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励志国产的适合7一13岁儿童的电影有哪些
1、小小心愿
《小小心愿》是一部国产儿童励志片,这部影片根据河南省开封市的一名9岁女孩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11岁的小学生李小媛(化名)与残疾妈妈相依为命的感人事迹。这部影片是现代中小学生和家长们不可多得的一部教育片,词条对影片的基本信息、演职人员信息进行了说明,并对故事梗概进行了描述,并对整个影片制作过程及影片反响等进行了记述。
Ⅱ 彭氏兄弟在一个山村拍的小孩上学故事的电影叫什么
《走路上学》 导演彭氏兄弟 不为票房 只为梦想 《走路上学》首映大获成功后,影片导演彭家煌、编剧兼导演彭臣兄弟接受了。谈到影片的创作初衷时,弟弟彭臣激动地说:“这部电影我拍得很任性,当初没想票房的事情,就为了实现自己的电影梦。” “飞索求学”唤醒电影梦 1987年彭氏兄弟从湖南到深圳创业,目前兄...弟俩创办的深圳市新经典广告,已经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广告公司了。最新版本的小沈阳、陈道明、刘谦、招商银行等很多广告都出自这家公司。当初想把溜索上学的故事拍成电影,就源自弟弟彭臣的电影梦。“我1985年报考过北京电影学院,那年我17岁,但没考上,后来就来深圳了,但是这么多年,我一直没有放弃对电影的追求,我写影评已经20多年了。” 彭臣说,南方周末那篇“飞索求学”的报道,像一声春雷,敲击在他的心中。春雨过后,种子随后就发芽了。他开始到处找投资,但是很多人说他疯了,现在的电影市场是商业片的天下,“你拍这样的影片,是不是想害我们啊”。没办法,只有自己拿钱出来,影片的场景不多,1000万元的投入,其实很多都花在了行业成本和学费上,仅仅一场姐弟俩吃饭的镜头,就拍了1600多尺胶片。拍广告毕竟和拍电影完全是两码事,但兄弟俩就是横下一条心,一定要把电影拍好,“为了这部电影,当时的想法是,不计成本了。” 彭臣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那个年代的人,把电影看得很神圣,用手电筒照在废旧胶片上,是哥俩常玩的游戏。虽然为了拍这部电影,对于一家民营公司来说,花了不少钱,但也“不是什么伤筋动骨的事情”。彭臣始终认为,有梦想就有坚持。彭臣还表示,该片的拍摄深圳市委宣传部也给予了鼎力支持。 小演员是上帝恩赐的礼物 拍片过程中,从摄制组驻地到拍摄场地,每天仅车程就需要4个小时以上。电影是在2008年3月3日开始拍摄的,拍片途中,他们几次碰到泥石流,也差点发生车毁人亡的事情。拍摄过程非常艰苦,为了转换场地,拍摄人员有时也要溜索过江。而且在拍摄过程中,两个孩子特别不好调教,扮演瓦娃的丁嘉力,总喜欢回头看镜头。孩子顽皮,他喜欢摄影师手里的视频播放器PSP,最后彭臣答应给他买一个,让他用心拍戏。 在选择支教女教师的演员过程中,也费了不少心思,和很多演员联系过,人家一听要溜索过江,都不敢来了。后来和“岩女郎”《五星饭店》中有出色表现的曹曦文联系,她开始对溜索过江也很怵,但剧本和那里的孩子一直感动着她,于是曹曦文表示自己豁出去了。 丁嘉力和阿娜木龄都是从怒江的小学校里选出来的演员,是两个非常可爱,又有表演天分的小演员。“对于这部影片来说,他们真是上帝恩赐给我的礼物。”彭臣说。 让自己的孩子受教育 在经过怒江边上的实地采访后,彭臣的剧本一个星期就出来了,后来边拍边改,虽然影片穿插了很多主旋律的东西,但“船一旦下海,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航向的,不过完全不影响影片要表达的东西。”对于影片内容的真实性,彭臣说,都是基于当地的实际情况,只不过剧本把发生在那里的事情都集中体现在一起了。“我也上去溜过了,溜索弄不好,很容易把手擦伤,上面都是那些折段了的细钢丝。” 在一定程度上,彭氏兄弟拍摄这部影片也是为了他们的孩子而拍摄的,“我想让他们珍惜现在的生活,他们上学每天是车接车送。”彭氏兄弟分别有两个10岁左右的孩子,一男一女,和片中主角的年龄也一样大小。“这部影片,我女儿看一次哭一次,现在,她和剧中阿娜木龄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两人玩得很疯,我女儿去过云南,阿娜木龄也来过深圳。” 成龙受感动执意参与影片 当初在昆明筹备的时候,彭氏兄弟和电影监制于荣光一起吃饭,恰巧成龙大哥也在。他听到这个故事,很感动,提出也要演个角色,但没有合适的。彭臣把在饭桌上写下了那首《一路》的歌词,交给成龙,说如果大哥不嫌弃的话,就演唱这首歌曲吧,成龙大哥欣然答应。 通过拍摄这部影片,彭氏兄弟学到了很多东西,“我的梦想也开始起航了,说实在的,我不太愿意拍商业影片,我想通过电影表达我想要表达的东西。”有了第一次成功,彭氏兄弟现在又有了新打算,他们正在筹划两部影片,一部是清纯歌舞励志片,一部是爱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