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帽子知识 > 古代女子帽子描述

古代女子帽子描述

发布时间:2022-05-17 21:12:32

❶ 古代女子头上戴的那个帽子什么呢 就是帽子周围还有白纱的那种 更像刺客戴的那种

那是帷帽,又叫席帽,是在笠帽周围上纱,用于遮挡风沙,是从西域粟特人那里传过来的

❷ 古代皇后妃子戴的帽子,旧时女子出嫁时戴的礼帽叫什么冠

古代帝王的礼冠和礼冠前後的玉串,叫冕旒,也用作皇帝的代称冕(corona)。
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在举行祭祀等大典时所戴的大礼冠。外黑色,里朱色。冕顶有长方板,称为延,後高前低,略向前倾。延之前端缀有数串小圆玉,谓之旒。冕加在发髻上,要横插一长笄(簪),以别住冕。笄的两端绕颔下系一小丝带,谓之紘;又各用一条名叫枕的丝绳挂下一个绵丸,谓之纩,纩下端饰玉,谓之珎。因两珎正当左右两耳,故又名充耳、塞耳。旒、松、纩都是冕的部件。天子的冕十二旒(一说前後各有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历代之制大略相同。南北朝以後,只有帝王可以戴冕,因用以专称皇帝的礼冠。

皇后是凤冠。但不是皇后妃嫔戴的那种有凤龙图案的冠。而是彩冠,即花冠等(女子的一种冠饰),上头有假花或其他吉祥图案。肯定有。但凤龙图饰的,只能是贵族富家。戴冠,所受重量可不轻,虽然如此,依旧很是讨女子喜欢。到了明代,更是流行,而新娘戴的冠也被称为“凤冠”。

旧时富家女子出嫁时的头冠叫凤冠,服饰叫霞帔,以示荣耀。也指古代贵族女子和受朝廷诰封的命妇的装束。
凤冠:古代贵族妇女所戴的礼冠。明清时一般女子盛饰所用彩冠也叫凤冠,多用于婚礼时。

❸ 中国古代头饰,你了解多少

服饰从头开始。

首服,是用于头部的服饰部件。中国古代冠帽始于先秦时期的头衣,即头上用品和饰物的总称。冠帽是我国古人使用的一种束发工具,同时处于礼仪和审美的需要,又是一种头上的装饰品,它被视为“礼教”文化的象征[1]88。自古以来,首服是人们服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客观上推动了首服的发展。

在中国的服饰史中,首服在整个服饰中具有的地位,是识别身份与社会品级地位的重要标志。自周朝开始,建立了完整的冠服制度。从冠上能够识别出帝王与诸侯、将军与士兵、文武百官、社会诸流的等级区别,然而普通老百姓则无资格佩戴。

各种首服的戴法、佩戴者、佩戴场合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或俗成模式,以区别人们身份的高低、贵贱。这类等级体制,一直应用到我国封建社会,贯穿整个古代首服的发展史,并且首服的种类日渐复杂,式样愈加繁多,名称有数百种之多。表现形式划分,将近现代汉民族服饰中的首服分为:帽、巾、眉勒、暖耳四大类。

一、帽

帽,亦作“冒”,又称“帽子”。

《后汉书·舆服志》记载:“上古之人居而野处……观鸟兽有冠、角及种种胡须,就仿效之作冠冕发髻流苏,从而有了各种发饰。冠冕、巾帕。”在远古时期,中国古人“穴居而野处,衣毛而冒皮,未有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仪与装饰的需求,古人根据自然界中鸟兽的头部造型加以模仿,改制成冠戴在头上,将鸟兽的须胡变化成缨,再用笄贯插在发上使之稳定。帽,需经剪裁缝制成一定形状,覆盖于人的头部。

童帽是首服中最具有情趣文化的。虎头帽是最为常见的形式,其外观花样变化多端,细部刻画生动有趣,装饰讲究。虎头帽的外部造型不是具象的现实描摹,而是通过对具有灵性和神性的理想形象进行创造的。

