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帝皇冠
『贰』 道教祖师爷玄天上帝戴什么样式帽子合适,请赐教
真武祖师的典型形象是散发在外,话说有什么必要要冠帽呢?但也不是没有,但那只是在真武大帝在受玉皇敕封时的相。可戴通天冠或冕旒(但不可是十二冕旒,十二冕旒为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格制。天子之冕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真武大帝本中天北极紫微大帝下北极四圣之一。
『叁』 玉帝的帽子是怎么描述的
玉皇大帝头戴十二行珠冠冕旒。
冕冠的旒数按典礼轻重和服用者的身份而有区别,按典礼轻重来分,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衮冕用12旒;天子享先公服冕用9旒,每旒贯玉9颗;天子祀四望山川服毳冕用7旒,每旒贯玉7颗;天子祭社稷五祀服希冕,用5旒,每旒贯玉5颗;天子祭群小服玄冕,用3旒,每旒贯玉3颗。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衮冕用12旒,每旒贯玉12颗。公之服只能低于天子的衮冕用9旒,每旒贯玉9颗;侯伯只能服冕,用7旒,每旒贯玉7颗;子男只能服毳冕,用5旒,每旒贯玉5颗;卿、大夫服玄冕,按官位高低玄冕又有6旒、4旒、2旒的区别,三公以下只用前旒,没有后旒。凡是地位高的人可以穿低于规定的礼服,而地位低的人不允许越位穿高于规定的礼服,否则要受到惩罚。天子为十二旒,周之诸侯王公之旒有九、七、五之分。
『肆』 宋朝常见的长翅帽,长翅有什么作用皇帝和士大夫都佩戴
古代人对于帽子特别重视,甚至在一段时期曾以帽子区分层次,皇帝所佩戴的帽子和官员是不同的。
但在宋朝,却出现了一种极其罕见的帽子——长翅帽,官方名称是幞(fu二声)头,这种帽子不管是大臣还是皇帝,都需要佩戴,而且还是在正规场合佩戴。
在古代皇权统治下,出现这种情况,是很值得深究的。
对于后代人来说,对于朝堂的理解基本都处于影视作品,再深一些的就是一些浅层次的史书,对于古代真正的朝堂并不是很了解,而基于这些认知,我们大多数人都以为,朝堂就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场合,官员们战战兢兢地汇报工作。
其实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古代朝堂和菜市场差不多,非常混乱,官员们交头接耳是非常常见的事情,甚至朝堂之上还打死过人。
公元1449年,明英宗御驾亲征,结果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明军损失惨重,明英宗也被瓦剌给生擒了,而作为怂恿明英宗御驾亲征的太监王振等人自然难逃罪责。
王振自知没有生路,早早自杀,但这件事并没有结束。明代宗继位后,大臣们要求清算王振的党羽。
明代宗想要息事宁人,结果大臣们不同意,锦衣卫指挥使马顺是王振提拔上来的官员,在朝堂之上生生被一群文官打死,这也造成了 历史 上唯一的一次朝堂打死人的事件。
这次事件发生在明朝,而明朝是一个经历了宋朝理学统治过的时代,就是这样的一个时代都发生了这样的事件,更别说刚刚经历了五代十国的宋朝时期了。
五代十国作为唐朝之后的乱世,国家更替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军拥兵自重,建立政权,这样的时代,皇帝和大臣之间的权力平衡相当脆弱。
朝堂如果大臣强势,发生争斗是很正常的事情,哪怕大臣不强势,朝堂上依旧会争吵不休,而皇帝不可能在朝堂上杀发言的官员,唐朝时期的魏征就是一个例子,将李世民气个半死,但李世民却不能杀他。
中国真正将皇权提高到巅峰是明朝完成的,明朝朱元璋特别重视官员的监察工作,可就算如此,朱元璋也依旧不敢在朝堂之上乱杀人。
明朝皇权如此集中尚且如此,更别说是宋朝时期了。宋朝时期,赵匡胤早就规定,不能随意杀害朝堂之上发言的言官,基于这种情况,所以朝堂一直都是吵吵嚷嚷的,说是菜市场绝对不为过。
其实统治者怕的不是官员不发言,而是官员交头接耳,发言就意味着一件事还有解决的办法,如果不发言,那几乎就是判了死刑,没有多少解决办法了。
比如古代常见的缺粮问题,如果遇上天灾,又遇到外族入侵,那朝堂之上发言的寥寥无几,最后或许只有皇帝的几个亲信发言。
所以对于皇帝来说,发言是好事,但如果在朝堂之上交头接耳,就是大事,这就意味着有人拉帮结派,宋朝时期,为了不让官员交头接耳,长翅帽就出现了。
