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再一次看完《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這一次的無力感和沮喪比第一次更加濃郁,可能很多天都走不出這部電影了吧。但你看完《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後你會發現,「豆瓣TOP250」這幾個字真不是蓋的。
電影最後給的一個長鏡頭,原本喧鬧地毒氣室安靜下來,門外放著的,全都是所謂的「條紋睡衣」。這個畫面安靜、詭異地令人窒息。《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還有一個值得說的地方:看這部電影的影片一萬篇,不如看電影一遍。那種對戰爭的痛恨與無奈,在看完電影的那一刻,就像大雨,撲面而來。
❷ 求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百度網盤免費資源鏈接,謝謝
用網路網盤分享給你,點開就可以保存,鏈接永久有效^_^鏈接:
--來自網路網盤超級會員v1的分享
❸ 睡衣騎士——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影評
睡衣騎士——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影評
韋謀
(1)前言
2008年的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是一部很棒的電影,影片講述的故事都是按時間順序的,這讓故事的展開更加直接和流暢。影片的內容也簡單明了,不需要進行推理論證。
之前的我寫了《致命魔術》《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身後事》等影片的影評,不少讀者和朋友都向我抱怨說太復雜。那麼,這次你放心,本影片絕不復雜,絕不燒腦,影片是通過簡單故事的細膩描繪而取勝的。影片在時間上、空間上都沒有很大的跨度,人物角色也很少,但故事確是非常棒的故事。
(2)影片簡介
該影片講述的是8歲的德國男孩布魯諾隨家搬遷到鄉下,在孤單的環境里結識後院樹林附近鐵絲網內的8歲男孩希姆爾的故事。
影片故事似乎是在陽光下進行,但由於當時的德國已經開始了對猶太民族的虐殺活動,使該故事的背景變成復雜起來,也使男主人公與猶太男孩的友誼受到了考驗。
(3)說明
在講述這個故事之前,我想給大家說明幾個特定物品和事件。
條紋睡衣。男孩布魯諾眼中的「條紋睡衣」,其實並不是睡衣,是德國納粹給集中營里的猶太人統一配置的專業服裝,類似於現代監獄里通用的橙色囚衣。
奧斯維辛集中營。影片中提到了鐵絲網那邊慘絕人寰的戰俘集中營,但影片沒有點名是哪個集中營。但細心的朋友會發現,這個集中營有四個專門焚燒猶太人屍體的的焚屍爐,從這個特點可以看出,這個集中營就是歷史上臭名遠揚的奧斯維辛集中營!奧斯維辛集中營位於波蘭南部,被稱為「死亡工廠」,這里有110萬人被屠殺。影片中猶太小男孩希姆爾囚衣上的編號是38451,其實,這個編號還算比較保守了,奧斯維辛集中營按人數編號,曾經編到了40多萬。
水晶之夜。熟悉二戰歷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水晶之夜」事件,1938年納粹德國發動了對猶太人的種族滅絕政策,1939年閃擊波蘭,種族屠殺活動的范圍繼續擴大化。
(4)人物角色及發展變化
A.布魯諾
小男孩布魯諾在柏林擁有自己的幾個小夥伴,但隨著父親的工作調動,被遷到了鄉下。在這里他度過了苦悶的日子,但沒過多久,他對家後院以及樹林產生了濃濃的興趣。布魯諾像中世紀的騎士一樣穿越樹林,意外地發現了「農場」和小男孩希姆爾,二人在多次相處之後結下了友誼。
布魯諾純潔善良,但他也軟弱。雖然他希望自己像騎士一樣英偉,但他在科特勒中尉的威逼之下嚇壞了,他出賣了希姆爾。在進入集中營後,看到了滿目滿目蒼痍的實景,布魯諾萌生了退卻的念頭,但後來還是跟隨著他與希姆爾的友誼一起走。
布魯諾拿著鐵鍬跑過樹林時,他像極了他所喜歡的騎士。可惜的是,他不知道他正在跑向生命的悲劇。
B.布魯諾的姐姐格蕾特爾
