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两个女孩子说去拜老爷 然后其中一个说“好漂亮呀 ”然后那个女孩子过几天就无缘无故死了很多人猜测
月下老人
【解 释】 唐·李复言《续幽怪录·定婚店》记载:唐朝韦固路过宋城,遇一老人在月光下翻检婚姻簿子。指媒人。
【出 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若是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
【用 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媒人
【示 例】 老舍《老张的哲学》:“他们信教的不供神,和不供子孙娘娘,~一样。”
【近义词】 媒妁之言、天配良缘
【典 故】
唐朝时候,有一为名叫韦固的人,有一次,他到宋城去旅行,住宿在南店里。 一天晚上,韦固在街上闲逛,看到月光之下有一各老人席地而坐,正在那里翻一本又大又厚的书,而他身编则放着一个装满了红色绳子的大布袋。 韦固很好奇的过去问他说:“老伯伯,请问你在看什么书呀!” 那老人回答说:“这是一本记载天下男女婚姻的书。” 韦固听了以后更加好奇,就再问说:“那你袋子里的红绳子,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老人微笑着对韦固说:“这些红绳是用来系夫妻的脚的,不管男女双方式仇人或距离很远,我只要用这些红绳系在他们的脚上,他们就一定会和好,并且结成夫妻。” 韦固听了,自然不会相信,以为老人是和他说着玩的,但是他对这古怪的老人,仍旧充满了好奇,当他想要在问他一些问题的时候,老人已经站起来,带着他的书和袋子,向米走去,韦固也就跟着他走。 到了米,他们看见一个盲妇抱着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女孩迎面走过来,老人便对韦固说:“这盲妇手里抱的小女还便是你将来的妻子。” 韦固听了很生气,以为老人故意开他玩笑,便叫佳奴去把那小女孩杀掉,看他将来还会不会成为自己的妻子。 家奴跑上前去,刺了女孩一刀以后,就立刻跑了。当韦固在要去找那老人算帐时,却已经不见他的踪影了。 光阴似箭,转眼十四年过去了,这时韦固以找到满意的对象,即将结婚。对方是相州刺史王泰的掌上明珠,人长得很漂亮,只是没间有一道疤痕。韦固觉得非常奇怪,于是便问他的岳父说:“为什么他的眉兼有疤痕呢?” 相州刺史听了以后便说:“说来令人气愤,十四年前在宋城,有一天保母陈氏抱着他从米走过,有一个狂徒,竟然无缘无故的刺了她一刀,幸好没有生命危险,只留下这道伤疤,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呢!” 韦固听了,愣了一下,十四年前的那段往事迅速的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他想:难道他就是自己命仆人刺杀的小女孩?于是便很紧张的追问说:“那保母是不是一个失明的盲妇?” 王泰看到女婿的脸色有意,且问得蹊跷,便反问他说:“不错,是个盲妇,可是,你怎么会知道呢?” 韦固证实了这各式时候,真是惊讶极了,一时间答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然后把十四年前在宋城,遇到月下老人的是,全盘说出。 王泰听了,也感到惊讶不已。 韦固这才明白月下老人的话,并非开玩笑,他们的姻缘真的是由神作主的。 因此夫妇两更加珍惜这段婚姻,过着恩爱的生活。 不久这件事传到宋城,当地的人为了纪念月下老人的出现,便把南店改为“订婚店”。 由于这个故事的流传,使得大家相信:男女结合是由月下老人系红绳,加以撮合的,所以,后人就把媒人叫做“月下老人”,简称为“月老”。
---------------------------------------------------------
