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请问历史上面西汉,东汉以及南宋北宋是怎么出来的,他们又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清朝,明朝没有东西南北之分
楼上的没那么简单吧·
汉朝西京西安和东京洛阳
宋朝开封和杭州也没错,那是地理上的问题
可人家问历史上啊啊
西汉末年是起义结束汉朝然后刘秀再建东汉
南宋时原来北宋襄樊以北已经被金国控制只是北宋时皇帝子孙跑到南方继续延续南方政权
具体历史中学课本也有说的吧!~
㈡ 历史上著名的皇帝
△.“皇帝”一词自秦始皇时始有,乃集上古“帝”位号和“泰皇”一词而成。秦始皇当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前221年--前210年在位)。
△.最早用年号纪年的皇帝是西汉武帝(刘彻)。他于公元前140年开始使用年号“建元”纪年。
△.最早的娃娃皇帝是西汉昭帝(刘弗陵),公元前87年即位时只有8岁。
△.即位年龄最小的皇帝是东汉殇帝(刘隆),生下来只有100多天就当皇帝了。
△.册立皇后最多的皇帝是十六国时期匈奴汉国昭武帝(刘聪),其在位8年,共册立了11位皇后。
△.最早称皇帝的女农民起义领袖是唐代浙江睦州人陈硕真。653年率数千农民揭竿而起,自称“文佳皇帝”,设置官署,建立农民政权,威震江、浙一带。
△.使用年号最多的皇帝是武则天,她当政20多年,就更换了18个年号。
△.皇帝更换最多的是朝代是唐代,总共更换了20多位皇帝。
△.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清圣祖玄烨(康熙帝),达61年之久(1661年--1722年在位)。
△.写诗最多的皇帝是清高宗弘历(乾隆帝),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载,其御制诗有4集,共收诗33950首左右,远远超过了多产诗人陆游。
△.最后一位娃娃皇帝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宣统帝),即位时只有3岁。他也是人国历史上做皇帝次数最多的人。他一生共做过三次皇帝,第一次是1908--1912年;第二次是在1917年由张勋、康有为等拥护复辟,为时只有12天,第三次是在1934年,在日本“拥护”下,由伪“满洲国”执政升为伪“满洲帝国”皇帝,实际上只不过是个傀儡而已,直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为止。
历代王朝中,帝王最少的是王莽的新朝、北朝的东魏,均仅历1帝。
历代王朝中,帝王平均寿命最长的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平均每帝享年54岁。
历代王朝中,帝王平均寿命最短的,是北朝时的北周,平均每帝仅享年22岁。
历代王朝中,延续最久的是周朝,共800余年(西周300余年,东周515年)。
历代王朝中,存在时间最短暂的是北辽,均仅一年多。
历代王朝中,帝王平均在位年数最长的是清朝,自公元1644年统治全中国至公元1911年灭亡,历267年,传10帝,平均每帝在位近27年。
历代王朝中,帝王平均在位年数最短促的是北辽,自公元1122年3月立国至公元1123年灭亡,仅历19个月,传4帝,平均每帝在位不足5个月。
历代帝王中,寿命最长的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享年89岁。(西周共和元年以前的计年不准确,故不计)。
历代帝王中,寿命最短的帝王是东汉殇帝刘隆,2岁即亡。
历代帝王中,即位时年龄最大的是武则天,时年已67岁,其次是南朝宋武帝刘裕,时年已65岁。
历代帝王中,即位时年龄最小的是东汉殇帝刘隆,出生仅百余日。 历代帝王中,在位最长的是清朝圣祖(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享位61年。
历代帝王中,在位最短促的是金朝末帝完颜承麟,在位仅半日。 历代王朝中,帝王结局最惨的是十六国时期的西燕、南朝的梁、隋朝。西燕的7个帝王、梁朝的8个帝王,隋朝的5个帝王,全部被杀,无一善终。
历代王朝中,帝王结局最幸运的要算南朝的陈朝,5个帝王全部病死,无一横死。
历代帝王中,经历最奇特的是南宋的恭帝,他幼时在临安(今杭州市)为南宋的帝王,青年被元军俘往大都(今北京),降为元朝的臣子,又被迁居于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中老年被遣入西藏为僧,成为佛门高僧和翻译家,最后因文字狱被冤杀。
历代帝王中,结局最荒唐的是东晋武帝司马曜,因酒后一句戏言,为爱妃命婢女将他闷死。
历代帝王中,对文艺最有贡献的是唐明皇(玄宗)李隆基,他对戏剧、歌舞、音乐都深有研究,创建过戏剧活动中心——梨园,被历来的戏曲艺人尊为梨园祖师。
历代帝王中,最能赋诗的是三国时期的魏文帝曹丕,他赋诗甚多,后人收编成《魏文帝集》,其诗语言通俗,描写细致。
历代帝王中,最有文采,善于作文填词的是南唐后主李煜。他的词多以白描手法和贴切的比喻,前朝之作多写宫廷靡华生活,后期之作多反映亡国之君的衰痛,留传至今有《南唐二主词》。
历代帝王中,最精于书画的是北宋微宗赵佶,他的书法自成一派,称瘦金书,绘画擅长花鸟,作品流传至今。
历代帝王中,最善于木工的是明熹宗朱由校,他曾制成一座乾清宫的模型和蹴圆堂模型五间,都小巧玲珑。
历代帝王中,最爱旅游的是西周穆王,据出土的《穆天子传》记载他最远西游到大旷原(今中亚细亚的吉尔吉斯草原)。
历代帝王中,最荒唐的是西汉昌邑王刘贺,此君在位27天,却干了1127荒唐事,被大臣们所废。
历代帝王中,最热衷于科学的皇帝是新朝王莽,他曾命医生进行过最早的人体解剖,也间支持过最早的飞行实验,他还是最早的人工食品的研究者,进行过人造乳酷的实验。
历代帝王中,最好色的当数后梁朱温,他酷爱女色,淫乱如禽兽,连儿媳们都不放过。
历代帝王中,最无耻的是后晋高祖石敬瑭,为了能当皇帝,竟称比自己小11岁的契丹耶律德光为父,并将国家屏障燕云十六州于契丹。
历代帝王中,最懒惰的是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此君在位48年间,竟有28年不上朝听政。
历代帝王中,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她于公元690年改国号为周,称圣神皇帝,为帝16年。
㈢ 关于 广陵郡王
最近正在看《正说唐朝二十一帝》,里面有讲到广陵郡王。
广陵郡王就是唐顺宗李诵的长子,后来即位为帝的唐宪宗李纯!!
