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最有女人味的旗袍
個人認為最有女人味的旗袍是開叉式的旗袍。
旗袍的款式可以決定穿搭出來的風格,常見的旗袍分為長款和短款,長款旗袍又分為開叉式和傘形式,開叉式的旗袍是經典旗袍的一種,這種旗袍對於女性的身材要求比較嚴格,只有身材高挑有型,氣質到位的女性駕馭這種旗袍會更游刃有餘。
旗袍介紹
旗袍原來是滿族婦女的基本服裝,特點是袍身寬大,線條平直,下長至足,呈直筒式,領、袖、襟、裙有寬闊的花邊。旗袍是滿族、錫伯族、達斡爾族婦女傳統服飾。旗袍的特點是立領,右大襟,緊腰身,下擺開衩。
古旗袍有琵琶襟、如意襟、斜襟、滾邊或鑲邊等。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後,經改進,腰身寬松,袖口寬大,長度適中,便於行走。已成為中國婦女較通行的服裝。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影響,長度縮短,幾近膝蓋,袖口縮小。
三十年代中又加長,兩邊開高衩,突出了婦女體形的曲線美。四十年代縮短,出現短袖或無袖旗袍,外為流線型。繼後,衣片前後分離,有肩縫和裝袖式旗袍裙等。旗袍具有東方色彩,能充分顯示儀態雍容文雅,被認為是表現女性美的典型民族服裝,稱譽世界。
Ⅱ 長裙的款式有很多,那最顯氣質的長裙是怎樣的
如今隨著人們的品味不斷提高,以及時尚元素的不斷變更,長裙的款式越來越多,想要挑選到合適的自己,並且最顯氣質的一款,似乎也有點難度,除了注重搭配以外裙子搭配,短款外套,顏色,以當前流行色,暖色冷色均以穿衣者氣質,膚色而定,我自己設計製作的長裙,穿出來展示一下。俗話說的好三分靠長相,七分靠打扮,這個夏天讓自己做一回氣質美女!一起來看一下衣櫥里不可缺少的氣質長裙哪款才是你的pick!
顯氣質的長裙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簡約,當然穿搭也需要剪裁與顏色的正確搭配,簡單介紹幾款氣質長裙的日常搭配,希望對你有幫助哦!關於長裙有很多不同的理解。非服裝行業人士一般會把連衣裙,半身長裙,旗袍歸為長裙,而專業的服裝業統稱的長裙,都是特指半裙中的長裙。女人的氣質一半來於自身修養,一半來於穿著搭配。對女人來說,氣質不能直接體現在裙子上,搭配風格是關鍵。穿著搭配舒適合體才能穿出效果來,每一種款式的裙子適應不同身材不這個夏天,不精通搭配還想做個氣質美女,那連衣長裙必須得安排上,想要塑造女性不同的氣質氣場,長裙究竟怎麼選呢
Ⅲ 旗袍有哪些分類小個子的女生適合穿哪種旗袍
隨著近幾年國風這類文化的發展和許多有關我國傳統文化節目的播出,漢服,旗袍等服裝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漢服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已經極其常見了,由於許多網紅拍的各種唯美的照片,許多愛美的女孩子也都會買一件漢服來穿。其實旗袍在這幾年也變得非常的受歡迎,旗袍興起於民國時期。說到旗袍,大多數人腦中浮現的都是端莊,溫柔等詞語,的確,旗袍這種衣服非常能顯示出中國女性的柔美,溫婉。旗袍作為我國的一種傳統服裝,有著非常多的分類,而且根據身材的不同也需要選擇不同的款式。
