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请介绍一下电影《布拉格之恋》
布拉格之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轻与重,灵与肉,性与爱的思考
整个八月,除了看台风刮过所住的楼房和村庄和看街道上的积水,就是在电脑前看朋友寄过来的电影。其中,对《布拉格之恋》印象最深刻,也许是看第四遍的缘故。
第一次看的时候,只是因为喜欢米兰.昆德拉。
再看,是因为菲利浦.考夫曼出色的编导,和片子里的各个思考主题的探索和镜头特具的美感。
《布拉格之恋》改编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原著里面的描述:
一个作者企图让读者相信他的主人公们都曾经实有其人,是毫无意义的。--米兰.昆德拉
就象米兰.昆德拉说的一样,要让影迷们相信这部电影《布拉格之恋》和原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完全相符的,那是毫无意义的。
巴门尼德于公元前六世纪提出一个问题:面对生活,我们选择什么呢,是沉重,还是轻松。并把看到的世界分成对立的两半:光明,黑暗;优雅,粗俗;温暖,寒冷;存在,非存在。而且把其中一半称为积极的,另一半是消极的。那一方是沉重,还是轻松呢?
巴门德尼回答:轻为积极,重为消极。
他对吗?这是个疑问。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轻重的对立最神秘,也最模棱两可。
在原著里面,“托马斯突然想起柏拉图《对话录》中的著名的假说:原来的人都是两性人,从上帝把人一劈为二,所有的这一半都在世界上漫游着寻找那另一半。爱情,就是我们渴求着失去了的那一半自己。”,或许这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了。但托马斯似乎并不在乎他的另一半是谁,而特瑞沙却希望完全拥有他的爱,并把自己的所有一切都献给了托马斯。
托马斯与特丽莎,特丽莎与萨宾娜,托马斯与萨宾娜,萨宾娜与弗兰茨,托马斯与无数女人,特丽莎与偶遇的男子……双双对对或者孤孤单单,都挣扎在爱和情欲里。
---------------------------------
三个主角的个性:
托马斯:莎宾娜的情人,丽莎的爱人,一个永远在捕猎异性的男人,丹尼尔.戴.刘易斯那浅蓝色而近乎透明的眼睛永远处于捕猎状态。虽然是技术高超的脑科医生,但他的主管却说他了解女人比了解脑部结构更专业。他独特的个性:永远不媚俗,生命对他来说是很轻很轻的,性爱的经历是他一直都在追求的部分。他有独特的口头禅:把衣服都脱掉。
特丽莎:娇小,执著,单纯,有一点小女人的自私和狭隘,是一个传统的女人(在爱这一方面而言)。敢于尝试新事物,却无法接受现实的残酷,所以她说:生命对她来说是很沉重的。严密地守护自己的丈夫,却仍不能阻止他在外拈花惹草,她不能接受:她希望完全是属于他的,包括他的所有。
莎宾娜:崇尚个性,追求自由自在,忠于自己心灵的一个女人。永不放弃追求生命中的快乐!她的规条就是:不能媚俗。也许,这就是她喜欢托马斯的根本原因。
--------------------------------
电影是这样开头的:“布拉格有位医生。。。”
电影的第一部分:托马斯在小镇遇到特丽莎
对所有机缘的召唤:那本书(《安娜.卡列尼娜》),贝多芬(那时候放的音乐),数字六(他住在 № 6的房间,她在六点下班,她故意凑上的),黄色的公园长凳(他坐在她经常坐的那个位置),使她爱情萌动,跑到布拉格去找托马斯。从此,开始两儿女甜蜜而又痛苦的爱情。
电影的第二部分:托马斯与萨宾娜
似乎是托马斯那迷人的眼睛和个性把萨宾娜迷住。托马斯在对特丽莎的爱之外依然拥有很多情人关系。并导致特丽莎的精神负担加重。特丽莎每天几乎都在做恶梦,梦见他去找他的情人。但他依然没有改变,他说:性对他来说,很轻,他在乎的是爱。(似乎这是他的借口)
电影的第三部分:布拉格政变
在托马斯和特丽莎的爱情将要走向毁灭的时候,布拉格发生了政变,俄罗斯入侵。引出了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的话题。
俄狄浦斯故事是众所周知的:他是一个被遗弃的婴儿,被波里斯国王收养,长大成人。一天,他遇见一位显贵官员在山路骑马而来,一场口角,他竟把那人杀害了。后来,他成了依俄卡斯达皇后的丈夫,当了底比斯的国王。他一点也不知道他在山里杀害的人就是他自己的父亲,而与他同床的竟然是他的母亲。正在这时候,命运之神降灾于他的臣民,瘟疫蔓延,人们痛苦不堪。俄狄浦斯得知自己正是灾祸之源,便自刺双目,离开底比斯流浪而去。
托马斯指责政府当局“不知道”国家失去了自由。不过他马上就遭到了审查。
特丽也似乎受到外界的变化的强烈冲击。
电影的第四部分:在瑞士的特丽莎与萨宾娜
在这里有点看不明白特丽莎与萨宾娜在拍摄对方裸体的时候所发生的心理变化。不过记住了一个镜头,就是当萨宾娜的爱慕者破门进来的时候,特丽莎的惊慌,和他说的话,他跟他自己的妻子离婚了,要跟萨宾娜在一起,当他放下行李走后,萨宾娜对特丽莎说了一句话:sorry,要请你走了,因为,我要做一件事情。也许谁都没有猜准她是要马上搬出这个地方,只是要躲避她的情人弗兰茨,但我想不明白当她听到他跟他妻子离婚的时候,她上去拥抱了他,并流下了泪水。为什么?也许,她觉得他没有托马斯那样不羁的性格,也许是她觉得他不喜欢她那黑色帽子的原因。但谁知道呢,反正,她就这样离开了,当他回到这个房子的时候,当他热情的打开门后,想拥抱他的情人的时候,面对他的是一个冷冷清清的空房子,让他在那一刻目瞪口呆。这样的情况,又有谁接受的了呢?!
电影的第五部分:托马斯与特丽莎回归乡村
他们返回布拉格后,发现那里已经不能呆下去了,但又不能再出国外去了,所以,他们想到了到向下去。
我只想说:他们到了伊凡-阿列克谢耶维奇-蒲宁所描写的乡村去了。下面是有关蒲宁的资料:
----------------------------
伊凡-阿列克谢耶维奇-蒲宁,是俄罗斯最后一个古典作家、诗人,俄罗斯批判现实的重要代表,193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他的作品可以说是写乡村美境的经典。
蒲宁的乡村所弥漫的神秘气息,只要在于他描绘的“晦暝之境”中的乡村。一写乡村,他就着意地将乡村置于黄昏和夜晚。他自己简直就是那乡村最敏感的神经,可以将出乡村的神秘、活脱、勃郁传感到读者的心中去。
在他的一篇小说《新年》中,一对感情冷漠的夫妻,为了挽救将要崩溃的感情生活,回到了男人幼时生活过的庄园。那个庄园极为寂静,寂静得有如一团厚厚的莫名的温情。女人躺在那张古老宽大的床上,不知为什么,感到很愉快,一种对自己男人的眷恋之情悄悄生起,竟自己被自己感动得嘤嘤低泣起来。
神秘的乡村气息,复活了将要熄灭的爱情火焰,让人怦然心动。
他还写过:
一对乡下的小情人,在傍晚的荆花丛中倘徉,夜岚花把他们都陶醉了,男孩有了亲吻女孩的冲动——
“亲亲你行么?”
“不让。”
“那就亲眉毛?”
“眉毛会掉。”
“那就亲眼睛?”
“眼睛会瞎。”
“那就亲鼻子?”
“鼻子会塌。”
“。。。。。。”
这样质朴与纯情,好象只存在乡土之上。
-------------------------
托马斯与特丽莎回归乡村后,就象《新年》里的夫妻一样,爱情的火焰复燃。
不过这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情,就是小狗卡林汉病逝。小狗卡林汉一直伴随着特丽莎,并且小狗卡林汉与她的小伙伴摩非斯特(是他们农户朋友的一条心爱的小猪)在这个乡村愉快的生活着,现在,小狗卡林汉离开了特丽莎。
电影的第四部分:轻与重在生命介绍后留住疑问
当托马斯与特丽莎和他们的朋友来到小店喝酒跳舞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生命将在第二天的早上就要结束,他们在最后狂欢着,喝着酒,跳着舞。导演故意地设计了一个场景,让托马斯与特丽莎来到一个“№ 6”房门前,对应了前面他们一开始在小镇见面的时候的机缘。
片子在他们开车的时候,特丽莎甜蜜的看着托马斯,托马斯微笑的看了一下特丽莎,落后看着前方......
片子所有探索的主题都伴随着音乐结束。
--------------------
片子有三组镜头是特具美感的:
一是在托马斯在特丽莎走后,他在河边看着白鹅游过来的画面。
二是托马斯与特丽莎在乡村里的画面,安静的土地,神秘的黄昏,朴素的生活。
三是在片子将完的时候,托马斯与特丽莎在小酒店里,特丽莎似乎的有点带醉的舞步走向托马斯的时候,她那充满爱意的眼神......
B. 那位大神能翻译下这段话吗,软件翻得一点美感都没有了 谢谢
如果这能打动就为她戴上金色的帽子吧!
如果你能跳得更高,那就为她跳得更高
直到她哭着说:“爱人,戴着金色帽子,充满激情的情郎,
我一定要拥有你!
