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周恩來儉朴的故事(yaohenan)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忠誠地做一個無私奉獻的「人民公僕」,是我們共產黨人的唯一宗旨。周恩來的一生,為了他摯愛的人民,為了他眷戀的祖國,為了他信仰的共產主義事業,毫無保留地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周恩來是真正的人民公僕的楷模,他直到逝世前,胸前仍然佩戴著「為人民服務」的紀念章。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他畢生的座右銘。看看周恩來的衣食住行用,我們會有非常深刻的感受。
周恩來的「衣」
1941 年春到 1943年夏,為實現國共合作抗日,周恩來作為中共中央的全權代表,留在燈紅酒綠的重慶,繼續同國民黨談判。當時,他還兼任國民黨軍隊政治部的中將部長,又是國民黨軍隊參政會的參政員,每月薪水幾百元,加之寫文章的稿費,收入很可觀。但是,周恩來總是勤儉節約,每月薪水只用去很少一點,剩下的全部交了黨費。他有一條藏青色嗶嘰褲子,穿了多年,磨得光光的,就因為褲子上還沒有打補丁,所以,只有出席會議或會客時才捨得穿它。有一回,工作人員發現這條褲子邊磨毛了,便勸他買條新的,可他執意不肯。一位同志說:國民黨官員們都是穿的嶄新的高級毛料衣服,您經常和他們打交道,穿得太破也說不過去呀。周恩來立刻嚴肅地說:我們是共產黨、八路軍,怎麼能和他們比呢?他們的錢是剝削勞動人民得來的,我們是為人民利益工作的,怎麼能增加人民的負擔呢?要比,和解放區的同志比,他們穿著粗布衣裳在前線流血流汗,我們在這里的條件好多了,穿得乾乾凈凈就行了。就這樣,周恩來那條褲子的褲腳破了三次,縫了三次,褲子越縫越短,周恩來都照常穿著它迎賓會客。
1951 年周恩來做的一套睡衣和睡褲,顏色都褪光了,穿破了就補,再破再補,一直穿到他逝世。一條浴巾用了20多年,正反補了14塊補丁,住院時,還把它當枕巾。一頂帽子都破了,他還捨不得扔掉。一雙夏天穿的黃顏色的皮涼鞋,一雙春、秋、冬穿的黑皮鞋,穿了20多年,修補過多次,由於沒有多餘的皮鞋可換,工作人員幾次給他換鞋底,都是利用他睡覺的時間修理的。周恩來穿的襪子,都是織補了又織補。一個補襪板,還是解放戰爭時期用的,從西柏坡帶到北京,一直留著織補襪子用。
有一次在沈陽接待外賓,周恩來幽默地說:「今天該穿那套『禮服』啦。」工作人員拿出來一看,上衣後腰上有一處是刮破後又用線織補上的。這位同志十分感動地說:「總理,您這套『禮服』早該換換啦!」周恩來笑著說:「這就滿好的啦。織補的那塊有點痕跡也不要緊,別人看著也沒關系,丟掉艱苦奮斗的傳統才難看呢!」又說:「穿補丁衣服照樣可以接待外賓。」
周恩來的「食」
建國以後,在中南海里經常召開國務院工作會議,出席者都是部長以上的幹部,有時因為時間較長。需要准備工作餐。周恩來規定:工作餐即家常便飯,四菜一湯。主食一般是大米飯、饅頭;副食都是普通蔬菜和豆腐、粉條之類。一次晚餐也是這樣的飯菜,賀龍元帥望了一眼每張桌子上的飯菜,風趣地對周總理說:「國家經濟好轉了,這飯桌上怎麼沒有體現出大好形勢來呀。」周恩來笑著說:「大好形勢是靠大家奮斗得來的。將來國家富強了,也不能丟掉艱苦樸素的傳統啊。」有時在周總理家裡開會,就餐時常常是周總理自己掏錢,自己的一份工資開銷完了,就用鄧穎超的錢,吃完以後,周恩來就補一句:「這次是鄧大姐請客。」在周恩來家裡吃這種合餐,還常常用一種「盆菜」,即一大盆菜里放上多種原料攪在一起,味道很濃,花樣也多,也很省事。周恩來常常說這種盆菜營養很好,經濟實惠。
周恩來吃的飯菜很簡單。通常是兩個普通的菜,一個湯,每周吃兩頓粗糧。困難時期,周恩來提出領導幹部必須帶頭節儉,有幾樣東西不能吃:魚、肉、蛋,肉製品也不行。他說,毛主席在黨中央帶頭,我在國務院帶頭。一次,管理員偷偷買了點香腸,切成碎末拌在鹹菜里,周恩來發現後,馬上叫鄧穎超到廚房裡去查看,並說服大家不要買了,還把剩下的香腸分給工作人員。周總理語重心長地對管生活的同志說:「現在全國人民都在憋著一口氣戰勝困難,你給我弄好的吃,我怎麼能咽得下去呢?」他還常常到中南海食堂排隊買窩窩頭和菜湯,和同志們一起吃飯。
