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帽子知识 > 但还是戴着贫困县的帽子

但还是戴着贫困县的帽子

发布时间:2022-04-30 17:14:52

❶ 贫困县的“帽子”为什么争着戴

因为能拿到中央财政支持

❷ 浙江当年耗资236亿元,惠及5座县城的高速,现在怎么样了

浙江是国内的一大经济大省,就经济地位而言,为我国GDP指数做了不少贡献。并且浙江还是制造大省,制造业的风尚,使得浙江的批发行业一直都是火热行业之一。除此以外,高科技和旅游业以及房地产,也是浙江的一大特色。浙江能够致富,还有一个原因,那便是境内的高速公路做得好,能够贯穿打通整个浙江,而浙江能够凭借着联动,让各行各业都有了好的交流,这才形成了良性循环。

之后不必多言,基建的项目自然会提上来,而后当地人民的生活也会越变越好。当然,这不是一条高速公路就可以解决的事情,但是这本身就是促进发展的好事。逐步地促进经济发展,能够形成良性循环。这也是我国喜欢做基建的原因,不但能够依靠基建给社会带来反馈,还能带动发展。因此,若是问,临近高速公路现在怎么样了?它带动着当地的经济,在完成这使命呢!

❸ 鲁能韩明理

丹心一片献河曲——记河曲发电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韩明理

鲁能事业发展到今天,之所以能够谱写一篇又一篇灿烂的篇章,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关键在于拥有一支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拼搏奉献的员工队伍。他们在各个产业、各个项目上以对鲁能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干事创业的激情,脚踏实地地推动着事业发展;他们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和气吞山河的壮志,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他们以不计个人得失的崇高追求和舍小家顾大家的矢志信念,诠释着鲁能精神和鲁能文化的深刻内涵……即日起,本报将开设专栏,深入挖掘和报道对鲁能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一线干部职工的先进事迹和感人事例,展示鲁能员工的良好精神风貌,并以飨读者。

河曲,位于晋、陕、蒙三省交汇处。在这个偏远小城,昔日走西口的西口古渡原址记录着它曾经的沧桑,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从解放一直戴到二十一世纪。但是,随着一个精英团队的到来,河曲发电公司以强者的姿态屹立于黄土高坡。

走在这支精英团队前面的是一个中年人,他已经不再年青。昔日红润刚毅的面孔刻满了岁月的痕迹,曾经洪亮高亢的声音带着几分沙哑沧桑。大家都说,他是在河曲变老的,他是为河曲变老的。他熟悉企业的每个角落,他和每一位员工心灵相通,他就是河曲发电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韩明理。

攻坚克难,建精品工程

该公司一期工程,是国家“西电东送”北通道重点工程,也是鲁能集团省外投资建设的第一个煤电一体化工程。韩明理从上任的第一天开始,就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他3天行程7000公里协调三大主机厂家提前供货,他运筹帷幄协调神华、国铁、地铁三方打破铁路建设瓶颈,他与建筑工人同吃同住共抗非典,他与技术骨干彻夜不眠优化设计方案……

既要实现高速度,又要具有高质量,是韩明理不懈的追求。在韩明理的带领下,该公司创造了国内同类型新建电厂建造和调试最短纪录,“河曲速度”,一时在同行业内成为亮点。两台机组自投入运行以来,运行状况良好,技术指标先进。同时,该工程在造价上也力求最低。河曲发电公司一期工程计划投资42.7亿,实际投资约为38亿,单位造价不到3200元/千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追求卓越,树河曲品牌

2005年投产之初,河曲发电公司困难重重,生产经营状况不容乐观:

新机组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安全生产是个难题;

煤炭价格一路飓升且煤质较差、运输困难、配套煤矿投产滞后,导致生产成本大幅上扬,给公司的正常生产和经营带来很大压力;

由于存在辅机余量偏大、循环水系统设计不合理等先天不足,要使机组的经济指标达到一流水平困难重重;

公司检修和运行技术力量薄弱,有经验、有技术、能独立工作的人员严重缺乏;

