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涉外接待的要求是什么
1、尊重各国风俗习惯,遵守社会公共道德。 2、遵时守约是对外活动中一个重要礼貌问题。现在有的领导者应酬多,自己脱不开身,请副手或手下的人先出面招待,这在外事活动中是失礼的表现。特别是会见和宴请不能这么做。作为主人在活动前要提前到场。迎接外宾、参加外事活动更要遵守时间,不能迟到。 3、尊重老人和妇女,这是一种美德。在许多国家的公共场合,常常看到,男士让老人、妇女先行的情景。在我国也有尊老爱幼的传统,但在尊重妇女方面,不少人没有这方面的习惯。好的做法应该是:上下楼梯时让老人、妇女先行,主动予以照顾;对同行的老人、妇女,男子应帮助提拿较重物品;进出大门主动帮助老人、妇女开门、关门,帮助他们穿脱大衣外套;同桌用餐,两旁若是老人或妇女,男子应主动照顾,帮助他们入、离座位等。 4、举止端庄,注意言行。不要作一些异乎寻常的动作,不要用手指指人,不喧哗,不放声大笑,不在远距离大声喊人。走路不要搭肩膀,脚步要轻,遇急事可加快步伐,不可慌张奔跑。无论站立或坐下,姿势都要端正,不要蹲在地上等车、等人。站立时,身子不要歪在墙上或柱子上,不要坐在椅子、沙发扶手上。坐下时腿不要乱跷、摇晃,更不要把腿搭到椅子扶手上或把裤管撩起。手不要搭到邻座的椅背上。女同志不要*开双腿。 5、切勿随地吐痰,实在要吐,可吐在自己手帕或餐巾纸里带走。不要乱扔烟头或其他废弃物品。 6、公共场合不可修指甲,剔牙齿,掏鼻孔,擤鼻涕,挖耳朵,挖眼屎,搓泥垢,搔痒,摇腿,脱鞋,打饱噎,伸懒腰,哼小调,打喷嚏,打哈欠应用手帕捂住嘴、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声音。 7、在许多场合,如看演出和进餐时不许抽烟。在允许抽烟的场合,应先敬左右的人,如妇女在座,应征得妇女同意。不要边走路边抽烟,进入会客室、餐厅前,应把烟掐灭。 8、参加活动前不要吃蒜、葱等味大的东西,必要时,嚼一点茶叶可冲淡葱、蒜的气味。 涉外礼仪的若干重要讲究与禁忌 涉外礼仪,一般的是中国人在与外国人进行交际应酬时所须遵守的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作为涉外交往的标准的、规范的作法,它好比“国际交通规则”,是每一位涉外人员均须自觉恪守的。 遵守涉外礼仪,主要作用有四: 首先,有助于维护个人形象、单位形象和国家形象; 其次,有助于展示自身的良好教养与素质; 再次,有助于增加中外双方的相互了解与信任; 最后,是有助于发展交往双方之间的友谊。 涉外礼仪,主要适用于较为正式的涉外场合,并且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在学习涉外礼仪时,既要了解其主要的讲究,又要回避其基本的禁忌。简言之,就是要明确在同外国人打交道时,应当如何“有所为”,“有所不为”。以下,扼要地介绍一下涉外礼仪的一些较为重要的讲究与禁忌。 一、关于穿着打扮 在涉外交往中,每个人的穿着打扮均被视为其自身教养的最为形象的说明,并且被视为与自己对交往对象尊重的程度有关,故此不可自行其事。 (一) 重要的讲究 1、三色原则 在正式场合,涉外人员尤其是男士,应当有意识地令自己全身衣着的色彩,在量上限制在三种之内。涉外人员全身衣着的色彩若多于三种,未免令人眼花缭乱,因而难以给人以庄重之感。 2、三一律 男士涉外场合着正装时,应当尽可能地使自己的皮鞋、腰带以及手包为同一色彩,并且以三者同为黑色最佳。越是有身份者,在涉外活动中越要注意此点。 3、三大场合 参加涉外活动时,切不可使自己的穿着打扮以不变应万变,而是应当根据本人所处的具体场合的不同令其有所区分。