C. 大家从《不能承受生命之轻》读出什么深层涵义没有
由昆德拉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The Unl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改编而来的影《布拉格之春》获得了票房的胜利。总的来说,这部小说是成功的,但严格来讲,它又是种无奈的媚俗。
片以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首都布拉格为历史背景,围绕托马斯、特丽莎、莎宾娜与弗兰茨四个年轻人之间的关系展开情,叙述了人类共同的命运主题。按结构主义双元对立理论,我们可以将其主题结构陈列如下:
1. Soul & Body 灵与肉
2. Lightness & Being 轻与重
3. Shit & Kitch 粪便与媚俗
4. Karenin & Mofesto 卡列宁与莫菲斯特
当然,我们还可以挖掘出其它主题结构,如侵略与抵抗、忠诚与背叛、人性与兽性等等,从根本上讲,电影的叙事都是围绕这四个二元对立展开的,人物、情节、命运最终都上升到这四个哲学层面上来了。
特丽莎的到来打破了托马斯灵肉分离的生活,那在梦中紧紧拽住他不放的小手锁住了托马斯的爱情,随着联的进军,生命也开始变得沉重。二人离开布拉格又重返布拉格,与生命和爱相比,苏联“伟大的进军”显得是那么的虚无可笑。与此同时,莎宾娜对弗兰茨和洲大陆的背叛,进一步讽刺了所谓自由民主共产主义理想的媚俗。电影虽未插入斯大林儿子因粪便而死的情节,但通过托马斯拒绝为当局签字的行为,表现了捷克知识分子不为强权低头的骨气,暴露了当局政客虚伪丑陋、臭不可当的嘴脸。在这样一个极权的社会里,生活被谎言所掩盖,一切都是那么的轻,唯人性的光芒才能体现生命的厚重。当卡列宁和一尘不染的小猪莫菲斯特结成好友时,电影进入了一种乡村生活的清丽与野趣,对生命的思考,是影片的高潮。人性与兽性,本是相通,没有灵肉分离的困惑,也就无所谓什么忠诚与背叛了。难怪特丽莎抱着因癌症而奄奄一息的卡列宁时会说:“Do you know Tomas, maybe I like her more than you .”托马斯最后以安乐死的方式结束了卡列宁的痛苦,在一个清晨,二人为她搭了一个小小的坟墓,卡列宁微笑着,这是一个多么温馨的画面啊,没有了轻与重的顾虑,灵与肉在此合一。
除此之外,电影在许多镜头的处理上也是非常成功,比如说特丽莎的镜子,在镜头前,同一个镜子里出现过特丽莎的帽子,托马斯、弗兰茨的身影和特丽莎的裸体。拉康说过:“镜象是主题与包括他人在内的客体进行‘自恋性’同化的原型。”法国电影理论家鲍里同时指出:“正是镜象的原型为电影观众的深层心理析提供了模型。”人物-镜子-镜头-观众,多重认同,意蕴可谓深刻;还有就是在莎宾娜的画室里,出现过一个纵深镜头:由抽象画和玻璃陈列的画室里,特丽莎和托马斯的情人莎宾娜正亲切地交谈,远处厨房里的托马斯正一言不发地切着菜――一个镜头便让人产生了对三人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另外,电影在表现特丽莎对灵肉分离的困惑时,有这么一组画面:在巴罗克式的音乐背景下,丽莎以柔美的身姿出现在游泳池里,镜头随后以特丽莎本人的视角展开,在水面和水下进行交替,这时幻觉出现了,池边练习的少女时而光着身子,时而又赤身裸体,教练时而变成托马斯,时而又变成它自己,随着音调的加强,镜头又在池水和特丽莎之间转换,蒙太奇的运用非常的成功;再谈谈苏联进军布拉格的镜头,完全采用黑白的画面,既给人一种历史的实感和厚重感,又如梦境一般虚幻无形,捷克歌手伤感的歌声和街边议人群中的小提琴与坦克的挤压撞裂声交杂在一起,更有种催人泪下的效果。特别是那张苏军举枪对准特丽莎的照相机镜头的照片被洗出来时,画面故意停滞几秒,所有场景又切换为彩色,对历史和生命的表现非常的有力。
然而,尽管有种种成功之处,这部电影严格来讲还是摆脱不了所有成功影片媚俗。媚俗本是昆得拉在这部小说中想要表现的一大主题,却在电影中被淡化了。首先,弗兰茨这一与托马斯平行的人物成了影片中的配角,其追求虚假崇高的精神实质非但没有的到批判在被莎宾娜抛弃后还可能使观众产生一种同情,这就误读了主题。其次,作为一部表现存在主义的电影,画外音和独立字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除了开头短短几秒话外音外,整部片对人物的内心活动和哲理的意向表达都做得太少,如果没有读过原著,观众实在摸不出昆德拉的本意。三,读过《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读者都知道,马斯在第三章就死了,小说的情节是打乱了的,有的倒叙,有的插叙。虽说电影不能成为文学的奴仆,可以有自己的表现方式,但如此连续性的叙事还是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一些重大的主题,作者很多精辟的论述在影片中彻底消失了。最后,说说影片的结尾。萨宾娜接到来信,告诉她托马斯和特丽莎死于车祸――雨天,刹车失灵然后镜头又闪回到那个感人的疯狂的乡间舞会,托马斯和特丽莎几乎是跳着舞伴着上飘的乐曲声走上楼梯去度过一个甜蜜的夜晚。此时,死亡的命运与爱情的幸福在读者心中形成了巨大的差,著就是这样结局的,而在电影中,考夫曼却在卡车行使的路上安排了这样的对白:“Tomas, what are you thinking?”“ I'm thinking how happy I am.”这无疑画蛇添足了,就象小学生写作文非要在文末点明中心思想一样,给人感觉实在太轻。
这就是这部电影的媚俗之处,然而这并不影响其总体上的成功。克拉考尔说过:“电影所攫取的是事物的表层,一部影片越少直接接触内心生活、意识形态和灵问题,它就越富于电影性。”如果企图让《布拉格之恋》直接用文学的手法将“大主题”搬上银幕,那它的结局也就和大多数先锋派电影一样,走向与现实和票房相反的方向了。毕竟文学中很多东西是电影所不能表达的,要成功,便要媚俗,这是电影的无奈,就看如何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间权衡取舍了。
D. 小说《请买票》中文译文
在英国中部有一路单轨车。这条线路勇敢地告别县城,跃身冲进黑色的工业近郊,忽而冲上山峦,忽而跌入峡谷,穿过一个个长且丑陋的工人村,跨沟渠,过铁路,从那庄严耸立在茫茫烟雾之上的教堂脚下驶过。它经过死气沉沉、肮脏阴冷的小集市区,斜身从电影院和商店旁飞驰而过,一头扎进矿谷,然后又向上爬,绕过一个当地的小教堂,穿过木林,一个冲刺到达终点--工业区最后一个丑陋的小地方,一个倚在黑暗的荒野边不断颤抖的寒冷小镇。就在这里,那绿色与乳白色相间的有轨车象猫似的收住了脚,带着一种不寻常的满足喵呜几声。但几分钟之后--批发商合作协会楼上的大钟敲响了--于是,它出发了!再一次登上历险的旅程。它又是不顾一切地向山下俯冲,在弯弯曲曲的山谷间上下颠簸;又是山顶集市那个寒冷的小站;又是教堂脚下那令人心悸的陡峭的大下坡;又是坏形道口那耐心等待错车的临时停车;就这样走呵走呵,走了漫长的两个小时,一直走到一个个狭长的工厂扑面而来。这时,它便踏上了这座了不起的县城的污秽街道,再一次怯生生地滑进终点站。在那些红白相间、伟大的市内电车面前,它是那样局促不安;然而,它依旧生气勃勃,充满自信,多少有点象一个敢作敢为的小东西,象是一叶从黑色矿区花园里伸展出来的荷兰芹,绿油油的充满了活力。
坐这种车总是一种历险。因为是在战争时期,司机都是些不适于做大活动量的工作的男人,象跛子和驼子。因此,他们身上都具有一种魔鬼的精神。坐车变成了障碍越野赛。!我们利索地纵身一跳,便跃过了运河大桥--现在又该向交叉路口进发了。随着一声嘶叫和一道亮光划过,我们又过去了。说实在的,有轨车经常脱轨,可这又有什么呢?它蹲在一条沟里,一直等到其它有轨车来把它拖出去。
在难以冲破的黑夜里,一辆车,实实足足地塞满了大活人,会一下子动不了了,象这种事也是司空见惯的。在这黑沉沉的深夜,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司机和女售票员会突然大喊起来:“全下去--车着火了!”可是乘客们非但没有惊恐的冲下去,反倒无动于衷地回敬他们:“上车--上车!我们不下。就在这儿呆着吧!加油!乔治!”这就样一直呆到火苗真的蹿了起来。
他们之所以不愿下车,是因为在这大风呼号、冰冷漆黑的夜里,一辆车就是一个避风港。矿工们从这个村跑到那个村,就是为了换个电影院,换个姑娘,或是换个酒馆。每辆车都拚命地塞满了人,谁愿意就因为车子出了点毛病而冒险跑到外面幽黑的荒野中去等待?没准还得再等上一个小时才下一趟车,而看到的竟是车上那倒霉的牌子:“到站才停”;谁愿意冒险去迎候那灯光辉煌却也拥挤不堪的三节厢有轨车,而听着它发出一声嘲笑的鸣叫疾驰而过呢?深夜里来往的车呵,你只能听到他的声音。
正如官方人士骄傲地宣称的那样,这种英格兰最危险的有轨车上的售票员全部由姑娘们担任。司机是些腿脚不便的楞小伙,再不就是些柔弱有病的年轻人,战战兢兢地开着车向前爬行。而女孩子却是些天不怕地不怕的野姑娘。别看她们身着难看的蓝色制服,裙子都遮不住膝盖,头顶没有模样的旧尖顶帽,可身上却都有一种老兵油子式的沉着和自信。虽然车上挤满了吵吵嚷嚷的矿工,下边一层吼着赞美诗,上边一层此起彼伏地哼着淫荡小曲儿,这些小姑娘却都安然自得。她们猛地扑向那些不买票就想混下车的小青年,而对那些到站该下车的男人却是一阵好搡。她们眼里可不揉沙子--别想找她们的便宜。她们谁也不怕--可人人都怕她们。
“喂,安妮!”
“喂,特德!”
“,我有鸡眼,斯通小姐!我敢担保你的心准是石头做的,你看你又睬着我了。”
“你该把脚丫子装在兜儿里。”斯通小姐回敬了一句,抬起高筒靴迈着刚健的步伐到上层去了。
“哪位没买票,请买票啦!”
她坚毅专横,疑心很重,时刻准备主动出击。她一个人能抵挡上万人。车上的踏板就是她的塞莫波雷隘口。
然而,在这些车上,在安妮坚实的胸膛里,有着某种热烈的罗曼蒂克气氛。上午十点到一点之间,工作相当清闲,这也就是轻松浪漫的时刻了;不过,赶集日和星期六除外。这时,安妮便有时间环顾一下四周了。司机们正在大马路上聊天,此刻他通常是跳下车,钻进一家她看好了什么东西的商店。姑娘们和司机关系融洽。他们这只历经艰险的大船--有轨车--满载货物,无休止地在陆地的风暴波涛中颠簸,那么,他们难道不是同舟共济的伙伴吗?
而且,检票员也多半在这清闲的时候出现。鉴于某种原因,这条线路上的工作人员都很年轻,没有也不会有鬓发灰白的老翁。因而检票员也都是风华正茂,而且其中有一个,就是那个检票领班,还很漂亮。那是个潮湿阴沉的早晨,只见他身裹一件长长的油布雨衣,尖顶帽低低地压在眼眉上,站在那里等车。他面色红润,棕色小胡子上沾着露水,脸上挂着一丝粗野无礼的微笑。即使是穿着雨衣,他也显得相当高大敏捷。他跳下车和安妮打招呼:
“喂,安妮!没淋湿吧?”
