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朋友,你有《胭脂扣》的舞蹈賞析啊,可不可以給我一下哦,我急用啊,明天就要交了。
「涼風有信,秋月無邊。思嬌情緒好比度日如年……今日天各一方難見面,是以孤舟沉寂晚景涼天。你睇斜陽照住個對雙飛燕,獨倚蓬窗思悄然……」
由電影改編的舞蹈,在我的理解中,首先要看的是意境。
把這個舞蹈分解來看:
當熟悉的《花樣年華》的旋律響起時,用留聲機播放出的音樂質感把我們立刻帶進了舊上海的氛圍之中。然而,這次的故事發生在三十年代的香港。
就像不斷穿梭在煙花之地的風塵女子如花一樣,舞者一開始足尖半立,雙腿交替向前,快速地行走甚至跑動;時而彷徨失措,時而痛苦壓抑,時而迷醉嫵媚,時而優雅驕傲……緊接著用幾個優美的動作和恰到好處的平轉,展現了影片中如花超凡的姿色和舞者的豐姿綽約。
然而如花遇到了十二少,風塵女子體會到了她們不該擁有的愛情的滋味。於是她在世俗的壓力下掙扎、斗爭,就像舞者那樣有力的跳躍、擺臂和勾腿。當然,愛情中更多的是甜蜜,舞者越來越陶醉的面部表情,和越來越柔和的肢體動作,都把如花和十二少的纏綿展現得淋漓盡致。
舞蹈進行到一半,突然音樂一轉,時間飛度五十年。慵懶的表情配合著手臂的擺動,下大腰及胸腰的結合,演繹出如花自殺時的解脫和滿足。即使是她一人在冰冷的「下面」,她還是憧憬著與十二少的再見面,一個持久的搬腿意味著她的堅定。重新拿起提包,舞者開始展現如花五十年後上來尋找十二少的場景,她的表情是那樣的期盼而又小心翼翼。然而現實對如花是殘酷的,十二少並沒有給予她同等勇氣的愛,在《葬心》的旋律中,舞者單舉著右手,仰著頭,在淚眼迷濛中,彷彿眼前又看到了如花風華絕代的那個時候。可終究是花樣年華流似水,一簾幽夢夢成灰。
舞蹈的最後,舞者頭用力後仰,胸腰半下,兩臂張開,腳跟踮起,從正面看就像一具懸掛的無頭女屍,揭示了舊社會逼人成鬼的殘酷現實,和她決定不再等了的蒼涼心境。
「蝴蝶兒飛去,心亦不在,凄清長夜誰來,拭淚滿腮;是貪點兒依賴,貪一點兒愛,舊緣該了難了,換滿心哀……」
從舞蹈的整體上來看:
舞者一襲高叉的紅旗袍,不僅把曼妙的身材勾勒得奪人眼球,也預示著小說中如花這個人物風光而又短暫凄慘的一生。整支舞蹈中,舞者大部分的腳步動作都是半墊著腳尖完成的,配合上反復出現的手臂向上延伸的動作,十分生動形象地刻畫了如花在現實社會中的舉步艱難與對真愛的期盼。
如花雖然卑微,卻有內心的掙扎,為了真愛,可以以身殉情。劉岩不僅通過肢體將這些信息傳達給觀眾,更從內涵和靈魂上刻畫了人物,此時如花即是劉岩,劉岩即是如花。
抒情中帶著些許壓抑的提琴曲,一個紅衣女子隨之舞動。變幻的舞姿和豐富的表情,演繹了如花對真愛不服命運地追求。然而真愛如風似霧,就算伸手,也無力抓住曾有的虛幻。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也許正像十二少一開始給如花的巨幅花牌一樣,「如夢如幻月,若即若離花」。
繁華喧囂隨著音樂慢慢淡去,只剩下歸於沉寂的空虛。但是,人的肉體可以死去,而那些曾經以愛情之名存留下來的靈魂,將不會泯滅。
人生如夢,唯有胭脂緊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