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活佛济公2济公的帽子上有“佛”字.而活佛济公1里没有
值得思考,WO都没注意,也许是第2部吧,说不定第3不有个佛主也说不定,呵呵
采纳哦
Ⅱ "济公"是佛教人物还是道教人物
1.济公是佛教人物,我看的清朝郭小亭的《济公全传》小说上,他的前世是知觉罗汉,降世后生于富贵之家,后家道衰败,去西湖灵隐寺出家为僧。
2.济公在罗汉排名的时候去迟了,所以他的席位在屋檐下,:)
Ⅲ 济公是佛、菩萨、还是罗汉﹖
济公,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尊称:济公活佛。
出生时间:绍兴十八年。
去世时间:嘉定二年。
字号:号湖隐,法号道济。
主要作品:《镌峰语录》10卷。
所处时代:南宋。
(3)济公的帽子是佛还是济扩展阅读:
济公,原名李修缘,号湖隐,法号道济,浙江省天台县永宁村人,南宋高僧,后人尊称为“活佛济公”。
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癫,初在国清寺出家,后到杭州灵隐寺居住,随后住净慈寺。
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撰有《镌峰语录》10卷,还有很多诗作,主要收录在《净慈寺志》、《台山梵响》中。
济公懂中医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喜好打抱不平,息人之诤,救人之命。他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
网络-济公
Ⅳ 济公的帽子扇子是什么来历拜托各位了 3Q
没来历的 【道济(1150~1209)】 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僧。临海(浙江省)人,俗姓李。号济颠,或称湖隐、方圆叟。师诞生月余,适有台州(浙江省)国清寺法空一本来访,为师命名为修元,取令修本命元辰之意。曾问道于只园寺道清、观音寺道净。后前往苏州(江苏省)虎丘山,礼瞎堂慧远为师,嗣其法。嘉定二年五月示寂于净慈寺,世寿六十(一说七十三)。 道济 师性狂放,行脚半天下。神异事迹颇多,广传于民间,人称济公。临终前作偈曰∶‘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按,《卍续藏》收有《济颠道济禅师语录》一卷,系宋人沈孟柈所述之有关道济之演义小说,并非寻常之禅师语录。 ◎附一∶〈济颠〉(摘录自《佛菩萨圣德大观》下集) 济颠,法号道济,俗称济公,是宋代西湖一带的神异僧。也是后世戏曲小说所常描述的一位奇特出家人。 济颠俗姓李,浙江天台县人。出家于西湖灵隐寺。其为人‘狂而疏,介而洁,着语不刊削,往往超诣。有晋宋名缁逸韵。’由于行为疏狂,不检细行;常饮酒食肉,与市井中人游,因此当时人以之为颠狂,而称之为济颠。由于他的行为怪异,因此被灵隐寺僧逐出,而迁住净慈寺。 有关济颠的轶事,自宋代以来,流传甚多。但不论他是如何地不检细行、如何地诙谐不合法度,如果我们透视他的所行所为,则会发现他一直维持着济世助人的准则,以及对生命能自主自在、不为毁誉所动的风格。 相传他在净慈寺遭大火后,曾以神通力拔得甚多山木,以供复建该寺之用。其一生救人、放生、惩恶等神异事迹,在戏曲小说中,记载甚多,兹不赘述。他曾经如此自述∶‘面黄如蜡,骨瘦如柴,这般模样,只好投斋。也有些儿差异,说禅不用安排。’可见他的禅境也是非同凡俗的。 济颠七十三岁时,端坐而逝。后世相传,济颠本是天台山五百罗汉之一,示现颠狂,只不过是度化众生的一种手段而已。 ◎附二∶《西湖游览志余》卷十四〈济颠〉 济颠者,本名道济,风狂不饬细行,饮酒食肉,与市井浮沉,人以为颠也,故称济颠。始出家灵隐寺,寺僧厌之,逐居净慈寺,为人诵经下火,累有果证,年七十三岁,端坐而逝。人有为之赞曰∶‘非俗非僧,非凡非仙,打开荆棘林,透过金刚圈。眉毛厮结,鼻孔撩天,烧了护身符,落纸如云烟。有时结茅宴坐荒山巅,有时长安市上酒家眠,气吞九州,囊无一钱。时节到来,奄如蜕蝉。涌出舍利,八万四千。赞叹不尽,而说偈言。’呜呼!此其所以为济颠者耶?今寺中尚塑其像。 〔参考资料〕 《北涧集》卷十;《净慈寺志》;《五灯会元补遗》;《灵隐寺志》;《补续高僧传》卷十九。
Ⅳ 济公的帽子
带发出家,小沙尼戴的.现在好象没有了.有时代因素.