總之,我們要根據自己的身材選擇適合自己的旗袍來穿,只要搭配得好,小個子女生穿旗袍也是非常好看的。
Ⅳ 米白色有綠色葉花的長款旗袍適合什麼人
30歲-39歲這個年齡段的女人最喜歡穿旗袍,而且都穿出了自己的風味和氣質。從選擇的旗袍款式來說,這個年齡段選擇的旗袍一般中長款為主,可能是因為中長款更有迷人魅力的風韻;29歲以下的女性是選擇短款旗袍的主力軍,可能年輕覺得短款更性感時尚風潮;40歲以上的女人是長款旗袍的擁泵,估計是長款更代表文化底蘊更有古典氣息。
二,從身材體型來看,1.58米-1.72米這個身高段的女人穿出來的旗袍更合體,略瘦苗條、標准勻稱、微胖豐滿這三種體型是選擇旗袍的絕大部分人群,她們往往把旗袍穿的曲線玲瓏有致,讓身材顯得楚楚動人。而偏瘦或者較胖的人群則是非常小的比例。偏瘦撐不出旗袍的線條美,較胖則破壞了旗袍的線條美。
Ⅳ 女長款旗袍穿搭技巧 旗袍的經典款式
1、首先,看身高比例,因為有些東方女人身材比較嬌小所以要注重選擇符合自己身高比率的,尺寸一定要協調,另外衣長一定要合適,不然旗袍穿起來就不好看了。其次,看版型裁剪,旗袍是有修飾女性身材曲線作用的,版型裁剪一定要過關,該挺的地方就要挺,該凹的地方就要凹。修身但不能太過緊綳,避免把小肚腩給放出來。看這款旗袍就是前凸後翹的,十分有吸引力。再次,看細節元素,旗袍是不是高開叉,會不會過於曝露無法接受;布料是不是很薄,有沒有里襯,會不會走光曝露自己內衣顏色引發尷尬;顏色圖案是不是適合自己,會不會過於沉悶或流於輕浮。最後,看配飾搭配,發型是否過於誇張,耳環項鏈只可精緻不宜顯山露水,長款旗袍一般適配高跟鞋更顯風情而不宜運動鞋。
2、旗袍的經典款式有3種:圓襟旗袍禮服,襟處線條圓順流暢;直襟的旗袍,適合身材豐滿、圓臉型的女性,可使身材顯得修長;方襟旗袍禮服,將襟部進行了大膽的改革,適合不同臉形穿著。
Ⅵ 旗袍有幾種類型 平時見得最多的旗袍領口
在現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旗袍愛好者,喜歡穿旗袍,同時對於旗袍也是非常了解的,但也有一些對旗袍不怎麼了解的人,那麼我們便了解一下旗袍有幾種類型?平時見得最多的旗袍領口?
旗袍有幾種類型
旗袍款式多樣,分類方法也各種各樣,旗袍的開襟通常有七種,包括單襟、雙襟、直襟、斜襟、琵琶襟、曲襟以及無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旗袍的袖型大致上可分為無袖、削肩、短袖、七分袖、八分袖、長袖、窄袖小、喇叭袖、大喇叭袖、馬蹄袖等。在製作方面,雙襟比單襟復雜,要先在旗袍上開了兩邊的襟,然後把其中一個襟縫合。旗袍的每一種領型都有各自的特點和樣式。在選擇旗袍的時候,領型也可以作為一個參考因素。
平時見得最多的旗袍領口
1、圓領。它是旗袍最常見的一種領型。經典立領是對旗袍古韻的最好保留,嚴絲合縫地包裹著女性的脖頸,體現的是女性一絲不苟的態度和骨子裡的東方美。
2、V領。V字領是改良旗袍經常會用到的領型。雖說缺了些傳統旗袍的古韻,但是它能讓一件旗袍立刻充滿設計感和時尚感。
