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初的八位铁帽子王就是清朝的八旗旗主,最初的这些铁帽子王权力还是非常大的,八旗旗主的地位在清朝的地位原本就非常的高,所以铁帽子王还是非常有权力的,虽然铁帽子王都是王爷。清朝对宗室诸王的管理非常严格,即使是铁帽子王也有错必惩,动辄获咎,亲王、郡王的名号犹如铁帽子可以世袭罔替,但戴铁帽子的人可以随时更换,其实一点都不“铁”。
铁帽子王其实是清朝对对宗室的严格管理,随着辛亥革命爆发,清代的铁帽子王便永远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贰』 历史上的铁帽子王是什么意思呢
所谓的“铁帽子王”,是清代的一种封爵制度,铁帽子王和其他亲王相比,享有的如下特权
一是“世袭罔替”,隔代不降爵。
二是俸禄优厚,岁俸银一万两,禄米一万斛。
三是赐予世袭罔替王府,又叫铁帽子王府,当然了,大饼是这么画的,具体怎么样,还得看皇帝的心情和个人表现,铁帽子王的后代也不乏被夺爵的历史记载。
(2)石家庄市四季帽子王扩展阅读
历史意义
铁帽子王是好是坏,需要将其置于中国历史和清朝历史的具体环境中去分析。
首先,这一制度彻底结束裂土分封制度,可有效维护大一统政治。
《清文献通考》将宗室爵位之封列入“封建”条目,意味着将其类比为中国传统历史上的分封制度。周代以来,分封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绵延不绝,但受封者封藩就国,往往拥兵自重,形成对抗中央的势力,更多是扮演一个造成割据战乱的消极因素。
与以往相比,清朝的封爵制度对诸王的约束显得简约而严厉。宗室诸王有封号而无封地,亦无属国,只能在京城王府居住,不得随意离开,他们不能到地方任职,无法干预地方政务,更不能掌握军队。宗室王公的所有俸禄待遇、王府官员、护卫等全部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由宗人府按规定给予。而且,清代宗室封爵,除非有特旨可以世袭罔替者,一般其爵位都只能逐代递减,待遇逐渐降低,使国家财政负担不致过重,也彻底消除了宗室诸王形成尾大不掉势力的各种潜在因素。
其次,就清代本身历史而言,世袭罔替的宗室分封制度,是树立中央权威、消除旗主政治的结果。
清初宗室诸王对中央的威胁不在于裂土分封,割据一方,而在于对八旗各旗当作私产加以控制,各拥旗众,可与中央分庭抗礼。
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随着部众日繁,努尔哈赤将投附和征服的女真人逐渐整编成旗。随着诸子侄、孙子长大成人,努尔哈赤像分家产一样将八旗分给诸子孙。当时后金所有军国政务全由努尔哈赤与八旗旗主讨论决定。努尔哈赤之所以这样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担心死后诸子相争,同室操戈,兄弟屠戮,希望用这种家产均分、八王共治的格局来维持政治平衡,防止个人专权。
然而,这种格局使后来继位的皇太极受到很大掣肘,不但每天上朝处理政务时要与其他三大贝勒一起“南面而坐”,而且要先给几位兄长施礼。皇太极曾抱怨自己“不过一黄旗贝勒而已”。更严重的是,几大贝勒各拥本旗重兵,相互间矛盾日渐尖锐,使新兴的满洲力量时常面临分裂危机。
由此,从皇太极继位到多尔衮摄政,再到顺治皇帝亲政,清初皇帝集权政治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就是提高皇室在八旗中的地位,削弱、阻断宗室旗主们的势力。不仅如此,清朝中央还极力弱化宗室旗主与各旗部众的关系,借鉴明朝的内阁、六部等官僚制度治理国家,取代八旗旗主政治。
八旗管理被纳入到国家的官僚体制中,八旗不再是宗室旗主私产,宗室诸王的利益也用封爵制度规范下来。所以,仔细梳理会发现,乾隆时期确认的八大铁帽子王,代善、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豪格、岳托六人本身就是当初的旗主贝勒,至于后来分封的庄亲王硕塞是皇太极之子,帝室后裔,而萨哈廉、勒克德浑一系,也是皇室的忠实追随者。