Ⅵ 济公为什么戴帽子,而别的和尚都是光头,济公的两角僧帽是什么级别
济公又叫济癫就是在别人眼里他是疯的,所以他喝酒吃肉蓄发,传说他的僧帽是法器,灵隐寺是香炉所化,这个僧帽从形制上看就是很普通的僧帽,日常御寒戴的布帽子
Ⅶ 活佛济公里第一部济公头上的帽子上没有佛字,为什么第2部就有了佛字呢
第一部济公头上的帽子穿错了
Ⅷ 请问济公的装束打扮是什么身份,还是当时宋代的传统什么人才这样打扮
济公是世人对他的称呼。
济公法号道济,也有称济颠的。禅宗高僧,先后在国清寺和灵隐寺出家。
他带的帽子应该是毗卢帽,穿的就是普通的僧衣,但是破破烂烂,到处补丁,也可能是百衲衣。
另,济公活佛确是罗汉,至少他以修得阿罗汉果位,就算不是罗汉转世,也修到罗汉一般无二,甚至更过之。
常州天宁寺中罗汉堂便供奉着济公的法相,且比其他罗汉的法身要高大许多。
道济活佛在世时,不受酒肉戒,行为疯癫,无法琢磨。四处除强扶弱,普渡众生。行为亦僧亦侠。
Ⅸ 济公是什么佛
济公禅师是大成就者。
济公(1130年或1148年-1209年),俗名李修缘,号湖隐,法号道济,台州天台(今浙江省天台县)永宁村人。南宋高僧,后人尊称为“济公huofo”。
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癫。初在国清寺出家,后到杭州灵隐寺居住,随后住净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却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撰有《镌峰语录》10卷,还有很多诗作,主要收录在《净慈寺志》、《台山梵响》中。
圣训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从前生来葛藤,捞月叫得水冷。
而今抱个机关,飞入蓬莱山门。
一生都是修来的——求什么,他家富贵前生定——妒什么;
今日不知明日事——愁什么,前世不修今受苦——怨什么;
不礼爹娘礼世尊——敬什么,赌博之人无下梢——耍什么;
兄弟姐妹皆同气——争什么,治家勤俭胜求人——奢什么;
儿孙自有儿孙福——忧什么,冤冤相报几时休——结什么;
岂可人无得运时——急什么,世事如同棋一局——算什么;
人世难逢开口笑——苦什么,聪明反被聪明误——巧什么;
补破遮寒暖即休——摆什么,虚言折尽平生福——谎什么;
食过三寸成何物——馋什么,是非到底见分明——辩什么;
死后一文带不去——悭什么,谁能保得常无事——诮什么;
前人田地后人收——占什么,穴在人心不在山——谋什么;
得便宜处失便宜——贪什么,欺人是祸饶人福——卜什么;
举头三尺有神明——欺什么,寿自护生爱物增——杀什么;
荣华富贵眼前花——傲什么,一旦无常万事休——忙什么。
像赞
道济。天台人。李驸马之后。父茂春。拜春坊赞善。隐于天台。母王氏。梦吞日光。生师。年十八。投灵隐寺瞎堂远公出家。得其密印。后居净慈。放旷不羁。言行叵测。淫坊酒肆。不避讥嫌。时号为济颠。临终作偈曰。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倒西壁。于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入灭后。有僧遇于六和塔下。复附书归。有忆昔面前当一箭。至今犹觉骨毛寒。只因面目无人识。又往天台走一番之句。盖天台五百应真之一也。
赞曰:不依本分。七倒八颠。搅乱世界。欺地瞒天。翻尽窠臼。是否出缠。逝隐天台。盛名犹传。
济公(道济禅师)是大神通圣人示现
