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帽子知识 > 古代骑兵帽子

古代骑兵帽子

发布时间:2022-05-02 19:08:54

『壹』 大盖帽的由来

大盖帽是大檐帽的俗称

欧洲骑兵长期以来是穿旧时枪骑兵服,戴高筒军帽。这是一种高帽子,有时用羽毛和马尾毛加以装饰点缀(拿破仑时代就是这样子的,现在法国仍然是高圆筒帽)。当时为了备马秣,各分队都轮流割草,晒成干草,打好捆后运走,而戴高筒军帽干这些活很不方便。因此当战士去备马秣时,也就是去做当时人们称之为“采办工作”时,便发给一种比较矮的、轻便的帽子。骑兵中根据工作而发的这种帽子被称之为“备马秣帽”,即大檐帽。
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军服的样式也逐渐跟着变化(大约在19世纪后期)大檐帽成了制服帽。

『贰』 大檐帽的来历是什么

大沿帽的来历
------------------------------------------------------------------------
大沿帽有很长的历史。骑兵长期以来是穿旧时枪骑兵服,戴高筒军帽。这是一种高帽子,有时用羽毛和马尾毛加以装饰点缀。当时为了备马秣,各分队都轮流割草,晒成干草,打好捆后运走,而戴高筒军帽干这些活很不方便。因此当战士去备马秣时,也就是去做当时人们称之为“采办工作”时,便发给一种比较矮的、轻便的帽子。骑兵中根据工作而发的这种帽子被称之为“备马秣帽”,即大沿帽。
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军服的样式也逐渐跟着变化。大沿帽成了制服帽。

『叁』 秦国士兵为什么不带头盔

在中国古城西安的郦山脚下,有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陵寝——秦始皇陵。让这座皇陵扬名于天下的,就是这个由七千多件陶俑组成的气势磅礴的地下军阵——秦兵马俑坑。它从被发现之日起就引起了世界级轰动,甚至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最近,这个奇迹的一个细微之处又一次引起了众人的纷纷猜测: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栩栩如生的兵俑,无论是士兵还是军官,头上都没有头盔。这样一支英勇威武的军队,作战时怎么会不戴头盔?是工匠刻意而为,还是另有原因呢?

在秦始皇兵马俑中,士兵一律头戴一种麻布做的头巾,军官则戴着用牛皮做的板状帽子,这些帽子在作战时显然不能起到保护作用。更让人不能理解的是,除了没戴头盔,这些兵俑就连身上穿的铠甲也很简洁,甲片减少到了最低限度。主力步兵的甲衣只是护住前胸和后背。而站在最前边的弩兵部队身上更是一个甲片也没有。那么,当年不可一世的秦军是不是因为军队经费太少,配备不起头盔和铠甲呢?

翻开史书我们会发现,自商鞅变法后,秦国是当时诸侯国中最富有的。它是当时最先使用铜制武器的国家,而且不论是它的步兵还是骑兵都拥有大量的远射型武器。秦兵之强大,《史记》上就有记载:“秦,带甲百万”,意思是说秦国拥有百万身披盔甲的军队,但眼前这支根据真人复制的秦军却让人大感意外。史书上“带甲百万”的一支军队,他们身上穿的装备为什么却如此简易呢?隐藏在这一奇怪现象背后的历史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要解开秦兵马俑不戴头盔的谜题,首先要探寻一下秦国的起源。大约三千年前,周王在镐京,也就是现在的陕西长安县西北建立起周王国,而在周国的西北边陲,有一个专门为国君养马的部落,这就是秦国最初的起源。在中国历史上,秦人的文化和秉性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出身于大西北的草莽之间,与游牧民族混居。在当时文明高度发达的中原国家眼里,他们是落后野蛮的民族,虽然秦人努力学习中原文明,但他们从未真正接受过中原文明优雅精致、中庸谦让的伦理道德。在秦人看来,尚武、为利益而竞争是天经地义的。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他记录了自己初次接触秦人的感受:“秦人听说要打仗,就顿足赤膊、急不可待,根本就无所谓生死……”无独有偶,当时一个著名的说客也是这样描述战场上的秦军的:“他们光头赤膊,奋勇向前,六国的军队和秦军相比,就像鸡蛋碰石头……”

难道说,秦人好勇斗狠的性情使他们在战场上更喜欢脱掉衣服迎头痛击敌人吗?这是不是他们上战场时不用戴盔甲的原因呢?

