语言、诗歌和习俗等,舞蹈者只有经过严格训练才能领会掌握。加纳著名的宗教舞蹈有埃维族的雅雅舞、布朗斯族的阿波舞以及北部地区的蒂加利舞蹈等。 加纳的民间传统仪式很多,几乎每逢举行某项仪式,都跳与仪式相适应的舞蹈,尤其是葬礼时是绝对不可缺少舞蹈的,否则会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兆头。葬礼中最经常跳的一种舞蹈是阿散蒂族的阿多华舞。这种舞蹈有着多种跳法,既可独舞,也可群舞,有男有女,场面精彩。这种舞蹈还可以作为交际舞蹈在公众场合里跳,也可以在战争爆发之前跳而借以鼓舞土气。舞蹈时,演奏用葫芦和串珠制成的乐器,敲打一面金属锣在一旁伴奏,围观者拍手伴和。 方腾弗罗姆舞是加纳人在最隆重场合跳的一种舞蹈,这种舞蹈因伴奏需要使用方腾弗罗姆鼓而得名。方腾弗罗姆鼓音调深沉,其声冬冬,如泣如诉,显得庄严而神圣,听后令人肃然起敬。舞蹈者以优美的姿势和刚劲的动作,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 阿萨福舞是加纳舞蹈中场面最隆重的一种,人们常常用这种舞蹈来表现战争的壮观场面,因而又叫“战争舞”,或者“爱国舞”。在雄壮的鼓声和响亮的喇叭声的伴奏之下,数百名身着军士服装的舞蹈者,挥动长矛和弓箭,高唱着战斗歌曲,群情激昂,威武庄重。 在加纳普遍流行的现代舞蹈名叫海莱夫舞,这种舞蹈是从传统舞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传统舞蹈的那种强烈的节奏感,除了管弦乐器伴奏外,还有非洲鼓。随着歌声、乐声和鼓声,舞蹈者自由奔放地跳动,无拘无束,动作开放,体现出浓厚的非洲风格。海莱夫舞是一种融东方和西方舞蹈优点为一体的舞蹈,广泛受到人们的欢迎,已经超越加纳国界,流行到许多非洲国家。 在东部非洲的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等国家,人们喜爱跳一种称之为“砍刀舞”的舞蹈。在一阵阵激昂的“哒哒、哒哒哒”的鼓声中,数名武土装扮的男青年登台表演,他们腰系兽皮,脚缠铃铛,迈着急速矫健的舞步,剧烈抖动黝黑发亮的身躯,手中闪闪发光的砍刀左挥右劈,舞台发出有节奏的沉闷响声,恰似猛虎下山,犹如雄狮出林,观众屏息凝视,仿佛置身于奋勇杀敌的疆场。这种充满生机的舞蹈气氛令人倾倒,使人振奋。 北部非洲的居民喜爱跳富于阿拉伯风格的舞蹈。这种融西亚和非洲地区文化和生活习惯的阿拉伯舞蹈轻松舒展,热情奔放,活泼欢快,但舞蹈动作难度较大,而且多要用名叫安达鲁西的音乐伴奏。男性舞蹈者动作刚劲有力,下肢和脚部频频踏跺,发出阵阵宏亮的响声;女性舞蹈者突出上肢和腰部的动作,犹如轻云薄雾,柔软多情,频频向观众抚媚动人地微笑,引得观众中爆发出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在埃及等国的民间流行着一种称之为“东方舞”的舞蹈,这种舞蹈为女性的单人舞蹈。舞蹈者生得姿容艳丽,意态妖娆,非常标致。如果具有一定古文知识的中国人出席观看,马上会联想到《今古奇观》中对美女的描写:“蛾眉带秀,凤眼含情,腰如弱柳迎风,面似娇花拂水。体态轻盈,汉家飞燕同称;性格风流,吴国西施并美。蕊宫仙子调人间,月殿嫦娥临下界。”您若不信,请看:体态娇美的舞蹈者,迈着轻盈的舞步,细腰扭动,肥臀摇摆,酥胸颤抖,舞姿优美迷人,使在场的观众看得目不转睛,眼不斜视,如痴如醉,遐想联翩,沉浸在欢乐与陶醉之中。东方舞的姿态优美主要体现在舞蹈者身上肌肉的颤动,那些身怀绝技的舞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腰部、腹部的肌肉,需要时令其颤动,而附近的肌肉则纹丝不动,亲眼目睹这种情景,让人不得不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佩服的感觉。东方舞,又名“肚皮舞”,最初为欧洲的宫廷舞蹈,后来奥斯曼帝国占领北非后,渐渐传入埃及等国民间。 在那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贫困的女性们迫于生计,在街头或者餐馆里强装笑颜,跳着肚皮舞,让那些贪色之徒饱览自己的肌肤后施舍一些钱财,用于养家糊口。今天,这种舞主要盛行在娱乐场所,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消遣。在当地,那些有身份的人款待宾客,总是邀请舞女跳东方舞,宾主吃着美味佳看,欣赏动情的东方舞姿,视为一种高雅的礼遇,因此,也有不少人将东方舞称之为“如同芭蕾舞一样的高级舞蹈艺术”。庆贺喜庆之时,热闹的婚礼场上,更是少不了要有舞女跳东方舞助兴。在当地,许多妇女都会跳东方舞,不少女孩子的东方舞技具有相当的水平,可以说,东方舞在北部非洲地区是一种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舞蹈。 总之,在非洲的文化艺术园地里,舞蹈犹如盛开的鲜花,普遍受到人们所喜爱、赞誉和观赏。
㈣ 帮忙找非洲鼓资料
非洲音乐概况
非洲大陆有数十个国家、数百种语言和难以计数的族群和部落,聚居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黑人分两大民族(赤道以北、埃塞俄比亚以西至大西洋沿岸,肤色黝黑的苏丹人;赤道以南,肤色浅黑的班图人)和四个少数民族(东非之角的含米特人;马达加斯加的马来人与黑人的后裔部落;西南非洲的柯依桑诸部落;散居于中非热带丛林中的俾格米人)。�
由于众多繁复的部族和各种外来的影响,非洲的音乐文化既千差万别,丰富多样,又具有黑非洲民族音乐的共同特性,相互联系而具有共同的传统。例如,非洲各部族的音乐的共性是,西非和中非的复杂多变的节奏,旋律中常见三度音程进行;东非和南非的比较稳定的调性,多种形态的多声部演唱、演奏,以及对鼓的喜爱和崇拜等。�
非洲黑人音乐与社会生活有着极为直接、紧密的联系,音乐几乎伴随着人们所有的活动,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非洲,音乐活动多数是随着日常生活进行的,许多劳动往往有音乐相伴随,音乐在许多重要仪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喜庆节日或农闲时节,各种音乐活动常常带有社交的性质。他们通常都是在露天环境中进行,或者是一个广场、市场,或者是一片树林、一个庭院、一处陵墓。在这种公众活动中,自发聚集在一起的一般都是同一部落或使用同一语言的人。他们通过集体音乐舞蹈演出、载歌载舞的狂欢,加强彼此的感情,加强部落成员间的联系。这时无论男女老幼,都既是观众又是演员。他们都可以参加到合唱、乐器合奏和舞蹈中去。即使在有专业音乐家表演的场合,他们与观众也没有截然分开的界线。总之,在非洲,音乐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它既注重艺术性,又强调社会性、政治性和宗教性;它既可纯粹用于娱乐,又可以成为传递信息的手段,而且还是部落成员表达共同感情和意志的重要渠道;它既可以颂神,又可赞美人,还可以用来驱魔祛病。�
3.非洲音乐的特征�
第一,非洲有多种特殊类型的音阶,非洲音乐的旋律通常是围绕着一个或几个骨干音而进行的,有时干脆只由某种音型的不断反复构成。非洲音乐的音域较窄,乐句比较短小,常作反复,很少听到悠长的旋律线和丰富的装饰音和各种变奏。�
第二,非洲音乐具有一种自然多声性倾向。经常可以看到两声部结构的歌曲和器乐曲,有的是主调式的多声部,也有的是复调式的多声部。�
第三,特殊的节奏是非洲黑人音乐中最重要的因素。非洲音乐的节奏强烈奔放,复杂多变。非洲音乐节奏可分为自由节奏和固定节奏两种。前者无明确的、有规律的律动感,一些地区的哀歌、赞美歌和少数宗教、历史歌曲属于这一类;而后者则具有规则的律动,并且可以借助于拍手、跺脚和敲击乐器,将其律动结构体现和强调出来。非洲音乐的节奏有单线型和多线型两种形式。非洲音乐的节奏具有一种丰富而独特的表现力,它通过单线条和多线条的种种变化和乐器的音色的明暗对比,可以产生交响式的音响效果,并表达出多种不同的内涵。有时,甚至具有语义性,成为一些部落用以传递信息的鼓语。因此,可以认为非洲的节奏是非洲黑人对世界音乐文化的重大贡献。现代的西方通俗音乐和部分艺术音乐作品,都从非洲音乐的节奏中获得丰富的营养和启示。
�
4.现代非洲音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音乐的影响在非洲形成两种潮流。一方面是为教堂、学校和音乐厅而作的专业音乐。另一方面是现代流行音乐,它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非洲大陆,和西方流行音乐一起风靡整个非洲。如西非的一种现代舞曲被称为“高尚生活”,结合了当地传统音色和美国黑人音乐的特点,运用传统节奏,使用各种爵士乐器,有时还加上传统木琴和非洲鼓。在西方音乐的冲击下,传统非洲音乐被保存下来,并有所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重视非洲传统音乐的趋势更有所加强,非洲音乐更加引起国际上的注意。�
1、非洲音乐的概念<BR><BR>非洲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无疑是指整个非洲大陆。但是从包括音乐在内的文化角度来看,往往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即:通常说的“黑非洲”。这是由于北非与西亚同属于阿拉伯地区,无论从历史、民族、语言、宗教,还是从文化方面来讲,北非与西亚的联系要比与黑非洲更为密切。因此,一般民族音乐学和比较音乐学研究中,均将北非音乐和阿拉伯地区音乐连在一起。另外,南非部分白人的音乐,也不包含在非洲音乐范畴内。因此,本教材将非洲音乐界定在撒哈拉以南地区的黑人音乐范围以内。�</FONT>