宪宗李纯,原名李淳,立太子后改名为“纯”。顺宗长子,大历十三年(778)二月十四日生于长安宫。
宪宗在位15年,以祖上贤君为榜样,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取得了元和削藩的重大成果,重振了中央政府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兴气象。宪宗与太宗、玄宗成为被后世评价最高的三位唐代帝王。
“第三天子”
宪宗出生于其曾祖父代宗的晚年。出生第二年,祖父德宗即位,其父顺宗就被立为了太子。宪宗幼年长安城里发生了“泾师之变”,德宗携家眷仓皇出逃,直到宪宗六七岁才重返长安。一天,他被祖父德宗抱上膝盖玩耍,问道:“你是谁家的孩子?怎么在我的怀里?”宪宗当时答道:“我是第三天子!”这一回答让德宗大为惊异。作为皇上的长孙,按照顺位回答“第三天子”,既闻所未闻,又切合实际。德宗不禁对怀里的皇长孙添了几分喜爱。贞元四年(788)六月,11岁的他就被册封为“广陵郡王”。
贞元九年(793),时为广陵郡王的宪宗娶郭氏为妻。这位郭氏就是尚父郭子仪的孙女,其父为驸马都尉郭暧,其母为代宗长女升平公主,出生高贵。贞元十一年(795),他们的长子李宥出生,即为后来的唐穆宗。
贞元二十一年(805)四月六日,宪宗被册立为皇太子;七月二十八日,权勾当军国政事,即代理监国之任;八月四日得其父顺宗传位;八月九日正式即位于宣政殿。时年28岁。
㈣ 刘宋的刘义真是怎么死的
徐羡之又派人杀刘义真于新安,被权臣杀死的。还有少帝也和他差不多同时死的。
刘义真十二岁时就跟从刘裕北伐,兴复关中后,刘裕匆忙回朝篡位,留下刘义真为兖州刺史,统管大片疆土。其属下沈田子与王镇恶相互杀伐,夏国国主赫连勃勃趁机寇逼,刘义真诸将皆败,他只身窜伏草中,仅以身免,当时他对救护自己的参军段宏说:“丈夫不经此,何以知艰难。”这位小王爷非常聪敏,美仪貌,神情秀彻,性爱文学,和大文豪谢灵运、颜延之相交甚厚,但“轻动无德业”。听说父皇派谢晦和自己交谈,暗中准备好久,“盛欲与谈”,很想给这位父皇身边的红人留下深刻印象,以能当上太子爷。谢晦对刘义真有成见,爱答不理,回去对刘裕说:“(义真)德轻于才,非人主也。”刘义真被放于外州任剌史。
徐羡之、谢晦、傅亮等人暗中策划废掉少帝,次立者理应是刘立真,可这位少年王爷又不为几位执政大臣看好,就先上书奏列他的罪恶过失,废为庶人,迁到新安软禁起来。接着,几位大臣又把两位德高望重的武将江州剌史王弘和南兖州剌史檀道济召入朝中,告以废立之谋。少帝在华林园搭了个市场,亲自穿上商贩衣服买卖东西取乐;兴尽又与左右登大船巡游天渊池,夜里困累过后就宿在龙船上。檀道济奉诸文臣之命引兵突入,徐羡之等随后,少帝未及穿衣,军士闯入,立杀两个侍者,少帝手指也受了伤,被扶出东阁,缴收了玺绶,由士兵押送回太子宫软禁。众大臣称皇太后令,废少帝为营阳王,迁到吴地的金昌亭软禁,不久派人去杀他。少帝孔武力大,见来人杀自己就挣脱而逃,一直跑到昌门的大门口,追赶的士兵用门杠敲击他的脑袋,打晕后杀掉。接之,徐羡之又派人杀刘义真于新安。然后,百官备法驾迎武帝第三子宜都王刘义隆于江陵。祠部尚书蔡廓在事变后就对傅亮说:“营阳王在吴地,应该厚加供奉;一旦有不幸发生,你们这些大臣肯定有弑主之名,如此想立身于世,又怎么可能呢。”傅亮当时已经和徐羡之商量好要把少帝杀掉,听此言后派人快马阻止,信使到时少帝已经被杀。想彼时的宋文帝,临难不变,刚毅果决,确定有英主之姿,处事不凡。