……

面对困难,韩明理彻夜难眠。但是他没有退缩,而是自我加压,明确提出全年四大工作目标:一要保持安全生产无事故;二要完成既定生产发电量;三要取得良好的效益水平;四要机组指标达到一流水平。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目标,然而对一个刚刚投产的企业来说,要想达到上述目标,争创一流企业,谈何容易!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韩明理带领员工开展了以管理提效、争创一流、岗位成才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活动,号召全公司一分一秒争电量,一分一厘降成本。

“要想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必须抓住发电量这个牛鼻子。”这是韩明理经常说的一句话。对内,他以调动职工积极性为目的,成立了电量工作小组,加大了电量完成情况的奖惩力度。对外,他积极改善外部环境,努力开拓市场。2005年末,韩明理到济南参加集团公司的效益目标动员会后驱车返回,本来可以直接赶回河曲,但是经过太原时韩明理大手一挥,说:“先去调度中心。”从调度中心再回到河曲,已是临晨时分,疲惫的韩明理揉揉发红的眼睛,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几年来,每次经过太原,韩明理都去调度中心走一遍,已经成了惯例。

“要把钱用到刀刃上。”韩明理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无论是去济南汇报工作、去北京跟踪工作,还是去太原与地方沟通联系,出差在外,他一切从俭。为了节省住宿费用,他走了多少夜路已经数不清了。

正是在韩明理这种锱铢必争的成本控制理念和先进的设备管理经验指导下,两台机组凭借优异的经济指标、安全可靠的稳定性赢得了全国大机组竞赛评委的一致肯定,连续两年榜上有名;截至2007年6月30日,两台机组实现安全生产1776天,累计完成发电量超过203亿千瓦时;河曲发电公司也为集团公司赢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河曲速度、河曲模式、河曲经验、河曲效益为鲁能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

桃李不言,铸精神丰碑

韩明理是一个热爱事业的人,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员工们说,“像韩总这么拼命工作的领导,我们还是第一次遇到。”韩明理的日历中没有星期天,他自己也记不清为批阅文件而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办公室成了他的“家”。

只要韩明理不出差,他每天至少要去生产现场两次,泡在现场两个小时以上,仅他亲自发现的缺陷就多达上千条。一次,他发现凝结水冷却系统设计不合理,除盐水浪费严重,就立即组织生产部门进行研究,进行了闭式水改造。改造后每天除盐水补水从2400吨骤减至400多吨。

07年春节后,#2机组首次大修,韩明理每天12个小时以上靠在现场,本来就患有高血压的他病倒了,但韩明理担心队伍协调安排不好会影响大修,非要到办公室工作,大家怎么劝他都不听,只好让他在办公室边挂点滴边工作。员工们看到此情此景,不由为之动容,一个个红了眼圈。河曲县人民医院的主任医生丁荣感慨地说:“现在我总算明白了河曲发电公司为什么能有今天的成绩。有这样的领导,还有什么工作不能完成的!”

韩明理曾说过,“我无愧于我走过的岁月,无愧于献身的事业,无愧于集团的期望,但有愧于家人。”

今年1月份,韩明理的妻子积劳成疾,病倒了。这时河曲恰逢连续降雪,外购煤无法运输,而且当时洗煤厂运转不畅,一旦出现问题,机组将面临停机的窘况。为组织技术力量攻坚,韩明理顾不上妻子的病,夜以继日地工作在现场。妻子在济南手术期间,他也没有陪在身边,直到手术后的第三天,他才匆匆而来。病床上妻子虽然埋怨他,但是更多的是对丈夫的理解和心疼。看着病房里踱来踱去的韩明理,妻子知道他放不下企业的工作,第二天便把他“撵”回了公司。妻子病倒的几个月里,韩明理在妻子身边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10天。风雨同舟三十载的妻子此刻正承受着病痛的折磨,他又何尝不想陪在病榻前照顾她,负起丈夫的责任,分担家庭的重担。可此时韩明理已经身兼河曲发电、电煤、内蒙风电、广宇热电四个公司的一把手,身上的肩负着的不止有集团公司的信任,还有员工们热切的目光,有地方政府和百姓殷切的希望,韩明理只能咬咬牙,把对妻子的愧疚埋在心底,又扑到工作上。

在韩明理的带领下,河曲发电公司的生产经营正沿着即定轨道飞跃发展。河曲这个历尽沧桑的小城,因为河曲发电公司的崛起,古老的土坡隐蔽的精彩、沉睡的黄河失语的呼唤全部迸发出来。而韩明理不曾止步,他笑看着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效益的提高,员工的飞速进步,又率领着广大员工冲向了更高的目标。

祝你成功!!!!!!!!!!!