3、水滴領。水滴領是指在領口處留出一個水滴形狀,胸口處露三分,有種無法言說的性感,別具風情。
4、方領。方領的形狀中規中矩、方方正正,領角的包邊又方中帶圓,十分精緻。這種領型,給人端莊大氣的感覺。
5、波浪領。波浪領是一種比較少見的領型,領邊是起伏的波浪形。不似傳統領型,波浪領多了一些浪漫和俏皮,造型很特別。
旗袍有哪些面料
1、真絲面料的旗袍真絲是旗袍的主要製作面料之一,具有良好的吸濕性和透氣性,柔軟細膩,光澤溫柔。擁有順滑的手感和良好的垂墜感,絲質的旗袍整體充滿了奢華貴氣,很適合出入正式場合。
2、香雲紗面料的旗袍香雲紗為原生態傳統面料,以桑蠶絲為原料,屬於比較高端的品種。穿著它做成的旗袍,走動會產生沙沙聲,還具有防水防曬的優點,色澤古樸懷舊,經久耐穿,手感又挺爽柔潤,非常適合有古典韻味的知性女子。
3、絲絨面料的旗袍絲絨是一種又輕又保暖的面料,手感絲滑,柔韌,親膚,與人體有極好的生物相容性。利用絲絨製作出的旗袍更是旗袍中的經典,最能展現東方女子神韻。絲絨旗袍不但面料看上去比綢緞旗袍溫柔很多,保暖功能也是更勝一籌。粗略可見的肌理和質感顯得厚重,很適合秋季穿著。
4、棉麻面料的旗袍棉麻面料就是由棉和麻纖維混紡而成的一種面料。做成旗袍,款式既樸素又大方,也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和吸濕性,手感柔軟,質朴,穿著舒適,不同於絲質旗袍的光芒萬丈,更顯韜光養晦,凸顯少女感,也適合日常穿著。
旗袍有什麼講究
一、旗袍的色彩:年齡大些的,面料顏色稍深些,款式適當寬松一些,以體現莊重華貴;中年女性宜選擇色彩明快、富麗高雅的面料,以體現典雅大方;年輕女性則選絢麗多彩的顏色和活潑俊俏的款式,以體現青春活力。
二、旗袍的款式與尺寸:穿著一定要特別合身,過緊行動不便,而過於寬松又難以顯現女性的形體美。微胖的人不適合穿裙子太短的旗袍,可以選擇旗袍長度是中長款的,一般是在膝蓋以下。
三、旗袍的領口與人的臉型:氣質高雅而脖子較長的女士非常適合穿高領旗袍。脖子較短的女士適合穿無領的。
Ⅶ 印花長款旗袍的穿搭,洋氣又高貴,你覺得這樣穿驚艷嗎
印花長款旗袍的穿搭,小編感覺這樣穿太驚艷了,洋氣又高貴,盡顯女性優雅韻味,你們覺得旗袍的穿搭驚艷嗎。其實印花元素的旗袍是很多時尚單品都復制不來的,尤其是現如今的印花旗袍真的改良很多,不論是款式還是風格,都能穿出洋氣十足又高貴的氣質來。圖中這位小姐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一件印花長款旗袍穿搭,知性韻味十足,很受年輕小姐姐的喜歡,簡直太驚艷了。
美女選擇的這件旗袍整體的設計還是比較經典的,一點都感覺不到老氣,就算是年輕小姑娘穿,也能穿出典雅的韻味來,顯得更加性感撩人。尤其是圖中這位小姐姐的身材和顏值,將這件印花長款旗袍,輕松穿出它的靈魂和精髓,將一雙性感的大長腿展現地淋漓盡致,展現出迷人的腰臀比,簡直太驚艷了。看了美女這一身印花旗袍的穿搭,相信大家都會喜歡上的。
Ⅷ 長款旗袍改短款好看嗎
長款旗袍改短款好看。建議最好的旗袍就是量身定做。旗袍是中國的傳統服飾,是當今最為被世人所認可和推崇的中國服飾之代表,所以旗袍對身材的要求極為高