宜都王刘义隆时年十七。江陵诸将听说少帝和庐陵王刘义真双双被杀,都疑虑重重,劝阻他不要去建康继位,以防又被大臣杀害。宜都王属下司马王华力排重议:“先帝(刘裕)有大功于天下,四海所服。少帝虽不堪重任,天下人望未改。徐羡之中才寒士,傅亮出身布衣诸生,都没有司马懿和王敦大将军那样篡夺的心机。庐陵王义真聪明严断,如果继位后肯定不能容下这几个人,故而被杀。几位重臣以为殿下您宽容慈仁,而且越过义真迎戴您,希望您心里感激他们,由此握权自固,他们以少主待您,应该没有太多的妄念。”
刘义隆果决定断,毅然东行。见到傅亮之后,号泣不已,哀动左右。刚刚为宋国之不幸哭毕,又详细追问少帝及庐陵王被杀的原本根由,悲哭呜咽,旁边群臣莫能仰视,傅亮又惊又窘,流汗沾背,口不能言。刘义隆以自己亲信严兵自卫,乘船直抵建康,即皇帝位,是为宋文帝。想彼时德宋文帝,临难不变,刚毅果决,确实有英主之姿,处事不凡。
徐羡之等人觉得宜都王原来掌握的荆州是军事重地,就委任谢晦为荆州剌史以为外应。谢晦将行,和蔡廓道别,屏去左右旁人,问:“我能免祸吗?”蔡廓回签:“您受先帝顾命之恩,废昏立明,道义上说得过去。但杀了人家两个哥哥而又在殿下称臣,挟震主之威,据上流之重,以古推之,免祸太难呵。”谢晦开始还怕出不了建康,上船之后,回头一望,高兴得大叫:“今得脱矣!”可惜的是,谢大官人高兴得太早,总以为飞鸟出笼,能自由翱翔,来去自由,殊不知一张无形得天网已暗中悄然向他撒来。
宋文帝继位之后,先以高官厚禄稳住几位大臣,任徐羡之为司徒,王弘为司空,傅亮加开府仪同三司,谢晦加封卫将军,檀道济进号征北将军。元嘉二年,徐羡之、傅亮上表归政,文帝假意不应,三上表才答应。元嘉三年,见时机成熟,宋文帝下诏暴露徐、傅、谢数人罪恶,命令有关部门捉拿法办。谢晦的弟弟正在中书省值勤,知讯慌忙派人通告徐、傅二人。徐羡之跑到城郭烧陶的洞子里自己上吊而死。傅亮跑到路中被堵截,文帝派人告之:“以您江陵奉迎的诚心,当使您诸子无恙。”于是诛杀傅亮,流放他的妻儿于建安;杀徐羡之二子,又杀谢晦儿子谢世休。
文帝接着下诏戒严,派大将到彦之等讨伐谢晦,又派王弘、檀道济等人一齐攻打。当初,谢晦、徐羡之、傅亮为了保全自己,使谢晦自己据江陵上流,檀道济镇广陵,各拥强兵,以为足以制扼朝廷。等到谢晦听说檀道济也师众讨伐自己,一时间惶惧失措。
文帝虽然年轻,二十岁刚过,就已经明察善任。他认为王弘、檀道济是武将,废立弑帝之谋原也不是由他俩人兴起,因此对两个人安抚招接,认为必能得其死力。果不其然,二将闻征而至,敬听命遣。文帝问檀道济讨伐谢晦的策略。檀道济说:“我和谢晦从前跟随先帝北伐,入关十策,其中有九策为谢晦所献,确实才略过人。可是他从未孤军决胜,打仗的事并非他所长。我了解谢晦的才智,谢晦清楚我的勇武,现在我奉王命征讨他,谢晦必败无疑!”
史载,谢晦“美风仪,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墨。涉猎文义,博赡多通,帝(刘裕)深加爱赏,内外要任悉委之。”有一次与有江左风华第一的族叔谢混立于武帝殿堂,老皇上概叹道:“一时间竟然有两个玉人站立于此地!”(谢混这个老“玉人“因为不为刘裕所用,已先行被诛杀。)
谢晦率兵二万发自江陵,在彭城洲还小胜王师。不久,檀道济、到彦之大军继至,风帆旌旗前后相属,列舰过江,谢晦军一时皆溃,谢晦和他弟弟仅仅带着七个随从逃走。几个人想逃往北朝魏国,谢晦的弟弟是个大胖子,不能骑马,速度极慢,谢晦为了等他,最后被追兵执捕,送至建康,兄弟子侄皆被斩于闹市。谢家风采浑然,谢晦与侄子谢世基临刑前还口占五言诗,叹息“伟哉横海鳞,壮矣垂天翼,一旦失风水,翻为蝼蚁食。”谢晦的女儿是文帝的弟媳彭城王妃,聪明有才貌,散发徒跣与父亲诀别,埋怨说:“阿父,大丈夫当横尸战场,奈何狼籍都市!”