周恩來外出工作,老百姓吃啥,他就吃啥。1961年 5月,周總理到河北省武安縣進行調查。5月3日,他一到伯延村,就同公社、大小隊幹部和群眾進行談話,詢問莊稼長勢和群眾生活。中午12時多了,他堅持要去視察群眾食堂。在食堂里,周總理看到鍋里還有剩下的玉米麵糊糊,就對炊事員王三貴說:「在你們這吃飯行嗎?」王三貴一聽周總理要吃飯,看了看鍋里的糊糊,為難地說:「這……」周總理和藹地說:「這就可以嘛!群眾能吃的我就能吃。」王三貴看總理真要吃,就拿起碗來准備給總理盛飯。這時在總理身邊的工作人員把碗要過去,從口袋裡掏出手絹准備給總理擦碗。總理說:「這沒關系。」又把碗接過來送給了炊事員。總理高興地喝完了玉米糊糊。在四天的視察中,總理堅持和群眾同吃一鍋飯。
1964年春,周恩來出國訪問後回到成都,第一餐飯是四菜一湯,周恩來一看,就說:菜多了,吃不完浪費,要注意節約,吩咐服務員端一個下去,晚餐再熱上來吃。有一天夜裡,工作人員看他工作到深夜還未睡,就做了一小碗銀耳羹端上來,周總理一面感謝,一面說:「這個價太高,我不吃,以後不要搞了。」服務員說以後不搞了,這一回請總理吃了吧。結果,周總理還是未吃。
1973 年9月 16日下午,周恩來來到杭州西泠印社的樓外樓就餐,他請姜師傅做一個醋魚,並對姜師傅說:「有醋魚就可以了,這是你們的名菜,再搞兩個菜就行了,不要搞多了,我們就這幾個人,搞多了,吃不完,浪費。」姜師傅隨即到廚房安排去了。用餐時,周總理向隨同人員講他過去來過樓外樓的情況,並稱贊樓外樓的醋魚味道鮮美,做法很好。當乾菜肉、霉千層上桌時,周總理高興地說:「這是家鄉菜,你們大家多吃一點。」飯後,周總理叫秘書結帳,而自己一邊服葯片,一邊批閱文件。秘書結完帳後,周恩來問付了多少錢,當知道菜館只收了10元多一些錢時,就對姜師傅說:「那麼便宜,那不行。」他向秘書交待,再去加錢,要按全價付足。這時姜師傅表示再收5元。周總理又說:「不夠的,不要騙小孩那樣,你收不足錢,我就不走了。」姜師傅只得又收下了 10元錢。可是過了一個多小時,杭州機場來了電話,說是周總理上機前留下10元錢,補付今天午飯錢。原來周恩來上飛機前唯恐樓外樓菜館沒有收足錢,又拿出 10元錢,托省接待處同志轉交。這樣,周恩來三次共交了30多元錢。於是,樓外樓菜館只好將周總理午餐用的飯菜按市價—一計算,用料除魚、蝦、雞價格較高外,其餘乾菜、豆芽、霉千層等都是極普通的,算完細帳,總共才19元多一點。菜館於17日給周總理詳細地寫了一個報告,並附上菜價清單,把多收的錢請有關部門的同志轉交給周總理辦公室。
周恩來的「住」
周恩來從西柏坡進北京城以後,一直住在中南海西花廳。那是一座老式舊平房,年久失修,牆上的磚有不少斑痕,牆皮老舊出現了鹼印;柱子上的油漆大部分脫落,有的柱根已要糟朽;地面是大方磚,每到夏天就泛潮;窗戶裂著大縫,冬天還要用紙糊窗縫;天花板也很陳舊;廁所不在卧室,上廁所還要走一段路。由於房屋潮濕,周總理常鬧腿病。有關部門幾次要給周總理修房,均遭到周總理的拒絕。他說:「這個條件,比起延安的窯洞好多了。我們經濟還很困難,又在抗美援朝,怎麼能為我花這個錢?」
周恩來的「行」
周恩來的專車是紅旗牌。在我國的解放牌汽車生產出來之後,周總理指示要自力更生盡快研製出我國自己生產的轎車。紅旗牌轎車剛研製出來,他就將這種車定為自己的專車。他說:「我喜歡坐國產車。」當工作人員勸他說:「這種車剛研製出來……等產品完全定型後再說。」周總理笑著說:「我是試用,不保險才試用,保險了還談什麼試用?我坐上了可以促進他們改進,促進我們的民族工業發展。我坐了紅旗車,就是為他們做廣告。」後來,國家又進口了一批高級賓士車,有關部門想給周總理換一輛賓士車,周總理嚴肅地說:「那個賓士車誰喜歡誰坐去,我不喜歡,我就坐紅旗車。」
周恩來的「用」
周恩來辦公室的陳設十分簡陋,室內只有寫字台、小會議室桌各一個和幾把椅子,連沙發都沒有。周總理不允許給他購置辦公用品。兩只落地台燈是中南海的工人用鐵管子、洋鐵皮做的。兩個筆筒,一個是價錢最便宜的普通玻璃杯,另一個是山水玻璃筆筒,破碎後,里外用橡皮膏粘合繼續使用。
周恩來戴的手錶是上海牌。自從我國自己能生產手錶起,周總理就買了一塊上海牌手錶戴著。有一次,這快手錶壞了,送去修理,有的同志看到周總理戴這樣一塊普普通通的上海牌手錶,懷著對周總理崇敬的心情,給他送來了一塊外國新型表。但是周恩來微笑著搖搖頭,退了回去。
B. 周恩來的故事!
周恩來