月老在中国民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主管着世间男女婚姻,在冥冥之中以红绳系男女之足,以定姻缘。
这一形象最初出现在唐人李复言的小说集《续玄怪录》的《定婚店》中,小说言及:杜陵韦固,少孤,思早娶妇,然而,多方求婚而终无所成。元和二年,韦固将往清河,旅次于宋城南店,有客为其撮合清河司马潘昉之女,期于南店西龙兴寺门口相见,韦固由于求婚心切,夜半即前往会面之地,在那里,他遇到了月下老人:
斜月尚明,有老人倚布囊,坐于阶上,向月检书。固步觇之,不识其字,既非虫篆八分科斗之势,又非梵书因问曰:“老父所寻者何书?固少苦学,世间之字,自谓无不识者。西国梵字,亦能读之,唯此书目所未睹,如何?”老人笑曰:“此非世间书,君因何得见?”……固曰:“然则君又何掌?”曰:“天下之婚牍耳。”……因问:“囊中何物?”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则潜用相系,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避。君之脚已系于彼矣,他求何益?”(文据《太平广记》(中华书局,),下文同。)
这个于月下倚布囊、坐于阶上、向月检书的老人,就是后来在民间被奉为婚姻之神的月下老人。只要他用囊中红绳把世间男女之足系在一起,即使“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他们也会成为夫妻。
婚恋命定观艺术化
月下老人以赤绳相系,确定男女姻缘,反映了唐人姻缘前定的观念,是唐人命定观的表现之一。唐人以为,人的命运,不是自己可以确定和改变的,“天下之事皆前定”(《感定录.李泌》),“人遭遇皆系之命”(《纪闻.王》),“人事固有前定”(《续定命录.韩泉》)。
唐人的这种前定观念,当然也表现在婚恋方面,“结缡之亲,命固前定,不可苟求”(《续玄怪录.郑虢州騊夫人》),“伉俪之道,亦系宿缘”(《玉堂闲话.灌园婴女》)。
月老形象的出现,正是这种命定观在婚恋领域的艺术化、形象化。其实,在李复言《续玄怪录.订婚店》之前,唐人小说中还有类似的形象,戴孚《广异记.阎庚》云:
仁亶见其视瞻非凡,谓庚自外持壶酒至,仁亶以酒先属客,客不敢受,固属之,因与合欢。酒酣欢甚,乃同而宿。中夕,相问行礼,客答曰:“吾非人,乃地曹耳,地府令主河北婚姻,绊男女脚。”仁亶开视其衣装,见袋中细绳,方信焉。
这里自言为地曹的“客”,即是“主河北婚姻”者,同样是通过以袋中之绳“绊男女脚”的方式,确定世间男女姻缘。可见,在唐代,婚姻前定、主于地府冥司是流行和普遍的观念。世间男女之所以能成为夫妻,是由于地府冥吏以绳相系,是冥冥之中的命运安排。
不过月老于月下结绳以定婚姻的形象,更具诗意,因而流传更广,遂成为故实,月下老人也因此成为民间家喻户晓的婚姻之神。
牵红丝确有其事
《定婚店》中的月老和《阎庚》中的地曹以绳系男女脚以订婚姻,是唐人命定观念在小说中的形象化呈现,而这一男女脚的细绳,虽为于小说家想象和虚构,也却堪称绝妙,我想,古代男女成婚仪式上拜天地父母时牵红带的安排,恐怕也是由此逐渐演化而来。
其实,在唐代的现实生活中,也已经有用绳相系的方式来选择配偶的记载。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上《牵红丝娶妇》条中所载郭元振择妇之事,即是此类:
郭元振少时,美风姿,有才艺,宰相张嘉贞欲纳为婿。元振曰:“知公门下有女五人,未知孰陋,事不可仓卒,更待忖之。”张曰:“吾女各有姿色,即不知谁是匹偶,以子风骨奇秀,非常人也,吾欲五女各持一丝,幔前使子取便牵之,得者为婿。”元振欣然从命,遂牵一红丝线,得第三女,大有姿色,后果然随夫贵达。
此事《山堂肆考》等书亦载,张嘉贞有五女,郭元振不能确定到底娶谁,便用红丝相系而牵的办法挑选,这就是所谓的“红丝结褵”。当然,此事实出于传闻(洪迈《容斋随笔》卷一《浅妄书》有辩驳,可参看),然亦可见此类婚姻观念与习俗在民间的起源与演进。
---------------------------------------------------------
月下老人求缘完全攻略何时会有姻缘?