史家赞叹少年天子刘义隆:“承大难之余,居大位,秉大权,欲抑大奸以靖大乱……不贪大位,不恤私恩,不惮凶威,以伸其哀愤,则一夫之雄入于九军!”(王夫之)
英杰辈出 元嘉之治
宋文帝刘义隆承继其父兢兢业业的治国之策,在东晋义熙土断的基础上清理户籍,下令免除百姓欠政府的“通租宿债”,又实行劝学、兴农、招贤等一系列措施,广大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社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史书记载:“三十年间,民庶蕃息,奉上供徭,止于岁赋。晨出暮归,自事而已……民有所系,吏无苟得。家给人足。……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盖宋世之极盛也”。可以肯定的讲,元嘉之世(424—453)是南北朝时期国力最为强盛、人民最为安居乐业的历史时期。
探究此段历史,综合《南史》、《北史》、《资治通鉴》等纪、传、编年史书,林林总总,其中多有中国历史知名的文人武将,都生活于元嘉时代,虽然他们的下场几乎不出“悲剧”二字,但籍助他们飞扬的风采和瑰丽的辞章,足以昭彰元嘉之世的人杰地灵,群星璀灿。
谢灵运: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刘宋建立,降爵为康乐侯。由于和庐陵王刘义真关系近密,被徐羡之等大臣出放为永嘉太守。文帝继位后,很欣赏他的才华,升任侍中。谢灵运自以为士族名家,觉得应参预机要政务,但文帝只是欣赏他的文才,仅在侍宴时与他赏谈义理文理而已。谢灵运心中不平,文人轻狂秉性发作,常常称病不上朝值班,在家里大修园圃,出外游玩,十天半月也不告假上表,日以继夜,游娱宴乐。元嘉五年,被御史弹奏免官。谢灵运世代名族,家业富饶,常常带着数百门生故旧以及仆人游山玩水,凿山开湖,并发明后世称为“谢公屐”的登山鞋。他在始宁南山率众伐树开道,一直到临海,太守王琇惊骇不已,以为是一大帮山贼来劫掠,最后知道是谢灵运才安下心来。他又常侵夺百姓湖田,横姿不已,被人弹劾,贬为临川内史。在临川任上谢灵运仍旧不改旧习,政府派人逮捕他,他竟然举兵抵抗,兵败后免死判长流广州。本来文帝爱惜他的才华,只想免其官职,彭城王刘义康坚决要降罪于他,到广州后,与故旧又想造反,终被文帝下诏斩首。谢灵运的诗虽然仍旧不脱玄言诗的影子,但极大开拓和丰富了诗歌的意境,山水诗从此成为中国一大诗歌流派,谢诗罕有通篇全佳者,每首诗终篇处总是以浮浅的所谓悟道之语作为结束,让人有“狗尾续貂”之感。但现观其诗篇,极貌写物,殚精求新,仍不乏清新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等等。
刘义庆:是文帝堂兄,袭封临川王,比文帝大五岁,曾多年担任辅国将军、尚书令、秘书监等要职,史书记载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招集了许多文人雅士在幕下,元嘉十七年,文帝的亲弟弟刘义康被贬逐出,他幸亏没有被牵涉到这一政治事件中,调任南兖州剌史,在手下文士的协助下完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作品:《世说新语》。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苦干则,全书一千多则,开创“志人笔记小说”的先河。《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及白描等文学手段,佳句多多,典故不俗,后人对“魏晋风度”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部著作,尤其是摹划人物,只廖廖数语,精神面貌便跃言纸上,诚为中华文学中的瑰宝奇葩。元嘉二十一年,刘义庆卒,年四十二。
鲍照:字明远,是南朝一流大诗人。元嘉十六年,鲍照二十多岁时获刘义庆赏识,被任为国侍郎。刘义庆病死后,他失去官职,陆陆续续做过一些小官。宋孝武帝平定刘劭之乱后,他作临诲王刘子顼的幕僚。宋明帝时刘子顼起后兵,后兵败被赐死,鲍照为乱兵所杀。他一生沉沦下僚,郁郁不得志,但诗、赋、骈文成就很高,感情强烈,文辞华美,最著名的有《拟行路难》十八首,广为传诵,尤其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对他大加叹赏和效仿(杜甫《春日忆李白》有“俊逸鲍参军”语)。笔者曾细阅《南北朝隋诗文纪事》等书,见鲍照文集中搜录了不少他的一些应酬附合之作,为某大官的妈妈写的“墓志铭”啦,为某大将军致仕写的谢恩表啦,某位王爷送给自己几匹绸缎写回的感谢信啦,为某位地方官修建的亭台楼阁写的铭赋啦,冗文不少,可叹如此骨格清高的不遇奇士,也难免流俗之作,境遇缠人,当是不假。
