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服装知识 > 朱元璋的帽子叫什么

朱元璋的帽子叫什么

发布时间:2023-11-13 21:04:55

❶ 朱元璋将乌纱帽定为官帽后,为什么要在帽的两边各加一翅

因为要防止议事时朝臣交头接耳,就下诏书改变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这样只要脑袋一动,软翅就忽悠忽悠颤动,皇上居高临下,看得清清楚楚

❷ 朱元璋 当皇帝以后,他带的帽子叫什么

冕旒( liú )
http://iask.sina.com.cn/b/10831797.html

❸ 明朝帽子种类 明朝帽子种类介绍

1、四方巾。明朝的帽子往往有着一些特殊的寓意,比如明朝有个非常流行的帽子,叫做四方巾,这种帽子也是根据唐宋时期的头巾改造出来的,朱元璋当初发明这样的方巾,也是想要取个好的寓意,它象征着国家的太平,朱元璋希望这样的方巾能给自己的国家带来好运。

2、六合帽,这种帽子是沿袭元朝时期的样式,用六块布料缝拼而成,下有还有帽檐,顶部根据佩戴者的身份不一样,有着不同的规定,比如有的六合帽就能有珠子镶嵌,而平民就不能使用这些东西,只能是用一般的物件来装饰。它也被称为六合一统帽,这就与四方巾对应起来,象征着国家一统,天下安定。对于刚刚开国,急需要稳定人心的朱元璋来说,他利用这些措施,也是想要从服饰的改革,来渐渐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

3、网巾,这种帽子是朱元璋在外出的时候,见到一个道士使用,他就觉得这样的帽子相当方便,因此就开始在国内不断推行,网巾最大的特点,就是突破了阶层的限制,真正达到了普及,这在古代的帽子里面是相当难得的事情,古人非常注重冠帽,这就代表着自己的脸面,很少有不同阶层的人,都会佩戴样式相似的帽子。网巾也成为明朝最具代表性的帽子,无论是皇帝还是底下的庶民百姓,甚至是一些贱民,他们都能佩戴网巾,其实网巾本来就是一种网罩,它为何会这么普遍呢?因为它对于束发有着很大的作用,古人都有着留长发的习惯,无论皇帝还是底下的百姓都是一样的,可不见得所有人都能有很好束发的帽子,一旦头发的问题解决不了,自己不仅佩戴帽子会受影响,还会影响到日常的行动。网巾就相当方便,往头上一戴,把头发都放在网口里面,随后拉紧丝绳,这就能起到束发的作用了。

❹ 古代人把帽子叫什么名字

帽,戴在头上起保护、装饰作用的制品。古称头衣。服饰的一种.下面由我给大家介绍古代人把帽子叫什么名字吧,仅供大家参考。

古代人把帽子叫什么名字


古代贵族使用的束发物,先将长发绾起再用冠束住。冠初始时,主体只是一条冠梁,不宽而有褶,两端连于冠圈,像弧形带子从前向后覆发。冠圈两旁有丝的缨带,结于颏下。 秦汉以后,冠梁渐宽,与冠圈连成覆杯状,其形制渐趋帽形。冠名目繁多,著名的有汉代 梁冠。

冕和弁

古代帝王、诸侯、大夫的 礼仪 用帽。冕是最尊贵的一种冠,冕上面有一幅长方形的版,称?,?前沿挂一排串珠(称旒)。周代天子十二旒,诸侯以下旒数各有等差。后来只有帝王戴冕,所以“冕旒”又作帝王代称。弁分爵弁和皮弁。爵弁即无旒之冕。皮弁用白鹿皮做成,其缝合处名会。会有结饰,缀五彩玉石。

巾帻

束发裹额而具帽形的头巾。西汉之前只为平民用,故有“士冠庶人巾”之说,颜色为黑或青。约东汉以后,贵族以幅巾裹发称巾帻,因其前高后低而中间露发,恰可用于冠下。约从晋代开始,巾帻戴用时折出棱角,称角巾或方巾,成为文人学士的象征,后称儒巾。隋代将巾帻定入舆服制度。唐宋元明各代,巾帻成为成年男子的普通用帽。其间唐代帝王始用的唐巾,宋代 文学家 苏轼所创的东坡巾,明代开国皇帝 朱元璋命制的 四方平定巾,都是著名的巾帻品种。

幞头

包头的软布。有四带,二带系脑后垂之,二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顶。幞头始于北朝。隋以桐木作骨子,使顶高起。唐以罗代缯。皇帝用硬脚上曲,人臣则下垂。五代渐变平直。宋代幞头有多种式样,其直脚式样不同阶层都可戴用。