总之,清朝对宗室管理之规范与严格大大超过以往朝代。然而,这种封爵制度毕竟是以保证满洲宗室贵族世袭特权为目的的,其落后性不言而喻,随着革命爆发,民国肇建,清代的铁帽子王便永远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参考资料铁帽子王-网络
『叁』 铁帽子王是什么,铁帽子王是啥意思
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它源于清朝的封爵制度,铁帽子王比一般的亲王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和特权。
清朝共有12位培李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即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享太庙的殊荣。
另外四位属于恩封,他们是清朝中后期在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即怡亲王胤祥、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
(3)石家庄市四季帽子王扩展阅读:
清朝各位“铁帽子王”爵位传承
1,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为清初“四大贝勒”之一,他随清太祖征战四方作战英勇,被称为“古英巴鲁图”。清太祖死后,代善与其子岳托拥皇太极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晋封和硕礼亲升中运王。
皇太极死后,代善又与睿亲王多尔衮主持立福临为帝。代善于顺治五年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礼亲王世爵共传世,12人袭爵,2人被夺爵。
2,济尔哈朗是清太祖的侄子(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六子),也是唯一非帝王直系子孙。顺治初年与多尔衮同为摄政王,顺治十二年去世,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郑亲王世爵共传10世,17王。其中5人被夺爵。
3,多尔衮因作战智勇双全,赐号“墨尔根代青”(聪明的统帅),崇德元年封为吵梁睿亲王。皇太极死后,与礼亲王代善共立太宗之子福临即位,被顺治称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出猎时死于喀剌城(今河北省卢龙县),年仅39岁。
乾隆四十三年追谥其为睿忠亲王,配享太庙。睿亲王世爵共传11世,除去追封的,共8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铁帽子王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铁帽子王”什么意思?源于清代封爵制度
一、概念:
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它源于清朝的封爵制度,铁帽子王比一般的亲王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和特权。 清朝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飨太庙的殊荣。另外四位属于恩封,他们是因在清朝中后期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 二、原因: 1、铁帽子王是世袭罔替的王爷,是皇亲国戚!