范晔。字蔚宗。元嘉九年,彭城王刘义康的母亲王太妃去世,范晔兄弟在大丧期间饮酒听歌,被贬到宣城当太守。福兮祸兮,宣城任上,范晔写成了他的不朽历史名作《后汉书》,采用论赞的形式明文评论史事,把史论作为重心,通古今之变,语言凝练,用意深刻,结构严谨,编排有序,而且文辞优美,简洁流畅,不仅是史学名作,也是文学名作。元嘉十七年,彭城王刘义康遭贬,范晔的仕途反而一帆风顺,五年间一直升官,最后甚至掌握禁军大权。元嘉二十一年,刘义康的几个心腹谋划政变,义康本人也不断为范晔的宣城之贬致以歉意,他不自主地卷入政变阴谋。文人行事,迟回不决,读书著史可以七行俱下,真干起阴狠篡弑之事就没魄力了。不久事泄,范晔被族诛,三子同时被杀,只有孙子范鲁连因母亲是公主之女才免死。其侄孙有齐、梁之世因著《神灭论》而著名的范缜。在崇尚人物风度相貌的魏晋南北朝,范晔“长不满七尺,肥黑,秃眉顺”,是个肥浊委顿的胖子,与挺拔白皙的美丈夫标准相去甚远,而且为人非常不孝顺,且贪酒好色,临刑之日只知搂着将要一同要被杀的美色姬妾痛哭。他之所以受知并扬名于当代,想必是其卓而不群的智识和才气,看来文人的为人之道与其固有的才气没有什么必然联系,有时有天渊之别。
檀道济:宋武帝刘裕时即为军队前锋,北伐时屡立战功,所到之处皆望风降服。文帝即位后他又带兵攻杀权臣谢晦,使其不战自溃。元嘉八年,到彦之北伐失败,而檀道济一军与魏军三十余战皆取胜,军队至历城,因粮草不继而退兵。魏军听降卒说宋军粮尽,欲乘虚攻伐。檀道济在夜里大燃灯火,让兵士在营塞里以竹筹计数查点粮食——其食一袋一袋的都是沙子。魏军探知情报,没敢追击,反而杀掉了投降的宋兵。这就是中国军事史上著名的“唱筹量沙”典故的由来。檀道济功名赫赫,左右腹心身经百战,各个儿子又才气不凡,朝廷对他渐渐产生疑畏之心,下朝后,路人看见他威风凛凛的样子,不禁说:“说不定又是个司马懿啊。”宋文帝年青时常常患病,元嘉十二年,文帝忽然病重,怕自己死后檀道济反叛,就召开他入朝准备杀掉。入朝后,文帝病情好转,就又放他回镇守之地。活该有事,上船时一群白鸟聚集在船蓬上悲鸣,文帝忽然又病重,彭城王刘义康矫诏收檀道济及其子弟八人于狱杀之。道济临死之前,目光如炬,愤怒已极,摘下巾帻扔于地上,厉声说:“乃坏汝万里长城!”(称军队为“长城”自此始)北方魏国听到这一消息高兴坏了,都说:“檀道济已死,吴地之人不值得让人害怕了。”自此频频南侵。元嘉二十七年魏军逼至建康城下,文帝登城暸望,面有忧色,叹息道:“如果檀道济活着,怎么会到这个地步!”
宗悫:字元干。宗悫年少时,叔父宗少文问其志向,宗悫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此为千古名句)宗少文叹息,说:“如果你不富贵,也必能破灭我们家的门户呵。”元嘉二十二年,宋文帝派高州剌史檀和之攻打林邑(今越南广东省),宗悫主动请战,官拜振武将军。林邑国王范阳迈举全国之兵在象浦(今越南承天顺化)与宋军决战,摆成令人生畏的大象阵,披铁甲于象背之上,气势汹汹。宋军士兵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阵势,惊惶失措。宗悫认为,狮子是百兽之王,肯定会惊退大象,于是他号令士兵作成许多狮子模型,与大象阵相抗。大象果然受惊奔逃,宋军乘胜攻破林邑国,缴获珍奇异宝不计其数,宗悫自己一无所取,文帝闻知后很欣赏他的为人,成为一代名将。
陶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王,晚年更名潜,主要生活于东晋末朝,任彭泽令八十一天,不堪“为五斗米折腰,”授印去职,躬耕田园,创作了多首流传千古的佳作,为中国“田园诗人”的始祖。元嘉四年病故。
祖冲之:字文远,生于元嘉六年,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数字家之一,算出园周率π的真值在两个近似值之间,确定了π的约率22/7(约等于3.14),发现了“祖氏公理”,圆满解决了球体积的计算问题。并著《缀术》一书,现已失传。他还在天文历法方面创制《大明历》,最早把岁差引进历法。
元嘉草草 仓惶北顾
文帝统治二十余年,府库充盈,器杖精良,国家日久无事,也正应了那句“无事生非”之语,恰巧又有彭城太守王玄谟迎合文帝经略中原之意,不时慷慨进言,勾起刘义隆一腔热血。他对侍臣讲,“观玄谟所陈,令人有封狼居胥意。”追慕汉朝霍去病伐匈奴,在狼居胥封山告天,以临瀚海的雄图伟业。正如王夫之所言:“坐谈而动远略之雄心,不败何待焉?”南朝自东晋谢玄以北府兵击破苻坚,威振淮北;刘裕平广固,入长安,尽有河南之地,破姚兴,败拓拨嗣,也是倚仗北府兵。接下来刘裕南返改朝换代,深觉自己的几个儿子没有盖世英才,听任王镇恶沈田子等人内哄关中。文帝即位后,深惧权臣,连一个檀道济也容不得,大将凋零,原先北府兵老的老,少的少,青黄不接,已经没有战斗力。
