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西裝袖口沒有紐扣好看嗎
我聽過的有兩種說法:
說法一:最早的西裝的袖口處是沒有扣子的,後來由於西裝的紐扣經常會遺失,所以便在袖口處縫上多餘的紐扣,以便紐扣遺失之後作為替換使用,只不過後來袖口處的扣子慢慢的變成了裝飾用。
說法二:早先的西裝,某些款式的袖口處是開口的,類似於我們穿的襯衫,於是就有了扣子,不過後來西裝的袖子的開口變成了裝飾用,扣子也就變成了裝飾用。
總之,現在的袖口處的扣子僅僅是裝飾用而已,而扣子的材料可以說明穿戴者的品味和社會地位。我穿過的西裝貌似扣子都是塑料或者金屬的的,高端一些的有用牛角的,逼格高,還有用貝殼的,也是為了凸顯逼格。
另外,說句題外話,西裝的扣子(不是袖口處的扣子),根據扣子的數量,適合不同的場合,比如三粒扣,是最為正式的,不過現在一般很少有人穿,因為太嚴肅了。兩粒扣是最普遍的,幾乎任何場合都適用。一粒扣的,基本就是休閑款,在比較隨意的場合穿。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西裝上衣,最下面的扣子是不系的,比如三粒扣西裝,只系前兩個扣子,兩粒扣的西裝只系第一個扣子,而一粒扣的西裝是不可以系扣子的。
B. 為什麼西服最下面的扣子一般都不扣上
我們知道,穿單排扣西裝,一般情況下不扣扣子,只是在比較莊重的場合,或者工作需要的情況下,才把上邊的扣子扣上,但最下面的那粒扣不能扣。
「這是為什麼呢?」很多人都會有這種疑問,尤其禮儀培訓的時候,很多學員會向培訓師問這個問題。一般培訓師通常會說:「這是禮儀的要求。」或者說:「下面那粒扣是裝飾扣,通常不扣。」至於到底為什麼,好像大多人沒有很合理的解釋。
那麼,到底「為什麼呢」?這里有兩個傳說。
其中有一個不太可信的傳說是:「伊麗莎白女王的兒子『韋爾斯王子』(這稱呼不太對,應該稱威爾士親王,或查爾斯王子),喜歡暴飲暴食,每餐飯後肚子都特別脹,必須解開西裝最下面的一顆鈕扣,隨從們見王子如此,也只好跟著解開最下面的一顆鈕扣,之後就演變成大家穿西服必須遵守的不成文規矩了。」這個傳說不太可信,原因有二,一是在查爾斯王子出生之前,人們穿西裝就是如此了;二是作為英國王位繼承者,查爾斯王子接受了嚴格的王室禮儀教育,不可能如此不注意風度。
另有一個傳說,就比較可信一些了,這個傳說是這樣的:
目前我們常穿的單排扣西裝是由西方漁民的一種服裝演變而來。當時漁民出海打漁,要經常脫掉衣服工作,他們為了穿脫衣服方便,平時就不扣扣子,只有碰到大風天氣,他們才把扣子扣上,久而久之,他們發現,一旦漁民把扣子扣上,就意味著海上起大風了,而漁民出海打漁,最怕的就是起大風,因為那意味著危險的到來,甚至死亡的到來,很不吉利。所以人們慢慢形成了這么個意識,就是:穿西服扣上扣子不吉利。
但另一方面,西方漁民大多信仰上帝,他們出海之前,往往要站在船上或碼頭上向上帝禱告,祈求上帝保佑他們有好的收獲,保佑他們平安歸來。在他們禱告的時候,由於上衣沒系扣子,海上風又多,海風一吹衣服就呼呼啦啦隨風飄動,還露出個大肚皮,顯得對上帝不太恭敬。繫上扣子不吉利,不系扣子吧,又顯得對上帝不太恭敬,怎麼辦呢?他們想來想去,認為:起大風時我們是把扣子全扣上,如果我們不是把扣子全扣上,而是只扣上上面的扣子,最下面的那粒不扣上,那就不是「不吉利」了,這樣就兩全其美了。於是後來又形成這樣一個規矩,就是:在莊重的場合,為了表示恭敬,要把上面的扣子扣上(三粒扣的可扣上面兩粒或中間一粒),但最下面那粒扣不能扣。
這是我認為比較可信的,穿單排扣西裝最下面的扣子為什麼不扣的原因和傳說。
C. 西裝為什麼不系最後一粒扣一粒扣和兩粒扣西裝的區別
西裝,這是很多人都是喜歡的一種服裝了,一般是在正式場合穿的,當然也有休閑西裝,可以在生活中穿的,穿西裝,這可是有講究的,沒有穿對,別人會笑話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