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柔宇科技资金链断裂亏超30亿
柔宇科技资金链断裂亏超30亿
柔宇科技资金链断裂亏超30亿,连日来,柔宇科技被传“欠薪半年”,又爆出全员放假三个月的消息,彼时的明星项目柔宇科技身陷各种负面报道。柔宇科技资金链断裂亏超30亿。
曾经风头无两的柔宇科技乎凳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窘境。
除了外界已知的部分员工被迫“放假”,柔宇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供应商欠款仍未还完,大规模拖欠员工薪资;产线几乎停跑,无法支撑后续订单,甚至连基础的生产物料也不充足。
全柔性屏幕制造商柔宇科技曾是资本的宠儿,其宣称创新开发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是打破三星垄断的“国产之光”。从2012年成立到2020年,柔宇一共完成了13轮融资,总计98.5亿元。但在享受资本盛宴的同时,柔宇的产品却叫好不叫座,始终难以盈利,直至彻底陷入困局。
多位柔宇员工告诉界面新闻,关于柔宇之后的续血方案,管理层主要有三种说法:第一,等待政府资金或外部融资入注;第二,被其它屏厂收购;第三,自救转型,向华强北维修市场供应手机屏幕,或向手机厂商供应屏幕。如果这三条路都走不通,只剩最后一条破产清算。
对于上述消息,截至发稿,柔宇方面没有回应。
不过,就当前的资金困局,柔宇科技独立董事刘姝威也于4月13日通过个人公众号呼吁政府救助:“我建议,各级政府积极帮助柔宇科技解决资金此清短缺,引进战略投资者,以便开拓我国柔性技术的应用市场。”
资本到底会不会救柔宇?如果融资无门,柔宇还能靠什么续血?
多次冲击IPO失败,融资受阻
外部援助是柔宇目前最大的希望。据界面新闻了解,柔宇与深圳市政府的接洽从去年就已开始,但迟迟没有进展。
多名柔宇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深圳相关部门就陆续派人来柔宇做相关资产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产线、产能、技术路线、管理架构等等,并测试了柔性屏良率,尽调工作也接近完成。
“我们特地跑了产线,当时测出来的良率数据非常好,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证明我们这条技术路线是可行的。内部都觉得这笔融资有戏,毕竟尽调费用也不便宜。有消息说3月中旬钱会到位,但因为深圳疫情加一连串的事件影响,始终没有等到答复。”了解评估过程的员工任晓宇(化名)表示。另据刘姝威在公众号中披露, 此次考核投片良率达81.6%。
与此同时,柔宇也在寻求外部融资,但并不顺利。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今年春节前,柔宇已经出现大规模欠薪的情况,当时柔宇曾与外部股东就一笔总额约3亿元的融资进行谈判。但出于某种原因,柔宇并未成功拿到这笔投资。
此外,柔宇仍未放弃IPO的想法。柔宇员工张俐俐透露,在今年年初的高管会议上,曾有人提出等政府资金到位后,就在今年第三季度赴美上市。另一位员工也表示,公司一直传出要再度上市,也告知员工可以把被拖欠的薪资兑换成期权,但真正兑换的员工并不多,因为大家对公司上市的结果并不看好。
柔宇资金链趋紧其实早有迹象。2020年至今,柔宇曾至少三次寻求IPO,但都因各种原因碰壁。根据柔宇创始人刘自鸿在内部会议上的解释:第一次美国上市失败是受疫情影响,第二次冲击科创板失败则归咎于“蚂蚁事件”。去年,柔宇也曾尝试到纳斯达克上市,但该计划未能成功。
今年3月末,柔宇还进行了一次组织架构调整。一位员工分析称,这次调整可能是在为迎接融资做准备。
界面新闻获得的一份内部邮件截图显示,此次调整中,柔宇成立了集团执行管理委员会EMC(Excutive Management Committee),负责集团的综合运营和管理工作,向集团CEO汇报。2022年EMC委员有三位:刘自鸿、魏鹏和叶建海。据公开资料,刘自鸿是柔宇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魏鹏任柔宇科技首席探索官(CXO);叶建海则是柔宇科技副总经理。
从业务角度来看,新的组织架构与此前的差别并不大,仍然走To B(面向企业)、To C(面向消费者)两条路线,但将以前的各个事业部明确成了六家子公司,各子公司相对独立运营、自负盈亏,EMC的三位成员分管不同的子公司。邮件中并未明确指出由谁来担任CEO,有员工认为这是刘自鸿“放权”的表现。
但张俐俐指出,尽管这份架构调整中有放权迹象,但柔宇当岁扒旅前最核心的子公司——柔宇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负责柔性屏显示的技术开发、生产和销售)仍然属刘自鸿分管。
“业务角度变化不大,放权也不彻底,所以内部认为这次调整更像是与资本的博弈。”张俐俐分析称。
另据界面新闻了解,柔宇财务层面曾对外放出消息称,柔宇还有一笔数亿元的政府退税尚未到账,具体到账时间可能在今年6-7月。任晓宇猜测,在等待融资的时间里,这笔钱可能会成为柔宇发工资和后续业务启动的资金来源。
艰难自救
在真正获得外部救助之前,柔宇早已开始尝试自我造血。
柔宇在近期公布了两笔大额订单。一笔来自深圳中智卫安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智卫安”),它将向柔宇科技批量采购柔性显示屏、柔性传感器及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用于公司全线商用机器人产品,自2022年起连续3年采购金额累计约30亿元。
价值30亿元的订单,对当前的柔宇毫无疑问是一个好消息。但有了解交易的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这笔订单目前仍然停留在框架协议层面,内部并没有实质性推进。而目前仅融资到B轮的中智卫安是否有能力支付30亿元的采购金额,同样也是未知数。
另一笔大额订单发生在2021年11月,这是一笔总计6亿元人民币的订单合同。根据协议,从2022年开始,柔宇科技将向客户陆续提供柔性屏OLED显示模组,两年内完成全部订单交付。
