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女裝百科 > 一個關於旗袍的故事

一個關於旗袍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2-12-24 21:02:58

㈠ 你聽說過旗袍先生崔萬志的故事嗎

文/夏子

我經常聽到各種各樣的抱怨,是的,生活中需要抱怨發泄的情緒太多了,可是又能解決什麼問題呢?

如果你的心裡有一個堅定的信念,你就不會再去抱怨什麼了,就比如崔萬志先生。

前幾年,旗袍先生崔萬志分享了自己艱難的故事,因為出生時腳先落地,腦袋被卡住,生產持續了10個小時,由於大腦缺氧造成了「殘疾」,連說話都說不清楚,腿腳也不方便。小時候被校長歧視,好不容易考上了重點高中,卻被校長給趕了出來,崔萬志父親下跪了兩個小時苦苦相求無濟於事,最後他們還是回家了,他的父親告他:「抱怨沒有用,一切靠自己!」這一句話成了崔先生在未來艱難的歲月里一盞明燈。

後來找工作被僱主歧視,創業時被人偷被人搶。但是他心中的這一個信念從來沒有動搖過:抱怨沒有用,一切靠自己。憑借這個信念,從2003年的20元創業到100萬,到1千萬,到3千萬到5千萬,一分鍾賣出4千件旗袍,最終他把旗袍做到了天貓店第一名,創造了一個「」電商神話」。

他說,從他出生的那一刻命運就告訴他一個道理:「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

永遠不要抱怨,要積極正面思考問題,從自己身上找問題,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你還在抱怨命運的不公平,請你靜下心來聽聽崔萬志的演講吧。他會告訴你如果不小心拿到一手爛牌如果反轉逆襲成功。

㈡ 《一剪芳華》開播了,這部劇是講述什麼故事的

之前看了一部劇的預告,看的我是熱血沸騰,說的這么神秘,是不是都想知道,其實這部劇就是《一剪芳華》,現在《一剪芳華》已經開播了,這部劇是講述的是小裁縫陸遠之在清末民初覺醒,創作出一件又一件具有時代意義旗袍的故事,這部劇裡面有好多老戲骨,題材也很不錯,劇情也不錯,一部特別具有年代感的大劇。

特別是看這部劇之後,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剪芳華和覺醒年代相呼應,應該覺醒的不止是男性,還有女性,真的很好看,很高能,讓人全身起雞皮疙瘩。

㈢ 有沒有旗袍起源的故事

旗袍,最初即「旗人之袍」。說起它的來歷,有這么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傳說:清朝入關,滿人一統天下,旗人的服飾傳入中原。一個叫黑妞的滿族漁女,皮膚雖黑但很有光澤,人長得很俊俏,身材又好,被譽為「黑里俏」。她為了方便打魚,就把原本的大套「一統江山」裙,剪裁成窄小的扣裙便裝。後來,這個黑妞被選入皇宮,封為「黑娘娘」。旗袍就是由此流傳開來的。最早清朝滿族女子的旗袍,有單、夾、襯絨和絲棉袍之分。其特點是腰身寬松、平直,袖口寬大,衣長至腳踝。到了清朝後期,「元寶領」用得十分普遍,領高蓋住臉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綉以各色花紋,領、袖、襟、裾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至咸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滾,以至幾乎難以辨識本來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地。
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梏。上海又是婦女尋求解放的重鎮,加上西洋文化的影響。旗袍一掃清朝矯飾之風,趨向於簡潔,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之美。三十年代旗袍受西方短裙的影響,衣長縮短,袖口相應縮小,比以前更合身了。到了三十年代中期,旗袍盛行,衣長加長,兩邊叉開升高,腰身緊綳,顯示女性的曲線美。四十年代,旗袍式樣趨向於縮短衣長,減低領高,袖長短至肩下2-3寸,甚至沒有袖子,外形如流線型。上海女人將旗袍演繹得千姿百態,楚楚動人。

㈣ 旗袍的由來300字作文

旗袍,它還是起源於十六世紀中期滿族婦女的民族服裝,至於這種旗袍是誰設計的,又是怎樣得以推廣的呢?滿族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故事。傳說,從前鏡泊湖畔有個滿族漁家姑娘,因為長得臉黑俊俏,心靈手巧,人稱她「黑妞兒」。她覺得穿著古代傳下來的肥大衣裙,打魚不方便,就自己剪裁了一種連衣帶裙多扣拌長衫,既省布合體,又勞動方便。後來,她被選進宮中封為「黑娘娘」,因過不慣官廷生活,穿不慣又肥又大的山河地理裙,就穿起從前自己剪裁的多扣拌長衫。皇上認為她擅自改變官廷服飾有罪,就趕她出宮,並一腳踢中她後心而死去。關東滿人聽到黑娘娘死的消息,大哭了三天,還穿起她剪裁的那種長袍來紀念她。後來,在旗的婦女認為方便,穿的人多了,就叫它為「旗袍」。說也奇怪,凡穿上旗袍的婦女,都變得十分苗條、俊美,據說那是心靈手巧的黑娘娘在晴中幫助她們打扮哩。