虎头帽是一种民间模仿动物形态而创造服饰品的习俗延续,是以情感为纽带,通过一定的艺术夸张,希望能让孩童健康、活泼地成长和对未来的祈盼,表现汉民族护生的民俗心理特征。造型稚拙,形象生动可爱,整个造型交织着情和爱。还有一种是以民间宗教内涵为祈佑工具的表现,在小帽上缀上很多的金属佛像,戴此帽就如同诸神在保护孩子,寓意非常直白。

二、巾

巾,包头之用。古时平民不戴冠,多是在发髻上覆以巾,在劳动生产之时又兼作擦汗之布,可谓一物两用。古书称为“士冠庶人巾”,指的就是百姓多以帛裹头,这是典型的百姓首服。巾通常以缣帛为之,古尺两尺两寸宽,又常称为“幅巾”。它的型不固定,而是以裹戴的方式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样式。巾的造型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多样化,更具装饰性,为文人士大夫阶层所喜好,成为这一阶层的常服。平民往往也有特殊式样的巾式。

在古代,巾有多种形制,不仅有高低之分,还有前裹、后裹,上翻、下折等变化,构成了丰富的式样。按外观造型将巾类首服分为“纽髻式”“韬发式”和“裹首式”三种形式。

所谓巾类纽髻式首服,是指用布帛扎系的方式固定发髻。

巾类韬发式首服,是指用布帛卷折成条状包裹发髻。其中形式又可分为两种。第一种,从前向后裹的帻;第二种,从由后抄前,系结于前额的“幧头”。

巾类裹首式首服,是指用布帛包蒙覆于首,于颅后系结的方式。其中,主要有幅巾、头巾和五代之前的幞头。

近代,包头成为在巾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特色首服。清代叶梦珠在其著作《阅世篇》中对包头作了这样的描述:“今世所称包头,亦即古之缠头也。古或以锦为之。前朝冬用乌绫;夏用乌纱。每幅约阔二寸,长倍之……”。

南地区的包头样式只要是三角包头,它的形式感和构图感都很独特,十分引人注目。平展时形似等腰梯形,短边一般为60~70厘米,长边一般为100~110厘米,宽25~28厘米。斜边略带弧形。在上面的两端各连接一个宝剑头的带子,或者是有流苏的绳子,长度大约10厘米,目的是用来收缚顶端。

而若将包头缚戴端正,则整个呈立体三角形,头后上方还有一小空心三角形,发髻由此露出;头巾的余下部分则在肩颈部垂挂下来,形成两只又长又尖的尾部开叉、互相交叠、形似燕尾的三角形拖角。所以称之为“三角包头”。

❹ 古代女人的帽子

在古代女人可以说不戴帽子的,女子十五岁便束发戴笄,用“巾帼”在后面挽头发或者把头发包扎定型。古代戴帽子的女人有两种,一是皇后贵妃和公主之类的贵族妇女,有戴“凤冠”“花冠”之类的特权。还有一些有官位的侍女也戴帽子,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❺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服饰礼仪制度由来已久,古人戴帽有哪些讲究

中国一直以来都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而且中国的服饰礼仪也有着悠久的历史,那么古人戴帽子都有哪些讲究呢?在中国古代,不同等级的人所戴帽子是不同的,而且在不同的朝代,他们的帽子的戴法也有所不同。

三、综述

古人戴帽子是十分有讲究的,不同年龄,不同等级的人所戴的帽子是不同的。

❻ 像以前英国贵族穿的那种裙子,戴的那种帽子叫什么啊

不仅是英国贵族,几乎以前所有的欧洲贵族女子都穿这种裙子,我记得叫“鲸骨裙”。张爱玲在《连环套》里说:“西洋女人的腰是用钢条跟鲸鱼骨硬束出来的。细虽细,像铁打的一般。”据说是法国太阳王路易十五的情妇发明的——欧洲古代的所有引领贵族时尚的潮流几乎都是这位太阳王或他周围的人物发明的...

至于帽子,没有特定称呼,因为就叫帽子,为了和现在的各种帽子区别,一般描述为:古代贵妇的大沿帽——这个我以前问过英国房东太太,结果老太太的解释就是:古代女子戴的大沿帽,上面羽毛越多表示身份越高贵,她也找不出专有名字来指代这个帽子,就是帽子了...