“还好。”
车上只有两个人。查票工作很快就结束了。随之而来的便是踏板上毫无顾忌的一路长谈,一场很好、很轻松、长达十二英里的闲聊。
这位检票员名叫约翰•托马斯•雷诺--人们总是叫他约翰•托马斯,除非有时出于恶意,叫他科迪。如果有人远远地用这个简称叫他,他就会勃然大怒。有半打村子里都流传着他那为数不算少的丑闻。他早晨和女售票员调情,晚上待她们离开车场后,又缠着要同她们一起去“散步”。当然了,这就不断导致一些姑娘离去。于是他又与新来的姑娘故伎重演;不过也总得这个姑娘相当漂亮,而且她也是同意去“散步”的。值得一提的是,这儿的大部分姑娘都非常年轻标致,这种乘着车子四处飘荡的生活赋予她们水手般大无畏的气魄。船停泊在港口,她们在岸上举止如何又有什么关系呢?明天她们就会又回到甲板上去了。
然而,安妮颇有点鞑靼人的味道,而且,几个月来,她那条锋利的舌头一直使约翰•托马斯不敢近前。不过,她可能为此反倒更加喜欢他了。他走来时总是面带微笑,笑容里有一股厚颜无耻的劲头。她注视着他征服一个又一个姑娘。早上,在他和安妮调情时,安妮可以根据他的嘴角和眼神,说出他在前一天晚上曾和这个或那个姑娘出去过。他真可谓是个唐璜式的人物。安妮算是把他看透了。
在这种微妙的对峙气氛中,他们宛若是两个老友,彼此了如指掌,而相互关系中的那种敏感狡黠则几乎象夫妻之间一样。但安妮总是与他保持一段距离。况且,她还有自己的男朋友呢。
斯达秋兹游艺会十一月份在比斯特伍德举行。安妮正好在星期一晚上休班。那天晚上,气候恶劣,细雨霏霏,可她还是装扮一番,上游艺会去了。她只身前往,盼望能很快结交一个什么朋友。
游艺台转来转去,吱吱啦啦地放出“音乐”,杂耍表演热闹非常。在打椰棚里没有椰子,而是些战争时期的人造代用品,孩子们说那是用铁丝绑上的。可悲的是,远不如以前那样光彩夺目、华贵奢侈了。然而,那地面却仍象过去一样泥泞,仍旧是拥挤的人群和在灯火辉映下攒聚的面孔,空气中仍充斥着那种石脑油、马铃薯和电器的混合味道。
安妮小姐在游艺场里第一个碰到的不是别人,偏偏是约翰•托马斯。他身穿一件黑色大衣,扣子一直扣到下巴,头戴一顶苏格兰呢帽,低低地压在眼眉上。帽子和大衣中间的一张脸红腻腻的,象往常一样微笑着,还是那么活泼。他的嘴角会怎么挑动,安妮是再清楚不过的了。
她非常高兴能有个“男孩子”陪她。到游艺场来玩,没有个伴儿多没意思。约翰•托马斯很会讨女人的欢心,他马上就带她去乘小火车--那条龇牙咧嘴、绕来绕去的铁龙。实际上,坐这玩意儿并不象坐有轨车那样令人激动。然而,坐在摇晃的绿色铁龙里,浮游在人头攒动的海洋之上,东倒西歪地在低空中疾驰,同时,还有叼着香烟的约翰•托马斯俯在她的头上,这对她来说,是件最对口味的事。她是个丰满、灵巧、活泼的姑娘,因此,她颇为激动,心里非常高兴。
约翰•托马斯拉着她又坐了一圈。这样,当约翰•托马斯这么温柔抚爱地挽住她,把她搂得更靠近自己时,她怎么好拒人于千里之外呢?况且,他还是小心翼翼的,一切都做得尽量不太唐突。她低头看了看,看见他那只红润漂亮的手并没有露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他们相互真是太了解了。因此,他们一心兴致勃勃地逛游艺场。
乘完铁龙,他们又去骑木马。每次都是约翰•托马斯付钱,所以,她只能表现得很温顺了。约翰•托马斯当然是骑外侧的那匹马了--马的名字叫“黑拜斯”--而她呢,则脸朝他侧身坐在里侧的马上--马的名字叫“野火”。约翰•托马斯当然也不会抓住铜扶手、规规矩矩地骑在“黑拜斯”身上。他们在灯光下飞快地旋转着,起伏着。他一边转,一边在木马上打旋,抬起一条腿从安妮的坐骑上抡过,然后,半仰着朝她大笑,那条腿在空中可怕地踢上踢下。他兴高采烈。安妮呢,唯恐自己的帽子歪到一边去了,她感到兴奋异常。
他投套圈给她赢来了两个浅蓝色的帽卡子。这时,他们听到电影院里传来下一场电影的预报,便爬上台阶,走进影院。
当然了,放映时机器经常会出毛病,影院里不断出现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于是场里便会发出一阵狂喊,同时是一片啧啧的响亮的接吻声。此时,约翰•托马斯便把安妮搂过来。不管怎么说,他的拥抱给姑娘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仿佛总是那样自然,恰到好处。而且,这种搂抱令人心旷神怡,又惬意,又美好。他俯下身来,安妮感觉到了他的呼吸;她明白,他是想吻她的嘴唇。他是那样的热烈,安妮又是那样娇弱地依偎着他。总而言之,安妮希望他吻她。
但灯光一下亮了;安妮象触电一样抬起身,扶正了帽子。约翰•托马斯随随便便地将手臂留在了安妮身后。啊,和约翰•托马斯一起逛游艺会多么有趣,多么激动人心呵。
电影散场后,他们漫步走过黑暗潮湿的田野。他懂得全部求爱的艺术。但他最擅长的是在黑茫茫、雨蒙蒙的夜晚搂抱着姑娘坐在篱笆梯橙上,他的拥抱就好象把姑娘抱在空中,四周荡漾着他的温馨和喜悦。他的吻轻柔、缓慢,带着寻觅的味道。
于是安妮跟着约翰•托马斯走了,尽管她仍和她原来的男朋友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有些售票姑娘喜欢表现得桀骜不驯,但是在这个世间,这个问题上,你必须面对现实。
安妮非常喜欢约翰•托马斯,这是毫无疑问的。每当他来到她的身旁,她总是从心底里感到那么充实和温暖。约翰•托马斯也是真心喜欢安妮,比往常更甚。安妮能使男人筋酥骨软,神魂颠倒,就好象她融化进了他的身体一样。这可真是罕见而又令人销魂的。他对此赞赏不已。
随着不断的接触,他们之间产生了一种亲昵的关系,这种关系日益发展着。安妮想将他作为一个人,一个男人来看待,她要从各个方面了解他,也希望约翰•托马斯同样了解她。她不想只保持一种肉体关系,可到目前为止,约翰•托马斯仅限于此。安妮为约翰•托马斯离不开她而感到骄傲。
安妮在这里犯了一个错误。约翰•托马斯意在只保持这种关系,从未想过要成为安妮面面俱到、形影不离的伴侣。当安妮开始对他的精神世界、他的生活和他的性格发生兴趣时,他断然抛弃了她。他憎恨这种东西。并且他知道制止它的唯一办法就是避开它。安妮心中的那种女性占有欲被唤醒了。因此,约翰•托马斯离开了安妮。
要说安妮不感到惊讶,那是瞎说。一开始她感到震惊,慌了手脚,因为她一直极为自信她已经抓住了他。有一段时间,她不知所措,一切事物对她都变得捉摸不定。随后,她怀着一腔怒气、怨恨、凄凉和悲痛哭了一场。接着,她感到一阵绝望。事过之后,约翰•托马斯仍那样恬不知耻地来到她的车上,与她仍旧那样熟识亲密,但一举一动都向安妮显示出,他目前又找到别人了,而且正在他新的征服领地里津津有味地享乐。此时,安妮才下决心一定要报复。
安妮清楚地知道约翰•托马斯都和那些姑娘出去过。她找到娜拉•普尔蒂。娜拉是个细高、白皙而体态匀称的姑娘,有着一头美丽的金发,对一切都守口如瓶。
“喂!”安妮和她打招呼,然后轻声说,“约翰•托马斯又和谁勾搭上了?”
“我不知道。”娜拉说。
“得了,你知道,”安妮嘲弄地改用方言说,“你知道得和我一样清楚。”
“嗯,我知道,那又怎么样?”娜拉说,“反正不是我,你就别操心了。”
“是西西•米金,对吗?”
“就我所知,就是她。”
“他真不要脸!”安妮说,“我打心眼里讨厌他那个厚脸皮。他要来找我,我就把他踢到踏脚板底下去。”
“没准哪天他真得挨上一顿揍。”娜拉说。
“哎,准的。不过得等到有人真下决心教训他的时候,我真想亲眼看着扫扫他的威风,你呢?”
“我不反对。”娜拉说。
“你和我都有理由关心这件事,”安妮说,“哪天咱们揍他一顿,我的姑娘。什么?你不乐意?”
“我不反对。”娜拉说。
其实,娜拉比安妮更富有报复心。
安妮一个个地串通好了约翰•托马斯那些旧日的女友。事也凑巧,西西•米金很快就离开了车队。她母亲逼她走的。这时,约翰•托马斯又变得qui-vive起来了,他的眼光又投向他旧日的猎物,最后落到了安妮身上。他想安妮现在已经学乖了,况且,他还是喜欢她的。
安妮计划星期日晚上与约翰•托马斯一起回家。那天她的车正好九点半回到车场,而末班车要到十点一刻才到。所以,约翰•托马斯就得在那儿等她。
姑娘们在车场有一间自己的小休息室。那房子很简陋,但却舒适,屋里生着火,还有一只炉灶、一面镜子、一张桌子和几把木椅。有半打对约翰•托马斯了解得非常透彻的姑娘都没法成了这个星期日下午的班。开始收车了,这些姑娘都聚到休息室里。她们并没有急着回家,而是围着火坐下,喝起茶来。外面是一片漆黑和战争时期的混乱。
约翰•托马斯乘安妮后面的一辆车回场,时间是差一刻十点。他随随便便地把脑袋探进姑娘的休息室。
“在做祈祷吗?”他问了一句。
“嗳,”洛拉•夏波说,“只许妇女参加。”
“可这是我呀。”约翰•托马斯说。这是他最喜欢说的一句口头禅。
“关上门,小子。”缪丽尔•拜格莱说。
“噢,让我在门里还是在门外?”约翰•托马斯说。
“随你便吧。”波丽•博金说。
他进了屋,随手关上门。姑娘们挪动了一下,在靠火的地方给他腾出一个空儿来。他脱下大衣,把帽子往后一推。
“谁掌壶?”他说。
娜拉•普尔蒂默默地给他斟了一杯茶。
“想来点面包和烤肥肉吗?”缪丽尔•拜格莱问他。
“嗳,给我们来点吧。”
他吃起那块面包来。
“哪儿也不如家里好啊,姑娘们。”他说。
他吐出这么一句无耻的话,她们全看着她。而他,在这么多姑娘的目光下显得得意洋洋,仿佛是在沐浴着温暖的阳光。
“要是你不怕摸黑回家的话。”洛拉•夏波说。
“我!一个走,我可害怕。”
他们一直坐到听见末班车进了场。几分钟之后,艾玛•赫斯蕾进来了。
“过来,老太婆。”波丽•博金喊了一声。
“真是冻死人了。”艾玛说着把手伸向火。
“可是,我……害怕,天黑,回家。”洛拉•夏波唱起来,曲子自然而然地随口而出。
“你今晚和谁一起走,约翰•托马斯?”缪丽尔•拜格莱冷冷地问。
“今晚?”约翰•托马斯说,“噢,我今晚自己回家--我自个儿走。”
“可这是我呀。”娜拉•波蒂用他那句口头禅说。
姑娘们尖声笑起来。
“我跟你一样,娜拉。”约翰•托马斯说。
“不明白你什么意思。”洛拉说。
“哎,我该颠儿了。”他说着站起身,伸手去拿大衣。
“别走,”波丽说,“我们都在这儿等你呢。”
“明天早上还得起呢。”他以一种长官的仁慈口吻说。
她们全都大笑起来。
“别呀,”缪丽尔说,“别让我们都那么孤零零的,约翰•托马斯,带一个走!”
“如果你们愿意,我全都带走。”他殷勤地回答。
“那也不成,”缪丽尔说,“两人才配对,七人可太多了。”
“别呀--带一个,”洛拉说,“公平合理,摆到桌面上,到底带哪个?”