这段感情会顺利开花结果吗?
怎么祈求月下老人赶快帮你牵红线呢?
拜月下老人有没有什么要注意的事呢?
以下这整个月下老人求缘方法,以霞海城隍庙的月下老人为案例,其他地方有拜祠月下老人的庙,请斟酌当地月下老人庙的实际情形而调整。
Step 1.供品:金纸、香与「红线铅钱」:
「红线」,想必大家都明白,是请月下老人快点帮你牵红线,至于「铅钱」,除了取台语的「铅」与「缘」是谐音以外,也暗示月下老人能帮你「牵」一个有「钱」的黄金单身汉。
在霞海城隍庙的庙右边有香铺,可以购金纸与香,一份约50元,进入庙的大殿右方办事处,可购庙方准备好的「红线铅钱」,一份约260元。
请注意,第一次来拜拜求姻缘,才需要「红线铅钱」,以后再来拜,只要香与金纸即可。
(1)有对象的:供品请加糖果一包及鲜花,代表让这段感情甜甜蜜蜜同时开花结果。
(2)没对象的:供品请加一小包红枣,代表「早」点「找」到如意郎君。
Step 2.点香祝祷:
点好三柱香之后,先拜外面的天公炉(拜好后暂不插香),接着进大殿,霞海城隍的是城隍老爷,你的左边是月下老人,请你先拜一下,然后禀明自己的基本资料:姓名、及住址、出生年月日,尤其及住址要讲清楚,否则牵错人就糟糕了。指身份证上的,住址指你现在住的地方,如果相同的,只要讲一个就好,如果是住在外面的朋友,两个都要说喔。
若无交往对象的朋友,则请说明自己希望的对象与条件,请城隍爷与月下老人帮帮忙。
若已有对象的朋友,则请城隍爷与月下老人帮忙,让这段感情能够甜甜蜜蜜,开花结果。
Step 3.巡香加持:
禀明大殿主神之后,接着从右边偏殿,请城隍夫人、菩萨、义勇公…等众神明帮忙,祝祷词则如同在大殿上所言一样。
然后走回庙外广场上,再次向天公炉拜三拜,然后把香插上去。
接下来,请拿起「红线铅钱」,在天公炉上以顺时钟方向绕七圈过炉,同时内心想着刚刚在大殿请城隍爷与月下老人帮忙的事情。
最后,请将「红线铅钱」收到你平时会携带的包包里,方便月下老人找到对象时,有线头可以系上去。
Step 4.善事一回:
在拜完月下老人之后,最好马上去做一件善事,例如划拨捐个钱或者其他之类的善事,金额不限,有那个心就好。
因为月下老人要帮你牵红线,也要看看你这个人的人品如何,找到一个速配的对象给你,马上去做一件善事,是让月老对你的评价提高,因而替你找到良人佳子。
Step 5.还愿方法:
有求就要还,再求就不难,当你要结婚了,请你订婚时拿喜饼来,在大殿办事处登记一下即可,喜饼则是与众人结缘用的。(如果大家没忘记的话,小S订婚时,她妈妈可是亲自带着小S来霞海城隍庙,献上她的订婚礼饼来还愿的)
---------------------------------------------------------
月下老人拴红线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为眷属是有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熟悉这副集《琵琶记》、《西厢记》成句的对联者,也许猜到这是挂在“月老祠”的一幅对联。
“月老”是“月下老人”的简称,是我国神话传说中专司婚姻之神。数典供奉这位“媒神”的祠堂所在,自古以来就与杭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据《两浙史丛考》和《武林坊巷志》记载,月下老人祠始建于杭州孤山南麓虹桥西头的后倾圮。至清光绪年间,由杭州著名的藏书家,“八千卷楼”的主人丁松生,在西湖南峰白云庵中重建月下老人祠,并在祠中塑了一尊月下老人像,像前备有关于男女婚姻的签文条。这条签文是从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中选取的,如 《诗经》、《左传》、《孟子》、《论语》,以及唐诗、宋词、元曲等。当年不但青年男女、已婚、未婚者乐意来此求签,有许多老夫老妻也到这里重温往昔情爱。诗签之语模棱两可,可作种种譬解,故求签者往往乘兴而来,欢喜而去。