<P><FONT size=2>2、非洲音乐概况<BR><BR>非洲大陆有数十个国家、数百种语言和难以计数的族群和部落,聚居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黑人分两大民族(赤道以北、埃塞俄比亚以西至大西洋沿岸,肤色黝黑的苏丹人;赤道以南,肤色浅黑的班图人)和四个少数民族(东非之角的含米特人;马达加斯加的马来人与黑人的后裔部落;西南非洲的柯依桑诸部落;散居于中非热带丛林中的俾格米人)。<BR>�<BR>由于众多繁复的部族和各种外来的影响,非洲的音乐文化既千差万别,丰富多样,又具有黑非洲民族音乐的共同特性,相互联系而具有共同的传统。例如,非洲各部族的音乐的共性是,西非和中非的复杂多变的节奏,旋律中常见三度音程进行;东非和南非的比较稳定的调性,多种形态的多声部演唱、演奏,以及对鼓的喜爱和崇拜等。� <BR><BR>非洲黑人音乐与社会生活有着极为直接、紧密的联系,音乐几乎伴随着人们所有的活动,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非洲,音乐活动多数是随着日常生活进行的,许多劳动往往有音乐相伴随,音乐在许多重要仪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喜庆节日或农闲时节,各种音乐活动常常带有社交的性质。他们通常都是在露天环境中进行,或者是一个广场、市场,或者是一片树林、一个庭院、一处陵墓。在这种公众活动中,自发聚集在一起的一般都是同一部落或使用同一语言的人。他们通过集体音乐舞蹈演出、载歌载舞的狂欢,加强彼此的感情,加强部落成员间的联系。这时无论男女老幼,都既是观众又是演员。他们都可以参加到合唱、乐器合奏和舞蹈中去。即使在有专业音乐家表演的场合,他们与观众也没有截然分开的界线。总之,在非洲,音乐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它既注重艺术性,又强调社会性、政治性和宗教性;它既可纯粹用于娱乐,又可以成为传递信息的手段,而且还是部落成员表达共同感情和意志的重要渠道;它既可以颂神,又可赞美人,还可以用来驱魔祛病。�</FONT>
<P><FONT size=2>3、非洲音乐的特征�<BR><BR>第一,非洲有多种特殊类型的音阶,非洲音乐的旋律通常是围绕着一个或几个骨干音而进行的,有时干脆只由某种音型的不断反复构成。非洲音乐的音域较窄,乐句比较短小,常作反复,很少听到悠长的旋律线和丰富的装饰音和各种变奏。�<BR><BR>第二,非洲音乐具有一种自然多声性倾向。经常可以看到两声部结构的歌曲和器乐曲,有的是主调式的多声部,也有的是复调式的多声部。�<BR><BR>第三,特殊的节奏是非洲黑人音乐中最重要的因素。非洲音乐的节奏强烈奔放,复杂多变。非洲音乐节奏可分为自由节奏和固定节奏两种。前者无明确的、有规律的律动感,一些地区的哀歌、赞美歌和少数宗教、历史歌曲属于这一类;而后者则具有规则的律动,并且可以借助于拍手、跺脚和敲击乐器,将其律动结构体现和强调出来。非洲音乐的节奏有单线型和多线型两种形式。非洲音乐的节奏具有一种丰富而独特的表现力,它通过单线条和多线条的种种变化和乐器的音色的明暗对比,可以产生交响式的音响效果,并表达出多种不同的内涵。有时,甚至具有语义性,成为一些部落用以传递信息的鼓语。因此,可以认为非洲的节奏是非洲黑人对世界音乐文化的重大贡献。现代的西方通俗音乐和部分艺术音乐作品,都从非洲音乐的节奏中获得丰富的营养和启示。<BR>� <BR>4、现代非洲音乐<BR><BR>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音乐的影响在非洲形成两种潮流。一方面是为教堂、学校和音乐厅而作的专业音乐。另一方面是现代流行音乐,它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非洲大陆,和西方流行音乐一起风靡整个非洲。如西非的一种现代舞曲被称为“高尚生活”,结合了当地传统音色和美国黑人音乐的特点,运用传统节奏,使用各种爵士乐器,有时还加上传统木琴和非洲鼓。在西方音乐的冲击下,传统非洲音乐被保存下来,并有所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重视非洲传统音乐的趋势更有所加强,非洲音乐更加引起国际上的注意。
㈤ 非洲鼓的基本简介
鹦鹉能通人言却不通人意。印尼人虽然也会制作的非洲鼓,称之为印尼鼓,虽然外观类似,本身却有着很大的差别。 非洲鼓 印尼鼓 由西非制鼓大师纯手工雕凿而成 由印尼工人或者中国工人制造 编织紧密,做工考究 编织稀松,容易变音 纯植物提取物处理皮革 皮革经过化学处理,含有重金属,对手部皮肤有害 老山羊皮或者老牛皮制成,声音经久不变 小绵羊皮或者其他皮制成, 西非进口 印尼人制造 精工细作值得收藏,可以增值 无任何收藏价值 非洲手鼓比康加鼓和邦哥鼓更老.跟它形状差不多的Doumbek也跟它有关联.非洲手鼓在古代通过埃及尼罗河
的贸易古道传播到中东和世界各地.
手鼓掌握着节奏,而节奏在人们的生活中无时不在,生活在非洲西部的曼丁族人,天性乐观,在劳动和生活中,不断的歌唱,用他们那天才的音乐情感表达着快乐.在非洲原始,美丽大自然中,无论在白天,傍晚,夕阳西下或是繁星满天的夜晚,他们以歌唱感谢虽然贫穷但觉得幸福的一切.在所有跟劳动有关的事物上他们在热烈的歌唱,在男女相恋,招待客人时更要美妙的歌唱.很久以前每当他们/她们唱的高兴的时候,他们就以双手击打着拍子,或击打着身边能击打的所有东西,打出欢快的节奏,跳出开心的舞蹈,就这样非洲手鼓Djembe诞生了,从此非洲手鼓再没有和曼丁人的文化,宗教,歌唱,舞蹈分开过.在人们的生活和劳动中,非洲手鼓如虎添翼,增加了无穷乐趣.
非洲手鼓在日常生活中不但演奏着节奏,而且还传递着信息,他们这时给节奏赋予固定的信号,传达着他们想表达的具体事情.所以他们根本就不用走出屋去,就已经知道村里所发生的一切,因为非洲手鼓的鼓声已经把当时的情况传达到每个人的脑海中.