“哎,”安妮喊起来,这是她第一次开口,“挑呵,约翰•托马斯,看你挑谁。”
“别这样,”他说,“我要安安静静地回家。我今晚感觉良好,就这一次。”
“去哪?”安妮说,“好好乐一乐嘛。你得从我们当中带一个走。”
“不行,我怎么能只带一个呢,”他不自然地笑着说,“我可不想结仇。”
“你只会和一个人结仇。”安妮说。
“就是你选中的那个。”洛拉补上一句。
“噢,我的天哪,谁说和姑娘结仇了!”约翰•托马斯惊叹了一声,转身又要溜,“好吧……晚安。”
“别走,你必须挑一个,”缪丽尔说,“转过去,脸朝墙,说说看拍你的是谁。快点--我们只拍你的后背--我们当中的一个,快点--脸朝墙转过身去,不许偷看!说是谁拍你的。”
约翰•托马斯忐忑不安,也不相信她们。但又没有勇气逃出去。她们把他推到墙根下,让他脸朝墙站在那儿。她们在他背后做鬼脸,吃吃地笑着。他看上去非常可笑。他不安地环顾四周。
“快点吧!”他叫了一声。
“你偷看……你偷看!”她们大喊起来。
他把头扭过去。突然,安妮就象一只猫,飞身上前,对着他的太阳穴狠狠一击,把他的帽子打飞了,人也踉跄了几步。他疾转过身来。
随着安妮的信号,姑娘们一齐扑上来,又是抽,又是掐,又是揪头发。她们虽然满腔怨恨,便更多的是出于好玩。然而,约翰•托马斯怒不可遏。他的蓝眼睛里燃烧着奇异的恐惧和愤怒的火焰。他低着头冲出姑娘们的包围,跑到门前,但门已经锁上了。他使劲拧动门锁。姑娘们振作精神,警觉地站在周围盯着他。他面对她们,准备决一死战。此刻,这些穿短制服的姑娘使他毛骨悚然。显然,他害怕了。
“来呵,约翰•托马斯!来呵,挑呵!”安妮说。
“你们这是要干什么?开门。”他说。
“我们不开--直到你挑完了才开!”缪丽尔说。
“挑什么?”他说。
“挑一个你要跟她结婚的。”她回答说。
他犹豫了一下。
“开开这该死的门!”他说,“都清醒清醒。”他带着长官的口气说。
“你必须得挑。”姑娘们嚷着。
“快呵!”安妮盯着他的眼睛叫了一声,“快呵!快呵!”
他漫无目标地朝前走了几步,安妮解下了腰带在手里抡着。她用皮带扣在他头上狠狠一抽。他一蹿身抓住了安妮。但其他的姑娘们顿时一拥而上,又揪又撕又打。她们热血沸腾。他现在成了她们手中的玩物,她们要报仇雪恨。她们就象一群奇怪的疯狂的野兽,有的吊在他身上,有的扑将上来要把他揪倒在地。他的外衣从后背一撕两半。娜拉揪住他的后衣领,简直要把他勒死。幸运的是,扣子绷开了。他死命挣扎,又是狂怒又是恐惧,恐惧得简直要发疯。他的外衣后片整个被撕掉了。衬衣袖子也撕掉了,只剩下裸露的手臂。姑娘们扑到他身上,攥起拳头擂地,拽他;或者是扑向他,推他,使尽全身力气用头撞他;再不就是抡开了揍他。他缩着头,吓得东躲西藏,左冲右撞。这更激怒了姑娘们。
他终于倒下了。她们扑上去,用膝盖压住他,约翰•托马斯再也没有气力动弹了。他脸上不知被谁抓了长长的一道,鲜血淋漓,眼睛也打青了。
安妮跪在他身上,其他的姑娘也都用膝盖顶着他,不离左右。她们满脸通红,披头散发,眼睛里闪着奇特的光芒。他总算躺在那儿不大动了。只有脸左右躲避着,就象一头被击中的躺在猎人脚下的动物。他有时向上瞥一眼姑娘们激动的脸庞,。他的胸口剧烈地起伏着,手腕也扭伤了。
“现在,喂,伙计,”安妮终于气喘嘘嘘地说,“现在,喂……现在……”
听见她那冰冷可怕、胜利者的声音,约翰•托马斯突然象头野兽似的,又开始挣扎,但姑娘们再次以一种非凡的力量扑上来,把他压下去。
“对……现在,喂!”安妮总算气喘吁吁地吐出几个字。
屋里死样的沉寂,静得能听见心脏的跳动。这是每个人的灵魂停滞时产生的一种真空感的静谧。
“现在你懂了吧。”安妮说。
姑娘们看见他那白皙裸露的手臂更加疯狂了。他昏昏沉沉地躺在地上,恐惧和仇恨交织在一起。姑娘们感到自己充满了神奇的力量。
突然,波丽放声大笑--疯狂的咯咯大笑--不由自主地大笑,艾玛和缪丽尔也跟着笑起来。但是安妮、娜拉和洛拉仍保持原状,紧张、警沉,眼睛闪闪发光。他避开了她们的眼光。
“对了,”安妮悄悄地、咬牙切齿地说,声音低得出奇,“对了!这回你知道厉害了吧。你都干过什么,你心里明白,是不是?你心里明白。”
他一声不吭地躺在那里,只有两眼熠熠发光。他把血淋淋的脸扭向一边。
“早该把你杀死,那才是你应得的下场,”安妮狠狠地说,“早该把你杀死。”她的声音里有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渴望。
波丽慢慢恢复了平静。她停住笑,嘴里发出长长的嘘声和叹息。
“他必须挑。”她发出含糊糊的声音。
“噢,对了,他必须挑。”洛拉不依不饶地说。
“你听见了吗……你听见了吗?”安妮说着,猛一下把他的脸转过去。他疼得抽动了一下。
“你听见没有?”她摇着他又问了一遍。
但是他木木然一言不发。她给他一记响亮的耳光。他一惊,眼睛猛地睁大了,随即他的脸色又暗淡下来,带着一丝蔑视。
“你听见没有?”她又重复了一遍。
他只是用敌对的眼光望着她。
“说呀!”她将脸凑上去,贴近他的脸恶狠狠地说。
“什么!”他说,几乎精疲力竭了。
“你必须得挑!”她叫喊着,就好象这句话是一种什么可怕的威胁,就好象它伤害她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什么?”他恐惧地说。
“挑你的姑娘,科迪,你必须现在就挑。你要是还不老实,小子,就拧断你的脖子。你已经完了。”
短时间的沉默。他又把脸掉开了。尽管他被打败了,但仍很狡猾。他并没有真的向她们屈服--不,就是她们把他撕成碎片,他也不会屈服。
“那好吧,”他说,“我挑安妮。”他冷冷的声音里满含着仇恨。安妮仿佛被烫了似的,一下子松开他。
“他挑中了安妮!”姑娘们异口同声地说。
“我!”安妮叫了起来。她仍然跪着,但已经离开了他。他还是仰面朝天地躺在那儿,脸扭向一边。姑娘们不安地围拢过来。
“我!”安妮又说了一遍,声音里有一种凄惨的苦涩。
然后她站起身,带着令人感到陌生的厌恶和痛苦朝后退去。
“我才不要碰他呢。”安妮说。
她的脸由于痛苦而抽搐着,仿佛要跌倒。其他姑娘都背过脸去。他仍然躺在地上,衣服破烂不堪,脸上鲜血淋淋。
“啾,如果他已经挑好了……”波丽说。
“我不要他……他可以再挑一次。”安妮说,依然是那样痛苦、绝望。
“起来,”波丽说着,拉起他的肩膀。“起来。”
他慢慢地爬起来。一个衣衫褴褛、摇摇晃晃的怪物。姑娘们悄悄地从远处好奇而凶恨地看着他。
“谁要他?”洛拉粗暴地喊了一声。
“没人要。”她们鄙夷地回答。然而每个人又都等着他看自己,希望他能够看她。所有的人都这样盼着,只有安妮除外。她心中有某种东西破碎了。
然而,他埋着头,不看任何人。一切都结束似的寂然无声。他从地上拾起他的衣服的碎片,不知如何是好。姑娘们不安地站在周围,满脸通红,喘息不定,下意识地整理着自己的头发和衣服,而眼睛却望着他。他谁也不看。他发现自己的帽子丢在一个角落里,便走过去捡起来,戴上。见到这幅模样,一个姑娘爆发出一阵歇斯底里的尖笑。可他毫不理会,径直朝挂着大衣的挂钩走去。姑娘们触电似地闪开路,免得碰到他。他穿上大衣,扣子一直扣到底。接着,他把碎布片团成一卷,呆呆地立在锁着的门前。
“谁把门开开。”洛拉说。
“安妮拿着钥匙呢。”一个姑娘说。
安妮默默地把钥匙递给姑娘们。娜拉打开了门。
“一报还一报,老伙计,”她说,“象个男子汉,别记仇。”
但他没有任何反应,只是打开门,毫无表情地耷拉着头走了。
“这回可教训他了。”洛拉说。
“科迪!”娜拉说。
“闭嘴吧,看上帝的份儿上!”安妮恶狠狠地嚷着,仿佛正受着煎熬。
“好吧,我该走了,波丽。赶快!”缪丽尔说。
姑娘们都急于离开。她们匆忙地收拾着,脸上带着呆痴麻木的神情。
E. 托马斯·穆勒是我的偶像诶,给他买GAWS CAP的帽子送他,给他加油如何
托马斯·穆勒也是我喜欢的球星哎,托马斯·穆勒戴上你说的GAWS
CAP帽子,肯定帅呆啦
F. 跳街舞需要那些装备
可以的,
一般入门的时候BREAKING那些只需要宽松的裤子,运动裤或仔裤都行,
板鞋,和宽大的T-SHIRT.
后面随着难度的提升,比如托马斯回旋什么的就可能需要用到帽子,
主要怕磨损头皮.
所以一般的帽子就可以了,
当然你如果想买金属的帽子也可以.