攻略黄河以南之地后,宋军只想守住这些地方。而河南恰恰是四战之地,攻易守难。沿千里黄河屯戍置守,战线过长,每处即可轻松被击破。黄河虽是天险,冬天结冰后就成平地,无船即可冲杀过来。真正想攻败北朝,是要有一鼓作气进攻河北的雄心。元嘉八年第一次北伐时,北魏谋臣崔浩根据宋兵分布早已判定宋军不过是固河自守,没有北渡的想法。宋朝只有青州剌史刘兴祖有远见,他上表进言,说应该进兵河北,堵塞太行山各个隘口,将北魏遏于山西之内,河北平定,河南自然归宋所有。可惜的是,刘义隆比起刘裕要差得多,没有采纳这一良策,难怪拓拨焘不无轻蔑地讲:“龟鳖小竖,何能为也!”这位北魏太武帝拓拨焘是一代雄王,他击灭赫连勃勃的大夏国,平灭北燕,又亲自率军八击柔然,使得柔然极大削弱,西迁至欧洲,窜逃的败军后来成为威震欧洲的阿尔瓦人。
北伐未成,北魏大举反击。秋高马肥之际,北魏铁骑不仅尽夺河南,还大举南进,直抵长江北岸。十二月,魏王亲自到达建康对面的爪步山上,军鼓之声震天盖地,宋军各线溃退,建康城内居民都“荷担而立”,值钱的东西都放在挑筐里,随时准备逃亡。
幸亏性命交关之际,南朝有薛安都、鲁方平、张畅、臧质,沈璞等血性男儿,战至流血凝肘而不退,保全了彭城、盱眙等重镇,坚壁清野,拖延到雨季,终于在付出巨大代价后,迫使魏兵北返。史载:“魏人凡破南兖、徐、兖、豫、寿、冀六州,杀伤不可胜计,丁壮者即加斩截,婴儿贯于槊上,盘舞以为戏。所过郡县,赤地无余,春燕归,巢于林木。……自是邑里萧条,元嘉之政衰矣。”
太子元凶 奇祸萧墙
各种史书,对于宋文帝的太子刘劭都有一个专有称呼:元凶劭。刘劭字休远,文帝长子,皇后所生。出生三日,文帝去看视,本来头上的帽子系得很牢固,却无风坠于刘劭身边,文帝很是不高兴。开始给孩子起名时叫劭(写出来是召刀两个字合在一起),后来觉得召刀合起的字很不吉利,改偏旁刀为力。刘劭长大后,美须眉,大眼方口,身高七尺四寸,是个不折不扣的美男子。刘劭的姐姐东阳公主侍婢王鹦鹉认识一名叫严道育的女巫,公主见后很喜欢。姐弟两人观看严道育表演,举手之间,一道流光进入衣箱,打开一看,见有两颗圆青可爱的珠子。这一小小魔术,让姐弟两人大相信服。始兴王刘浚与刘劭相交甚密,几个人在一起昼夜求神,又雕刻代表文帝的玉像埋在含章殿前,诅咒文帝快死,刘劭好快点继位。
东阳公主有个奴仆名叫陈天兴,与王鹦鹉淫通。东阳公主不久病死,侍婢应该出嫁。王鹦鹉生性深远,忧虑与陈天兴私通的事情泄露,写信让刘劭杀掉陈天兴。陈天兴被杀后,与他一起埋文帝玉像施行诅咒的小黄太监门庆国吓坏了,觉得自己肯定要被灭口,就向文帝告发了这些事情。文帝又惊又叹,搜查王鹦鹉家,获得刘劭、刘竣和严道育等人往来书信等罪证。严道育剃发乔装成尼姑,先藏在太子东宫,后来又被刘浚带着前往京口。这位刘浚小王爷资质端妍,少好文籍,其养母是文帝宠爱的潘淑妃。刘劭的生母元皇后因潘淑妃受宠而活活气死。刘劭本来深恨二人,但刘浚怕太子日后登基要杀自己,就曲意逢迎,两个人倒成了莫逆之交。文帝知道严道育藏匿之事,召刘浚严加责问。刘浚不答,谢罪而已。潘淑妃很爱这个养子,抱扶刘浚哭着说:“你们诅咒皇上的事情已经败露,还以为你会自行悔改,怎么又藏匿严道育呢……给我毒药,让我喝了吧,我不忍心看见你身败命死的那一天。”刘浚奋衣而去,临行恶狠狠地说:“天下事情不久就水落石出,我肯定不会连累你!”
当夜,文帝与尚书仆射徐湛之密谋准备废太子、赐死刘浚,并把此事告诉了潘淑妃。潘妃爱子心切,密派人通知刘浚。刘浚马上派人驰报刘劭。刘劭连夜起兵,以朱衣披在甲胄之上,乘画轮车从万春门入宫。本来皇宫规矩太子卫队不能入宫门,刘劭声称受诏入宫有急事,门卫不敢阻拦太子爷,放军入内。太子心腹张超之等数十人进入禁城,拨刀直上合殿。文帝整宿都和徐湛之合计废太子的事情,蜡烛还未熄灭,值班的卫兵都熟睡未醒。文帝看见张超之提刀冲入,举起座凳自卫,张超之快刀砍下,文帝五指皆落,被弑于室内,时年四十七。刘劭派人杀文帝左右亲信数十人,又杀潘淑妃,还派人剖开其腹,看看潘妃心长在何处。前去杀潘妃的人为奉迎太子,回来禀报说“潘妃心邪”,刘劭这才满意。刘浚带人接应,刘劭告之说“潘妃为乱兵乱杀”,并观其反应。刘浚一楞神,反应够快,忙说:“这个结果正是在下我希望见到的。”两人遂相安无事。