按照常规,涉外人员的穿着打扮主要有下述三大场合之分: 其一,公务场合。公务场合,即上班办公的时间。公务场合的穿着打扮,应以庄重、保守为总体风格。此刻涉外人员的着装宜为套装、制服或者套裙。具体而言,男装为蓝色或灰色的西装、制服,女装宜为单色的套裙、连衣裙或者制服。 其二,社交场合。社交场合在此是指公务活动之余的交往应酬的时间。社交场合的穿着打扮,应以时尚、个性为总体风格。在宴会、舞会、音乐会、相互拜访以及聚会等常见的社交场合,涉外人员宜着时装与礼服。目前,深色中山装套装与单色旗袍,可分别作为中方男女人员的“准礼服”在隆重的社交场合使用。 其三,休闲场合。休闲场合,泛指公务活动之余的个人自由活动的时间,居家、健身、游览、逛街、购等等。休闲场合的穿着打拌,应以舒适,自然为总风格,往往可以由人自其事。在休闲场合,运动装、牛仔装、夹克衫、T恤衫等等乃是最适当的选择。在此场合若身着套装、套裙,便会显得煞有介事。(中国人出国,不少人一套西服从开始去,一直穿到回国,上街购物、游玩也穿。) 4、首饰佩戴 参与涉外活动时,涉外人员所佩带的首饰必须符合身份,以少为佳。在公务场合,女士通常不宜佩戴珠宝首饰以及耳环、脚链等女性化首饰,它们仅仅适用于社交场合。应当注意的是,在佩戴首饰时,通常不宜多于三种,每种亦应以两件为限。佩戴多种、多件首饰时,应当尽量使之质地、色彩相同。 5、女性的化妆 在参加涉外活动时,女士一般应当化妆。在国际交往中,化妆不仅意味着自尊自爱,而且也是对交往对象重视有加的一种表示。在公务场合,宜化淡妆;在社交场合,化妆可以稍浓一些;在休闲场合,则没有必要化妆。三者不宜一概而论。 (二) 重要的禁忌 1、着装六忌 在公务场合,涉外人员的着装应当避免过于杂乱、过于鲜艳、过于暴露、过于透视、过于短小、过于紧身,此为着装六忌。女士在涉外公务活动中,着装尤忌“六露”,即忌讳露胸、露肩、露脐、露背、露脚趾、露脚跟。 2、关于西装 在正式场合男士以穿深色单排扣西装、白衬衫、黑色皮鞋为佳。穿西装时,最好不要内穿羊毛衫,不要穿布鞋或凉鞋,不要背背包。凡站立时,一定要扣上西装的钮扣。西装上衣外侧的胸袋中不宜别钢笔。西装上衣衣袖上的商标必须拆去。 3、关于领带 穿西装套装时,一定要打领带。在公务场合宜打单色或带有几何图案的领带,并应慎用黑色领带或花领带。最好不使用“一拉得”或“一卡得”领带。打好之后的领带,不应当长过腰带。在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使用领带夹。夹领带夹时,宜令其处在七粒扣衬衫从上往下数的第四与第五粒衣扣之间,它的位置越向上越不好。 4、关于鞋袜 参加正式活动时,一般不宜穿凉鞋、拖鞋或旅游鞋,赤脚不穿 袜子也不合适。男士穿西装时,通常忌穿尼龙袜与白色的袜子。女士穿裙服时,切勿穿残破的袜子,或者以健美裤代替袜子。女士穿裙子时,袜口如果外露,是既不雅观,又不礼貌的。 二、关于会面 在涉外活动中与外国友人初次会面时,有必要遵守有关的会面礼节。对此掉以轻心,往往会给交往对象留下不良的印象。在涉外交往中,介绍分为自我介绍与介绍他人两种,其具体要求各有不同。 1、自我介绍 进行自我介绍时,有两点尤须注意。 其一,言简意赅。自我介绍,通常愈简洁愈好,一般不应当使之长于一分钟。 其二,内容完整。在公务场合所使用的自我介绍,大体上应同时包括本人的所在单位、具体部门、担负职务以及完整姓名等四项基本内容。它们应被“一气呵成”,缺一不可。 2、介绍他人 介绍他人时,最重要的礼仪问题是被介绍双方的先后次序。基本的规则是“尊者居后”,即介绍女士与男士时,应先介绍男士后介绍女士;介绍长者与晚辈时,应先介绍晚辈后介绍长者;介绍上司与下级时,应先介绍下级后介绍上司;介绍客人与主人时,则应当先介绍主人后介绍客人。 