和珅是旗人,王爷是主子,他是奴才,不可能不放眼里,起码场面上也会下跪; 2、和珅正红旗,王爷正红旗旗主。他是王爷的旗奴。和珅别说见到旗主王爷,见到本旗统领。也要自称奴才。 清朝这一种事情很多,比如大学士,跟皇帝请假,理由是要给自己旗里的主子帮忙。这位主子还不是旗主,也不是统领,就是个小旗官。八旗制度决定的。比如在八旗里你是我的旗奴,你日后多显赫,你也是我的奴隶。 别说旗主了,和珅见到他本旗统领,也要扣头请安的。 3、古代的人有爵位 官 职 差遣 加衔,和珅是文华殿大学士(官),户部尚书(职),西北抗罗刹将军(差遣),太子太保(加衔),一等忠襄公(爵位)。爵位是地位的象征,连一个定郡王都可以不尿他,和珅虽然在官职上位极人臣,可是爵位上却远不如任何一位铁帽子王,更不要说是当年掌管两红旗的礼亲王代善了。 三、简介: 和珅(乾隆十五年(1750年)~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十八日),钮祜禄氏,字致斋,原名善保,满洲正红旗人,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宠臣。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它源于清朝的封爵制度,铁帽子王比一般的亲王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和特权。
铁帽子王其实是一种爵位,之所以能成为古代顶级爵位的代表,是由于他们可以世袭而且享用国家土地和一些优惠。到了乾隆继位以后才开始有这种中式爵位的制度,而且在慢慢改进当中,因为当时这种制度还是比较混乱的,它跟分封没有一种明确的区别。
在乾隆的时候把王爵的分封划分为了两种情况,一种就是你建功立业的话会得到王爵,不过在清朝的时候,如果你因为军功得到了王爵,那么可以世袭。之所以可以凭借的血脉得到分封,其实乾隆也是考虑了很多的因素。这样可以激发很多人对于军功的崇拜,然后使他们能够积极地为国家建立功勋。而且血脉如果关系越差,那么王爵也就可以进行递减,这样的话可以减少国家库存的负担。 在乾隆之后,清朝的铁帽子王爵位才被正式的规定了下来,而且以前去除的那八大铁帽子王也一一的被国家恢复了,他们的后代也可以进行世袭。其中就包括多尔衮,他恢复了睿亲王的封号,而且对他的评价是功勋显赫,定国开机。 只要你对国家有功勋,那么你就可以被封为铁帽子王,而且还可以世袭给下一代。但是这些人的能力不是最厉害的,比如说一些在军机处的大臣,他们虽然有一定的领导能力,但是不足以支撑大局,而且在清朝的后期还出现了 *** 的局面,有些人甚至只讨好慈溪,就得到了铁帽子王的封号。中国古代把爵位分成了王爵、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等爵位。王爵的地位最高,仅次于皇帝。王爵又分为亲王和郡王。亲王也称“一字王”,一般以历史上的国名为号,如秦王、晋王。郡王称“二字王”,一般以地名为号,如临淄王、陈留王。
到了清朝时期,王爵和以往朝代有了一些不同。首先,亲王和郡王的名号改成了“和硕亲王”和“多罗郡王”。其次,清朝王爵封号不用地名而用一些特定的字,如雍亲王、宝亲王、克勤郡王。一般亲王用一字,郡王用二字。
不过,许多人在看清朝时期的电视剧或书籍时,往往还会看到一个称呼:铁帽子王。听上去感觉很酷,似乎比亲王更高一个等级。那么,铁帽子王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铁帽子王并非爵位,而是世袭罔替王爵的俗称。一般爵位都要遵行“降等承袭”的规则,即每代继承爵位时,都要降一个等级。比如亲王去世后,他的儿子(一般是嫡长子)继承爵位时就要降为郡王。郡王去世后,下一代继承到的爵位降为公爵。以此类推。但铁帽子王则不受此规则限制,亲王去世后,继承人还是亲王。
因此,铁帽子王在继承权方面比其他王爷要享受更多的福利。但在政治地位上,铁帽子王和其他王爷并没有什么区别,不存在高人一等的情况。