格蕾特爾在家庭教師及父親的影響之下,逐漸從一個天真的姑娘蛻變為一個對德國納粹青年有好感,對國家領袖和軍官膜拜的人。這是一種政治的毒害,這種毒害滲透到了文化教育里,對青少年的成長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君不見,J國的軍國思想至今還有影響。C國某些政治趨向亦仍然在左右著民眾的思想。影片中,家庭教師叫布魯諾放棄他喜歡的騎士探險書,而引導他看的是《德國年鑒》。家庭教師給祖國的花朵灌輸的思想正是當下納粹所宣揚的思想。這也影響了格蕾特爾後來的言辭走向。所以,她房間牆壁上的剪紙滿是對納粹的崇拜和熱愛。
C.布魯諾的父親拉爾夫
拉爾夫是德國的司令官,軍人形象,他在軍中擁有地位。拉爾夫忠於國家,容不得提出質疑的意見。他愛子女和妻子,但他同時也是個冷酷的人。拉爾夫與自己母親政見不合,與妻子因為自己的工作內容而吵架,辭退自己的手下科特勒中尉,使其被送上前線去冒生死的風險。
D.布魯諾的母親
她是愛護子女的良妻形象,同時,她無法支持丈夫的做法,雖然丈夫也是有國家的指令在身。她不願看到子女受到納粹的影響,甚至願意帶著孩子離開拉爾夫。在布魯諾的奶奶葬禮上,她反對將有納粹標志的祝詞單放入奶奶的棺材上,因為奶奶是一個反對納粹的人,這做法是一種侮辱。然而被丈夫拉爾夫強硬地堅持了。
E.布魯諾的爺爺和奶奶
爺爺在宴會上、家庭飯桌上多次表示對拉爾夫的支持。這表明了他了立場。而奶奶娜塔麗在影片開頭的宴會上就諷刺了兒子拉爾夫,結果被拉爾夫警告說這些言辭會遭受不必要的麻煩。也說明了當時的社會環境,當局對於民眾的言論極其敏感,有人從事刺探並向上報告民眾言辭的工作。奶奶推辭了不去看布魯諾一家人,也再次說明了她對納粹的反對之心。
F.科特勒中尉
科特勒中尉是個冷酷、殘忍、凶惡的人,他在和布魯諾嬉笑時可以突然變臉,當場訓斥旁邊的猶太僕人帕維爾,變臉之快,讓人反應不及。科特勒毆打帕維爾、希姆爾,可以看出他的暴戾。而當他在飯桌上不小心透露父親的情況時,立刻被拉爾夫抓住把柄,並向上級打了小報告,於是科特勒被送往前線。這也說明了當時德國社會在當局的重壓之下毫無隱私可言,人人自危,哪怕有一點點家庭的「污點」便會被人告發。納粹的壓制,對外和對內都是一樣殘酷無情。打擊面和打擊力度都被擴大到難以控制的程度了。
G.猶太男孩希姆爾
受害者形象,他的爺爺和奶奶在送到集中營時,被告知了同一天「病死」,這件事,疑點重重。希姆爾和布魯諾結成朋友,後來二人商定一起去找希姆爾在集中營里失蹤的父親,隨後被趕入了焚屍爐。
(5)影片細節
該影片的鏡頭從柏林的街道開始,孩子們模仿滑翔機,快樂地嬉戲。此時,街上已有黨衛軍在抓捕民眾,這說明了種族屠殺活動已經開始了。布魯諾到鄉下後,他從開始的排斥這個地方,到後來的不願意離開,產生這個重大改變的原因就是他有了朋友。
布魯諾初時模仿滑翔機,說明他以及德國孩童熱愛德國,熱愛戰爭。當他深切了解到了集中營里的情況,他對猶太人的態度是同情和幫助。
布魯諾家裡的僕人帕維爾,之前是個醫生,現在淪落為「削土豆的」。與他一樣命運的還有希姆爾的父親,他之前是個鍾表匠,現在在集中營里是個除草的人。
布魯諾的母親初時很支持丈夫的工作,為他的陞官感到榮耀。後來得知了集中營、焚屍爐的真相後,她強烈反對丈夫這樣的工作。經過吵架,她選擇帶孩子們離開。
拉爾夫給布魯諾的解釋是「猶太人是我們的敵人,他們不會建設,只會破壞」,布魯諾童言無忌,當場說:「但是是我們在打他們啊!」
布魯諾一家來到鄉下,看見冒著滾滾濃煙的煙囪,布魯諾問燒的是什麼,司機說:「燒的是垃圾。」我們知道了那是焚屍爐,燒的是猶太人的屍體,司機當然也知道。然而,他把猶太人叫做垃圾。
當然,影片的高潮部分是片尾布魯諾潛入集中營,和希姆爾被納粹黨衛軍驅趕著向死亡的方向。此時,我心中的感受無以言表,大家自己看電影吧。
(6)評論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這部電影通過兩個小男孩的友誼故事,向我們控訴了戰爭的殘酷,抨擊了納粹的罪惡。影片幾乎沒有血腥鏡頭,但是卻同樣殘酷。觀眾在為布魯諾這樣的天真少年傷心落淚的同時,深深痛恨那個人性滅絕的時代。在這部電影裡面,我們也可以看見電影《美麗人生》、《玩具島》的影子。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電影的故事簡單,主旨明確,用朴實的場景表達震撼的內容,是一部好電影。天真無比的孩子,殘酷不堪的世界。《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9.0分,值得細細欣賞!
