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李四光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50字)
根据他的研究成果,我国先后找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B. 是谁摘掉中国贫油帽
李四光经过科学调查,认为中国有大量石油,让中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然后王进喜去打油井了。
C. 中国人是怎样甩掉贫油的帽子的
中国是发现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最早的国家之一。然而,直到新中国诞生前,近代油气地质勘探仍未真正起步,可谓既无统一计划,又无资金和先进设备,仅由少数专家在一些局部地区(如陕北、甘肃、新疆、四川、台湾等地区)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地面地质调查和少量钻井。到1949年底总共发现了陕北延长、甘肃玉门和老君庙、新疆独山子以及台湾出矿坑等5个油田以及7个小气田。解放前年产原油仅为12万吨。
中国油气勘探历程从20世纪50年代算起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1)勘探初期阶段(20世纪50年代)。
根据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部署,石油勘探仍主要在西北地区展开。1955年10月克拉玛依第一口井—克1井喷油。1956年起勘探集中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当年就探明了克拉玛依油田。这是新中国石油勘探的第一个突破。
1958年,在青海冷湖5号构造上打出日产500吨的高产井,相继探明了冷湖5号、4号和3号油田。石油部在四川组织了川中会战,发现了南充、桂花等7个油田。在玉门发现了鸭儿峡油田。
20世纪50年代末,全国已形成新疆、青海、玉门、四川四个石油天然气基地。1959年全国石油产量达到373.3万吨。(2)战略东移,突破松辽盆地(20世纪50年代末—1963年)。
从1955年起,地质部和石油部先后在华北平原和松辽盆地展开了全面综合地质调查。
1959年9月石油部在松辽盆地钻探的第三口参数井—松基3井喜喷工业油流。1960年2月中央批示开展松辽石油大会战。5月,数万石油大军云集大庆长垣北部,在喇嘛甸、萨尔图、杏树岗、太平屯、高台子、葡萄花、敖包塔等7个构造上先后获得工业油流,揭示了大庆长垣构造带整体含油的面貌。1963年5月上报石油储量达22.63亿吨,含油面积865平方千米,这一重大突破一举改变了我国石油分布的格局,开创了我国东部油气勘探的全新局面。
从会战的当年6月第一列火车外运原油起到1963年,全国年产原油达648万吨。同年12月,周总理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告“中国需要的石油,现在已经可以基本自给,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了”。
(3)进军渤海湾,创建第二大石油基地(1964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
乘大庆石油会战胜利的东风,为继续加强东部地区的勘探,经中央批准,1964年石油大军南下入关,挺进渤海湾地区,开始了华北石油会战。在北起天津北大港南至山东东营以北的广大沿海地区,摆开了新的石油勘探战场。
1965年,在山东东营地区发现胜—坨油田,坨9井、坨11井日产油上千吨,当年产原油83.9万吨。在天津拿下大港油田,此后,石油人战胜文革动乱造成的重重困难,勘探战果不断涌现。至1978年,相继发现了一批大油气田,如胜利油区的东辛、滨南、孤岛、孤东、临盘等亿吨级油田,大港油区的北大港、枣园、五官屯油田等。这两个油区原油产量分别达到2000万吨和315万吨,成为继大庆之后我国的第二大石油生产基地。
1967年开始在辽河盆地进行石油勘探。国务院于1970年3月批准开展辽河石油会战,相继发现兴隆台、曙光、欢喜岭等大油田。辽河油田1978年原油产量达355万吨。
1975年7月,华北冀中平原勘探又奏凯歌,任4井打出高产油流,开创我国古潜山油气勘探的新时期,到1978年原油产量达1224万吨。
在渤海湾地区勘探会战的同时,国务院于1969年6月批准组织江汉石油会战。在中国腹地江汉平原上,用近3年时间,发现了一批中小油田,建成产能上百万吨。
1970年,中央批准开展陕甘宁石油勘探会战,发现了马岭、红井子油田,建成产能100万吨。
1977年5月,石油部组织河南石油会战,发现了魏岗、双河、下二门等油田,仅用1年时间建成产能200万吨。
70年代开展的会战先后发现川西北牛坝和川西南、川东南等19个气田,1978年年产天然气达60.8亿平方米。
1978年,中国原油年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进入世界产油大国行列。
此后,到80年代中期,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石油勘探开发开始对外开放,在海上开始对外签订合作协议。1983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渤海、莺歌海突破性地发现了油气田。加上陆上以松辽、渤海湾盆地为重点,发现一批新油田,使我国的石油储量稳步增长。
1983年3月,国务院批准石油部组织中原油田生产建设技术攻关会战。该油田从1975年9月濮参1井发现工业性井喷后,先后发现文留、濮城等大油田。1979年年产原油30万吨。1985年原油产量达到550万吨。
1984年9月,地质矿产部在塔里木盆地的塔北隆起发现高产油气流(沙参2井)。年底在内蒙二连盆地有新发现。
(4)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油气并举,大力发展近海勘探,加强全国范围内的区域勘探(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