清朝历史上一共只有十二位铁帽子王,其中有八位是清朝开国之初,立下赫赫战功的皇亲宗室,他们分别是:礼亲王代善(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睿亲王多尔衮(努尔哈赤十四子)、豫亲王多铎(努尔哈赤十五子)、肃亲王豪格(清太宗皇太极长子)、庄亲王硕塞(皇太极第五子)、郑亲王济尔哈朗(努尔哈赤侄子)、克勤郡王岳托(代善长子)、顺承郡王勒克德浑(代善之孙)。
除了上述八位外,清朝还有四位在中后期因维护社稷立功受封的铁帽子王,他们是:怡亲王允祥(康熙十三子)、恭亲王奕欣(道光第六子)、醇亲王奕譞(道光第七子)、庆亲王奕劻(乾隆十七子永璘之孙)。
在这十二位铁帽子王中,谁的实力最强呢?这其实要看处于哪个时期。清朝入关前,礼亲王代善掌握着八旗中的正红旗和镶红旗,因此实力最强。清朝入关后,睿亲王多尔衮权倾朝野,又掌握着正白、镶白两旗,连顺治皇帝都要喊他皇父摄政王,实力最强自然毋庸置疑。
此后,皇权越来越集中,开国的八家铁帽子王都得老老实实听命于皇帝。因此也就没有谁强谁弱的说法。至于清朝中后期这四位铁帽子王,他们所处的年代和受封爵位的时间都不相同,所以就更没有可比性了。
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是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郑亲王济尔哈朗、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清代宗室封爵按等级可以分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等14级,其中惟亲王郡王可以称为“王”;按袭爵方式可分为“世袭罔替”、按次降级两类,按来源来说可分为功封、恩封两种,前者是指清朝开国时期军功卓著者,后者则指治国有为、皇帝降恩特封者。
清初有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郑亲王济尔哈朗、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8人,皆以有定鼎军功获封。清代中晚期又先后有怡亲王允祥、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和庆亲王奕劻4人,以恩封获得世袭罔替之荣。
(3)石家庄市四季帽子王扩展阅读
1、爱新觉罗·代善(1583年8月19日-年11月25日),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母为大福晋佟佳氏。
2、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3、爱新觉罗·多铎(1614年4月2日—1649年4月29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弟,满洲镶白旗旗主,时人通称十王,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袭罔替。
4、爱新觉罗·济尔哈朗(1599年11月19日—1655年6月11日),满洲正蓝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和硕庄亲王爱新觉罗·舒尔哈齐第六子,母为五娶福晋乌喇纳喇氏,清太祖努尔哈赤之侄。
5、爱新觉罗·豪格(1609年—1648年),清太宗皇太极之长子,母为皇太极第二任大福晋乌喇纳喇氏。满洲正蓝旗人。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晋封为和硕肃亲王,同年六月,掌管户部的事务,十二月跟随皇太极亲征朝鲜王朝。