軍委書記兼中共江浙區委軍委書記。1927年3月領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獲得勝利;8月領導了南昌起義,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了第一槍,為創建人民軍隊作出了重要貢獻,在起義中任中共前敵委員會書記。同月在中共「八七」會議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28年出席黨的六大,在會上作了關於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的報告。後在上海堅持地下工作,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中央軍委書記,曾發表《堅決肅清黨內一切非無產階級的意識》和《中共中央給紅軍第四軍前委的指示信》。1931年12月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後,任中共蘇區中央局書記,中國工農紅軍總政委兼第一方面軍政委,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領導和指揮了第四次反「圍剿」戰爭,取得了重大的勝利。1935年1月在遵義會議上,堅決支持毛澤東的正確路線,為確立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遵義會議後,仍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並任中央三人軍事指揮小組成員。1936年12月任中共全權代表去西安同被逮捕的蔣介石進行談判,和平解決了西安事變。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書記,並任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長期在駐國民黨政府所在地武漢、重慶進行黨的工作和統一戰線工作。1945年8月和毛澤東去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斗爭,《雙十協定》簽訂後,率中共代表團留在重慶和南京。1946年11月從南京返回延安。1947年3月國民黨軍隊重點進攻陝甘寧邊區時轉戰在陝北,同年8月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代理中央軍委總參謀長。1948年9月,參加領導和指揮了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役,同年11月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為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武裝奪取政權、創建社會主義新中國,建立了不朽的功績。
建國後,歷任政府總理、外交部長(兼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第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二、三屆主席。是中共五屆中央委員,中共六至十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六屆、七屆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八至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八屆、十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一至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在擔負處理黨和國家日常事務的同時,和毛澤東一起制定了黨的社會主義建設的路線、方針、政策;幾個發展國民經濟的五年計劃都是他親自主持制訂和組織實施的。1960年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並採取一系列措施,使國民經濟順利地得到恢復和發展。還提出了中國知識分子絕大多數已經是勞動人民的知識分子,科學技術在中國現代化建設中具有關鍵性作用等觀點,對社會主義建設都有重大意義。在國際事務中,參與制定並親自執行了重大的外交決策,提出了外交工作中一系列具體的方針和政策,創造性地貫徹執行了黨的革命外交路線。1954年,倡導了著名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5年4月,率中國代表團出席第一次亞非會議,使會議通過了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萬隆會議十項原則。