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帽子知识 > 容若帽子

容若帽子

发布时间:2022-05-17 10:35:59

A. 侧帽风流,青衫依然是纳兰性德的哪首词

很抱歉,我想这两句话只是用来形容纳兰的,并不是他哪首词。
侧帽风流,这个典故最早是形容隋朝独孤信的,形容文人的风流倜傥,纳兰第一次刊印自己的作品也是叫《侧帽集》。第一句话应该出自这里。
青衫依然很抱歉,没有找到对应的出处。我只找到了纳兰写过青衫湿这个词牌的一首诗,内容如下纳兰容若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簿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这个词牌属于纳兰首创。 以上内容纯原创 望采纳。我们都爱公子容若

B. 纳兰容若的词及其鉴赏

忆江南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再读到容若的这首《忆江南》时,不禁嚎啕大哭。我不敢引为容若的知己,但总觉得,容若的词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心中的那片天地。

能看出,容若这首词着词用句已经颇为成熟。正是因为词的成熟,他,心中的苦也越来越深。容若传奇短暂的一生被很多人看成一个谜,可是,谁的一生不是 谜 呢?

他,是养在深院的公子,世事离他遥远而不可及,他保有那份纯真,那时的他,仅可能对着心仪已久的女孩轻轻说着相思,这耳鬓厮磨的相思转头成空。当他早已淡忘了相思的感觉时,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女子出现了。雨蝉,带着淡淡夏天味道的名字,也是可怜的女子。她捧着她的真心在容若的身边好久好久,可惜容若,陷在过往中不能自拔。等到容若发现,他已爱上身边的女子时,他们已是天人永隔了。容若再一次没有留住他的爱。他怎能不恼,怎能不恨。“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他懊恼没能怜取眼前人,悔恨让一个女子日日夜夜想着身边男子心中的地位何时能给自己一些。容若看清了,但是,他已脱不去这世俗的帽子,他,还是那个“真”的容若,但是,早已失去了那份“纯”。楞伽山人,他把自己心中的苦,深深的埋在了这个佛韵意味悠长的名字里,佛经上有云: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他还是那个公子,片片浊世的佳公子。

爱情不圆满,罢了!大丈夫当建功立业。容若流着的是满蒙的血液,他的豪情在广袤的草原,茫茫的大漠。但,那只是幻想,他每天一抬眼,便只能看到诺大的紫禁城,拥挤的牌楼,穿梭于其中,深陷在那个无底深渊的人们。他,需要跟在皇帝身边赞颂他的丰功伟绩,赞颂他的大好河山。委屈,不忿。容若,又不得不放下宽广的蓝天,步入娇巧的江南山水。他,亦是爱那里的,那里的每一处,好似都有他的记忆,记忆中女子的眉眼,记忆中好友的谈笑,他埋头,已不能陶醉于其中。他的心,早已被这肮脏世事折磨得体无完肤,“心字灰”——香烧尽,散落成灰,心烧尽,人,岂能再活着?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百花深出窥得佳人,几争回顾。流萤数点,清风拂柳,难言秦楼明月。何事秋风,泪眼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不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壮楼偶望天际归舟,佳人何在?帆影重重,情景无限,不见画堂秋思。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辛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人生若只如初见,多好。纯凭那刹那间的触碰,从此倩影萦绕不去,徘徊心间。

人生若只如初见,多好。虽无画扇摇转之心,却有落花流水之意。

你依然是那拥有着迷离眼神,清新如水的人儿,而我已不是那追梦之人。

醉舞红颜,卿欲眠;弹一曲,月落乌啼。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容若之词上半阕是写班婕妤与汉成帝之间爱恨情仇,飞燕入宫,是一段传奇佳话的开始,同时也是另一段传奇佳话的结束。结束的如此的突兀,以至于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也就注定了结局的凄然。而如今转首回眸之间已千年,三生石上早已不见他俩曾经的誓言;奈何桥水依然如千年前般潮起潮落,拍岸之余似在追忆往昔的甜蜜。而桥上当初相拥之人早已不见身影,独留那班驳月影对空长叹。

