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一个舞蹈是两个女生还是一男一女跳的 穿西装 戴礼帽那种 很帅的 是什么舞啊
穿西装还戴帽子 那肯定是POPPIN机械舞了 和我的爱好一样 我也是跳POPPIN的
❷ 舞出我人生2电影13分钟33秒那个穿黑衣带帽子那个男的跳的机器舞的歌曲名字是什么
Track listing
官方发布的原声音乐:
1. "Low" Flo Rida featuring T-Pain 3:50(影片后部分”地下街舞秀“开始时及影片结束后第一首音乐)
2. "Shake Your Pom Pom" Missy Elliott 4:00 (女主角Andie和她团队练舞时及影片结束后他们“自娱自乐”时的音乐)
3. "Killa" Cherish featuring Yung Joc 3:50 (女主角在舞台上面试跳舞时的音乐)
4. "Hypnotized" Plies featuring Akon 3:08 (女主角面试失败后跟她朋友在一起时的音乐)
5. "Is It You" Cassie 3:57 (影片结束后字幕滚动时的倒数第二首歌)
6. "Can't Help But Wait (Remix)" Trey Songz featuring Plies 3:24
7. "Church" T-Pain 4:00 (女主角与第一部中的男主角比舞时的音乐)
8. "Ching-a-Ling" Missy Elliott 3:38 (女主角的团队第一次在“地下街舞俱乐部”,“敌对”团队跳舞“炫耀”时的音乐)
9. "Push" Enrique Iglesias 3:28
10. "369" Cupid featuring BoB 3:31 (男主角向女主角一一介绍组成团队的成员时的背景音乐)
11. "Impossible" Bayje 4:08 (影片结束后字幕滚动时的最后一首歌)
12. "Lives in Da Club" Sophia Fresh featuring Jay Lyriq 3:28
13. "Girl You Know (Remix)" Scarface featuring Trey Songz 4:15(男主角送女主角回她朋友那,及女主角跟她的朋友第一次出现分歧时的背景音乐)
14. "Say Cheese" KC 4:05
15. "Let It Go" Brit & Alex 3:21
16. "Ain't No Stressin" Montana Tucker, Sikora and Denial 4:19
影片中出现的音乐:
1 "Get Down" -Busta Rhymes (影片中开始不久一群街舞爱好者在地铁火车上捣蛋跳舞时的音乐)
2 "Midnight" -Pitbull ft. Casely (第一次女主角出现在“地下街舞俱乐部”时的音乐)
3 "The Way I Are" -Timbaland featuring Keri Hilson and DOE (Moose在学校里石阶上跳舞时的音乐)
4 "We All Want the Same Thing" -Kevin Michael (女主角第一次在学校里及端着食物时的背景音乐)
5 "Whenever There Is You" -Koop
6 "The Clapping Song (Clap Pat Clap Slap)" -Shirley Ellis
7 "Bring Me Flowers" -Hope Shorter
8 "Lights Off" -Trick Daddy
9 "Bounce" -Timbaland featuring Missy Elliott, Dr. Dre and Justin Timberlake (女主角的团队第二次集体训练时及最后“雨中舞”的音乐之一)
10 "Independent" -Webbie featuring Lil Phat and Lil Boosie (女主角的团队在“地下街舞俱乐部”第一次集体跳舞“出丑”时的音乐(但个人认为他们组成才不久跳成这样也
不是很差,如果跳得再统一点,再协调点也是挺好看的,看来实力都保留到了最后了))
11 "No Te Veo (Remix)" -Casa de Leones (家庭派对时的音乐之一)
12 "Everything I Can't Have" -Robin Thicke (家庭派对时的音乐之一)
13 "The Humpty Dance" -Digital Underground (“敌对”的团队成员在看视频里女主角的团队跳舞戏弄他们时的音乐)
14 "Haterz Everywhere" -BoB and Wes Fif
15 "Mmm..." -Laura Izibor (学校练舞室遭”报复“后,女主角团队他们心情低落时的背景音乐)
16 "The Diary of Jane" -Breaking Benjamin
17 "Money in the Bank" -Swizz Beatz (“雨中舞”音乐之一)
18 "I'm a G" -Yung Joc (”地下街舞秀“中穿红衣戴白面罩的团队跳舞时的音乐)
19 "The Potion" -Ludacris (”地下街舞秀“中”敌对“团队跳舞的音乐
20 "Killin' in the Name of" -Rage Against the Machine
21 "Show Me" -Tania featuring Yung Craze
22 "Let's Go"-Kwame B. Holland
23 "Work It" -Pretty Ricky
24 "Slide N Crank" -Kwame B. Holland
❸ 求三个穿短袖戴帽子的外国人在雪地里跳机械舞的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M2NDY5NjAw.html
这个吗?这个是La的,不知道对不对
❹ 一群人开舞会每人头上都戴着一顶帽子帽子只有黑白两种黑的至少有一顶每个人都能看到其它人帽子的颜色。
1、第一次时,若有人没看到黑帽子,就知道是自己了,就会自打耳光;但是没有人打自己耳光,说明每个人都看到黑帽子了。因此,可以推断至少有两顶黑帽子。
2、第二次时,若有人看到只有一个黑帽子,就知道是他和自己两个人戴了黑帽子,就会自打耳光;但是没有人打自己耳光,说明每个人都看到两顶黑帽子了。因此,可以推断至少有三顶黑帽子。
3、第三次时,自然是三个人都只看到了两顶,因此判断自己头上戴的必定是黑帽子。因此,到了关灯时就自打耳光了。
其实以次类推,到了第几次动手,就可以知道有几个戴了黑帽子。
❺ 求1机械舞视频
那个人叫 salah ,法国人!