后来听说是coco香奈儿在法国开创了简洁时尚的先锋,简单的当代帽子才开始从上流社会开始流行。在她之前英国也好法国也好,都流行那种非常华而不实的大大大大帽子,很多很多羽毛...

❼ 古代女子戴在头上的斗笠还有一块纱巾叫什么

帷帽。原属胡装,最开始的样式叫幂蓠,一般用皂纱(黑纱)制成,四周有一宽檐,檐下制有下垂的丝网或薄绢,其长到颈部,以作掩面,至隋唐把四周的垂网改短,亦称“浅露”。

据说昭君出塞戴帷帽,亦名昭君帽,据记载帷帽为晋代所创,汉代并没有帷帽,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已经指出,但阎立本所创的昭君出塞影响很大,因而历代也错称为昭君帽,一直延续至今。

唐代永徽年间妇女戴起了“帷帽”。式样为一种高顶宽檐笠帽,在帽檐一周带上薄而透的面纱。十分有趣的是现代闽南的惠安女头上的笠帽及装束都与那时的相似得很,真是令人叫绝。西方妇女对带帽罩面纱的习俗也有了认同。

唐彩绘釉陶戴笠帽骑马女俑,带的就是帷帽。唐彩绘釉陶戴笠帽(帷帽)骑马女骑俑圆脸、阔眉、朱唇,头戴紧裹髻发的帷帽,帷帽之上加一顶时髦的笠帽,乳白色上衣外套带花边的黄色半袖,下着淡黄色条纹长裙,足穿尖头鞋,骑在一匹红斑纹黄马上,勒缰前视,神情悠然,高贵文雅。

窄袖袍服和间裙都是受胡风影响产生的装束,尤其便于骑马出行等活动,而帷帽是唐初非常流行的出行装备。可以说这尊戴笠帽骑马女俑是初唐时期仕女出行的真实写照。

唐朝时一个宽容、开放、自由的时代,妇女摆脱了立交的羁绊,可以经常外出,抛头露面,到郊外踏青游玩。听戏、看球、逛庙会,尽情玩耍,而且穿着、婚姻、表达感情都甚少受限制。

唐代,尤其是中唐以后,妇女出门已经不再坐在轿子里,而是很神气地骑在马上,扬鞭策马,在街市奔驰穿行,享受自由的快乐。考古发掘中出土的众多骑马女俑形象正是唐代女性自由生活的真实写照。

❽ 形容帽子的词语有哪些

1、倒冠落佩 2、冠袍带履 3、鞭丝帽影 4、毁冠裂裳 5、怒发冲冠

[拼音] :

1、倒冠落佩 dǎo guān luò pèi形容弃官归隐。

2、冠袍带履 guān páo dài lǚ

3、鞭丝帽影biān sī mào yǐng

4、毁冠裂裳huǐ guān liè cháng

5、怒发冲冠nù fà chōng guān

❾ 古代美女的头饰(描写)

“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我国古代的女子,即使再穷再贫寒,哪怕是陶瓷竹木做的荆钗陶簪,也得买上几支,清晨起来,绾起头发,对着朦胧不清的铜镜,灵巧地插上,算是一天伊始所做的第一件事情。

我国古代女子,很会装扮自己,仅就头饰一项,精巧、华美、漂亮的饰品就数不胜数。展开2005年9月发行的《洛神赋图》邮票细细欣赏,就可以看到,画面上的洛神和路间的女子们,都是“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干”,绰约漂亮,风采迷人。不说别的,仅就古代女子那一头闪着金光、摇晃珠色的钗簪步摇,就够让现代的人们好好看看的。

古代女子将头发绾成髻鬃,就要用簪钗固定,以免髻鬃松散坠落。这种办法既实用,也美观,久而久之,这些用来固定头发的东西,就渐渐演化成一种饰品,美化着古代女子。在表现我国古代绘画、文学、民间传说、戏剧等题材的邮票上,这些形式繁多的头饰,尽管不可能一一细分出来,形成清晰的感性认识,但都可以窥斑见豹,有所认知和了解,如T69《红楼梦——金陵十二钗》、T82《西厢记》、T87《京剧旦角》、T89《簪花仕女图》、1995-8《虢国夫人游春图》等等。

