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作为年轻的一代人,我们怎样用自己所学专业将海派旗袍的服饰图案设计传承下去
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这种旗袍服饰的传统不要把它丢掉,另一方面又要自己新的想法,加入自己新的元素。
❷ 从旗袍的兴衰分析世界时尚流行趋势和中国文化的关系
自己总结的~~~全旗袍发展过程 是最简短版的 不能再简了~~
有五个历史阶段了
一,清初为瘦长紧窄小袖素简的旗女之袍(封建文化特色代表)
二,清末至民国初 也就是20年代及其以前 旗袍已变得宽大繁褥(封建文化特色
代表)
三, 30年代和40年代是旗袍的黄金时代,也是近代中国女装最为光辉灿的 时期。全世界女性们所钟爱的旗袍,就是以30年代旗袍为典型的。而30年代的旗袍,就是以海派旗袍为楷模的。(辛亥革命 为西式服装在中国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碍,同时也把传统苛刻的礼教与风化观念丢在了一边,解除了服制上等级森严的种种桎桔服装走向平民化、国际化的自由变革,已经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传统沉重的负担。代表新生中国)
四,新中国成立之后,大陆穿旗袍的女性急剧减少。(社会主义,文化反对资本化,旗袍被视为资本文化代表 被禁)
五,改革开放后,再次流行。(思想解放,旗袍作为中国文化代表,被重新推向世界)
下面是民国至今旗袍发展历程 与文化流行 比较长 给你参考参考~~
民国之初——悄然过渡过的旗袍。
20世纪初,中国政治风云跌宕。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剪辫发,易服色,摧枯拉朽,推翻了满族封建统治者,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一切为新式旗袍的延生创造了条件。辛亥革命后“达拉翅”、“花盆底”等旗女的特征装束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
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紫禁城,清朝冠服就此成为绝唱。1920年前后,新文化运动的春潮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
这一时期,上海成为以女性妆饰的新展示台,追求服饰的新颖时髦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时髦女子对政治与服饰流行有着双重的敏感。
受日本式服装影响,20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文明新装"开始流行,女学生与女教师爱着的黑色裙成为时尚。
20年代——倒大袖与新样式。
20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30年代——黄金时代(i)
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30年代又可谓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也就是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
40年代——黄金时代(ii)
旗袍走向经典的过程,可说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
20年代以后到4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30年代又可谓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也就是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
进入30年代后,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称经典之作,使得以后的旗袍始终难以跳出该种廓形,只能在长短、胖瘦及装饰上略作变化而已……
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旗袍,被称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实际上正是指30年代的旗袍。旗袍文化完成于30年代,30年代是属于旗袍的黄金时代。
可以说到这时中国才有了真正的时装,现代意义上的时装。外国衣料的源源输入,各大报刊杂志开辟的服装专栏,还有红极一时的月份牌时装美女画,都无疑推动着时装的产生与流行。由于旗袍的修长适体正好迎合了南方女性清瘦玲珑的身材特点,所以在上海滩倍受青睐……