❹ 豆瓣9.1,慘淡的條紋服里,隱藏著孩童視角的「納粹暴行」
藍天,白雲,陽光,鞦韆,這些美好的詞語,怎麼也不會跟「納粹」扯上關系,但這些場景的確出現在一部諷刺「納粹」的電影中。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是英國導演馬克赫爾曼,執導的一部改編自同名小說的「反戰諷刺」電影。
他在該電影中用極其深沉的人文情感,和豐富細膩的鏡頭語言,以兒童視角出發。
講述雅利安男孩布魯諾與猶太男孩施穆爾,建立友誼後所發生的「別樣」遭遇,表達對猶太人的同情以及對納粹德國的批判。
八歲的雅利安男孩布魯諾與母親和姐姐,一起跟隨納粹軍官父親,來到柏林鄉下的一個農場。
他沒辦法再聯系以前的玩伴,整日悶悶不樂。
更令他奇怪的是,新家裡時常會出現一個兩個穿著「條紋睡衣」的僕人,他們舉止萎縮卑微,灰頭土臉,被軍官們吆喝著搬東西。
天生好奇心重的布魯諾,對這些人產生了興趣,時常趁著他們在廚房幫佣,過去跟這些人說話。
布魯諾的行為讓媽媽十分擔心。
偶然的機會,他趁著大人忙碌,循著門後的小路,找到一座鐵絲圍著的農場,還結識了另外一個穿著「條紋睡衣」的男孩——施穆爾。
布魯諾開始偷偷找施穆爾聊天下棋,他還經常把家裡的好吃的偷偷帶出來,送給這個小男孩品嘗,兩個人建立了深厚「友誼」。
得知施穆爾的父親也在這所鐵絲農場,布魯諾決定幫助朋友找回家人,並且偷偷換上了條紋睡衣,與施穆爾一起鑽入鐵絲網圍繞的「農場」……
在眾多「反思二戰,諷刺納粹」題材的電影作品中,氣氛渲染各有不同,或是肅穆沉重,或是輕松幽默,又或者怪誕奇異。
很多導演往往是站在「現代人」的角度,以「正義戰勝邪惡」的心態,去渲染納粹的殘忍與暴虐,難免落入對納粹分子「臉譜化」的俗套設定。
赫爾曼的這部電影與其他的同題材作品比起來,其實並不像是「反思納粹」的電影。
電影中沒有大面積的血腥鏡頭,也沒有慘無人性的戰爭場面,更沒有狂熱的「納粹口號」。
你唯一可以見到的,就是隨處可見的,歡脫奔跑的稚嫩兒童。
他們的笑臉在藍天白雲,綠樹成蔭的映襯下,越發天真無邪。
小男孩布魯諾像是一個急待探險的小偵探,他張開雙臂扮演飛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絲毫意識不到自己的快樂,是「雅利安血統」賜予。
接下來我將結合影片情節,從歷史背景,兒童視角,以及納粹對人性的迫害,這三個方面來帶領大家賞析這部好電影。
基督教認為,在耶穌被門徒出賣後,將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的人,就是得勢的猶太人。
出於這個宗教假釋,歐洲自11世紀——12世紀以來,從中世紀開始就蔓延著「反猶逐猶」的思想。
由於猶太人一貫以「頭腦聰明,善於商業」著稱,在長達幾個世紀的時間里,積累了巨量的財富和社會名望。
魏瑪共和國時代(1918至1933),德國文化藝術界人才輩出,大放異彩。
那個時代,猶太人經營著重要的畫廊和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幾乎把持著所有的歌劇戲劇、音樂、藝術和圖書評論領域的話語權。
德國大部分優秀的電影作品和戲劇作品都是猶太人所創造的,除此以外,猶太人還影響著報刊出版和影視傳媒。
猶太人取得的成績,並沒有讓他們在「風光」下迎來歐洲民族的尊重。
反而因為巨量的財富和出色的藝術創造,被歐洲各民族所妒忌和記恨,激起了德國人對猶太人的憎恨。