當然,這僅僅是民間傳說,但也說明這種滿族的民族服飾旗袍由原始的寬腰身直筒式逐漸形成現代漢旗婦女喜愛的線條流暢、貼身合體的流線型旗袍,是經歷了多少的漫長演變。最早,旗人穿的旗袍,一般不過腳。只有滿族婦女出嫁時,才穿過腳旗袍,作為出嫁禮服。因為,滿族貴族婦女都穿高跟木屐,所以,她們的旗袍過腳,以便將腳蓋住。清世祖入關,遷都北京,旗袍開始在中原流行。清統一中國,也統一全國服飾,男人穿長袍馬褂,女人穿旗袍。以後,隨著滿漢生活的融合,統一,旗袍不僅被漢族婦女吸收,並不斷進行革新。特別隨著辛亥革命的風雲,旗袍迅速在全國普及。從二十年代未到三十年代初,吸收了西方女裝盛行的短袍,旗袍亦隨之變短,身長僅過膝,袖口縮口,滾邊變窄。三十年代中期,旗袍又漸漸變長甚至曳地,兩邊的權開得很高,裡面襯馬甲,腰身變得極窄,以至貼體,更顯出女性的曲線。四十年代,旗袍再度縮短,而袖子則短到直至全部取消,幾乎又回到二百年前的長馬甲時代,所不同的只是更加輕便適體,變成流線型。近年來,旗袍款式又有新的改革,出現了後裝袖、有肩縫旗袍,暗褶式開衩旗袍、短連袖旗袍、無袖旗袍等等具有當代開放氣息的新款式。

漢族婦女為啥喜愛穿旗袍?主要旗袍的造型與婦女的體態相適合,線條簡便,優美大方,所以,有人認為旗袍是中國女人獨有的福音,可起到彩雲托月的作用。而且,旗袍是老少宜穿,四季相宜,雅俗共賞。根據季節的變化和穿著者的不同需要、愛好,可長可短,可做單旗袍、夾旗袍;也可做襯絨短袍、絲棉旗袍。並且,隨著選料不同,可展現出不同風格。選用小花、素格、細條絲綢製作,可顯示出溫和、穩重的風韻;選用織錦類衣料製作,可當迎賓、赴宴的華貴眼飾。因此,當中國旗袍在日本、法國等地展銷對,很受當地婦女人士歡迎,她們不借重金,爭購旗袍,特別是黑絲絨夾金花、簍金花的高檔旗袍,最為搶手。總之,旗袍正以濃郁的民族風格,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服飾美。它不僅成為我國女裝的代表,同時也公認為東方傳統女裝的象徵

旗袍的大概起源--旗袍最早是滿族旗人的長袍,寬袍大袖,三百年來沒有改變。

「人人都學上海樣,學來學去學不像,等到學到三分像,上海已經變了樣。」這是本世紀三、四十年代流行於世的歌謠,但已形象地反映出上海在當時的服裝界佔有多麼顯要的領先地位。

本世紀三、四十年代是中國近代女裝最光輝燦爛的時期,而30年代可以說是這一時期燦爛的頂峰。也就是說在此時,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典型代表。被稱作Chinesedress的旗袍,和加入西式風格的海派旗袍,很快地從上海風靡全國各地。讓全世界家喻戶曉的實際上是三十年代的旗袍,旗袍比較適合中國女性清瘦玲瓏的身材特點,尤其很受上海女性的歡迎。加上這一時期外國的面料不斷地進入中國,各大報刊雜志上都有服裝專欄,還有當時流行的月份牌時裝美女畫,都推動時裝的產生與流行。各大百貨公司也常常舉行時裝表演及展覽。尤其是上海,成了全國的時裝中心,因為當時歐美的追最新款式僅隔三、四個月就流行到上海,全國各地都以上海為樣板,競相模仿。國內外通商交流的機會越來頻繁,歐洲進口的布匹、羽紗、呢絨、蕾絲等紡織品大量湧入,使得人們選擇的范圍廣了、著裝的觀念也改變了。作為海派文化的重要代表,海派旗袍便成了30年代旗袍的主流了。三十年代的上海上流社會名門閨秀追趕時髦、享受奢華的生活,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她們崇尚西化的生活:游泳、騎馬、跳舞、打高爾夫球,這也就要求服裝更美觀、和體。加上30年代歐美流行收腰就更體現出女性美,這就註定旗袍會變得更修長而緊身,並有高叉,從而符合30年代精緻玲瓏、開放活潑的理想形象。

30年代旗袍的款式有兩個特點:「中西合璧,變化多端」。當時愛美女性旗袍穿著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有局部西化,也有在旗袍外搭配西式外套。局部西化是指領和袖採用西式服裝做法。如西式翻領、荷葉袖、開叉袖、還有下擺綴荷葉邊,或綴不對稱蕾絲等誇張的樣子,但這僅是一些明星和貴婦的社交禮服,大多數人還是喜歡將旗袍和西式服裝搭配起來穿。比如:在旗袍外穿西式外套、裘皮大衣、絨線衫、背心等,在脖子上系圍巾,或戴上珍珠項鏈顯得大方而別致。