古代女子最常用的头饰就是簪和钗。簪是由笄发展而来的,是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用石、竹、玉、骨、金、银等多种材料制成。1984年发行的T89《簪花仕女图》邮票上,那些雍容华贵的古代女子头上的花饰,就是用这种簪固定的。

钗是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用来绾住头发,也有用它把帽子别在头发上的,其形制在T82《西厢记》小型张的边饰上可以较清晰地看到。此外,其它一些有古代女子出现的邮票画面上,如T82《西厢记》、T99《牡丹亭》以及《聊斋志异》等邮票上,钗也常常隐约可见。五代五镐《中华古今注·钗子》记载:“钗子,盖古笄之遗象也,至秦穆公以象牙为之,敬王以玳瑁为之,始皇又金银作凤头,以玳瑁为脚,号曰凤钗。”钗与簪是有区别的,发簪作成一股,而发钗一般作成两股。

步摇是一种附在簪钗上的一种首饰。《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后汉书·舆服志下》:“步摇以黄金为题……”T82《西厢记》小型张的边饰上,坠于钗上之物,即为步摇。“汉之步摇黄金为凤,下有邸,前有笄,缀五彩玉,以垂下,行则动摇。”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用“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来形容杨贵妃,给人以无限遐想和神思。

古代的簪、钗形式繁多,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簪钗也有变化,从历代遗留下的款式多样的簪钗中可以看出,其变化主要集中在簪首,常见的有:1.圆顶形,簪身为圆柱体,顶端作球体或半球体,少数刻有旋纹;2.花顶形,簪身与上相同,惟于顶端镂凿梅,莲,菊,桃等花纹;3.耳挖形,以金属或玉形成,簪身略扁,上端宽阔,至颈部明显收束,并朝正面弯转,形成耳挖,使一物具有两种功用;4.如意形,簪身作圆形或扁形,簪身朝前弯转,呈如意头状;5.动物形,簪首饰以飞禽走兽,常见的有龙、凤、麒麟、燕、雀及游鱼等。

除簪和钗之外,梳头用的梳和蓖也是古代女子常用的头上的饰品。梳、蓖是用竹木、玉石、象牙、金银等材料制成的梳头工具。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早在四干年前,我们的祖先便有了插梳的习惯。当时,虽不完全是为了装饰(有的和宗教,葬俗有关),但却是后世插梳习俗的源流。中国自古便注重礼仪,人们对自己的仪容装饰非常重视,梳蓖在古时是人手必备之物。尤其是妇女,几乎梳不离身,蓖不离裹,时间一久,便形成插梳插蓖的风气,自魏晋至唐代尤盛。对此,元稹《恨妆成》中的“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王建《宫词》中的“归来别施一头梳”,唐代诗人李贺《秦宫》中的“鸾蓖夺得不还人,醉睡氍毹满堂月”等名句,均可谓最有力的佐证。

古代女子十分讲究美容,钿花便是她们美化头部的时髦饰品。“凡玉器琢余碎,取入钿花用。”钿通常用金、银、玉、贝等做成花朵开状,用时直接插入绾好的发髻就能起很好的美化装饰作用。

凤冠是最为华贵精美的古代女子头饰,以龙凤为主,龙用金丝堆累工艺焊接,呈镂空状,富有立体感。凤用翠鸟毛粘贴,色彩经久艳丽,其上一般都镶满珠宝、钻石,价值连城,非一般人家的女子所能用,大多为皇宫贵族的后、妃们佩戴。凤冠的形制,我们可以从纪94《梅兰芳舞台艺术》邮票及小型张、T87《京剧旦角》等邮票有所了解。

总之,古代女子头饰是我国古代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现在,崇尚简洁的女子们虽然早已不再佩戴像古代那样华丽且形式复杂多样的头饰,但是簪、钗等头饰并没有消失,而是在文明传承过程中,扬弃地发展成现代简单、朴素、大方的“簪钗”发夹了。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女子头饰也将会不断发生新变化,将头饰文化继续繁荣发展与传承下去。

