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子》是美国绘本作家简·布雷特的作品。这本书告诉我们,第一,要坦诚,为了面子说谎自己也很累。第二,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不能轻易听信他人的说法,也不能盲目模仿他人,否则就会像故事里的小动物一样闹出笑话。
丽萨把过冬的衣服晾在外面,一阵大风刮过,一只毛袜子被吹落在地。小刺猬发现了袜子,好奇地凑过去,结果袜子挂到刺上,怎么也弄不下来。鸡妈妈看到它问:“你头上是什么?”小刺猬爱面子,怕被嘲笑,就说这是自己的帽子。一只大鹅见小刺猬顶着一个条状东西很滑稽,哈哈大笑,小刺猬生气地说,这顶帽子可以遮风挡雨,很不错。
Ⅱ 帽子三部曲绘本适合几年级
帽子三部曲绘本适合一年级。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适合年龄3到6岁绘本简介,这本绘本,是帽子三部曲,这不是我的帽子,找回我的帽子和发现一顶帽子之后,畅销书作家macbaenett和jonkalssen一起完成的一本幽默又有讽刺意味的新绘本。
Ⅲ 每日绘本——《神奇的帽子商店》
这是由德国作家索尼娅·维墨尔所绘著的一本书。
故事主要围绕了小镇昌芹上突然出现的一间帽子商店展开,讲述了神奇的帽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改变。
故事的开头,一间小小的帽子商店出现在街上。人们都在讨论:这可太没有礼貌了,一声招呼都不打就出现在街上。可帽子商店的主人始终没有出来说些什么。
之后,开始有人走进这间商店,挑选适合自己的帽子。
胆小害羞的蒂姆出来后,头上戴的帽子简直太适合他了!胆小害羞的蒂姆从此自信了起来!
悲伤消极的萨莉出来后,也返拦变得不再悲伤。
越来越多的人们走进商店,让店主给自己挑选合适自己的帽子。
小镇上的人们变得越来越好,胆小的人变的不再胆小,悲伤的人不再悲伤,吝啬的人不再吝啬,骄傲的人不再吝啬。
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帽子,吃饭的时候戴,走路的时候戴,甚至就连睡觉的时候也戴。
突然有一天,小镇上来了一场大风,吹走了人们耐世毕的帽子,也吹走了神奇的帽子商店。
人们沮丧、遗憾、惋惜。害羞的蒂姆站出来告诉大家即使没有神奇的帽子,大家也会变得更好。
故事的结局很耐人寻味,细细想来,那个神奇的帽子就像是深藏于人们内心的自信一样,有些人,需要外物加持,但是外物给予的始终不会长久。
长久的,还是自己内心充满的力量呀。
Ⅳ 23期绘本讲师训练营7/21阅读原创_《米粒的帽子变变变》
21017万沙沙
米莉放学了!回家的路上,她经过一家卖帽子的商店。橱窗里有许多帽子,她最喜欢的插着彩色羽毛的帽子!米莉走进了帽子店。我可以看看那顶插着彩色羽毛的帽子吗?”她问站在柜台后面的店员。“没问题”店员很有礼貌地尊称她为“女士”,并且从橱窗里拿出那顶帽子。米莉试着戴上看了看,觉得这顶帽子很适合自己。可是米粒没有足够的钱来买到这顶帽子,她该怎么办呢?她就用想象力,感受自己有这顶帽子。
想象力与我们所处的环境和眼睛看到的东西有关。米粒经过花店,眼睛看到了鲜花,就会马上转到想象空间,开始发挥想象力,她就想到了美丽的花朵帽子。她走进花园,就想象出来喷泉帽。
本书用烂漫可爱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叫米莉的小女孩,拥有一顶可以神奇变幻的帽子漂亮的孔雀、美丽的鲜花、汽车、轮船、房子…只要你想帽子就可以变成你想象的任何东西。书末作者鼓励孩子只要勇于想象什么事情都可变成现实
Ⅳ 一个有意思的绘本《卖帽子》
经常和孩子待在一起会发现,有时候当孩子做了一件在我们眼里不可思议的事情时候,我们会很抓狂很暴躁。如果孩子捣蛋一点,你抓狂暴躁的时候他正偷着乐呢。如果孩子文静一点,他会在别的小朋友做错事情时候和你一样的抓狂暴躁。
尤其是在孩子2岁到3岁期间,你的一言一行,他都看在眼里,模仿在心里。当孩子再大一点时,我们恍然如梦,咦?这娃脾气也遗传吗?