旗袍必須准確地測量出自己的「三圍」,即胸圍、腰圍、臀圍,並與旗袍:「三圍」相適。
Ⅸ 干貨滿滿!你不知道的旗袍小竅門,一招讓你選對適合自己的旗袍
旗袍自上個世紀初期誕生以來,一直都被推崇為東方女性「韻味」的代表,與其他服飾相比,合身且修飾身形的旗袍更能凸顯亞洲女性婀娜多姿的身段美。旗袍文化發展至今,已經演變為一種新興 時尚 ,引領國風大潮,在世界頂級奢侈品牌的秀場上也出現過中國旗袍的身影。旗袍在國外秀場大放異彩,在國內卻無人問津,日常生活中穿著旗袍的姑娘少之又少。為什麼旗袍不能成為流行服裝呢?我認為這與旗袍給大眾塑造的刻板印象有關。其實,旗袍不過是一件簡單的連衣裙,只要挑選適合自己的旗袍,無論你是高矮胖瘦,都能將旗袍穿出獨屬自己的味道。
旗袍修飾身材的樣式讓許多喜歡旗袍的姑娘不敢嘗試,對自身體型的不自信是大多數人羞於穿旗袍的一個重要原因。有的姑娘會疑問,究竟怎樣的身材才適合穿旗袍呢?這其實並沒有一個所謂的標准,環肥燕瘦,各有各的美。一般判斷一個人身材是否標准,主要取決於胸、腰、臀三處的比例。以肩膀寬度與厚度為基礎,按照一定量數據的歸納總結,我們可以將身材劃分為蘋果型、梨形、沙漏型、直板型四種。在挑選旗袍之前,充分了解自己的身材情況,依照「揚長避短」的中心思想,這樣就能挑選到適合自己的旗袍款式啦。
蘋果型
蘋果型身材的女性腰腹部過胖,上半身豐滿,但沒有腰身,身形似一個蘋果,細胳膊細腿大肚子。這類女生可以選擇收腰處寬松的短款旗袍,雖然沒有小蠻腰,但是可以秀出修長的雙腿來轉移視線,不會將上身凸顯得十分臃腫。黑色的旗袍在視覺上具有顯瘦的效果,簡潔的旗袍花紋蘊含中華古老文化的厚重感,採用偏直筒的剪裁設計,將腰線略微向上提高,勾勒出腰身最纖細的地方,同時還有拉長腿部線條的效果,一舉兩得,十分適合蘋果型身材的女生。
梨形
梨形身材的特點恰好與蘋果型身材相反,主要特徵是臀部及大腿處堆積的脂肪較多,臀圍的尺寸比胸圍大,下半身比較胖,在選擇旗袍時可以挑選長款或是寬松的旗袍,在視覺上起到修飾的作用。蔓越莓色的旗袍十分特別,既顯白又不高調,無論是日常出勤或是假日約會都能成功hold住。長款的修身旗袍突出窈窕腰身,旗袍長度到腳踝上方五公分的位置,遮住小粗腿的同時露出纖細的腳踝,旗袍的背後大有玄機,鏤空設計凸顯女人味。
沙漏型
旗袍是一種能夠凸顯身體曲線的服裝,按照大多數人的審美標准,寬胯窄腰的沙漏型身材無疑是最適合穿旗袍的,前凸後翹的完美身材盡顯女性身段的嫵媚風情,從廣義上來說,沙漏型身材的女性適合各種類型的旗袍款式。無論是長款旗袍還是短款旗袍,沙漏型身材的女性都能成功駕馭,因此,沙漏型身材的女性在選擇旗袍時可以從色彩與面料方面入手。粉色並不是年輕女孩的專屬,正紅色的鑲邊做工讓整件旗袍增加了一絲成熟美,皮膚白皙的中年女性也可以嘗試大膽嘗試,偶爾轉化風格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直板型
直板型身材的主要特徵是腰圍和臀圍的尺寸相近,腰圍沒有明顯的變化,整個人看上去就像是動畫里的麥兜,直上直下沒有曲線。這類身材的女生在選擇旗袍時需要特別注意,盡量避免修身款式的旗袍,收腰顯身材的旗袍會暴露身材的短板。藏藍色的旗袍低調又有氣質,蕾絲拼接黑色暗紋的袖子精緻獨特,膝上三到五公分的裙身長度顯瘦顯高,搭配一雙同色系的綁帶高跟鞋成熟知性,適合初入職場的年輕人。
