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服装知识 > 花样年华旗袍什么年代

花样年华旗袍什么年代

发布时间:2023-08-13 08:28:12

『壹』 花样年华里张曼玉的23件旗袍分别代表着女主人公什么

花样年华里张曼玉的23件旗袍分别代表着女主人公不同的心情,或者快乐、或者忧郁、或者期望、或者绝望。

张曼玉在片中一共换了23件旗袍,这些旗袍有很大讲究,质料和花式都是绝版,在影片中暗含着许多象征意义,与苏丽珍的情绪变化紧密关联,旗袍的更换也使得戏中时间的流程更为清楚。

这23套旗袍颜色不同,款式略有差别,每一个旗袍换上的时候,都代表着这个人物当时的一种心情,不同旗袍映射出苏丽珍的不同心境,或者快乐、或者忧郁、或者期望、或者绝望,种种的这种心态,都通过旗袍来展示出来了。

比如她几次提着饭盒打饭的镜头中,都是一身很暗的旗袍,暗示了她的孤独寂寞,当他们确定自己的爱人出轨,苏丽珍去宾馆里见周慕云时,她一身红色的旗袍,隐喻了两人之间萌发的爱情和激情。

《花样年华》是由王家卫执导,梁朝伟、张曼玉主演的爱情。

影片以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为背景,讲述了苏丽珍和周慕云在发现各自的配偶有婚外情后,两人开始互相接触并随之产生感情的故事。

该片于2000年9月29日在中国香港上映;随后,梁朝伟凭借该片获得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2001年,该片获得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外语片奖。2009年,影片被美国CNN评选为“最佳亚洲电影”第一位。

『贰』 从《花样年华》到《旗袍美探》,展现东方女性的极致美

最近,一部网剧《旗袍美探》热播,一如它的剧名,剧中的主演马伊琍的服装也是以旗袍最为多见。

说到旗袍,大家并不陌生,在反映中国20世纪20-60年代的影视剧中旗袍大量出现,也因此让我们能够见识到被众多影视明星演绎出的东方神韵。

旗袍以其优美的曲线穿出了诗情画意,张曼玉在《花样年华》中的20多套旗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旗袍的美就在于它用最简洁的形式充分展示了女性的优雅仪态和曲线美,使女性的头、颈、肩、胸、腰、臀、腿以及手足等身体各个部分与服装巧妙地融合成完美的整体。

短摆旗袍显得青春靓丽、轻盈俏皮;

长摆旗袍则突显出女性的典雅高贵,柔美贤淑。

对于旗袍的起源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是由满族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也有专家认为来源于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其实,现代旗袍受西方丛肆模的服饰影响也是颇深的,现代旗袍的诞生地上渗缓海是近代中国开放的口岸,一直崇尚西式的生活方式,作为社交和外交活动礼服的旗袍在式样上不断地被标新立异,从而也促进了旗袍的发展,改良后的旗袍在20世纪30年代几乎成为中国都市女性的标准服装。如今旗袍不仅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同时也成为了一些国际设计大师的灵感来源。如此底蕴深厚的旗袍怎能让你不雹毕爱它。