在滑扳,或者滑冰鞋专卖店都可以卖到.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G. 布拉格的人民性格
布拉格之恋周五的欧美电影赏析课上作为爱情片的范例,老师让我们看了《布拉格之恋》,尽管老师说这片子我们不好看进去,但是我觉得还是比上次《哈维最后的机会》有意思,再怎么说这也是历史框架电影,而不是单独的为了讲故事的故事。但在此地我不得不说下,这片子实在深邃,我并不认为我看懂的了多少,但是我感觉又确实理解感悟了许多,所以写下来,为再看做个思想上的积淀。另外由于本片长达三个多小时,我也并没有完全全神贯注的看了进去,中间还是时有跑神或者聊天的事情发生的,但尽管我在课堂上坚持到底,但是过于长的片子令老师自己都没放完,所以我的观感其实也是不完整的。老师教导我们,这片儿是1988年拍的反映1968年历史的片子,如今已有三十+的岁月了,但这丝毫不影响它的魅力,可能,这就是历史框架类电影的魔法…开头就是很赞的,平铺直叙,迅速的交代了男主人公的大致情况,并通过了一些细节表现出他的性格,于是冗长的背景就迅速的结束了,剩下的都是发展了。怎么评价男主人公托马斯这老小子最贴切呢——大种马!托马斯貌似是个专业技术异常强大的脑部医生,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家伙对女人的了解已经超过了他的专业。他多情、滥情、甚至是饥渴,他是一个多情而自由的主义者,他喜欢和女人进行各种交流,但是又不愿意令任何一位女性束缚着自己,但至少我是佩服他的,特别是他的眼光,因为和他有关系的女人有很多,他最后选择了最适合做老婆的人做了自己的妻子——特蕾莎,而不是萨宾那。萨宾那好像最初是一位和托马斯属于同一医院的护士,他们很快就搞到了一起,但是双方又都是洒脱的,双方都有自己的生活,特别是萨宾那貌似能看开托马斯的所作所为这一点,就十分的不简单。其实萨宾那也曾许多次尝试抓住托马斯,都以失败告终,但萨宾那都不在意,因为她清楚的知道,她和托马斯走的最近,这么一直的走下去总会有一天他们迥乎不同的人生道路是会要相逢的,她等的起。但是特蕾莎的突然出现打乱了这原本美好的一切,可能是源自女人的直觉吧,萨宾那从特蕾莎出现的第一刻起,她就知道这可能是夺走原本会属于自己男人的女人,她也做了她所能做的一切,无论是在她家的床上摆托马斯的帽子,在挂架上放托马斯的袜子,带特蕾莎看托马斯所拍不同的女人的裸照,她原本认为她所做的这一切足以击退这个青涩的女孩,但她又着实低估了爱情的魔力和特蕾莎的坚持,于是萨宾那完败了,以后她再也没有得到过托马斯,其实之前她也没得到过。其中有一个很棒儿的细节,萨宾那故意把托马斯的袜子藏了起来,而把自己的长筒袜给他穿上了,当托马斯穿上的那刻,萨宾那笑的那叫一个灿烂,仿佛她已经赢得了正常斗争的胜利,但是我也认为这是一个伏笔,说明萨宾那必定面对的失败。而在这以后的岁月里,萨宾那一直在努力的调整着自己的状态,努力的完成自我的救赎。她开始变得无与伦比的洒脱和前卫,而正是她的极力不愿媚俗和崇尚自由的个性令她得到了许多优秀的男人的钟情,代表人物就是高级知识分子大学教授法兰斯。她可以毫无讳忌的跟法兰斯上床,但是当她看见听到法兰斯热切的眼神和他和他妻子离婚的消息之后,她又毅然决然的离开了他,尽管她深知他是个好男人,但是不管是什么都不能阻碍她获取和保证自己的自由。她正是用这种男性才有的调侃式的玩世不恭来忠于自我,也正是如此她在整个剧情中才体现出了中性特有的那登峰造极的魅力。 萨宾那的代表性和象征意义比特蕾莎更真实,她的经历代表着现实生活中那些注定无法完美的感情,但是萨宾那显然比大多数人都强,她没有陷进去,而是选择了远走高飞,但这并不代表她就能无视这段感情,因为哪怕到她离开之前的最后一个画面上,托马斯的和她第一次见面时的那顶帽子都一直在最显赫的地方。不管怎么说萨宾那是败了,而且是完败,没有任何余地。那这场女人对决中的胜利者就是胜利者么?其实也不能这么说,因为特蕾莎自己也是备受煎熬和折磨的,而这种折磨,从她见到托马斯的第一眼起,一直持续到生命的尽头。而缘起为六,命终为六也算是一种生命轮回的诠释……其实关于特蕾莎的问题确实是值得讨论的,特蕾莎在遇见托马斯之前是一个纯洁天真善良的好孩子,我们可以说是托马斯玷污了特蕾莎,但是反过来讲,也是托马斯让特蕾莎从无知变成了知性,从而令特蕾莎实现了其原本人生轨迹里或许不能实现的人生价值。所以托马斯对于特蕾莎就具有了双重性的身份——破坏者和启明星,但是当这两者合为一体化身成丈夫的时候,特蕾莎就不能忍受了。特蕾莎不能忍受自己的丈夫在和自己生活的同时,和许许多多的女性保持不正常的关系。(据老师说小说的原名貌似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托马斯是轻的代表,他渴望自由,需要通过肆意妄为的行动来填补欲壑,于是他放浪形骸。而特蕾莎则是重的代表,她坚持社会契约的存在,社会中任何一个公民不管他处在什么样的位置,都要为他所在的这个位置付出应有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她不能容忍托马斯的所作所为,她已经产生了幻觉,她到了崩溃的边缘。所以说托马斯其实是应该感谢苏联人发动的尤里的复仇,因为正是这场变革,挽救了他的爱情,成了真正的永恒的布拉格之春。面对社会的动荡,两人把感情放在一边,在同侵略者的斗争中找到了共同点,一个用相机记录事件,一个负责照顾安全,最终选择流亡。(其中有一点令我记忆深刻,就是苏联军官拿枪指着特蕾莎,但特蕾莎还是用照相机不停的拍着,要是中国的电影,特蕾莎已经死了很多次了,这里的特蕾莎还是活的好好的,但是这确实体现出了特蕾莎的勇敢和对侵略者的愤怒,以及苏联士兵自己的迷惘和外强中干。再往后就是流亡瑞士日内瓦的桥段了,从这时起,他俩就又没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于是她们之间的分歧再次出现,托马斯再次花天酒地,而特蕾莎在生命所换来的照片变得一钱不值之后为了生机,不得不去拍仙人掌和光女郎。为了生计,特蕾莎找到了萨宾那,进行了关于裸照的拍摄,这段戏是我认为本片最有意思的地方,按说本应是敌人的人却是一对朋友,现在又因为一些特定的原因不得不走到一起进行合作,她们其实都清楚对方到底对自己喜欢的在乎的男人都做了什么,产生了多大的影响,但是她们依旧没有撕破脸皮。她们俩进行了一段相得益彰的配合,很精彩很紧密,在这段戏中既展现出来了萨宾那的洒脱也表现了特蕾莎的羞涩。她们俩互相的进行着拍照,然后是肆意的张狂的流出了眼泪的大笑,这个笑算是个相当有感觉的地方,我并不能完全读懂,但是我感觉这夸张的笑里,包涵这同情、理解、嘲讽、得色。甚至还有解脱和退让…这个笑容结束以后,萨宾那远走高飞,而特蕾莎则回到家乡,她们都离开了托马斯,但一个是暂时的一个不是,尽管她们对托马斯的爱都毫无减少。在留给托马斯的信中,特蕾莎试着解释分手的原因:他的生活太轻,而她的生活太沉重,让她不堪忍受。在异国他成一她唯一的依靠但她对这个依靠没有信心,无法想象若他离开后自己如何生活所以她只能回到熟悉的故国。尽管有受迫害的危险至少让她知道这世界除了他还有别的,没有他后她仍然尝试能够活下去。 这之后托马斯又象没人管的孩子开始一个人的日子,孤独,在异乡。在失去她的陪伴,在不再需要担心她的嫉妒和痛苦后,他开始不习惯,于是他回去找她。分离后的重聚让他们彼此感到从未有过的依赖,他们又在反对虚伪上取得一致。托马斯不能忍受自己的文章被曲解和被当局利用,拒写悔过书,她坚定地支持他的立场。处在恶劣的社会环境这种信任弥足珍贵,更让他们珍视对方的陪伴。 托马斯由医生降成清洁工,他对女人天生的魅力让他又回到原来唐璜般的生活,这又成了逃避生活苦闷的一种方式。她想要相信他人可以没有爱而做爱的解释,甚至尝试象他一样“轻”,可一时的放纵只让她感到羞辱和恐惧,甚至失去生活的勇气。她要逃离,他不理解但依了她,因为生活的经验已让他感到他们不可分割。 他们到了乡村。生活尽管单调,但辛勤的劳动让他们远离城市的喧嚣和诱惑,找到心灵的平静。他们度过了最快乐的幸福时光,无需担心他人的干扰,没有谎言和欺骗,没有伤害。 在和他们朝夕相处的小狗卡列宁临终的时候,特蕾莎非常认真地对托马斯讲述她对卡列宁和对他的不同的爱。托马斯没有生气,他懂得 特蕾莎言语中的真诚和信任,这信任曾被他视为一种负担,现在已经是一种享受。似乎这时他们才真正相爱,他们相依为命,相互取暖,为此所有的牺牲都变得无足轻重。 影片最后他们葬身于一场到邻村跳舞返回的车祸中,出事前特蕾莎问正在驾车的托马斯在想什么,他说他只感到很幸福。能在这样的状态下一起进行另一个世界,是幸福的。 这部电影又是一个轮回的客观反映,同时它也是社会契约论的有力支持者。它向我阐述了错误的时间里遇到正确的人是痛苦的,反之亦然,只有正确的时候遇到正确的人才是有可能会幸福的。同时本片也讲述了潜移默化和温水煮青蛙的伟大(特蕾莎正是这样润物细无声的改造了托马斯,这让我想起了苏打绿所说的“要温柔的改变这个世界),其实真正改变托马斯的是责任感,正是这种责任令托马斯重了些,也令特蕾莎轻了些,他俩为了共同的责任都放弃和改变了一些自己过去的特质。责任成了伟大的调和剂,而它调和出来的就是爱。 而责任,代表、包含着责任的爱,就是布拉格之恋告诉我们的,双方只有真正的负到了责任,爱情才会有可能比布拉格之春长久……
H. 求一份托马斯·穆勒的资料
托马斯·穆勒 网络名片
托马斯·穆勒托马斯·穆勒(Thomas Muller,1989年9月13日-),是一名德国足球运动员。托马斯·穆勒可以打多个位置,目前效力于德甲的拜仁慕尼黑足球俱乐部。
中文名: 托马斯·穆勒
外文名: Thomas Muller
别名: 穆利
国籍: 德国
出生地: 魏尔海姆
出生日期: 1989-09-13
身高: 186cm
体重: 74KG
所属运动队: 拜仁慕尼黑
目录[隐藏]
个人资料
个人简介
职业生涯威尔海姆走出的少年
挑战巴拉克马凯的新星
宁做凤尾不做鸡头
欧冠一战成名
从第五前锋到拜仁VIP
爱好广泛
场外声音
帽子戏法
盖德-穆勒评价托马斯-穆勒
托马斯-穆勒评价自己
转会记录个人资料
个人简介
职业生涯 威尔海姆走出的少年
挑战巴拉克马凯的新星
