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做顶戴花翎,顶,又叫顶子,就是关于头上带的斗笠装的帽子,戴,是指帽子尖上的装饰,花翎就是帽子尖上装饰的羽毛,高级官员头顶上的是孔雀尾羽,因为孔雀尾羽的末端有一个椭圆形像眼睛的花纹,所以白话中又用“几眼”代表关于品秩。
㈡ 清朝的顶戴花翎是什么三眼花翎有多贵重
在看电视时,不知道有没有小伙伴对清朝官员帽子后的那根羽毛翎感到过好奇啊?其实,那就是传说中的顶戴花翎,用羽毛制成,一共有三个级别,最高级别的就叫三眼花翎。
顶戴花翎可分为两个部分,顶戴跟花翎,顶戴指的是清朝官员戴着的那个帽身,花翎则是插在帽身后的羽毛饰品。清代顶戴有凉帽、暖帽之分,花翎也可分为蓝翎跟花翎。
不过,凡事皆有例外。像到了清朝末年,因为国库十分贫穷,所以就提出了只要平民捐献一定额度的银子,就能获得一眼花翎这样“买官卖官”的丑事。
而三眼花翎的获得者也有例外,整个清朝一共有七个人得到了三眼花翎,其他都是皇室贵族,只有一个是汉臣,那就是晚清的著名人物李鸿章。慈禧太后顾念他为清廷做出的功劳,所以就赐给了他一顶三眼花翎。
㈢ 清朝时官员帽子上昰什么鸟的毛
孔雀翎
清制,武职五品以上,文职巡抚兼提督衔及派往西北两路大臣,以孔雀翎为冠饰,缀于冠后,称花翎,除因军功赏戴者外,离职即摘除,花翎有单眼、双眼、三眼(“眼”即孔雀翎毛上圆花纹)之别,除贝子、固伦、额驸因其爵位戴三眼花翎。镇国公、辅国公、和硕额驸戴双眼花翎外,品官须奉特赏始得戴用,一般为单眼花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