❹ 政协委员谈扶贫为什么有地方"戴了帽子不愿脱"

这就是政策导向和监督评估的老问题了
对贫困县有专门的扶贫政策和基金,说句不好听的,等于吃现成的,谁不喜欢?
带了这顶帽子,除了名声不好一点意外,实惠一点不少,谁愿意摘?正所谓:脸皮老老,肚皮饱饱
其次就是监督和评估问题,如何评估是否脱贫?
把这个导向解决了,一切都解决
这就是管理学上一直说的那个案例,昔日英国将人流放到澳洲,按照承运的人员数量付费,结果死亡率非常高
结果换种方式,按照到达时活着的人数付费,问题马上解决

❺ 新疆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这代表着什么

贫困县摘帽这件事一直都是我国政府的心头大事,我国之前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东南部地区经济发达,而西部地区很多地方还戴着“贫困县”这个帽子。贫困这两字可不轻,有了这两个字,就代表着这些地方还有人吃不起饭,没有工作,养活自己都可能有困难。因此,为了让全国各个地区的发展相对均衡,在贫困县区里的居民也能够吃得饱、穿得暖,我国的扶贫工作一直马不停蹄地进行着。现在,作为西部大省的新疆地区,已经做到全部摘帽,这无疑是一个相当好的消息。

总之,全部摘帽的意义重大,它意味着,我国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向高水平逐步迈进。

❻ 水窖滋润西部,我想说什么

水窖滋润西部,我想说什么
这位知友,西北有支民歌调子,叫“花儿”。从山路到田间,从日出到黄昏,朴实的西北人民祖祖辈辈唱着“花儿”,倾吐心中的喜怒与哀乐、爱情与希望:

高高的蓝天不见云,阿哥哈晒地(者)头破(哩),尕妹盼水(者)做饭(哩),啥时候“胡大”下给个雨(哩)……

几天前,在全国妇联“大地之爱·母亲水窖”甘肃项目试点验收中,我们再次听到了自由奔放、高亢嘹亮的“花儿”。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唱词里没有了西北人民盼水的苍凉与辛酸,却多了他们对党、对全国妇联、对每一位“母亲水窖”捐助者表达不尽的感激之情。

干旱曾与贫困同行

东乡,是此次全国妇联“大地之爱·中国母亲水窖”甘肃项目试点验收的第一站,这里居住着56个民族之一的东乡族。然而,这里并没有因为居住着一个美丽的民族而变得富饶,却因为缺水一直戴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东乡县地处甘肃省境内黄河以南的山麓地带,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特殊的地理环境使东乡县十年九旱。对于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农民来说,贫困如影相随。由于缺水,水成了东乡人走亲戚、探病人最好的礼品,提上一壶(桶)水,就是对主人最大的尊重。在没有水窖的日子里,吃水,要走20里地去背;种庄稼,要看老天爷的脸色。一位老乡曾把大旱之年庄稼的收成用一句话高度概括“种了一料子,收了一抱子,打了一帽子”。大旱的年份,青壮年男子大多出门在外,妇女就在家耕田种地,过着半年洋芋、糜谷,半年听天由命的日子。

为了表达惜水的心情,东乡人讲述了这样一个笑话:有两个妇女相约第二天一同去赶集,结果其中一个妇女因有急事,不能去了,另一个不知道,翻山过去叫,听说不能去了,便埋怨起来:“哎呀,你不早说,害得我都洗了脸了。”意想不到的“怨言”既让人好笑又觉得心酸,但这就是干旱山区水贵如油的真实写照。