在外事接待中,若宾主双方不止一人,仍须先介绍主方人员,后介绍客方人员。不过在介绍各方人员时,一般应当依照其职务、身份的具体高低,由高而低地依次进行。 (二) 握手 见面与分手时,人们大都以握手为礼,在握手时,下列两点应予重视。 1、先后顺序 行握手礼时,双方伸出手来的先后顺序至关重要。它的基本规则是“尊者在前”,即女士与男士握手时,应由女士首先伸手;长者与晚辈握手时,应由长者首先伸手;上司与下级握手时,应由上司首先伸手。宾主双方握手时的情况比较特殊:客人抵达时,应由主人首先伸手,以示欢迎;客人告辞时,则应由客人首先伸手,以示请主人就此留步。应当指出的是,握手时伸手的先后顺序分男女、论长幼,仅限于社交、休闲场合;在公务场合,通常是只看职务、只分宾主的。 2、主要禁忌 在公务场合与外国人握手时,有下述六种主要禁忌不宜冒犯。 其一、心不在焉。 其二、使用左手。 其三、戴着手套。 其四、戴着墨镜。 其五、用双手与异性相握。 其六、多人同时握手时出现交*图案。 (三) 名片 在公务活动中,与初识者互换名片,是一种交际惯例。宾主双方对此皆应“有备无患”。 1、递上名片 把自己的名片递给外国人时,有四点注意事项 其一,应当起身站立,递到对方手中。 其二,应当使用双手,或是使用右手。 其三,应当以文字正面面对对方。 其四,应当注意顺序。通常,双方交换名片时,应由位低者首先递上自己的名片;当一人与多人同时交换名片时,则应当由尊而卑或者由近而远依次而行。 2、接受名片 接受名片的基本讲究有五: 其一,应当起身站立,或迎向对方。 其二,应当使用双手,或者使用右手。 其三,应当在接过名片后将其认真捧读一遍。 其四,应当将其毕恭毕敬地收好。 其五,应当随后回敬对方一枚自己的名片。 3、主要禁忌 用于涉外交往的名片,一般不宜印上本人照片、格言警句或私宅电话号码,并且不应当在其上涂涂改改,加加减减。接受外宾的名片时,不宜当面将其置于桌上、裤袋之内,或是将其交给他人传阅。 (四) 话题 与外国人交谈时,应对具体选择的话题认真地加以斟酌。 1、忌选的话题 以下三话题,不宜在同外国人交谈时选择。 其一、格调不高的话题。诸如灾祸、凶杀、惨案、绯闻等等。 其二、非议他人的话题。“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外国人往往对此也有同感。 其三、涉及隐私的话题。收入、年龄、婚恋、健康、住址、经历等个人隐私话题,尤其不宜主动提及。 2、宜选的话题 与外国人交谈时,选择下述三类话题。一般均不会出现问题。 其一、交往对象所擅长的话题。 其二、轻松愉快的话题。如体育比赛、影视娱乐、休闲度假、时尚流行、风土人情、烹饪小吃、天气状况等等。 其三、格调高雅的话题。哲学、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格调高雅的话题在交谈中均可涉及,但切勿不懂装懂或班门弄斧。 三、关于座谈 在涉外交往中,座次的具体排列往往多有讲究。 (一) 基本的讲究 排列座次时,国内外的基本作法有所不同。在涉外场合排列座次时,一般均应遵守国际惯例。 1、我国传统作法 在排列并排的座次时,我国的作法是“以左为上”,即认为居左之位高于居右之位。当前,国内在举行会议及正式合影时,仍多沿用此法。 2、国际通行作法 并排排列座次时,国际上的通行作法是“以右为上认为居右之位高于居左之位。在涉外场合,它已被广泛采用。
Ⅱ 司机开车为什么戴手套麻烦告诉我
开车时最好戴上手套。
-不戴手套影响安全
无疑,只用一根手指或用围巾垫着方向是潜在的安全隐患,在需要变线、躲避的时候一根手指不能完成转向的动作,最终的结果是交通事故。
天气寒冷时,最好能戴上手套,用双手平行地握住方向盘
。无论是逆时针还是顺时针转动方向盘,双手使用的推拉力都是一致的,可以顺利完成变线、避让甚至蛇行的动作。