柔宇并未公布具体的客户名称,但上述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这笔订单的合作对象正是华强北企业,柔宇将向华强北维修市场供应手机屏幕。该人士称,此订单在实质性推进过程中,不过由于交付还未完成,资金也并未完全到位。
任晓宇对界面新闻解释说,华强北的市场很大。以维修业务为例,很多换屏业务都需要屏幕供应,这是柔宇今后考虑的一个方向。
另外,“还是有手机公司愿意为柔宇的屏幕买单。”此前海外奢侈手机公司VERTU曾与柔宇有合作,不过合作暂无更新进展。
多名接受采访的柔宇员工表示,柔宇有柔性屏技术、产线和一定量产能力,这是目前柔宇最宝贵的资产,也是后续转型做屏厂的基础。
柔宇一直采用To C和To B并行的商业模式,但C端业务并不被人看好。根据多位柔宇员工的说法,柔宇手机等终端产品的销量并不如人意,但投入却相当高。因此,内部一直有砍掉C端、全面转型To B的想法,但始终未得以实施。
目前的问题是,即便柔宇拿到了一些B端订单,向前推进也存在困难。一方面,柔宇生产线几近停跑,物料紧张;另一方面,欠薪导致人才流失严重,许多员工都已启动仲裁程序,并开始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据界面新闻了解,公司高管曾主动约谈部分核心员工鼓励留岗,还向部分员工发放了留岗补贴。这些留岗补贴并非现金,而是期权。一位拿到留岗补贴的员工告诉界面新闻,每个人拿到的多少不一,但按照当时4元/股的股价计算,其拿到的期权价值在几十万元左右。
不过,除非柔宇能够成功上市,否则这些期权对员工而言无异于废纸。
4月13日上午,知名学者刘姝威在朋友圈发文《拯救柔宇》,呼吁各方向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柔宇科技”)伸出援助之手。
刘姝威在文章中提到了柔宇科技亟待解决的困难,由于柔性屏产线2018年投产,部分应用创新技术研发成果近一两年才完成,所以柔宇科技还没来得及开拓市场,创造充足的经营性现金流量时,已经出现资金短缺,导致柔性屏产线无法正常运转,无法完成法国空中客车等产品订单,也无法进行持续的研发工作。
对此,刘姝威建议各级政府积极帮助柔宇科技解决资金短缺,帮助其引进战略投资者,以便开拓我国柔性技术的应用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柔宇科技创立于2012年5月,2014年8月,柔宇科技制造出厚度仅为0.01毫米,卷曲半径可达1毫米的柔性屏幕。
据柔宇科技此前提交的招股说明书,柔宇科技董事长刘自鸿提名刘姝威任柔宇科技独董,任期为3年。刘姝威是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此外,刘姝威也是万科A(000002.SZ)、格力电器(000651.SZ)、中光学(002189.SZ)的独立董事。
在科技界对屏幕的需求仍是硬度与透光的年代,康宁的大猩猩系列玻璃屏在苹果的带动下成为业界的主流,2014年11月,康宁才推出第四代康宁大猩猩玻璃屏。而柔宇科技造出的世界上最薄柔性屏一经问世,就轰动了整个科技界。
随着业内对柔性屏的呼声愈来愈高,柔宇科技也获得了不少风投,从2017年8月到2019年11月,柔宇科技就获得了7轮融资,其中包括中信资本、深创投、杭州基石、保利等知名投资机构。
而如今,号称要“掰弯”世界的柔宇科技,似乎自己先“直不起身”了。连日来,柔宇科技被传“欠薪半年”,又爆出全员放假三个月的消息,4月6日,柔宇科技还就此事辟谣称,公司目前没有全员放假,很多员工还在上班。
2020年,柔宇科技的估值来到60亿美元,但是亏损却未随着一轮又一轮的融资离开柔宇科技,根据其招股说明书,从2017年到2020上半年,柔宇科技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9亿元、-8.02亿元、-10.73亿元和-9.61亿元,在这短短三年半内,合计亏损高达32亿元,在此期间,柔宇科技累计仅实现营收5.17亿元。
某风投机构负责人分析称,“将一张视为概念的屏幕包装成产品,未来的市场有多大,应用落地又可实现多大市场,这些都是当时柔宇没考虑的,只是一味的融资、投入研发、建产线。”
根据招股说明书,柔宇科技近几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 308.17%,此外,柔宇科技还建设了总造价110亿元,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类6代显示屏生产线,其满产规模超过每年5000万片柔性显示屏。但2018年到2020年上半年,柔宇“全柔性显示屏”的产量仅为7748片、314036片、48563片。
“无法造血,使得彼时的明星项目柔宇科技身陷各种负面报道。而此次刘姝威的发文,也可从侧面印证目前柔宇科技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上述投资人士补充道。
此外,记者注意到,市场也有传出柔宇科技是“深圳三骗”之一的言论,称其是“高调打着高科技幌子骗人圈钱的项目”。据悉,2020年的最后一天,柔宇科技向上交所递交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并按照规定进行了审核。但次年的2月9日,柔宇科技和保荐人中信证券分别向上交所提交了撤回上市申请文件的申请,保荐机构中信证券被深圳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措施。
“拯救柔宇,保持我国在柔性技术领域的国际领先水平。”刘姝威的发声音能否为柔宇科技带来生存的希望,银柿财经也将保持关注。
当国内手机市场刮起“折叠屏”之风,入局玩家正高歌猛进之时,有着“独门”柔性屏技术,号称“高良率、低成本”的柔宇科技却正经历“凛冬”。
此前造出世界上最薄的柔性屏,这个曾估值百亿人民币的独角兽企业正经历产品乏力、上市未果、拖欠薪资的窘境。
2014年8月,柔宇科技造出厚度仅0.01毫米,卷曲半径可达1毫米的柔性屏幕。彼时,柔性屏这一概念成了资本竞逐的对象,8年时间,柔宇顺利完成A-F轮融资,仅已披露的融资就有近百亿元人民币。
然而,吃到资本的.甜头后,缺乏“造血”能力的柔宇却难以“柔”克钢。继上个月被曝欠薪半年之后,4月6日,柔宇科技再传将放假三个月。
欠薪停工退租,放假三个月也是一种“变相裁员”?
