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天,最重要的一门必修课就是“如何正确挑选一款优质的羽绒服”。
面对市面上各种款式、不同品牌和价位的羽绒服,该如何挑选呢?为了避免大家被商家忽悠,特地整理了一篇完整又详细的挑选羽绒服攻略,记住以下8个技巧,商家想坑你都难!
一、看标签
羽绒服的标签上,主要看其填充物、含绒量、充绒量和蓬松度,这四个指标也直接影响着该款羽绒服的保暖性和价格。
填充物:主要有鹅绒和鸭绒,包括白鹅绒、灰鹅绒、白鸭绒、会鸭绒。
鹅绒比鸭绒更贵,但人体几乎感受不到两者保暖性的差距,若是追求性价比,建议选择鸭绒。
保暖性排序:白鹅绒=灰鹅绒>白鸭绒=灰鸭绒,不存在同种填充物之间存在的保暖差距,别轻信商家说“白鹅绒比灰鹅绒保暖所以才更贵”等忽悠人的话。
含绒量:以50%为标准,70%以上为最佳,90%为优秀,含绒量越高,羽绒服的重量越轻,也越保暖。
充绒量:南方地区只要满足100g以上就能满足保暖需求;北方地区则需达到200g以上才能御寒保暖。
蓬松度:国内羽绒服的蓬松度标准为450,蓬松度越高越保暖。
二、按压羽绒服
国内以及大多数国外品牌的羽绒服,都不会明确标出蓬松度,所以可以通过按压羽绒服的方式来判断蓬松度的高低。
用手按压羽绒服,松手后若能迅速恢复原状,回弹性好就说明蓬松度良好。
三、拎羽绒服
很多人在选购羽绒服时存在一个误区:认为羽绒服越重就越保暖。实际不然。
越保暖的羽绒服就重量就越轻,用手拎一下羽绒服,若是很重的话就说明含绒量低,或是加入了一些非羽绒材质的填充物。
❷ 羽绒服怎么选
选购一款羽绒服最需要关注的是标签中的执行标准、安全类别、充绒量和填充物四大部分。
1、执行标准
通过执行标准可以看出羽绒服在检测时执行的是新国标还是旧国标。
关注国标后面的年份,2021代表的是新国标,而2011代表的是旧国标。
2、安全类别
安全类别方面,新国标对羽绒服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APEO残留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对使用者的身体健康有了更多的保障。
3、充绒量
充绒量是挑选羽绒服的首选指标,充绒量大意味着这款羽绒服中填充的羽绒量多,羽绒服的保暖能力强。
随着充绒量的增大,羽绒服的重量也会上升,因此,挑选时需要在保暖能力和轻便性方面做出一些权衡。
4、填充物
标签中的填充物主要包括羽绒种类和绒子含量,羽绒种类一般包括鸭绒、鹅绒等,一般来说,鹅绒的保暖能力强于鸭绒;而在充绒量相当的情况下,绒子含量将决定羽绒服的保暖能力,绒子含量越高,羽绒服的保暖能力越强。
在其他指标中,蓬松度也是我们较为关注的,羽绒服越蓬松,隔热层中能够固定的空气越多,羽绒服也相应地越保暖。
穿着和使用羽绒服的注意事项:
(1)羽绒类服装不要用洗衣机机洗
洗涤时,羽绒会因为吸水聚集在一起,从而将吸附的空气挤出。
而羽绒服的外表层隔绝空气能力较强,造成内部空气不容易排出,脱水甩干时,羽绒会迅速膨胀,造成体积急剧扩大,严重时可导致洗衣机爆炸。
(2)穿着羽绒服不要接触明火
羽绒服中的鸭绒、鹅绒、羽毛等都是易燃物质,接触明火时很容易燃烧,因此,穿着羽绒服需尽量远离明火,一旦着火要迅速将衣物脱下。
(3)当心静电危险的区域
羽绒服在穿着摩擦时很容易产生静电,加上冬天天气干燥,静电容易累积。因此,在静电危险区域穿着羽绒服需要格外小心,以免产生电火花引发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