在漳县,有一个叫马泉山的贫困社,这个社31户人家,人均年收入不到500元。因为没有水,他们没养一头猪,一只鸡;因为没有电,全社120口人没看过电视;因为没路,社里连一辆三轮车都没有。直到建“母亲水窖”的沙子、水泥、钢筋要运到山村,这里才在县政府的帮助下用推土机推了一条长4.5公里,宽不足4米的土路,算是有了一条机动车可以走的路。38岁还没讨上媳妇的社长王元生憨厚中带着点幽默,他说,因为这里的媳妇早上4点钟在丈夫、孩子都没睡醒的时候,就要摸黑走10里山路去背水,把水背回来,才能给要上学的孩子做饭。所以当地有句顺口溜,“有女不嫁马泉山,马泉山的水难担”,所以他至今没能讨上媳妇。不过,从他的笑容里我们看出了王元生的喜悦,他说,有了“母亲水窖”,他就不用为讨媳妇发愁了,是水窖给他带来了希望。

水窖,为脱贫带来希望

生活在干旱山区的人都熟知“水窖”。由于极度缺水,人们吃水、用水几乎全靠人工蓄积有限的雨水,他们在地下挖的蓄积雨水的容器就叫“水窖”。由于山里人没有足够的钱对水窖内部进行混凝土硬化,天上的雨水用不了多久就渗漏掉,所以吃水成为干旱山区人们一辈子的心病。

为了让西部母亲从一辈子背水吃的命运中解救出来,不再因水而叹息。去年12月,中国妇女基金会在全国妇联的支持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还母亲以微笑,给大地以丰收———“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募资义捐活动。到目前为止,活动共募集资金1.16亿元,其中1.12亿元已经到账。妇基会对这笔专款的使用实施严格的监控制度,以1000元为单位下拨到地方妇联,再由地方妇联配合地方政府、地方水利部门,把“母亲水窖”落实到每家每户。大地之爱绵延万里,母亲水窖惠及山乡。到目前为止,已有14135眼集雨水窖在全国妇联的帮助和指导之下,在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西部10个省(区、市)75个县安家落户。这一笔笔聚集着全国人民心愿与祝福的专款资金,在西部干旱山区收到很大成效。

东乡县的副县长祁秀芳告诉我们,一眼深5.7米,直径3米的水窖,可以蓄水30方,而30方水就可以解决一家5口人、3头牲畜一年的饮水,增加灌溉面积2.7亩。2至3眼水窖,就可以解决一家农户经济作物的浇灌,实现增产增收,脱贫致富。

在武当乡当土村,“母亲水窖”不仅解决了全村人畜的饮水困难,当地群众还利用水窖集流的雨水,在海拔2400米的干旱山区,种了西红柿、辣椒、花缨萝卜、香菜、芹菜等10多个品种的新鲜蔬菜。当我们在一座新建的塑料大棚中见到一位胡须很长的百岁老人时,他的儿子告诉我们,自从有了水窖,家里就贷款建起了这座大棚,老人心里特别高兴,每天从天亮到天黑一直坐在棚里不出来,因为老人当了一辈子农民,却从来不知道西红柿秧、黄瓜秧长得什么样。缺水让老人种了一辈子洋芋(土豆),一年四季,种了洋芋,吃洋芋;吃了洋芋,种洋芋。是“母亲水窖”改变了老人的生活。但是,这些蔬菜他们舍不得吃,大部分都拿到乡里卖了,这样可以为家里增加收入,有了钱,他们的日子才过得踏实。现在,有了水窖,全村人都在想着挣钱的路子。

西部,缺的不仅仅是水

正像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中国妇基会副会长莫文秀说的,“母亲水窖”意义重大,它可以解决干旱缺水山区群众的基本生存问题,却改变不了西部干旱山区的贫困面貌,这需要全社会的整体推进。

在一路的采访中,我们始终被当地群众的笑脸包围着。但是,我们的心却一直略带苦涩。

看到一口口蓄着水的“母亲水窖”,我们为爱而感动;看到当地群众为感谢党、感谢全国妇联、感谢捐资单位而立的纪念碑,我们为中国农民的知恩图报而感叹。

然而,贫困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的。当我们看到当代的农民还在提着煤油灯挖水窖;当村里读不起书的孩子为了一瓶验收团的人喝剩下的矿泉水而争抢;当上学的孩子为了一袋刨冰,用充满渴望的目光看着奶奶手里的一毛钱时,心中的情感却被不尽的感慨和无奈交织着。一眼小小的“母亲水窖”可以让西部母亲不再干渴,却无法让她们在短时间内远离贫困。