當時修長而收腰的旗袍配上燙發、透明絲襪、高跟皮鞋、項鏈、耳環、手錶、皮包,都是最時尚的裝扮,女性角色的扮演得到了充分的強調。後來,還出現一種改良旗袍,就是在剪裁中加入很多西式剪裁方法,從而使旗袍更合體、更實用。旗袍,成為中華民族別具一格的「國服」了。

可以說,如果沒有近代上海的開埠,沒有「中體西用」,「西學東漸」就不存在旗袍西化,也就無所謂「海派旗袍」了。

旗袍作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員,其發源有人認為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戰國至漢代曾為時人所重,後世的袍服或與深衣有著一定的淵源關系。事實上,深衣與袍服頗有差異,前者上下分裁,效果相當於把上衣下裳連成一體;袍服則不分上下,基本失去了上衣下裳的意義,後來袍服逐漸被接納為一種穩定的服飾式樣,與上衣下裳的服制並行不悖。袍服自漢代被用於朝服,起始多為交領、直據,衣身寬博、衣長至附、袖較肥闊,在袖口處收縮緊小,臂肘處形成圓弧狀,稱為「袂」,或稱「牛胡」,古有「張袂成蔭」之說。袍服式樣歷代有變制,漢代深衣制袍,唐代圓領襇袍,明代直身,都是典型的寬身長袍,穿著者多為知識分子及統治階層,久而久之蔚成風尚。袍服因而代表的是一種不事生產的上層人士及文化人的清閑生活。服飾上的寬衫大袍。褒衣博帶,逐漸成為中原地區衣飾文明的一種象徵。

流行於少數民族地區或游牧民族的袍服,一般都較為緊窄合體,以利於騎射或其他激烈活動,這種服式多採用左衽、窄袖,袍身比較適體。歷史上,漢族人民也曾多次採納這種窄身合體的袍服樣式,趙武靈王所推行的胡服騎射就是比較典型的事例。唐代的胡服也風行一時,胡服在唐開元、天寶年間與胡妝、胡騎、胡樂同為時人趨奉,可算異域文化一次大面積的流行範例,屬於長安街頭當年的「舶來品」。在遼、金、元及清朝等少數民族政權統治時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著服飾的主角,雖然又都經歷或表現出變得寬博的過程或趨勢。清代由於歷時最長且較穩定,故袍服可視為典型服飾。

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世祖率兵入關,定都北京,繼而統一全國。隨著政權的初步穩固,開始強制實行服制改革,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雉發易服浪潮,律令之嚴性命攸關,有「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之說。至此傳統的冠戴衣裳幾乎全被禁止穿戴,相傳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飾形制只被保留在漢族女子家居時的著裝中。慶典場合不分男女都要著袍,各類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龍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從字義解,旗袍泛指旗人(無論男女)所穿的長袍,不過只有八旗婦女日常所穿的長袍才與後世的旗袍有著血緣關系,用作禮服的朝袍、蟒袍等習慣上己不歸為「旗袍」的范疇。清朝統治者強調滿語騎射,力圖保持其固有的生活習俗和穿著方式,一方面要用滿族的服飾來同化漢人,同時又嚴禁滿族及蒙古族婦女仿效漢族裝束,從頂治、嘉慶年間屢次頒布的禁令中,滿族女子違禁仿效漢族婦女裝束的風氣之盛,可見一斑。至清後期,亦有漢族女子效仿滿族裝束的。滿漢婦女服飾風格的悄相交融,使雙方服飾的差別日益減小,遂成為旗袍流行全國的前奏。

清朝後期,旗女所穿的長袍,衣身為寬博,造型線條平直硬朗,衣長至腳踝。「元寶領」用得十分普遍,領高蓋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綉以各色花紋,領、袖、襟、據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至咸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滾,以至幾乎難以辨識本來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地。此時的清王朝正搖搖欲墜難以為繼,清廷內外交困,國力式微。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攻破了清朝封閉的國門。為挽救危亡,清廷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救國方略,派遣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軍隊也改練新軍。在中國學生和軍人中最先出現了西式學生的操衣、操帽與西式軍裝、軍帽。洋裝的輸入,提供了評判美的另一種參照系,直接影響社會服飾觀念的變更。日後旗袍演化為融貫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響的改變可說即是由此開端。

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西式服裝在中國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礙,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桔。服裝走向平民化、國際化的自由變革,已經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傳統沉重的負擔。由於滿族統治政權的消亡,旗袍此時穿著者甚少。西式中式裝扮熙熙攘攘紛繁並處。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妝扮中開始釀成。

此時的時裝流行中心早已由蘇、揚移至上海。商埠開放的上海華洋並處,五方雜居,成為十里洋場奢靡繁華之地。上海又是婦女尋求解放的重鎮。傳教士、商人、革命黨人競相創辦女學,掀起了一股女權運動浪潮,尋求解放的社會大氣候盪滌著服飾妝扮上的陳規陋習。服裝裝飾一掃清朝矯飾之風,趨向於簡潔,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馬甲的形式出現,馬甲長及足背,加在短襖上。後將長馬甲改成有袖的式樣,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雛形。據說得風氣之先的上海女學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作俑者。當時的女學生作為知識女性的代表,成為社會的理想形象,她們是文明的象徵、時尚的先導,以至社會名流,青樓女子等時髦人物都紛紛作女學生裝扮。30、40年代是旗袍的全盛期,其基本廓形已臻於成熟。產生於辛亥革命後,北伐戰爭時期始漸流行的新式旗袍,有別於旗女的長袍。30年代後期出現的改良旗袍又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稱身合體,這在以後的章節中將會詳細介紹。旗袍雖然脫胎於清旗女長袍,但已遇然不同於舊制,成為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標准服裝。