有一个绘本《卖帽子》讲了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在我看来,就像我们面对孩子一样。
很久以前,有一个卖帽子的人。他头上顶着灰的,蓝的,红的帽子。
有一次他在一棵大树下睡着了。
等他醒来,发现自己的帽子不见了,而在那棵树上,每根树枝上面都坐着一只猴子,每只猴子的头上,都戴着一顶灰色的、或棕色的、或蓝色的、或红色的帽子!
卖帽子的人很生气,他指着猴子吼。猴子呢?似乎不明就里,也学着他指。卖帽子的人更生气了,双手拿了起来。猴子呢?还是觉得好玩儿了,也学着他。卖帽子的人气得握住拳头,开始跺脚了。猴子呢?觉得他更好玩儿了,全部都学卖帽子的人跺脚……
最后,卖帽子的人暴怒了,把头上仅剩下的一顶帽子扔在了地上。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猴子们纷纷摘下自己头上的帽子扔了下来。
我看到的是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教育模式,进而明白需要以身作则控制好自己的行为方式。有人从故事里看到了和别人沟通的困惑,得到释然。有人从故事里看到了“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理解一些现象。有人看到了事情无对错,不过是站在不同立场……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道”是变化的是因人而异的。“非恒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你见到的事物和方法并不是前人见到的事物或方法,除了事物会变化这层意思外,还有每个人的经历和角度不一样,即使是同一时刻看到事物也会盲人摸象,只见到其中的一面。
你从故事里看到了什么?
Ⅵ 橡果阅读课堂读写绘—《米莉的帽子变变变》
周三的橡果阅读课堂,我们聆听学习完情绪主题、民间故事主题之后,这次由云朵老师的绘本故事想象力主题—《米莉的帽子变变变》。
绘本内容:
米莉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上了商店橱窗里的一顶漂亮帽子,可是她没有钱买。不过没关系!好心的店员郑重其事地配合米莉,他“卖”给米莉一顶神奇的帽子。米莉非常喜欢,把手放进钱包,拿出“所有的钱”交给店员。米莉戴上这顶帽子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米莉的帽子不停地变变变,一会儿变成蛋糕帽子,一会儿又变成鲜花帽子,甚至还变成了一顶会唱歌的帽子……这其中究竟有什么秘密呢?
这个美妙的儿童故事绘本,让孩子们摆脱束缚激发无穷的想象力,每一页米莉的帽子都有不同的变幻等待孩子们的发现。
这本书用烂漫可爱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叫米莉的小女孩,拥有一顶可以神奇变幻的帽子漂亮的孔雀、美丽的鲜花、汽车、轮船、房子…只要你想帽子就可以变成你想象的任何东西。
作者鼓励孩子只要勇于想象什么事情都可变成现实。读完这本书,让孩子们脑洞大开,打开了丰富想象力的那扇窗,把孩子们带入到自己美好的幻想中。
课堂上,孩子们听完云朵老师的讲解以后,没有过瘾,我又特意播放了讲解了一遍课件,孩子们仍然兴奋不已,看到画面上各种各样的帽子,情不自禁跑上讲台,争先恐后说自己看到的神奇帽子。
故事讲完了,为了加深孩子们对故事的印象,培养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进行了写绘小挑战,画出你心中的百变帽子!
张涵菲同学画出了糖葫芦帽子、蛋糕帽子、汉堡帽子、太阳帽子,都是超神奇!
冯怡雪画出来了花朵帽子。
张艺菲画出的是太阳帽子,边沿是黄黄的香蕉。
梁梓暄说,小女孩戴的是地球帽子,好丰富的想象力。
卢梦帝画出的是花朵帽子和苹果帽子。
尽管时间很短,孩子们还是用手中的笔,画出了心中想象出来的各种各样神奇的帽子,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有着美好的人生!
Ⅶ 跟着会飞的帽子环游世界吧
说环游世界稍微有点夸张啦,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的一件物品,比如戴的帽子会飞,它能飞去哪里,会看到什么样的世界?