甘肃省扶贫办“两西”农业建设指挥部的赵志远处长在项目验收中曾一直与我们同行,他从多年的工作经验中总结出,仅凭物质资助是无法把贫富差距拉近的,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仅体现在物质的贫乏上,还有经济基础、思想观念、人文素质多方面的因素。

的确,在东乡县我们就遇到这样一个“怪”现象,当我们来到一个老乡家采访时,敲门寻问:“家里有人吗?”只听到里面响亮而干脆的回答:“没人”。就在疑惑时,地方妇联的一位同志告诉我们:“在这里,男人是当家的,男人不在家,家里就算没人”。在东乡族,“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在东乡族的社会文化氛围中,妇女只有出色地完成家庭职责之后,才能去扮演社会角色。不过,自从妇联的“母亲水窖”进入山里以来,妇女们的腰杆一下子硬了许多,妇女们像被雨露浇灌过的花朵一样精神了很多,她们不仅带着孩子挖水窖,而且开始到乡上学习,相互交流种植蔬菜的科学技术了。“母亲水窖”到山里,还让西部的母亲们知道了有一种爱在时刻关心着她们。当然,改变陈旧、落后的观念,还需要全社会的帮助和支持。

东乡族是一个喜唱“花儿”的民族,在我们离开东乡的时候,又听到了高亢嘹亮的“花儿”:山上山下的忙(呀)坏了,共产党亲人送水(者)来了。新媳妇提上个水桶(者)跑了,甘甜的清水存给(者)窖里了……(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张春环)王元生的喜悦,他说,有了“母亲水窖”,他就不用为讨媳妇发愁了,是水窖给他带来了希望。

水窖,为脱贫带来希望

生活在干旱山区的人都熟知“水窖”。由于极度缺水,人们吃水、用水几乎全靠人工蓄积有限的雨水,他们在地下挖的蓄积雨水的容器就叫“水窖”。由于山里人没有足够的钱对水窖内部进行混凝土硬化,天上的雨水用不了多久就渗漏掉,所以吃水成为干旱山区人们一辈子的心病。

为了让西部母亲从一辈子背水吃的命运中解救出来,不再因水而叹息。去年12月,中国妇女基金会在全国妇联的支持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还母亲以微笑,给大地以丰收———“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募资义捐活动。到目前为止,活动共募集资金1.16亿元,其中1.12亿元已经到账。妇基会对这笔专款的使用实施严格的监控制度,以1000元为单位下拨到地方妇联,再由地方妇联配合地方政府、地方水利部门,把“母亲水窖”落实到每家每户。大地之爱绵延万里,母亲水窖惠及山乡。到目前为止,已有14135眼集雨水窖在全国妇联的帮助和指导之下,在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西部10个省(区、市)75个县安家落户。这一笔笔聚集着全国人民心愿与祝福的专款资金,在西部干旱山区收到很大成效。

东乡县的副县长祁秀芳告诉我们,一眼深5.7米,直径3米的水窖,可以蓄水30方,而30方水就可以解决一家5口人、3头牲畜一年的饮水,增加灌溉面积2.7亩。2至3眼水窖,就可以解决一家农户经济作物的浇灌,实现增产增收,脱贫致富。

在武当乡当土村,“母亲水窖”不仅解决了全村人畜的饮水困难,当地群众还利用水窖集流的雨水,在海拔2400米的干旱山区,种了西红柿、辣椒、花缨萝卜、香菜、芹菜等10多个品种的新鲜蔬菜。当我们在一座新建的塑料大棚中见到一位胡须很长的百岁老人时,他的儿子告诉我们,自从有了水窖,家里就贷款建起了这座大棚,老人心里特别高兴,每天从天亮到天黑一直坐在棚里不出来,因为老人当了一辈子农民,却从来不知道西红柿秧、黄瓜秧长得什么样。缺水让老人种了一辈子洋芋(土豆),一年四季,种了洋芋,吃洋芋;吃了洋芋,种洋芋。