以发展西部和东部“三新领域”勘探为重点,滚动勘探,不断增加储量。到1988年全国油气勘探重点地区有新疆、吉林、大港、冀东、内蒙古、青海。在塔北隆起轮南构造的奥陶系,石油部钻探的轮南1井喷油,日产油90.7立方米,发现了轮南油田。1989年石油部成立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地矿部也加强了西部勘探。到目前,在西部勘探获重要进展,在塔里木发现探明了轮南—塔河油田等一批大中油田,在准噶尔、吐哈、青海、陕甘宁等盆地都探明了一些油田。
近年来,在中国西部以塔里木盆地为重点,探明了克拉2大气田(储量2000多亿立方米)以及鄂尔多斯以长庆和苏里格为代表的大气田;在四川和青海都发现大量天然气储量,近年来累计新增天然气储量达1.0万亿立方米,这为西气东输工程打下了可靠的基础。
海上油气勘探不论是自营区或是与国外协作区都获得了新进展,北起渤海南到南海北部湾,已发现了一批大中型油气田,如绥中36-1、蓬莱19-3、流花11-1等大油田和南海崖城13-1、东方11-1气田。海上累计探明石油储量(2001年底)14.3亿吨,天然气储量2995亿立方米,已成为“十五”及以后的油气发展重要领域。
中国人是怎样甩掉贫油的帽子的01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就是以“革命加拼命”的精神,瞄准国际石油科技前沿,以5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100多年才走完的发展道路,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五大油气生产国。
D. 把中国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是劳动模范的。名言是谁
这句话出自教科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摘掉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而这篇文章主要介绍的“铁人”王进喜的感人事迹,文中用了“他暗下决心:”来引述王进喜的"我一定要为中国人民争口气,把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
换句话说,“把我国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这句话并不是谁说的,而是作者认为王进喜暗下的决心。
(4)中国摘掉贫油国的帽子的故事扩展阅读:
建国初期,国内确实缺少石油,而且1958年之后,国内对开采石油的决心非常大,当时上上下下对勘探石油,摘掉“贫油国”的帽子抱有绝对的信心,王进喜肯定也有这个心思,这一点毋庸置疑。
王进喜虽然后期当了队长,实际上,还是一线的工人,而且威望很高,这主要是因为王进喜做到了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确实赢得了工人们的一直拥戴。从这一点来讲,王进喜虽然不能文绉绉的“暗下决心”,但是同样的想法,还是有的。
E. 中国是怎么摘掉“贫油帽”的
大庆油田:摘掉中国贫油帽子
1959年9月26日16时许,松嫩平原上,黑龙江省肇州县一个叫大同的小镇附近,一座名为“松基三井”的油井喷射出的黑色油流改写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松辽盆地发现了世界级的特大砂岩油田。
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出油的日子又临近国庆,时任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的欧阳钦提议,以大同镇为中心,包括周围有石油构造地区在内,成立大庆区,同时将大同镇改为大庆镇;而石油部领导在研究松辽油田勘探、开发方案时,也一致同意将新发现的油田命名为大庆油田。
F. 把中国贫油的帽子丢到太平洋是谁
把中国贫油的帽子丢到太平洋是谁李四光和王进喜。
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学家。他生于1889年。像那个时代很多人一样,出身贫寒,攒钱读书,出国留学,加入同盟会,在外国大学获得学位,回中国大学教书,当教授。延到四九,留在大陆,进入相关的研究院,作出重大贡献。
他创建了地质力学,通过理论论证中国的地底下,是不缺油的。之后又主持石油勘探,发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江汉油田、华北油田……
“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提起王进喜,大家第一时间就会把他和“铁人”这个称呼联系在一起。
1923年10月8日,王进喜出生于甘肃省玉门赤金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50年春,他通过操作考核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
1956年4月29日,王进喜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了贝乌5队队长,他带领贝乌5队在石油工业部组织的以“优质快速钻井”为中心的劳动竞赛中,创出了月进尺5009.3米的全国钻井最高纪录,贝乌5队被命名为“钢铁钻井队”,王进喜被誉为“钻井闯将”。
(6)中国摘掉贫油国的帽子的故事扩展阅读
关于中国的石油远景,早期的很多中国学者都是持悲观态度的,因为在一些对中国实地调查之后,美国的石油公司工程师和很多学者都认为中国是贫油国家,在中国国土上存在油田的可能性不大,中国日后的石油资源可能要通过进口才可以获得。
作为一位地质学家,李四光对于国外科学家的定义非常不满,他决定根据对中国地质的研究经验,自己寻找。早在30年代,他就预言中国东部新华夏沉降带中又丰富的石油资源,李四光区分了油区和油田的概念,他认为油区是生油和储油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油田只是储油量大,应该先找油区后找油田。
新中国成立之后,李四光提出扭动构造体系控油理论,他认为不论是在海洋还是在大陆,只要有适宜的地质条件就可以形成石油。所以他开始了对华北平原彻底的勘测和排除工作,大胆实施我国石油开采重心东移的战略,为我国东部大庆油田的开采开通了道路。