1920年左右,世界爆發了第一次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這場危機迅速波及戰敗後的德國:
由於德國戰敗後長期支付戰爭賠款,以及連年戰爭對國家財政的損耗,國內爆發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和貨幣危機。
盧布貶值如同廢紙,中產階級民眾辛苦幾代積攢的財富,在一夜之間迅速貶值縮水。
普通的民眾更是深受其害,老年人、退休人員、工人和職員時常要忍受飢挨餓與貧窮。
中產變無產,無產成赤貧,社會主流階層失去了原本的一切,民眾被經濟危機折磨得苦不堪言時,部分德籍猶太人卻大發橫財:
他們掌握著礦藏,工廠與地產,因為貨幣貶值而價值暴增,又因為貨幣貶值,輕輕鬆鬆又還清了貸款,還因為購買的債券大賺一筆,得以過著奢侈豪華的生活。
憤怒的德國人把自身所經歷的慘痛,都算在猶太人身上,德國的「反猶太情緒」高漲。
就在這時,一個青年找准了時機,開始宣傳他的猶太民族是劣等民族的思想。
在德國民眾普遍仇恨憎惡猶太人的社會氛圍里,這個青年的思想,很容易就會被接受和傳播,憑借「反猶主義」,他迅速積累了聲望名氣。
並成功參與競選,被民眾選中為德國元首和納粹黨魁,他就是——阿道夫·希特勒。
德國這個龐大的國家機器,在希特勒的掌舵下,終於張開獠牙,開始對猶太人的非人性迫害。
在黑暗的理性到來之前,用以丈量童年的是視覺,聽覺與嗅覺——約翰貝舒曼。
電影開篇點題,引用原作者一句話告訴觀眾—電影就是以孩童視角,進行氣氛渲染與情節互動!
在影片中,導演刻意迴避了直接描寫納粹暴徒如何迫害猶太人,且隱藏起較為血腥暴力的鏡頭。
但即使很多情況並沒有刻意強調,我們作為觀者,很容易就可以跟隨布魯諾的視角,從清新的鏡頭里嗅到導演要表達的深層次情感—壓抑與悲愴:
8歲的布魯諾還不知道父親的升職意味著什麼,更不知道父親升職的原因,但是他卻隱隱感覺到,父親因升職產生的工作調動,會讓他失去幾個玩伴。
在納粹父親的慶功宴上,他看到眾人向父親祝賀時脫口而出的「恭喜」,失去玩伴產生的心理又沉重了一點。
布魯諾跟隨父親來到柏林鄉下的新家,他不理解為什麼門口的士兵總是兇巴巴的,媽媽不允許他出大門。
更不理解當他找到了新的樂趣「農場」時,他房間的窗戶立刻就被封得嚴嚴實實。
他對新家裡的「僕人」也很好奇,後來他從鞦韆上摔下去後,這個僕人替他包紮。
才知道原來這個瘦骨嶙峋,灰頭土臉的「條紋睡衣」僕人,以前是個醫生。
布魯諾還不知道這一切是不是正常,他不知道一個醫生為什麼放著高尚舒服的醫護職業不做,反而要在廚房做一個削土豆摘菜的僕人。
哪怕這個僕人都已經卑微如此,依然會遭來士兵的毆打,也許在某一天,這個僕人就從世界上消失了,化作煙囪里的滾滾刺鼻黑煙。
鏡頭雖然不點明,但我們知道,傷痛就隱藏在納粹父親支支吾吾的敷衍里,在母親的斥責聲中,在姐姐的納粹宣傳畫里。
在新家的生活,布魯諾印象最深的事物,就是遠方的農場與條紋睡衣。
因媽媽的欲蓋彌彰,布魯諾反而對這些充滿了興趣,在好奇心的驅使下。
布魯諾找准機會來到後院「探險」,成功找到了屬於他的「秘密基地」:一座圍著鐵絲的農場。
他在這里找到了一個同年齡的小男孩——施穆爾,布魯諾把他當做了自己在新家交的第一個好朋友,他們的友誼,在你來我往裡越發深厚。
條紋睡衣僕人被科特軍官毆打後就消失了,新家很快又來了一個「條紋睡衣」僕人,布魯諾從宅子里看到朋友施穆爾時,心裡興奮夾雜著害怕。
興奮是因為他想不到在家中可以遇見好朋友,害怕的是,布魯諾此時已經從周圍人的對話中,感受到自己與猶太人本不應該「做朋友」。
這兩個朋友相處的時間很短,他們的友誼火苗很快就被納粹軍官給澆滅了!