❼ 至今不通高速和铁路,重庆存在感最低的县城叫什么

当前,我们国家城市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当中,一些城市正逐步向现代化城市靠拢,这种现象似乎向我们传达一种城市发展很容易的信号。实际上并非如此,有些地方由于地理位置并不是很好,导致当地的发展速度相对来说比较缓慢,与相邻的城市相比就会显得比较落后。比如位于重庆的城口就是如此,尽管周围都发展的很好,但是这里依旧没有发展起来,甚至连个高速都没有,一直戴着“贫困县”的帽子,令人心酸。

❽ 纳入贫困县成特大喜讯,是怎样的政绩观

也是想尽千方百计,筑巢引凤,招商引资。
正是在以穷为耻的观念下,很多地区和个人才不安于现状,奋发有为,通过智慧和勤劳摆脱了贫困。然而这新邵县委、县政府此举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怎一个无知、无耻!莫非真的无敌了!而观邵阳一地,近两年来可谓丑闻不断,去年隆回等县制造“邵氏孤儿”案,邵阳县制造“塘田沉船”事件,如今新添新邵县制造“祝贺贫困”笑话……面对这地官场的整体素质,不免令人担忧!
一、贫困县帽子:闻着臭,吃着香,看着眼馋
(一)贫困县帽子是顶金帽子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有不少地区的经济水平相当落后,
国家为了扶持这些地区,设立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标准,其资格需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审批工作在1986年、1994年和2006年共进行过三次,其中1986年认定为国家级贫困县331个,1994年认定为592个,2006年认定为592个。扶贫26年,贫困县依然有增无减。国家级贫困县在各级地方政府中会得到重视,优先发展产业化建设,不仅能享受中央财政扶贫资金,中央亦会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扶贫:如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对口支援西部地区,称为“东西扶贫协作”;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称为“雨露计划”。一些大型企业、学校和公益组织也会相应地对贫困县优先进行各种扶持,称为“社会扶贫”。与此同时,
国家级贫困县还与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府进行国际交流,互相借鉴脱贫致富的经验。在贫困地区的学生也会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以鼓励知识脱贫。可见,被划为“国家级贫困县”就意味着扶持资金到政策上的倾斜,正因为如此,使得
“贫困县”的帽子一度成为县级政府争抢的名副其实的“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看着眼馋!而且按照中央的要求,凡
“国定贫困县”都要有一个中央部委“对口扶贫”。这正是所谓“跑‘部’‘钱’进”说法来源。比如湖南省贫困县新化与财政部对口长达7年,期间先后争取到“全国水土保持重点县”

“全国生态建设重点县”“全国农业综合开发试点县”等七顶帽子,从1994年到2006年,共获得专项扶贫资金和“对口扶贫”资金超过10亿元。正因为如此,新邵县戴上了贫困县的帽子,喜出望外到了得意忘形的境地,因为县委县政府的某些官员早已见钱眼开,看到了数以亿计的扶贫资金

❾ 学习焦裕禄精神50年了,为什么兰考至今还戴着贫困县的帽子

→_→-- 梦影雾花,尽是虚空,因心想念动,方化生幻境,令吾往~梦~之~中~

与但还是戴着贫困县的帽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红色礼仪旗袍配什么鞋 浏览:246
孕妇待产穿裤子还是裙子 浏览:529
男士羽绒服穿着图片 浏览:725
牛仔外套怎么打结 浏览:30
裤子口袋有拉链东西还能丢吗 浏览:307
二十岁冬装搭配 浏览:964
重庆品牌男装批发市场在哪里 浏览:57
旗袍结构视频教学视频教程 浏览:612
腰长腿短适合穿旗袍吗 浏览:113
淘宝什么潮牌的店铺 浏览:513
圆领长款马甲里边怎么搭配 浏览:396
剑网三校服有捏脸吗 浏览:872
灰色鞋子配什么裤子和上衣图片 浏览:488
同一款裤子买不同颜色 浏览:126
什么材料的衬衫洗不会变形 浏览:883
手表皮带断了怎么粘住 浏览:925
商场折扣羽绒服做工差怎么办 浏览:264
哪种外套配黑色喇叭裤 浏览:205
巴黎世家外套是什么料子 浏览:71
男人帮女人拉裤子 浏览: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