而加入西式服装特点的海派旗袍,也就自然很快从上海风靡于全国各地。这样,作为海派文化的重要代表,海派旗袍便成为30年代旗袍的主流,我们所讲的30年代的旗袍也就是海派旗袍了。
30年代后期出现的改良旗袍又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为称身合体。旗袍虽然脱胎于清旗女长袍,但已迥然不同于旧制,成为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
建国之初,人们对衣着美的追求已完全转化成了对革命工作的狂热。旗袍所代表的悠闲、舒适的淑女形象在这种氛围里失去了其生存空间……
50年代——也有过灿烂的一瞬
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如果说服装也有流行的话,那流行的主导已转向平民。
到1956年,据说前苏联的某领袖人物到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人的服装要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新面貌,于是,政府号召“人人穿花衣裳。
这时出现的旗袍比以往增添了健康自然的气质。不妖、不媚、不纤巧、不病态,符合当时"美观大方"的标准,而且更为实用……
60、70年代——被冷落的20年
从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传统文化的浩劫,也是旗袍的灾难。
80、90年代——辉煌难再
整个80年代,一直有人预测旗袍将会流行。尤其是80、90年代,女性的理想形象又有所改变,高挑细长、平肩窄臀的身材为人们所向往。
作为最能体现这种完美身材的旗袍有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照说当年大受青睐的旗袍会再次回到人们当中。但出人意料的是,旗袍并未再度流行,而是只有少数人在穿……
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经远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80年代以来开放后的国土上显得有些落伍了。
不过,在80、90年代却出现了一种具有职业象征意义的"制服旗袍"。为了宣传和促销等目的,礼仪小姐、迎宾小姐以及娱乐场合和宾馆餐厅的女性服务员都穿起了旗袍。
这种旗袍千篇一律,多用化纤仿真丝面料,色彩鲜艳,开衩很高,做工粗糙。这实在有损旗袍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人们为了区别自己的身份,更不敢贸然穿旗袍了……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理想形象又有所改变。高挑细长,平肩窄臀的身材为人们所向往。而作为最能衬托中国女性身材和气质的中国时装代表--旗袍,再一次吸引了人们注意的目光。国外,还有不少设计大师以旗袍为灵感,推出了有国际风味的旗袍,甚至是中国旗袍与欧洲夜礼服的结合产物。
❸ 作内中国人,你如何做好旗袍的传承和发扬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前款规定义务的,文化主管部门可以取消其代表性传承人资格,重新认定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丧失传承能力的,文化主管部门可以重新认定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❹ 旗袍的文化传承
旗袍是民国的旗人之袍,诞生于20世纪初叶,盛行于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上个世纪20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点,三十年代它到了顶峰状态,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至中国各地。当时上海是上流名媛,高级交际花的福地,她们热衷于游泳、打高尔夫、飞行术、骑马,奢华的社交生活和追赶时髦,注定了旗袍的流行。由于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后来出现了“改良旗袍”,从遮掩身体的曲线到显现玲珑突兀的女性曲线美,使旗袍彻底摆脱了旧有模式,成为中国女性独具民族特色的时装之一,但是并非汉族的民族服装 ,这是一直存在的一个误区。
旗袍以其 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 性情与气质。
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显露着修养,体现着美德,演化为天地间一道绚丽的 彩虹。愿旗袍连接起过去和未来,连接起生活与艺术,将美的憧憬、美的风韵洒满人 间。