當父親的衛兵—科特,歇斯底里質問他是否認識這個小男孩時,布魯諾為了免受懲罰,選擇了撒謊。
自覺背叛朋友的布魯諾心中不安,等他再次從鐵絲農場圍欄里看見好朋友,施穆爾臉上都是毆打的腫脹傷口,即使治好會留下難看的疤痕。
電影將兩個小男孩的處境,在孩童敘事視角下對比起來:
從鐵絲圍欄到新家廚房,原本毫無關系的兩個人,因布魯諾的一次探險,他們的命運從此交匯,互相映射。
英國思想家羅伯特·歐文曾經表示:「人是環境的產物。即他認為人的品質、人的感情、信念和行為性格,是先天組織和人在自己的一生中、特別是在發育時期所處的環境這兩個方面的產物。」
不諳世事的布魯諾與施穆爾,他們彼此心中並沒有對雅利安民族或猶太民族的憎恨,也未受到納粹理論的影響,第一次見面時就建立了友誼關系。
與之對應的情況,則是姐姐Gretel受納粹理論,將喜愛的洋娃娃丟棄,換上納粹招貼畫和戰爭海報,她日益滋生的「反猶」思想,讓布魯諾越發陌生;
而布羅諾的納粹父親,為了陞官立功,也懷著對祖國的熱誠,犯下殺害「猶太人」的種種惡行。
影片用三個人的平行心理狀態,向熒幕前的觀眾展示了一個正常的人,在生命的各個階段,如何被納粹思想蠱惑,成為傷害猶太民族的劊子手。
布魯諾在八歲的年紀,本該接受最正確的人生教育,在藍天白雲下奔跑。
可是卻因為戰爭,只能被關在柵欄高深的院子里,整日研究《德國史》或《我的奮斗》。
沒有人教導他正確是非觀念,更不會有人對這一切做出解釋。
對於布魯諾來說,穿條紋睡衣的僕人並不算人,在遙遠的農場里是幸福從容的生活,父親正在做對國家忠誠的事情,姐姐正成為一個戰士。而唯一想讓她知道真相的母親,卻變得瘋瘋癲癲。
他周圍的一切都像是哈哈鏡里的世界,雖然依舊熟悉卻被折射扭曲地甚為恐怖怪異。
這樣的言論和狀態,遍布納粹德國的整個社會,在這種氛圍下長大的孩子,輕而易舉就接受了「猶太有罪」的設定,進而影響到個人價值觀。
也許在納粹全面潰敗後,在南柯美夢中的德國人都漸漸蘇醒,可是他們因為盲目和狂熱,造成的惡果已經種下,誰又能替他們承受心理上的愧疚與自責。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純粹的壞人。
如果導演設置納粹父親和納粹姐姐的的形象,代表的是德國納粹的人性泯滅,那麼布魯諾的媽媽以及祖母,是納粹德國民眾僅存的良知的體現。