旗袍說白了不過是連衣裙的一種特殊款式,和選擇其他的服裝一樣,最主要的就是適合自己,不要為了「穿旗袍」而穿旗袍,這並不能體現出旗袍的韻味。適合自己的鞋子才能便於行走,挑選一件適合自己的旗袍才是 時尚 的精髓,旗袍穿搭講究的是「人衣合一」,不選最貴的,只選最適合自己的。
Ⅹ 民國時期的女性服飾旗袍
民國時期的女性服飾旗袍
看過《邪不壓正》的朋友一定對裁縫巧紅和朱局長情人唐鳳儀民國時期的經典服飾——旗袍影響深刻吧。以下便是對民國時期的女性服飾——旗袍的起源、變化過程的一些基本知識。讓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民國時期的女性服飾——旗袍。
作為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也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
唐鳳儀的著裝充分展示了民國時期,旗袍在中國女性中的地位,唐鳳儀可以說八面玲瓏,風情萬種,但成熟背後缺依然有一顆少女的心。同時唐鳳儀妖嬈的身姿和旗袍相互映襯,女性將旗袍優美的線條充分展現出來,旗袍將女性特有的嫵媚體現的淋漓盡致。
裁縫巧紅的著裝著代表的是民國時期普通百姓人家女性的衣著。那種普通女性穿的長袍和男性的長袍都體現了中國在當時大眾的含蓄之美。長袍將男女身體的大部分都包圍起來,沒有旗袍的妖嬈,沒有旗袍的開衩,但在當時的普通百姓人家,女性幾乎都是這種類型的服飾。
事實上,這個起源於旗人長袍的服飾,第一次將中華女性秀美的身材展示在世人面前。一經出現,旗袍便成為民國時期,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最喜歡的服飾,並在隨後的發展中衍生出豐富多姿的「旗袍文化」。
1、由旗人長袍發展而來
旗袍本不是漢服,而是旗人的長袍,原本滿族男女都可穿旗袍,不過只有八旗婦女日常所穿的長袍才與後來的旗袍有關系。
清代初期旗人所穿的長袍,其外部呈長方形,圓領口,窄袖、有扣襻且衣襟右掩,兩腋部分明顯收縮。長袍下部開衩,下擺寬大,長袍長可掩足。旗人的長袍從上到下由整塊衣料剪成,顏色較素。清代中葉,旗人的長袍除圓領外,還出現了狹窄的立領,袍身和袍袖也比清初時寬大,而且長袍的下擺一般多垂至腳踝。
有清一代,旗人長袍的造型線條以直線為主,不用曲線,給人平直硬朗的感覺。而且,長袍上下一體,使得線條比較流暢,長袍能夠蓋住腳,八旗女子的天足被掩蓋在袍擺之下,因此當旗人女子穿上「花盆底」高底鞋之後,腰線得以抬高,下肢也被拉長,使穿著者顯得亭亭玉立,再加上八旗女子們頭上常戴高大的「如意頭」、「耷拉翅」假髻,更顯得嫵媚多姿。
但是,畢竟寬大、厚重的長袍沒有曲線的展示,還是給很多愛美的女性帶來頗多不滿。隨著民國的建立,服飾也成為時代革新的一個標識,男性服飾出現中山裝,女子從滿人的長袍中發現了女性服飾之美,擯棄寬袍大袖的缺陷,吸取了西方的審美趣味,便誕生了旗袍。這種新式服裝,大膽地體現了女性體態的曲線美。