宁做凤尾不做鸡头
欧冠一战成名
从第五前锋到拜仁VIP
爱好广泛
场外声音
帽子戏法
盖德-穆勒评价托马斯-穆勒
托马斯-穆勒评价自己
转会记录
[编辑本段]个人资料
中文名:托马斯·穆勒(Thomas Müller) 台湾译名:汤姆斯·穆勒 粤语名:汤马士·梅拿 位置:前锋/前腰/左边锋/右边锋 目前效力:拜仁慕尼黑 曾效力俱乐部: 拜仁慕尼黑青年队(2000年-2007年) 拜仁慕尼黑II队(2007年-2009年) 合约至: 2011 年6月30日 号码: 25(俱乐部)13(国家队) 主力脚:右脚 代表国家队:出场5次,进4球 参加大赛:2010年南非世界杯 欧洲三大杯:出场13次,进3球 欧洲冠军联赛:出场13次,进3球 妻子:莉莎(2008年开始交往,09年夏天订婚 公证处:慕尼黑伊斯曼宁 ) 哥哥:西蒙 昵称:穆利(Mülli) 主要荣誉:德甲联赛冠军1次(09-10);德国杯1次(09-10) 穆勒与妻子莉莎
[编辑本段]个人简介
托马斯·穆勒出身于德甲霸主拜仁慕尼黑队的青训系统,他于2008年8月15日拜仁慕尼黑对阵汉堡的德甲联赛中首次出场完成其德甲首秀。2009年3月10日在拜仁慕尼黑主场对阵里斯本竞技的欧洲冠军联赛中,他在第72分钟替补中场球员施魏因施泰格上场,并且在补时阶段打入一球,成功地完成了其个人在欧洲赛场的首演。 托马斯·穆勒擅长右脚,是德国现在新生代球员的出色代表。在场上穆勒可以出任攻击型前场或者前锋,在德国国家队托马斯·穆勒的这种攻防平衡的特点是勒夫所喜欢的。托马斯·穆勒的缺点是技术略有些粗糙,左脚能力一般,而且国际大赛的经验不足。 2009年8月,托马斯·穆勒首次被召入德国U21青年队,并在11日球队3:1击败土耳其U21青年队的比赛中出场。2010年3月3日,德国和阿根廷进行的友谊赛上,穆勒完成了自己国家队的处子秀。 托马斯·穆勒出生在慕尼黑周边的小镇Pahl,2000年从当地的TSV Pahl转入拜仁,在德国U19和U20各出场过一次,2007年的德国A级青年联赛中出场26次打进18球,帮助球队获得亚军。接下来的08-09赛季代表拜仁二队参加德丙联赛,32场15球确立了他关键先生的地位,在德丙射手榜中排名第五,并进入一队大名单,在季前友谊赛中亮相。08年8月15日对阵汉堡的比赛是他首次在德甲联赛出场,09年3月10日7-1大胜里斯本竞技的比赛中打入个人欧冠处子球。 09年12月,与队友巴德斯图贝尔一起和拜仁俱乐部签订了第一份成年队合同。在09-10赛季中,两位小将受到主教练范加尔重用,成为一队不可或缺的球员。赛季初的比赛中作为替补出场,9月12日对阵多特蒙德的比赛中独中二元,三天之后在大胜以色列海法马卡比的比赛中又射入两球,以当月最佳球员的身份得到著名同姓球员盖尔德·穆勒的称赞。自此之后成为拜仁首发十一人中雷打不动的主力球员,仅因为在欧冠联赛和波尔多的比赛中领到红牌而缺阵一场。 赛场上
[编辑本段]职业生涯
出生于1989年9月13日的托马斯·穆勒早在2000年就来到了拜仁青年队,如今,当年那个11岁的少年如今已成长为拜仁一队的绝对主力,深受二队主帅格兰德器重。在赛季前的集训中,他还得到了和一队合练的机会,在本场欧冠比赛前,格兰德还极力向克林斯曼推荐了穆勒,而事实也证明了格兰德的眼光,穆勒用精彩的表现回报了主帅和球迷。 本赛季,穆勒险些被德甲黑马霍芬海姆挖走,在去年10月,霍芬海姆老板霍普就曾派人秘密接触穆勒,试图引进他充实球队锋线实力,但此举很快被拜仁经理赫内斯发现,大为光火的赫内斯毫不客气的打电话责骂了霍普一通。令拜仁球迷高兴的是,在上个月,拜仁已经成功的和原本合同将在今年夏天到期的穆勒续约到2011年,他无疑将成为俱乐部未来的希望。 3月11日,拜仁在欧冠八分之一决赛第二回合比赛中主场7-1大胜里斯本竞技,穆勒也在自己的欧冠处子秀中便打入了处子球,堪称完美。他在最后20分钟的表现也令人回味无穷,另外穆勒还在进球后和看台上的女友亲吻,成为了本场比赛最浪漫的一幕。穆勒在比赛进行到72分钟时替补登场,而他在最后20分钟也成为了拜仁攻势的主要发起者,登场仅仅2分钟,穆勒就在禁区前沿一次漂亮的人球分过突入禁区,随后下底传中,帮助克洛泽助攻范博梅尔破门。此后穆勒又策动了拜仁的多次攻势,并在90分钟门前捡漏破网,打入了他在拜仁一队也是欧冠的处子球,这样的表现也是赢得了主场球迷的热烈掌声,也让场边的主帅和队友们刮目相看。 足球场上威尔海姆走出的少年
1989年9月13日,在位于慕尼黑郊外40公里的威尔海姆市诞生了一名婴儿,他便是托马斯-穆勒,从他出生的那天起,便被赋予了德国足坛的这一伟大姓氏——穆勒,人们也许不会想到,日后这名婴儿将被看做是继盖德-穆勒之后最伟大的穆勒。 小穆勒很快便显露出了在足球方面的天赋,很快在1993年,4岁的他便成为了威尔海姆的帕尔俱乐部一员,在这里开始了自己的足球生涯,他也很快成为同龄人当中的佼佼者,而在帕尔的7年时间里,穆勒也为日后的足球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北京时间2010年6月14日凌晨,南非世界杯D小组首轮争夺中,德国队4:0血洗代表悲哀的亚足联出战的澳大利亚队,穆勒为德国队打入第3球,这也是他在世界杯上的处子球。
挑战巴拉克马凯的新星
2000年,拜仁将还不满11岁的穆勒从帕尔俱乐部带到青训营,对这名少年而言,这是他梦想成真的一天,在几年后的一次采访时,穆勒说道:“我早就是一名拜仁球迷,我一直都渴望为这支俱乐部效力。”由于穆勒的家乡距离慕尼黑很近,他也把这座城市当作了自己的故乡,在上个月的一次与球迷在线聊天的活动中,穆勒就坦言道:“我在慕尼黑已经待了10年,我对拜仁的感情不是那些只待了1、2年的球员可以相比的。” 然而拜仁青训营并不如很多人想像的那般轻松,这里走出过拉姆、小猪等佼佼者,但更多的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失败者,就以穆勒为例,和他一道在2000年来到拜仁的球员,到了5年之后,留队的只剩下包括穆勒在内的4名球员,可见青训竞争之残酷,但穆勒无疑是他们当中的幸运儿,当31岁的萨巴还在拜仁二队踢球时,19岁的他便已经被提拔上了拜仁一队,并深得主帅范加尔重用。他可以说是拜仁青训营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的精英。 在拜仁青训营的8年时光,对穆勒而言是紧张而充实的,除了每日的训练之外,穆勒还完成了中学的学业,每周他都要坐火车往返于学校和训练场之间,穆勒回忆道:“我们的教练要求我们不光要有强健的体魄,更要有睿智的头脑。他甚至强调学业要放在训练前面。”在穆勒的成长过程中,这段学习时光自然也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回忆和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在青训营期间,穆勒还得到了许多和大牌球星切磋的机会,他透露自己曾和巴拉克、马凯这些球星在训练场上对抗过,并且不落下风,这样的出色表现也让穆勒深得拜仁教练组器重,早在2008年夏天的一次专访中,拜仁历史上的传奇球星盖德穆勒就点名称赞了和他同姓的这名小将的出色表现,看好他成为拜仁青训营脱颖而出的球星,最终穆勒也没有辜负前辈的希望,在一年之后便让盖德穆勒的期望变为了现实。
宁做凤尾不做鸡头
在拜仁青训营崭露头角的穆勒也很快吸引了众多德国劲旅的关注,慕尼黑1860和斯图加特都曾派出球探考察穆勒,而2008/09赛季的黑马球队霍芬海姆更是付诸行动,在2008年年底,刚刚夺得德甲半程冠军的霍芬海姆私下接触穆勒,打算用一份丰厚的合同将其签下,并且许诺给他比在拜仁多得多的出场机会。由于当时穆勒的合同将在2009年夏天到期,因此他只要接受这份合同,就能以自由身走人,等待他的将是德甲的诱惑和丰厚的收入。 但出人意料的是,穆勒干脆的拒绝了霍芬海姆的提议,他表示自己更愿意在拜仁证明自己,事后穆勒对《图片报》说道:“霍芬海姆自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我在拜仁已经待了9年,这里我感觉一切都很好,今后我还期待能够在这里获得更多成就。”穆勒不光拒绝了对方,而且还将此事告知了经理赫内斯,后者立马打电话将霍芬海姆的亿万富翁老板霍普骂了个狗血喷头。 不过穆勒也要感谢霍芬海姆,正是他们的求购,才让拜仁意识到了自己队中还有这样的瑰宝,于是很快,穆勒便得到了一份为期2年、截止到2011年的新合同。而时任拜仁主帅的克林斯曼也被要求给穆勒更多的机会,可以说穆勒的职业生涯正是因此迎来了转机。 穆勒欧冠一战成名
2009年3月11日,注定是穆勒值得纪念的一天,拜仁在这一天和来访的里斯本竞技进行欧冠八分之一决赛第二回合比赛,首回合5-0的比分让晋级资格已经失去了悬念,但拜仁依旧在主场7-1横扫对手,穆勒也迎来了自己的欧冠处子秀,他在最后时刻替补登场,结果很快便打入拜仁的最后一球,为球队锁定胜局。对一名新星而言,恐怕没什么比这更梦幻的开局了,很多球迷也就是从这个夜晚开始,记住了一位名叫托马斯-穆勒的球星。 尽管2008/09赛季对拜仁而言是苦涩,但对穆勒而言却是成功的一年,他得到了自己的第一份职业合同,打入了自己的第一粒正式比赛入球,而在2009年夏天,他又被提拔上拜仁一队,成为了一线队的正式一员。火箭般的蹿升速度让一切犹如梦幻,毫无疑问,穆勒是一个幸运儿,相比塞姆勒、施泰因霍费尔这些还没来得及被拜仁球迷认识便黯然离开的青训球星;相比瓦格纳、格雷罗这些昙花一现的青训球星;相比特洛肖夫斯基、米西莫维奇这些在一线队得不到出场机会而不得不离开的青训球星。穆勒得到了千载难逢的外部发展机遇和客观条件,促成了他最终的腾飞。当然,机遇只会留给穆勒这样有准备的人。
从第五前锋到拜仁VIP