通知放假的当天,柔宇员工的经历也颇具戏剧性。
深圳总部的柔宇员工阿文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4月6日那天,她和同事先是收到了口头通知的放假,HR在部门群里以文字形式发布通知,然后部门领导、HR和全员一起开会通知放假,并表示不会有邮件形式的通知。
“后来,可能因为事情发酵,有媒体报道了公司‘全员放假’,HR才在下午五点多补发了邮件,强调公司并非‘全员’放假,表示特定的项目如果需要继续进行的话,让领导自行安排,”阿文说。
不过,面对员工,柔宇的重点之一远不应是纠结放假的到底是不是“全员”,而是何时才能补上欠薪的窟窿。
早在2021年9月,就有自称柔宇员工的网友发帖,称公司欠薪。多位柔宇员工也曾在2021年12月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证实柔宇未如期发薪,“现在公司已经欠我5.5个月的工资了,”阿文叹气。
但是,在阿文和同事们看来,欠薪的窟窿柔宇能否填得上还是未知数,但拖欠薪资早已使得公司内部“军心不稳”,“虽然大家都希望公司好,但也要生活的,现在许多老员工都已经陆续离职了,大家互相之间也会打听新的工作机会。”在员工们看来,此次三个月的长假看起来就是一次“变相裁员”,或将促使更多的人选择离开。
压倒柔宇的“雪花”:技术、量产及商业化能力备受质疑
柔宇的资金紧张远不止体现在欠薪一方面。2022年2月底,因为欠租等原因,据传柔宇位于深圳南山的总部大厦退掉了一层办公场地,由原有的18-19楼两层收缩至仅有19楼一层。4月6日,南都湾财社记者实地探访深圳柔宇总部看到,18层已人去楼空,只有19层在正常办公。
此外,柔宇在自家的生产线上巨额投入但回报甚微,也使得柔宇因“血槽”不足陷入与生产线厂房建设方纠纷的窘境。
天眼查显示,2021年10月13日,因与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中,柔宇科技未履行金额9503万元,柔宇科技董事长兼CEO刘自鸿被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费。
曾经估值6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今日何以行至至暗时刻?在外界看来,柔宇科技的研发耗资惊人,但产能利用率不高是其受备受质疑的一点。
招股书显示,柔宇最近几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高达308.17%。斥资110亿,柔宇还建设了造价110亿元,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显示屏生产线。招股书显示,全柔性显示屏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设计产能分别是11.67、46.67、23.33千张,但实际产能分别为1.76、14.56、1.23千张,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5.1%、31.2%和5.3%。可见柔宇的产能远未饱和,生产线可能存在大量闲置情况。
对于C端用户,“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产品”也是柔宇留给外界的印象。在产线投产以来,柔宇的全柔性屏一直未在主流手机厂商的手机上大规模商用;在其他应用场景,其对外宣称的合作客户,如中兴、空中客车、中国移动等,在市场上也几乎看不到其共同合作的产品。
在业内投资人的眼中,柔宇至此现状或因方向策略上的判断失误。熟悉柔宇的投资界业内人士向南都湾财社记者分析,技术出身的刘自鸿低估了自建生产线的烧钱速度,即便是百亿资金,自建生产线也能很快烧光,“团队对生产线的烧钱速度没有准确判断,即便是好的技术也浪费了。如果选择与拥有成熟生产线的企业达成合作,结果或许会不一样。”
员工透露公司近况:未公布的新技术尚不成熟,持续欠薪但社保一直没断
与外界的质疑点不同,在员工们眼中,柔宇并不缺优秀的技术,只是选错了方向,内部管理也不够成熟。
入职五年,阿文见证了柔宇从“巅峰”到“至暗”。她透露,在内部员工们看来,现阶段柔宇还没有对外公布的技术,在行业内都是领先的,但还要持续研发,因为技术还不够成熟,而且需要降低成本。“没公布的项目还处于实验室阶段,目前还没有考虑大规模生产。”
此外,现在已经公布的产品,就屏幕类的良品率而言,也是合格的。“今年年初公司自己请了三家权威的测试公司来进行测试,三家测试良品率都拿到了很好的数据。”
不过,阿文坦言,尽管在技术方面一直位于超前的位置,但柔宇毕竟是刚进入手机行业,而其他大厂已经沉淀了很多年,它们想要追赶柔宇的技术并不困难,导致柔宇主攻的产品在市场上并没有占到太大优势。
再加上手机是快消品,更新迭代很快,柔宇投入的资本也跟不上产品技术的更新。“现在公司的状态是,还有一两个和屏幕或传感相关To B方面的业务项目在进行,但不足以养起公司。”
资料图
在员工们眼中,公司管理也还不够成熟,发展步伐迈得太大太快,但管理却没有随着公司的发展而进步。“从30人的公司和300人,再到如今一两千人是两码事。许多关键的部门都没有放手给职业经理人去做。”
阿文提到的这一点,在柔宇的招股书中也可窥见一二。招股书显示,实际控制人刘自鸿持有公司38.61%的股份,且均为公司全部已发行的A类普通股,合计占公司投票权的比例为71.56%。
在公司特别表决权机制下,公司实际控制人能够决定股东大会的普通决议,对股东大会特别决议也能起到类似的决定性作用,但是,限制了除实际控制人外的其他股东通过股东大会对公司重大决策的影响。
不过,阿文仍对柔宇抱有希望,她透露,虽然工资一直在拖欠,但社保方面还在继续缴纳,老板保证公司的五险一金不会断掉。“至于我自己,对公司还有一些希望,至少现在还保留着在公司的岗位,不过未来可能会找下一家公司,现在不着急。”
Ⅱ 柔宇科技VC都不敢接盘了 今麦郎千亿方便面帝国要IPO了
股融易资讯今日话题
---
柔宇 科技 VC都不敢接盘了
接连两天,知名经济学者、柔宇 科技 独立董事刘姝威在社交媒体等公开渠道接连发文,呼吁各级政府积极帮助柔宇 科技 解决资金短缺,引进战略投资者。
成立近10年,融资近百亿,估值最高达500亿元,曾经投资人眼中“错失它,让我心如刀绞”的项目,曾经喊话要依靠柔性屏技术“将世界掰弯”的天才团队……遇到了成立以来最大的困境。3年半累计亏损31.95亿元;拖欠员工半年薪资;员工从1800人下降到700人;3次寻求上市均以失败告终。
与疫情无关,大多数人认为,柔宇的问题出在商业模式上,决定了柔宇最终无法实现“自我造血”。
曾经活在光环下的柔宇 科技 陷入了负债累累的风波里。员工看不到希望,纷纷辞职,自2022年开年以来,柔宇 科技 OA系统里的员工人数不断的减少,已经从1800人下降到700人左右。
创始人刘自鸿自己就判羡是典型的“学霸”。身披高考理科状元、清华硕士、斯坦福大学毕业用时最短的华人博士等光环,2012年5月,刘自鸿用辛苦筹来的400万人民为启动资金创立了柔宇 科技 ,与他一同创业的是他的清华兼斯坦福校友余晓军和魏鹏。
