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问1940年代中国男女大学生都穿什么衣服
1921年燕京大学女生外出游玩。 1913年教育部重申黑裙为学生装之后,各省纷纷执行。上穿素色衣袄,下着不带绣文的黑长裙,放弃簪、钏、耳环、戒指等首饰,以淡素取胜,成为当时女装的一股清流。民国时期的大学女生也是会和现在的大学生们一样,一起结伴外出游玩,并且拍照留念~
② 女生单独朗诵五四诗歌,穿什么服装显得比较大方、得体
旧时代的学生装,天蓝色上衣,黑色长裙
长发可以梳成两根辫子左右垂下
许多孩子不喜欢学校校服,他们觉得又大又肥的校服穿在身上不美观。学校之所以发给每一位学生一套校服,是因为学校想让学生形成学生意识。我认为学校校服可以成为学生的象征,大部分学校都要求学生穿校服。有一部分学生特别喜欢看观看外国偶像剧,外国偶像剧的学生穿着JK制服。为什么很少有人在学校里穿JK校服呢?是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还是我们不适合穿制服啊?我们要具体分析这个问题,虽说都是校服,但JK制服花费比较高,很多人难以接受JK校服的价格。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以普通校服为主,而JK制服的使用机率特别小,只有那些贵族学院的学生才会穿JK制服款式的校服。我们不要养成攀比的习惯,校服也不要互相攀比。
④ 五四时期学生服装为何又称为民国服装
五四运动出现于北京、天津、上海,有工商学三界引领的罢课、罢工、罢市。北京主要就是这批知识青年学生的抗议活动,穿着短袖民国服饰;天津则是商会领袖组织的罢市,穿着长袍马褂或西服;上海则是工人罢工,穿着普通工服。
但是在上海,这个当时西方交流的重要窗口,却是时尚前沿试验场,一种后来成为中国标志性得服饰出现了——旗袍。据说当年的“倒大袖袄衫”和“长马甲”合并演变了旗袍,旗袍在最初也不叫旗袍,而称为“长衫,长衣,长袍”。但是旗袍的演变中,受到西方风格的影像,形成了具有东方含蓄美感,又兼具西方开放观念的独特服饰,被誉为“中华袍”。
旗袍后来由上海推广到了广东、广州、香港等地。在我们印象中,穿着旗袍的多半是广东香港的富家太太,其实在当年的上海,也只有中产阶级才能消费得了这样的服饰。之后,上海还出现了“旗袍马甲”,它无袖双侧不开叉,长至足面,是搭配倒大袖袄衫的长衣,因此被称作为旗袍马甲。除了旗袍,民国还有裙褂、袄裤等等
服装是身份的象征,也是文化的载体,透过民国的服饰,我们看到了一个行走的历史长卷,一个没有文字的时代记录。
⑤ “JK 制服”风火了,你喜欢穿吗
喜欢啊,穿上制服可以显得自己很年轻。jk制服一般都是学生穿的,都是学生在学校穿的校服,因此穿上这个衣服可以让别人觉得自己是一个90后,让别人认为自己十分的年轻,证明自己有一个十分有童心的内心,这样一个十分显得自己年轻的衣服自然会受到众多人的喜爱,不仅仅是青春萝莉,就连一些少妇也非常喜欢传,不仅仅可以穿着出去还可以在家中穿给自己的老公看,可以提高他的战斗力,让自己开开心心一整天,谁不喜欢穿呢。
⑥ 一九四零和五零那时,女学生们穿的衣服叫什么 就是上衣就是旗袍类的……和民国那时的学生装很像 。
追问: 您好,可不可详细点。 回答: 刚才查了一下,应该是工人装,上世纪五十年代,“工人装”很流行,学生装也受到影响,白衬衣,蓝裙子,蓝裤子,学生装一度被称为“工人装” 补充: 四十年代基本延续了三十年代的风格,也就是新式旗袍,上衣是旗袍,下身是黑色过膝长裙,或者蓝色长袍,蓝袄黑色百褶裙,就是经典的五四青年装 追问: 嗯,辛苦了。
⑦ 五四运动的具体历史经过是怎样的
五四运动是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发生在1919年。在此之前,近代思想先驱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从1915年起发起了追求科学民主和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铺垫了重要思想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1919年1月,包括中国在内的27个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会”。中国代表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和不平等条约,收回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等要求,竟遭会议拒绝。4月底,会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引起全国人民的无比愤怒。北京的学生率先提出抗议。5月4日,北京大学等13所学校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主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和约签字”、“还我山东”等帆含,要求严惩亲日派官员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随后,队伍来到东交民巷使馆区启孙抗议,又到赵家楼曹汝霖家。曹汝悄轿链霖溜走,章宗祥遭痛打,赵家楼曹宅被愤怒群众烧毁。北洋政府派军警逮捕了学生市民32人。第二天,北京大专院校学生总罢课并通电全国,各地学生纷纷响应支持,很快形成全国性的抗议运动。6月以后,上海工人也举行罢工,爱国浪潮在全国150多大中小城市展开。北洋军阀迫于各界压力,只好同意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并免去曹、章、陆的职务。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在反帝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政治运动,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五四运动之后,中国进入了新的革命历史阶段。
⑧ 学生穿休闲校服好还是制服类的正装好
现在学校一般2种都有,参加活动的时候大多数制服类,平时休闲校服,就像我们学校,同桌的你,款式新颖时尚
⑨ JK制服适合什么人穿
虽然我是个2020年12月25刚满18岁的男孩,但是我还知道,适合15岁一。25岁的人穿。
⑩ 民国大学生都穿什么样的校服
说起民国校服,大家第一影响肯定是影视剧里面的形象,那真实的民国学生穿得校服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及日本,学生穿校服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了。中国自上世纪20--30年代部分学校及洋学堂中也开始规定学生必须穿统一的校服(主要是受了西方的影响)
一百年前,校服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一百年后,校服是社会争论的话题。今天和以后,校服代表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或许是次要的,重要的应该是校服本身的品味。
在1929年,中华民国定都南京之后,是年的4月16日曾公布了《服制条例》,对男女礼服、制服做出规定女性礼服有两种,一是蓝色长袍,齐领,前襟右掩,长至膝与踝的中点;类似于这样
二是袄与裙,袄为蓝色,长仅过腰,袖长刚过肘,裙为黑色,长及足踝。类似于这样
后来为了方便开始流行是上衣下裙,一双黑色牛筋底布鞋,还有紧紧贴在双腿的白色长筒袜,常被称为“五四装”。
看那我们来看看一代才女林徽因和她的表姐妹们,她们穿的是北京培华女子中学的校服
再到后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女性开始注重曲线美,原为满族服饰的旗袍,因其制作时打得腰褶和胸褶能够勾勒女性的身材曲线,逐渐受到大学女生的喜爱,在大学校园里流行开来。
1948年,北京清华大学,当时大学生穿着校服参加体育活动,充满了青春和活力。
而男生的校服基本上没什么变化,多为改良版的中山装,直直的翻领依偎在脖颈四周,利落、刚毅,翻盖口袋分列两侧,成为民国学生的标配。
再到后来,为了体现艰苦朴素的精神,我们熟悉的经典款式,白衬衣配蓝裤的校服开始流行(哈哈,开不开心)
时代在进步,在那个中西文化碰撞最激烈的时代,个人认为民国时期的校服真正反应了学生时代该穿的服装,朴实,大气,端庄得体,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