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衣物上的洗涤图案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1、水洗标识
是个槽型图案,这样的标识说明衣服既可以机洗,也能手洗。槽型里面有数字,是表示不能超过的水温标准。如果槽型里面出现了一只手,则表示这件衣服只能用手洗。那么如果槽型里面出现一个叉,则表示衣服不可水洗。
2、干洗标识
只要记住圆圈就可以了。至于里面的字母变化,无非是对于干洗材料的要求,仅对干洗店的专业人员。如果在圆圈上画一个叉,就务必不要干洗。
3、晾干标识
是“ | ”图案,表示可以挂起来晒太阳。在图案上,如果多了一点斜纹,表示在阴凉的地方晒干。有个“—”字,就是要平放干燥,多个叉就是不能吊挂晾干。
4、熨烫标识
熨斗的温度提示是通过标识上面的小点来显示的。一个点表示熨斗的温度不能超过110度。两个点表示熨斗的温度不能超过150度。至于三个点就表示温度不能超过200度。带叉表示不可熨烫,所以在熨烫前,一定要看清。
5、漂白剂使用标识
黑色三角形表示可以用含氟的漂白剂,三角形里面有ci符号表示不得用含氟的漂白剂。
B. 衣服上的标签图案都代表什么意思
1、水洗标志:水盆带浪线为基本水洗符号,插入一只手表示可以手洗。
2、熨烫标志:熨斗图形表示熨烫,上面打叉代表不可熨烫。
3、干洗标志:画的圆圈里有个P表示可以干洗;画的三角形打把叉表示不可以氯漂,画的圆圈打把叉表示不可以干洗。
4、干燥标志:竖线表示可以悬挂自然干燥,横线表示平摊晾干。
符号的含义
1、“L”表示大号,“M”表示中号,“S”表示小号,“XL”表示特大号,还有“XXL”也表示特大号。
2、“1”表示适合身高1.5米的人穿用;“2”适合身高1.55米的人的穿用,以此类推;“3”代表1.6米,“4”代表1.65米,“5”代表1.7米,“6”代表1.75米,“7”代表1.8米,“8”代表1.85米。
3、“Y”表示胸围与腰围相差16厘米,“YA”表示相差14厘米、“A”表明相差12厘米、“AB”表明相差10厘米,“B”表明相差8厘米、“BE”表明相差4厘米,“E”表明相差无几。
C. 中国古代官员官服上的图案有什么含义
古代官服上的图案是与官员的品级相关,代表着身份与地位。
以清朝文官官服为例进行说明如下: 一品文官仙鹤补服、二品文官锦鸡补服、三品文官孔雀补服、四品文官鸳鸯补服、五品文官白鹇补服、六品文官鹭鸶补服、七品文官鸂鶒补服、八品文官鹌鹑补服、九品文官蓝雀补服
一品武官的朝服上,绣的则是麒麟。麒麟是龙头,马身,龙鳞,是中国传统瑞兽,性情温和,传说能活两千年。古人认为,麒麟出没处,必有祥瑞。有时用来比喻才能杰出、德才兼备的人。
二品武将们的朝服上绣了狻猊,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古书记载狻猊能食虎豹凶猛之兽,用在武将服饰上取其威猛之意。
(3)衣图案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清朝官服图案的正式称呼叫”补子”,它的作用是区分官员级别,以及是文官还是武官。文官的补子图案为飞禽,武官的补子图案为走兽。由于清朝奉行的是以文制武原则,所以基本上同个级别的官员,” 飞禽”补子的地位要高于”走兽”。
比如同为封大吏的总督和提督,前者官阶为正一品(一般会加上从一品兵部尚书衔),后者官阶为从一品,但提要完全受总督节制。
除了飞禽走兽的补子外,清朝官服中还有一种特殊的补子图案, 那就是龙和蟒。多数人印象中都以为只有皇帝的衣服才能绣看龙,其实除了皇帝本人外,还有一些人也能得到这样的特殊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