非洲手鼓是一个宗教神性的鼓,在很多的宗教活动中都有它的身影.并可以用于出战时的战鼓.以及其他的社会活动中.
在非洲,非洲手鼓不单单是乐器,它传承着非洲大地的传统,思想,艺术,历史,和所有能传承的一切!
㈥ 帮我找一下有关非洲鼓的资料
黑非洲指的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这里居住的大多为黑人。鼓是黑非洲普遍流行的乐器,又被称为非洲传统音乐之魂。
鼓的功能和用途在非洲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用于音乐外,有时还是民族、部落或宗教的象征,或用来传递各种信息,即所谓“会说话的鼓”。非洲鼓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无论是制鼓的材料、形状和演奏技巧都是独特的。
一般说来,在非洲存在几十种基本鼓型和数百种鼓的变形。鼓,大如水缸或小如茶杯。鼓身的形状既有陀螺形、圆锥形、台柱形、正方形的,还有各种飞禽走兽形的,甚至还有人形的。有的鼓身上还画上各种几何图形,雕刻花草、人兽,突出了黑人文化的特色。鼓皮也是多种多样的,除常用的牛皮、羚羊皮外,还采用豹皮、斑马皮、蜥蜴皮、鳄鱼皮,甚至还有大象的耳朵。在非洲鼓上还常常增加一些装置,以获得某些特殊的效果,如在鼓腔内装一些珠子或干的植物种子,或将金属片、贝壳,色彩斑烂的串珠装在鼓边上,当鼓手击鼓时,就会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持鼓的方式也很多样,把鼓置放在两腿中间很常见,有时也把鼓夹在腋下,或挂在颈上,挎在肩上。击鼓的手法也很多,人们在鼓的各种部位用拳头、手掌拍打,甚至还有用脚后跟击鼓,从而奏出不同的音响和效果。也有用鼓锤敲击的,过去曾经用象牙、人骨做过鼓锤。还有一种用小棍子磨擦喷有某种粉末的鼓皮而发声的磨擦鼓。在尼日利亚有一种夹在腋下演奏的小鼓,随着手臂对鼓身皮条的压力大小,鼓的音高可以随时变化。
鼓的演奏方式有独奏、重奏和合奏。独奏和重奏鼓的节奏复杂多变,抑扬顿挫、铿锵有力。集体击鼓或一个人同时击多只鼓时,鼓声气势磅礴,有如万马奔腾,雄壮激越。在非洲人的生活中,舞蹈是不可缺少的,而舞蹈又离不开鼓。在东非的斯瓦希里语中,“鼓”和“舞”是同一个字。在多哥的歌舞活动中,何时奏乐,何时起舞,以至于节奏的快慢、旋律的进行都要听从大鼓的指挥。毛里塔尼亚的的女鼓手则是边舞边击鼓,她们时而用手指轻弹鼓皮,如行云流水,时而猛烈敲击,如江河奔腾。她们一面击鼓,一面用双手轮流拍打臂、腿,作出各种姿态,非常动人。又如在布隆迪,10名男舞蹈演员头顶大鼓,边敲边上场,围成半圆形,然后演员们各自取下大鼓,放在面前。在圆圈中再放上另一面大鼓,由演员们轮流上前击奏。他们时而凌空跳跃,时而旋转舞蹈,并且伴以歌唱,强烈的节奏、密集的鼓点、热烈狂欢的场面,十分精彩。 鼓在非洲常常还作为国家、民族的象征。如在乌干达的国徵中就有一面鼓,它表明了一种古老的传统。因为乌干达在成为共和国前,为四个王国,每个王国的王室都有一套大小不同的鼓,各有不同的名称和音色。这种鼓只有王室的婚丧嫁娶、新王登基、对外宣战时的隆重场合才能使用。对属于不同权力等级的人来说,鼓的数字是有规定的,在原布干达王国,巨大的仪式性的鼓,国王有93个,各级酋长依此递减,在换鼓皮时还要用人或动物作牺牲。这种鼓是当作神物来尊崇的。
非洲鼓还常用来传递信息和语言,鼓手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的不同部位,能发出各种不同的音响,加上急缓有别的节奏,形成各种各样的鼓点,作为一种信号语言,来传送各种信息。在清晨、傍晚比较安静的时刻,鼓声可以传到15公里以外,鼓手们一个接一个地重复着鼓声,这样可以用惊人的速度准确地传“话”--一百英里以外的的地点可以在两小时内达到。过去,当奴隶贩子捕捉黑人时,非洲人就通过鼓语通知人们迅速逃离,使奴隶贩子一无所获。鼓语还常常用来号召人民参加公益劳动、抵御敌人来犯、报告火警等。
非洲人还常用鼓励来表达不便用语言表达的事物,如加纳的阿肯人,丈夫习惯在舞会上用鼓语赞美自己的妻子,鼓语还可用来宣布一个人的出生、死亡和婚姻。
在非洲的许多地方,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举行一次评选鼓手的集会。在加纳举行的“赛鼓会”上,鼓手们分为两组擂鼓对阵。先用明快、热烈的鼓声颂扬酋长的美德、功绩,然后用徐缓、清新的鼓点叙述远古的神话、传说,接着又用急骤的鼓点宣布族内的新闻趣事。鼓声中复杂多变的节奏表达出人们各种不同的感情,时而使人悲愤填膺,时而引人开怀大笑,人们屏息凝神,就怕漏听一个鼓点。“赛鼓会”的高潮是“斗鼓”。先由一组鼓手提出问题,另一组必须用鼓点回答并提出反问,否则就算输。观众们则围在鼓手旁帮助出谋划策,参战助威,想方设法击败对方。
总之,非洲音乐中最突出、最主要的因素是节奏,鼓正是非洲音乐节奏的基础及表达音乐语言的一种最重要乐器,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其他乐器无法比拟的。
在非洲的各种鼓中,最常用的是一种被称为达姆达姆的中等尺寸的鼓,它一般被置于双腿中间用手敲打,演奏常常带有很强的即兴性。近年来,非洲鼓也已进入了专业音乐创作领域。非洲津巴布韦的作曲家多米沙尼·马拉里在1990年创作的“诺兹波妈妈”就是用非洲鼓与弦乐四重奏一起演奏的新作品,由世界著名的科诺斯四重奏组演出,效果很好。
㈦ 非洲人有什么特征 非洲鼓的由来
非洲有2/3的居民属于黑种人,其余大部分属白种人,仅马达加斯加有一小部分黄种人。