不变的你,变了的只是那欲上青天栏明月,又恐明月下西楼的我。一次伤痛已难以承受,不想再重复一次。是另一个人占据了另一人的心,还是本就没有放在心上?从汉朝到唐朝的过渡仿佛经历了一个轮回,是骊山语罢清宵半的脉脉私语,款款低诉;是夜雨霖铃终不怨的无私无悔,勇往直前。

千年光影三世轮回只为与你一见,没想到换来的却是擦身而过的浮沉梦幻。终于在秦楼月下问君一言:当日愿为莲理枝,君记否?他,默然相对。她,泪眼盈睫,亦哭亦笑。没想到千年的等待换来的竟是如此,心中的记忆在这一刻支离破碎,心上的冰裂纹在此时破碎如垠。

何如薄辛锦衣郎,比翼莲枝当日愿

千年的时光消磨了彼此的过往,不负当初的激情,那一段记忆在梦中方能重现,醒来却是空白一片。

无人语罢清宵半,徒留余热在心间

C. 侧帽才子 何解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明珠长子,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1655年1月19日)出生于满州正黄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因生于腊月,小时称冬郎。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太学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 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尔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 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他又把搜读经史过程 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 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 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

纳兰性德词作先后结集为《侧帽》、《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称他为侧帽才子。纵观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http://ke..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3680.htm

D. 同样是悼念亡妻,纳兰性德和沈复,或清朝的其他人,你更喜欢谁的作品

同样是悼念亡妻,纳兰性德写了一首词,沈复写了一本“小红楼梦”
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 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如果爱人去世了,又怎能忍心说出这样的漂亮话?大概是不能在一起了,才说出如此赞美的话语。清朝时期,有两位大才子,分别是纳兰性德,和沈复。同样是悼念亡妻,纳兰性德写了一首词,沈复却写了一本“小红楼梦”。

纳兰性德剧照

诗人受尽磨难,才能写出好的作品。写得一手好词的纳兰性德,在感情上是情路坎坷的。他若是生在现代,不论美丑,一句“你好哇”,定会像王小波一样赢取爱情。甚至,安静地待着,便能引来青睐无数。纳兰性德应该很美吧。遗憾的是,生活在清朝的他,即便与表妹互生爱慕,也抵不过康熙帝的一纸诏书。

芸娘

临死之际,芸娘仍旧把过错揽在自己身上,可见她对沈复的爱与付出。反过来,沈复对她的爱,也是深沉而真切的。正如婚嫁时,沈复对母亲所说的话,“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与纳兰性德的《红窗月·燕归花谢》,以及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相比,沈复对亡妻的悼念多了一种情感上的真切,而正是这平凡中的感动,才催人泪下。俗话说,拥有时有多美好,失去时就会有多痛苦。沈复的《浮生六记》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E. 纳兰性德有几个妻妾

公子生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即公元1655年1月19日)

传说之中,公子有个表妹。然而如焦仲卿刘兰芝,陆游唐婉,表妹被送进宫中,不得再见。据纳兰的诗作,人们认为后来容若装成和尚去看过她(大概是康熙十四年,公元1676年)。奈何深宫之中,他们只能远远的看看对方。有人也说,再过了几年觉罗氏夫人命安三求后宫太监把舒穆禄雪梅变作秀女后,时隔不久便吞金身亡。不管表妹怎么离开的,总之在深宫之中,表妹大概不会过的好。
这个表妹(一说是“舒穆禄雪梅”)是否真的存在并无史可考,即便有,也只是些野史,正史中没有有关她的记载。
暂且不将她算作妻妾。

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指代成年。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地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冠礼那一年,公子开始被称作容若。

也是那一年,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两人情感甚笃,婚后三年卢氏因孕不幸亡故。
卢氏是第一个妻妾,也是最令容若念念不忘的妻妾(由纳兰容若的词作中多悼亡词可看出)。
比较出名的悼亡词如: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青衫湿遍 悼亡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拼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簿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与卢氏成婚不久,复纳妾颜氏。
个人认为,颜氏有遭到容若的冷落。