旗女與漢女的著裝

作為女性著裝的旗袍,與旗女有著密切的關系。所謂旗女,是指旗人家庭中的女性成員;旗人,則是清代對被編入八旗的人的稱呼。清代八旗的成分以滿族為主體,融合了漢族與蒙古族等其他民族在內。八旗中除清朝皇族愛新覺羅的宗室、覺羅以外,還包括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八旗漢軍和八旗蒙古分別由歸附的漢人和蒙古人構成。清初八旗漢軍有26萬之眾,是八旗滿洲、八旗蒙古之和的3倍。因此,旗人不僅是滿族人,還可以是蒙古族或漢族人。這樣,把旗袍定義為滿族人所穿的服裝也就有失准確了。滿族是生活在北方的少數民族,擅長漁獵並四處游牧,他們所穿著的袍四面開權,有扣絆束腰帶,脫卸方便又保暖,非常適合他們的生活方式。後來歸附於他們的漢人和蒙古人也採用了這種服式。明末清初八旗制度逐步確立,旗人的袍服有所變化發展,與滿洲早期的樣式也有所不同,這時旗女所穿的袍可說是旗袍真正的?前身,到民國才成為現代意義上的旗袍,稱為新旗袍或新式旗袍。旗女的袍裝與漢族婦女的兩截裝束,在清初有著明顯差異。

㈤ 穿旗袍女人的故事

離開重慶的時候,我對蔣姐姐說:「這件紅色的旗袍我真想結婚的時候穿,如果下次我們再來時它還在這里,我一定把它帶走。」就這樣,我對自己立了一個與山城的重逢之約,這個約定緣起旗袍,這是一段與穿旗袍的女人有關的故事。

早在三年前,重慶就在我的畢業旅行計劃里,無奈種種原因,始終未能成行,漸漸地,它就成為我心裡的一個念想。三月初,我辭掉了上海的工作,厭倦了在大城市的物質消費和漂泊不定,開始尋找一種更自在的生活方式。

一想到要重新換城市、找工作,心裡也難免急躁,但我知道有些事情急不來,所以這次索性給自己放個長假,或許很多平日里想不通的事情在旅途中就豁然開朗了,於是重慶終於再次成為我的目的地。這趟旅程,既是探索,也是了願。

我出行一向以簡便為主,但是這次,無論衣食住行,我都格外用心,或許是相信用心的付出會換來意外的收獲。在網上連續看了很多間民宿,那些裝飾清新的小房間都很漂亮,但我還是覺得少了些感覺,直到無意中發現了Airbnb上的「百年旗袍」,那個藏在裡面的古床令我一見傾心,這就是我費盡心思想要尋找的感覺吧!

「百年旗袍」是間旗袍工作室,經主人翻修之後騰出了幾間小屋,成為一間特色民宿,接待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我和男友在外旅行多住民宿,但是剛到「百年旗袍」的時候還是被特殊的回家儀式驚奇到了。大門口掛著銅質的鈴鐺,輕輕向下一拉,便發出清脆的鈴聲。不一會兒,一位年輕女子小張姑娘應聲過來開門,引導我們上了半層樓,到了樓梯間的平台處便分別遞給我和男友每人一隻鼓槌,我們突然間不明所以,小張解釋說這是回家的儀式,讓我們一起敲鑼擊鼓。

鑼鼓音未落,只見一身著旗袍的女子出現在另半層樓梯之上,體態優雅卻不冷漠,隨著我迎上的目光慢慢走下台階,笑語迎接我們:「寶貝們,歡迎回家!」,她讓我們叫她蔣姐姐,隨即張開雙臂,給了我們一個大大的擁抱。我被這突如其來的熱情迷的暈了頭,恍惚間看到了每次在機場等我的母親。

蔣姐姐和助理小張一路帶著我們進入內堂,來到預定的房間。房間無門,用屏風作為隔斷;一進來我的目光便再也離不開眼前的古床。

古床由外向內共設有三層開闊的憑欄,使原本的古樸更顯深邃,彷彿最裡面的空間充滿了神秘感,讓人忍不住入內探索,帶著驚奇又懷著敬畏。每一層憑欄上都裝飾著精緻的浮雕,圖案到如今仍清晰可見,用手輕觸,更是能真實的感受古老工藝的精湛。我除去鞋子,小心翼翼地走上古床,心想著很多年前,又是什麼樣的女孩誰在上面。隨著腳步的更迭,木質的古床悠悠地發出一兩聲「吱吱」聲,就好像它的生命正慢慢地被激活,它想與我訴說它的百年故事。