崇德三年(1638年)八月,陪同多尔衮进攻明朝,翌年四月班师。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被降为郡王。崇德七年(1642年)七月,因为军功重新晋封为亲王。
6、爱新觉罗·硕塞(1628年-1654年),又名硕色,号霓庵,清朝宗室,满洲镶红旗人,清太宗皇太极第五子。
7、爱新觉罗·岳托(1599年-1638年),满洲镶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开国元勋,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礼亲王代善之长子。
8、爱新觉罗·勒克德浑(1619—1652年),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努尔哈赤曾孙、礼亲王代善之孙、和硕颖亲王萨哈璘第二子。
『肆』 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是哪八个
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是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郑亲王济尔哈朗、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清代宗室封爵按等级可以分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等14级,其中惟亲王郡王可以称为“王”;按袭爵方式可分为“世袭罔替”、按次降级两类,按来源来说可分为功封、恩封两种,前者是指清朝开国时期军功卓著者,后者则指治国有为、皇帝降恩特封者。
清初有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郑亲王济尔哈朗、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8人,皆以有定鼎军功获封。清代中晚期又先后有怡亲王允祥、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和庆亲王奕劻4人,以恩封获得世袭罔替之荣。
(4)石家庄市四季帽子王扩展阅读
1、爱新觉罗·代善(1583年8月19日-1648年11月25日),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母为大福晋佟佳氏。
2、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3、爱新觉罗·多铎(1614年4月2日—1649年4月29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弟,满洲镶白旗旗主,时人通称十王,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袭罔替。
4、爱新觉罗·济尔哈朗(1599年11月19日—1655年6月11日),满洲正蓝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和硕庄亲王爱新觉罗·舒尔哈齐第六子,母为五娶福晋乌喇纳喇氏,清太祖努尔哈赤之侄。
5、爱新觉罗·豪格(1609年—1648年),清太宗皇太极之长子,母为皇太极第二任大福晋乌喇纳喇氏。满洲正蓝旗人。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晋封为和硕肃亲王,同年六月,掌管户部的事务,十二月跟随皇太极亲征朝鲜王朝。
崇德三年(1638年)八月,陪同多尔衮进攻明朝,翌年四月班师。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被降为郡王。崇德七年(1642年)七月,因为军功重新晋封为亲王。
6、爱新觉罗·硕塞(1628年-1654年),又名硕色,号霓庵,清朝宗室,满洲镶红旗人,清太宗皇太极第五子。