卢氏去世后,纳兰性德又续娶官氏。

约30岁,因好友顾贞观识得沈宛(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人)
因满汉不得联姻,两人之间有着重重阻碍。
纳兰性德接沈宛于京城,在德胜门内置房安顿。由于沈的身份和血统,她不能名正言顺地进入明府。他们就保持着没有名份的关系,过着情人式的生活。
但更不幸的是,一年后,容若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 年7月1日)病故。

F. 纳兰容若 侧帽风流 含义

侧帽来自北朝独孤信侧帽的典故 独孤信(502—557年),独孤信出生在一个小鲜卑部落的酋长之家,大同人氏。这位可是中华历史上天字号的美男子,但可不是奶油小生,而是个地道的硬汉,酷似阿兰·德龙,故而史称“美容仪,善骑射”。少年潇洒英俊,追求时髦,军中戏称“独孤郎”,是倾倒佳丽无数。独孤如愿真可配得上“斌”字,论武曾匹马单枪,冲阵掠帅,生擒渔阳王袁肆周。论文在秦州任刺史,搞的政通人和,经济繁荣,是万民投奔。论风流,某日郊外打猎,晚霞满天,策马回城,迎风急驰,帽子无意中偏到一边,真是帅呆了、酷毙了。第二天起来一看, 满城人都在东施效颦。 纳兰容若以独孤信自比。

G. 江左三凤凰是哪三人

吴兆骞:绝塞生还吴季子

清朝顺治十四年发生了一次株连甚广的科举案,时被称为"江左三凤凰"之一的吴兆骞因仇人诬陷也卷入其中。吴梅村为此写下一段感人心魄的诗句:"生男聪明慎莫喜,仓颉夜哭良有以。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 ……

文/未央歌

吴兆骞生于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 )字汉槎,苏州松陵人。其七世祖即孝子吴璋,叔祖吴易。吴兆骞9岁作《胆赋》,10岁写《京都赋》,少年时即声震文坛。少年的吴兆骞性情狂放。据清人笔记记载。小时候在私塾读书,见同学取下帽子,他常拿来小便。同学告诉先生,面对先生的责问他竟然回答:“与其放在俗人头上,还不如拿来盛小便”。先生叹息:“此子必以名大惹祸。”他曾对他好友汪钝说:“江东无我,卿当独秀”。从此看出小年时候的吴兆骞便是一个愤世嫉俗的怪人,史料也说他:“为人简傲自负,不拘理法,不谐与俗故乡里忌之者众”。

后随父宦游楚地4年,因张献忠起义,奉母归里。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清兵入关后,吴兆骞归隐乡里,与江南士大夫互唱,少年的吴兆骞为吴伟业赏识,并随之游。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吴郡成立“慎交”“同声“二社。此二社都与松江的“几社”一脉相传。松江陈子龙殉难以后,“几社”群龙无首社事逐渐削弱,其势力也转移到苏州,由于各立门户的缘故“慎交”“同声”二社势同水火。吴兆骞,尤侗,计东,顾贞观都是“慎交社”的重要人物。顺治十年()在钱歉益的授意下,吴梅村出面为“二社”士子讲和,合九郡之人才齐聚虎丘广场,从而组织了盛况空前的结社活动。在虎丘大会上吴兆骞与诗人吴梅村即席唱和:“吴梅村嗟叹,以为弗及”。一时吴下英俊,都以结识吴兆骞为荣。吴梅村更与宾客言:“江左三凤凰,阳羡有陈生,云间有彭郎,松林吴兆骞,才若云锦翔”。从而奠定了吴兆骞在江南士林中的地位。 (阳羡的陈生就是陈贞慧的公子,后来清朝词坛第一人的陈维松,彭郎当时云间词派重要词人彭宾的儿子彭师度。)