道济禅师,乃大神通圣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显不思议事。其饮酒食肉者,乃遮掩其圣人之德,欲令愚人见其颠狂不法,因之不甚相信。否则彼便不能在世间住矣。凡佛菩萨现身,若示同凡夫,唯以道德教化人,绝不显神通。若显神通,便不能在世间住。唯现作颠狂者,显则无妨,非曰修行人皆宜饮酒食肉也。世间善人,尚不饮酒食肉,况为佛弟子,要教化众生,而自己尚不依教奉行。则不但不能令人生信,反令人退失信心,故饮酒食肉不可学。彼吃了死的,会吐出活的。你吃了死的,尚不能吐出原样的肉,何可学彼吃肉。彼喝了酒,能替佛装金。能将无数大木,从井里运来,汝喝了酒,把井水也运不出来,何可学他。
济公传有几种,唯醉菩提最好。近有流通者,云有八本,多后人敷衍之文。醉菩提之若文若义均好,所叙之事,乃当日实事。世人不知所以然,不是妄学,便是妄毁,妄学则决定要堕地狱,妄毁则是以凡夫之知见,测度神通圣人,亦属罪过,比之学者,尚轻之多多矣。见其不可思议处,当生敬信。见其饮酒食肉处,绝不肯学,则得益不受损矣。祈洞察是幸。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复庞契贞书
Ⅹ 济公是属道的,还是属佛的
济公是属佛的。
虽然济公虽身是佛教的出家僧人,但他成佛后的尊号为“大慈大悲大仁大慧紫金罗汉阿那尊者神功广济先师三元赞化天尊”,集儒释道于一身,所以也可以说他既属佛也属道。济公他从小就对佛法很感兴趣。他的学问也很高,熟知儒学和道教,他出家后乖张的行为与他突然看透人世有莫大的关系。
人间活佛济公——古往今来,名人如恒河沙数;然而能为东西方世界雅俗共赏者,首先要推中国的活佛济公了。济公,生于南宋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卒于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浙江台州人,出生于天台山永宁村,是南宋禅宗高僧,法名道济。
他的高祖李遵勖是宋太宗驸马、镇国军节度使。李家世代信佛,他的父亲李茂春和母亲王氏住在天台北门外永宁村。李茂春年近四旬,膝下无嗣,虔诚拜佛终得此子。济公出生后,国清寺住持为他取俗名修缘,从此与佛门结下深缘。
(10)济公的帽子是佛还是济扩展阅读:
济公一生怡然飘逸,喜好云游,出行四方,足迹遍及浙、皖、蜀等地。他常常衣衫不整,寝食不定;为人采办药石,治病行医,解忧解难,常常灵验,广济民间疾苦。因此,其德行广为人们所传颂。又叫济颠和尚。
济公活佛破帽破扇破鞋,貌似疯癫,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但确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他的故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好打不平,救人之命,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广为传诵。
有关济公的故事传说,在南宋时代即已开始流传。先是凡俗神童李修缘或是得道高僧道济的一些富有传奇色彩的片断故事在中国民间耳闻口传,后来通过说书人的话本说唱,内容逐渐丰富。
在济公故乡天台一带流传的多是他的出世、童年生活、戏佞、惩恶、扶困济贫的故事,其中如“济公出世”、“小济公芥菜叶泼水救净寺”、“利济桥”、“棒打寿联”、“赭溪救童”、“修缘出家”等广为流传。而在杭嘉湖一带流传的故事内容更为广泛,这是因为那里是济公出家后的主要生活和活动场所。
其中以“飞来峰”、“古井运木”、“戏弄秦相府”等故事最为脍炙人口。直至明末清初,出现了一部描写济公传奇事迹的《济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