他们的语言分为科伊桑语系、尼日尔-刚果语系、班图语系和尼罗-撒哈拉语系四种。由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居民当多为黑皮肤,所以非洲人常用来指代黑人。有时非洲人包括北非的阿拉伯人和南非的高加索人种。
其中,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非洲东部还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其他沙漠多分布在南部非洲和东非非洲之角。南北纬15度以内,多为广阔的热带草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为热带雨林。
非洲手鼓Djembe 起源于十三世纪曼丁人建立的马利王朝。最早出现可以回溯到公元500年。最初是由铁匠们手工制造的。它的形状来源于捣碎杂粮的臼。沙漏形状的外型,两端开口,用山羊皮包住较大的开口端,用双手演奏。
人类的发源地
非洲是人类文明历史最悠久的大洲,自1871年达尔文在《人类起源》中提出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观点后,世界考古学界提供了大量的物证,表明非洲尤其是东非和南非,可能是人类最早的发源地。
从古代猿类进化到现代人类有5个阶段:腊码古猿,南方古猿,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的化石,在非洲都有发现,且其演变过程比其他洲更具有连续性,各个阶段的时间也比较早,这都说明非洲很可能是人类的发源地。[2]现代分子生物学兴起以后,进一步力证现代智人全部起源于非洲。
现代分子生物学运用遗传学的工具对非洲、欧洲以及亚洲人种的母系线粒体和父系Y染色体进行分析,发现不同人种共同的祖先距今天的时间为14.3-14.4万年,现代智人走出非洲是在5万年到7万年前。
㈧ 何为非洲鼓
鼓是非洲黑人乐器世界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黑人文化的一种象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鼓在黑人传统的文化生活中除了具有膜鸣乐器所应有的诸如材料,构造,发声原理,演奏方法,分布状况等方面的特征之外,它们还蕴涵着生活的内容与社会的涵义。关于这,我们不妨以传统黑人文化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进一步加以说明:鼓可以是人们用来通话的工具,也可以被看作至高至尊的“神物”;演奏技艺的优劣可以关系到鼓手社会地位的升贬,而黑人鼓手在演奏时创立的节奏理论更是黑人文化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依据之一。正因为鼓所具备的这些综合性的表现特征,它在传统黑人音乐中的地位几乎没有别类乐器可以取而代之。
黑人文化常被比喻为泥木文化,在传统的黑非洲,由于人们没有学会烧砖制瓦,也不会使用石灰之类粘结性很强的建筑材料,所以在许多地区,从民居到王宫,从乡村农舍到城市住宅,往往都是用粘土、畜粪和木材来建筑的。然而,这种生产技术上的缺陷固然极大地阻碍了生产力和社会结构向更高阶段发展,却也道出了一种文化的象征性含义。大量的黑人艺术品就是用泥土、木料甚至鸟类的羽毛和草等易于腐烂变质的材料制作的,但它们却代表着很高的艺术成就。这一重要文化特征也反映在黑人乐器中,以鼓为例:传统黑人社区里的鼓类乐器在发展过程中很大程度地受到恶劣生态环境和落后传播手段的约束,但是鼓手们却可以通过自己的乐器将黑人音乐中许多系统化、复杂化的表现手法再现出来。
对黑人来说,制作鼓所用的材料和方法十分简陋,把一根圆木从当中掏空,摘取一只大型的葫芦,采用几个土制的容器,或者用一个箍将几根木条固定等等,再钉上皮膜就变成了鼓。为此,非洲鼓的种类相当多,同类型的鼓在不同地区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的鼓在同一地区也能找到。从鼓的外形特征上看大致有如下几种:我们在生活中或者相关的著作里最常见的是那种两头大当中小的鼓,因为这种鼓的外形很象古代测量时间用的“沙漏”,而被人们称之为沙漏鼓。另外还有圆形的,圆锥形的,半圆形的,方形的等等。这些鼓的外表大小不一,大型的鼓需放在地上演奏,小型的可以挂在鼓手的肩上或拿在手里演奏。黑人的鼓又有单面和双面之分,有些鼓的鼓膜是钉死的,还有不少鼓的皮膜的张力可以调节,随着鼓皮紧张度的调节,音高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的生存与发展都不会是孤立的,特别是象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这一类外部因素,作为人类生存的基础,都会以不同的方式来影响人类文化的发展水准。一般来说,越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初期,这种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依赖性就越强,反之,随着人类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这方面的依赖性就会相对减少。