旗袍的流行,始於上世紀20年代初。流行初期的改良旗袍一改寬大、平直的特點,對寬大直腰(無腰身)的滿人長袍進行收腰的設計,縮小袖口,形成腰身,以貼合女性的身體曲線;其次,旗袍的長度減短,滿人穿長袍,往往腳上穿著四五寸高的花盆底鞋子,長袍的下擺要蓋住鞋底,而漢人穿平底鞋,沒有高高的鞋底,頭上也沒有高大的發髻,旗袍的下擺因此大幅度剪短。
改良後的旗袍不僅可以凸顯身體曲線,旗袍的開衩還可以展示女性的秀腿,因此深得女性歡迎。再加上上世紀20年代正好是女權運動興起的時期,追求男女平等,放足、剪發、天乳、上女學、婚姻自由等觀念也開始深入人心,女性走出家庭,走向社會之後,她們競相身著旗袍,讓看慣了旗人長袍、漢族婦女對襟衫以及襖裙的中國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覺。沒過多久,女性紛紛效仿,她們扯上一塊布料,不一定是高檔的面料,哪怕就是普通的面料,在裁縫的巧手之下,就裁出一件貼合身體的旗袍。
不過,旗袍的出現,也經歷了多個發展階段。張愛玲說:「初興的旗袍是嚴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風格。」當時的旗袍,袍身寬松,廓形平直,袖身縮小,袖口增大,形成「倒大袖」的形制。
早在上世紀初期,「倒大袖」便是一種比較流行的女性服飾風格,女子的襖子有倒大袖的款式(大袖襖),清末貴族婦人的大襟衫也是倒大袖的形制,民國初年在女學生中流行的「文明女裝」也是倒大袖。因此,最初的旗袍也結合倒大袖的風格,形成了「倒大袖」旗袍。
上世紀20年代,在一些關於宋慶齡的圖片中,就有她穿著多款倒大袖旗袍的記錄。1923年12月21日,宋慶齡陪同孫中山前往廣州嶺南大學演講,她穿著黑綢緞面料的倒大袖旗袍,脖子上圍著一條格子圍巾,襟口、袖口處都綉著一朵花。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宋慶齡在治喪期間,穿的喪服是黑色長袖倒大袖旗袍。
1925年宋慶齡拍攝的一張照片中,所穿的旗袍是一款特殊的倒大袖旗袍。從旗袍鑲的邊來分析,旗袍做工考究,屬於大做。不過到了上世紀30年代,旗袍款式層出不窮,倒大袖旗袍已經很少見了。
此時旗袍總體特點是領小、袖小、下擺多變化,核心是講究腰身。依穿著者的不同身材,量身定做,在腰身的放、收之中,體現旗袍的貼身。翻看當年的照片,會驚奇地發現,旗袍在每一個穿著女性的'身上都是合身、妥帖的,絕對沒有後來制服的松垮感覺。其原因就是旗袍是量身定做的個性化服飾,千人千樣。
2、旗袍變化多端
民國時期,女性旗袍呈現出變化多端的特點,主要體現在旗袍的下擺長短、腰身寬窄、領口樣式、袖子大小等方面的變化。
先說領口樣式。先是時興低領口,繼而流行高領口,即使在盛夏酷暑,薄如蟬翼的旗袍仍必須配上高聳及耳的硬領,以示時髦。後來領口高到直抵齶下,繼而至耳。而後盛行低領,領子越低越摩登,當低到實在無法再低的時候,乾脆不要領子,也是一種時尚。
旗袍下擺長度時長時短。長時蓋過腳面,走起路來衣邊掃地,短時則在膝蓋略上些。上世紀30年代旗袍流行長下擺,長可及地,蓋住腳面,被形象地稱為「掃地旗袍」。