撰文:猫猫菇

『叁』 为旗袍而生!83年做5000多件旗袍,上海滩名媛们背后的男人

“我不辛苦,不忐忑,不亏欠我这一辈子,就是我最好的人生状态。”—— 褚宏生

发现中国好手艺

锦袍素雅身段娇,春风拂柳展妖娆。


说起旗袍,大多数人脑海里都会不自主地闪过《花样年华》里的苏丽珍。


在剧中,张曼玉以23套颜色、风格各异的旗袍展现了优雅迷人的东方女性之美。


我想大抵每个女人心中,都有一个瑰丽的旗袍梦。


电影《花样年华》剧照


旗袍固然美,却也离不开手艺人的创造。


他们用一针一线将旗袍的独特向世人展现,唯有创造的生灵才会是生灵。


褚宏生便是这其中的一人,从16岁到99岁, 他一生制作了5000多件旗袍 ,


从民国美人到现代名媛,从政治圈到影视圈,无数人拜倒在他的手艺下,成为他的忠粉。



手艺人的成长,大都并非一蹴而就的,


而储宏生的成功,却仿佛轻而易举。




可能荆棘遍地,但我仍想走一遭


2017年,褚宏生99岁。这个年近百岁的老人,从16岁开始,只做一件事——手工制作旗袍。


16岁那年,褚宏生被父母从苏州吴江老家送到上海,拜当时上海滩最有名的裁缝朱汉章为师。


学徒仅仅2年的时间,他便因为影后胡蝶量身定制的旗袍而一举成名,轰动了整个旗袍圈。


当时不管在谁看来,他的成功都过于顺利。 但在成功的背后,隐藏的是他当学徒时的努力和用心。


褚洪生工作室


当时与褚宏生同期的徒弟们都开始动手干活时,而师傅却一直让自己练基本功,褚宏生只能干着急。


但其实是师傅看出他是块好料子,又怕他把“学生意”错当成“跑生意”——把待人接物的技巧当成了养家糊口的路子,所以才用 3 年时间磨炼褚宏生的性子。


“刚开始的时候我特别不服气,气呼呼地去找师傅理论,”褚宏生慢悠悠地回忆, “几年后,我才理解师傅的苦心,他是让我别心急,说以后我会比他们做得更好。”


褚宏生出师后,师傅送给他一条爱马仕款式的老皮尺,搭在褚宏生的脖子上,这一挂就是77年。


1936年,他接到了自己作为学徒的第一个大单,为影后胡蝶量身定做一件旗袍。正是这笔订单,彻彻底底地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当时褚洪生因为创新的理念与师傅争论不休, 他坚持选用法国蕾丝替代原有的面料, 这样新颖又大胆的想法,在当时如若失败,可能会成为他旗袍生涯永远的黑点。


他站在人生的交叉路口,不顾师傅的反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与传统相悖的一条路,可能荆棘遍地,但他仍想走一遭。



独特的旗袍遇上美丽优雅的佳人,二者交相呼应,一经面世,就受到了众人的追捧。有人感慨: “以胡蝶之艳光亦未能使旗袍失色。”


自那以后,褚宏生逐渐名扬四海,连当时的宋庆龄都忍不住要求他的量身定做。


客人也从胡蝶,宋庆龄变成了张曼玉,巩俐等人,甚至连杜月笙都把他请到家里去做。


渐渐地,人们开始称他为“上海滩名媛们背后的男人。”



旗袍,她有她的性格


从那以后的80多年岁月里,无数时光都被他缝进了那五千多件华丽的旗袍里。


手艺从来不能一蹴而就,做旗袍也不例外。一件旗袍的完成必定要经过繁复的步骤,钉直角扣、划线、刮浆、开滚条、缝纫、盘扣、量体、打样……


在 科技 如此发达的今天,这些繁琐的工序本可以用机器来代替,但褚洪生仍然坚持纯手工制作,从不曾动摇。


他常说:“旗袍就像一个人一样,不是机器硬邦邦的,她圆润有性格,只有人手才能缝出。” 这是一位匠人的坚守,更是对于传统手艺的坚持。



作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大师”级裁缝师,他却只说自己只是一个做旗袍的“普通裁缝”,比起沽名钓誉,他更喜欢把自己埋在布堆里专心致志地研究旗袍。


他做了一辈子的旗袍,却没有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店。相比于钱, 他的眼里只有旗袍。


“我就是个做旗袍的,现在老了都做不了旗袍了,就只能帮别人量身,我不辛苦,不忐忑,不亏欠我这一辈子,这就是我最好的人生状态。”



在他看来,旗袍是世上最美、最能体现女性特质的服装,而且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旗袍永远不会过时。


尽管已经耄耋之年,说到自己最喜欢的旗袍,褚洪生仍然两眼发光,就像个看到自己喜欢糖果的孩子。


这个近百岁的老人,在这个成衣泛滥的年代,以近乎笨拙和执拗地坚持,保持着这一针一线的温度。



他的合作伙伴,忘年之交周朱光评价他:“是一位神人,不用量就能说出客人的三围,他非常纯粹,好像脑子里只有旗袍,为旗袍而生。”