李四光的研究极大激励了我国奋战在石油开采工作中的工作人员。在李四光理论的支持下,我国相继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等油量充足的油田,让人们感受到收获黑色金子后的喜悦之情。李四光凭借精湛的理论研究和推广实践,让我国拜托了贫油的帽子。
1960年,王进喜从西北的玉门油田率领1205钻井队赶到大庆加入石油大会战。一到大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呈现在王进喜面前: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和住都成问题。但王进喜和他的同事下定决心:有天大的困难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
钻机到了,吊车不够用,几十吨的设备怎么从车上卸下来?王进喜说:“咱们一刻也不能等,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钻机运到井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们用滚杠加撬杠,靠双手和肩膀,奋战3天3夜,38米高、22吨重的井架迎着寒风矗立荒原。
在重重困难面前,王进喜带领全队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苦干5天5夜,打出大庆第一口喷油井。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王进喜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代表,让石油工人成为那个年代最受尊敬的人物。是他们,让中国把“贫油国”的帽子甩进太平洋。
G. 为什么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解放初期,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始后就遇到石油短缺的困难,当时全国所需石油80%至90%都依靠进口。顶着“中国贫油论”的压力,李四光根据自己几十年来对地质力学的研究,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肯定地说:“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1954年,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支持下,他亲自组织队伍,在松辽平原和华北平原开展石油普查,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相继发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使滚滚石油冒了出来,中国终于摘掉了“贫油”的帽子。
H. 李四光为中国甩掉“贫油”帽子的故事
李四光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中国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后来并根据他的建议,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开始了大规模的石油普查。1956年,他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勘探部门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使滚滚石油冒了出来。这样,不仅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也使李四光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得到了最有力的证明.地质力学是李四光(1889—1971)创立,是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科。1926年和1928年李四光发表的《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及《晚古生代以后海水进退规程》等,从理论上探讨自水圈运动到岩石圈变形,自大陆运动到构造形迹等问题,1929年提出构造体系这一重要概念,建立了一系列构造体系类型。李四光把地球自动调节
I. 我国于哪一年摘掉了贫油国帽子
我国在1963年因为大庆油田的量化生产从此彻底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相关的解释如下:
1963年12月25日,中国政府宣布,我国石油产品已经基本自给,“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了”。
自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后,我国原油产量逐年上升。1959年产油372万吨,比1958年增加145万吨。1963年达686万吨,汽油、柴油、润滑油等主要油品产量均提前超额完成计划。石油工业给农业、轻工业和化学工业提供了许多原料产品,石油的品种也有数百种,过去需要依赖进口的一些高级石油产品也已试制成功和正式生产。与此同时,1963年石油工业的建设规模也大大超过往年。新建成的炼油装置总加工能力,比1962年新建的增加4倍多。建筑安装质量全部达到了国家标准。全国钻井、采油、炼油等各项可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中,已有3/4超过历史先进水平。
J. 是谁打破了我国的“贫油”说
中国曾经戴过一顶“贫油国”的帽子。新中国成立以前,我们国家汽车用的汽油、点灯用的煤油,都被老百姓称为“洋油”。是地质学家李四光创立地质力学,指导地质工作者找到了储量丰富的大油田,结束了中国“贫油国”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