刚创业的前两年,柔宇 科技 寂寂无名。他们的目标就是做世界上最薄的柔性显示器,这个超前的想法曾掘拦拍让当时的很多人直呼“看不懂”。直到2014年8月,柔宇 科技 发布了其自主研发的全球最薄(厚度为0.01毫米)的可弯曲柔性显示屏。
柔宇 科技 从2012年5月创立至2021年9月近十年期间,共进行8轮融资,获得股权投资约61.97亿元;债权融资约36.53亿元;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17.17亿元。现金流入合计116.28亿元。
据媒体报道,柔宇 科技 估值最高达到500亿元。但是,在融资路上一路坦途的柔宇 科技 ,却始终没能圆好自己讲出的资本故事。
在商业模式上,柔宇 科技 采用的是To B和To C双战略,生产的全柔性屏既用于自有品牌消费电子产品,也会对企业合作伙伴供货。
相信在那个时候,柔宇已经抛弃了幻想,清楚想越过至暗时刻的话还得靠自己。如今,这家曾经的明星公司真正地站在了悬崖边上。
今麦郎千亿方便面帝国要IPO了
今麦郎董事长、总裁范现国有一个随身携带笔记本的习惯,想到什么就立马写下来。
范现国未曾考虑过退休,他壮志未酬,声称不会轻易离场。
每个本子上,都记录着他对今麦郎集团细枝末节的思考、规划和布局。
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今麦郎创始人范现国正处于感冒状态中,在两个多小时的采访中,他始终面带微笑,说话时语调沉稳缓慢,带有明显的河北口音。他这样讲述其重视品牌定位的原因,“快消品的核心及第一生产要素是品牌。”在他看来,品牌强弱与产品数量成反比,产品越多品牌力越弱,“就像吹气球一样,你吹的越大越容易破”。所以,品牌要有分级。他以丰田 汽车 为例,丰田旗下有雷克萨斯这个豪华车品牌,还有皇冠、赛恩、日野等不同定位的子品牌。衡滚
这种专注且规律的状态,他将之归结为米哈里《心流》一书中提到的“心流”——在做某些事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他认为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思考,才能通过不断复盘,明确目标。
范现国颇有感悟:做企业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喜欢钱,但喜欢挣大钱。世界一直在变化,重要的是要看到不变的是什么?人生之路,要与能带来长远利益的人同行,才能走的更远更稳。
范现国对华龙面的定位是物超所值、精品低价,这也是他一直以来坚持的生意理念。因为他深信一句老话,“人叫货,叫也不理。货叫人,不叫自来。”
今麦郎与中信建投证券签署了IPO辅导协议,正式冲击A股;2022年1月29日,今麦郎获得了加华资本6亿元融资。
自1994年成立至今已28年,今麦郎的上市历程也几经坎坷。如今,范现国即将迎来首个IPO。相比早早上市的康师傅和统一,今麦郎在资本市场上迟到太久。对于上市,范现国说,“之前想把流量做上来,想要整体上市,所以相对慢了一点。”
股融易资讯: 科技 、资本与经济动态
---
360推出元宇宙产品“N世界”
360于近期推出了一款元宇宙产品“N世界”。一位接近360的人士表示,360对于这款产品比较重视,目前已经为“N世界”启用了“n.cn”作为官方网址。一位域名商表示,这类单字母的域名价格在千万级别以上,特别是“n.cn”符合N世界的品牌。
近200家公司一季报大幅预增,三大行业景气高歌猛进
截至4月14日,已有498家公司发布2022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其中,387家公司预计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为77.7%,当中更有190家公司预计净利润最大增幅超过100%。在预增阵营中,与新冠检测相关的生物医药行业、锂电及光伏产业链表现最为抢眼。另外,煤炭化工等周期股业绩增长也令人振奋。
马斯克:若收购推特被拒绝,将动用备用计划
4月14日公布的文件显示,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有意以每股54.20美元的现金收购推社交媒体平台推特公司,交易金额将达到430亿美元。推特的大股东沙特王子Alwaleed bin Talal拒绝了马斯克的报价,他认为这一报价没有接近推特的内在价值。在当天的TED大会上,马斯克本人也针对收购推特做了进一步说明,他坦承,自己不确定能否成功完成收购,但如果推特拒绝他的提议,他有B计划。
消费延迟但需求强劲,家居建材头部企业逆势扩产
业内人士表示,受疫情和地产调控影响,消费者对家居建材的需求出现“延迟消费”现象,但市场需求依旧存在且较为强劲。同时,企业也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表现出强大的适应性和韧劲。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不少企业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在疫情叠加调控的大环境下,企业的生存发展依然面临不小挑战。尽管经历着疫情这样的“黑天鹅”事件,也同时受到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面对号称有2万亿规模的家居建材市场,头部企业依然鼓足干劲迎难而上。
一季度中国吸收外资增长25.6%,高技术产业亮眼
4月14日,商务部公布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实际使用外资379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6%,实现了“开门稳”,其中高技术产业引资增长较快。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表示,当前多个国际机构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地缘政治风险不确定性较大,在此背景下,中国吸收利用外资一季度保持了两位数的同比快速增长,彰显了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的认可,对中国未来市场潜力的高度重视。这体现了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供应链核心国家组织全球价值链的能力。从领域上来看,现代服务业、高附加值制造业仍将是吸收利用外资的主力部门。
许多上市公司大手笔投资未来,制造业成热点