床上鋪的是老式的棉被褥,白色的底邊上逢著大紅色的綢子,我輕輕地坐在床邊,想起到多年前姥姥房間里的縫紉機。

待我回過神來,從無盡的驚喜和回憶中走下古床,才開始認真審視房間里的其他角落。古床左邊是同樣材質的老式梳妝台,正中央是一面已經有些模糊的鏡子;檯面上有一把手持式的古鏡,花紋精美;還擺放了一個古人睡的瓷器枕頭。房間進門的右手邊是木質的古桌椅;屏風上則掛滿了顏色、質地各不相同的旗袍。從里到外,每一件傢具、每一樣擺設都彰顯了百年旗袍的古典韻味之美。

從房間出來,便是寬敞的大廳。正前方的桌上平鋪著書法作品,上前細看還有佛經經文。蔣姐姐介紹說,這里有書法、繪畫、古琴、插花、扎染,只要想學都可以體驗。靠近樓梯的房間是旗袍的縫制室,三兩女子正在裡面做工,蔣姐姐說若是我感興趣,也可學習自己縫制一件獨一無二的旗袍。而旗袍作為這間工作室的靈魂,更是無處不在,牆面上、屏風上,凡所見處,皆有旗袍的身影。

即使退回幾百年前,想在世間尋到一位琴棋書畫、詩酒花茶樣樣精通的女子,也屬不易。但如今竟真讓我結識到如此女子,真是又一次感受到世間之奇,旅行之妙!這如此女子,便是始終旗袍不離身的蔣姐姐。

入住的第一天晚上,我洗漱好在床邊看書,男友風風火火地跑過來,像是發現了新大陸一般地對我說:「蔣姐姐的旗袍工藝已經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了呢!」第二天一早,我起身細看工作室里的照片才發現,不僅如此,蔣姐姐本人也是了不得,琴棋書畫各個領域都獲過獎。

琴·棋

工作室里有兩張古琴,從早到晚,琴音繞梁。蔣姐姐說之前也有上海來的客人,本來只想住三天,後來迷上了古琴,就索性住了一個月。

和蔣姐姐聊天時,說到古代才女講求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其中棋便是指圍棋。男朋友說他看到蔣姐姐圍棋獲獎的照片,蔣姐姐便問他是否有興趣下上一局。我知道男朋友並不精通於此,便隨口說:「他不行」,雖是無心,蔣姐姐立刻糾正我:「不能說男朋友不行,要說他還在學習」。蔣姐姐不僅是棋藝超高,更是深知說話的藝術。

書·畫

如此文雅的旗袍工作室自然少不了書畫作品,一開始我也並未留意,直到有天聊天,男朋友提到自己喜歡畫手繪明信片,蔣姐姐便說她也偶爾寫字畫畫,我們才知道許多旗袍上的花鳥竹石的圖案都是蔣姐姐親自設計,不免暗自稱絕。

花·茶

我們房間的隔壁有個開闊式的內間,桌上茶具齊全,每當有客人造訪,蔣姐姐便邀人在此飲茶。有日蔣姐姐正與人飲茶,我們剛好從房間出來,她便叫我們一同品茶。蔣姐姐嫻熟地溫杯、高沖、低泡、分茶,飲畢客人提到這里的花開得好,蔣姐姐說:「知道我這里的花為什麼開得這么好?因為我都在以茶養花。」

蔣姐姐的百年旗袍在山城很有名氣,我們住的幾天里不停地有人拜訪。有次正和蔣姐姐飲茶,就有兩位老主顧前來試旗袍,蔣姐姐稱其中一位是「將軍夫人」,她說這是位為旗袍而執著的女人。

「將軍夫人」看到一件金絲盤花旗袍,穿上身就不脫了。蔣姐姐說這件旗袍所有的花紋都是一針一線盤上去的,足足用了小半年的功夫,價值也不菲,足足萬元以上,而且是為其他客人定做,勸「將軍夫人」再看看其它,結果「將軍夫人」並不理會,「不管什麼價錢,不管是否有人預定,我穿旗袍只看是否合身,其它的我不管。」

我自知旗袍之美,但未遇見「百年旗袍」之前從未想過如今仍有女子為旗袍如此痴迷。「將軍夫人」如是,蔣姐姐一家更是如此。

「百年旗袍的創始人是我的外婆」,蔣姐姐帶著我和客人們看玻璃桌下封存的照片,邊指著照片邊向我們介紹說:「老人家很長壽,足有105歲。」「第二代傳人是我媽媽王主任,第三代是我,現在第四代是小張。這里沒有老闆,只有師徒。」

客人好奇為什麼叫王主任,蔣姐姐又一次解釋道:「因為她喜歡當官,但是做董事長又坐不住,最後索性安上一個後勤部主任的官銜,她就負責和客人胡侃。」

自從知道王主任是個官迷之後,我就越發覺得這個滿頭白發、整日穿旗袍的「老太太」可愛。她走起路來有些蹣跚,但是步伐又很輕快的樣子;她的普通話不是太好,耳朵也不很靈便,卻極愛與人聊天,有時候她問我的話我聽不很明白,有時候我答她的話她也聽不很清楚,但就是這樣一問一答,對話竟能持續下去。後來看蔣姐姐的朋友圈,在德國客人面前,王主任也是滔滔不絕,真是個厲害角色!

