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帽子上的玉石
古人帽子上的玉饰,称之为“冠玉”,民间称之为“帽正”。封建时代,官员配什么样的冠玉,是与穿着服饰相匹配的。
『贰』 为什么君王的帽子前面吊着12根玉石珠串
这象征着皇帝的权力,征着古代奴隶或封建君主的最高权力和政治思想。原意是提醒你不要看,不要被眼睛蒙蔽。当然这12旒玉石珠串同时也经历过朝代的变化。
12根玉石珠串是为了保持君王的威严以及提醒君王的义务。据《明史》记载,明朝天子之冕前后分别垂着12道旒,每道旒上有赤黄青白黑共12颗玉珠。不同的朝代在形制和场合上都发生了变化,从12旒改为5旒,通常是5旒,每根有九颗珠子,象征着“九五之尊”。同时按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衮冕用12旒,每旒贯玉12颗。公之服只能低于天子的衮冕用9旒,每旒贯玉9颗;侯伯只能服冕,用7旒,每旒贯玉7颗;子男只能服毳冕,用5旒,每旒贯玉5颗。因此这也是有严格的等级之分的。
『叁』 老人家帽子前面的玉
帽正,又叫帽准,俗称“一块玉”。吴语“准”、“正”音近,故曰“帽正”,属于帽子上的装饰物。多为正圆形,上大下小扁而平,底下有象鼻眼,缀在帽子前面,戴上的对准鼻尖,所以叫帽正。唐宋元三代已有流行,明清两代使用较多。即过去有德之士镶在帽子上的饰物,代表着正人君子以玉比德。
『肆』 清代官员帽子最高处那颗“顶珠”,到底有多值钱呢
顶戴花翎虽为一体,却是“顶戴”和“花翎”两个部分。顶戴,就是官员戴的帽顶。花翎,是皇帝特赐的插在帽上的装饰品,一般是赏给有功的人或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人。清代“顶戴”分二种,一是凉帽,一是暖帽清代“花翎”也分两种,一是蓝翎,一是花翎。
按清礼仪,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为素金,八品用阴纹缕花金,九品为阳纹镂花金。无顶珠者无官品;二为凉帽,无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后期小而高,用藤、篾席,外裹绫罗,多为白色,也有湖色、黄色,上缀红缨顶珠。
在清朝初期,皇室成员中爵位低于亲王、郡王、贝勒的贝子和固伦额附(即皇后所生公主的丈夫),有资格享戴三眼花翎;清朝宗室和藩部中被封为镇国公或辅国公的亲贵、和硕额附(即妃嫔所生公主的丈夫),有资格享戴二眼花翎;五品以上的内大臣、前锋营和护军营的各统领、参领(担任这些职务的人必须是满洲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这上三旗出身),有资格享戴单眼花翎,而外任文臣无赐花翎者。由此可知花翎是清朝居高位的王公贵族特有的冠饰,而即使在宗藩内部,花翎也不得逾分滥用;有资格享戴花翎的亲贵们要在十岁时,经过必要的骑、射两项考试,合格后才能戴用。但后来花翎赏赐渐多,就不一定经过考试了。
花翎如此高贵,故此在清朝特别被人重视、向往。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在降清后被赐籍汉军镶黄旗,平台后力辞靖海侯而恳求照前此在内大臣之列赐戴花翎,康熙特旨许之;后乾隆帝下明诏,不但上述亲贵大臣可以戴用,如有显赫军功者也可以戴用。皇帝赐给臣下花翎是非常审慎的,乾隆至清末被赐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七人,被赐双眼花翎的约二十余人,这在当时是千古犹荣的恩宠。
『伍』 为什么皇帝的帽子上有珠子串成的“门帘”,这是做什么用的
皇帝的帽子叫做冕,而用珠子串成的“门帘”叫做“藻”“旒”,标准的科学称谓叫“玉藻”。从视觉的角度看,悬挂在眼前的珠帘,显然是会影响视线的,那为什么还要挂呢?
“藻”“旒”还是帝王为了端正和约束自己用的,前后各有12条,上朝的时候如果看见自己头上的珠帘抖动的厉害就能迅速察觉自己的失态而端正坐姿。从皇帝到庶民都有,冕旒的多少和质料的差异,是区分贵贱尊卑的标志。像这样的帽子皇帝一般也就是会在朝会和登基大典上穿着,按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会在大场面穿着,是为了让皇帝时刻注重礼仪。
『陆』 为什么古代皇帝戴的帽子前后都有几串珠子
古代皇帝戴的帽子叫冕,前后的珠子叫旒。
冕旒的作用是:把眼睛遮住,叫蔽明——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看清楚,水至清则无鱼;而且,冕旒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让皇帝保持坐姿端正,一旦摇头晃脑,冕旒就会哗哗作响,有失威仪。
冕旒,古代中国礼冠之一种。相传,冕制起于黄帝,至周代时始完备。古时帝王、诸侯、卿大夫参加盛大祭祀所服,冕旒为礼冠中最贵重者。
旒就是用五彩的缫(丝绳)12根,每旒贯12块五彩玉,按朱、白、苍、黄、玄的顺次排列,每块玉相间距离各1寸,每旒长12寸。汉代冕服的垂旒却不限于五色,根据后汉书·舆服制的记载,十二旒为白玉串珠。
(6)古代帽子为什么额头上有块玉扩展阅读:
其实皇帝头上的叫“冠”,一般冠还要配上“冕”。而最上面长方形的东西就叫做“廷”了,像门帘一样的玉珠串叫做“玉旒”。在耳朵上面还有东西,有着玉做的两块“黈纩”,但是特别小,就是一个小的圆珠子,大小刚刚够堵住耳朵。
不仅皇帝是“挂珠帘”,一些朝代的诸侯也会带着相似的装饰。然而上面的珠数不一样,帝王所带的冕旒,一般是前后各12串,每一串上有12颗玉石,周朝时诸侯王公所戴的冕旒数量次于帝王。
发展到后来,冕旒成为帝王的专属了。虽然冕旒上的冕板的大小可以不一,但有基本的形式,就是前低后高,寓意着谦恭勤勉。
『柒』 古代人(明,清)帽子前面有一块玉饰,请问有谁知道叫什么名称,哪儿有相关资料。
仅供参考:古代帽子上的玉应该叫冠玉,冠是古代成年男子所戴束发用具,表示成年贵族,明清继承沿用其表意。
『捌』 道士的帽子中间为什么有一块玉片,有什么说法没谢谢!
玉能养人,修道之人需要修身养性,也许玉在这方面能起到辅助作用
『玖』 帝王的王冠都是千姿百态的,中国的古帝王为什么要在帽子上加上垂珠
挡在天子眼前的那个珠帘,标准的科学称谓叫玉藻。珠帘的根数是有讲究的,天子的冕十二旒(一说前後各有十二旒,那就总共二十四旒)。诸侯九(十八),上大夫七(十四),下大夫五(十)。从视觉的角度看,悬挂在眼前的珠帘,显然是会影响视线的,那为什么还要挂呢?
中国人的人情世故哲学,是历来就贯穿和融入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的,也是中国文化中的特色,虽然今天推行的是依法治国的法制社会,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的社会现象和官场现象可谓司空见惯,法外开恩网开一面也是常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