从人类进化的角度看,非洲黑人,特别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各种族群落的社会进化程度与同时期的世界其他一些发达地区相比要慢得多,较低的生产力水平,再加上特殊的热带气侯和地理条件,根本谈不上生产财富的大规模积累,因而使得各个传统社区中社会分化的水平相对很低,大多数的生活共同体都是依靠血缘纽带来维系。这种特殊的生存环境给非洲黑人文化带来的最基本的影响是艺术同道德规范、法律、宗教、哲学、巫术、教育史学、社会分工原则等有着高度的统一性。以黑人社区中的音乐活动为例:生活中的音乐,除了它的审美特征外,更多的是体现在社会功能上。黑人民间音乐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社会特征,即音乐活动常常和社会活动密不可分,如:筑路、盖房、救火等大型群体化的劳动场面,宗教祭祀活动以及运用于不同场合的大量社会规范和仪式,如:婚礼、丧事、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的启蒙活动、法庭上的宣判等,一般都有专门的音乐伴随。我们可以在黑人日常生活中找到许多与鼓有关的例子。
鼓是传统黑人社区仪式活动中最重要的乐器,它们以多种不同形式出现。如:乌干达中部的一些部落所采用的一种叫艾梯达(Etida)的治疗舞蹈,跳起来是那么奔放激动,几乎到了燥狂的程度,舞时男女都参加,这是一场没日没夜的马拉松, 舞蹈进行过程中,音乐也同样表现出鲜明强烈的风格,因为整个活动持续时间很长,乐手又是始终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所以保持良好的耐力对乐手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艾梯达舞蹈表演时,通常由一名鼓手同时敲两张鼓为之伴奏,一张是粗大的管状膜鸣乐器,高约四英尺,直径三英尺,名为艾梯达,与舞蹈同名。另一张小型膜鸣乐器高约九英寸,直径三英寸,称为艾特勒勒(Itelele)。此鼓因为在共鸣箱内装有两个石块,摇动时能发出石块的撞击声,所以还兼有摇响器的功能。这两张鼓都是用棍击的。(1)
生活在非洲中部地区的瓦尼亚维齐部落(Wanyamwezi)有一种礼仪舞蹈,人们称之为瓦斯维齐(Waswezi)礼仪舞蹈,瓦斯维齐是当地的一个秘密教派的名称,该组织负责社区中的治疗事务,据说这一教派是崇拜魔鬼的,人们以此来理解瓦斯维齐的治疗性舞蹈之所以会表现得那么狂热,是因为有鬼魂附在舞蹈中。瓦斯维齐治疗舞蹈演出时常用一种专门的恩格玛鼓(Ngoma)伴奏,这是一件管状膜鸣乐器,高约五英尺半,直径为一英尺。在演奏手法上同前面说的艾梯达鼓有很大的区别,前者用鼓槌敲击,而后者却是鼓手用双手的手掌拍击。
除了音乐表现的作用之外,黑人的鼓声里还有更丰富的涵义。非洲中部的瓦图齐人(Watutsi)的社区法庭上往往设有两架特定的鼓,其中一架鼓奏响时即表示听审程序的开始,而国王若要宣布对犯人处以死刑,他就在另外一张鼓上轻轻一击。又如:在卢旺达图茨人(Tutsi)的社区里,有一套由六张鼓组成的皇家组鼓,它是社区统治者地位的象征,享有十分重要的特权,通常由专门的音乐家保存和演奏。
在有些社区,鼓类乐器的地位有时是很特殊的。以凶猛为象征的黑豹是赤道非洲库育人(Kuyu)的一个皇家秘密会社的图腾,在这一教派的入会仪式中,用七面象征黑豹的鼓来演奏,其中最大的一只代表雄黑豹,其余六只是它的妻子。七名鼓手开始时慢慢行进,领头的鼓手用吹口哨的方式来调节行进的速度。头鼓被称为利库玛(Likuma),据说代表黑豹的声音。七只鼓先是依次敲打,然后则同时击奏。这组鼓的鼓身都较长,呈圆锥形,但尺寸不同,因此各自所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鼓的社会特征在传统黑人的文化生活中还有其它表现形式,比如说,西非加纳的达戈姆巴人经常对鼓手实行等级评定,这种分级是以不同鼓手所服务的不同阶层的社区统治者的社会等级为依据的。同样一位鼓手或者一个鼓队如果他们所服务的主人的社会等级得以晋升,那么鼓手们的社会地位也会随之提升。人们一般的理解是,作为一名鼓乐演奏者,鼓手首先必须具备的应该是演奏技艺方面的特长,可是达戈姆巴人对鼓手资格的认可却另有其特殊标准。在他们看来,要想成为一名领鼓手,最主要的是必须掌握本民族的口头文学和历史传统,尤其要了解社区统治者的祖传家史。其次他必须具有良好的嗓音条件,这样才能将他所知道的事情用歌声表达出来。最后的条件才是要求有相当水平的演奏技巧。
在黑人的思维境界里,超自然的力量可以通过念咒语或者举办某种特定的仪式来求得;传统黑人社区中各类音乐活动中,音乐作用巫术化的例子恐怕是不胜枚举的。众多的乐器被赋予“神灵”的力量,无数场音乐演出成为现实与虚幻的媒介。现实生活中为了确保巫术的有效性,禁忌是很重要的,应该说这是巫师们保证巫术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这种现象也反映在同巫术相关的音乐表演过程中,演出要求极端规范化,从乐器音色和演唱演奏技法的确定到演出场地和乐手歌手的遴选,任何方面都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否则就视作违反巫术的禁忌。在传统的非洲社会里,技术的传播受到很大限制,人们总是以为那些能掌握各类生产技艺的人是受到某种“超自然”力量的启发,他们的技艺往往以祖传的方式代代相袭。于是我们今天看来属于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技艺均被蒙上了神秘的色彩。以铁匠为例,在班巴拉人中,铁匠被称为“大地之子”,他的技术来自伟大的创造者马阿-恩加拉的传授,他所用的各种工具都同宇宙的起源有关。传统的铁匠在开始工作以前,先要沐浴更衣,还要用特殊方式净化工作场地。学徒一般要经过几个阶段的学习,先是观察阶段,然后由师傅衣钵相传,方能毕业。为了保证技术不外传,掌握各门技艺的工匠一般都不与外族通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以各种技术类型为组织结构的匠人团体。