布魯諾的父親升職宴會時,他的祖母看著兒子一身筆挺的軍裝,心中五味雜陳。她想要的是讓兒子擔當起作為軍人的責任,或是保護家園,或是衛國殺敵。
但是,這個納粹軍官所做的事情根本稱不上軍人,甚至都不能再稱之為人。
他以屠殺手無寸鐵的猶太平民為樂,以奴役猶太平民為樂, 最可怕的是他用這種毫無悔意的行為,表達對納粹政權的忠誠。
在當時那個年代,有多少德國人,在國家宣傳的掩護下,發泄著對猶太人的私憤。
布魯諾的媽媽得知,每日刺鼻的濃煙,就是焚燒猶太人產生的,她再也無法忍受這種生理的不適,靈魂的煎熬使得她變得愈加瘋癲。
祖母的下場更為悲壯,哪怕如她一樣對猶太平民抱有同情心,且不接受納粹蠱惑,依然因為兩個民族之間刀戈相向,被投彈炸死。
當時代的灰塵灑落人間,落到每個平凡人頭上,都是一座山。
布魯諾的祖母,是整個時代的殉難者,也是那個時代千萬德國普通人的縮影:
面對家人和朋友的狂熱扭曲,他們無能為力;面對敵人的報復,他們毫無招架之力。
電影最後,兩個小男孩一起穿越農場,走進集中營「探險」,意外被士兵趕進毒氣室。
此時的鏡頭逐漸拉遠,毒氣室外面隨處丟棄的條紋睡衣,給了我們極大的震撼。
這組長鏡頭也向我們展示訴說,猶太人並不是洪水猛獸,他們是活生生的生命。
哪怕穿著條紋服被如此虐待,兩個孩子也沒有磨滅自身的善良,依然對友誼抱有期待。
布魯諾作為電影中唯一願意與猶太人做朋友的人,被毒死在毒氣室。
相比起展示孩子的友誼,我更願意將這一鏡頭解讀為導演赫爾曼給觀眾的暗示:
曾幾何時,日耳曼雅利安民族與猶太民族,都只是歐洲大陸上的不同種族,他們的關系雖然互相競爭,卻並不是像如今這樣彼此視為敵愾。
假如納粹理論沒有被德國人採納和吸收,也許兩個民族就不會出現這種悲劇,兩個小男孩也就不會付出如此慘痛的代價。
導演借著這一鏡頭,表達了對歷史事件的反思,並向兩個民族發出深刻的詰問。
更讓人值得深思的是,納粹屠殺,距離今日的我們並不算遙遠。
當我們把自己定義為「現代文明人」時,往往會為了符合主流價值的期許,將人性湮滅在集體意志里,去做一些違心的事情。
哪怕現代德國早已對猶太屠殺受害者道歉,國際社會卻依然沒能吸取這一歷史教訓。
民粹主義,民族主義,沙文主義 依然被某些狂熱信徒吹捧,它肆意用邪惡的目光窺探著世界,企圖再次引發人類同室操戈!
雖然納粹已經消亡,但如果人類繼續互設壁壘,彼此歧視,距離下一次納粹還會遠嗎?