想不到不要紧,有一位享誉世界的插画师给我们呈现出一个生动的案例。这就是德国家喻户晓的插画师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的无字绘本——《会飞的帽子》。
第一次翻开这本图画书的时候,只觉得好,却说不出具体哪里好。除了画面简单明媚鲜活,故事前后联系有趣这些形容词以外,我不知道怎么去介绍它。
陈晖在《图画书的讲读艺术》中说,“无字图画书的核心艺术构成和表现力均系于其有图而无字的特殊性质上,作者有意让读者通过读图自行发现与寻找故事的隐秘线索和细节,实现故事的拼接、还原、重建和再造。”
一遍遍翻看的时候,我一次次看到不同的东西,苏珊娜·贝尔纳独特的绘画风格飘忽在眼前,所以今天这篇文章我想说,自己在这本无字绘本中看到的,关于讲述故事、激发想象力和蕴藏哲理的看法。
一,无字绘本呈现出完整故事。
松居直在《幸福的种子》里给出了图画书故事应该具有的六个要件:时、地、人、事、为何、如何。前三者是故事的基础要素,后三者是故事的发展要素。
这本《会飞的帽子》虽然整篇没有一个字,但是一点儿不妨碍作者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就是绘画者非常了不起的地方,她能够用纯粹的画面呈现想表达的所有意思,巧妙细腻、环环相扣。
我们先看书本的第一张图片,大家看完能够和前文所说的图画书的第一部分要素“时、地、人”对应上吗?
我觉得可以,故事这样展开——秋天,或者深秋的一天,一阵大风吹来,把走在路上的小男孩的帽子吹跑了,他急急忙忙跳起来去抓,身边很多人都看到了……
有人会问,你怎么知道是秋天,甚至深秋的一天,为什么是风把帽子吹起来的,不是路过的汽车带起的空气冲击力吹的,或者小男孩故意扔起来玩的呢?
嗯,这个反问非常好,有的事情我们可以从这幅图中分析出来,而有的事情,比如时间点,就要和后面的图画结合起来看了。
接着来看第二张图。
也非常简单对吗?但是故事仍然顺利的讲下去了,故事的第二部分要素表现出来了——小男孩跟着被风吹走的帽子跑啊跑,跑到了一座桥上,风雪太大了,可是他不敢停下来,朝着帽子飞去的方向大步大步地追着……
慢着,风雪?秋天的风吹来了大风雪?搞笑呢吗?
哈哈,你也许会觉得不可思议,但是这就是苏珊娜讲给我们的故事。接下来呢?请看第三张图片。
(请注意这幅图中左侧所有动物的视角点都落在右侧鸭子头上的帽子,而风景从左侧树枝上的雪,慢慢过渡到右侧发芽的树枝)
你发现没?我所说的天气,是根据每一张图片的天空背景和静物风景推断出来的。
还有,每一张图片都定格了下一张图片的主角人物和视角点,图一的主角是小男孩,视角点是帽子;图二的主角是帽子,视角点也是帽子;而图三的主角就是图二画面中的那只鸭子,视角点仍然是帽子,以此类推。
郝广才在《好绘本如何好》里说,“ 读者的眼睛需要被引导,就像上菜有顺序,才能使菜色彼此协调,互相衬托。 ”同时还说,“ 画面与画面的连贯,必须要布置某些线索,让读者可以循线进入故事。 ”
苏珊娜的绘画严格地遵循着这些技巧,用鲜艳的图画和运动着的人物形象引导着读者不停地往下翻页,使之能无意识却自主地推动着故事的发展。
二,细腻的表现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如果让你讲述一个帽子被吹走的故事,你会怎么讲呢?那让你画出来,你又会怎么画呢?这是我看完书自问的问题,也是我非常喜欢这本书、非常敬佩作者的地方。
我买过苏珊娜三本绘本,发现她的绘画风格非常鲜明,主角都是小孩子或者小动物,善用动态的图画表现人物和故事发展,细节处描绘得非常细腻。比如这本书的小男孩和小鸭子、小狗,他们的奔跑和抬头动作。人物的朝向引导着读者的眼睛,更引导着故事的发展。
除此之外,每一张图中的静物风景都是一幅丰富的画面。作者没有用一模一样的背景做底版,而是把四季的轮回画在整个故事中,季节和故事的发展相互呼应,也是一种动态的表现。
(这幅图呈现的季节就是秋天,果实成熟的时候。请注意画面上方金色的大树,右侧结满果实的树丛)
此处我剧透一下,大家看第一张图片,全打开的绘本封面时,能看到左侧是一只朝向右侧的兔子,它就是故事的最后一个人物。它为何看向右侧,因为故事从右侧开始,它为何能出现在封底,因为兔子是故事的结尾。
关于想象力,如果没有它,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简单的说,风把小男孩的帽子吹走了,吹到了鸭子头上,又被小狗叼走了……这是图画呈现给我们的东西,但是请仔细想一想,风是怎么把帽子吹到正好卡在鸭子头上的?小狗又是怎么拿走帽子的?
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我们发挥一下想象力,把故事讲得更丰满一些,比如风把帽子吹到了河里,男孩实在拿不到,只能失望的离开,而河里的鸭子觉得好玩,钻到水下把帽子顶起来,却怎么却拿不下来了;小狗在草丛中玩耍,远远看见鸭子顶着一个帽子,觉得有趣就跑过去抢,鸭子和小狗之间因为争夺帽子还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呢!