1961年,出席蘇共二十二大,對赫魯曉夫集團分裂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行為,進行了堅決斗爭。在「文革」中,顧全大局,任勞任怨,為繼續進行黨和國家的的正常工作,盡量減少損失,為保護大批的黨內外幹部,費盡心血,並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陰謀進行了各種形式的斗爭。在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代表黨提出:在本世紀內,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使我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前列的宏偉規劃。1972年患病以後,一直堅持工作。
C. 周恩來的故事
1、周恩來的故事一:
在日內瓦會議期間,一個美國記者先是主動和周恩來握手,周總理出於禮節沒有拒絕,但沒有想到這個記者剛握完手,忽然大聲說:「我怎麼跟中國的好戰者握手呢,真不該,真不該。」
然後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剛和周恩來握過的那隻手,然後把手帕塞進褲兜。這時很多人在圍觀,看周總理如何處理。
周恩來略略皺了一下眉頭,他從自己的口袋裡也拿出手帕,隨意地在手上掃了幾下,然後——走到拐角處,把這個手帕扔進了痰盂。他說:「這個手帕再也洗不幹凈了。」
2、周恩來的故事二:
九一三事件發生以後,蘇聯大使找到周總理,陰陽怪氣地問道:「總理同志,聽說最近中國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周總理平靜地回答:「也沒什麼大事,只但是是森林裡倒了一棵樹。
一棵樹上落下一片葉子而已。」蘇聯大使故作關心地說:「據權威人士推測,此事對中國的影響極為不利呀!」
總理答道:「恰恰相反,一顆毒瘤在肌體上自動消失,有百利而無一害。」蘇聯大使有些惱怒:「總理同志,有句話我早就想說了,你們在國際上口口聲聲罵我們是社會帝國主義。
把我們說得比廁所還臭。既是這樣,那麼請問:你們的林副統帥在國內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為什麼偏要投奔我們蘇聯呢」
周總理冷笑道:「正因為廁所臭,蒼蠅才喜歡那個地方。大使同志既然明白這個道理,又何必多此一問」蘇聯大使被說得啞口無言。
3、周恩來的故事三:
有一次周總理應邀訪問蘇聯。在同赫魯曉夫會晤時,批評他在全面推行修正主義政策。狡猾的赫魯曉夫卻不正面回答,而是就當時敏感的階級出身問題對周總理進行刺激。
他說:「你批評的很好,但是你應該同意,出身於工人階級的是我,而你卻是出身於資產階級。」言外之意是指總理站在資產階級立場說話。
周總理只是停了一會兒,然後平靜地回答:「是的,赫魯曉夫同志,但至少我們兩個人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我們都背叛了我們各自的階級。」
4、周恩來的故事四:
2003年12月19日上午,膠東地區引黃調水工程開工儀式在招遠市辛庄泵站工地隆重舉行。從電視畫面上,筆者注意到一個細節。
寒風刺骨的工地上,參加開工儀式的有關方面的領導每人都穿一件棉軍大衣,而現場的服務員小姐卻還穿著單薄的旗袍。
那裡,我想回顧一點往事:1966年4月1日,周恩來總理到地震嚴重的河北慰問受災人民,這天上午,王口公社和郭西公社的社員們齊集廣場,11時20分,周總理來到廣場。
登上一輛卡車,正准備向社員群眾發表慰問講話,突然發現現場的群眾是迎著風口坐的,原先,當地政府思考到周總理身體不好。
期望總理在背風的地方講話,而周總理只說了一句話:聽我口令,向後轉。然後命令司機調轉方向。開到群眾的面前,總理一個人迎風而立,而群眾則可背風聽他講話了。
5、周恩來的故事五:
在學校里,周恩來生活十分儉朴,每一天,他就帶兩個「火燒」上學,穿著十分樸素,夏天總是穿一件白長衫,冬天,也只有一件單薄的青年袍,外面罩一件洗白了的蘭大褂。
但是,他對別人十分關心。有一次,周恩來去打開水,看到燒火的校工吳老頭病在床上,他急忙走到床前,端水喂葯。
而且,還掏出自己僅有的8個銅元說:「您用它買點葯吧!」吳老頭明白周恩來十分節約,連買書的錢都是從嘴上省出來的。
就說:「孩子,你來看我,我就很高興了,你的生活也不寬裕,我怎樣忍心收你的錢呢!」周恩來誠摯地說:「大爺,你別客氣了。你快點治好病,讓大家喝上您燒的開水是最要緊的啊!」吳老頭緊緊握住周恩來的手,老淚縱橫。
D. 周恩來小故事