刘劭即皇帝位,改元太初。杀长沙王刘瑾等宗室多人。文帝第三子武陵王刘骏起兵,大臣沈庆之、柳元景、臧质以及南谯王刘义宣等纷纷拥护,集众讨伐刘劭,一路之上,州府纷纷降附。刘劭闭六门守战,城内将士纷纷跃城出降。皇叔刘义恭也乘乱跑出,刘劭杀其十二子。辅国将军朱修之等攻入城内,诸军克台城,张超之跑到合殿御床前弑文帝的地方想躲,被众军士击杀,刳肠割心,诸将碎割他身上的肉,生食以解恨。刘劭逃到武库井中,被一副队长高禽捕获。臧质、刘义恭等大臣临前观刑,刘劭还想乞活,问臧质:“能把我流放到偏远之地饶我一命吗?”,臧质说:“主上(刘骏)近在航南,到时自有处分。”缚刘劭于马上,押至军门。当着他的面,众人先把他四个年幼的儿子砍头,刘劭被缚于马鞍之上不能动弹,对临观的弟弟南平王刘铄说:“怎么会有这种事呢?”四子杀毕,临到刘劭,这位天地不能容的太子爷叹息道:“不料宋室到了这么样的地步!”刘浚逃出城时遇到刘义恭,眼看跑不掉,就假装投降,问这位皇叔:“虎头(刘浚自己的小名)现在来,晚吗?”刘义恭答:“可惜晚了。”又问:“能饶我一死吗?”答曰:“可到皇上处谢罪”。接着问:“不知能否我个职位让我为新皇效力?”刘义恭心中又好气又好笑,答:“这就不知道了。”命令他上马往回走。刘浚一上马,左右按住,白刃注顶,颈血狂喷。刘劭、刘浚两人的尸首被投入江中,余下的子女妾侍亲近左右皆赐死于狱,太子东宫也被砸毁。严道育和王鹦鹉两个人当街鞭杀,然后焚毁其尸,扬灰于江。
假如刘劭孝悌为本,其皇后所生,嫡子承袭,是天下共推的没有任何疑问的储君。他竟冒天下之不韪,做出如此“天地所不覆载”的逆恶之事,身自横死,妻子屠戮,也属罪有应得。其实继宋室帝位的孝武帝刘骏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刘劭即位时派沈庆之杀刘骏,刘骏吓得哭泣哀求,请求和母亲辞诀后再挨刀。沈庆之、颜峻等人不仅没有杀他,反而和他的叔父刘义宣、刘义恭、大臣臧质等人拥立他起兵,最后登上帝位。当上皇帝后,他“遍淫义宣诸女”,惹得这位南郡王与大臣臧质等人造反,最后皆兵败被杀。刘骏起兵时一直生重病,大臣颜峻常常亲自抱持他喂汤喂药,帮他签署文件。继位以后,因小事他把颜峻下狱,先折其双足,然后砍头杀死,接着,他竟又把颜峻的几个儿子沉入江中淹死,以绝其后,非常残忍无情。把《北史》所记,这位皇帝闺门污秽,连亲身母亲都不放过,是二十四史中惟一蒸母的败类。末年更是嗜酒放纵,政纲紊乱,三十五岁时崩于宫内。但此人能文工诗,自谓人莫能及。刘勰认为“孝武多才,英采云构”。但钟嵘在《诗品序》中把他的诗置之下品,以为“雕文织彩,过为精密”。不过,他《拟室思》一诗写闺思,很是精巧:“自君之出矣,金翠暗无精,思君如日月,回还昼夜生。”孝武帝太子刘子业继位,凶残暴戾,杀害臣下,荒唐骄滋,给姐姐山阴公主配分“面首”三十多人,是史上著名的荒唐少主,史称刘宋前废帝,最后被臣下所杀,时年十七。刘骏的十一弟湘东王刘或继位,是为宋明帝。这位明帝御臣下宽和,但是很害怕刘姓皇族与其子争位,刘骏有二十八个儿子,明帝杀了其中十六个,余下十二个,全被明帝的儿子刘宋王朝的后废帝刘昱所杀,同根同气,相互杀戮不迭。究其本由,大概元凶刘劭的戾狠之气,成为这个家庭的精神遗传吧。
总而言之,宋文帝刘义隆在位三十年,聪明仁厚,躬勤政事,朝野敦睦,在元嘉二十七年北代之前,江南的国力达至鼎盛。文帝本性又很俭朴,不好奢侈,连坐辇的皮垫都用很便宜的黑皮,史书美之。可惜他末年好大喜功,轻启战事,致使生民涂炭;加之关键时刻该断不断,废立大事随便告诉潘淑妃,谋及妇人,事泄谋激,最后身首异处,遭古今帝王未有之惨祸,确实令后人叹惋。
㈤ 宋朝历史上有个喜欢木工的皇帝叫做什么
明熹宗时,外有金兵侵扰,内有明末起义,正是国难当头,内忧外患的时期。明熹宗却不务正业,不听先贤教诲去“祖法尧舜,宪章文武”,而是对木匠活有着浓厚的兴趣,整天与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只知道制作木器,盖小宫殿,将国家大事抛在脑后不顾,成了名副其实的“木匠皇帝”。 明熹宗不仅贪玩,而且还玩得很有“水平”,朱由校自幼便有木匠天份,他不仅经常沉迷于刀锯斧凿油漆的木匠活之中,而且技巧娴熟,一般的能工巧匠也只能望尘莫及。据说,凡是他所看过的木器用具、亭台楼榭,都能够做出来。凡刀锯斧凿、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部要亲自操作,乐此不疲,甚至废寝忘食。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出人意料。据《先拨志》载:“斧斤之属,皆躬自操之。虽巧匠,不能过焉。”文献载其“朝夕营造”“每营造得意,即膳饮可忘,寒暑罔觉”。 史书记载;明代天启年间,匠人所造的床,极其笨重,十几个人才能移动,用料多,样式也极普通。