秦军的勇敢是非常出名的,也可能有赤膊上阵的情况出现。但是作为一支国家的正规军队,不可能因为战士勇敢,就不给他们配备完整的装甲。

既然兵马俑不戴头盔与秦人的尚武精神无关,那么这些陶土战士衣着简单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一张神秘的竹简似乎为我们解开这个谜团提供了一条线索。

这张竹简出自2000多年前,秦国一位名字叫“喜”的小官员之手,他的官职按现在的说法应当算是一个县里的法律秘书,他用竹简记录了秦军在攻打邢丘时,发生在部队中的一个案件:两个秦兵在战场上为了争抢一个对手首级,竟要自相残杀!这应该归咎于秦国当时制订的一条律法,律法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这就是商鞅著名的军功授爵制度。可以想象,在秦军将士的眼中,敌人的头颅就是换取地位和财富的等价货币,是通向财富和荣誉,摆脱贫困卑微地位的惟一出路。

这个理由似乎给秦兵马俑不戴盔甲的问题一个合理的解释:那就是,为了不让过于沉重的头盔和护甲妨碍他们杀敌晋爵,他们宁肯冒着生命危险脱掉头盔,少穿铠甲。

对这个现象,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有佐证:“战场上的秦军竟然袒胸赤膊,索性连仅有的铠甲也脱掉了。”

如此多的证据都表明,当时秦朝的军队中确实有为了进爵而舍弃盔甲,奋勇杀敌的情况,兵俑不带头盔的奇怪现象在这里好象也找到了答案。但是,这种看似合理的解释,在研究秦陵的专家眼中,却只是一个荒谬的猜想。。。
虽然秦朝在政策上有鼓励杀敌的军功受爵制度,但是以秦朝法律的严厉是不会允许一个士兵为了贪功而忽略军队的军纪的。所以这个根据是不成立的。
如果说虽然秦人的性情有可能让他们在战场上袒胸赤膊的上阵,但出于严密的军纪和战术的考虑,秦国将领们也不会允许自己的士兵随意脱掉战服去和敌人打仗。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兵马俑坑里这些士兵的头上不戴头盔、身上不穿重甲的呢?专家的一席话,让我们茅塞顿开。
我们后来发现,在解释为什么这些兵俑不带头盔时,忘记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这些秦俑其实不是秦国用来打仗的正规军队,而是秦始皇的禁卫军。
几千年前,匠人们在制作秦俑时,秦国早已完成了统一天下的霸业,和平时期工匠们打造的塑像,都是以秦始皇的皇家禁卫军作为标准的。
在古代,禁卫军只是在皇宫内负责保护皇帝安全的部队,这样的部队一般不会使用重甲和重武器。士兵即使有装甲,也多为装饰用。就是基于上述的种种原因,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秦俑士兵都没有头盔,身穿轻甲……

『肆』 法国军帽为何不是大檐帽而是平顶帽里面有何渊源

根据历史记载自从有了战争后军帽就出现在战场上士兵们的头上,在我国古代军帽也被称之为胄或者是头盔,主要的作用就是内乱保护战士们的头部。军帽按照材料的不同主要分为三种,铜制、铁制和皮制,青铜制的头盔主要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后期由于战争规模越来越大涉及的人数越来越多所以又出现皮制的,在南方也出现藤条编制的头盔。

平顶军帽的来源

法国的平顶军帽也被称之为kepi,平顶帽的由来要从法国的陆军说起,法国陆军由于作战要求将原先的高筒帽替换为矮小却又貌似高筒帽的平顶帽,而原先的平顶帽被降级为用作阅兵是的装饰军帽。后来这一做法得到了空军及海军的认可纷纷改换了装饰,就连金蝉也认为帽子太高无法乘坐警车而改为平顶帽,于是法国军队为实用与便纷纷改换为平顶帽。

『伍』 秦俑军阵体系中的骑兵的服装有什么特殊之处

其中,骑兵在服饰装束及高度等方面都是严格模拟古代骑兵的战时形象,与步兵、车兵俑显然不同。它们头戴圆形小帽,帽子两侧带扣系在颌下,身着紧袖、交领右衽双襟掩于胸前的上衣,下穿紧口连裆长裤,足磴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肩上无披膊,手上无护手甲。

『陆』 骑兵一般都带什么帽子

一般戴那种带帽檐的轻型铝合金盔,带护绳。

『柒』 大(盖)沿帽的来源

大沿帽有很长的历史。骑兵长期以来是穿旧时枪骑兵服,戴高筒军帽。这是一种高帽子,有时用羽毛和马尾毛加以装饰点缀。当时为了备马秣,各分队都轮流割草,晒成干草,打好捆后运走,而戴高筒军帽干这些活很不方便。因此当战士去备马秣时,也就是去做当时人们称之为“采办工作”时,便发给一种比较矮的、轻便的帽子。骑兵中根据工作而发的这种帽子被称之为“备马秣帽”,即大沿帽。
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军服的样式也逐渐跟着变化。大沿帽成了制服帽。

『捌』 清朝士兵 的帽子是什么颜色的 所有的...