这种技术不外传的习俗也反映在乐器的传授上。一些传统仪式上演奏的乐器并不是对社会全面公开的,在某些特殊场合下使用的乐器以及演奏此类乐器的人都要通过极其严格的标准来选定。有的地区,在皇家鼓手去世以后,社区就必须物色一名新人来接替这位死去的鼓手。就此社区还要专门举办一个交接仪式。在仪式上人们让那位死去的皇家鼓手坐在那张伴他度过了一生的鼓前面,并且右手握着鼓槌。社区的一位长者或者乐队的领导搬起死者握鼓槌的手使鼓槌与鼓身接触,然后,新的继任者接过鼓槌以同样方式十分精确地模仿一遍。从那以后,他就成为一名真正的皇家鼓手了。
很多人在接触非洲黑人音乐以后都有一种感觉,仿佛黑人音乐的表演过程中经常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噪音。确实,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黑人似乎天生就不习惯那种太脱离物质的声音,因此在演出音乐的时候,总要想尽办法使声音的质量从清纯变到模糊,最后甚至走向噪声世界。这种反差就像在淡而无味的食品中撒了一把浓浓的调料一样明显。为此,以演奏旋律为特长的琉特琴和姆比拉琴的琴体上多多少少会装上一些一经摇动就会出声的金属片,舞者跳舞时总是从头到脚用各类响器武装,歌手们常常用堵耳朵,捏鼻子,抖动舌头等方法来改变人声,有时石头敲石头也算音乐,而一根通过来回摩擦能发出声音的带有凹口的棍就是一件乐器。
人们通常将黑人音乐的声音特征归纳到音响文化这个概念上。这就是把对黑人音乐的性质,功能与结构的认识放到一个与当地的一般文化,审美价值和社会背景中去考虑。对非洲黑人来说,“音乐性音响不仅由教科书所界定的‘具有规则的周期性振动频率的音’组成,而且由规则或不规则的,单一或复合的,甚至由西肖尔在〈音乐心理学〉(英文原版于1936年)一书中称为噪音的音,以及他们用各种技术手段产生的音组成。”(2)这样看来,凡能在特定的环境里提供音响的物体和手段都能成为传播音乐的媒介。我们在接触了收集到的传统黑人社区中的大量演奏演唱方面的音响资料后,有一个明显的感觉,这就是音乐的声音源中包含着种类繁多的发声体,除了一些早已正式命名的乐器以外,还有许多如金属类劳动生产工具的敲打声,摇动植物类果壳的沙沙声,甚至还包括人的拍手与顿足,喊叫与低吟,以此来烘托那些特定的音响文化背景。
为了使鼓能更好地表现出丰富的音色,一些鼓在制作时经常要在鼓身上附加其他能发声的装置,例如,常见的有挂在鼓身边缘上的小金属片,或者其它的一些小的铃铛等可以发声的物体。当鼓手演奏时,只要摇动鼓身这些小东西就会格格作响。鼓手们演奏时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多种演奏技巧,用手拍击和用鼓槌敲击是最常用的两种,此外还有摩擦法,这是非洲黑人鼓类乐器演奏中较特殊的一种技巧和方法。它的特点是通过两件物体的相互摩擦来达到特殊的声音效果。如中非班图人在割礼仪式上常用的阿玛荷托鼓(Amahoto)和马比兰戈鼓(Mabilango)都属于此类。乐手在演奏时用手或是将一根较粗的绳索在鼓面上滚擦,或是将鼓槌用潮湿的双手来回摩擦。黑人鼓类乐器有时可以取代语言的作用,它们所表现出来的“通话”能力更是特殊。有的社区在国王结婚时,具有皇室象征的鼓会不断地敲击,直至婚礼结束。一些特定的鼓在婚礼上常被作为新娘和新郎之间的传话器,在非洲中部的斯坦利维尔地区,一对已订婚的新人在婚礼仪式举行前男方可以用鼓声给未来的新娘传递信息,例如,“我的心卜卜直跳”。这是一种用摩擦法演奏的鼓,为了增加摩擦时的阻力,鼓槌上事先要涂上一些特殊的液体。又如,西非科特迪瓦的一些地区,在举行孩子的成长仪式时,手鼓(Tom-toms)的作用就完全被拟人化了,成了可以说话的一方,用鼓声和年轻人交谈。
用演奏乐器来代替人类的语言表述,并达到信息交流的目的,这种文化现象存在于非洲,美洲,大洋洲等许多地区的民族中。而黑人在器乐演奏方面表现出来的语言表述功能,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扩展出深邃的文化内涵,其中鼓类乐器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尤为显著。在非洲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音乐在传播和保存的过程中,常常被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来看待,甚至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能取代语言的作用。而这种别具特色的音乐风格也正是诞生在黑人文化独特的氛围中,正如我们在前面就已经提到过的那样,在黑人的传统社区里,大量的音乐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艺术审美,或者说是为了娱乐和消遣的目的,而是代表着一种社交活动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音乐几乎成为一种以人际沟通,信息传递为特征的社会交往的重要手段。而种类繁多的鼓类乐器经常被作为特殊的“语言工具”来看待,则更是突出了黑人音乐特有的文化背景。比如说用鼓来发送信号或传递消息,在黑非洲就是很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为了穿越浓厚的森林空气层或是跨越大片辽阔的高原,非洲黑人设计了一种鼓电报术,用几乎象语言一般的音调来传递每一部落的日常信息和告示。这是通过鼓手们复制不同部落里的人说话时声调的抑扬变化和节奏而完成的。人们对黑人鼓类乐器典型意义的了解应该说就是始于对非洲鼓语的认识。