上面我说的内容,全部是画面中没有的东西,是每个人都可以发挥想象添加进故事的东西。作者非常清楚,她想如何引导故事,而又怎样留白,给读者巨大的空间去想象。
我们看惯了图文结合的绘本,不仔细看真的发现不了作者在这本书中埋下的惊喜和引线。这不单单一个帽子会飞的故事,还是帽子遇到的不同的动物、不同的人在一年四季中的生活故事,不是一个故事,而是很多很多个故事的合集。
是细腻的图画把这些呈现出来,却是丰富的想象把它们连接起来。
三,故事就是生活,生活也是故事。
我们教孩子造句的时候,经常会用到“因为……所以……”这样的关联词,这也是《会飞的帽子》的主题词。
因为帽子被风吹走了,所以小男孩去追;因为鸭子很喜欢帽子,走到哪里戴到那里,所以被小狗抢走了以后会很着急;因为小狗把帽子交给了即将进入动物园的主人,所以帽子才被动物园的猴子拿走……呃,不好意思,又剧透了,哈哈。
这些看似没有联系的事情,恰恰巧妙地联系起来了,可能就是生活最奇妙的地方吧。
生活中,我们因为只能看到事情的一面,所以有时候会郁郁寡欢牵肠挂肚,如果遇到所有事都能反过来想一想、多角度想一想,或许就能找到不同的思路,有更开放的心态。
故事中的帽子走过了四季,遇到了很多小伙伴,经过了很多地方,最后很巧合地遇到了主人,一场旅行结束,结局很完美。
小男孩失去帽子的时候,可能会伤心、失望,他的心情也许像书中的四季一样酸甜苦辣的翻腾着,但是无数个转折和巧妙之后,心爱的帽子又回到了自己身边。在他不知道的地方,生活之手时刻没忘记指引帽子的回家之路。
这是一段首尾呼应、环环相扣的完美旅行,又何尝不是生活对人的馈赠。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告诉孩子,失去的东西也有它自己的奇妙旅程,或者没法安慰他耐心等待奇迹的发生和重逢的美好,不妨引入这本书,带他看一看我们眼见的生活之外的事物。
把单调的生活过成一种期待,把单独的日子过成一段因缘。
我最后来总结一下苏珊娜·贝尔纳的这本《会飞的帽子》的优点。
1,故事完整,情节有趣,色彩鲜明,人物鲜活,容易吸引孩子的眼球。
2,笔锋细腻,想象力丰富,转折和留白相互呼应,有利于训练孩子的辨别力、想象力和表达力。
3,环环相扣,寓意深刻,能够潜移默化地讲述人生哲理,有益于孩子的价值观塑造。
每本好书都是一个世界,都值得大人和孩子去看、去探险、去感受、去发现书本和生活的联系,体会其中的美和韵味。
会飞的不止帽子,还有很多很多东西,看完这本书,请踏上自己的飞翔旅程吧!
Ⅷ 绘本精读《这不是我的帽子》
《这不是我的帽子》是2013年10月1日明天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 乔恩·克拉森 。
这本书在和孩子看了几遍后,尤其是对于姐姐和妹妹他们不同的反应,让我有更多的认知去仔细品读这本书,作者从一开始就在引导我们进行道德观念的讨论和教育,只不过他运用了一种反常规的叙述手法,将小鱼的偷窃行为原原本本地展现在孩子们眼前,让他们看到小鱼所有的思绪和行动,最后又以开放的结局让他们自己去观察、思考、理解、判断。作者的“说理”是不露痕迹的,却比强硬的说教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整本绘本带有黑色幽默风格的图画书,采用了大片黑色作底,一条小鱼戴着一顶圆圆的蓝色帽子游进读者的视野,并自言自语着!太有代入感了。让我想到了这是一个关于侥幸心理如何被打破的故事,怀着如此的侥幸心理,小鱼即使知道偷帽子不对,知道帽子不属于他,他还是戴着帽子急急忙忙的逃走了!小鱼一边逃,一边得意洋洋、喋喋不休、自我辩解、自我安慰,大鱼则气定神闲、一路“缉凶”,两者之间所形成的强烈反差实在是太逗乐了。
在小螃蟹出现的那几页上,真的可以延伸出来好几个小故事。作者没有写小鱼怎么跟小螃蟹说的,你知道小鱼怎么说服的小螃蟹吗?1.威胁:你要是告诉别人我就找人来打你一顿,以威胁相逼,小螃蟹妥协了。告诉孩子如果你被人威胁了会怎么做啊?2.贿赂讨好:如果你不告诉别人的话,我就给你虾米吃,小螃蟹可能在利益面前就同意了。然后告诉孩子如果陌生人讨好你,你怎么做呢?3.不管怎样,小螃蟹好像答应了小鱼不告诉别人,但是事实上,小螃蟹会保守秘密吗?然后告诉孩子保守秘密是一个什么样的事情,什么情况下可以保守,什么情况下可以不用去保守。