明熹宗经自己设计图样,亲自锯木钉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张床,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床架上还雕搂有各种花纹,美观大方,为当时的工匠所叹服。 明熹宗还善用木材做小玩具,他做的小木人,男女老少,俱有神态,五官四肢,无不备具,动作亦很惟妙惟肖。熹宗还派内监拿到市面上去出售,市人都以重价购买,天启帝更加高兴,往往下到半夜也不休息,常令身边太监做他的助手。 明熹宗的漆工活也很在行,从配料到上漆,他都自己动手,并喜欢创造新花样,让身旁太监们欣赏评论。明熹宗还喜欢在木制器物上发挥自己的雕镂技艺。在他制作的十座护灯小屏上,雕刻着《寒雀争梅图》,形象逼真。《明宫杂咏》上有诗吟道:“御制十灯屏,司农不患贫。沈香刻寒雀,论价十万缗。”天启帝雕琢玉石,也颇精工,他常用玉石雕刻各种印章,赐给身边的大臣、宫监。 明熹宗喜欢看傀儡戏,当时的梨园弟子用轻木雕楼成海外四夷、蛮山仙圣及将军士卒等形象。明熹宗情绪高时,也施展自己的手艺。他做的木像男女不一,约高二尺,有双臂但无腿足,均涂上五色油漆,彩画如生,每个小木人下面的平底处安一拘卯,用长三尺多的竹板支撑着。另外还有一个用大木头凿订成的长宽各一丈的方木池,上面添水七分满,水内放有活鱼、蟹虾、萍藻之类的海货,使之浮于水面。再用凳子支起小方木池,周围朋纱囤成屏幕,竹板在围屏下,游移拽动,这样就形成了水傀儡的戏台。在屏幕的后面,有一艺人随剧情将小木人用竹片托浮水上,游斗玩耍,鼓声喧大。当时宫中常演的剧目有《东方朔偷桃》《三保太监下西洋》《八仙过海》《孙行者大闹龙宫》等,均装束新奇,扮演巧妙,活灵活现。天启帝做得是如醉如痴,看得也是如醉如痴。 每到冬季,西苑冰池封冻,冰坚且滑。明熹宗便命一群太监随他一起玩冰戏。他亲自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小拖床,床面小巧玲拢,仅容一人,涂上红漆,上有一顶篷,周围用红绸缎为栏,前后都设有挂绳的小钩,明熹宗坐在拖床上,让太监们拉引绳子,一部分人在上用绳牵引,一部分人在床前引导,一部分人在床后推行。两面用力,拖床行进速度极快,瞬息之间就可往返数里。整个工程中明熹宗都亲临现场。 明熹宗亲手制作的娱乐工具也颇为精巧。他用大缸盛满水,水画盖上圆桶,在缸下钻孔,通于桶底形成水喷,再放置许多小木球于喷水处,启闭灌输,水打木球,木球盘旋,久而不息,天启帝与妃嫔在一起观赏喝彩。有一次他做了个花园,里面的可以走路,鸟可以唱歌,水能流动。 除木工活外,天启帝还醉心于建筑。吴宝崖在《旷园杂志》中写到天启帝曾亲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小宫殿,形式仿乾清宫,高不过三四尺,却曲折微妙,小巧玲珑,巧夺天工。他还曾做沉香假山一座,池台林馆,雕琢细致,堪称当时一绝。天启帝喜欢蹋球,常与太监在长乐宫打球,天启帝觉着玩起来不过瘾,就亲手设计,建造了五所蹴园堂。天启帝酷爱建筑,还表现在对朝廷建筑工程的关心上,天启五年(1625)到天启七年(1627)间,明朝对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进行了规模巨大的重造工程,从起柱、上梁到插剑悬牌,整个工程中天启帝都亲临现场。天启帝常常在房屋造成后,高兴得手舞足蹈,反复欣赏,等高兴劲过后,又立即毁掉,重新造新样制作,从不感到厌倦,兴致高时,往往脱掉外衣棵作,把治国平天下的事,早就抛到脑后,无暇过问。 面对这样的主子,奸臣魏忠贤当然不会错过这个良机,他常趁天启帝引绳削墨,兴趣最浓时,拿上公文请天启帝批示,天启帝觉着影响了自己的兴致,便随口说道:“我已经知道了,你尽心照章办理就是了。”正如《酌中志余》所述:“当斫削得意之时,或有急切章疏,奏请定夺,识字女官朗诵职衔姓名毕,玉音辄谕王体乾辈曰:‘朕已悉矣!汝辈好为之。’诸奸于是恣其爱憎,批红施行。” 明朝旧例,凡廷臣奏本,必由皇帝御笔亲批;若是例行文书,由司礼监代拟批问,也必须写上遵阁票字样,或奉旨更改,用朱笔批,号为批红。天启帝潜心于制作木器房屋,便把上述公务一慨交给了魏忠贤,魏忠贤借机排斥异己,扩充势力,专权误国。而天启帝却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可叹他是一名出色的工匠,却使大明王朝在他的这双手上摇摇欲坠。 就在整个大明王朝风雨飘摇的时候,一手制造了客魏专政的天启帝皇帝还在后宫玩乐,在盛夏季节,他喜欢穿上冬装,模仿明太祖雪夜戎装巡游,有时扮成宋太祖上台演戏,游山玩水。因嬉乐过度,酿成了一身的疾病,面无血色,虚弱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