7、爱新觉罗·岳托(1599年-1638年),满洲镶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开国元勋,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礼亲王代善之长子。
8、爱新觉罗·勒克德浑(1619—1652年),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努尔哈赤曾孙、礼亲王代善之孙、和硕颖亲王萨哈璘第二子。
『伍』 鐭冲跺簞绌轰腑鑺卞洯鍥剧墖闂ㄧエ锛
1. 鐭冲跺簞绌轰腑鑺卞洯闂ㄧエ澶氬皯閽变竴浣
鐭冲跺簞鑱旈偊绌轰腑鑺卞洯
鏅鐐瑰湴鍧锛氱煶瀹跺簞甯傝曞崕鍖虹繜钀ュ崡澶ц386鍙疯仈閭︽槑鐝6妤
钀ヤ笟鏃堕棿锛8:00-22:00锛
闂ㄧエ] 绌轰腑鑺卞洯鍥涘f父娉抽嗗崟浜虹エ ¥45璧
[闂ㄧエ] 绌轰腑鑺卞洯娓镐箰12椤瑰楃エ ¥80璧
闂ㄧエ] 绌轰腑鑺卞洯鎷撳睍鍏椤瑰楃エ ¥60
浠ヤ笂浠锋牸鍧囨槸缃戜笂璁㈣喘鐨勪环鏍笺
2. 鐭冲跺簞绌轰腑鑺卞洯鍥剧墖闂ㄧエ浠锋牸
鐭冲跺簞鑱旈偊绌轰腑鑺卞洯鏅鐐瑰湴鍧锛氱煶瀹跺簞甯傝曞崕鍖虹繜钀ュ崡澶ц386鍙疯仈閭︽槑鐝6妤艰惀涓氭椂闂达細8:00-22:00锛涢棬绁╙ 绌轰腑鑺卞洯鍥涘f父娉抽嗗崟浜虹エ ¥45璧穂闂ㄧエ] 绌轰腑鑺卞洯娓镐箰12椤瑰楃エ ¥80璧烽棬绁╙ 绌轰腑鑺卞洯鎷撳睍鍏椤瑰楃エ ¥60浠ヤ笂浠锋牸鍧囨槸缃戜笂璁㈣喘鐨勪环鏍笺
3. 鐭冲跺簞绌轰腑鑺卞洯鍋滆溅鏀惰垂鏍囧噯
鎴戝悓瀛﹀幓浜嗭紝鎸哄ソ鐨勶紝涓嶈繃鐜板湪瑕佹敹璐逛簡锛屽ソ鍍忔槸29鍏冿紙鍚娓告吵锛夛紝闈㈢Н鐗瑰埆澶э紝浠栦滑涓澶╅兘娌¤浆瀹岋紝寤哄湪7妤煎拰10妤间箣闂达紝鍦伴潰閮芥槸閫忔槑鐨勮矾绾匡細鍧6璺鍒扮粓鐐逛笅杞︺傚悜鍗楄蛋10鍒嗛挓灏辩湅鍒 涓涓楂樺ぇ鐨勫缓绛戯紝妤煎拰妤间箣闂存湁閫忔槑鐨勭幓鐠冭繛鐫閭i噷灏辨槸鍟
4. 鐭冲跺簞绌轰腑鑺卞洯闂ㄧエ澶氬皯閽变竴浣嶅晩
鏈夛紝鍏蜂綋鐨勬偍鎵撶數璇濆挩璇㈠惂 娓告吵棣嗭細80979790
鑰屼笖鐜板湪鐨勭エ浠锋槸20鍏/浜猴紝1.2绫充互涓嬪効绔ュ厤璐广
5. 鐭冲跺簞绌轰腑鑺卞洯濂界帺鍚 闂ㄧエ鏄澶氬皯
鐭冲跺簞鑱旈偊绌轰腑鑺卞洯鏅鐐瑰湴鍧锛氱煶瀹跺簞甯傝曞崕鍖虹繜钀ュ崡澶ц386鍙疯仈閭︽槑鐝6妤艰惀涓氭椂闂达細8:00-22:00锛涢棬绁╙绌轰腑鑺卞洯鍥涘f父娉抽嗗崟浜虹エ¥45璧穂闂ㄧエ]绌轰腑鑺卞洯娓镐箰12椤瑰楃エ¥80璧烽棬绁╙绌轰腑鑺卞洯鎷撳睍鍏椤瑰楃エ¥60浠ヤ笂浠锋牸鍧囨槸缃戜笂璁㈣喘鐨勪环鏍笺
6. 鐭冲跺簞甯傜┖涓鑺卞洯闂ㄧエ澶氬皯閽
鐭冲跺簞鑱旈偊绌轰腑鑺卞洯鏅鐐瑰湴鍧锛氱煶瀹跺簞甯傝曞崕鍖虹繜钀ュ崡澶ц386鍙疯仈閭︽槑鐝6妤艰惀涓氭椂闂达細8:00-22:00锛涢棬绁╙ 绌轰腑鑺卞洯鍥涘f父娉抽嗗崟浜虹エ ¥45璧穂闂ㄧエ] 绌轰腑鑺卞洯娓镐箰12椤瑰楃エ ¥80璧烽棬绁╙ 绌轰腑鑺卞洯鎷撳睍鍏椤瑰楃エ ¥60浠ヤ笂浠锋牸鍧囨槸缃戜笂璁㈣喘鐨勪环鏍笺
7. 鐭冲跺簞绌轰腑鑺卞洯澶氬皯閽变竴骞
鍦扮悊浣嶇疆宸茬粡澶卞幓浜嗗師鏉ョ殑浼樺娍锛屽師鏉ョ殑娓镐箰鍦哄凡缁忓簾浜嗭紝鐜板湪鐨勯珮妗e皬鍖虹豢鍖栭厤濂楄炬柦閮戒笉閿欙紝褰撳勾鐨勭┖涓鑺卞洯涔嬫墍浠ョ伀鏄鍩庡競娓哥帺涔嬪勫お灏戯紝鐜板湪鍩庡競澶у姏鍙戝睍缁垮寲闈㈢Н锛屽叕鍥寤鸿剧殑鍙堝氬張濂斤紝绌轰腑鑺卞洯鍘熸潵鐨勬父涔愬満鐜板湪鍒版垚浜嗛浮鑲嬶紝鍘熸潵鐨勪紭鍔跨幇鍦ㄥ埌鎴愪簡鍔e娍銆傜湡鎵璋撴垚涔熻惂浣曡触涔熻惂浣曘
8. 绌轰腑鑺卞洯闂ㄧエ澶氬皯閽变竴寮
绌轰腑鑺卞洯鍙傝傜殑璇濋棬绁ㄦ槸15涓浣.娓告吵鏄40宸﹀彸.
鍔濅綘鏈濂藉埆鍘.閭f父娉崇殑璁炬柦鍨冨溇鐨勪笉琛.娌℃湁澶╁北濂.鑰屼笖杩涘幓娓告吵杩樺緱甯﹀附瀛.浠涔堥兘娌℃湁.
浣犺佹槸鎯冲弬瑙傜殑璇.鍙浠ヨ繘鍘荤湅鐪.閲岄潰鎸哄ぇ鐨,鎴戞劅瑙変竴鑸.杩涘幓鐨勮瘽杩樻槸姣旇緝瀹炴儬鐨.15鍧楅挶鐨勯棬绁ㄦ湁10閽辩殑浠i噾鍗.鍙浠ヤ拱涓滆タ鍚.