顺治十四年(1657年)吴兆骞中举人,就在以为仕途即将开始的时候,一场意想不到灾难迎面而来,“南闱科场案”发于当年11月,江南主考官方遒等取中的举人方章钺,系少詹事方拱乾第五子,与方章钺联宗有素,天下士子哗然,朝廷更有火上加油者,次年十一月定案,正负主考官方遒,钱开宗及十八房考官具正法。吴兆骞为仇人诬陷卷入其中。翌年,兆骞赴京接受检查和复试。在复试中,他交白卷,被革除举人名。顺治皇帝亲自定案,兆骞家产籍没入官,父母兄弟妻子一并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关于他交白卷有两纵说法,清史稿说他:因为当时殿试气氛紧张,所有的殿试举子都戴上枷锁,夹棍绳索也都准备好的,吴兆骞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没把文章写完。还有一种说法说他负气交了白卷,这两种说法后种说法多出于清人笔记,而前种说法一般都是史料的记载,不管是那种说法对于吴兆骞的定案是:“审无情弊”。就这样一个审无情弊的案子,吴兆骞依然被责四十板,家产籍没入官,父母兄弟妻子并流宁古塔。在这次株连甚广的科举案中,满人用杀戮的方式立威。早管不得什么冤枉二字了!吴兆骞的师友吴伟业写下那段感人心魄的《悲歌赠吴季子》:“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生男聪明慎莫喜,仓颉夜哭良有以。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他的至交好友顾贞观更是在他送行的时后许下诺言,必定全力营救。

宁古塔的生活对于一个生活在江南,一个富裕家庭里走出来的吴兆骞不能不说是很大的考验。为了这件案子吴家已一贫如洗了,生活是异常的艰辛。他冬季只能用斧子敲凿冰块,粗粮为食。还好得到狱中好友方拱乾一家的关照。才没有饥寒交迫。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方家赎归,吴兆骞写到:“寄羁臣之幽愤,写逐客之飘零。”感寓其悲凉身世。

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吴兆骞妻子葛采真和妹妹吴文柔从苏州千里迢迢来到关外,“携来二三婢仆,并小有资斧”,吴兆骞的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吴兆骞从那时候起开始教徒生涯。是教那些流人子弟。后来少数民族子弟也有来学者。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秋,巴海将军聘请吴兆骞为书记兼家庭教师,教其两子读书。巴海“待师之礼甚隆,馆金三十两”,而且“每赠裘御寒”。有一次朝鲜节度使李云龙,以兵事路过宁古塔,吴兆赛为他代写《高丽王京赋》。吴兆骞不假思索,欣然命笔,“遂草数千言以应”。李云龙被吴兆骞的绝代才华与敏捷的诗思所震惊,回国后,四处传扬,因此“其国颇以汉槎为重”。

康熙是十五(公元1676年)冬,顾贞观于宰相明珠家课馆,顾贞观一直为好友的归来费尽心思。他曾为营救吴兆骞向当朝太傅明珠之子纳兰性德(容若)求援、纳兰性德并未允许。那年冬天顾贞观寓居北京千佛寺,环顾四周冰雪,顾贞观想起当年的诺言,想起远在天边生死未卜的好友,写下了那篇催人泪下,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金缕曲》:“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甘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兄怀袖”。词中关之切,情之深非一般友谊所能替代。纳兰性德见之,为泣下数行,曰:“何梁生别之诗,山阳死友之传,得此而三。此事三千六百日中,弟当以身任之,不需兄再嘱之”。顾贞观曰:“人寿几何,请以五载为期。”感动万千的纳兰性德也和了一首《金缕曲》送给顾贞观,以表明自己营救吴兆骞当义不容辞:“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外皆闲事。知我者,梁汾耳!”有一次宴会明珠斟满一大杯酒对顾贞观说你只要喝满这一大杯酒,我就为你救汉槎。顾贞观素不喝酒,为此他一饮而尽。明珠说我是和你开玩笑,你不喝酒难道我就不救汉槎了吗?。

好友顾贞观的鼎力营救,纳兰性德,徐乾学等人在朝中斡旋,费赎金数千,吴兆骞也献上《长白山赋》取悦康熙帝,康熙二十年(1681年)才得以放归,徐乾学就是顾炎武的亲外甥,此人人品很是一般,顾炎武和他也很少来往,但是对于吴兆骞的赎回,他也是有很大贡献的。

二十三年,弹指一挥间,吴兆骞终于生入雁门关,回到北京后,他一直住在徐乾学家里。后来明珠邀请他作为小儿子的老师,总算在北京也有了生计,一次因一些细故他和顾贞观闹不和,顾贞观也不辩护,明珠带他到自己的书房,当他看到:“顾梁汾为吴汉槎屈膝处”几个字的时候不禁大恸,声泪俱下。正如一名叫顾忠诗人写到:“金兰尚使无良友,关塞终当老健儿”。