20亿元、188亿元、208亿元、330亿元……在有市场人士认为,行情低迷之际,涉及电子、新材料、风电、光伏、有色冶炼等各类产业投资的动作却此起彼伏,彰显了各方对相关领域未来发展的信心。与此同时,从财政部、央行到国资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都在释放稳增长信号。据了解,4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有关情况,预计还会有进一步的举措出台。有专家预计,下一阶段,扎实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有效投资,以及加大产业支持性政策等方面均会释放更多利好。
深圳境内外上市公司突破500家
创业板近日迎来又一家深圳本土企业——铭利达,至此,深圳市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已经突破500家。梳理发现,深圳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从0到100家,用了16年;从100家到突破300家,用了10年;从300家到突破500家,仅用了5年时间。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市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47家,创年新增数量 历史 新高。2021年末,深圳市境内外上市公司为495家。截至目前,深圳500余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12万亿元,是深圳去年GDP的4倍左右。
以下是【股融易资讯】为您整理的今日股权融资事件
---
“跑象 科技 ”获得天使+融资
新一代实时数据平台“跑象 科技 ”宣布完成数千万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由九合创投投资,源合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据官方介绍,跑象 科技 瞄准数据处理链路的核心环节切入,通过支持实时数据采集、实时数据处理、实时数据查询和数据应用构建,提供端到端实时数据链路基础能力。
“易咖智车”连续完成两轮融资
智能数字化移动平台“易咖智车”宣布连续完成近亿元的A轮和A+轮融资,分别由奋信投资、硅港资本投资,老股东辰韬资本跟投。势能资本担任两轮的融资独家财务顾问。易咖智车融资负责人蒋志强表示,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加快产品迭代和开发、招募人才,并为未来开拓海外市场做准备。
高 科技 环保技术企业“俱源 科技 ”完成数千万天使轮融资
近期,高 科技 环保技术企业“俱源 科技 ”完成两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零度资本投资。俱源 科技 创始人周浩表示,本轮资金将用于生产线扩建、市场推广、研发投入及团队建设等业务方面。
“九霄智能”获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近日“九霄智能”宣布已在今年2月完成近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本轮由杭州长江创业投资领投,华势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仿真工具的算法开发和工程实现,逐步打造完整的数字IC前端工具链。
Ⅲ 公司查封,冻结千万!估值500亿的“天才巨头”柔宇为何突然衰落
柔宇科技以柔笑空知性显示屏先驱出名,创始人刘自鸿曾放出豪言壮语“梦想是将世界掰弯”。从2012年成立到2020年,8年时间共完碰消成13轮融资,最辉煌的时候估值超过500亿元,刘自鸿也一度登上福布亏穗斯中国富豪榜。
Ⅳ 从500亿独角兽到停产、冻结资产,柔宇究竟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我个人认为柔宇之所以走到这一步,完全就是因为柔宇的管理层决策失误,疯狂扩展产品线,导致资金缺口扩大,最后因为库存积压而死。
总的来说,柔宇走到这一步,就是因为决策层对市场的误判导致了柔宇的资金危机,然后直接崩塌。
Ⅳ 撕开巨头垄断!国产柔性屏产业走向世界,柔宇折叠出怎样的未来
基础科学是一个国家能否真正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在火热的半导体迹悔肆领域,尤其是"一芯一屏"这两大核心产业,中国企业曾长期处于跟随地位,甚至在中美贸易摩擦之下备受压制。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技术迭代和市场规模的竞争中,中国企业正不断缩小与世界品牌的差距。以芯片为例,在美国步步紧逼之下,中国企业必将进行芯片全产业链的布局和研发,来应对日韩和欧美国家的垄断。而在可折叠全柔性显示屏幕领域,柔宇正以“换道超车”的姿态实现ULT-NSSP技术突破,迅速完成技术成熟到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迫切推动产业化进程的阶段。
迅速迭代,六年时间做到业内领先
2014年,柔宇团队成为国际上第一个发布全球最薄的柔性显示屏以及柔性传感器的企业,开启了中国制造柔性显示屏技术征服世界的第一步。2018年在北京,柔宇发布了全球首款真正的可折叠柔性屏智能手机——柔派(Flex Pai),作为一款具有革命性里程碑意义的手机,不仅推出时间领先三星近半年时间,也被英国BBC评价为“全球手机行业发展史上的标志性手机”。2020年9月22日,柔宇正式发布旗下第二代折叠屏手机FlexPai 2,这是一款弯折半径最低仅为1毫米,最高可承受180万次弯折,相比上代提升约9倍,整机折叠时可实现“无缝”贴合,厚度降低40%的划时代新机。
从柔宇 科技 成立到这条全柔性显示屏产线量产,历经了近6年时间。如果从柔宇 科技 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刘自鸿决心走这条充满挑战的创业之路算起,周期更是长达12年。作为一家曾被业内误解的企业,在柔性显示和柔性传感两大核心技术的发展上,柔宇走出了一条与外资巨头与众不同的路线,不仅让中国制造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有可能引领下个时代。
实际上,柔宇全柔性面板良品率在2019年就已经达到“竞争对手”传统OLED硬屏的水平;在同样投入的情况下,ULT-NSSP技术方案比其他厂商全柔性屏良率高出一个数量级。而且,柔宇的全柔性终端产品的换屏成本也是行业最低的。显然,柔宇全柔性屏的制造良率、成本控制已达到业界领先水平。
独辟蹊径,自主研发完成换道超车
在显示面板领域,日韩企业一直占据技术的主导地位,无论从供应链、原材料和关键制程设备,中国企业在面板领域都受限于上游企业,要突破以三星为代前渣表的日韩企业说构筑的技术壁垒,在原有的技术路线上恐怕难以超越,这也是中国主流半导体企业的共识。对年轻的柔宇而言,要想撕开日韩企业的垄断,就必须“换道超车”。