当年幼的孩子对“偷”没有一个明晰的概念时,生活中我们也不能用偷来界定孩子的行为。 可以借由这本书和孩子探讨一下,物品所有权的问题,关于能否对别人的东西不告而取,关于能否以自己比别人更适合这东西而占为己有。帽子对于大鱼来说是宝贝,大鱼一定要拿回是没错的。小鱼心想我知道偷帽子不对,它不属于我,但就是想留着它。而且大鱼戴也太小了,我戴正合适。你再喜欢,也不能偷别人的东西,你可以自己去买,也可以自己去织,总之不能偷别人的。
绘本中小鱼的内心独白,就像一个顽皮的小孩闯祸了自我安慰,以为谁都不会发现的,得意洋洋。可是这些小伎俩大人一下子就看穿了。
有时孩子就是那条小鱼,每天都按捺不住的心地发痒,内心里藏着一个捣蛋鬼。以后孩子犯了错误后,我们遇到这类事情一定要讲求一种方法和方式,像作者幽默地处理丢失帽子手段真的很值得我们借鉴和运用,孩子是很敏感的,这样的幽默方式他们一定能get到。
绘本最后这三页,只有图,没有文字。这种留白的表现方式有如无字书会更加吊起读者的想象力。在水草中,小鱼会被大鱼吃了吗?还是会出现其他的结局?可以自己编几个故事的结局和孩子讨论。比如:1.大鱼找到小鱼,小鱼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跟大鱼说了一声对不起,大鱼就戴上帽子走了,小鱼也回家了。没有冲突和平解决皆大欢喜的解读。2.小鱼被大鱼追上,知道自己逃脱不掉,心有不甘地把帽子还给大鱼了。3.大鱼用水草编了一顶更好看的帽子,换回了帽子,比大鱼吃掉小鱼拿回帽子要好。4.大鱼真的吃掉了小鱼,不仅找回了帽子,还饱餐了一顿,给孩子科普食物链的知识。5.小鱼还活着,但它一定要受到惩罚,因为这样会让小鱼得到教训,可以让他知错就改,也提醒以后不要这样做。让孩子明白惩罚的含义。有时孩子还有更多奇妙的结局,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想象。读完绘本还可以拿起画笔和孩子一起画一个属于自己的结局。
宥宥刚刚两岁,我发现在姐姐两岁的时候,有着同样的现象,就是别人无法读出他们心里想的事情,也就是说,我的内心是个没人能看到的黑暗花园,我可以想任何事情,只要不对别人说,他们就不会知道!对于没有隐私、没有秘密的儿童来说,“拥有秘密”无异于一种超能力。就像很多人获得超能力以后会滥用,有些儿童也会滥用“说谎”这个能力。有时候不为什么东西,只是为了吸引别人注意,或者从大人那里看到有趣的反应,就编个谎。有时我直接说出他们的行为是不对的,他们会捂起耳朵不想听我说话,现在看了很多优秀绘本了后,(当然也有育儿书)我们应该不以‘教化’强行小孩向正面价值观看齐,而是在寓教于乐中,潜移默化征服他们的心,使他们自发性的体悟个中道理。这点对于我们家长非常难,但是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来从绘本中解读人生感悟岂不是更好呢!
读完这本绘本,我还和孩子读了一本《我要把我的帽子找回来》,(彭懿老师翻译的,我是彭懿老师的粉丝,很喜欢他的书。)我把两本书拿回来对比着读一下,《这不是我的帽子》无论人物设置、用色还是语言都更为简洁,有点黑色幽默。《我要把我的帽子找回来》是个充满戏剧性的“偷帽子”的故事,作者让丢了帽子的熊和偷帽子的兔子四目相对,然而当面对质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作者也并未言明。乔恩 克拉森喜欢提供开放性的结局,任凭读者去猜测和玩味,这也是我喜欢乔恩 克拉的绘本的地方。之前喜欢是因为有意思,但具体说不上来很明确的原因,现在上了老师的课,感觉豁然开朗,思路清晰,自己的阅读面也广了许多。
有空了再去看一看《这不是我的帽子》英文原版绘本《this is not my 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