吴兆骞很快就返回苏州故里,并在友人童年好友汪钝的资助下,筑屋三间。自己命名为:“归来草堂”长期的严寒生活,兆骞已不适应江南水土气候,竟然大病数月,后来一直病情没有好转。得不赴京治疗。

一后在贫困潦倒中逝于京师旅邸。时年五十四岁,因为家境贫寒纳兰性德为他料理了后事,吴兆骞一生留下大量讴歌祖国边陲的诗篇。“苍茫大碛旌旗引,属国壶浆夹马迎。料知寇兵鸟兽散,何须转斗摧连营”这是现存最早关于抗击沙俄的爱国主义诗篇。二十几年的风霜,改变了一个人,也成就了一个人,当年诗词华丽的青年才俊,变成一位慷慨悲凉的关塞老人。这二十几年的边塞生活也奠定了吴兆骞在清初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他的文集现仅存《秋笳集》八卷,《归来草堂尺牍》、《西曹杂诗》等。他的《秋笳词》仅存三首,殊为可惜。

出关

吴兆骞

边楼回首削嶙峋,
筚篥喧喧驿骑尘。
敢望余生还故国,
独怜多难累衰亲。
云阴不散黄龙雪,
柳色初开紫塞春。
姜女石前频驻马,
傍关犹是汉家人。
2. 陈维菘
http://www.wxdaj.gov.cn/newyd.asp?id=860
3.彭师度