古代头饰精巧华美,本文简单的介绍了古代妇女头饰的种类,头饰的发展演变,以及古代妇女根据身份,出席的场合来佩戴不同的头饰。

关键词:笄,簪,钗,华胜,擿,花钿,步摇,梳篦

经常可以看到电视剧中古代女子穿着雍容华丽的服装,戴着制作精美的头饰,这亮丽的一幕使我们不禁感慨古代手工技术的发达。但是细细想来,电视剧中呈现出来的只是崇尚简洁的现代人参考史料对古代头饰的仿照品。这就不难想像真正的古代头饰有多么的巧夺天工。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古代妇女所佩戴的头饰。

1. 1. 笄,簪,钗,擿,华胜

笄是古时用以贯发或者固定弁,冕的。在《仪礼·士冠礼》中记载:“皮弁笄,爵弁笄。”郑玄注:“笄,今之簪。”古代妇女经常使用笄来固定发髻。古代女子到了成年的时候就用笄将头发绾起,因此笄也指女子的成年礼。《仪礼·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礼之称字。”郑玄注:“笄,女之礼,犹冠男也。”《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而笄。”郑玄注:“谓应年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簪是由笄发展而的,是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可用金属,骨头,玉石等制成。后来专指妇女绾髻的首饰。擿,簪股,将头部做成可搔头的簪子,所以俗称为搔头。《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簪。《后汉书·舆服志》有:“黄金龙首衔白珠,鱼须擿,长一尺,为簪珥。”的记载。

钗,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用来绾住头发,也有用它把帽子别在头发上。五代五缟《中华古今注·钗子》:“钗子,盖古笄之遗象也,至秦穆公以象牙为之,敬王以玳瑁为之,始皇又金银作凤头,以玳瑁为脚,号曰凤钗。”钗与簪是有区别的,发簪作成一股,而发钗一般作成两股。

华胜,即花胜。古代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通常制成花草的形状插于髻上或缀于额前。《释名·释首饰》:“华胜,华,象草木之华也;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则胜,蔽发前为饰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暠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唐颜师古注;“胜,妇人之首饰也,汉代谓之华胜。”

2. 步摇

步摇,古代妇女附在簪钗上的一种首饰。《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后汉书·舆服志下》:“步摇以黄金为题……”王先谦集解引陈祥道曰:“汉之步摇黄金为凤,下有邸,前有笄,缀五采玉,以垂下,行则动摇。”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用:“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来形容杨贵妃。

古代妇女将头发绾成髻鬟,用簪钗固定,以免髻鬟松散坠落。古代的簪钗形式繁多,用石,竹,玉,骨,金,银等多种材料制成,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簪钗也有变化,从历代遗留下的款式多样的簪钗中可以看出其变化主要集中在簪首,常见的有:(1)圆顶形,簪身为圆柱体,顶端作球体或半球体,少数刻有旋纹;(2)花顶形,簪身与上相同,惟于顶端镂凿梅,莲,菊,桃等花纹;(3)耳挖形以金属或玉形成,簪身略扁,上端宽阔,至颈部明显收束,并朝正面弯转,形成耳挖,使一物具有两种功用;(4)如意形,簪身作圆形或扁形,簪身朝前弯转,呈如意头状;(5)动物形,簪首饰以飞禽走兽,常见的有龙,凤,麒麟,燕,雀及游鱼等。

这些形状的发簪,发钗在各地的古墓中时有发现,例如:西安南郊惠家村唐大中二年(848年)墓出土双凤纹鎏金银钗,另有镂空穿枝菊花纹钗,形象丰美。广州皇帝岗唐代木椁墓出土金银首饰中有花鸟钗,花穗钗,缠枝钗,圆锥钗等,用模压,雕刻,剪凿等工艺做成,每式钗朵都是一式两件,花纹相同而方向相反,可知是左右分插的。(图1)

唐代花钗:(1)斯德哥尔摩kempe氏藏(2)广州皇帝岗唐墓出土(3)唐代菊花纹钗(西安出土)(4)唐代双凤纹钗(西安出土)