長旗袍一般配高領,衣領緊裹脖頸,有的直抵下巴,即使在炎熱的夏天,女性穿著旗袍,也不改高聳的姿態。再配上高跟鞋,長旗袍將女性的身材襯托得亭亭玉立。考慮到旗袍貼身而穿,行動有所不便,於是旗袍開始開衩,尤其是高開衩正好解決了貼身行動不便的問題,而且高開衩在女性走動時,隱約露出白皙的大腿,散發出撩人的姿態,非常性感。
上世紀30年代旗袍大衩逐漸流行。所謂大衩,當時也僅僅是衩高過膝,盡管如此,這種旗袍還是受到老派人士的抨擊。不過,裸露小腿的旗袍並沒有絕跡;後來旗袍開衩到達臀部,而且腰身也變得緊窄,女性秀美的腿部得以充分地展示,不過大開衩流行幾年後,又漸漸回落。
旗袍袖子的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是忽高忽低,時而長過手腕,時而短至露肘,最後變成無袖。
當時旗袍的第二個特點是與西式服裝結合得十分完美,剪裁合身,除兩邊開衩外,前後也可開衩,並出現了左右對襟旗袍。上世紀30年代末期,還有一種改良旗袍,旗袍借鑒西式服裝剪裁方法,有了胸省和腰省(省,在此專指服裝方面的獨特設計)。同時,第一次出現肩縫和裝袖,使肩部和腋下變得適體。改良旗袍的出現,使玲瓏突兀的女性美成為一種社會時尚。另外,荷葉袖、開叉袖等西式服裝的裝飾元素也被大量採用。
這種融合西方風格的旗袍可以與各式服裝搭配。比如冬季在旗袍外面可以套裘皮大衣,在旗袍的領、袖處還加以搭配毛皮飾邊,這些都是當時比較時髦的穿法。
3、陰丹士林旗袍風靡全國
隨著旗袍的發展,當時的旗袍製作出現京派旗袍與海派旗袍兩大流派。因旗袍的發源地在北京,所以最初階段,融合漢族元素立領、左右兩面開衩等特點的改良旗袍稱之為京派旗袍;後來,由平面裁剪改為立體裁剪,增加腰身等時尚元素的旗袍,稱之為海派旗袍。海派旗袍修長適體的特點正好迎合了南方女性清瘦玲瓏的身材特點,成為一種服飾風尚,並且後來居上,逐漸取代了京派旗袍。
當然,兩派主要以風格作為區分,並非簡單的以地域為標准。即並非在北京的旗袍就是京派旗袍,在上海的旗袍就是海派旗袍。京派與海派代表著藝術、文化上的兩種風格。海派風格以吸收西方藝術為特點,形式靈活多樣,商業氣息濃厚;京派風格則帶有官派作風,顯得矜持凝練。
近年來有人提出「蘇派旗袍」的概念,即江蘇旗袍,這是一個新提法,多半是商業炒作的概念,與民國時期的京派旗袍、海派旗袍,並不是一個概念。民國時期,因為南京曾作為首都,其旗袍風格曾廣為流行,但南京旗袍在製作風格上仍然屬於海派風格,只不過在具體樣式的製作上與上海旗袍略有差別。
民國時期,旗袍是女性最為代表性的服飾,其適用性非常廣。上至貴族女性下至平民百姓,家庭婦女,都可穿著旗袍。旗袍的年齡跨度很大,十來歲的小女孩,七八十歲的老奶奶,皆可著旗袍。而且旗袍一年四季皆可穿著,其形制可單,可夾,可棉。夏季有單旗袍,冬季有棉旗袍,春秋天有夾旗袍,裡面還可以襯穿其他的服飾。秋冬季節的棉旗袍為長袖,長下擺,重保暖輕時尚。
而且旗袍的搭配性廣,受季節因素影響小,可以搭配多種服飾。天涼時旗袍外可加短背心或絨線衫,冬季在旗袍外面套裘皮大衣,領、袖處加以毛皮飾邊。另外,旗袍還可以與絲巾、絲襪、項鏈、耳環、手錶、皮包、高跟鞋等時尚之物完美搭配,正因為如此,旗袍成為民國女性的最愛。她們個個穿得風姿綽約,吸引世人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