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旗袍美则美矣,为何要开叉
旗袍,这一中国传统的女性服饰,其根源可追溯至北方满族妇女的日常着装。最初,她们由于应对北方严寒的气候,穿着宽松的直筒袍子。有趣的是,为了方便劳动和骑马,这一服饰在左右两侧设计开叉,这一设计反映了满族人的骑射文化,不论男女,都擅长骑马。在骑马或其他活动时,他们可以将袍子下摆提起,用纽扣固定在腰间,从而自由地行动。那时,开叉处通常配有扣子,平时不劳作时,可以将开叉处扣紧,既保持温暖又增添美感。
随着满族人入关,满族妇女随八旗兵迁至华北平原,尤其是北京城。由于满族人被纳入“八旗”体系,满族妇女所穿服装自然而然地被称为“旗袍”。到了民国时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政府曾提倡女性礼服可借鉴西欧的上衣下裙样式。传统女装通常是长袍,胸肩腰臀的线条平直,缺乏曲线美。经过改良,新式旗袍的最大特点是腰部收紧,备渣岩展现了女性身材的曲线美。从那时起,中国女性不再认为显露身形是有伤风化,这种改良旗袍于1929年被国民仿御党政府定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女性“国服”。
尽管旗袍的辉煌已成为历史,但它是女性思想解放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反映了中国女性从思想到行为的逐步解放。
Ⅱ 为什么我们国家的旗袍要在侧面有开叉设计,为了什么
旗袍的开叉设计最主要还是为了舒适方便,为人的肢体灵活运动提供更大的空间。至于女性穿着旗袍因为开叉露出雪白修长的大腿,展示出女性的曲线之美,倒是无意插柳了。
随着剪裁工艺的进步和时代的变化,旗袍的款式也在不断变化。但是旗袍侧面开叉的设计是原本就有的,女性穿着这样的开叉的旗袍,不但美观,像平时走路、曲膝下蹲、弯腰捡东西这些,都是非常的方便。
总的来说,到了现代,旗袍两侧开叉这个设计,既有它的历史渊源,也有实用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