安徽合肥西郊南唐保大年间墓出土一件金镶玉长28厘米的步摇,上端像双翅展开,镶着精琢玉片花饰,其下分垂珠玉串饰。另一件长18厘米,顶端有四蝶纷飞,下垂珠玉串饰的银步摇,制作都极精致(图2)

图2—1安徽合肥出土的南唐金镶玉步摇(右下为步摇上所镶玉片纹饰)

图2—2安徽合肥出土南唐四蝶银步摇

2. 3. 梳篦,钿花

篦,一种比梳子密的梳头工具。亦指用篦梳头剔除发垢。唐李贺《秦宫》诗:“鸾篦夺得不还人醉睡氍毹满堂月。”王琦汇解:“篦,所以去发垢,以竹为之,鸾篦必鸾形象之也。”

钿花,用金,银,玉,贝等做成的花朵状装饰品。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玉》:“凡玉器琢余碎,取入钿花用。”钟广言注:“钿花:用贵重物品做成花朵状的装饰品,如金钿,螺钿,宝钿,翠钿,玉钿等。”

中国自古便注重礼仪,人们对自己的仪容装饰十分重视,梳篦在古时是人手必备之物。尤其是妇女,几乎梳不离身,时间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风气。

湖北江陵出土几件秦木质彩绘角抵图木篦,马蹄形,上绘三人作角抵戏。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墓出土的梳篦是象牙制成的,均作马蹄形,长均8.8厘米,宽均5.9厘米,梳20齿,篦47齿,细密均匀。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和湖北江陵纪南城出土的西汉木梳,背平直,上面有四个装饰纽。湖南长沙南门纸圆冲唐墓出土铜梳已残,背上有清晰的纹饰,作双鸟徘徊旋飞。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了精美的骨梳(图3)

图3—1唐代铜梳(湖南长沙纸圆冲出土,根据残物复原)

图3—2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的骨梳

簪钗是用来绾住头发的,而花钿直接插入绾好的发髻起装饰的作用。(图4)

图4—1琉璃制宝钿(江苏新海连市海州东门外五代墓出土实物拓片)

图4—2团花金钿(传世实物,现藏日本大和文华馆)

图4—3折枝花形金钿(广东广州皇帝岗唐墓出土)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早在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便有插梳的习惯。当时,虽不完全是为了装饰(有的和宗教,葬俗有关),但却是后世插梳习俗的源流。

春秋以前的梳子,不论形制多么复杂,装饰多么考究,它们的外形特征基本一致,都是直竖形,梳把较高,横面较窄,很少作方形或扁平的。

从战国到魏晋南北朝,梳篦的材料一直以竹木为主,尤以木料最常见。梳篦的造型多上圆下方形似马蹄。

自魏晋在妇女头上流行插梳之风,至唐更盛,这种梳篦常用金,银,玉,犀等高贵材料制作,插戴方法在唐代的绘画如张萱的《捣练图》,周肪《纨扇仕女图》及敦煌莫高窟唐代供养人壁画中均能看到。元稹在《恨妆成》中描写:“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王建的《宫词》中也有“归来别施一头梳”的描写,这些正说明这种插梳的风尚。

隋唐五代的梳篦,多作成梯形,高度明显降低,其质料及装饰视用途而别。宋朝以后,梳子的形状趋于扁平,一般多作成半月形。明清时期的梳篦样式,基本保持宋制。

4.结语

从古代妇女的头饰中可以看到当时社会发展的经济状况,经济越发达,妇女们所佩戴的头饰越多,制作的也越为精巧,复杂。妇女们佩戴头饰也是有身份地位的讲究的,不同地位的人在不同场合所佩戴的头饰不一。这点从《后汉书·舆服志》中可以看出,其中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时所佩戴的首饰:“簪以瑇瑁为擿,长一尺,端为华胜,上为凤皇爵,以翡翠为毛羽,下有白珠,垂黄金镊。左右一横簪之,以安蔮结。诸簪珥皆同制,其擿有等级焉。”