这跟满洲八旗有关,满洲八旗的主体是骑兵,他们的普通士兵分为三个等级,马兵,战兵和守兵,军饷依次降低。八旗以镶黄、正黄、正白为上三旗,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为下五旗,并按方向定该旗的位置。以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居左,封称左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居右,封称右翼。
八旗制度的特点是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凡隶于八旗者皆可以为兵。实际上,清代兵有常数,饷有定额,随着满族人口的不断增加,并非所有满族人都能披甲,而到后来披甲的人数占满族人口的比例愈来愈小。清太祖、太宗时期,八旗组织有较快的发展。入关前满洲八旗共309个佐领,又半分佐领18个;蒙古佐领117个,又半分佐领5个;汉军佐领157个,又半分佐领5个。八旗满、蒙、汉佐领共583个,又半分佐领28个。清统治全国之初,由于统一全国的战争需要,以及平定各地的反清斗争,满洲八旗发展迅速。康熙时满洲佐领达到669个,嘉庆时增加到681个。此后维持在这一水平上。蒙古佐领顺治时增加11个,康熙时又增加76个,雍正二年(1724)定制为204个。八旗制度建立时有蒙古人编在满洲八旗内,直到清末亦有蒙古佐领35个,又半分佐领2个,编在满洲八旗下。顺治十五年有汉军佐领206个,又半分佐领3个。康熙五十一年(1712)增至258个,又半分佐领1个。雍正十二年定制为270个。此后,因八旗生计愈来愈困难,一部分汉军出旗为民。乾隆五十五年(1790)汉军佐领减少到266个。此后终清不改。八旗官兵的额数,清末光绪、宣统时,实存职官约6680人,兵丁12万人。 八旗初建时兵民合一,全民皆兵,凡满洲成员皆隶于满洲八旗之下。旗的组织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职能。入关前,八旗兵丁平时从事生产劳动,战时荷戈从征,军械粮草自备。入关以后,为了巩固满族贵族的统治,加强对全国各族人民的控制,同时为了解除八旗官兵的后顾之忧,更好地为清王朝效命,建立了八旗常备兵制和兵饷制度,与绿营共同构成清朝统治全国的强有力的军事工具,八旗兵从而成了职业兵。八旗兵无论满洲、蒙古或汉军,均以营为单位,由都统及副都统率领,称作骁骑营,用于驻防或征战。并有炮营、枪营、护炮藤牌营,附属于汉军骁骑营。 八旗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如封爵,天命、天聪时期定王公爵止于贝勒,崇德元年始走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九等。顺治十年()增奉恩将军为十等。亦有异姓封王、公、侯、伯、子、男的,但汉人甚少。清代世职,太宗时与官名本多相同,顺治四年成为荣誉称号。乾隆元年定民爵精奇尼哈番为子爵,阿思哈尼哈番为男爵,阿达哈哈番为轻车都尉,拜他喇布勒哈番为骑都尉,拖沙喇哈番为云骑尉。八旗按引军旗色定户籍。壮丁原则上三年编审一次,分正户、另户、另记档案及旗下家人等。八旗兴办宗室觉罗学、官学等,课其子弟。八旗宗室王公及官兵的婚丧等均有规定。清初定满汉不通婚,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才取消禁令,实际上民间早已通婚。
最后补充一点,什么样的旗就带什么样的帽子!

『玖』 大檐帽是怎么由来的

大沿帽的来历
------------------------------------------------------------------------
大沿帽有很长的历史。骑兵长期以来是穿旧时枪骑兵服,戴高筒军帽。这是一种高帽子,有时用羽毛和马尾毛加以装饰点缀。当时为了备马秣,各分队都轮流割草,晒成干草,打好捆后运走,而戴高筒军帽干这些活很不方便。因此当战士去备马秣时,也就是去做当时人们称之为“采办工作”时,便发给一种比较矮的、轻便的帽子。骑兵中根据工作而发的这种帽子被称之为“备马秣帽”,即大沿帽。
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军服的样式也逐渐跟着变化。大沿帽成了制服帽。

『拾』 蒙古骑兵在战斗时,为什么都要带着一顶帽子

这顶帽子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也是蒙古骑兵的制式装备。

久而久之,一顶皮帽子就成了蒙古骑兵的制式装备,成为他们的象征。

与古代骑兵帽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没换睡衣直接坐在床上怎么办 浏览:843
男人穿女装后脱不下来 浏览:699
瘦人冬天穿什么裤子好看 浏览:837
约会穿什么裙子好 浏览:533
为什么官员喜欢穿黑夹克 浏览:197
军绿色打底配灰色外套 浏览:663
潮牌和时装品牌 浏览:388
羽绒服补丁贴图片羽绒服 浏览:921
2018新款大红门裙子批发货源 浏览:837
珠海中学生女校服图片大全 浏览:709
阿迪达斯羽绒服怎样洗 浏览:67
牛仔假两件长袖衬衫 浏览:665
女胖子穿什么裤子好看 浏览:775
美国品牌中国产dkny羽绒服 浏览:864
欧文5搭什么裤子 浏览:666
怎么样织宝宝外套 浏览:226
黑漆涂料扶手套什么定额 浏览:922
美女不圈裤子 浏览:308
福建泉州马甲中学 浏览:189
儿童穿搭衬衫 浏览: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