H. 纳兰性德的生活背景及其诗词风格特点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为词坛一说而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他所生活的满汉融合的时期;他贵族家庭兴衰关联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以及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构成特殊的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人物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二年进士。大学士明珠长子。他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词全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
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
妻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赐淑人,诰赠一品夫人,婚后三年,妻子亡故,吴江叶元礼亲为之撰墓志铭,继娶官氏,赐淑人。妾颜氏,后纳江南沈宛,著有《选梦词》“风韵不减夫婿”,亡佚。纳兰性德死时,年仅三十一岁,“文人祚薄,哀动天地”葬于京西皂荚屯。有三子四女。一女嫁与骁将年羹尧。
纳兰性德与朱彝尊、陈维崧、顾贞观、姜宸英、严绳孙等汉族名士交游,从一定程度上为清廷笼络住一批汉族知识分子。一生著作颇丰:《通志堂集》二十卷、《渌水亭杂识》四卷,《词林正略》;辑《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笔力惊人。
纳兰性德以词闻名,现存349首,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王国维有评:“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 ,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纳兰词》传至国外,朝鲜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
纳兰词初名《侧帽》,后顾贞观更名《饮水》,现统称纳兰词。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纳兰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纳兰性德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到了一个天皇贵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然而,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纳兰性德因生于腊月,小时称冬郎,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太学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 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尔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他又把熟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
纳兰性德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
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无心功名利禄。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他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 《饮水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 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
在交友上,纳兰性德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现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因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客观上也促进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究其原因,纳兰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汉族知识分子学到他所倾慕的汉文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纨绔子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这就显然使得他的举动背离了社会主流,从而成为后世的一个研究焦点。
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词创作。但是仅三年,卢氏因难产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纳兰性德后又续娶官氏,并有侧室颜氏。值得一提的是,纳兰性德三十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助下,纳江南才女沈宛。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集中悼亡之作“丰神不减夫婿”。可惜他们的爱情因纳兰性德的家庭原因以悲剧告终,沈宛回归江南。纳兰性德作为一代风流才子,他的爱情生活因而被后人津津乐道,也有捕风捉影的各种市井流言,最为盛传的是表妹入宫一事,但终不可考。
诗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他于康熙二十四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
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然而与之区别的,纳兰性德是入关不久的满族显贵,能够对汉族文化掌握并运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为称奇的。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倍受当时及后世好评。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而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纳兰性德24岁将自己的词作结集为《侧帽》后更名为《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纵观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此外,他的词也受《花间集》和晏几道的影响。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纳兰容若著有《通志堂文集》二十卷,但大的的成就是在词上。他的词清新婉丽,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在他生前刻本出版后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在他身后,纳兰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清家词话和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王国维赞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到了民国时候,纳兰还是很出名的才子早逝的典例。有此为证:张恨水先生的《春明外史》中写到一位才子,死于三十岁的壮年,其友恸道:‘看到平日写的词,我就料他跟那纳兰容若一样,不能永年的……“