服装不能脱离人体而孤立存在,旗袍也一样。女性的头、颈、肩、臂、胸、腰、臀、 腿以及手足,构成众多曲线巧妙结合的完美整体。旗袍的审美,似乎可以从这里谈起 。
旗袍之源——枣(zao 三声)旗袍作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员,其发源有人认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
旗人之袍与旗袍枣旗袍不是一个固定的形式,而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把旗袍视为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虽看似无大错,却难免有望文生义之嫌。
民国之初——悄然过渡过的旗袍。
20世纪初,中国政治风云跌宕。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剪辫发,易服色,摧枯拉朽,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一切为新式旗袍的延生创造了条件。
20年代——倒大袖与新样式。
20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30年代——黄金时代(I)
本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30年代又可谓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也就是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
40年代——黄金时代(II)
旗袍走向经典的过程,可说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
50年代——也有过灿烂的一瞬
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如果说服装也有流行的话,那流行的主导已转向平民。
60、70年代——被冷落的20年
从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传统文化的浩劫,也是旗袍的灾难。
80、90年代——辉煌难再
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经远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80年代以来开放后的国土上显得有些落伍了。
旗袍的审美
近十几年来,时装中重新出现的旗袍,在国际时装舞频频亮相,风姿绰约有胜当年,并被做为一种有民族代表意义的正式礼服出现在各种国际社交礼仪场合。
旗袍的京派与海派
京派与海派代表着艺术、文化上的两种风格。海派风格以吸收西艺为特点,标新且灵活多样,商业气息浓厚;京派风格则带有官派作风,显得矜持凝练。
艺术家与旗袍
艺术,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设计师与旗袍
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演变,旗袍的各种基本特征和组成元素慢慢稳定下来。旗袍成为一种经典女装。经典相对稳定,而时装千变万化。但时装设计师常从经典的宝库中寻找灵感,旗袍也是设计师灵感的来源之一。
旗袍与配饰
油纸伞、香扇是旗袍的重要配饰,身穿古典旗袍,一手执香扇、 一手撑把油纸伞,款款的步伐,雅致的身影,古典的气 油纸伞是旗袍重要配饰韵,是东方古典美的化身。
总之,旗袍是中国妇女的传统服装,而并非已经湮灭失传的历史服装。它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更拥有焕然一新的现在。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加之可欣赏度高,因而极富有收藏价值。现代穿旗袍的女性虽然不多,但现代旗袍中不少地方仍保持了传统韵味,同时又能体现时尚之美,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❺ 关于旗袍的起源与文化,你都了解吗
1、旗袍的起源
旗袍最早是来源于满族,属于满族的代表性服装,后来被不同民族的女性演绎,一直流传到现在,旗袍是一种非常女性化的服装,特别的好看。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影响越来越大,旗袍在现在也是一种兴起的服饰。
旗袍是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就袍服的演变过程看,袍服的演变史就是一部民族的融合史,文化的交融史。旗袍不是完全的古典,更多的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的苏醒,一种怀旧情怀。