在柔性显示技术领域,目前已经逐步形成两大阵营:一个是以三星、LG为主的低温多晶硅LTPS技术阵营;另一个阵营以柔宇为代表,使用自主研发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这两个技术路线中,中国企业都颇有建树。以低温多晶硅LTPS技术为例,凭借成熟的技术和供应链,京东方将厚度降到了0.03毫米,直接挑战到三星的霸主地位。
而在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领域,柔宇以更精简的工艺和极低的温度,找到了全柔性屏弯折的可靠性、高良率和低成本投入之间的平衡点。甚至还根据技术特征,自主研发了显示电路与显示驱动系统。凭借这套不同于传统工艺的独立全柔性显示技术体系,柔宇在全球第一个成功实现了全柔性屏大规模量产出货,而今已剑指产业化。
除了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路线,智能力学仿真模型也是柔宇的技术亮点。在研发中,能够快速计算不同材料、层叠方式可达到的柔性性能和稳定性、可靠性,再通过实验对比验证,对材料、层叠方式参数进行矫正,形成材料力学参数数据,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姿轿研发效率,快速实现量产。
直至今日,柔宇使用的材料仍然是秘密。但从媒体的报道中可以发现,ULT-NSSP这项技术使面板在制作过程中有效减少了包含多晶硅脱氢、离子植入、活化等一系列制程,在温度上也较LTPS技术低200-300度左右。柔宇 科技 的创新技术有效减少了多道制程,省去了价格特别昂贵的RTA(快速高温退火),ELA(准分子激光退火)等设备投入,成功降低了投入成本。同时在良率方面,减少多道制程加上整体温度降低,也使ULT-NSSP面板生产良率较LTPS技术更高。值得一提的是,柔性屏折叠手机FlexPai正是采用了柔宇 科技 自己研究的柔性屏幕。
更重要的是,柔宇 科技 成为中国少数能完全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企业,同时也具备国家“进口替代”和“一屏一芯”的战略意义。
赋能终端,加速推动产业化落地
市场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预计,2019年全球可折叠柔性屏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接近100万部,到2020年预计渗透率在1%以上,价格、产能、良率都是阻碍其普及的最大的原因。柔宇第三代蝉翼全柔性屏的量产以及ULT-NSSP技术路线的未来演进,无疑是推动市场普及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尤其在解决了被广为诟病的折痕、膜层断裂和显示失效等问题之后,剑指产业化的柔宇在ToC与ToB两大市场开始了快速量产与按需定制。
在ToC市场,最火热的莫过于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 FlexPai 的升级版——FlexPai 2,屏幕能够承受180万次弯折(一天翻折100次可使用约50年),通过独创的Royole 3STM全闭合线性转轴可实现完全无间隙闭合,而且展开后无折痕,达到类镜面平整度。更重要的是,FlexPai 2的8GB+256GB版仅售9988元,成为业内唯一售价在万元以下的5G折叠屏手机。FlexPai 2搭载了“为折叠屏手机而生”的waterOS 2.0操作系统,该系统由柔宇 科技 的研发团队基于Android Q平台针对折叠屏手机特点自主开发,用户可以通过智能侧边栏设置,在侧曲屏上轻松实现应用的快捷切换。
柔宇 科技 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刘自鸿展示了转轴内部复杂的结构,并表示3STM全闭合线性转轴中包含了高达200颗精密零部件和精密传动件,使用了包括钛合金、液态金属等在内多种顶级航空级金属材料。如此精密的设计为用户带来了更加顺滑的弯折手感,还能实现机身从0到180°任意角度自由“无级”悬停,可在平板模式、手机模式和帐篷模式三个模式中,帮助用户完成工作与生活的自由切换。
此外,柔性传感器技术领域也在快速实现终端商业化创新。比如近期上市销售的新一代智能手写本“柔记2”。其主要特点是:为业界目前最接近自然书写体验的智能笔记本,能够实现纸屏同步、手写文字即时转化电子文档等功能,同时还可以生成笔迹视频,让用户能随时回顾记录时的思路和逻辑,可以成为商务人士、教师和学生等人群的新型工作与创作工具。
在ToB市场,通过ULT-NSSP显示技术与操作系统、软件和硬件相集成的“柔性+”平台,柔宇已经为六大行业的客户提供柔性+解决方案,包括智能移动终端、智能交通、文娱传媒、运动 时尚 、智能家居和办公教育。 产品涉及柔性传感器、柔性集成电路柔性操作系统等。
在推动产业落地的过程中,柔宇目前已与全球超过500家各行业头部企业达成合作,共同打造柔性电子生态与产业创新应用。伴随更多终端的落地,柔性电子技术,可以解决目前用户诸多未满足的线上与交互需求,同时与合作伙伴共同拓展新的应用形态与服务边界,共同打造一个“柔性星球”,以柔性电子技术为世界带来巨大的产业变革推动力与应用创新想象力。
需要注意的是,围绕柔性屏市场,中韩企业的竞争很快将进入白热化的状态。好在,“换道超车”的柔宇完全掌握了核心自主技术,这让 中国在柔性显示领域不会再有被“卡脖子”的忧虑 ,而柔宇在技术创新与完成量产的每一次重要突破,都会让国际企业丧失技术垄断优势,也让中国企业拥有更多的产业话语权与产品溢价能力。
Ⅵ 昔日柔性屏“独角兽”柔宇科技今陷危局
当折叠屏成为手机市场竞逐热点,场内玩家高歌猛进之时,昔日高呼掌握“低成本、高良率”柔性屏技术的柔宇 科技 却“马失前蹄”。
视觉中国图
曾提出科创板上市申请
2020年最后一天,柔宇 科技 向上交所提交了科创板IPO申请。据招股说明书(申报稿),连年亏损的柔宇 科技 自身并没有“造血”能力。2017~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公司累计营收只有5.17亿元,累计亏损却达到31.95亿元。
2021年2月,柔宇 科技 撤回上御哪市申请。此后,柔宇 科技 再未提交IPO申请,资金紧张问题开始显现。
2022年清明假期前,柔宇 科技 欠薪问题多次登上热搜榜,再度引发热议。而让李艳红没有想到的是:“3月31日下午,公司各个部门陆续通知,清明节之后就开始放假,时间是3个月。其中,4月按照全薪计酬,5月和6月按照深圳最低工资标准来计算,这两个月的社保也要按最低基数来调整。”
让包括李艳红在内的柔宇 科技 多数员工更感不满的是,柔宇 科技 始终没有发布关于放假3个月物拆顷的正式通知。“公司担心这种消息被员工对外释放出去带来负面影响,但员工却很担心,如果公司不以官方名义发布正式通知,后续公司会不会将3个月时间解释为员工旷工?”