上海滩最后的裁缝,已成绝唱



2017年春节,99岁的褚宏生作古了,他的旗袍已成绝唱。


谈到旗袍,他曾不止一次说过自己的愿望,就是: “等到某天,旗袍能回到中国女性的日常装当中去。”


很遗憾,他没有看到这一天。更遗憾的是,随着大师的离去,一个衣香鬓影的时代结束了。


旗袍不复昨日之荣光,我们再难逢见一个穿着旗袍的女子,走在城市的寻常巷陌,风光动人。



这个见证了旗袍起起落落,东方女性审美几经变换的的旗袍匠人,带着对传统的守护与未来的期盼告别了人世。


直到最后,他仍在坚守着自己的旗袍之道,即: 女人身上流动着的气韵,是含蓄与性格之间微妙的平衡。



在如今快餐文化的影响下,无数的手艺人被 历史 的洪流淹没,无数的手艺被现代化的工艺冲击,无数传统工艺就这样慢慢地消失在 历史 的长河中,这又何尝不是中国文化的悲哀呢?


只愿世人有朝一日能慢下脚步,看看那些幕后的手艺人,看看那些已经失传的艺术,将之发扬光大。


风尚来来去去不变的是对手艺的历练

匠人老去,匠心不息

『肆』 都说花样年华旗袍妆是民国妆容,民国时有哪些旗袍美人

都说花样年华旗袍妆是民国妆容,民国时的陆小曼、林微因等,他们都是穿旗袍人的美人。

旗袍在我国已经有很多年的发展历史,旗袍它不仅仅只是一种服装的形式,更多的是能够体现了我们民族的一个发展特色,在很多时代旗袍作为我国的一种国民衣服,受到了很多国家以及人们的喜爱,很多人对于旗袍都进行追捧,他们有的甚至从国外赶来专门定制中国的旗袍,可以说在一定的时期内我国的旗袍都已经得到了非常大的盛行,很多人对于旗袍都独有情衷,甚至在当代我国的旗袍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大家对于旗袍的喜爱是无法言表的,这更说明了我国的服装已经走向了国际化。

在旗袍的理解上,我们应该更好的去看重他的优点,利用历史遗传下来的一些方法,再结合我们现代的一些手艺,对旗袍进行一些改良,这或许能够赋予旗袍另外一种意义,让他能够更好的展示我们东方女性的美。

很多人对于旗袍都是非常喜爱的,它不仅仅只是一种衣服,更多的是一种历史文化,它能够代表我国的时尚以及历史的美。

『伍』 旗袍的来历和特色是什么

我对这方面没什么了解。
我给你找了,看看帮得上忙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25c1a4010007rw.html(由来)

http://wenku..com/view/3a23057502768e9951e73831.html(特色)
不过感觉谈特色的有点少,差不多就是把女性婉媚的特点张显出来

『陆』 旗袍的起源

旗袍的起源有人认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战国至汉代曾为时人所重,后世的袍服或与深衣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
袍服自汉代被用于朝服,袍服式样历代有变制,汉代深衣制袍,唐代圆领裥袍,明代直身,都是典型的宽身长袍,穿着者多为知识分子及统治阶层,久而久之蔚成风尚。袍服因而代表的是一种不事生产的上层人士及文化人的清闲生活。宽衫大袍,褒衣博带,逐渐成为中原地区衣饰文明的一种象征。

在辽、金、元及清朝等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着服饰的主角,虽然又都经历或表现出变得宽博的过程或趋势。清代由于历时最长且较稳定,故袍服可视为典型服饰。

顺治年间(公元1644年),清世祖入关,定都北京,继而统一全国。随着政权的初步稳固,开始强制实行服制改革。至此传统的冠戴衣裳几乎全被禁止穿戴,相传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饰形制只被保留在汉族女子家居时的着装中。庆典场合不分男女都要着袍,各类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龙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