“皇后谒庙服假结,步摇,簪珥。步摇以黄金为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爵九等,熊,虎,赤罴,天鹿,辟邪,南山丰大特六兽,诗所谓‘副笄六珈’者。诸爵兽皆以翡翠为毛羽。金题,白珠璫绕,以翡翠为华云。”“公,卿,列侯,中两千石,二千石夫人,绀缯蔮,黄金龙首衔白珠,鱼须擿,长一尺,为簪珥。”《旧唐书·舆服志》中也有记载:“武德令,皇后服有纬衣,鞠衣,钿钗礼衣三等。纬衣,首

饰花十二树,并两博鬓……钿钗礼衣,十二钿……;皇太子妃服,首饰花九树,……细钗礼衣,九钿……;内外命妇服花钗,翟衣青质,第一品花钿九树,翟九等。第二品花钿八树,翟八等。第三品花钿七树,翟七等。第四品花钿六树,翟六等。第五品花钿五树,翟五等。钿钗礼衣,……第一品九钿,第二品八钿,第三品七钿,第四品六钿,第五品五钿……。”

古代妇女的头饰是古代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文明传承过程中我们汲取了很多,也舍弃了很多,在有着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崇尚简洁的人们已不再佩戴象古代那样华丽且形式复杂多样的头饰,但是簪,钗等头饰并没有消失,它们被简化了。在日常生活中还是经常可以看到女子用简单,大方的簪钗来绾头发。希望簪钗作为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继续发展与传承下去,中华文明这个璀璨的皇冠上不可缺少这样一颗闪耀的珍珠.

❿ 古代后妃戴的帽子,旧时妇女出嫁时的礼帽,叫( )冠

凤冠~~
古代皇帝后妃的冠饰,其上饰有凤凰样珠宝。明朝妇女出嫁时也可佩戴。

明朝凤冠是皇后受册、谒庙、朝会时戴用的礼冠,其形制承宋之制而又加以发展和完善,因之更显雍容华贵之美。

凤冠的组成
冠上饰件以龙凤为主,龙用金丝堆累工艺焊接,呈镂空状,富有立体感;凤用翠鸟毛粘贴,色彩经久艳丽。冠上所饰珍珠、宝石及重量各不相等,最多的一顶上有宝石128块,最少的95块;珍珠最多5,449颗,最少的3,426颗,最重者2,905克,最轻者2,165克。冠上嵌饰龙、凤、珠宝花、翠云、翠叶及博鬓,这些部件都是先单独作成,然后插嵌在冠上的插管内,组合成一顶凤冠。 凤冠造型庄重,制作精美,其工艺有花丝、镶嵌、錾雕、点翠、穿系等项。点翠面积大(四顶凤冠上有翠凤23只,翠云翠叶翠花多达数百片),宝石镶嵌多达400余颗,大小珠花及珠宝串饰的制作也不少。最后的组装更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序,各饰件的放置,几千颗珍珠的穿系,几百颗宝石的镶嵌,诸多饰物于一冠,安排合理。凤冠口衔珠宝串饰,金龙、翠凤、珠光宝气交相辉映,富丽堂皇,非一般工匠所能达到。凤冠上金龙升腾奔跃在翠云之上,翠凤展翅飞翔在珠宝花叶之中。

四顶凤冠
定陵出土的凤冠共有四顶,分别是“十二龙九凤冠”“九龙九凤冠”、“六龙三凤冠”和“三龙二凤冠”。孝端、孝靖两位皇后各2顶。四顶凤冠制作方法大致相同,只是装饰的龙凤数量不同。它们造型奇巧,制作精美,并饰有大量的珍珠宝石。

六龙三凤冠,通高35.5厘米,冠底直径约20厘米。龙全系金制,凤系点翠工艺(以翠鸟羽毛贴饰的一种工艺)制成。其中,冠顶饰有三龙:正中一龙口衔珠宝滴,面向前;两侧龙向外,作飞腾状,其下有花丝工艺制作的如意云头,龙头则口衔长长珠宝串饰。三龙之前,中层为三只翠凤。凤形均作展翅飞翔之状,口中所衔珠宝滴稍短。其余三龙则装饰在冠后中层位置,也均作飞腾姿态。冠的下层装饰大小珠花,珠花的中间镶嵌红蓝色宝石,周围衬以翠云、翠叶。冠的背后有左右方向的博鬓,左右各为三扇。每扇除各饰一金龙外,也分别饰有翠云、翠叶和珠花,并在周围缀左右相连的珠串。整个凤冠,共嵌宝石128块(其中红宝石71块、蓝宝石57块),装饰珍珠5449颗。由于龙凤珠花及博鬓均左右对称而设,而龙凤又姿态生动,珠宝金翠色泽艳丽,光彩照人,使得凤冠给人端庄而不板滞,绚丽而又和谐的艺术感受,皇后母仪天下的高贵身份因此得到了最佳的体现。