我們跟隨著蔣姐姐的步伐,聽她繼續說:「從我的外婆,到王主任,再到我,我們是一年365天,日日不離旗袍。」沒錯,無論是王主任,還是蔣姐姐,甚至是旗袍工作室里的其他姑娘,我住的幾日里,從未見她們穿過旗袍以外的衣服。旗袍是她們的事業,是她們的生活,也是她們生命中的核心。

蔣姐姐說旗袍也分不同的款式,不同年代有不同的風格。有的旗袍身緊、開叉大,本是想要凸顯身材,卻反將身上的缺點暴露無遺。真正的旗袍一定能體現出女人的古典美,一個女人穿著旗袍靜靜地坐在那兒,你就能看出她讀過的書、走過的地方,她的文化修養、志趣品格,她們做的是這樣的旗袍。從布料的選擇到裁剪的手藝,從盤扣的藝術到刺綉的點睛,每個步驟都精益求精,濃縮著她們骨子裡對旗袍的熱愛和這份手藝的傳承。

飲茶時,我和蔣姐姐聊到旅行,自然地就說到民宿。我抱怨說,現在的許多民宿,都變成高檔小區里的密碼鎖公寓,一個房東經營著十幾間,房間有專門的清潔阿姨負責打掃,入住全憑密碼,從頭到尾都見不到房東本人,更不必說有什麼旅行故事的交流。

蔣姐姐也感嘆確實如此,很多事情經過商業化的發展就變了味兒了。她說她這里的旗袍從便宜到貴,甚至上至幾十萬都有,開這間民宿並不為賺錢。

說罷,蔣姐姐帶我們來到一面牆邊,她說上面都是客人留的言,有義大利客人的「Grazie」,有法國的客人的「Merci」,有日本客人的「ありがとう」。這里已經接待過超過130個國家的客人,每有人來,她便向客人介紹旗袍,介紹中國的琴棋書畫,她說她們有義務弘揚民族的文化,原來這才是比賺錢更重要的「正經事」。

我和男友聽著蔣姐姐訴說著她這一家幾代人對旗袍的追求,有些如痴如醉。正說著話,助理小張拿來了幾個繩結和布包,蔣姐姐一邊說著,邊拿起針線縫了起來。我們也緩過神來,向蔣姐姐建議道:「我們在上海見到許多房東組織線下的體驗活動,包括定期的房東聚會,您也可以參考這種形式,讓更多人可以有機會了解這里。」蔣姐姐還真的很感興趣,立刻找出紙筆,將我們零碎的建議一一記下。她說其實不光是她再向客人宣揚中國的傳統,她也在每個客人身上學到很多,在不斷接觸新的思維方式。

很多民宿都會打著「回家的感覺」的旗號,可是什麼才算是真正的回家呢?

年輕人喜歡熱鬧,在青年旅舍遇見志趣相投的朋友,圍成一桌,喝酒談天或是結伴而行,這樣的旅途隨性,但不是「回家」的感覺;在明亮寬敞的房間里,享受著一應俱全的家電設施,拉開窗簾,面朝大海,這樣的旅途自在,但不是「回家」的感覺。

回家是什麼樣的生活?回家是未進門前,父母早已站在門口盼你歸來;回家是每天早上媽媽叫你起床;回家是有時候幫你煮好飯,盛到碗里、端到桌上,後來生怕涼了,便備好材料,囑咐你起身以後自己煮熱乎的;回家是每當有親戚造訪,便叫你到身邊,跟長輩打招呼介紹自己。

在「百年旗袍」,有敲鑼打鼓的回家儀式;有蔣姐姐每天叫我們起床;有蔣姐姐下好的面,也有天早上專門准備了重慶的特色早餐——火鍋,讓我們自己煮;不論是店裡入住的其他客人,還是專門拜訪的客人,每有人來,只要我們在,蔣姐姐便叫我們出來,一起打招呼,介紹自己,好像從未把我們當成賓客,而是作為這個家的一份子。

這,才是回家。

後來有一天,另外的客人過來入住,樓下又響起了鑼鼓聲,我便問蔣姐姐,怎麼會想到這樣一個特殊的回家儀式?蔣姐姐說:「這是中國古代的傳統啊!」我才意識到,現在的年輕人,忙著學習西式文化,知道感恩節要吃火雞、聖誕節要互送禮物,我們不斷地讓自己融入到國際化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中,卻對很多本民族的傳統和習俗視而不見,這些可貴的東西正在慢慢流失。我慶幸來到「百年旗袍」,不僅是體驗到回家的溫馨,也是一次對中國古典文化的回歸。

和蔣姐姐一家人的緣分始於旗袍,臨走前,蔣姐姐便邀我試兩套旗袍,拍幾張照留念。

我身材瘦小,平時已經很難買到合身的衣服,但蔣姐姐說能找到和我身材的旗袍,我耐不過她的熱情和堅持,終於答應試試,她就真的找到了一件。這是一件真絲旗袍,質地輕盈,拿在手裡甚至感受不到它的份量,穿上身更是毫無負擔。蔣姐姐拉著我到大廳中間的老藤椅前,又專門幫我找了一雙合腳的小碼高跟鞋,向我示範要如何坐才優雅。