旗袍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它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虽然已很难看见身着旗袍、左手执油纸伞、右手执香扇的雅致美女款款而步,但那唯美的景象至今很多人依旧向往。
❻ 请思考作为年轻的一代人,我们怎样用自己所学专业将海派旗袍的服饰图案设计传
作为年轻的一代可以将旗袍的款式印在其他服饰上
另外就是不断的革新旗袍的款式
让大家都穿的舒适和休闲
❼ 旗袍主题活动方案
为了确保活动顺利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综合考量活动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活动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旗袍主题活动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活动背景
青岛大学完美女性MBA高级研修班是在青岛大学和青岛市妇联的大力支持下,开设的高端研修项目,旨在满足当代女性对于品质生活的追求和不断提升自身价值的诉求,在多角度多方位打造具有时代感和魅力感的新时代完美女性的同时,努力搭建齐鲁女性第一价值共享平台,为广大女性提供实用、有效的高品质自我提升服务。
完美女性高级研修班联合青岛市妇联,联合推出——完美女性旗袍主题派对,让更多的女人感怀一段心灵深处的回忆,思寻一番莫名的惆怅,体味一把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绪,感受一种从肌肤到灵魂的抚慰。
二、活动目的
本活动旨在回馈学员,增加线下价值服务,并通过活动的成功举行扩大青岛大学完美女性MBA高级研修班的社会影响力,把完美女性这一价值平台带给更多高端女性群体。
三、活动内容
活动主题:完美女人旗袍主题派对
活动构思:活动特设两大板块——旗袍走秀和室内主题酒会。
活动时间:20**年7月27日(周六下午) 15:00-20:00
活动地点:青岛奥帆基地媒体中心、情人坝
活动主持人:著名影视演员 刘晓晔
主办单位:青岛大学、青岛市妇联、青岛市工商业联合会
参与人数:300人左右
媒体支持:青岛电视台、半岛都市报、青岛晚报、半岛网、青岛新闻网等
四、活动简要流程
1. 嘉宾入场
2. 主持人开场
3. 市区领导、各协会单位领导致辞讲话
4. 旗袍走秀 地点:奥帆基地情人坝 时间:16:00-17:30
5. 现场观众互动(植入环节)
6. 主题酒会 地点:奥帆基地多媒体中心 时间:18:30-20:00
7. 酒会植入环节
8. 合影留念、礼品发放、活动介绍
五、市场分析
【优势】
1. 高端群体
青岛大学完美女性MBA高级研修班是针对社会高端女性群体开设,学员大多是企业家、私人企业主、企业高管、高级白领等,从事于贸易房产银行教育服务影视等行业。
2. 嘉宾影响力
参与本次的..活动的嘉宾有市领导,各企业家协会负责人等。
3. 现场人气
本次活动将在青岛市著名旅游景区、市区核心价值地段——奥帆基地举行,时值盛夏时节,活动势必吸引诸多本市市民及游人驻足观看,这将为企业提供绝佳展示机会。
4. 媒体报道
本次活动将安排青岛市电视报纸杂志媒体追踪报道,以达到最佳效果。
【合作机会】
通过活动所展示出的以上优势分析,我们看到这是一个针对高端女性群体,有市领导嘉宾参加,又处在繁华价值地段的大型旗袍主题派对活动。本次活动将为意向赞助企业带来以下展示机会:
1. 通过冠名、横幅、带企业标识的礼品等把企业品牌形象推入到群体受众中。
2. 通过现场活动、特色植入环节,让受众深入了解赞助企业产品服务。
3. 企业的曝光率不仅只出现在活动的参与者受众群体中,活动嘉宾也将对企业有新的认识,对企业来说这或许是新的合作/发展机遇的开始。
4. 后续的媒体追踪报道将给企业带来更多展示机会,让大众熟知。
5. 其他。
六、宣传计划:
1. 冠名权:给予赞助商此次活动冠名权。
2. 横幅推广:横幅中标注赞助商字样。
3. 现场鸣谢:主持人现场介绍鸣谢赞助单位。
4. 植入环节:赞助企业通过合理的内容推出自身产品或服务
5. 纪念品或奖品:活动中的礼品或奖品可由赞助商提供。
七、赞助商合作方式:
1. 资金
2. 物品、产品、服务等
八、详细合作内容将根据双方商议体现在赞助/冠名合同书中。
一、活动目的
旨在增加聚雅堂新会员数量,同时通过活动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扩大聚雅堂的社会影响力,把成功女性的第一价值共享平台,第二文化交流客厅带给更多高端女性群体。
二、活动主题
“风华绝代 百媚人生”
——聚雅堂“旗袍秀”主题文化沙龙
三、活动时间、地点
时间:暂定为8月中下旬;
地点:聚雅堂书画院