㈨ 非洲鼓有何特点
非洲鼓的特点是音乐属性可以广泛被运用在特殊节庆场合。
非洲鼓演主要特色在于其音乐属性可以广泛被运用在特殊节庆场合,例如 YagbaOdienne即是音乐会、婚礼、节日庆典等之必备曲,而 Yankadi 乃是一首洋溢热情的迎宾旋律。
鼓的功能和用途在非洲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用于音乐外,有时还是民族、部落或宗教的象征,或用来传递各种信息,即所谓“会说话的鼓”。非洲鼓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无论是制鼓的材料、形状和演奏技巧都是独特的。
非洲鼓的分类:
在非洲存在几十种基本鼓型和数百种鼓的变形。鼓,大如水缸或小如茶杯。鼓身的形状既有陀螺形、圆锥形、台柱形、正方形的,还有各种飞禽走兽形的,甚至还有人形的。有的鼓身上还画上各种几何图形,雕刻花草、人兽,突出了黑人文化的特色。
鼓皮也是多种多样的,除常用的牛皮、羚羊皮外,还采用豹皮、斑马皮、蜥蜴皮、鳄鱼皮,甚至还有大象的耳朵。
在非洲鼓上还常常增加一些装置,以获得某些特殊的效果,如在鼓腔内装一些珠子或干的植物种子,或将金属片、贝壳,色彩斑斓的串珠装在鼓边上。
当鼓手击鼓时,就会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持鼓的方式也很多样,把鼓置放在两腿中间很常见,有时也把鼓夹在腋下,或挂在颈上,挎在肩上。
㈩ 世界十大民间舞蹈有哪些啊
法国康康舞 :康康舞原是一种轻快粗犷的舞蹈,是洗衣妇、裁缝等劳动妇女载歌载舞的一种形式。最初流行于工人阶层当中,后来慢慢发展融入到其他舞台表演节目。最后成了欧洲上流社会休闲娱乐的首选。
夏威夷草裙舞,又名“呼拉舞”,是一种注重手脚和腰部动作的舞曲。草裙舞是夏威夷最有代表性的活动了,它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一个舞者可以表演,一队舞者也能表演。
阿拉伯肚皮舞是一种带有阿拉伯风情的舞蹈形式,起源于中东地区,并在中东和巴基斯坦、印度、伊朗等其他受阿拉伯文化影响的地区取得长足发展,19世纪末传入欧美地区,至今已遍布世界各地。
印度舞历史悠久,对印度人来说,舞蹈不仅是艺术,更有宗教的含意。印度舞源自对神无比虔诚洁净无私的爱,舞者藉由本身的手指、手臂、眼睛、五官、身体表达和诠释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所以印度舞只在庙里表演给神看,印度舞也因此多了一层神秘色彩。
泰国舞源于印度南部“卡达卡利”宗教舞蹈,同时又受中国皮影戏的影响。在古典舞中尤以哑剧舞驰名。古典舞又有 “宫内”与“宫外”之别。宫内舞比较严肃古板,没有滑稽场面。与之相对应的宫外舞则比较活泼自由、诙谐有趣。跳舞少女们所穿的服装,以著名的泰国丝制成,再配上闪闪生光的金片。她们所戴的帽子,是寺庙风格的宝塔型金冠,充满宗教气息。
英国乡村舞(country dance) 是指传统的英国民间舞蹈。16世纪以后,乡村舞一词往往指上层社会的一种宫廷舞蹈(见舞会舞蹈),而仍在民间流行的则称为传统乡村舞。
方腾弗罗姆舞:方腾弗罗姆舞是加纳人在最隆重场合跳的一种舞蹈,这种舞蹈因伴奏需要使用方腾弗罗姆鼓而得名。方腾弗罗姆鼓音调深沉,其声冬冬,如泣如诉,显得庄严而神圣,听后令人肃然起敬。舞蹈者以优美的姿势和刚劲的动作,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
阿萨福舞:这种舞蹈是从传统舞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传统舞蹈的那种强烈的节奏感,除了管弦乐器伴奏外,还有非洲鼓。随着歌声、乐声和鼓声,舞蹈者自由奔放地跳动,无拘无束,动作开放,体现出浓厚的非洲风格。海莱夫舞是一种融东方和西方舞蹈优点为一体的舞蹈,广泛受到人们的欢迎。
钢管舞,英文叫法pole dance,可称作杆舞蹈或者极舞等,是指利用钢管为道具,进行攀爬、旋转、倒立等动作来完成有序舞蹈动作的道具性舞蹈,为世界十大民间舞蹈之一。其着装、动作决定了钢管舞具备性感表演性以及娱乐健身价值。有爱好者建议将其列为奥运会运动项目。
孔雀舞,傣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已有悠久的历史。流行于云南省傣 族地区。傣族人民把孔雀当做吉祥的象征,以跳孔雀舞来表达自 己美好的愿望。民间孔雀舞的表演形式比较简单,一般只由一人 或二人来跳,用象脚鼓、锌锣等伴奏。表演者化装为孔雀,舞蹈动 作多为孔雀动作的摹拟和美化,动作矫健,形象优美,感情细腻, 舞姿姻雅。解放后经过加工提高,服装也有改进,又增加许多新 的动作,通过膝部柔美的起伏,身体和手臂丰富多彩的三道弯造 型,柔中带刚的动作韵律,小腿的敏捷运用,加上提气、收腹、挺 胸和头部、眼神的巧妙配合,使舞姿更为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