在民间,历来有前世注定姻缘的传说,以为般配的伴侣自有上天来促成他们的婚事,这自然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人们把月下老人奉为婚姻之神,最早载于唐代李复言的《续幽怪录》中。据说,唐代有个名叫韦固的人,路过宋城 (今河南商丘),住在城里的南店。有一天晚上,他碰到一位奇异的老人,靠着一个布口袋坐着,在月光下翻着书。韦固问他所检何书?老人答道:“天下之婚犊耳。”韦固又间袋中何物?老人说:“赤绳子,以系夫妇之足,虽仇敌之家、贫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以绳一系,终不可道。”所谓“千里姻缘一线牵”,大概出自于此。韦固赶紧问自己未来的夫人是谁?老人翻书查了一下,说是店北头菜瞎老太太的小女儿,刚刚三岁。韦固一听大怒,暗中派仆人去刺杀这个小女孩,终因仆人手软未能刺中要害,仅刺了女孩眉间一刀。此后,韦固虽累次求婚,始终不成。14年后,韦固袭父勋爵在相州为官。刺史王泰对他十分赏识,就把养女许给了他。韦固见姑娘面容姣美,只是眉间老是粘着贴花,原来她正是自己过去所刺伤的。此时,韦固才知“天意”难违,便与这位“菜眇妪女”结成良姻,二人相亲相爱,“所生男女皆显贵”。宋城县令听说此事后,就把韦伺住过的客店起名叫“定婚店”,并亲自题写了匾额。此事传为佳话,流传甚广。
故事中拴红线的习俗,唐代史书上曾有所记载。荆州都督郭元振,年长尚未婚。他才华出众,相貌堂堂,当朝宰相张嘉根想纳他为婿。可是这位宰相一共有五个女儿,不知道该把哪个女儿嫁给他才好。于是宰相想了个主意,让五个女儿每人手拿一条长丝线,站在绣花布幔后面,然后告诉郭元振说:
“你牵起哪根丝线,我的哪个女儿就嫁给你。”郭元振牵起了一根红丝线,结果从布幔中走出来的正是长得最漂亮的三女儿。到了宋代,当初婚礼上拴红线的仪式,逐渐演化为“牵红中”;到了清代,又变成在婚礼上扯起红帛或红布,新郎新娘“各持一端,相牵入洞”。如今在古装戏剧中,人们还能看到这一情景。
年杭州首届金秋吴山庙会之际,为丰富庙会活动,增添游客兴趣,作为一项游览趣俗,在原药工庙遗址重设了“月下老人祠”求签卜卦活动。如今,月下老人拴红线的故事,大概已没有什么人相信了,但在痴男怨女的心目中,月下老人毕竟是一位寄托着自己美好愿望的“幸福之神”。这也许是因为老人阅历深、经验多、慈祥、牢靠的缘故吧。至今人们仍习惯把媒人、婚姻介绍所比作“月老”,可见“月老”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依然下减当年。有多少未婚男女、大龄青年,乃至单身老人,仍盼望着“月老”来引线搭桥呢。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
月 下 老 人 祠 的 签 词
金庸
--------------------------------------------------------------------------------
杭州有座月下老人祠,那是在白云庵旁。祠堂极小,但为风雅之士与情侣们所必到,可惜战时被炮火夷为平地,战后虽然重建,情调却已与以前大不相同。杭州正在大举进行园林建设,我想,这所司天下男女姻缘的庙宇,实在大有很精致地修建它一下的必要。
月下老人的典故出于《续幽怪录》。据说唐时有个名叫韦固的人,有一次经过宋城,看见一位老怕伯在月光下翻书。这位老伯伯说天下男女的姻缘都登记在他的簿子上,他的囊中有无数红色的绳子,只要这绳儿把男女两人的脚缚住了,就算两人远隔万里,或者是对头冤家,都会结成夫妻,所以后来有“赤绳系足”的典故。西洋人的办法却比我们鲁莽得多,他们有一个丘比特,这是一个顽皮的小孩(有时甚至是盲目的),拿着弓箭向人乱射,哪一对男女被他一箭射中,就无可奈何地堕入情网。相较之下,我们的月下老人用一根红线温柔地替人缚住,还有簿籍可资稽考,显然是文明得多了。月下老人的故事流传全国,然而除了杭州之外,其他地方很少听见有这位“天下婚姻总管理处处长”的庙堂,那倒是很奇怪的。
以前,常常可以见到一对对脸红红的情侣们,尽管穿了西装旗袍,都会在祠堂中虔诚地拜倒,求一张签,瞧瞧两人的爱情能不能永远美满。