四、邀请嘉宾及人数
主要针对企业家、私人企业主、企业高管、高级白领等运城高端女性群体。人数暂定为25—30人。年龄要求在35岁以上,资产在百万以上。
五、组织机构
主办方:聚雅堂书画院
协办方:具体指赞助方
媒体支持:暂定(运城电视台、运城日报、黄河晨报、灵通资讯、通达潮流等)
六、活动内容
主要为两大板块,即旗袍走秀和室内主题文化沙龙。
七、活动流程
1、嘉宾走红地毯,在签名墙处签名,签到入场
2、参观聚雅堂一至三楼,然后落座
3、稍事休息后,到换衣间换上旗袍,化妆,并再次就座(来宾可在活动当天免费佩戴和使用会所的珠子、首饰等)
4、活动开始,主持人开场(致欢迎辞)
5、主办方致辞
6、旗袍文化讲解(由专家就旗袍文化进行简要讲解,期间,与嘉宾交流互动,并串场展示其走姿)
7、旗袍走秀(音乐配合。中间贯穿有情景旗袍秀展示,
可与字画搭配;静态旗袍秀展示,可供拍照、素描)
8、现场互动(关于旗袍文化的猜谜、成语接龙等)
9、来宾交流分享自己记忆犹新的事业、生活、家庭等各个方面的故事
9、主题文化沙龙(诗歌朗诵、关于美容护理、妇科疾病等话题探讨并邀请运城女书法家现场挥毫泼墨、教授简单书法、说上海话(侬语)等)
10、旧时交际舞(唱片机播放三、四十年代歌曲营造氛围)
11、合影留念、散场,活动结束
12、纪念礼品发放(来宾各自的静态旗袍秀展示留影相框照一份,并附聚雅堂会所落款)
八、宣传造势
1、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宣传;
2、在运城日报、黄河晨报等媒体通过“寻找遗落的旗袍或奶奶的旗袍”等主题策划进行事件营销,宣传造势;
3、通过邀请函方式定向宣传;
4、拉赞助;
九、合作方式
1、与旗袍服装店联系,在活动中对其旗袍进行推广;
2、与蛋糕店联系,通过主持人现场介绍鸣谢或特色植入的方式对其产品进行推广;
3、与纪念品店联系,通过现场摆放X展架或主持人介绍等把企业品牌形象推荐给嘉宾。
以上这些合作内容将根据双方商议体现在赞助/冠名合同书中。
十、现场布臵及物料准备
一楼作为旗袍秀场地,在一些物件布臵上,营造一种旧时民国的氛围;二楼作为主体文化沙龙场地;三楼可作为更衣区、化妆间,等等。
十一、物料准备及人员安排
1、X展架三个,分别放在楼梯拐角处;
气球若干、红头绳若干,用于猜谜;
旗袍服装;
冷餐提供(蛋糕、水果、冰水、葡萄酒、点心等);旗袍秀开场宣传片、电影《花样年华》、《倾城之恋》、《金陵十三钗》等片段以及老式唱片机及音乐,用于幻灯片播放;
2、主持人(稿件准备)、化妆造型师、古筝演奏师、摄影师(2—3个)、素描师、书法家、服饰专家以及媒体人等。
3、人员分工(略)。
4、费用预算(5000元左右)。
十二、应急预案
1、若邀请嘉宾低于20人,则考虑预备人员及以来嘉宾
亲朋好友的参与、适当调整活动内容及性质;2、幻灯片、音响等出现故障问题,需由主持人来贯穿活动头尾。
十三、其他内容
关于来宾的车辆停放、临时服务等应对。活动结束后的会场收尾工作。
❽ 旗袍的文化内涵及象征意义是什么
旗袍的文化内涵及象征意义是一种民族文化理念的代表。旗袍表达的是含蓄,朦胧,婉约,它适度地强调胸,臀和细腰,以造型的自然简约格调体现服饰的大家品质:典雅,淑秀,端庄,给人以审美的感受。旗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它的产生和发展,都深深扎根于中华文明的沃土之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
旗袍文化内涵对现代服饰市场其实具备着一定的影响力,在最近的几年间,旗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不但成为女性的生活常服,更成为象征中国民族风尚,凝聚历史传统的社交礼服。
旗袍文化其实始于清代,随着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族各部,设立了清军中的红,蓝,黄,自四正旗。入关后又增添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四镶旗,以此来区分,统驭所属军民,称做八旗。八旗所属臣民习惯穿长袍,是满族的土著服装,故此而得名为旗袍。
旗袍的影响。
旗袍是中国女性服装的代表,它表现出了女性的温柔、优雅、贤淑、美丽等气质,旗袍连接着过去和未来,连接着生活和艺术,是一种典雅而高贵的美,旗袍文化内涵不仅仅是传统象征,还是中国女性解放的象征,如此有代表性有超凡意义的服装,高开叉不过是其中一种表现形式。
旗袍的文化内涵是中国妇女解放的象征,旗袍的文化内涵不仅是传统的象征,也是中国妇女解放的象征。 中国古代妇女的服装基本上是保守的。旗袍通常包含各种中国风格的元素。中国风格对国际时装业产生了影响。
旗袍的文化内涵受到众多著名设计师的青睐,大胆突破旗袍原有模式,融入时代创新精神,注入时代血液,赋予青春活力,表达新感受,以新理念展示旗袍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