坐之前要先站直,手從背部慢慢滑向臀部,撫平身後的衣襟,這樣坐下來旗袍不會起褶皺;左手要輕輕地搭在椅子的扶手,右手再緩緩地蓋在左手上;我坐在椅子上有些不知所措,蔣姐姐便蹲下來,讓我的眼睛順著她手指的方向,自然地向下看。經過蔣姐姐的訓練,我開始慢慢找到那種自然的儀態之美。

我受了鼓勵,似乎對旗袍著了迷,蔣姐姐便又開始幫我尋其它合身的旗袍,終於目光鎖定在一件大紅色的盤扣旗袍上。這件旗袍穿著較為復雜,內里是底襯,外面的鏤空旗袍要將盤扣從領口一路繫到底才算穿好。穿旗袍本身就是在鍛煉女人的耐心,不急不躁便是一種風度。

我的面相並不柔美,平日甚少穿裙裝,但是著上這件紅色旗袍,不自覺地走路也放慢腳步,說話也變得輕聲細語。從屏風里出來,蔣姐姐大呼一個美字,我聽了心裡飄飄然,愛美之心作祟,再加上男朋友慫恿,借著工作室里的油紙傘、留聲機和古床、古琴又拍了許多照片。

穿上旗袍,女人就變得有女人味了。

蔣姐姐說,其實不只是人挑旗袍,旗袍也在挑人。這件旗袍,非你莫屬。但我似乎並不想就這樣把故事結束,我對蔣姐姐說:「這件紅色的旗袍我真想結婚的時候穿,如果下次我們再來時它還在這里,我一定把它帶走。」

最後的最後,再引用嫣然小姐在介紹百年旗袍的時候的一段話:

有人說:

人活著就是一塊布

它最終被做成了什麼樣子

靠的是剪裁手藝

其實人也一樣

你想活成什麼樣子

全憑自己的用心剪裁

在「百年旗袍」,我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種可能,也希望正在路上的你,可以用心剪裁,活成你喜歡的樣子。

㈥ 你認為中國的旗袍文化,有著怎樣的發展故事

在民國的時候,旗袍十分的流行,而且流行於三四十年代之間。傳到至今它也成為中國的一中文化,到了30年代的那會,旗袍是一個巔峰的狀態,非常流行,而且從上海也快速的傳播到了全國各地,旗袍也承載著一種文化,在旗袍圖案這種詩情畫意的呈現之下,愈加展示出了中華女性的典雅溫順以及賢淑。

旗袍魅力

旗袍的欣賞度也十分的高,在具有珍藏價值的同時,也讓更多的人去領會旗袍這其中的魅力。雖然如今穿旗袍的女性也不斷的在減少,但是也有很多現代旗袍,依然帶著一種傳統的神韻,這是為了不只可以呈現出時髦之美,同時也可以展示出藝術的一種風姿,也堅信將來還會有更多的女孩子喜歡旗袍帶來的一種美,這樣的話可以讓更多的人去領會到旗袍的魅力。

㈦ 關於旗袍,你知道哪些故事

旗袍,是中國傳統服飾的代表之一,歷經百年沉浮,依舊是流行的時尚單品,不僅能勾勒出東方女子曼妙的身材曲線,更能彰顯優雅又風情的女人味,尤其是近些年復古風的大肆流行,旗袍的美,在於性感而不暴露,她契合了中國女性含蓄內斂的特點。女人穿上旗袍,不論嬌小動人,還是風韻圓潤,都能夠讓你穿出優雅和溫婉的無窮魅力。她端莊大氣而不失嫵媚,真正意義上的,屬於中國的時尚,當屬上世紀的30年代,只有30年代的上海,那一抹穿著旗袍的倩影,才是屬於真正意義上中國婦女的優雅、浪漫、摩登。

東方含蓄美是人一種優雅、平和、內斂、溫柔的氣質再加協條豐腴的身姿。見過氣質嬌好漂亮的女人穿著合體的旗袍彷彿看見一朵盛開的嬌艷花朵令人神往。完美體態:穿旗袍的女人一般是要端莊的,站要直,挺胸而收腹;行要穩,如閑庭漫步;坐也應挺身,不能勾腰駝背的。時間一長,就都象大家閨秀了。

㈧ 旗袍的改良歷程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每次讀到戴望舒的這首《雨巷》,腦海之中逐漸的會浮現這樣一個畫面:一位打著油紙傘穿著旗袍的江南女子獨自彷徨在悠長而又寂寥的雨巷,這樣一位穿著旗袍的丁香姑娘,怎不惹人憐愛呢!說起旗袍,它是中國女性的傳統服飾之一,源自於滿族女性的傳統服飾。

第二件事是宋慶齡的“旗袍”漂流記。《西行漫記》的作者斯諾的遺孀海倫在1931年來到上海的時候,她好友波莉在美到處為中國為籌款 ,宋慶齡知曉之後便送了她自己的旗袍,並讓波莉在美各地演說之時穿上 ,後來波莉又將旗袍又送給了在菲律賓為中國繼續籌款的斯諾夫婦。在58年之後,這件意義非凡的旗袍又回到了它的祖國 ,回到了它主人的故居。