尽管在2009年夏天被上调拜仁一线队,但穆勒清楚这不过只是一个开始,要真正在拜仁站稳脚跟,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一开始,穆勒就被定位为克洛泽、戈麦斯、托尼和奥利奇之后的拜仁第五前锋,不少人都不看好他在激烈的锋线竞争中胜出,但德甲5轮过后,克洛泽和托尼还在与伤病斗争,戈麦斯还饱受媒体争议,穆勒却不知不觉中蹿升为拜仁风头最劲的前锋。 9月12日和多特蒙德的比赛,穆勒再次替补登场,这仅仅是他的第7场德甲比赛,而他也终于有所斩获,本场比赛他独中两元,帮助拜仁5-1横扫对手,不仅打入德甲处子球,还超额完成了任务。他也在赛后被媒体评为本场比赛的最佳球星,4天之后,他又在拜仁和海法马卡比的欧冠比赛中再入两球,帮助球队3-0大胜。短短一个月时间,穆勒便完成了从第五前锋到拜仁VIP的转变,其进步速度令人瞠目结舌。 穆勒将他的成就归功于主帅范加尔,正是荷兰人的入主,才一改拜仁往日的保守作风,穆勒便是范加尔大胆起用年轻人的最佳范例,对比在希斯菲尔德和克林斯曼手下都没有太多表现机会而不得不租借离队的另一名天才托尼-克罗斯,穆勒无疑幸运的多,因为他拥有一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主帅,还有在拜仁和多特比赛中打入一球的胡梅尔斯,这对曾经的拜仁青训队友,如今已经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看到穆勒今天的表现,或许胡梅尔斯和远在勒沃库森的克罗斯都会感慨自己生不逢时。
爱好广泛
穆勒的职业生涯可以用一个“快”字来形容,从青年队到二队再到一队,从替补到主力,从出场到进球,穆勒的速度都令人惊讶。而他的感情生活同样进展神速。1年半前,穆勒认识了现在的女友丽莎,如今,两人已经开始谈婚论嫁,这恐怕是一个让许多刚刚爱上这个可爱的拜仁大男孩的女球迷心碎的消息,但穆勒确实已经和丽莎订婚了,只不过婚期还有待两个人慢慢商量。 场外的穆勒也是爱好广泛,赛马、音乐、电影和游泳都是他的兴趣所在,这也养成了他乐观开朗的性格。值得一提的是,穆勒的座右铭是一句中国古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今,穆勒在拜仁一队的“千里之行”便已经有了一个完美的开局,盖德穆勒已经迫不及待的将这名刚度过自己20岁生日的小将钦点为自己的接班人,整个德国足坛都在等待一个伟大的“新穆勒传奇”诞生。
场外声音
穆勒在欧冠处子秀的出彩表现让坐在场外的经理赫内斯惊喜不已。“这些年轻人让我吃惊。”赫内斯说道,“面对这样的大场面他们丝毫没有怯场,并且打出了平日里的水准,我想这就是年轻人的自信吧。”一手提拔穆勒的拜仁二队主帅格兰德更是对其称赞有加。“穆勒是一位伟大的天才,他两只脚都能进球得分,并且突破和高空球也很出色,他还总是精力旺盛。”格兰德夸奖道。 多年来,格兰德已经向拜仁一线队输送了包括小猪、拉姆、伦辛在内的众多新秀,“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更多二队的青年球员对一队有所帮助。”格兰德说道。穆勒正是他在本场欧冠前向克林斯曼力荐的球星。事实上19岁的穆勒早在去年8月就曾代表拜仁参加了10分钟的德甲联赛,克林斯曼夸奖道:“我们都清楚他的才华,我们也会帮助他挖掘更多潜力。” 穆勒的出色表现也让人想起了和他同姓的拜仁传奇射手盖德-穆勒,德国《图片报》就称赞道:在盖德穆勒退役30年之后,拜仁终于找到了一名有望继承这位传奇射手衣钵的球星。尽管还不满20岁,但托马斯-穆勒已经让人们看到了他成为“轰炸机”二世的潜力。 不过格兰德对自己的爱将还是更多的予以鞭策。“穆勒还有不少需要改善的空间,他还可以做的更好,因此现在还不是他陶醉的时候。”格兰德说道,“年轻球员必须有危机感,一旦他们被提拔到青年队,他们就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行。”以往拜仁业余队也不乏潜力出众的新星,例如格雷罗、瓦格纳、塞姆勒和西科尔斯基等人,都曾被人们寄予厚望,但他们最终不是离开拜仁便是渐渐沉寂,因此格兰德也希望穆勒不要重蹈他们的覆辙。
帽子戏法
在2010年5月1日德甲第33轮拜仁主场迎战波鸿的比赛中,小将穆勒完成了自己在拜仁一队的首个帽子戏法,最终帮助拜仁3:1击败波鸿,提前夺得德甲联赛冠军。 穆勒德国当地时间5月1日下午15点30分(北京时间1日晚21点30分),德甲第33轮拜仁慕尼黑迎战波鸿的比赛在安联球场举行。最终拜仁凭借小将穆勒的帽子戏法3比1战胜对手,而在同时进行的另一场德甲联赛中,沙尔克04主场0比2负于不来梅,由于净胜球的关系,事实上拜仁已经提前夺得本赛季德甲联赛沙拉盘。 本场比赛是本赛季安联球场的收官之战,面对志在保级的波鸿,范加尔排出了全主力阵容。解禁复出的队长范博梅尔首发出场,与小猪施魏因斯泰格组成中路屏障。范比滕由于周中对阵里昂的比赛中伤势未愈,本场比赛只是出现在了替补阵容,他的位置由小将巴德施图伯取代,孔滕托也因此获得了出场机会。罗贝里继续联袂首发,显示了拜仁进攻的决心。锋线上依旧是近来配合默契的奥利奇与T.穆勒。波鸿目前联赛排名倒数第三,相比倒数第二的汉诺威仅剩净胜球优势,保级形势不容乐观,本场比赛客场对阵联赛领头羊拜仁慕尼黑,球队排出532的防守阵容,只求守出一场平局。 比赛一开始,拜仁就发动猛攻。仅仅1分钟,拜仁断球成功发动反击,小猪施魏因斯泰格头球攻门偏出。第5分钟,奥利奇的射门被黑尔瓦根扑出。紧接着罗本开出角球,小穆勒再次错失良机。第18分钟,拜仁的猛攻收到效果,范博梅尔将球传到右路,拉姆边路突破后传中,T.穆勒门前两米处抢点破门,拜仁1比0取得领先! 仅仅2分钟后拜仁卷土重来,拉姆带球右边路突破到前场,接着将球分到左路里贝里,里贝里接球后直接传中,又是小穆勒及时插上头球攻门,2比0!此后拜仁攻势不减,第25分钟,里贝里又是一脚远射,被波鸿门将黑尔瓦根扑出。第27分钟,波鸿被迫作出换人调整,叶海亚出场替下孔卡。第28分钟,弗赖尔的远射使布特终于觅得表现机会。33分钟,马里奇的任意球被布特扑出。38分钟,谢斯塔克接队友门前回传,胸部停球后射门偏出。43分钟,拉姆一脚漂亮的远射再次被发挥良好的波鸿门将黑尔瓦根扑出。 下半场开赛后拜仁继续狂攻,48分钟,奥利奇带球突破。马夫拉伊铲球失败被奥利奇突入禁区,幸好门将黑尔瓦根用脚将球挡出。54分钟,穆勒错过帽子戏法机会,里贝里一脚传球撕开了美因茨防线直塞到穆勒脚下,可惜穆勒一脚劲射正中立柱。56分钟,里贝里带球连续突破到前场后将球传给罗本,罗本传中被黑尔瓦根没收。60分钟波鸿再次作出调整,霍尔特比替下弗赖尔。61分钟,奥利奇错过了再次扩大比分的机会。罗本中场长传到门前,奥利奇接球后一脚扫射,可惜偏出。 69分钟,穆勒在禁区中接到范博梅尔的助攻,一脚冷静射门穿过后卫直奔球门死角,黑尔瓦根扑救不及,3比0!穆勒完成了他本场比赛的帽子戏法。2分钟之后,穆勒被克洛泽换下接受全场球迷的掌声和欢呼。78分钟,还没放弃希望的波鸿继续进攻,刚刚上场不久的霍尔特比一脚漂亮的远射被布特奋力扑出。接着戈麦斯出场替下奥利奇。80分钟,拜仁大举进攻到前场,戈麦斯一脚劲射正中门框,随后克洛泽跟上补射打在后卫腿上被弹出,拜仁再次错过良机。82分钟,范博梅尔恶意踩踏对手领到黄牌。83分钟,季莫舒克出场替下施魏因斯泰格。2分钟后,波鸿终于取得进球,富克斯一脚漂亮的世界波穿越了布特的十指关,为球队挽回颜面。87分钟,出场不久的季莫舒克一脚漂亮的传球直塞到禁区,可惜抢点的德米凯利斯慢了一步,皮球被黑尔瓦根得到。随后双方都没有再进球,拜仁慕尼黑最终主场3比0战胜对手。而在同时进行的另一场比赛中,沙尔克主场0比2负于不来梅,由于净胜球的关系,事实上拜仁已经提前夺冠。数据统计
赛季 俱乐部 号码 出场 进球 助攻 国家 联赛等级 排名
2009/10 拜仁慕尼黑 25 34 13 11 德国 1 1
2008/09 拜仁慕尼黑
4 0
德国 1 2
2008/09 拜仁慕尼黑B 21 32 15
德国 3 5
2007/08 拜仁慕尼黑B
3 1
德国杯出场情况: 赛季 俱乐部 号码 出场 进球 助攻 排名
2009/2010 拜仁慕尼黑 25 6 4 2 1
欧洲冠军杯出场情况 赛季 俱乐部 号码 出场 进球 助攻 排名
2009/2010 拜仁慕尼黑 25 10 2 3 2
2010年进入德国国家队,出场两次并制造一粒点球,帮助德国队在热身赛上3:1胜波黑队,在南非世界杯上将身披13号战袍,再现轰炸机传奇。 南非世界杯履历: 6月14日与澳大利亚的比赛中,托马斯·穆勒于第8分钟反越位成功后回传后点,波多尔斯基后插上后大力施射完成进球,完成一次助攻。第68分钟前插接波多尔斯基传球后轻松一扣摆脱对方后卫并打远角中柱弹入网中攻入国家队处子球,也是世界杯处子秀。最终德国队4:0大胜澳大利亚。 6月24日与加纳的比赛中,第60分钟,穆勒与拉姆二过一配合后右路传中,无人盯防的厄齐尔接球并在20码外远射破网,取得德国小组出线关键进球。 6月27日1/8决赛对阵英格兰,第32分钟,穆勒禁区里接克洛泽挑传分球给左路的波多尔斯基,波多尔斯基稍作调整小角度打穿英格兰大门,德国队2比0领先。穆勒在第67分钟反击中接施魏因施泰格传球大力抽射破门,将比分扩大到3:1。第70分钟穆勒接到厄齐尔左路传球后一脚推射将比分锁定在4:1。穆勒获本场比赛最佳球员评价。 7月3日1/4决赛对阵阿根廷,第3分钟德国队取得梦幻开局,施魏因斯泰格右路反击大范围转移,波多尔斯基左翼拿球过人被奥塔门迪绊倒,施魏因斯泰格左侧开出任意球,托马斯-穆勒抢在奥塔门迪前面,在前点距门7米处头球一蹭,门将罗梅罗判断失误,球碰他右小腿弹进大门中路,1比0。这是托马斯-穆勒7场国家队第4球。 目前,穆勒在南非世界杯上攻入4球,并有3次助攻,极有可能继波多尔斯基后成为世界杯最佳新秀。
盖德-穆勒评价托马斯-穆勒
托马斯-穆勒和盖德-穆勒的关系不仅仅只有同姓这么简单,由于盖德-穆勒就是拜仁青年队教练的缘故,因此托马斯-穆勒曾得到过盖德-穆勒的言传身教,早在2008年,盖德-穆勒就曾称赞过当时还是默默无闻的托马斯-穆勒。这次世界杯他也来到南非,托马斯的表现让他赞不绝口:“他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球员。他可以打左路,也可以活跃在右路,他的空中打击能力也很出色,他具有一名前锋所需要的任何素质,他是我的衣钵传人。另外,他也是一个很好的孩子。” 托马斯无疑将为穆勒家族再添荣耀!