产品仍在市场拓展阶段
公开资料显示,刘自鸿出生于1983年,17岁以江西省抚州市理科高考状元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就读。2012年,刘自鸿开始在多地同步创立跨国公司柔宇 科技 。凭借柔性显示屏崭露头角的柔宇 科技 迅速成为投资圈的竞逐对象,IDG、深创投、松禾资本等头部机构纷纷下场。启信宝数据显示,2019年四季度柔宇 科技 完成3亿美元的F轮融资。
然而,不断融资的同时,柔宇 科技 却始终难以实现盈利。创立9年以来,柔宇的屏幕并未罩陆出现在任何一家主流手机厂商的产品中,自有品牌在公开渠道难觅踪影。其技术独创性、量产能力以及获客能力也开始遭到质疑。
目前,柔性屏幕主要有两种技术路线,一是京东方、TCL 科技 、三星等公司主要拓展的多晶硅(LTPS)技术,市面上主要的折叠屏手机等产品几乎都由这些公司供应;另一种则是柔宇自主研发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
据刘自鸿此前介绍,上述两种技术有着本质的不同。“ULT-NSSP技术比LTPS在量产能力上更优秀,原因在于采用不同材料体系和不同制程工艺,整体生产流程大为简化,设备投资成本大幅降低,良率显著提高,产品弯折可靠性极强。相比而言,LTPS技术需要的温度比较高,工艺也比较复杂,导致全柔性屏可折叠屏幕的良率和弯折可靠性非常低,而且之前基本上只能做曲面,可折叠的次数很有限。”
由于采用自主研发的新技术路线,过去几年,柔宇 科技 始终难以打开市场。据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数据,2017~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柔宇 科技 营业收入分别为6472.67万元、1.1亿元、2.3亿元和1.2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亿元、-8亿元、-10.7亿元和-9.6亿元。对于持续亏损的主要原因,柔宇解释称:“产品仍在市场拓展阶段,销售规模较小且研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目前,华为、三星、小米等均未与柔宇达成合作,公开承认合作的只有中兴,但后续动作至今没有披露。除了手机之外,柔宇 科技 试图将柔性屏应用于消费、 体育 赛事、会议等B端行业客户中,但效果不太明显。
终于等来了战略合作方
2022年1月,资金链紧张的柔宇 科技 终于等来了“白马骑士”——深圳中智卫安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智卫安)。启信宝信息显示,中智卫安成立于2018年7月,法定代表人为钟翔宇。
2022年1月17日晚间,柔宇 科技 微信公众号发文称,1月16日,中智卫安与柔宇 科技 进行战略合作签约。基于合作协议,中智卫安将向柔宇 科技 批量采购柔性显示屏、柔性传感器及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用于公司全线商用机器人产品,自2022年起连续3年采购金额累计约30亿元。
签约现场,中智卫安董事长钟翔宇表示:“机器人产品本身是显示屏的重要载体,2021年,中智卫安机器人包括CIOT品牌机器人市场保有量突破7.5万台,在写字楼、酒店、餐饮、医院、商超、政务、展馆等50+个场景落地应用,这意味着中智卫安的智能商用服务机器人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柔宇 科技 第三代蝉翼柔性屏则为中智卫安机器人提供了更好的人机交互平台,让我们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独具优势。”
成立仅3年多的中智卫安目前处于B轮融资阶段,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那么,中智卫安能救柔宇 科技 吗?对此,李艳红称:“至少我作为员工没有看到特别实质性的推进。中智卫安的消毒机器人之类,起初对方表示消毒机器人‘面部’这块可以用柔性屏,据说做出了几台。但实际上,今年初的时候柔宇已经没钱了。后面才知道,这个战略协议对双方都没有实际约束。这种消费级的机器人真的需要一个造价更高柔性屏吗?”
在李艳红看来,柔宇 科技 “断粮”与刘自鸿及柔宇其他高管团队们的判断力有很大关系。“包括对融资的误判,为什么这么有把握,下月就会到?实际上多少个‘下个月’都没到,在这个过程中,难道不应该及早反省?最不理解一件事就是,正常(情况下)如果企业要继续经营,并且意识到自己账上钱不多了,是不是应该裁员或者业务上作出调整?但公司都没有。”
李艳红进一步表示:“公司内部也曾流传,有其他股东曾商议引入投资,据说会涉及到稀释创始人股权,也包括引入政府部门纾困资金,但都没有下文。也听到刘总在外边借了资金,借一两个亿还是多少(具体金额不明晰)。”
2022年是王淼在柔宇 科技 工作的第五年,按照她的理解:“刘自鸿不太愿意放权给职业经理人。公司的走向最后是这样的,说明在市场上经不起推敲。但是从个人角度,还是希望公司越来越好。”
柔宇招股书中曾披露:“公司采用特别表决权结构,根据公司章程(草案)安排,对于提呈公司股东大会的议案,A类普通股持有人每股可投4票,而B类股份持有人每股可投1票。目前,实际控制人刘自鸿持有公司38.61%的股份,且均为公司全部已发行的A类普通股,合计占公司投票权的比例为71.56%,实际控制人对公司的经营管理以及需要股东大会批准的事项起到决定性作用。受特别表决权结构影响,中小股东的决策能力将受到一定限制。”
李艳红表示对柔宇 科技 不再抱有期待,决定开始找工作。她也希望未来会有政府资金或有产业运作能力投资人能解救柔宇 科技 。
每日经济新闻
Ⅶ 从估值超五百亿,到被曝已6个月发不出工资,柔宇科技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柔宇科技通过自主研发的核心柔性电子技术生产全柔性显示屏和全柔性传感器,以及包括折叠屏手机和其他智能设备在内的全系列新一代人机互动产品。天眼查App显示,该公司存在一条终本案件信息,未履行金额超9500万。在今年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北京柔宇电子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的累计约775万余元股权被冻结。此外,该公司的4家分支机构均已注销。
这不是柔宇第一次被曝欠薪。2021年12月8日,柔宇科技就被曝资金紧张,大规模拖欠员工薪酬,拖欠时间达三个月以上。公开资料显示,柔宇科技成立于2012年,主营业务为柔性电配洞谈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也就是说,公司三年半颤则累计仅实现营收 5.17 亿元,但亏损却高达 32 亿元,且亏损幅度有持续扩大之势。柔宇科技成立于2012年,主营业务为柔性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为客户提供柔性电子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智能移动终端、智能交培碰通、文娱传媒、教育办公等行业。
Ⅷ 柔宇科技经营9年至今无盈利 深陷“叫好不叫座”困境破局之路在何方
眼见它起高楼,眼见它楼塌了。
作为全柔性屏幕制造商,柔宇 科技 曾是资本界眼中的宠儿。天眼查显示,自2012年公司成立以来,柔宇 科技 一共完成了13轮融资,投资方包括:IDG资本、深创投、汉富资本等明星资金,就连投资大佬徐小平在错失投资机会后,更是大呼痛心。
然而,多年经营春亩之下,头顶“折叠屏手机先驱”光环的柔宇 科技 却迟迟无法实现盈利,至今仍靠着融资苟活。在科创板IPO被拒后,柔宇 科技 的负面消息更是持续发酵,核心技术遭受市场质疑,欠薪、裁员屡屡发生。
进入2022年后,这一情况并没有改善。4月13日,公司独董刘姝威发文《拯救柔宇》,呼吁帮助柔宇引进战略投资;4月18日,子公司柔宇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再被曝光,执行标的146万余元。
从“中国之光”到负面频频、求救为生,柔宇 科技 究竟怎么了?