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一段时期里,研究界只关注社会性而忽略艺术性,认为纳兰容若的词,或写爱情或写友情,根本没有哪一首批评上层建筑,也没有哪一首关心劳苦大众,就连他那些描写边塞风光的词,也因笼罩着思乡怀人之愁郁,套不上“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套子。 所以,当代每个选本在评论纳兰词时都要说些“内容单薄狭窄”、“思想境界不高”之类的话;在当代人编的书里,纳兰与纳兰词成了文学史的花边,成了可有可无的一抹闲笔。
这样的观点,在改革开放之后被重新审视,纳兰词的艺术性得到广泛的认可与重视。尤其自1985年值纳兰性德逝世三百周年纪念之际,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成立,把纳兰研究推向一个高潮。1997年8月由台湾历史文学学会和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共同发起组织的“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在承德举行,纳兰性德研究是此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交流了一批有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纳兰的家世、生平、思想及创作等得到日益全面而精深的研究。 而对于普通大众,纳兰性德与纳兰词更得到了人们广泛的认可与喜爱,甚至有人概括为“社会现象”之说。
物性观照
在纳兰性德的诗词中,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其多。首先其别业就名为“渌水亭”。无论目前关于渌水亭所在地点的争议怎样,无论它是在京城内什刹海畔,还是在西郊玉泉山下,亦或在其封地皂甲屯玉河之浜,都没能离开一个水字。是一处傍水的建筑,或是有水的园囿。对于水,纳兰性德是情有独钟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把水认作有生命的物质,认为是有德的。并用水之德比君子之德。滋润万物,以柔克刚,川流不息,从物质性理的角度赋与其哲学的内涵。这一点被纳兰性德这位词人尤为看重。
明代定都北京后,许多达官贵人纷纷在城内外营造私人花园。如城内的英国公花园、西郊皇亲李伟的清华园和漕郎米万钟的勺园,都是极负盛名的。到了清朝,特别是王室在西郊大兴园林土木,自畅春园始,到圆明园之鼎盛,三山五园,几成中国古代造园史上的顶峰。为了仿效,为了方便朝班,更是为了享受,王公大臣也在西郊购地,建起自己的园墅别业。明珠就在畅春园咫尺之处,兴建“自怡园”。取海淀、西山一带的山水之胜,构架了景似江南的私家花园。而纳兰性德把属于自己的别业命名为“渌水亭”,一是因为有水,更是因为慕水之德以自比。并把自己的著作也题为《渌水亭杂识》。词人取流水清澈、澹泊、涵远之意,以水为友、以水为伴,在此疗养,休闲,作诗填词,研读经史,著书立说,并邀客燕集,雅会诗书——一个的道的文化沙龙。就在他辞世之时,也没离开他的渌水亭。与之相比,同在水泉丰沛的海淀,武夫僧格林沁却造旱园,在园中起山神庙。权宦李莲英于海淀镇闹市中置产业三处,方便起居却无水趣。宗室商人萨利建宅通衢,招摇有余,风雅稍逊。试想,如果这位伟大的以水为性,借水寄情的词人没有了水,他的情感激发和创作灵感的迸出就要大打折扣,甚至几近干涸。如果以山为题、以山为怀,那他的艺术也定是另种风度了。
纳兰性德的诗词中,对荷花的吟咏,描述很多。以荷花来比兴纳兰公子的高洁品格,是再恰当不过的。出污泥而不染是文人雅士们崇尚的境界。它起始于佛教的有关教义,把荷花作为超凡脱俗的象征。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把梅、竹、兰、菊“四君子”和松柏、荷花等人格化,赋予人的性格、情感、志趣,使其具有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意蕴。郑板桥的竹、金农的梅、曹雪芹的石,都成了寄托文人心态、情感的文化图腾。而纳兰性德却认定了荷花。他的号为楞伽山人,有禅缘者,看重荷花,更在情理之中。纳兰性德所居,所乐之处均有水存在,水中的荷花更陶冶诗人的性情。瓮山泊畔有芙蓉十里,玉泉山下有芙蓉殿,渌水亭边碧水菱荷,皂甲屯明珠花园西花园遗址仍残留水沼,出土莲花纹汉白玉栏板……这无不说明它与纳兰性德的生活、创作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与词人的精神始终同在。
中国历代文人追求对物质性理的认识,并把它与人生观、世界观等哲学概念联系起来,指导生活、事业、并把它艺术化。在哲学的理性与艺术的热情的交汇点上有所生发。纳兰性德也不例外,他以诗词的形式,以杰出的艺术互为观照着他的哲学理念。
风物起兴
纳兰性德的诗词中,有不少是因扈驾游历北京西山一带风景名胜时写作的。这些地方至今几乎都有迹可寻,有史可稽。这些因名胜古迹生发的感慨和情致出之有处。通过对所写地方进行体察,能够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认识纳兰性德此类诗词创作的起因和他丰富的文史知识,以及对客观事物形象准确的感受。纳兰性德曾随康熙幸游“八大处”宝珠洞。他扈从玄烨凭高远望,写下《望海潮·宝珠洞》“漠陵风雨、寒烟衰草,江山满目兴亡。白日空山,夜深清呗,算来别是凄凉。往事最堪伤,想铜骆巷陌,金谷风光。几处离宫,至今童子牧牛羊。荒沙一片茫茫,有桑干一线,雪冷雕翔。一道炊烟,三分梦雨,忍看林表斜阳。归雁两三行,见乱云低水,铁骑荒冈。僧饭黄昏,松门凉月拂衣裳。”站在平坡山巅宝珠洞眺远亭上,宜南向、东向眺望。南望,永定河一线漂渺如带似纱由它千万年泛滥冲刷形成的西山洪积扇,不但形成北京平原,在北京古地理上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至今在其两岸仍可见大片荒沙,累累土岗。山下不远是八宝山、老山、田村山、石景山,两千年前的汉墓早以少为人知,山脚下元代翠微公主的陵墓湮没无寻,明代贵戚葬地已被清朝王公坟茔逐渐取代。东南望,辽金残毁的城垣尤在,元大都址上的明清北京城紫气东来。辽宋于会城门北、紫竹院一带进行了“高梁河会战”辽军铁骑的驰援,使宋军大崩溃。金兵攻陷辽幽州城,在其上建中都城。元人将金中都付之一炬后,东移城廓建大都城。历史变迁,王朝更迭,都邑兴废,引发了纳兰性德的无限感慨。纳兰性德从驾到西山黑龙潭,写下《忆秦娥·龙潭口》“山重叠,悬崖一线天疑裂。天疑裂、断碑题字,古苔横啮。风声雷动鸣金铁,阴森潭底蛟龙窟。蛟龙窟,兴亡满眼,旧时明月。”黑龙潭位于画眉山北,在山嘴处东北石崖下。这里石色青黑,树木萧森,荫浓苔滑。泉水従深潭底冒出,

与容若帽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女裤子裁剪方法视频 浏览:195
孕妇装品牌折扣店有什么 浏览:482
如何编衣开衫 浏览:417
黄色外套配什么颜色的鞋 浏览:296
圆筒帽子怎么收针 浏览:558
吐羽绒服上怎么洗掉 浏览:736
冬季保暖的内衣品牌 浏览:642
结婚打紫色颜色领带 浏览:965
被迫女装永久丝袜 浏览:245
羽绒服清洁网球 浏览:921
纱布纯棉裙子油渍用什么洗 浏览:973
粉蓝的鞋子配什么裤子 浏览:701
超长牛仔风衣 浏览:509
旗袍的材质是怎么做成的英语作文 浏览:411
校服能用洗衣机洗吗 浏览:735
红裤子男士搭配 浏览:615
皮衣穿着扎人怎么办 浏览:976
妻子短裙制服 浏览:16
上海衬衫加工费大概多少钱 浏览:208
因为爱情有多美同款衬衫 浏览: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