古代的军帽。又称胄。古代以金属或皮革制成,军人作战时戴,起防护作用。现代军队仍沿用,称钢盔。
古代人帽子的设计
造型设计

帽的整体外观式样设计。以头型系列为标准或以人头为基础进行设计。帽的各部位尺寸与帽口成正比。帽的造型设计要求符合戴用对象的脸型,做到有跷、有弯、有弧,帽檐头门、耳扇要协调。造型结构应尽量避开直角、锐角,采用曲线以衬托头型的 自然 曲线美。造型设计中盔头制作特别重要。盔头是制帽的专用工具、设计帽样的试型依据,而且是用于盔整、整烫定型的重要设备。盔头制作要以头型为基准。盔头的围长应大于人头的标准围长,高度应大于人头的标准高度,除盔头的自身高度外,底部一般要加一个5~6cm高的盔座。
色彩和装饰设计
是与造型设计相配合的设计环节。通常运用衬托、对比、点缀等方法,使材料、色彩、装饰件与造型相适应,力求美观。

样板设计

即裁片样板设计。是根据设计意图,实现造型,从事批量生产,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设计环节。一般根据样品或图样,按照标准头型系列数据和头型规律,打出标准样板,并依照帽号要求进行扩缩号。

古代人帽子的材料

❺ “乌纱帽”原本是普通帽子,为何后来成为官位的代称

民间相传,乌纱帽是由宋太祖赵匡胤发明而来的。因为赵匡胤起先投奔于后周郭威麾下,后在公元960年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因担心皇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也害怕其他功臣会效仿自己篡位,于是设计出带有一尺多的长帽翅的乌纱帽。

朝堂之上,只要百官大臣一转头,或者想交头接耳说悄悄话,长长的帽翅便会上下颤抖,也能让赵匡胤快速察觉到是谁在窃窃私语。

然而,这部分论调只是民间野史,算不得真。

宋太祖赵匡胤并非是乌纱帽的发明者,两宋一朝官员头上佩戴的长翅帽,的确是赵匡胤突发奇想。

那么,乌纱帽到底是哪个朝代发明出来的?乌纱帽又为何被视作是官位的别称?

其实在春秋时期,无论男女都习惯用“丝”或者麻质的“巾”,用来包头或者是扎头发。

到了先秦和两汉时期,上流贵族间开始流行佩戴帽,那个时候的帽更像头巾。

之所以老祖宗会有佩戴帽子的习惯,主要还是在千百年前,古人为了抵御严寒。习惯从事生产劳动时,用纺织品包裹在头上,目的还是为了保暖。

战国中后期,官僚集团还有统治阶层的贵族认为,佩戴帽子可比作权力与地位的象征。此时的帽又被称之为“冠”、“冕”,其功能并非只是简单的遮阳避寒。

到了东汉时期,更是只有世家大族的人才能佩戴帽子,普通百姓只能扎巾。

东汉《释名》:“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

正是从东汉开始,古人佩戴帽子的外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春秋与战国时的帽子更像是头巾,直至东汉,北方民族不断迁徙南下移居中原。经过各种战争洗礼以及文化交融,南北文化得到空前交流与发展,也让当时人们的服饰样式,发生很大的变化。

汉代,上流贵族佩戴的帽,大多是以乌纱制成。佩戴时,将黑色头巾从前向后,沿着额头先包裹住一圈,接着往后盘起来裹住头发,在后脑勺的位置进行固定。这就是东汉,包括春秋战国人们佩戴帽子的方法和样式。

东汉后期,天子百官便带着改良而来的幞头。何为幞头?幞头的诞生,与北方民族固有的服饰有着密切联系。

简单来说,东汉时期天子百官佩戴的幞头,相较于此前的头巾多了四条带子。这四条带子从额头延伸至后脑勺,最后穿插固定。

从外形来看,百官头顶上很像是打了一个大大的蝴蝶结,也让幞头外形从此前的头巾,变得更像现代人佩戴的帽子。

隋唐时期,幞头已经成为百官上朝时必备装饰,并且一直延续到五代十国。

《唐书.舆服制》:“乌纱帽者,视朝及宴见宾客之服也。

《通典》:“隋文帝开皇初,尝着乌纱帽,自朝贵以下至于冗吏,通着入朝。

赵匡胤发明的长翅帽,也是根据唐末五代的幞头进行改良发明。此后一直到明朝,朱元璋沿用赵匡胤发明的长翅帽,让文武百官佩戴。到了清朝时期,百官佩戴的则是圆顶帽。

总之,乌纱帽起初只是普通平民日常生活用品,可以御寒遮阳。

到了东汉后期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让百官上朝时戴上黑纱制成的帽子。这种帽子的外形很像头巾,也就是乌纱帽的雏形。