三龙二凤冠,即孝端皇太后凤冠,高26.5厘米口径23厘米,凤冠共用红、蓝宝石一百多块,大小珍珠五千余颗,色泽鲜艳,富丽堂皇,堪称珍宝之冠。

九龙九凤冠,高27厘米、口径23.7厘米、重2320克,有珍珠3500余颗,各色宝石150余块。此冠用漆竹扎成帽胎,面料以丝帛制成,前部饰有9条金龙,口衔珠滴下,有8只点翠金风、后部也有一金凤,共9龙9凤。后侧下部左右各饰点翠地嵌金龙珠滴三博鬓。这顶豪华的风冠,共嵌红宝石百余粒、珍珠5000余粒。

十二龙九凤冠,冠上饰十二龙凤,正面顶部饰一龙,中层七龙,下部五凤;背面上部一龙,下部三龙;两侧上下各一凤。龙或昂首升腾,或四足直立,或行走,或奔驰,姿态各异。龙下部是展翅飞翔的翠凤。龙凤均口衔珠宝串饰,龙凤下部饰珠花,每朵中心嵌宝石1块或6、7、9块不等,每块宝石周围绕珠串一圈或两圈。另外,在龙凤之间饰翠云90片,翠叶74片。冠口金口圈之上饰珠宝带饰一周,边缘镶以金条,中间嵌宝石12 块。每块宝石周围饰珍珠6颗,宝石之间又以珠花相间隔。博鬓六扇,每扇饰金龙1条,珠宝花2个,珠花3个,边垂珠串饰。全冠共有宝石121块,珍珠3,588颗。凤眼共嵌小红宝石18块。,十二龙九凤冠,冠上饰十二龙凤,正面顶部饰一龙,中层七龙,下部五凤;背面上部一龙,下部三龙;两侧上下各一凤。龙或昂首升腾,或四足直立,或行走,或奔驰,姿态各异。龙下部是展翅飞翔的翠凤。龙凤均口衔珠宝串饰,龙凤下部饰珠花,每朵中心嵌宝石1块或6、7、9块不等,每块宝石周围绕珠串一圈或两圈。另外,在龙凤之间饰翠云90片,翠叶74片。冠口金口圈之上饰珠宝带饰一周,边缘镶以金条,中间嵌宝石12 块。每块宝石周围饰珍珠6颗,宝石之间又以珠花相间隔。博鬓六扇,每扇饰金龙1条,珠宝花2个,珠花3个,边垂珠串饰。全冠共有宝石121块,珍珠3,588颗。凤眼共嵌小红宝石18块。

与古代女子帽子描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编衣开衫 浏览:417
黄色外套配什么颜色的鞋 浏览:296
圆筒帽子怎么收针 浏览:558
吐羽绒服上怎么洗掉 浏览:736
冬季保暖的内衣品牌 浏览:642
结婚打紫色颜色领带 浏览:965
被迫女装永久丝袜 浏览:245
羽绒服清洁网球 浏览:921
纱布纯棉裙子油渍用什么洗 浏览:973
粉蓝的鞋子配什么裤子 浏览:701
超长牛仔风衣 浏览:509
旗袍的材质是怎么做成的英语作文 浏览:411
校服能用洗衣机洗吗 浏览:735
红裤子男士搭配 浏览:615
皮衣穿着扎人怎么办 浏览:976
妻子短裙制服 浏览:16
上海衬衫加工费大概多少钱 浏览:208
因为爱情有多美同款衬衫 浏览:705
怎么洗有反光条的外套 浏览:377
德国宝马男装羽绒服 浏览: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