是法国最好的popper,也就是机械舞者之一
他很擅长用那些道具来表演自己的舞蹈
你可以在在好多视频网站上搜索它尺尺带
很多用道具的,帽子,纸巾,鞋子,乒乓球等
所以单指要找哪一个困烂有点模陵芦糊了。
希望你能找到更多他的视频
❻ 有个欧美歌手喜欢带个帽子唱歌,他是谁啊
John Mayer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0NDYyNjg4.html
❼ 带红帽子穿蓝衣服的跳机械舞的组合
说的不够细 但是说到机械舞团体,下面两个天团应该有你要的答案,你说的应该是第二个
1, remotekontrol(遥控器组合)机械舞团的成员
2,美国JABBAWOCKEEZ街舞天团
❽ 穿西装带帽子跳的舞叫什么舞
肯定是杰克逊的经典名曲Billie Jean,跳的就是太空步了,其中也有机械舞,给你个地址看看,肯定是这个,没错的。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E0MTE5ODg=.html
❾ 请问穿西装,带帽子,拿拐杖的是什么舞谢谢
应该是:舞台式爵士舞 Theatrical Jazz Dance
舞台式爵士舞 Theatrical Jazz Dance
高帽和手仗是初期舞台式爵士舞常用的道具,但舞台式爵士舞也不只局限於这样。舞台式爵士舞有一种炫耀的风格,随著切分的爵士音乐伴奏显出摇摆的特质。 舞台式爵士舞紧随百老汇的歌舞剧之演变。 从1920年代的灿耀目的轻松娱乐发展至1940、1950年代小心经营和结构紧密的歌舞话剧。 在1920、1930年代时,爵士舞和踢躂舞往往只是歌剧剧情以外的一些小插曲。
1920年代的「舞蹈总监」(“dance directors”)很多对舞蹈一窍不通,他们只懂挑选面孔甜美的女子做表演者;但到了1930年代中期,「编舞者」 (“choreographers”)开始取缔这些「舞蹈总监」。 佐治.白兰治(George Balanchine)是首位在百老汇用「编舞者」这名称的人;他也是纽约城市芭蕾舞团的创办人和编舞者。 芭蕾舞是首种对百老汇有重要影响的艺术舞种,它的成功鼓励了后期认真地利用爵士舞元素来作舞蹈编排的尝试。 白兰治的经典作包括1936年,与踢躂舞舞者香比.夏巴(Herbie Harper)编成的「第十街的屠杀」(“Slaughter on Tenth Avenue”)。
自1930年代中,百老汇已不再是随便凑成的爵士舞、踢躂舞和女子歌舞团(chorus line)的欢娱节目那麼简单,而是要求用正式受过舞蹈技巧训练的舞者。这种新的舞台式爵士舞之兴盛,可归功於四位杰出的舞者/编舞者:积.高尔(Jack Cole)、谢龙.罗宾士(Jerome Robbins)、麦.马图(Matt Mattox)和宝.科司(Bob Fosse)。
积.高尔(Jack Cole, 1911 - 1974)被誉为「美国爵士舞之父」 (Father of American Jazz Dance),是舞台式爵士舞发展的重要人物。 高尔是现代舞出身,后来才决定向商业舞蹈事业发展。 他是一个自律性很强的舞者,而且对他的舞蹈员之要求也十分苛刻;常有打骂的情况。 他在1942年把混合了东印第安舞蹈及美国哈林社交舞的动作,以爵士乐的摇摆节奏首次显现於观众目前(高尔称之为「城市的土风舞」,“Urban Folk Dance”)。 高尔於百老汇和电影的编舞作品多不胜数,例如:“Magdalena,” “A Funny Thing Happened On The Way To The Forum,” “Cover Girl,” “The Merry Widow,” “Gentlemen Prefer Blondes,” “There’s No Business Like Show Business,” “Les Girls” 等。 高尔更培育了好几位舞蹈影星,如米芝.姬罗(Mitzi Gaynor)、妮妲希华斯(Rita Hayworth)、云.慧顿(Gwen Verdon)等;并为女星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及珍.罗素(Jane Russell)等设计舞步。 就连舞蹈界名人占.基利(Gene Kelly)和麦.马图(Matt Mattox)也跳过高尔的作品。