❺ 如何評價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有什麼亮點嗎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是一部感人肺腑的佳作,劇中的亮點在於極其沉重的結尾將影片上升到了新的水平。
(5)男睡衣豆瓣擴展閱讀:
劇中重要人物
1、布魯諾
演員:阿沙·巴特菲爾德
八歲的他是集中營德國司令官的兒子,因父親的新職務是在柏林外的一個偏遠郊區,全家都要搬過去,布魯諾一點兒也高興不起來。
2、布魯諾的媽媽
演員:維拉·法梅加
她原來一直認為自己的丈夫僅僅只是一個軍人,在戰場上的死傷是在所難免,但當她發現自己的丈夫原來在集中營里乾的是毫無人性的屠殺勾當時,她明白自己嫁給了一個魔鬼。
3、布魯諾的爸爸
演員:大衛·休里斯
一名殘暴、毫無人性,卻在孩子面前儼然慈父的納粹軍官。受命管理德國納粹的一集中營,便舉家搬至集中營附近的官邸中。
❻ 跪求好心人分享穿條紋睡衣的男孩2008年上映的由阿薩·巴特菲爾德主演的免費高清百度雲資源
鏈接:
提取碼:5e3r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導演:馬克·赫爾曼
編劇:約翰·伯恩、馬克·赫爾曼
主演:阿薩·巴特菲爾德、維拉·法米加、卡拉·霍根、祖薩·霍爾、安貝爾·比蒂、拉斯洛·阿隆、大衛·休里斯、理查德·約翰遜、謝拉·漢考克、伊凡·弗雷貝利、貝拉·費斯彼姆、阿提拉·埃傑德、魯伯特·弗蘭德、大衛·海曼、吉姆·諾頓、傑克·塞隆、米哈利·紹鮑多什、澤索特·薩法爾·科夫卡、奧索利亞·茱莉婭·帕普
類型:劇情、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英國、美國
語言:英語、西班牙語
上映日期:2008-09-12(英國)、2008-11-07(美國)
片長:94分鍾
又名:穿條紋衣服的男孩、穿條紋衣的男孩
八歲男孩布魯諾(AsaButterfield飾)一家隨著納粹軍官父親的一紙調令,由柏林搬遷到了鄉下。失去了朋友們的布魯諾很快對新家附近的「農庄」產生了興趣,那裡有一群身穿「條紋睡衣」的人終日忙碌,並且其中一個為布魯諾一家服務,他形容骯臟,態度慎微。周遭環境和布魯諾的舉止讓母親暗暗擔憂,但納粹父親制止家中任何懷疑既定政策的行為。
布魯諾偷偷結識了鐵絲網另一邊的同齡男孩施穆爾,並時常帶給他食物吃。在緊張的家庭氛圍和姐姐向成人世界的變化中,施穆爾是布魯諾惟一的朋友。某日布魯諾決定,去鐵絲網的另一邊,以便見到施穆爾的父親……
本片根據約翰·伯恩的同名小說改編,獲2008年芝加哥國際電影節觀眾票選獎。
❼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戰爭遠比影片更讓人窒息,這部影片的結局是什麼呢
比起其他所有反戰題材的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擁有最諷刺,也是最殘酷的結局。
布魯諾原本就對鐵絲網里的世界很好奇,他見過很多穿條紋睡衣的人,但並不知道他們是幹嘛的。他常常這樣坐在鐵絲網外面發呆,或者與施穆爾交談玩耍。
孩子總是單純的,他們以絕對的善意來面對這個世界,卻要去承受他的父輩釀成的惡果。
盡管《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是以小孩子輕松的視角來講述一個戰爭故事,但是它的殘酷程度不亞於任何一部反戰電影。
❽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的結局是什麼
1、《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結局是:集中營里的猶太男孩(什穆埃爾)告訴集中營外的小男孩(布魯諾)自己的父親失蹤了三天,將要離開此地的小男孩布魯諾決定利用最後的時間為他的朋友做些事情,於是也穿上了一件條紋睡衣,從一塊松動的鐵絲網下爬進集中營。不巧且諷刺的是,兩個涉世未深天真爛漫的小男孩剛好遇上集中營要集體處理掉一批猶太人。兩個小男孩手牽著手跟著其他猶太人一起被趕進了一間封閉的屋子,士兵們粗暴地讓屋子裡的每個人都脫掉條紋睡衣,屋子裡面的人互相安慰到只是淋浴而已,但隨著大門的封鎖,士兵們向屋子裡注入了毒氣,兩個小男孩就這樣在毫不知情毫無准備的條件下離開了這個世界。小男孩的母親在鐵欄外哭得撕心裂肺,盡頭一轉,封鎖的屋子裡,只有到處掛著的條紋睡衣。
拓展資料:
1、《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基本信息:是根據愛爾蘭新銳作家約翰·伯恩2006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劇情電影。由馬克·赫曼執導,阿沙·巴特菲爾德、維拉·法梅加和魯伯特·弗蘭德等聯袂主演。影片於2008年11月7日在美國上映。
2、影片評價:《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透過一個孩子的眼睛來講述二戰中德國集中營中的情景,以一個孩子的視角來審視那個特殊的年代。那些殺戮和令人難以直視的鮮血,在孩子的眼中被折射的是如此光陸怪離和有趣,但越是現實的殘酷就越是讓人心血尤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