㈨ 旗袍的故事

旗袍是女性服飾之一,源於滿族女性傳統服裝,在20世紀上半葉由民國漢族女性改進,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不屬於漢服(即華夏衣冠)體系。民國以後,上海、北平等地的漢族女性在其基礎上予以改良。1949年之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認為封資修象徵大量毀壞。

旗袍起源
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民國。民國之初,剪辮發,易服色,把屬於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為倒大袖與新樣式旗袍的延生創造了條件。二十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文明新裝」。
黃金時代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是中國旗袍最燦爛的時期。尤其是三十年代,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基本完成旗袍文化走向經典的過程,四十年代是其黃金時代在時間上的延續。 經過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演變,旗袍的各種基本特徵和組成元素慢慢穩定下來。旗袍成為一種經典女裝。經典相對穩定,而時裝千變萬化。但時裝設計師常從經典的寶庫中尋找靈感,旗袍也是設計師靈感的來源之一。
風姿再現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旗袍曾有過燦爛的一瞬 。在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服裝流行的主導已轉向平民。 從一九六六至一九七六年,中華傳統文化的遭遇浩劫,旗袍文化也被冷落。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放之初,被冷落了三十年之久的旗袍文化顯得有些落伍。近十幾年來,時裝中重新出現的旗袍,在國際時裝舞頻頻亮相,風姿綽約有勝當年,並被做為一種有民族代表意義的正式禮服出現在各種國際社交禮儀場合。

旗袍軼事

海倫·福斯特·斯諾是《西行漫記》的作者斯諾的遺孀。此書記錄了他與毛澤東在延安窯洞時期的會晤。一九三一年海倫第一次去上海時,年僅二十三歲。海倫的好友波莉在全美到處為中國為「工合」籌款,宋慶齡得知後送了她自己的旗袍並囑咐波莉在全美各地演講時穿上。斯諾夫婦到 宋美齡與旗袍達菲律賓繼續為中國為「工合」籌款,波莉將旗袍又送給了斯諾夫婦。1998年3月17日,58年後,這件漂亮的旗袍從美國回歸中國,回到了北京後海北沿四十六號"宋慶齡故居"。
宋美齡衣櫥內的旗袍件數,大概現今的吉尼斯世界紀錄無人出其右者。宋美齡的旗袍件數多,和有一個勤奮的裁縫師傅,有著相當密切的關聯。這位裁縫師傅叫張瑞香,是一位男性裁縫師。張瑞香所以受到宋美齡那樣愛護的原因,無非是因為手工細巧、忠心耿耿。張瑞香幾乎每天都在不停趕工,為宋美齡製作旗袍,他大約每兩三天就可以做好一件旗袍,做好後,張瑞香就把新旗袍捧到宋美齡面前邀功。宋美齡一般只是大略看一眼,就命人拿到自己的衣櫥里妥為保管,然後便再也沒見她穿過,因而,宋美齡的旗袍大概穿來穿去,總是那幾套,不會有太多的更換。張瑞香除了過年除夕那天休息外,其它時間都在做衣服,而且只為宋美齡做;加上一些大小官太太們為了投其所好,送宋美齡的東西多半有衣料,這些綾羅綢緞,就夠張瑞香一年忙到頭。宋美齡的超大型衣櫃,便成為世界最大的旗袍儲藏室。

㈩ 名人也愛穿旗袍,旗袍文化與宋慶齡之間有什麼故事

可以說旗袍貫穿了宋慶齡的一生,幾乎宋慶齡參加的所有的重要場合都能看到旗袍,旗袍的變革與創新的變化在宋慶齡的旗袍裝束上也能看到,旗袍它起源於辛亥革命時期,在20 年代早期的時候,為了響應當時的改革創新,當時的民國把封建朝代的各個封建的東西都給送進了博物館裡面,這樣子讓一個新型的旗袍的樣式就誕生了。

並且宋慶齡他還表示希望在給中國人募捐的時候,她還表示希望那位外國友人能夠穿著中國的衣服,所以這樣子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對於宋慶齡而言旗袍它是中國的傳統服飾的改良,它更是中國的文化的代表。

與一個關於旗袍的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白色裙子黑色上衣好看 瀏覽:733
裁褲子視頻教程 瀏覽:793
漢正街哪裡批發帽子 瀏覽:623
派大星女裝視頻 瀏覽:904
彈力色丁睡衣 瀏覽:209
義馬代發童裝品牌批發市場 瀏覽:44
ochirly官網旗艦店羽絨服 瀏覽:132
秋冬穿旗袍適合搭配什麼樣的鞋 瀏覽:411
襯衫哪裡最重要 瀏覽:787
國內男士牛仔褲品牌排行榜 瀏覽:148
無錫大東方百貨女裝都有什麼牌子 瀏覽:377
北京旗袍女保健 瀏覽:176
巴薩外套球衣 瀏覽:332
襯衫潮牌有哪些牌子 瀏覽:824
威絲曼的女裝怎麼樣 瀏覽:995
萬能腰褲子怎麼改褲腰 瀏覽:217
紙手工旗袍怎麼折 瀏覽:506
義大利斗篷風衣 瀏覽:90
褲子有皇冠圖案是什麼牌 瀏覽:9
品牌棒球領仿皮皮衣品牌及商品 瀏覽: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