从字义解,旗袍泛指旗人(无论男女)所穿的长袍,不过只有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长袍才与后世的旗袍有着血缘关系,用作礼服的朝袍、蟒袍等习惯上己不归为“旗袍”的范畴。从顺治、嘉庆年间屡次颁布的禁令中,满族女子违禁仿效汉族妇女装束的风气之盛。至清后期,亦有汉族女子效仿满族装束的。满汉妇女服饰风格的悄相交融,使双方服饰的差别日益减小,遂成为旗袍流行全国的前奏。

清朝后期,旗女所穿的长袍,衣身较为宽博,造型线条平直硬朗,衣长至脚踝。“元宝领”用得十分普遍,领高盖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绣以各色花纹,领、袖、襟、据都有多重宽阔的滚边。至咸丰、同治年间,镶滚达到高峰时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边镶滚,以至几乎难以辨识本来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装饰之繁琐,几至登峰造极的境界,此时的清王朝正为挽救危亡,清廷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救国方略,派遣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在中国学生最先出现了西式学生的操衣、操帽,洋装的输入,提供了评判美的另一种参照系,直接影响社会服饰观念的变更。日后旗袍演化为融贯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响的改变可说即是由此开始。

1911年辛亥革命风暴骤起,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西式服装在中国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碍,同时也把传统苛刻的礼教与风化观念丢在了一边,解除了服制上等级森严的种种桎桔。服装走向平民化、国际化的自由变革,已经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传统沉重的负担。旧式的旗女长袍既被摒弃,新式旗袍则在乱世妆扮中开始酿成。

此时的时装流行中心早已由苏、扬移至上海。上海又是妇女寻求解放的重镇。传教士、商人、革命党人竞相创办女学,掀起了一股女权运动浪潮,寻求解放的社会大气候荡涤着服饰妆扮上的陈规陋习,趋向于简洁,色调力求淡雅,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马甲的形式出现,马甲长及足背,加在短袄上。后将长马甲改成有袖的式样,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雏形。据说得风气之先的上海女学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俑者。当时的女学生作为知识女性的代表,成为社会的理想形象,她们是文明的象征、时尚的先导,以至社会名流时髦人物都纷纷作女学生装扮。

30、40年代是旗袍的顶盛期,这时出现的改良旗袍又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为称身合体。旗袍虽然脱胎于清旗女长袍,但已不同于旧制,成为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

『柒』 旗袍,从司藤景甜、古力娜扎、倪妮到张曼玉,演绎了不同风韵的美

旗袍, 合体的剪裁,姿败念展现女性的曼妙身姿,东方的美。

旗袍是民国时代的女性服装,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 ( 1920年到1929 ),到40年代末,中国旗袍风行了20多年,款式几经变化,如领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长、开衩的高矮,让女性体态和曲线美充分显示出来,正适合当时的风尚。50年代后,由于 历史 原因,旗袍渐渐被冷落。直到80年代后 ,传统文化再度受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选美等枯誉带来的影响,旗袍又逐渐兴起。

民国, 一般指中华 民国 (1912年—1949年) ,所以旗袍的形成与流行都是在民国时期。

在影视作品中,不同明星的旗袍装,有着不同风韵的美。

《司藤》景甜

网剧《司藤》正在热播,改编自尾鱼同名小说,玄幻爱情题材。在这部剧中,景甜的演技得到了大家的肯定。景甜饰演的司藤小姐各式各样的民国旗袍造型也广受好评,网友直呼惊艳,看不够。

这些旗袍,刺绣精美, 做工考究,通过不同的颜色、质地、 式样和配饰,衬托出或是柔美、或是高冷、或是傲娇的司藤小姐。

司藤初登场,一件珍珠白真丝重缎倒大袖旗袍,摇曳生姿;

薄荷绿色珠绣蕾丝旗袍,司藤:“因为贵,符合我的身份!”原来是高贵的仙女本仙啊。

这件香槟色藤纹蕾丝缀珠旗袍, 恰到好处的温柔,优雅端庄的典范。

湖蓝色订染刺绣缀珠真丝绒旗袍,外面配湖蓝色订染刺绣拼接蕾丝斗篷,剧中旗袍没有单独亮相;