五胡十六国时,南北文化得到空前的交流和融合。建安王刘休仁(南朝宋),根据鲜卑族服饰特点,发明出一种带有四条黑边的乌纱帽。

隋唐二朝承袭魏晋南北朝风俗,隋文帝统治者更是将乌纱帽,视为会见贵宾以及上朝的必备服饰。

宋承唐制。不过,宋太祖赵匡胤在乌纱帽两边又加了一尺多长的帽翅,将其样式又进行了改动。

明朝时,朱元璋定都南京,于洪武三年正式下令,把乌纱帽两边帽翅缩短,官位越高的人,乌纱帽整体更加偏向于圆形,且样式较为高耸。官位越低的人,其乌纱帽更加扁平化。

到了清朝,官员佩戴的乌纱帽则偏向“圆形顶戴”。

也就是说,乌纱帽在春秋和战国时期只是普通帽子。到了东汉后期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变成了官员的专属品,成为了官位象征。

之所以乌纱帽会代表文武百官的地位,这也与魏晋南北朝,还与隋唐二朝的统治者明文规定,将乌纱帽作为上朝时的必备品有关。

综上所述,“乌纱帽”是封建时代的产物,为了适应当时 社会 制度,统治者们还用乌纱帽形状以及细节,区分官员的品级大小。

再加上 社会 发展与宗教制度影响,帽子更是被赋于“冠冕”之类特殊意义,甚至普通平民还不许佩带与官员相同的帽子。以至于帽子这件饰物,与官僚集团划上等号。

此外,中国传统服饰大多与礼制结合,从每个人穿着外观,便可以看出个人的身份地位不同,这就是我国 历史 上非常著名的“冠冕制度”。

自然而然,人们谈到乌纱帽,脑海中便会想起,只有入朝做官的人才能佩戴它。

参考资料:《唐书.舆服制》《宋书·五行志一》《中华古今注·乌纱帽》《明史·舆服三》《通典》

❻ 明朝皇帝的帽子上为什么有两个立起来的兔耳朵

明朝皇帝都带着太祖朱元璋所发明的帽子“乌纱折上巾”。这种帽子又叫“扑头”,其原始形态就是用一块布(巾)把整个头包起来,在脑后系成一个结,并且自然垂出两个角。唐朝的“扑头”很接近其原始形态,后来叫“软扑头”,就是我们见过的李白的那个样子。圆圆乎乎的,一高一矮。称为“前后山”,“前山”是脑门,“后山”容发髻。
到了宋代,“软扑头”走向夸张,前后山都用黑漆做成硬壳,称为“硬扑头”,并且用铁丝支撑两个下垂的角,称为“展角扑头”,成为官员的制服帽子,展角越长,官越大。皇帝的最长。因为用黑漆,所以“乌纱帽”一词开始出现。

❼ 朱元璋为了防止官员上朝时互相交头接耳的帽子叫什么

1、乌纱帽
2、乌纱帽的两只帽翅从宋太祖时开始加上,目的是防止官员们上朝站班时互相交头接耳。如果交头接耳,两只帽翅相触,很可能会把帽子碰掉,皇帝就很容易发现。
3、乌纱帽在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太祖朱元璋规定:“凡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从此,乌纱帽成为只有当官的才能戴的帽子。
4、据史载,洪武三年(1370年),明政府规定:凡文武官员入朝,都要戴乌纱帽,穿圆领衫。今天舞台上的传统戏剧,尤其是京戏,演员们穿的多是明装,通过看戏我们可以见到明朝官员们戴乌纱帽的样子。

与朱元璋的帽子叫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白色裙子黑色上衣好看 浏览:733
裁裤子视频教程 浏览:793
汉正街哪里批发帽子 浏览:623
派大星女装视频 浏览:904
弹力色丁睡衣 浏览:209
义马代发童装品牌批发市场 浏览:44
ochirly官网旗舰店羽绒服 浏览:132
秋冬穿旗袍适合搭配什么样的鞋 浏览:411
衬衫哪里最重要 浏览:787
国内男士牛仔裤品牌排行榜 浏览:148
无锡大东方百货女装都有什么牌子 浏览:377
北京旗袍女保健 浏览:176
巴萨外套球衣 浏览:332
衬衫潮牌有哪些牌子 浏览:824
威丝曼的女装怎么样 浏览:995
万能腰裤子怎么改裤腰 浏览:217
纸手工旗袍怎么折 浏览:506
意大利斗篷风衣 浏览:90
裤子有皇冠图案是什么牌 浏览:9
品牌棒球领仿皮皮衣品牌及商品 浏览: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