谢龙.罗宾士(Jerome Robbins, 1918 - 1998)在美国纽约出生,父母亲为俄罗斯和犹太血统的移民。 他年轻时主攻芭蕾舞,另外也有研习现代舞和西班牙舞。 於1944年编创了音乐剧「锦城春色」(“On The Town”),并开始了他在百老汇当舞蹈总监的生涯。 於1951年在「国王与我」(“The King and I”)给世人留下印象深刻的舞码如两主角跳的 “Shall We Dance”。 及后於1956年为音乐剧「锦绣年华」(“Fiddler on the Roof”) 和1957年的「梦断城西」(“West Side Story”)编舞,后者更被视为舞蹈界和音乐剧电影的经典。 罗宾士毕生羸得多项殊荣,包括五个当努臣奖、五个东尼奖、两个奥斯卡金像奖和壹个艾美奖。 他的主要建树在於把芭蕾舞带进商业舞台,又把芭蕾舞和其他舞蹈溶汇,并透过音乐剧使其普及化。
麦.马图(Matt Mattox, 1921年出生)有很强的芭蕾舞底子。 在1948年马图得到积.高尔的赏识,聘请他参与百老汇制作“Magdalena”;这也开始了高尔和马图的七年合作关系,直接影响到马图由芭蕾舞转投向爵士舞(所以有说马图到了28岁才真正开始研习爵士舞)。 他在1946至1953年间活跃於荷李活,参与的著名电影作品包括:“Seven Brides for Seven Brothers”, “Gentlemen Prefer Blondes”, “The Bandwagon”。 马图除了为电影及音乐剧编舞外,更在1950与1960年代为电视节目编舞而声名大噪。 马图的舞蹈融合了芭蕾舞、现代舞、民族舞和踢踏舞;他的舞动节奏和步法很多也源自踢踏舞的训练。 他曾称自己的风格为“freestyle”, 因为他相信透过舞蹈表达情感和故事的时候需要极大的自由度。 马图在舞台式爵士舞的孕育期时,设计了一套帮助舞者训练爵士舞的技巧;而其中强调及贯彻融合爵士舞独有元素 – 身体部位独立动作和强劲有序的节奏感,奠定了他作为爵士舞大师的地位。 马图桃李满天下,除了在美国14年的教学及发展外,他更於英国和欧洲多国有深远的影响,而近年他则在法国定居。
宝.科司(Bob Fosse, 1927 - 1987)自13岁已开始四处巡回表演,15岁开始尝试编舞。 他首於1953年在两部电影中(“Give A Girl A Break”, “Kiss Me, Kate”)以舞蹈亮相。 自1954年开始为多部百老汇制作编舞,包括 “The Pajama Game”(1954)、“Damn Yankees” (1955)、Sweet Charity (1966)、Pippin’ (1972)及 “Chicago” (1975) 和1977年的“Dancin’”。科司建立了一套容易让人识别的爵士舞风格,其中带点愤世嫉俗和有著嘲讽的性别强调。 圆边帽、鱼网丝袜、手仗和椅子是他的舞蹈标记。 他的舞蹈动作强调身体部位独立活动,也酷爱以手(势)来舞动(他称之为「手的芭蕾」, “Hand Ballet”),动作微细而讲究。 1972年的电影“舞厅”(“Cabaret”)正是科司风格的表表者。 (有说科司深受麦.马图的舞蹈风格影响;他俩对身体部位独立动作同样讲究。) 科司的私生活颇糜烂;1979年他的电影作品「浮生若梦」(“All That Jazz”),部份是根据他的一生而编写。 科司的遗孀(Gwen Verdon)及他的密友(Ann Reinking)合作制成音乐剧「科司」(“Fosse”, 1999)向这位舞蹈界奇才致敬。
其他的百老汇歌舞剧如米高.班尼(Michael Bennett)於1975年的「平步青云」(“A Chorus Line”)十分受欢迎,赢取了普立兹奖(“Pulitzer Prize”),更是百老汇持续长久的音乐剧之一。 「平步青云」褒扬百老汇舞者所需的舞蹈风格 – 强悍的爵士舞、踢躂舞、炫目花巧的芭蕾舞和表演的技巧和功架。 另外,1980年代出色的歌舞剧如「猫」(“Cats”, 1981)和「歌与舞」(“Song and Dance”, 1982)等也给舞台式爵士舞一些表现的机会。 到了21世纪以舞蹈为主的音乐剧似乎有个新趋向,两出成功的制作皆用上流行曲或录制的音乐。 在“Contact” (2000) Susan Stroman 创意地用上了多首录音的古典和流行曲,而著名编舞Twyla Tharp於“Movin’ Out” (2002) 则以流行音乐人Billy Joel的作品为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