杭州月下老人的签词恐怕是全国任何庙宇所不及的,不但风雅,而且幽默,全部集自经书和著名的诗文。据说其中五十五条是俞曲园所集,此外四十四条是俞的门人所增,一共是九十九条。我旧日家中有一个抄本,不知是哪一位伯伯去抄来的,我还记得一些,但九十九条自然是记不全了。
第一条是“关关雄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理所当然的。此外兆头吉利的有“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团聚。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原来是曾子的话,这里当指这男子很靠得住,可以嫁)等等。求签而得到这些,自是心中窃喜,无法形容了。
有一条是“逾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孟子》这两句话,本是反语,但这里变成了鼓励男子去大胆追求。有一条是《诗经·庸风·桑中》的三句:“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这在《诗经》中原本是最著名的大胆之作,所谓“桑间濮上”的男女幽期密约,这一签当也是鼓励情人放胆进行。“求则得之,舍则失之”、“不愧于天,不畏于人”。这两签都含有强烈的鼓励性:追呀,追呀,怕什么?
还有一些签文含有规劝和指示,如“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叫人不要为钱而结婚。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指此人虽穷,人品却好,可以嫁得。如“不有祝舵之佞,而有宋朝之美”,照《论语》中原来的解释,是这男人嘴头甜甜的会讨人喜欢,相貌又漂亮,然而是头色狼,绝对靠不住。“可妻也。”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孔夫子说公冶长虽然被关进了牢狱,但他是冤枉的,结果还是招了他做女婿。“仍;日贯,如之何?何必改作?”这句本来是阂子塞的话,这里大概是说,别三心两意了,还是追求你那旧情人吧。另一条签词中引用孔子的话,恰恰与之相反:“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好的人有的是,你哪里知道将来的没有现在的好?这个人放弃了算啦。这大概是安慰失恋者的口吻吧。“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你爱他,要了解他的缺点,你恨他,也得想到他的好处。“其所厚者薄,其所薄者厚。”她虽然对小王很亲热,对你很冷淡,其实她内心真正爱的却是你呢。“其孰从而求之?甚矣,人之好怪也。”这家伙有什么地方值得你这么颠倒呢?唉,连这种丑八怪也要!
另外一些签条是悲剧性的。“谁谓茶苦,其甘如荠。宴尔新婚,如兄如弟。”照余冠英的译法是:“谁说那苦菜味儿太苦,比起我的苦就是甜养。瞧你们新婚如蚀似漆,那亲哥亲妹也不能比。”有一签是“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虽不一定如孔子的冉伯牛那样患上了麻风病,但总之此人是大有毛病。“则父母国人皆贱之”,“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出韩愈《祭十二郎文》);“条其歉矣,遇人之不淑矣”(出《诗经·王风·中谷有雍》),这些签都是令人很沮丧的。
“风弄竹声,只道金佩响;月移花影,疑是玉人来。”那是《西厢记》中张生空等半夜,结果被崔莺莺教训一顿。“夜静冰寒鱼不饵,满船空载月明归。”那是《琵琶记》中蔡伯锴不顾父母饿死,被人痛斥。求到这些签文的人,只怕有点儿自作多情。最令王老五啼笑皆非的,大概是求到这一签了:“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三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