9. 鐭冲跺簞绌轰腑鑺卞洯绁ㄤ环
绌轰腑鑺卞洯闈炲父濂界帺銆
鐭冲跺簞绌轰腑鑺卞洯浠ュ氱嶇儹甯︺佷簹鐑甯︽嶇墿鍜屽亣灞卞戠煶绛夐泟濂囨櫙瑙備互鍙婂ぇ闈㈢Н鐨勬按鍩熸按绯讳负涓伙紝鐐圭紑浠ラ犲瀷鏅瑙傚拰浼戞啯銆佹父鐜┿侀愰ギ銆佷紤闂茬瓑渚垮埄鍨嬭炬柦锛岄氳繃娴戠劧澶╂垚鐨勯犲洯鑹烘湳锛岃屽舰鎴愮殑涓澶勭壒鑹叉櫙瑙傦紝鏄鐑甯﹀崡鏂圭壒鑹茬殑鍥鏋椾富棰樺湪鍖楁柟鐨勯栨¤繍鐢锛屽湪鏁翠綋鎿嶄綔涓鍏锋湁鍞涓鎬с傜煶瀹跺簞甯傚尯鍩熷唴鐨勬梾娓歌祫婧愮浉瀵规潵璇翠笉鏄寰堝氾紝鐑甯︺佷簹鐑甯﹀ぇ閲忕豢鑹叉嶇墿鐨勭Щ妞嶈屾垚鐨勭┖涓鑺卞洯浠ュ叾瓒呭墠鐨勫垱鎰忔э紝璧嬩簣浜嗘梾娓歌祫婧愪竴涓宕鏂扮殑浜鐐癸紝鍏锋湁寰堝己鐨勫惎绀烘剰涔夈
鐭冲跺簞绌轰腑鑺卞洯閲岀殑妞嶇墿閮芥槸浠庡箍涓溿佹捣鍗楃瓑娌挎捣鍩庡競绉绘嶅埌鍥閲岀殑銆傚垎鍦熺敓妞嶇墿鍜屾按鐢熸嶇墿涓ょ嶏紝鍖呮嫭鑰佷汉钁点佽挷钁点佷腑涓滄捣鏋c佺編涓介拡钁点佸皬鍙舵曘佹暎灏捐懙銆侀奔灏捐懙銆佽姃鏋滄爲銆佽姯钑夈佷汉蹇冩灉鏍戙佷簲鍛冲瓙銆佷笁瑙掓呫佸ぇ绾㈣姳銆佺嫄灏炬ぐ瀛愩佽湗铔涘叞銆佽栫弽妞板瓙銆侀緹鑳岀广侀腑鎺屾湪銆侀潪娲茶寜鑾夈佹捣鑺嬨佺豢闇哥帇銆佸箍涓滀竾骞撮潚銆佽嵎鍏伴搧銆佺櫧鎺屻佺豢钀濆悐鍏般佹槬鑺嬨侀摱鐨囧悗銆佸忓▉澶锋ぐ瀛愩佸瘜璐垫ぐ瀛愩侀緳琛鏍戙佹煶鍙舵曘侀厭鐡跺叞銆佸浗鐜嬫ぐ瀛愩侀潰鍖呮爲銆佽佹澘鏍戙佷竴鍙跺叞銆佸ぉ闂ㄥ啲绛夌害璁50澶氱嶏紝鍏朵腑寰堝氭嶇墿鍏锋湁鎮犱箙鐨勭敓闀垮巻鍙层佽屼笖鍏峰囧緢寮虹殑瑙傝祻鎬у拰寰堝ぇ鐨勮嵂鐢ㄤ环鍊硷紝骞跺叿鏈夊緢濂界殑鍑鍖栫┖姘斾綔鐢ㄣ
『陆』 清朝的铁帽子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清朝的宗室爵位总体上参照了明制,但又掺杂了一些具有满洲特色的东西,从而形成了一套与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都尽相同的宗室爵位等级制度,具有其鲜明的特点。
(非专业人员,文中内容或有谬误,望多多包涵,敬请指正,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