长翅帽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两根长翅,这个长翅不是戏剧表演的时候的那种长翅,戏剧表演的长翅是被缩短了的,宋朝长翅帽的长翅是非常长的,而官员与官员之间的距离就是长翅的距离。
这样的距离,让想要讨论的人必须要提高声音,不然对方听不到,而一旦提高声音,那整个朝堂都知道了,而且,因为长翅帽过于明显,不管是转身还是转头,皇帝在上面都可以清楚地看到。
但这只是其一,长翅帽的长翅偏长,动作幅度过大就会导致长翅大幅度摇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崇尚端正的国家来说,长翅的大幅度摇摆是绝对难以接受的。
而且宋朝是理学昌盛的一个朝代,对这种不雅的行为更是难以接受,所以长翅帽也有着端正官员行为的作用。
长翅帽的发明据说和赵匡胤有关,赵匡胤是宋朝的建立者,他建立宋朝之后,曾进行过杯酒释兵权,是政治手段非常厉害的一位君主。
另一方面,赵匡胤是从五代十国过来的君主,经历过唐朝之后的军阀割据,而且是由将军起家,他杯酒释兵权是害怕有人和他一样,将军起家。
但他忌惮的绝对不仅是将军,还有朝臣,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朝臣交头接耳讨论朝政,这样的局面赵匡胤怎么可能忍受。
虽然没有具体的史书证明,但根据宋朝 历史 ,赵匡胤发明长翅帽的可能性非常大,除了赵匡胤,就是赵光义,赵光义是宋朝第二位皇帝,而且他的皇位得来的问题很大。
赵匡胤莫名身死,他就继承了赵匡胤的皇位,继承皇位之后,他自然害怕朝臣议论自己的皇位,所以也可能是长翅帽的发明者。
不过综合来看,赵匡胤发明长翅帽更为可信一些,因为没有那位朝臣大庭广众之下讨论皇位的接替,反倒是赵匡胤,在经历了五代十国之后,更害怕朝臣勾结,所以发明了长翅帽。
其实长翅帽并不适合官场办公,很多影视剧里将长翅帽放在很多地方使用,其实这是不正确的,长翅帽一直都只在重要场合使用,比如大型的庆典,以及上朝之类的。
一般办公的时候并不会用到长翅帽,因为戴上长翅帽就意味着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仪态,稍不注意就会导致长翅摇摆。
其次,长翅过长,不管是伏案办公还是行走,都不方便,所以长翅帽的使用,并不是很普遍,只存在于重要场合。
三、 皇帝和官员一样戴长翅帽
流传下来的皇帝的画像,秦汉时期皇帝佩戴轩冕,这种帽子可以挡住朝臣们的视线,让朝臣看不清皇帝的面部表情,轩冕也融入了我国的神话体系,玉皇大帝就是佩戴轩冕的。
轩冕除了有阻挡的作用外,还具有区分的作用,除了皇帝,任何人都不能佩戴轩冕。
而到了宋朝,宋朝的皇帝画像基本都是戴着长翅帽,如果不是一身黄衣,恐怕皇帝和朝臣没有什么区别,为何宋朝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之前提到过,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曾下令不得杀害言官, 历史 上著名文豪苏轼因为乌台诗案下狱之后,除了王安石等人的营救,也和这条命令有关,宋朝统治者非常重视文官,皇帝几乎就是和士大夫一起在治理天下。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解决了武将的武装,而对于文人,他是既防着,又重用着,为了和文人拉近距离,因此他也开始和朝臣一样,佩戴长翅帽。
皇帝佩戴长翅帽,虽然拉近了和朝臣的距离,但也埋下了隐患,因为长翅帽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仪态,朝臣佩戴可以让皇帝看清楚官员有没有失仪,而皇帝佩戴,也让官员们可以看到皇帝有没有失仪。
这种情况导致宋朝中后期的皇帝都十分注重自己的仪态,流于形式化,重文轻武,加上皇帝一直被严格要求,这是宋朝武力孱弱的重要原因。
长翅帽存在本身就是一个政治物品,它一方面成为了皇帝控制朝臣的工具,另一方面也成为宋朝的枷锁,锁住了宋朝的君臣。
不能说长翅帽的出现没有积极作用,长翅帽也是君权高度集中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理学的催化剂之一。
但对于宋朝来说,长翅帽虽小,但久而久之,形式化的规矩,让宋朝整体守规守矩,没有改变风气的魄力,以至于武力从始至终都非常孱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