-不戴手套影响健康
汽车行驶过程中始终在震动。道路凹凸不平、车轮的动平衡被破坏、传动轴磨损过度都会造成车身震动。震动对司机的健康损害较大,尤其是手部和脚部。戴一副手套开车能减轻震动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科学研究表明,受震动的影响,长期开车的人的条件反射机能会受到抑制,神经末梢受损,痛觉功能明显减退,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也会降低;震动还会使长期驾车者的手掌多汗、指甲松脆、手臂肌肉痉挛、握力萎缩下降,骨关节出现脱钙、局限性骨质增生或变形性关节炎。强烈的震动和噪音长期刺激人体,还会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失眠等症状。医学上通常将这类震动引起的疾病称之为震动病。
-选一副柔软的手套
一些车主担心,戴上手套成了机器人
,开车的手感全无;尼龙手套、普通的皮手套容易打滑也使戴手套开车受到司机的抵制。
这些都是人们对开车戴手套的误解。真正的驾驶用手套会在手掌和手指处使用防滑的翻皮或植入细小的颗粒,防止打滑;在手腕等活动部位使用弹性更好的莱卡材料,手套与手掌紧密贴合,手掌活动自如不受阻碍;在容易出汗的关节部位使用COOLMAX材料,加速汗液导出,保持手掌的干爽。
专业驾驶手套价格昂贵,车主也可以选择性价比更高的自行车手套。
自行车手套的防滑、透气功能与汽车手套相似。只是自行车手套还更加注意对手的保护功能,在指关节、手背等需要保护的部位增加了吸振、耐磨材料。此外,自行车手套的颜色、外观更加前卫、运动化。手套是不是合适还要戴了才知道。在难以取舍的情况下,一副较柔软的手套更能得到手的认同
比如一些大型车辆,方向盘很重,司机每天的工作时间又很长,如果不带手套,手很容易磨伤,长茧,带手套是保护手,还有就是豪华车的驾驶员,带上手套是为了显示礼仪和庄重.带不同质地的手套会给驾驶带了不同的感觉,比如棉的就可以吸汗,麻的防滑,起到保护作用.其余的应该就是个人喜好了.
Ⅲ 常用手套有哪几种材料哪种是防静电手套
常用的手套材质:
金属丝抗割手套。这类材质的抗割性能最强,并且便于清洁,但质重,使用不方便。
防静电手套的材质及性能:采用特种防静电绦纶布制作,基材由绦纶和导电纤维组成,手套具有极好的弹性和防静电性能,避免人体产生的静电对产品造成破坏,它适合在电子行业、半导体、无尘车间及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它是半导体工业,光电工业,半导体制造业、电子显象管制造业、电脑主板生产企业、手机生产厂等工作人员工作时必需穿戴的。
抗高温的手套材质:一种新型高科技合成纤维,不熔融,抗火焰,耐高温,可抗高温达1100℃,柔软舒适,而且能够抵抗许多化学物质的侵蚀,即使经过反复洗涤也不会影响其抗高温性能。
抗电伤害的手套材质:电绝缘手套要经过特别设计和严格测试,以确保安全。通常电绝缘手套是采用纯的天然乳胶为材质的。由于带电作业的特殊性及电绝缘手套本身的特点,在戴用此类手套时,要先戴上纯棉布手套(吸汗、防滑),再戴上乳胶手套,最后再戴上皮的保护手套,防止被尖锐物体刺破绝缘手套。
抗振动的手套:材质通常为三层结构手套,内外层为皮或柔软舒适的合成纤维,中间夹层为硅胶或其他能有效吸收振动的高聚物。手套选择与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手套选择的合适与否,使用的正确与否,都直接关系到手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