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服的级别
1、极限级别(-50°至-20°之间): 适合南、北极,攀登雪山等特殊极限用途的,基本都是连体款式,通常都为800以上蓬松度,含绒量在300g以上。
2、酷寒级别(-30°至-15°之间) :一般为650-750蓬松度级别鹅绒填充的厚款,充绒量200-300g左右。
3、常规级别(-20°至-5°之间):最常见的一个档次,一般是600-700蓬松度等级鹅绒,180-250g级别充绒量,也是我们日常较多人穿的羽绒服级别。
4、轻寒级别(-5°至0°之间) : 通常是采用600+蓬松度的鹅绒或者鸭绒,但是充绒量少。
较长时间的压缩存放会降低羽绒服的蓬松度,这时候您可以穿在身上或者悬挂,轻轻拍打,令羽绒恢复蓬松度穿着羽绒服请勿靠近火焰;
尤其是在野外篝火边上,请注意火星,如果在接缝处有羽绒意外钻出,请勿硬扯羽绒,因为较好的羽绒服都采用高品质羽绒,绒朵较大,用力扯出会损坏面料防绒性。
正确的做法是在反方向隔着面料抓住羽绒,将羽绒拉回面料里侧部分人群本身会对羽绒过敏,如果发生过敏现象,停止穿着羽绒服,并及时就医某些羽绒服采用具有防水或防泼水功能面料。
『贰』 羽绒服为什么没有含绒量100%的
目前国家标准中的最高含绒量也就是95%,不可能做到100%,还没有机器能提取100%的绒朵。
按照国家规定,羽绒服里的含绒量不得低于50%。但通常人们会认为,含绒量越高的衣服越保暖。这并不是一种完全正确的说法:首先含绒量多少是针对同类型羽绒服进行对比,一件长款羽绒服与一件羽绒背心含绒量就毫无可比性。
实际上含绒量80%与含绒量90%的同类型羽绒服保暖效果并没有太明显的效果,一般情况70%-80%含绒量羽绒服就已经满足大多数人的要求。
(2)羽绒服最高含绒多少扩展阅读:
根据国家出台的羽绒服装国家标准中规定羽绒服含绒量要达到50%以上,但是没有规定充绒量的底限。许多消费者以为含绒量达到标准,这件羽绒服就会很暖和其实并不准确。
羽绒服是否保暖,跟含绒量和充绒量都有关系,羽绒服装的含绒量直接影响羽绒制品的保暖性,但这并不代表羽绒服含绒量越高越暖和,保暖性还受充绒量影响。在相同的填充物材质下,充绒量越高,羽绒服肯定是越暖和。
但是,不同的填充物材质也影响羽绒服的保暖效果,像黑鸭绒这样好的羽绒即使充绒量低,也比普通羽绒充绒量高保暖性好。因此,消费者选择羽绒服不能光图便宜,要注重保暖性,在查看其羽绒服含绒量是否达到50%外,还应注意其羽绒填充物的具体成分和充绒量。
『叁』 羽绒服含绒量是多少
不得低于50%。
按照我国羽绒服的国家标准规定:羽绒服的含绒量不得低于50%。
一般情况下,70%-80%含绒量羽绒服就已经满足大多数人的要求。
含绒量是指羽绒里面绒的比例,一般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示。如羽绒服的含绒量是80%,这个数据表明其中羽绒的含量是80%,羽毛的含量占20%。
羽绒服挑选方法
一、看标签
羽绒服的标签上,主要看其填充物、含绒量、充绒量和蓬松度,这四个指标也直接影响着该款羽绒服的保暖性和价格。
二、按压羽绒服
国内以及大多数国外品牌的羽绒服,都不会明确标出蓬松度,所以可以通过按压羽绒服的方式来判断蓬松度的高低。
用手按压羽绒服,松手后若能迅速恢复原状,回弹性好就说明蓬松度良好。
三、拎羽绒服
很多人在选购羽绒服时存在一个误区:认为羽绒服越重就越保暖。实际不然。
越保暖的羽绒服重量就越轻,用手拎一下羽绒服,若是很重的话就说明含绒量低,或是加入了一些非羽绒材质的填充物。
四、捏羽绒服
市场上不乏用其它材料冒充羽绒的“羽绒”服。用手指捏羽绒服充绒部分,如果手感特别柔软,一点毛梗都捏不到的话,那这件羽绒服很有可能是“冒牌货”羽绒服,里面的填充物多半是一些下脚料、棉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