植物纹样流苏针织旗袍,配上丝绒的流苏斗篷,成熟稳重,气场强大。

《十二谭》古力娜扎

电视剧《十二谭》3月27日开播,差评如潮,特别是5毛特效遭到网友严重吐槽。该剧 改编自作者尼罗的同名小说, 民国爱情剧。古力娜扎饰演的女主夜明在剧中同样有很多的 民国旗袍造型 ,难免有网友拿景甜的《司藤》进行比较,引来微博上民国旗袍科普,大意就是娜扎的旗袍造型,符合民国旗袍特点。该剧走的是甜美风,古力娜扎颜值和身材出众,旗袍装也自然是很美的。以下是古力娜扎微博晒出的旗袍造型,随着剧情的发展,期待有更多好看的旗袍造型。


《金陵十三钗》倪妮

电影《金陵十三钗》由张艺谋导演,2011年12月 在中国内地上映。《金陵十三钗》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秦淮河畔十三位风尘女子为救女学生而牺牲自己的故事。剧中女子的旗袍造型不仅是美,也代表着人物的不同性格。这部影片使倪妮以谋女郎的身份晋升 娱乐 圈知名女星。

穿着旗袍的秦淮河畔女子,摇曳走来~

倪妮扮演的玉墨妩媚动人,枣红色大花朵旗袍,更衬出秦淮河畔头牌的风情万种。


《花样年华》张曼玉

说到旗袍,不能不提张曼玉,她在2000上映的电影《花样年华》中,演绎了一场漂亮的旗袍秀 , 端庄优雅又不失性感妩媚气质,有着独特的韵味。 在当时一度掀起了旗袍热。

《花样年华》导演王家卫,主演梁朝伟/张曼玉。剧中张曼玉换了23件旗袍,旗袍统一采用高领、圆襟、十字袖、过膝的设计。每一件不同花色、不同剪裁的旗袍都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主人公当时的心情,或优雅、或温柔、或哀怨、或悲伤 。 张曼玉完美诠释了旧上海时期的旗袍造型,这种美,迹困温柔了岁月,惊艳了时光。

转角处,街灯昏黄, 身着旗袍的美人那一低头的温柔和娇羞。

张曼玉的背影看上去有些清瘦,但阻挡不了骨子里的女人味。

旗袍下的曼妙身姿,西装里的儒雅沉稳,伴着优韵的旋律,两颗心始终徘徊在伦理的边缘直至错过。“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走。”

盘点就到这里了,谁才是你心目中的旗袍女神呢?

『捌』 描述旗袍的电影有哪些

王家卫电影

花样年华 (2000)

导演: 王家卫
编剧: 王家卫
主演: 梁朝伟 / 张曼玉 / 潘迪华 / 萧炳林 / 张耀扬 / 孙佳君 / 钱似莺 / 顾锦华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 / 法国
语言: 粤语 / 上海话 / 法语
上映日期: 2000-09-29

『玖』 民国时期旗袍很流行吗

是的 二十世纪的三四十年代是旗袍的全盛时期。而现在旗袍的全盛在也回不来了。。

与花样年华旗袍什么年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女生牛仔外套怎么搭配裤子 浏览:875
黑白点裤子怎么搭配 浏览:41
张艺兴夹克外套科普 浏览:58
高档手工绣花衣 浏览:705
免费卖裤子录音 浏览:242
裤子腰带扣上系铁链 浏览:610
小帽子教你如何折 浏览:25
直筒黑裤子女生配什么 浏览:200
裤子34码衣服是多大尺码 浏览:114
女款衣外套花样 浏览:970
搭配阔腿裤子上衣 浏览:401
马甲印什么字好看 浏览:599
旗袍演出后的感言 浏览:599
临汾哪里的女装最好看 浏览:521
明月的男士衣艺术视频 浏览:188
冬季女生帽子图片大全 浏览:474
皮肤黑穿的裙子好看吗 浏览:522
普拉塔夹克风衣 浏览:238
选旗袍心理测试 浏览:912
白衬衣针织马甲搭配 浏览: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