托马斯-穆勒评价自己
尽管已经取得了同龄人难以企及的成就,但托马斯穆勒依旧保持了冷静的头脑,即使面对盖德穆勒的称赞,他也谦虚地说:“我和盖德穆勒是类型完全不同的球员,我一般在中场活动。”的确,穆勒不仅在拜仁踢了一个赛季的中场,本次世界杯他在德国队也是担任4231阵型中的右边锋位置,他也显示了突出的助攻能力,本届世界杯他已经贡献3次助攻,延续了上赛季他在德甲13粒进球和11次助攻的佳绩。
[编辑本段]转会记录
(注:转会费单位为万欧元) 开始日期 合同到期 转会性质 转会费 转出球队 转入球队
2008-07-01 2011-06-30 签约
未知 拜仁慕尼黑
[1]
完啦~~我本人很喜欢他
I.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描述了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时期,民主改革的气息演变成专横压榨之风潮,普通知识分子命运多舛的复杂故事。作品剖示隐密的无情,探讨爱的真谛,涵盖了男女之爱、朋友之爱、祖国之爱。在任何欲望之下,每个人对于各类型的爱皆有自由抉择的权利,自应负起诚恳执著的义务。人生责任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却也是最真切实在的,解脱了负担,人变得比大地还年轻,以真而非,一切将变得毫无意义。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全世界公认最受欢迎的畅销书,昆德拉最受欢迎并获得好评最多的作品,也是昆德拉的才华得到集中体现的一部作品。这是一部哲学小说,共有八章:第一章《轻与重》;第二章《灵与肉》;第三章《误解的词》;第四章《灵与肉》;第五章《轻与重》;第六章《伟大的进军》;第七章《卡列宁的微笑》。
看得出来,昆德拉从一两个关键词,如“轻与重”、“灵与肉”等,以及基本情境出发构成了小说的人物与情节。当然,人物不过是哲学中的代码,情节也不过是哲学中的情境。小说的主要人物有四个:托马斯、特丽莎、萨宾娜、弗兰茨。昆德拉在书中提出轻、重、灵、肉、记忆、虚弱、眩晕、牧歌、天堂等一系列的生存暗码,并与人物一一对应,支撑起各自的生存状态,展现了心灵与肉体的两重性。而每个关键词都是人物不同可能性的侧面。可能性是与一次性相抗争的最积极的方式,因而此书可视为对自以为是的“绝对”的瓦解。而生命由于缺乏绝对的意义,变得没有依凭与支撑,甚至不如随风飞舞的羽毛那样有确定的方向。
他以一个哲人的睿智将人类的生存情景加以考虑、审查和描述;有此成功地把握了政治与性爱两个敏感领域,并出步形成了“幽默”与“复调”的小说风格。
书摘
巴勒莫也自有想象。它和其它所有的城市一样,有同样的旅馆和汽车,而我的画室
总是有新的,不同的种种图像。”
弗兰茨有些沮丧。他已经慢慢地习馈了把他用的爱情生活与出国旅行联系起来,说
“让我们去巴勒莫吧”,无疑是向她表示性爱的明确信号;而她说“我更喜欢日内瓦”,
无异于说:他的情人不再爱他。
他怎么会对她这么摸不透?她从未使他有丝毫忧虑之理!事实上,她是一个见面不
久就采取性主动的人。他长相很好,学术事业也处于巅峰时期,在专业座谈会上与学术
辩论会上所表现的傲气与锐气使同事们都害怕,然而他为什么要天天担心情人的离去?
我猜想,唯一的解释就是弗兰茨的爱情不是他社会生活的延展,而是相反。爱情只
是他乞求对象怜悯的一种欲望。他自己就象一个被缴了械的战俘事先就把对付打击的防
卫力量解除了,打击降临时他也就无所惊奇。所以我说,对弗兰茨而言,爱情意味着对
某种打击的不断期待。
正当弗兰茨伤心失意的时候,他的情人把笔放下了,走到另一间房里,拿来一瓶酒,
一句话没说便开了瓶盖倒了两杯。
他立即感到轻松,还有点好笑。这句“我更喜欢日内瓦”并不意味着对方拒绝做爱,
相反,只是意味着她厌倦于把做爱与国外城市捆在一起。
她举起酒杯一干而尽。弗兰茨也喝光了,自然高兴异常。即便把对方不愿去巴勒莫
看成实际上爱的呼唤,他还是有点担心:他的情人看来执意要突破他在两人关系中设置
的纯洁地带,未能理解他使这种爱摆脱庸俗的尝试,未能理解他把这种爱与他的婚姻家
庭彻底划清界线的企图。
禁止自己与画家情妇在日内瓦做爱,实际上是他娶了另一个女人的自行惩罚。他感
到一种背叛的内疚。与妻子的性生活不值一提,但他与妻子仍睡在一张床上,半夜里在
彼此沉重的呼吸中醒来,吸入对方身体的气息。真的,他宁愿一个人睡,可结婚的床仍
然是婚姻的象征,我们知道,象征性的东西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每当他躺在妻子旁边,便想起情人会想象他与妻子同床共枕的情景,而每当他想到
她,他就感到羞耻。那就是为什么他总希望与妻子睡觉的床和与情人做爱的床,在空间
上要离得越远越好。
他的画家情人给她自己倒了另一杯酒,喝光,仍然一言不发,带着难以揣测的冷漠,
慢慢脱掉了短外套,似乎完全无视弗兰茨的存在。她就象一个当着全班即兴表演的学生,
要让全班相信她独自一个人在屋子里,没有人看着她。
她穿着裙子和乳罩站在那里,突然,她(似乎想起她并非一个人在屋子里)久久地
盯着弗兰茨。
这种眼光使他迷惑,他不能明白其中含义。所有的情人都是从一开始就无意识地建
立起他们的各种约定,而且互不违反。她刚才盯着他的目光却是约定之外的东西,与平
时做爱时的眼光神态毫无共通之处,既不是挑逗,也不是调情,纯粹是一种疑惑询问。
问题在于,弗兰茨对它问的什么一无所知。
她从裙子里退身出来,拉着他的手带向靠墙的一面大镜子。她没让他的手抽出,以
同样的疑问的眼光久久打量着镜子,先看自己,然后又看他。
镜子旁边放着一个套了顶旧圆顶黑礼帽的假发架子。她弯腰取来帽子,戴在自己头
上。镜子里的形象立即变了:一位身着内衣的女人,一位美貌、茫然而冷摸的女人戴着
一顶极不适当的圆顶礼帽,握着一位穿着灰色西装和结着领带的男子的手。
他实在无法理解情人,只得窘迫地笑了笑。她的脱衣不太象是性挑逗似的额外小把
戏,或一次偶然的双份赏赐。他微微笑着表示理解和赞同。
他期待情人也对他报以微笑,但她没有,只是拉着他的手,站在那儿盯着镜子,先
看自己,然后看他。
事儿开始了,又结束了,他这才开始感到那玩笑(他愉快地想到玩笑本身以及事后
的感受都很美妙)拉的时间太长了。他温和地用两个手指托起礼帽的帽沿,微笑着从萨
宾娜头上取下来,放回到假发架子上,好像他是在抹掉哪个顽皮孩童涂在圣母玛丽亚像
上的胡子。
几秒钟过去,她仍然一动不动凝视着镜子里的自己。弗兰茨温情地俯吻她,再次求
她十天后与他一起去巴勒莫。这一次,她明确表示同意。然后,他走了。
他又处于极佳心境。被他一生都诅咒为无趣都市的日内瓦,现在看来也显得漂亮而
充满奇遇。他站在街上,回头看了看那画室宽大的窗户。春末的天气很热,所有的窗户
都加了百叶天篷。他又朝公园走去,公园的尽头,东正教教堂的金色圆顶朝上竖立,象
两颗镀金的炮弹,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悬挂而没有马上倒塌下来。一切都是美好的。他接
着走下堤岸,乘公共交通渡船驶向湖的北岸,回家。
2
现在就剩萨宾娜自己了。她还是只穿着内衣,回到镜子前,把礼帽又戴上,久久地
看着自己,对自己多年来只是为了追寻那失去了的一瞬间而感到惊讶,
许多年以前,这顶礼帽曾使托马斯拜访她画家时兴致盎然。他戴上帽子,从大镜子
里去看自己,镜子也象在日内瓦一样是靠着墙的。他想看看自己作为一个十九世纪的市
长是什么摸样。萨宾娜开始脱衣,他便把帽子戴到她头上。他们都站在镜子面前(每次
她脱衣时他们总是站在镜子面前),看着他们自己。她脱掉了内衣,头上仍然戴着帽子,
在这一瞬间,她意识到他们俩都被镜子中所看到的情景激动了。
什么能使他们如此激动?几分钟前她也戴着帽子,看起来只不过是个玩笑而已。激
动与玩笑真的只是一步之差吗?
是的。他们通过镜子互相观看,最初几秒钟看到的只是一种笑剧场面,突然,笑剧
被一种激动所覆盖:圆顶礼帽不再意味着玩笑,而是意味着强暴,强暴萨宾娜,强暴她
作为一个女人的尊严。她看到自己赤裸的双腿以及从薄薄短裤里隐约透出的阴毛三角区。
女式内裤增添了她女性的腿力,可硬帮邦的男子礼帽对她的女性魅力给以否决,亵渎,
以及嘲弄。托马斯穿戴整齐地站在身边,这一事实意昧着他们俩所看到的已远非某种纯
净的玩笑(如果一直是玩笑,他后来也会不得不脱衣、戴帽什么的);而是一种耻辱。
她不但没有唾弃它,反而自豪地挑逗池把它玩味个够,玩昧它的全部价值,好像服从自
己的意志去接受公开的强奸。突然,她不耐久等,把托马斯拖倒在地板上,不顾帽子滚
到桌下,两人在镜子跟前的地毯上翻滚起来。
让我们回到礼帽上来吧!
首先,这是一个模糊的记忆,通向被遗忘了的祖父,那位十九世纪波赫明小城市的
市长。
第二,这是她父亲的纪念物。埋葬了父亲质,做哥占古了父母的全部财产,她拒绝
不顾廉耻去捍卫一己之权利,便嘲讽地宣称她愿意要这顶礼帽作为难一的遗产。
第三,这是她与托马斯多次性爱游戏中的一个道具。
第四,这是她有意精心培养的独创精神的一个标志。她移居时没带多少东西,而带
了这又笨又不实用的东西,意昧着她放弃了其它更多实用的东西。
第五,现在她佳在国外,这顶帽子成了一件伤感物。她去苏黎世见托马斯,就带着
这顶帽子,打开旅馆房门时头上也正戴着它。可有些她没有预料到的事发生了:这顶帽
子不再新鲜有趣和刺激性欲,仅仅变成了一座往昔时光的纪念碑。他们俩都感动了。他
们象是第一次做爱,不是一种猥亵的性游戏。这次见面也不是他们性交往的一种继续,
不能象以面那样每次都有机会想出一些新的小小淫乱。这次会见是一种时间的回复,是
他们共同历史的赞歌,是那远远一去不可回的没有伤感的过去的伤感总结。
这顶礼帽是萨宾娜生命乐曲中的一个动机,一次又一次地重现,每次都有不同随意
义,而所有的意义都象水通过河床一样从帽子上消失了。我们也许能称它为赫拉克利特
河床(“你不能两次定入同一条河流”):这顶帽子是一条河床,每一次萨宾娜走过都
看到另一条河流,语义的河流:每一次,同一事物都展示出新的含义,尽管原有意义会
与之反响共鸣(象回声,象回声的反复激荡),与新的含义混为一体。每一次新的经验
都会产生共鸣,增添着浑然回声的和谐。托马斯与萨宾娜在苏黎世的旅馆里被这顶帽子
的出现所感动,做爱时几乎含着热泪,其原因就是这黑色的精灵不仅仅是他们性爱游戏
的遗存,而且是一种纪念物,使他们想起萨宾娜的父亲,还有她那位生活在没有飞机与
汽车时代的祖父。现在,我们站在这个角度,也许比较能理解萨宾娜与弗兰茨之间的那
道深渊了:他热切地听了她的故事,而她也热切地听了他的故事。但是,尽管他们都明
白对方言词的逻辑意义,但不能听到从它们身上淌过的语义之河的窃窃细语。所以,当
她戴着这顶礼帽出现在他面前,弗兰茨感到不舒服,好像什么人用他不懂的语言在对他
讲话;既不是猥亵,也不是伤感,仅仅是一种不能理解的手势。他不舒服是因为它太缺
乏含义。(第三章)
小说阅读:http://www.tianyabook.com/waiguo2005/k/kundela/smzb/index.html
J. 本人有水泡精良帽子托马斯机枪电光鱼QBZ95翅膀帽子大冲锋换加78级的P90衣服一样突击火焰火箭精良全套 网通
孩纸,慢慢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