“学霸光环”下的独角兽 抗衡三星的“国产之光”
说起柔宇 科技 ,还是要从“学霸”创始人刘自鸿说起。
2000年,刘自鸿以江西省抚州市理科状元的身份进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先后攻读本科、硕士学位,2006年,赶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26岁那年,刘自鸿获得博士学位,并进入IBM纽约全球研发中心。工作三年后,刘自鸿归国创业,成立了柔宇 科技 ,主攻柔性显示技术。
归国那一年正是2012年,国内4G牌照还未下发,国内通讯业正处于3G到4G的过渡期,智能手机还未大范围普及,柔性折叠手机的概念更是没影。
全球制造柔性屏的主流技术是三星的低温多晶硅技术,处于垄断地位,刘自鸿的柔宇 科技 自主研发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开辟了新的路径。
2014年,柔宇 科技 推出了全球最薄的全彩AMOLED柔性显示屏,厚度仅有0.01毫米;2018年,柔宇又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可折叠柔性屏手机FlexPai,后被BBC评为世界通信行业发展史上的标志性手机。
凭借着柔性显示技术,柔宇 科技 成为当时成长最快的独角兽之一。2019年11月,创始人刘自鸿上榜2019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位列第222名;2020年,柔宇 科技 以60 亿美元估值跻身《2020 中国新经济独角兽200 强榜单》。
由此,资本宠儿柔宇 科技 被誉为可以打答团破三星柔性显示技术垄断的“国产之光”。
B端C端两头不靠岸 良率“数据打架”令市场质疑
中国知名天使投资人徐小平曾经因为错失柔宇 科技 的投资机会,感慨到“柔宇 科技 是我做投资以来,一个真正错失的项目,每次看到他们的好消息,我都心如刀绞。”
柔宇 科技 作为资本宠儿,创立9年,收获13轮融资,然而,公司的业绩似乎无法令投资人满意。
根据柔宇 科技 闯关科创板的招股书显示,2017年-2021H1期间,公司的营收分别为6472.67万元,1.09亿元,2.27亿元,1.16亿元,合计5.17亿元。同期,公司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593亿元、-8.02亿元、-10.73亿元和-9.61亿元,合计亏损31.95亿元。
连年亏损幅度扩大,是柔宇 科技 近年来最真实的写照。为什么一家成功研发出全球最薄全彩AMOLED柔性显示屏的企业,却迟迟无法获得盈利?
答案或许可以从柔宇 科技 的招股书中窥见一二。
招股书显示,公司产品一直“扒举森叫好不叫座“。2018年-2020年H1,柔宇 科技 的全柔性显示屏产量分别为7748片、31.4万片、4.86万片,而同期的销量分别为2099片、5.27万片、2.21万片。
据此计算,柔宇 科技 2018年-2020H1的产销率分别为27.09%、16.80%、45.58%。由此可见,公司空有产品,却叫不开市场。
产品卖不出去,积压导致了柔宇 科技 存货的快速攀升。2018年-2020H1期间,公司存货账面价值由10307.22万元增加至48041.18万元,增幅达到366.09%。
产品滞销之外,柔宇 科技 的良率无法令市场信服。
刘姝威发文《拯救柔宇》,其中透露出柔宇 科技 的良率为81.6%,这一水平与京东方大致相当,但招股书的数据似乎无法与该数据匹配。
柔宇 科技 的招股书显示,2020年H1期间,公司产量1230张,如果以81.6%的良率计算,实际合格产量为1004张大板;同期,公司的小片实际产量为48563片,这意味着一张大板仅可以切割成48份小片。
此前,京东方斥资465亿打造的重庆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曾透露相关数据,6代产线最经济切割为6.7英寸手机屏幕,如果按160mm 78mm的宽高尺寸计算,能够切割207~209块小片。
目前市场主流的折叠屏是8寸,面积大于普通手机,但切片数量也不可能由200片左右将低到50片左右。这一数据的不匹配引发了市场对于其产品良率的质疑。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家面板产商,柔宇 科技 却一直采用To C与To B并行的商业模式,既做柔性屏,也做手机产品。
柔宇 科技 曾高调推出折叠屏手机FlexPai 2,上市定价9988元,成为当时市面上唯一一款低于10000元的5G折叠屏手机。
然而,这一款手机在与其他手机产商的较量中似乎并没有体现出其优势。据京东柔派官方旗舰店显示,截至4月19日,FlexPai 2的评价数仅为2000+,与大牌手机厂商的折叠手机评论数存在明显的差距。
柔宇 科技 追求C端产品,却吃力不讨好,也成为当前市场对其诟病一个点。
现金流持续吃紧 柔宇 科技 路在何方?
产品缺乏市场,经营效益持续不佳,柔宇 科技 一步一步走向了现金流吃紧的地步。
据天眼查显示,柔宇 科技 自从2020年5月获得顺丰控股(002352)、光证中丽、中铁大成的3亿美元融资后,已经近2年没有得到新的资金血液。
企业经营多年亏损,又无法获得新融资,柔宇 科技 创始人刘自鸿在2021年12月9日凌晨引述《马斯克追忆破产边缘:每天醒来,在梦中哭了一夜》,并发文表示:其实,谁都有过不容易。在人生至暗时刻,也不要指望雪中送炭,唯一能做的是,坚持到底,永不言弃。
进入2022年后,柔宇 科技 的现金流紧张进一步加剧。据媒体报道,3月29日,柔宇 科技 员工称,自己6个月收到5封欠薪邮件,公司员工人数也由OA系统的1800人下降至700人。
对于欠薪,柔宇 科技 在邮件中表示,“公司融资正在推进,资金即将到账,马上补发工资”。然而,这样的内容已经无法令员工信服。
4月13日,作为柔宇 科技 独董的刘姝威通过个人账号发文《拯救柔宇》,呼吁各级政府积极帮助柔宇 科技 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不过,这一呼声并没有得到认可。网友认为,柔宇 科技 产品缺乏认可度,公司无法实现自身造血,仅能靠融资续命,市场化竞争之下,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就该让市场淘汰。
关于本篇文章的更多报道,我们已在【和讯 财经 APP】上刊登,应用商店搜索“和讯 财经 ”,下载并参与猜指数活动赢取京东卡和万元现金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